地震對建筑的影響_第1頁
地震對建筑的影響_第2頁
地震對建筑的影響_第3頁
地震對建筑的影響_第4頁
地震對建筑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建筑第九組組員:陳耀銘、黃偉鵬、江信賢地震與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在地震中的震害特點(一)砌體結構房屋的震害及分析1)震害現象(1)墻角的破壞:房屋的四角墻面上開裂以至于局部倒塌的現象(2 ) 樓梯間的破壞:樓梯間兩側承重墻出現嚴重的斜裂縫(3)內外墻連接的破壞:內外墻連接處出現豎向裂縫,嚴重時縱橫墻拉脫。造成縱墻外閃倒塌,房屋喪失整體性。(4) 突出屋面的屋頂間等附屬結構的破壞:地震時,平面突出部位出現局部破壞現象。相鄰部位的 剛度差異較大時尤為嚴重。突出屋面的屋頂間、煙囪、女兒墻等附屬結構,由于地震“鞭鞘效 應”的影響,一般較下部主體結構破壞嚴重,而且突出部分面積和房屋面積相差越大,震害越嚴重

2、如圖所示。(5) 墻體的破壞:墻體出現水平裂縫、斜裂縫、x形裂縫,嚴重的則出現歪斜以致倒塌現象,圖所示。方向平行的墻體,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墻體首先出現斜裂縫,如果墻體高寬比接近1,則墻體出現x形交叉裂縫;如果墻體的高寬比較小,則在墻體中間部位出現水平裂縫。(6) 其他部位常見破壞:由于樓蓋缺乏足夠的拉結或施工中樓板擱置長度過小,會造成樓板墜落;由于伸縮縫過窄,不能起到防震縫的作用,地震時縫兩側墻體放生碰撞而造成破壞。2)分析:歷次大地震,如 1963年前南斯拉夫地震,1972年美國費爾南多斯地震,1976年羅馬利亞地 震,1975年營口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中,都證

3、明底部框架砌體結構房屋震害是 相當嚴重的。在地震作用下,底部框架一抗震墻結構房屋的底層承受著上不磚房傾覆力矩的作用,其外側柱會出現受 拉的狀況;底層為內框架時,外側的磚壁柱則會因磚柱受拉承載力低而開裂,甚至嚴重破壞;底層為半框架 時會出現底層橫墻開裂,而后由于內力重分布,加重了層半框架的破壞;底層商店住宅,由于需要大空間, 橫墻較少,因底層的抗震能力弱形成特別的薄弱樓層,造成破壞特別嚴重。(二)鋼結構房屋的震害及分析1)鋼結構的震害主要有節(jié)點連接的破壞、構件的破壞以及結構的整體倒塌三種形式。2)分析:歷 次地震表明,在同等場地、地 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 )條件下,鋼結構房

4、屋 的震害要較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震害小得多。以1985年9月墨西哥城大地震(里氏8.1級) 的震害為例,其中倒塌和嚴重破壞的鋼結構房屋為12棟,而鋼筋混凝土房屋卻有127棟。1、節(jié)點連接的破壞(1)框架梁柱節(jié)點區(qū)的破壞由于節(jié)點集中力、構造復雜、施工難度較大,極易造成應力集中,因此節(jié)點 破壞時發(fā)生最多的一種破壞形式。1994年美國諾斯里奇(northridge )地震和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均造成了很多梁柱剛性節(jié)點的破壞。2008年汶川地震也造成鋼結構網架節(jié)點破壞。諾斯里奇地震時,h形截面的梁柱節(jié)點的典型破壞形式。由圖中可見,大多數 節(jié)點破壞發(fā)生在梁端下翼緣處的柱中,這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樓板與

5、鋼梁共同作用,使下翼緣應力增大,而下翼緣與柱的連接焊縫又存在較多缺陷造成的。阪神地震中帶有外伸橫隔板的箱形柱與h型鋼梁剛性節(jié)點的破壞形式。此外, 連接裂縫主要向梁的一側擴展,這主要和采用外伸的橫隔板構造有關。(2)支撐連接的破壞在多次地震中都出現過支撐與節(jié)點板連接的破壞或支撐與柱的連接的破壞。 1980年在日本的宮城縣-大木地震中,一棟兩層的框架-支撐結構(兩層倉庫), 由于支撐節(jié)點的斷裂,使倉庫的第一層完全倒塌。采用螺栓連接的支撐破壞形式包括支撐截面削弱處的斷裂、節(jié)點板端部剪切 滑移破壞、以及支撐桿件螺孔間剪切滑移破壞。支撐是框架-支撐結構中最主要的抗側力部分,一旦地震發(fā)生,它將首當其沖 承

6、受水平地震作用,如果某層的支撐發(fā)生破壞,將使該層成為薄弱樓層,造成嚴 重后果。2、構件的破壞支撐桿件的整體失穩(wěn)、局部失穩(wěn)和斷裂破壞在框架-支撐結構中,這種破壞形式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支撐桿件可近似看成 兩端簡支軸心受力構件,在風荷載和多遇地震作用下,保持彈性工作狀態(tài),只要 設計得當,一般不會失去整體穩(wěn)定。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中心支撐構件會受大巨 大的往復拉壓作用,一般都會發(fā)生整體失穩(wěn)現象,并進入塑性屈服狀態(tài),耗散能 量。但隨著拉壓循環(huán)次數的增多,承載力會發(fā)生退化現象。當支撐構件的組成板 件寬厚比較大時,往往伴隨著整體失穩(wěn)出現板件的局部失穩(wěn)現象,進而引發(fā)低周 疲勞和斷裂破壞,這在以往的震害中并不少見

7、。試驗研究表明,要防止板件在往 復塑性應變作用下發(fā)生局部失穩(wěn),進而引發(fā)低周疲勞破壞,必須對支撐板件的寬 厚比進行限制,且應比塑性設計的還要嚴格。鋼柱脆性斷裂在1995年阪神地震中,位于蘆屋市海濱城高層住宅小區(qū)的21棟巨型鋼框架 結構的住宅樓中,共有57根鋼柱發(fā)生了斷裂,所有箱形截面柱的斷裂均發(fā)生在14 層以下的樓層里,且均為脆性受拉斷裂,斷口呈水平狀。3、結構的倒塌破壞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中,墨西哥市的pino suarez 綜合大樓的三個22層的鋼 結構塔樓之一倒塌,其余二棟也發(fā)生了嚴重破壞,其中一棟已接近倒塌。這三棟 塔樓的結構體系均為框架-支撐結構,細部構造也相同,分析表明,塔樓發(fā)生倒

8、塌 和嚴重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縱橫向垂直支撐偏位設置,導致剛度中心和 質量重心相距太大,在地震中產生了較大的扭轉效應,致使鋼柱的作用力大于其 承載力,引發(fā)了三棟完全相同的塔樓的嚴重破壞或倒塌。由此可見,規(guī)則對稱的 結構體系對抗震將十分有利。1995年阪神地震中,也有鋼結構房屋倒塌,倒塌的房屋大多是1971年以前建造的, 當時日本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尚未修訂,抗震設計水平還不高。在同一地震中,按新 規(guī)范設計建造的鋼結構房屋的倒塌數要少得多,說明震害的嚴重與否,和結構的 抗震設計水平有很大關系。二、建筑結構減隔震及結構控制技術的現狀一)、傳統(tǒng)的抗震方法1、概念設計的一些原則1)總體屈服機制。例如強

9、柱弱梁。2)剛度與延性均衡。砌體結構中為提高延性設構造柱與圈梁,形成一個較弱的框架。3)強度均勻。結構在平面和立面上的承載力均勻。4)多道抗震防線。5)強節(jié)點設計。6)避開場地卓越周期區(qū)。2、在此基礎上作結構地震反應分析,其分析方法主要有:地震荷載法;振型分解法;動力時程分析法。現在還發(fā)展了push-over法、能力譜等方法??拐鹪O防目標也從單一的、基于生命安全的性態(tài)標準發(fā)展到基于各種性態(tài),強調“個性”設計的設計理念。3、傳統(tǒng)抗震方法的缺點與不足傳統(tǒng)抗震結構主要利用主體結構構件屈服后的塑性變形能和滯回耗能來耗散地震能量, 這使得這些區(qū)域的耗能性能變得特別重要,而一旦由于某些因素導致這些區(qū)域產生

10、問題,將 嚴重影響到結構的抗震性能,產生嚴重破壞,由于破壞部位位于主要結構構件,其修復是很 難進行的。由于傳統(tǒng)抗震結構是以防止結構倒塌為目標,其抗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結構(構 件)的延性,以往的許多研究也注重于提高結構(構件)的延性方面,卻忽略了對結構損傷 程度的控制。4、傳統(tǒng)的抗震方法在提高結構性能方面有較多困難。傳統(tǒng)抗震結構的耗能能力主要依賴于主體結構的延性。既要求主體結構強度高,又要求 延性好,很難實現。1)框架結構許多研究者推薦強柱弱梁體系作為最合適的抗震框架體系。該體系可將地震輸入能量分 散在結構的許多部位耗散掉,甚至可以控制塑性較出現的順序與部位,延性對于使建筑物在罕遇地震中保

11、存下來固然很重要,但這些預期的塑性校區(qū)在中等程度的地震中也會產生,延 性也同時應被看作是一種“破壞”。后期修復費用也很高。2)剪力墻結構剪力墻結構體系具有抗側剛度大,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側移小,其總的水平地震作用也 大等特點,常見的震害一般來說為墻面的斜向裂縫或是底部樓層的水平施工縫發(fā)生水平錯動, 當底部屈服后,剪力墻的抗側作用就很小,且剪力墻的耗能也基本集中與底部塑性較區(qū)域, 上部墻體對抵御強震無顯著作用。而且剪力墻要承擔一定的豎向荷載,因此底部的破壞也十 分難修復。3)框架-剪力墻結構從抗震概念設計來說,框架-剪力墻結構具有了多道抗震防線。有框架和墻體組成的抗震結構中,框架的剛度小,承擔的地

12、震作用力小,而彈性極限變形值和延性卻較小。整個結構 在地震作用下,墻體很快超過自身的較小彈性極限變形,出現裂縫,水平承載力下降,此時 框架尚未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水平抗力;墻體開裂后,框架承擔的地震力增大,同時由于結構剛 度的變化,地震作用效應也發(fā)生了變化。但無論是剪力墻還是框架,都是主體結構的一部分, 損傷壞后的修復工作都是比較困難的,而且花費也不小。二)、減振、隔震和振動控制的現狀鑒于上述傳統(tǒng)抗震方法的缺點與不足,并在全部了解地震引起結構震動的全過程。由震 源產生地震動,通過傳播途徑傳遞到結構上,從而引起結構的震動反應。通過在不同階段采 取震動方法控制措施,就成為不同的積極抗震方法。大致包括以下

13、四點:震源一消震消震是通過減弱震源震動強度達到減小結構震動的方法,由于地震源難以確定,且其規(guī) 模宏大,目前還沒有有效可行的措施將震源強度減弱到預定的水平。傳播途徑一隔震隔震是通過某種裝置將地震與結構隔開,其作用是減弱和改變地震動時結構作用的強度 和方式,以此達到減少結構震動的目的。隔震方法主要有基底隔震和懸掛隔震兩種。結構一被動減震被動減震是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或附加子結構吸收和消耗地震傳遞給主結構的能量,達 到減小結構震動的目的。被動減震方法有耗能減震,沖擊減震和吸震減震。反應一主動減震主動減震是根據結構的地震反應,通過地震系統(tǒng)地執(zhí)行機,主動給結構施加控制力,達 到減小結構震動的目的。結構隔震

14、、減震方法的研究和應用開始于 60年代,70年代以來發(fā)展速度很快。這種積極 的結構抗震方法與傳統(tǒng)的消極抗震方法相比,有以下優(yōu)點:能大大減小結構所收得的地震作用,從而可減低結構造價,提高結構抗爭的可靠度。此外, 隔震方法能夠較準確地控制傳到結構上的最大地震力,從而克服了設計結構構件時難以準確 確定載荷的困難。能大大減小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變形,保證非結構構件不受地震破壞,從而減少震后維修 費用,對于典型的現代化建筑,非結構構件(如玻璃幕墻,飾面,公用設施等)的造價甚至 占整個房屋總造價的 80艱上。隔震、減震裝置即使震后產生較大的永久變形或損壞,其復位、更換、維修結構構件方便、 經濟。用于高技術精

15、密加工設備、核工業(yè)設備等的結構物,只能用隔震、減震的方法滿足嚴格的 抗震要求。(一)、隔震1、基地隔震1)夾層橡膠墊隔震裝置用于隔震裝置的橡膠墊塊,可用天然橡膠,也可用人工合成橡膠(氯丁膠)。為提高墊塊的垂直承載力和豎向剛度,橡膠墊塊一般由橡膠片與薄銅板疊合而成。2)鉛芯橡膠支座這樣就使支座具有足夠的初始剛度,在風荷來和制動力等常見載荷作用下保持具有足夠 的剛度,以滿足正常使用要求,但強地震發(fā)生時,裝置柔性滑動,體系進入消能狀態(tài)。3)滾珠(或滾軸)隔震有自復位能力的;有加銅拉桿風穩(wěn)定裝置;橫向油壓千斤頂位的。另外,還有加消能裝 置的,消能裝置有軟消能桿剪,鉛擠壓消能器,油阻尼器,光阻尼器等。4

16、)懸掛基礎隔震5)搖擺支座隔震同原理還有踏步式隔震制作,用于細高的結構物,如煙因、橋墩、柜體筒體建筑物等。6)滑動支座隔震上部結構與基礎之間設置相互滑動的滑板。風載、制動力或小震時,靜摩擦力使結構固 結于基礎上;大震時;結構水平滑動,減小地震作用,并以其摩擦阻尼消耗地震能源。為控制滑板間的摩擦力,使之滿足隔震要求;在滑板間可以加設滑層。目前常用的滑層 有:涂層滑層(聚氯乙烯)、粉?;瑢樱ㄣU粒、沙粒、滑石、石墨等)。2、懸掛隔震懸掛隔震使將結構的全部或大部分質量懸掛起來,是地震動傳遞不到主體質量上,產生 較小的慣性力,從而起到隔震作用。懸掛結構在橋梁、火電廠鍋爐架等方面有大量應用。著 名的43層

17、香港匯豐銀行新大樓采用的就是懸掛結構。懸掛結構懸桿受力較大,須采用高強鋼,而高強鋼忍性差,在豎向地震作用時易拉斷。 為減小豎向地震作用,可在吊點設減震彈簧,并配合使用阻尼器。3、隔震應用的注意事項: 1)隔震實際上會使原有結構的固有周期演唱,在下列情況下不宜采用隔震設計:基礎土層不穩(wěn)定;下部結構變性大,原有結構的固有周期比較長;位于軟弱場地,延長周期可能引起共振;制作中出現負反力;2)隔震裝置必須具有足夠的初始剛度,這樣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當強震發(fā)生時,裝置柔性 消震,體系進入消能狀態(tài)。3)隔震裝置能使結構在基礎面上柔性滑動,在地震來時這樣必然會產生很大的位移。為減低 結構的位移反應,隔震裝置

18、應提供較大的阻尼,具有較大的消能能力。4、隔震體系的優(yōu)點:1)明顯有效地減輕結構的地震反應。從振動臺地震模擬試驗結果及美國,日本建造的隔整結 構在地震中的強震記錄得知,隔振體系的結構加速度反應只相當于傳統(tǒng)結構(基礎固定)加 速度反應的1/3 1/10。這種減震效果是一般傳統(tǒng)抗震結構所望塵莫及的。從而能非常有效地保護結構物或內部設備在強地震沖擊下免遭任何毀壞。2)確保安全。|在地面劇烈震動時,上部結構仍能處于正常的彈性工作狀態(tài)。這既適用于一般 民用建筑結構,確保居民在強地震中的絕對安全,也適用于某些重要結構物和重要設備。3)減低房屋造價。從汕頭,廣州,西昌等地建造隔震房屋得知,多層隔震房屋比傳統(tǒng)

19、多層隔震房屋節(jié)省房屋土建造價:7度區(qū)節(jié)省3 6% 8度區(qū)節(jié)省8 14% 9度區(qū)節(jié)省1520% 并且安全度大大提高。4)抗震措施簡單明了。抗震涉及的對象從考慮整個結構物的復雜的不明確的抗震措施轉變?yōu)?只考慮隔震裝置,簡單明了。結構物本身與一般非地震區(qū)的做法無疑,設計施工大大簡化。 5)震后修復方便:地震后,只對隔震裝置進行必要的檢查更換。而無需考慮建筑結構物本身 的修復,地震后可很快恢復正產生活或生產,這帶來極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二)被動減震1、耗能減震1)結構消能減震體系的特點:結構消能減震體系是把結構的某些非承重構件(如支撐剪力墻等)設計成消能桿剪,或 在結構物的某些部位(節(jié)點或連接

20、)裝設阻尼器,在風荷載輕微地震時,這些消能桿件或阻 尼器仍處于剛彈性狀態(tài),結構物仍具有足夠的側向剛度以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在強地震發(fā)生 時,隨著結構受力和變形的增大,這些消能桿件和阻尼器,率先進入非彈性變形狀態(tài),產生 較大阻尼,大連消耗輸入結構的地震能量,從而使主體結構避免進入明顯的非彈性狀態(tài)并迅 速衰減結構的地震反應,從而保護主體結構在強地震中免遭損失。與傳統(tǒng)的結構抗震體系相 比較,它有如下的優(yōu)越性:傳統(tǒng)的結構抗震體系是把結構的主要承重構件(梁、柱、節(jié)點)作為消能構件,地震 中受損壞的是這些承重構件,甚至導致房屋倒塌。而消能減震體系則是以非承重構件作為消 能構件或另設阻尼器,他們的損壞過程是保

21、護主體結構的過程,所以是安全可靠的。震后易于修復或更換,是建筑結構物迅速恢復使用??衫媒Y構的抗側力構件(支撐、剪力墻等)作為消能桿件,無需專設。有效地衰減結構的地震反應。由于上述的優(yōu)越性,消能減震體系被廣泛用于高層建筑的抗震,高聳構筑物(塔、架等) 的抗震或抗風,單層工業(yè)廠房排架縱向抗震,管線系統(tǒng)減震保護等。2)結構消能減震體系的設計和工程應用:消能減震體系按其消能裝置的不同,可分為二類:消能構件減震體系:利用結構的非承重構件作為消能裝置的結構減震體系。常用的消能構件有:消能支撐:耗能交叉支撐,摩擦耗能支撐,耗能偏心支撐,耗能隔撐。一般支撐桿件大 都用軟鋼制作,取材容易,屈服點適當,延性好,

22、故有較高的消能減震性能。構件大都采用 非彈性“彎曲”變形的消能減震性能,具有較高抵抗周疲勞破壞的能力。消能剪力墻:豎縫消能剪力強、橫縫消能剪力墻、周邊縫消能剪力墻等。其混凝土的接 縫面可以填充粘性材料能或用鋼筋聯(lián)接。強地震時,出現非彈性的縫面錯動,產生阻尼,消耗地震能量。阻尼器消能減震體系:在結構的某些部位(支撐桿件、剪力墻與邊框聯(lián)結處、梁柱節(jié) 點處等)裝設阻尼器(軟鋼阻尼器、擠壓鉛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彈性阻尼器等)。在強 地震時,結構物這些部位發(fā)生較大變形,從而使裝設在該部位的阻尼器有效的發(fā)揮消能作用。2 .沖擊減震沖擊減震是依靠附加活動質量與結構之間的非完全彈性碰撞達到交換動量和耗散動能

23、進 而實現減小結構地震反應的技術。實際應用時,一般在結構的某部位(常在頂部)懸掛擺錘。結構震動時,擺錘撞擊結構 使結構震動衰減。另外,擺錘還兼有吸振器的功能。3 .吸振減震吸震減震是通過附加子結構,使結構的震動發(fā)生位移,即使結構的振動能量在原結構與 子結構之間重新分配,從而達到減小結構震動的目的。目前,工程結構應用的吸震減震裝置主要有:調諧質量阻尼器(簡稱 tmd,調液(柱) 阻尼器(簡稱 tld或tlcd懸吊質量擺阻尼器(簡稱 smpd和質量放大器。(三)主動控制減震主動控制減震體系是利用外部能源,在結構受地震激勵震動過程中,瞬時改變結構動力特性 和施加控制力,以衰減結構地震反應的自動控制體

24、系。主動控制體系中的控制器有三部分組成。傳感器。安裝在結構上,測量結構所受外部激勵或結構反應或兩者,將測量的信息傳 遞給控制器的處理器。處理器。處理測得的信息,根據給定的控制算法,計算所需的控制力,并將控制信息 傳遞給控制器中的致動器。致動器。根據控制信息,有外部供給能源產生所需的控制力,從而減小結構振動反映。根據控制器的工作方式,主動控制體系分三種類型:開環(huán)控制。根據外部激勵信息調整控制力。閉環(huán)控制。根據結構反應信息調整控制力。開筆環(huán)控制。根據外部激勵和結構反應的綜合信息調整控制力。主動控制是振動控制的現代方法,他已廣泛用于電子工程,機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 領域,但在土木工程中應用該方法進

25、行結構主動控制尚是一個新興研究方向。結構震動主動控制裝置主動拉索。主動拉索控制系統(tǒng)由連接在結構上的預應力鋼拉索構成,在拉索上安裝一 套液壓伺服機系統(tǒng)。主動調頻質量阻尼器。是在 tmd勺基礎上增加主動控制力而構成的減震器。氣體脈沖發(fā)生器。這是一種通過噴管釋放高壓氣體產生脈沖動力,以減弱結構振動反 應的裝置。三、震后建筑安全鑒定與修復加固3.1 地震災后建筑鑒定加固原則3.1.1 地震災害發(fā)生后,對受地震影響建筑的檢查、評估、鑒定與加固,應根據救援搶險階段 和恢復重建階段的不同目標和要求分別進行安排。3.1.2 震后救援搶險階段對建筑受損狀況的檢查、評估與排險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立即對震災區(qū)域

26、的建筑進行緊急的宏觀勘查,并根據勘查結果劃分為不同受損區(qū),為救 援搶險指揮提供組織部署的依據;2 .應對受地震影響建筑現有的承載能力和抗震能力進行應急評估,為判斷余震對建筑可能造 成的累計損傷和排除其安全隱患提供依據;3 .應根據應急評估結果劃分建筑的破壞等級,并迅速組織應急排險處理;4 .在余震活動強烈期間,不宜對受損建筑物進行按正常設計使用期要求的系統(tǒng)性加固改造。3.1.3災后恢復重建階段的建筑鑒定與加固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一|1 .災后的恢復重建應在預期余震已由當地救災指揮部判定為對結構不會造成破壞的小震,其 余震強度已趨向顯著減弱后進行;2 .應對中等破壞程度以內的建筑和損傷的文物建筑進行

27、系統(tǒng)鑒定,為建筑的修復性加固提供 技術依據;3 .建筑結構的系統(tǒng)鑒定,應包括常規(guī)的可靠性鑒定和抗震鑒定,并應通過與業(yè)主的協(xié)商,共 同確定結構加固后的設計使用年限;4 .根據系統(tǒng)鑒定的結論,應選擇科學、有效、適用的加固技術和方法,并由有資質的設計、 施工單位進行實施,使加固后的建筑能滿足結構安全與抗震設防的要求;5 .文物建筑的加固和修復尚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guī)定。3.2應急勘查、評估分區(qū)和應急評估的分級3.2.1 較強地震發(fā)生后,應根據下列分區(qū)原則,將地震區(qū)域內各受災城鎮(zhèn)(或鄉(xiāng))按其建 筑群體的宏觀受損程度劃分為極嚴重受損區(qū)、嚴重受損區(qū)和輕微受損區(qū)。1. 極嚴重受損區(qū)|該區(qū)建筑大多

28、數倒塌;尚存的建筑也破壞嚴重,已無修復價值;勘查評估:屬于需要重2度以上,且不低建或遷址重建的城鎮(zhèn)。劃分該區(qū)的參照指標為:超過該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 于9度。2. 嚴重受損區(qū)該區(qū)建筑部分倒塌;尚存的建筑僅少數無修復價值,可考慮拆除;多數通過加固修理后 仍可繼續(xù)使用;勘查評估:屬于可修復的城鎮(zhèn)。劃分該區(qū)的參照指標為:超過該地區(qū)抗震設 防烈度12度,且介于7度與9度之間。3.輕微受損區(qū)該區(qū)建筑基本完好或完好;少數雖有損傷,但易修復;勘查評估:屬于可以正常運作的城鎮(zhèn)。劃分該區(qū)的參照指標為:達到或低于該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且介于6度與7度之間。較強地震發(fā)生后,應立即對再去建筑破壞程度進行應急評估。應急評估應

29、以建筑結構體 系中每一獨立部分為對象進行。應急評估應以目測建筑損壞情況和經驗判斷為主;必要時, 應查閱尚存的建筑檔案或輔以儀器檢測。應急評估尚應采用統(tǒng)一編制的檢查、檢測記錄。應 急評估應由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統(tǒng)一組織有關專業(yè)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專家和技術人員,經 短期培訓后進行?;謴椭亟A段建筑鑒定基本原則1 .恢復重建階段建筑加固前的鑒定,應以國家抗震救災權威機構判定的地震趨勢為依據。 在預期余震作用為不構成結構損傷的小震作用時,方允許啟動恢復重建前的系統(tǒng)鑒定工作。2 .恢復重建階段建筑抗震鑒定對象,主要為中等破壞的建筑、有恢復價值的嚴重破壞建筑, 以及非主體結構有局部坍塌的古建筑。3 .受地震

30、損壞的建筑,應在應急評估確定的其結構現有承載能力、抗震能力和使用功能的基礎上,根據恢復重建的抗震設防目標,進行結構可靠性鑒定與抗震鑒定相結合的系統(tǒng)鑒定。4 .受地震損壞建筑,應進行結構損傷的檢查和結構構件材料強度及其變形和位移的檢測, 為結構可靠性鑒定與抗震鑒定提供可靠的計算參數。結構檢測應執(zhí)行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 構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砌體工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gb/t50315和現行行業(yè)標準建筑變形測量規(guī)范jgj8以及其所引用的其他標準、規(guī)范的規(guī)定。5 .結構可靠性鑒定時,應根據結構的用途選用不同的鑒定標準:對民用建筑和工業(yè)建筑應分別采用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

31、92和工業(yè)廠房可靠性鑒定標準gbj144;對文物建筑應采用現行國家標準古建筑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guī)范gb50165 ,并參照國家標準古建筑磚石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guī)范送審稿的有關規(guī)定?;謴椭亟A段結構加固基本原則1 .恢復重建階段的結構加固,主要是以中等破壞建筑和有恢復價值的嚴重破壞建筑為對 象,并要求恢復后的結構能達到現行標準規(guī)定的抗震性能水平。2 .地震受損結構的加固, 應以恢復重建階段進行的結構可靠性鑒定與抗震鑒定的綜合結論 為依據進行加固設計。3 .加固后結構的安全等級、 設計使用年限和抗震設防目標, 應符合本指南的規(guī)定;對一些 有特殊要求的結構以及非公有白建筑,可在不低于指南*規(guī)定的前

32、提下,由委托方和設計方共同商定。4 .當對中等破壞建筑的結構進行加固設計時,應根據結構實際狀況及使用條件,按國家現行標準進行設計:對鋼筋混凝土結構、文物和歷史建筑的木結構以及鋼結構應分別按現行國 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guī)范gb50367、古建筑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guī)范gb50165和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鋼結構加固設計規(guī)范cecs77: 96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對砌體結構及文物和歷史建筑的磚石結構應分別參照國家標準砌體結構加固技術規(guī)范送審稿和古建筑磚石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guī)范送審稿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對民族地區(qū)土、木、石結構的 傳統(tǒng)建筑,應按指南附錄 b民族地區(qū)傳統(tǒng)建筑加固設計要點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應急

33、評估時現場檢查的順序宜為先建筑外部建筑內部。破壞程度嚴重或瀕危的建筑,若其破壞狀態(tài)顯而易見,也可不再對建筑內部進行檢查。建筑外部的檢查的重點宜為:6 .建筑疏散出口及其周邊的情況;7 .建筑局部坍塌情況及其相鄰部分已外露的結構、構件損傷情況。建筑內部檢查時,應對所有可見的構件、配件、設備和管線等進行外觀損傷及破壞情況 的查對重要的部位,可剔除其表面裝飾層或障礙物進行核查。對各類結構的檢查要點如下:1. 對多層砌體建筑和磚混民房的地震破壞,應著重檢查承重墻、樓、屋蓋與樓梯 間墻體構件及墻體交接處的連接構造;圈梁、構造柱的設置與連接構造;并檢查非承重墻 和容易倒塌的附屬構件。檢查時,應著重區(qū)分:抹

34、灰層等裝飾層的損壞與結構的損壞;震 前已有的損壞與震后的損壞;承重(包括自承重)構件的損壞與非承重構件的損壞以及沿 灰縫發(fā)展的裂縫與沿塊材斷裂、貫通的裂縫等。2. 對鋼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的地震破壞,應著重檢查框架柱,并檢查框架梁和樓板 以及框架填充墻和圍護墻。檢查時,應著重區(qū)分抹灰層、飾面磚等裝飾層的損壞與結構損 壞;震前已有的損壞與震后的損壞;主要承重構件及抗側向作用構件的損壞與非承重構件及非抗側向作用構件的損壞;一般裂縫與剪切裂縫、有剝落、壓碎前兆的裂縫、粘結滑移 的裂縫及搭接區(qū)的劈裂裂縫等。3. 對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地震破壞,應著重檢查框架柱、梁、抗震墻和連梁, 并檢查樓、屋蓋梁、板及框

35、架填充墻和圍護墻,以及突出屋面的結構構件和設施。4. 對底部框架砌體建筑的地震破壞,應著重檢查底部抗震墻和底部框架柱,并檢 查框架梁和上部磚墻以及容易倒塌的附屬構件;同時應檢查兩種結構結合部及框架托墻梁的損壞。檢查時,應區(qū)分底抗震墻的損壞與填充墻的損壞。照片36歸忡m島第舊成於h”持此5. 對多層內框架砌體建筑的地震破壞,應著重檢查其結構體系、承重墻體、頂層 墻體,并檢查內框架柱、梁及柱頭、梁端的損壞;支承處墻體開裂等,以及非承重墻包括 縱向外墻(墻垛)的損壞狀況。也什37 垃先不列厚位施麗料啊切吸h6. 對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的地震破壞,應著重檢查屋蓋與屋架支撐、柱頂與屋架連接,并檢查天窗架

36、,柱間支撐和墻體(圍護墻),并注意檢查高低跨封墻、山墻頂部、女兒墻封檐墻等的狀況。7. 對單層砌體柱廠房的地震破壞,應著重檢查砌體柱(墻垛)、縱墻和山墻,并檢查屋蓋及其與柱的連接。8. 對單層空曠建筑的地震破壞,應著重檢查山墻、大廳與前、后廳連接處和大廳 與前、后廳的承重墻及舞臺口大梁等;若為影劇院和大會堂,尚應檢查舞臺口的懸墻、屋 至箋9. 對傳統(tǒng)結構民房的地震破壞,應著重檢查木柱、磚、石柱、磚、石過梁、承重 磚、石墻和木屋蓋以及其相互間錨固、拉結情況,并檢查非承重墻和附屬構件。建筑的應急評估,應確定其結構損傷狀況及其局部坍塌的范圍;通過現場檢查判斷該建筑正常使用的安全性以及余震可能造成的累

37、計損傷是否會危及結構安全;若無特殊要求,可不必對坍塌范圍內的構件進行外觀損傷或破壞情況的詳細檢查?,F場檢查人員應有可靠的安全防護設施,并有應對可能出現余震傷害的預案。應急評估的結果,應以統(tǒng)一劃分的建筑地震破壞等級表示。破壞等級分為五個等級:基本完好級。其宏觀表征為:地基基礎保持穩(wěn)定;承重構件及抗側向作用構件完好;結 構構造及連接保持完好;個別非承重構件可能有輕微損壞;附屬構、配件或其固定、連接件 可能有輕度損傷;結構未發(fā)生傾斜和超過規(guī)定的變形。一般不需修理,即可繼續(xù)使用。輕微損壞級。其宏觀表征為:地基基礎保持穩(wěn)定;個別承重構件或抗側向作用構件出現 輕微裂縫;個別部位的結構構造及連接可能受到輕度

38、損傷,尚不影響結構共同工作和構件受 力;個別非承重構件可能有明顯損壞;結構未發(fā)生影響使用安全的傾斜或變形;附屬構配件 或其固定、連接件可能有不同程度損壞。經一般修理后即可繼續(xù)使用。中等破壞級。其宏觀表征為:地基基礎尚保持穩(wěn)定;多數承重構件或抗側向作用構件出 現裂縫,部分存在明顯裂縫;不少部位構造的連接受到損傷,部分非承重構件嚴重破壞。經 立即采取臨時加固措施后,可以有限制地使用。在恢復重建階段,經鑒定加固后可繼續(xù)使用。嚴重破壞級。其宏觀表征為;地基基礎出現震害;多數承重構件嚴重破壞;結構構造及 連接受到嚴重損壞;結構整體牢固性受到威脅;局部結構瀕臨坍塌;無法保證建筑物安全, 一般情況下應予以拆

39、除。若該建筑有保留價值,需立即采取排險措施,并封閉現場,為日后 全面加固保持現狀。局部或整體倒塌級。其宏觀表征為:多數承重構件和抗側向作用構件毀壞引起的建筑物 傾倒或局部坍塌。對局部坍塌嚴重的結構應及時予以拆除,以防在余展發(fā)生時,演變?yōu)檎w 坍塌或坍塌范圍擴大而危及生命和財產安全。對各種結構類型建筑物地震破壞等級還有一個更為詳細的標準,這里不一一介紹。特別應注意的是應急評估不能替代下列檢側評定:1. 結構可靠性與抗展性能的檢側評定;2. 未受地震影響的一般危險房屋的檢側評定;3. 工程施工質量的檢驗評定。4. 地震受損建筑應急處理地震受損建筑的應急處理分為應急修補、應急排險和應急搶修加固等三類

40、。1應急修補處理一般受損區(qū)輕微損壞的建筑物在重新人住、啟用前進行的以清理、修整、修補和重新安 工室內設施、設備為主要目標的應急處理。如:清除室外有墜落可能的非結構構件;清除余 震發(fā)生時可能造成人員受傷的已起翹的抹灰層、已空鼓的外飾面板、飾面磚(包括磁醇)、已受損的樓板底面吊頂及懸吊件;加固室內已破損或未與主體結構拉結的隔墻、隔斷以及未咬 搓砌筑的隔墻等。5. 應急排險處理1 .破壞嚴重、瀕臨坍塌的文物建筑和其他有保存價值的重要建筑,在余震活動期間為防 止發(fā)生更嚴重破壞或坍塌而采取的以排除險情、控制危險點繼續(xù)發(fā)展和保存殘留原件為目標 的應急處理。這類處理所采取的措施應不妨礙日后的徹底維修加固。2

41、 .出入口的女兒墻、已經損傷的附屬結構構件和非結構構件,應立即進行拆除。3 .應急搶修加固一般受損區(qū)的文物建筑和必須在余震活動期內迅速恢復使用的中等破壞建筑。其加固以 采取保證安全的臨時性搶修加固措施為主。一般需在修復重建階段再進行二次加固。對需要搶修加固的建筑,應采取下列措施進行加固:1. . 應對應急評估報告的檢查內容及其結論進行核實和補充調查。在確認該建筑屬 中等破壞的建筑后,方可進行臨時性加固。2. 結構加固設計單位應對原設計文件是否有效、其抗震計算與構造是否正確、原施工質量是否合格、震前使用情況是否正常等基本情況進行核實,并據以與展害進行比較,以確定該建筑在抗震性能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42、3. 結構加固設計應以短期使用(一般為58年)為目標,且僅對承重結構進行以保障安全為目標的臨時性加固;對非承重部分的處理,原則上以修補為主,以接受現狀、 維持可使用狀態(tài)為度。地震災后建筑的鑒定與加固技術指南各種類型建筑地震破壞等級劃分標準a.1多層磚砌體建筑a.1.1 多層磚砌體房屋的地震破壞等級應按下列標準劃分:基本完好:承重墻體完好,無可見裂縫和明顯變形;震前已有的裂縫,如,混凝土收縮 裂縫,混凝土預制模板拼縫處裂縫、窗角或窗下墻裂縫等,在震后未擴展。墻體轉角處和縱 橫墻交接處無松動、脫閃現象。非承重墻體、出屋面樓梯間墻體等輕微裂縫;樓、屋蓋現澆 板無可見裂縫和明顯變形,鋼筋混凝土預制板與

43、墻、梁搭接處無松動或開裂。屋蓋完好,出 屋面構件(煙囪、水塔等)可有輕微損壞。抹灰層等飾面層可有裂紋或局部散落。輕微損壞:承重墻體可有輕微裂縫,但無明顯變形和歪閃;震前已有的裂縫可稍有擴展, 墻體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可有松動或輕微裂縫。非承重墻體、出屋面小建筑、樓梯間墻體、 女兒墻等明顯出現裂縫。樓、屋蓋現澆板輕微裂縫,但無明顯變形;鋼筋混凝土預制板與墻、 梁搭接處可有松動和輕微裂縫。出屋面的非結構構件和飾物,可有裂縫、移位和傾斜。個別 門窗開啟有困難。中等破壞:砌體墻體(承重和抗側力),出現地震造成的裂縫, 但未形成貫通的斜向裂縫、 水平縫,但樓層間沒有明顯的位移。個別承重墻體明顯裂縫,部分

44、墻體明顯位移和歪閃,墻 體轉角處松動和明顯裂縫。非承重墻體、出屋面樓梯間墻體、女兒墻嚴重裂縫或局部酥碎。樓、屋蓋現澆板明顯裂縫,鋼筋混凝土預制空心板與墻體或鋼筋混凝土梁搭接處有松動和明 顯裂縫。個別屋面板塌落。嚴重破壞:多數承重墻體明顯裂縫,部分嚴重裂縫,如出現貫通的斜向裂縫、水平縫、 樓層間有明顯位移,多數墻體明顯歪閃,局部酥碎或倒塌,墻體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普 遍松動和裂縫。出屋面樓梯間墻體、女兒墻局部倒塌或倒塌。非承重墻體嚴重裂縫。樓、屋 蓋現澆板普遍裂縫,預制板樓面或屋面梁擱置位置發(fā)生移動,部分鋼筋混凝土預制空心板塌 落;樓梯間破壞嚴重。局部或整體倒塌:多數承重構件毀壞導致結構全部倒

45、塌或局部坍塌;結構殘留部分不足 50%。a.2鋼筋混凝土框架房屋a.2.1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的地震破壞等級應按下列標準劃分:基本完好:框架柱、梁、抗震墻完好,無可見裂縫和明顯變形;梁、柱、抗震墻節(jié)點無 破損、無裂縫。樓、屋蓋現澆鋼筋混凝土板無可見裂紋和變形;鋼筋混凝土預制板與梁搭接 處無松動和裂縫。填充墻體與鋼筋混凝土梁、柱連接處可能有輕微裂縫,墻體轉角處和縱橫 墻交接處無松動、脫閃現象。輕微損壞:框架柱、梁、抗震墻輕微裂縫,震前碎構件已有裂縫,如,非預應力筋碎構 件因鋼筋銹蝕造成的裂縫、碎收縮裂縫等,擴展,抗震墻、節(jié)點的輕微破損和裂縫。樓、屋 蓋現澆鋼筋混凝土板有輕微裂縫,無明顯變形

46、,鋼筋混凝土預制板與鋼筋混凝土梁搭接處有 松動和輕微裂縫。填充墻、出屋面樓梯間墻體無明顯裂縫。墻體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有松 動和輕微裂縫。出屋面的非結構構件和飾物,可有裂縫、移位、傾斜。中等破壞:框架柱、梁、抗震墻輕微裂縫,如,剪力墻結構和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墻 出現交叉裂縫或水平裂縫,但裂縫寬度較小,未出現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的標志;裂縫所在樓 層無明顯的層間位移;部分梁、柱、抗震墻節(jié)點有輕微破損和裂縫。個別節(jié)點破損和開裂明 顯。樓、屋蓋現澆鋼筋混凝土板顯著開裂;鋼筋混凝土預制板與鋼筋混凝土梁搭接處有松動 和明顯裂縫,裝配或整體式柱在裝配區(qū)出現裂縫??拐饓εc鋼筋混凝土梁、鋼筋混凝土柱連 接處松動

47、和明顯開裂。填充墻體與鋼筋混凝土柱、梁連接處明顯裂縫。填充墻、出屋面樓梯 間墻體有可見裂縫。填充墻嚴重開裂或局部酥碎,墻體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有松動和明顯 裂縫。疏散通道的樓梯出現較大裂縫。嚴重破壞:框架柱主筋壓屈,梁、柱節(jié)點破壞嚴重?;炷了炙?、崩落,剪力墻結構和 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墻出現斜向裂縫或水平裂縫,且裂縫工1.5mm或鋼筋出現頸縮拉斷、裂縫處的混凝土破碎,所在樓層有明顯層間位移,部分樓層倒塌。局部或整體倒塌:建筑物內部多數梁、柱、板等承重構件毀壞,導致結構全部坍塌或局部倒塌。框架殘留部分不足50%。a.3 底部框架和多層內框架磚砌房屋a.3.1 底層框架磚砌體房屋的地震破壞等級應

48、按下列標準劃分:基本完好:底部框架柱、梁、抗震墻完好,無可見裂縫和明顯變形;梁、柱節(jié)點無破損、 無裂縫。承重墻完好,無可見裂縫和明顯變形,墻體轉角處和縱橫墻體交接處無松動、脫閃 現象。非承重墻、出屋面樓梯間墻可有輕微裂縫。樓、屋蓋現澆鋼筋混凝土板無可見裂縫和 變形;鋼筋混凝土預制板與墻體或鋼筋混凝土梁搭接處無松動和裂縫。輕微損壞:底部框架柱、梁輕微裂縫,無明顯變形,抗震墻洞口處可偶有短裂縫;梁、 柱節(jié)點有輕微損壞和裂縫。墻體無明顯位移和歪閃、承重墻有輕微裂縫,墻體轉角處和縱橫 墻交接處有松動和輕微裂縫。非承重墻、出屋面樓梯間墻、女兒墻有明顯裂縫。樓、屋蓋現 澆鋼筋混凝土板輕微裂縫,無明顯變形;

49、鋼筋混凝土預制空心板與墻、梁搭接處有松動和輕 微裂縫。中等破壞:底部框架柱、梁、抗震墻有輕微裂縫,個別有明顯裂縫;部分梁、柱節(jié)點有 輕微損壞和裂縫。個別節(jié)點破損和開裂明顯。部分承重墻明顯裂縫;墻體轉角處和縱橫墻交 接處有松動和明顯裂縫。部分承重墻體明顯位移或歪閃。非承重墻、出屋面樓梯間墻、女兒 墻嚴重裂縫或局部酥碎。樓、屋蓋現澆鋼筋混凝土板明顯裂縫,鋼筋混凝土預制板與墻、梁 搭接處有松動和明顯裂縫,個別屋面板坍落。嚴重破壞:底部框架柱主筋壓屈;梁、柱節(jié)點破壞嚴重?;炷了炙椤⒈缆?,梁、柱及 抗震墻普遍開裂。梁、柱及抗震墻有明顯變形和位移。承重墻有明顯歪閃、局部酥碎或倒塌; 墻轉角處和縱、橫墻交

50、接處普遍松動和裂縫。非承重墻、出屋面樓梯間墻、女兒墻局部倒塌 或嚴重開裂。樓、屋蓋現澆板鋼筋混凝土板普遍開裂,且部分開裂嚴重。鋼筋混凝土預制空 心板與墻體或鋼筋混凝土梁搭接處有松動和嚴重裂縫;部分屋面板塌落。局部或整體倒塌:結構倒塌或局部坍塌;其殘留部分不足50%。a.3.2 多層內框架磚砌體房屋的地震破壞等級應按下列標準劃分:基本完好:框架柱、梁、抗震墻完好,無可見裂縫和明顯變形;梁、柱節(jié)點無破損、無 裂縫。承重墻完好,無可見裂縫和明顯變形;墻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無松動、脫閃現象。 非承重墻、出屋面樓梯間墻可有輕微裂縫。樓、屋蓋現澆鋼筋混凝土無可見裂縫和明顯變形; 鋼筋混凝土預制空心板與墻、

51、梁搭接處無松動和裂縫。輕微損壞:框架柱、梁、抗震墻輕微裂縫,無明顯變形;梁、柱節(jié)點有輕微破壞和裂縫; 承重墻無明顯位移和歪閃;承重墻外墻在窗口上、下處可偶有不貫通的水平裂縫;山墻和內 墻可偶有不貫通的短裂縫;墻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有松動和輕微裂縫。非承重墻、出屋面 樓梯間墻、女兒墻有明顯裂縫。樓、屋蓋現澆鋼筋混凝土板輕微裂縫,無明顯變形;鋼筋混 凝土預制板與墻體或鋼筋混凝土梁搭接處有松動和輕微裂縫。震前已有裂縫可稍有開展,抹 灰層飾面可有裂縫甚或個別掉落。中等破壞:框架柱、梁、抗震墻有輕微裂縫,個別有明顯開裂;部分梁、柱節(jié)點有輕微 建筑損壞和裂縫;個別節(jié)點破損和開裂明顯。部分承重墻明顯裂縫;墻

52、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有 松動和明顯裂縫;部分承重墻體明顯位移和歪閃。非承重墻體、出屋面樓梯間墻體、女兒墻 嚴重開裂或局部酥碎。樓、屋蓋現澆鋼筋混凝土板明顯裂縫;鋼筋混凝土預制板與墻、梁搭 接處有松動和明顯裂縫,個別屋面板坍落。嚴重破壞:框架柱主筋壓屈;梁、柱節(jié)點破壞嚴重;混凝土酥碎、崩落;梁、柱、抗震 墻普遍開裂。梁、柱、抗震墻有明顯變形和位移。承重墻有明顯歪閃、局部酥碎或倒塌;墻 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普遍松動和開裂。非承重墻、出屋面樓梯間墻、女兒墻局部倒塌或嚴 重開裂;樓、屋蓋現澆板鋼筋混凝土板普遍開裂,且部分嚴重開裂;鋼筋混凝土預制空心板 與墻、梁搭接處有松動和嚴重裂縫;部分屋面板塌落。局

53、部或整體倒塌:多數墻體倒塌,部分內框架梁、板坍塌,結構殘留部分不足50%。a.4 單層工業(yè)廠房a.4.1 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的地震破壞等級按下列標準劃分:基本完好:屋蓋、柱完好;支撐完好;個別墻體輕微裂縫。輕微損壞:部分屋面構件連接松動;預埋板偶有松動,致使埋板下碎開裂;柱完好;個 別可有細裂縫,承重山墻頂部可有細微裂縫,不外閃,圍護墻可有裂縫,但不外閃。中等破壞:屋面板錯位,個別塌落;部分柱輕微裂縫;部分天窗架豎立支撐壓屈;部分 柱間支撐明顯破壞;部分墻體倒塌。嚴重破壞:部分屋架塌落;部分柱明顯破壞;部分支撐壓屈或節(jié)點破壞。局部或整體倒塌:多數屋蓋塌落。多數柱破壞。a.4.2 單層磚柱廠房

54、的地震破壞等級應按下列標準劃分:基本完好:屋蓋或柱完好;山墻、圍護墻輕微裂縫;屋面與柱連接無松動,屋架無傾斜, 瓦屋蓋有溜瓦現象。輕微損壞:個別柱、墻輕微裂縫;屋架無傾斜,個別屋架與柱連接處位移。中等破壞:部分柱、墻明顯裂縫;屋架明顯傾斜,山墻尖局部塌落;個別屋面構件塌落。嚴重破壞:多數磚柱、墻嚴重裂縫或局部酥碎;部分屋蓋塌落。a.5 單層空曠房屋a.5.1 單層空曠房屋的地震破壞等級按下列標準劃分:基本完好:承重墻、柱完好;大廳與前、后廳連接處墻體輕微裂縫;屋蓋現澆鋼筋混凝 土板無可見裂縫和變形;瓦屋蓋有溜瓦現象。輕微損壞:個別承重墻、柱輕微裂縫;門洞角部墻體、非承重墻的山尖、封山墻可有輕 微開裂,但不滑移錯位;圈梁無震損;大廳與前、后廳連接處墻體有輕微裂縫,無明顯變形; 屋蓋現澆鋼筋混凝土板有輕微裂縫,無明顯變形;鋼筋混凝土預制空心板與墻、梁搭接處有 松動和輕微裂縫。山墻無傾斜;屋架和大梁與柱、墻連接無可見震損;偶有錯動現象,但無 位移。中等破壞:承重墻、柱明顯裂縫,大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