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蝕復習打印_第1頁
土壤侵蝕復習打印_第2頁
土壤侵蝕復習打印_第3頁
土壤侵蝕復習打印_第4頁
土壤侵蝕復習打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土壤侵蝕原理復習題綱一、名詞解釋1、土壤侵蝕(concept of soil erosion):土壤或其他地面組成物質(zhì)在水力、風力、凍融、重力等外營力作用下,被破壞、剝蝕、搬運和沉積的過程。 (The detachment, entrainment, transportation and deposition process of soil and other earth materials by wind, water, freeze-thaw, and gravitation. )2、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在水力、重力、風力等外營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chǎn)力

2、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及水的損失,亦稱水土損失。(The destruction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loss of land production by wind, water, freeze-thaw, and gravitation)3、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chǎn)力,以利于充分發(fā)揮水土資源的生態(tài)效益、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事業(yè)。(Proper land use, protecting the land agai

3、nst all forms of soil deterioration, rebuilding eroded and depleted soils, conserving moisture for crop use, proper agricultural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where needed, and increasing yield and farm income, all at the same time.)4、 內(nèi)營力(Inherent forces):內(nèi)營力作用是由地球內(nèi)部能量所引起的,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等。Inherent forces a

4、re caused by the inherent energy of the earth. The main forms are the movement of earth crust, movement of rock-magma and earthquake.外營力作用/Effects of external forces):外營力作用的主要能源來自太陽能。包括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和堆積作用等形式。(The source of external forces are from solar energy, including weathering, detaching, trans

5、porting and depositing.)5、風化(weathering)作用:是指礦物、巖石在地表新的物理、化學條件下所產(chǎn)生的一切物理狀態(tài)和化學成分的變化,是在大氣及生物影響下巖石在原地發(fā)生的破壞作用。 Weathering mean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nge of minerals and rock under new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dition. It is a change in original place affected by atmosphere and bioss.各種外營力作用(包括風化、流

6、水、冰川、風、波浪等)對地表進行破壞,并把破壞后的物質(zhì)搬離原地,這一過程或作用稱為剝蝕(detachment)作用。Detachment means the process of destroying and matter movement by external forces.風化、剝蝕后的碎霄物質(zhì),隨著各種不同的外營力作用轉(zhuǎn)移到其它地方的過程稱為搬運(transportation)作用。Transportation means the long-distance movement of fragment by different external forces.被搬運的物質(zhì)由于介質(zhì)搬運能力

7、的減弱或搬運介質(zhì)的物理、化學條件改變,或在生物活動參與下發(fā)生堆積或沉積,稱為堆積作用或沉積(deposition)作用。Deposition occurs on a slope where the amount of sediment available for transport becomes greater than transport capacity.6、水力侵蝕 (water erosion):是指在降雨雨滴擊濺、地表徑流沖刷和下滲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質(zhì)及其他地面組成物質(zhì)被破壞、剝蝕、搬運和沉積的全部過程。 可分為:雨滴擊濺侵蝕(濺蝕)、面蝕(層狀面蝕、砂礫化面蝕、鱗片狀面蝕、

8、細溝狀面蝕)、溝蝕(淺溝、切溝、沖溝和河溝;荒溝和崩崗溝)、山洪侵蝕(torrential erosion) 、海岸浪蝕及庫岸浪蝕。風力侵蝕(wind erosion): 土壤顆?;蛏沉T跉饬鳑_擊作用下脫離地表,被搬運和堆積的一系列過程,以及隨風運動的沙粒在打擊巖石表面過程中,使巖石碎屑剝離出現(xiàn)擦痕和蜂窩的現(xiàn)象。包括石窩(風蝕壁龕)、風蝕蘑菇、風蝕柱、風蝕壟槽(雅丹)、風蝕洼地、風蝕谷、風蝕殘丘、風蝕城堡(風城)、石漠與礫漠(戈壁)、沙波紋、沙丘(堆)及沙丘鏈(新月形沙丘鏈、格狀沙丘鏈)和金字塔狀沙丘等形式。重力侵蝕(gravitational erosion): 坡面表層土石物質(zhì)及中淺層基巖

9、,由于本身所受的重力作用(很多情況還受下滲水分、地下潛水或地下徑流的影響),失去平衡,發(fā)生位移和堆積的現(xiàn)象。 根據(jù)土石物質(zhì)破壞的特征和移動方式,一般地可將重力侵蝕分為陷穴、瀉留、滑坡、崩塌、地爬、崩崗、巖層蠕動、山剝皮等。 混合侵蝕(mixed erosion): 是指在水流沖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一種特殊侵蝕形式。包括石洪、泥流和泥石流三種形式。凍融侵蝕(freeze-thaw erosion): 凍結、融化現(xiàn)象頻繁進行,不斷使裂縫加深擴大,以致巖體崩裂成巖屑.也稱冰劈作用。冰川侵蝕(glacier erosion):由冰川運動對地表土石體造成機械破壞作用的一系列現(xiàn)象。,包括刨蝕、掘蝕和刮蝕等

10、形式。化學侵蝕(chemical erosion):土壤中的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在下滲水分作用下發(fā)生化學變化和溶解損失,導致土壤肥力降低的過程。主要形式:巖溶侵蝕、淋溶侵蝕、土壤鹽堿(漬)化。生物侵蝕(biological erosion): 是指植物在生命過程中引起的土壤肥力降低和土壤顆粒遷移的一系列現(xiàn)象。侵蝕溝:集中的地表徑流沖刷地表,切入地面帶走土壤、母質(zhì)及基巖,形成溝壑的過程稱之為溝蝕(Gully erosion),由溝蝕形成的溝壑稱作侵蝕溝7、土壤侵蝕量(Amount of soil erosion):通常把土壤、母質(zhì)及地表散松物質(zhì)在外營力的破壞、剝蝕作用下產(chǎn)生分離和位移的物質(zhì)量,稱為土壤侵

11、蝕量。土壤侵蝕模數(shù):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內(nèi)產(chǎn)生的土壤侵蝕量,稱為土壤侵蝕速率(或速度)(Erosion rate),或稱為土壤侵蝕模數(shù),量綱是t/km2·a。土壤侵蝕程度(soil erosion level):指任何一種土壤侵蝕形式在特定外營力種類作用和一定環(huán)境條件影響下,自其發(fā)生開始,截止到目前為止的發(fā)展狀況。 土壤侵蝕強度(soil erosion intensity): 指的是某種土壤侵蝕形式在特定外營力種類作用和其所處環(huán)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該種土壤侵蝕形式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允許土壤流失量: 小于或等于成土速度的年土壤流失量。也就是說允許土壤流失量是不至于導致土地生產(chǎn)力降低而允許

12、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8、臨界風速或起動風速:地表風力逐漸增大,達到某一臨界值后,使地表沙粒脫離靜止狀態(tài)開始運動的最小臨界風速,這時的風速稱為臨界風速或起動風速,一切大于起動風速的風稱為起沙風。 起動風速與沙粒粒徑、地表性質(zhì)、沙粒含水率等多種因素有關。國內(nèi)外專家研究證實,在一般情況下起動風速和沙粒粒徑的平方根成正比。 9、風蝕作用:風和風沙流對地表物質(zhì)的吹蝕和磨蝕作用,統(tǒng)稱為風蝕作用。 風積作用: 風沙流運行過程中,由于風力減緩或地面障礙等原因,使風沙流中沙粒發(fā)生沉降堆積時稱風積作用。經(jīng)風力搬運、堆積的物質(zhì)稱為風積物。10、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nèi)的種種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亞濕

13、潤干旱地區(qū)的土地退化。 沙漠化: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濕潤地區(qū),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的影響,破壞了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脆弱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區(qū)出現(xiàn)了以風沙活動為主要標志的類似沙漠景觀的環(huán)境變化過程,以及在沙漠地區(qū)發(fā)生了沙漠環(huán)境條件的強化與擴張過程。簡言之,沙漠化也就是沙漠的形成和擴張過程。11、泥石流流域:凡是發(fā)生過泥石流的流域或具備了形成泥石流形成條件的流域,都認定為泥石流流域。一個(條)典型的泥石流流域(溝谷),通??煞譃?個區(qū),即清水匯集區(qū)、形成區(qū)、流通區(qū)和堆積區(qū)。 12、凍土:是指溫度在攝氏零度以下,含有冰的土(巖)層。凍土一般分為兩層,上層為夏融冬凍的活動層,下層才是常年(多年)不化的

14、永凍層。凍融日循環(huán):土壤溫度日最大值大于0而日最小值小于0時,即認為土壤發(fā)生夜間凍結白天消融的日凍融循環(huán)過程。年凍融日循環(huán)天數(shù):是指一年中凍融日循環(huán)發(fā)生的天數(shù)。凍融侵蝕強度的計算:13、按冰川的形態(tài)、規(guī)模和所處的地形條件,把冰川劃分為以下4種類型:山岳冰川 、大陸冰川 、高原冰川 、山麓冰川 。14、 化學侵蝕的類型:巖溶侵蝕、淋溶侵蝕、土壤鹽漬化。15、土壤鹽漬化:在干燥炎熱和過度蒸發(fā)條件下,土壤毛管水上升運動強烈,致使地下水及土中鹽分向地表遷移并在地表附近發(fā)生積鹽的過程及結果就稱為土壤鹽漬化或土壤鹽堿化。 按成因:原生鹽漬化、次生鹽漬化。溝壑密度: 溝壑密度是指單位面積上侵蝕溝道的總長度,

15、常以 km/km2表示.開析度: 開析度是指單位面積上水文網(wǎng)的總長度,常以 km/km2表示。沙塵暴(sandstorm): 沙塵暴是大風揚起地面沙塵,使空氣變得混濁,水平能見度低于1000m的惡劣天氣現(xiàn)象。二、簡答題1 土壤侵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2 水土流失與土壤侵蝕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土壤侵蝕(soil erosion):土壤或其他地面組成物質(zhì)在水力、風力、凍融、重力等外營力作用下,被破壞、剝蝕、搬運和沉積的過程。水土流失(soil and water loss)在水力、重力、風力等外營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chǎn)力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及水的損失。共同點:即都包括了在外營力作用下土壤、

16、母質(zhì)及淺層基巖的剝蝕、運搬和沉積的全過程,都包括對土地生產(chǎn)力的破壞;差別:即水土流失中包括了在外營力作用下水資源的破壞與損失,而土壤侵蝕中則沒有。Common points: Both include the detachment, entrainment, transportation and deposition process of soil and other earth material.Difference: Soil and water loss includes the destruction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loss o

17、f land production, while soil erosion does not include.3 水土保持與土壤侵蝕關系 (Relation of Soil &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oil erosion)顯然土壤侵蝕是水土保持的工作對象,水土保持就是在合理利用水土地資源基礎上,組織運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農(nóng)業(yè)措施、水土保持管理措施等構成水土保持綜合措施體系,以達到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產(chǎn)力、改善山丘區(qū)和風沙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目的。Of course soil erosion is the object of soil and

18、 water conservation. The proper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biological practices, engineering practice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will be comprehensively used to conserve soil and water, and to increase land production,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mountain area and sand a

19、rea.upliftWeatheringSurface transport (Erosion)Stream transportTransformationDeposition sedimentation4 右圖為為沉積物循環(huán)示意圖。5 土壤侵蝕類型及類型劃分(1)按導致土壤侵蝕的外營力種類(by the types of external forces)來劃分:水力侵蝕、風力侵蝕、重力侵蝕、凍融侵蝕、冰川侵蝕、混合侵蝕、化學侵蝕和生物侵蝕等類型;The main external forces in China which cause soil erosion is wind, water,

20、freezing, thawing and chemistry. So soil erosion is divided into 8 types, namely water erosion, wind erosion, gravity erosion, freeze-thawing erosion, glacier erosion, mixed erosion, chemistry erosion and biological erosion.(2)按土壤侵蝕發(fā)生的時間劃分(By occurring time of soil erosion ):以人類在地球上出現(xiàn)的時間為分界點,將土壤侵蝕劃分

21、為兩大類,一類是人類出現(xiàn)在地球上以前所發(fā)生的侵蝕,稱之為古代侵蝕;另一類是人類出現(xiàn)在地球上之后所發(fā)生的侵蝕,稱之為現(xiàn)代侵蝕。 Soil ero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2 types according to the time human being appeared, one is called ancient erosion, occurring before human being appeared, the other is called modern erosion, occurring after human being appeared.(3)按土壤侵蝕發(fā)

22、生的速率劃分(By soil erosion speed):依據(jù)土壤侵蝕發(fā)生的速率大小和是否對土資源造成破壞,將土壤侵蝕劃分為加速侵蝕和正常侵蝕。 According to soil erosion speed and whether land resource were destroyed, soil ero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namely accelerated erosion and normal erosion.6 水力侵蝕形式 (1)面蝕:4種形式按面蝕發(fā)生的地質(zhì)條件、土地利用現(xiàn)狀和發(fā)生程度不同,面蝕可分為層狀面蝕,砂礫化面蝕、鱗片

23、狀面蝕和細溝狀面蝕。在土層較為深厚的黃土地區(qū),地表徑流剛剛形成是一般呈膜狀,由于雨滴的擊濺、振蕩和浸潤,膜狀水層與土體混合物形成泥漿狀態(tài),泥漿順坡流動將土粒帶走,使地表均勻損失一層土壤的過程稱為層狀面蝕。在富含粗骨質(zhì)或石灰結核的山區(qū)、丘陵區(qū)的農(nóng)地上,在分散地表徑流作用下,土壤表層的細粒、粘粒及腐殖質(zhì)被帶走,沙礫等粗骨質(zhì)殘留在地表,耕作后粗骨質(zhì)翻入深層,如此反復,土壤中的細粒越來越少,石礫越來越多,土壤石礫肥力下降,耕作困難,最后導致棄耕,此種過程稱為砂礫化面蝕。在非農(nóng)業(yè)用地上,如草地,灌木林地,茶園,果園等,由于人或動物的嚴重踩踏破壞,地被物不能及時恢復,呈鱗片狀禿斑或踏成呈網(wǎng)狀的羊道,植被呈

24、鱗片狀分布,暴雨后,植物生長不好或沒有植物生長的局部有面蝕或面蝕嚴重,植物生長較好或有植物生長的局部無面蝕或面蝕較輕微,這種面蝕稱之為鱗片狀面蝕。在分散的地表徑流集中成片狀小股流水時,速度加快侵蝕能力變大,帶走溝中的土壤或母質(zhì),在地表出現(xiàn)許多許多近于與地表徑流流線方向平行的細溝,這些細溝的深度和寬度均不超過20cm,稱之為細溝狀面蝕。 (2)溝蝕:4個發(fā)展階段1.侵蝕溝縱斷面形成侵蝕溝開始形成的階段,向長發(fā)展最為迅速,這是因為股流沿坡面平行方向的分力大于土壤抵抗力的結果。由于在溝頂處坡度有時局部變陡,水流沖力加大,結果在溝頂處形成水蝕穴,水蝕穴繼續(xù)加深擴大,溝頂逐漸形成跌水狀,跌水一經(jīng)形成,溝

25、頂破壞和前進的速度愈加顯著,此時溝頂?shù)臎_刷作用,一方面表現(xiàn)為股流對溝頂土體的直接沖刷破壞,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水流經(jīng)過跌水下落而形成旋窩后有力的沖淘溝頂基部,從而引起溝頂土體的坍塌,促使溝頂逆源侵蝕的加速進行。一旦溝頂?shù)纬芍螅瑴系椎目v剖面線與當?shù)氐钠旅嫫露认嘁恢碌臓顟B(tài)就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由于此時進入溝底的水流充沛,溝底與侵蝕基準面的高差較大,縱坡較陡,因而侵蝕溝內(nèi)水流的沖力表現(xiàn)在下切溝底的作用亦較明顯。但溝底下切較溝頭前進為慢。總之侵蝕溝縱剖面的形成過程正是溝頂前進,溝底下切的反復過程。在整個侵蝕作用和侵蝕溝縱剖面形成的過程中,侵蝕溝最活躍的地段始終在溝頂以下一定距離范圍內(nèi)。 2.侵蝕溝的發(fā)育階

26、段依據(jù)侵蝕溝外形的某些指標判斷侵蝕溝的發(fā)育程度和強度,侵蝕溝的發(fā)育分四個階段。 (1)水蝕溝階段:侵蝕溝的第一階段是屬于沖刷范圍的,形成的水蝕穴和小溝通過一般耕作不能平復,此階段向長發(fā)展最快,向?qū)挵l(fā)展最慢。其深度一般不超過0.5m,尚未形成明顯的溝頭和跌水,溝底的縱剖面線和當?shù)氐孛嫫露鹊男逼碌目v斷面線相似,侵蝕溝的橫斷面多呈三角形,當溝底由堅硬母質(zhì)組成時,這一階段可保持較長的時間,但當溝底母質(zhì)疏松時,很快進入第二階段。(2)侵蝕溝頂?shù)那懈铍A段:由于溝頭繼續(xù)前進,侵蝕溝出現(xiàn)分支現(xiàn)象,集水區(qū)的地表徑流從主溝頂和幾個支溝頂流入侵蝕溝內(nèi),因此,每一個溝頂集中的地表徑流就減少了,因此侵蝕溝向長發(fā)展的速度

27、減緩,另外由于溝頂陡坡,侵蝕作用加劇,其結果在溝頂下部形成明顯跌水,通常以溝頂?shù)黠@與否作為第一、第二階段劃分的主要依據(jù),在平面上主溝頂呈園形,支溝頂處于第一階段。侵蝕溝的斷面呈U形,但上部和下部的橫斷面有較大的差異,溝底與水路合一。它的縱剖面與原來的地面線不相一致,溝底縱坡甚陡且不光滑。第二階段是侵蝕溝發(fā)展最為激烈的階段,因為它是防治最困難的時期。(3)平衡剖面階段:發(fā)展到這一階段由于受侵蝕基底的影響,不再激烈的向深沖刷,而兩岸向?qū)挵l(fā)展卻成為主要形式,溝底縱坡雖然較大,但溝底下切作用已經(jīng)甚微,以溝岸局部擴張為主,其外形具有最嚴重的侵蝕形態(tài),在平面上支溝呈樹枝狀的侵蝕溝網(wǎng),在縱斷面上溝頂?shù)?/p>

28、不太明顯,形成平滑的凹曲線,溝的上游水路沒有明顯的界線,溝的中游溝底和水路具有明顯的界線,溝口開始有泥沙沉積,形成沖積扇。發(fā)展到此階段的侵蝕溝常被利用為交通道路。(4)停止階段:在這一階段,溝頂接近分水嶺,溝底縱坡接近于或相當接近于臨界侵蝕曲線,溝岸大致接近于自然傾角,因此溝頂已停止朔源侵蝕,溝底不再下切,溝岸停止擴張。在溝底沖積土上開始生長草類或灌木,這一階段的侵蝕溝轉(zhuǎn)變?yōu)榛南? 重力侵蝕形式( 1 )斜坡上的巖屑或塊體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動稱為崩塌。崩塌過程按塊體的地貌部位和崩塌形式又可分為山崩、塌岸和散落。山崩是山岳地區(qū)常發(fā)生的一種大規(guī)模崩塌現(xiàn)象,崩塌體能達數(shù)十萬立方米。山崩常阻

29、塞河流、毀壞森林和村鎮(zhèn)。山崩時大塊崩落和小顆粒散落是同時進行的。  河岸、湖岸(庫岸)或海岸的陡坡,由于河水、湖水或海水的掏蝕,或地下水的潛蝕作用以及冰凍作用,使岸坡上部物體失去支持而發(fā)生崩塌。稱為塌岸。  散落是巖屑沿斜坡向下作滾動和跳躍式地連續(xù)運動。其特點是散落的巖屑連續(xù)地撞擊斜坡坡面,并帶有微弱的跳動和向下作旋轉(zhuǎn)運動。跳動可以是巖屑從某一高度崩落到坡下繼續(xù)反跳,也可能是快速滾動的巖屑撞擊不平整的坡面而跳起。 (2) 滑坡,斜坡上向下滑動的那部分土體或巖體稱之為滑坡體。由于整體下滑,土體大體還保持著原有結構,它以滑動面與下伏未滑地層分割開來,滑坡體與其周圍不動土體在平面

30、上的分界線稱之為滑坡周界,它圈定了滑坡作用范圍。(3) 錯落是指陡崖、陡坎、陡坡沿一些近似垂直的破裂面發(fā)生整體下坐位移。它的特征是垂直位移量大于水平位移量。錯落體比較完整,大體上保持了原來的結構和產(chǎn)狀。(4) 蠕動主要是指土層、巖層和它們的風化碎屑物質(zhì)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順坡向下發(fā)生的十分緩慢的移動現(xiàn)象。移動的速度每年小的只有若于毫米,大的可達幾十厘米。由于它的運動過程十分緩慢,一時不易覺察出來。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其變形量也是很可觀的。如果不加重視會給生產(chǎn)和建設帶來危害。小則使電線桿傾倒、圍墻扭裂,大則使廠房破裂地下管道扭斷。陷穴是黃土地區(qū)特有的一種陷落現(xiàn)象。地表水沿黃土中的裂隙或孔隙下滲,對黃土

31、產(chǎn)生溶蝕和侵蝕,并把可溶性鹽類帶走,致使下邊掏空,當上邊的土體失去頂托時,引起黃土的陷落,形成陷穴。在石質(zhì)山區(qū)、紅土或黃土地區(qū),土體表面受干濕、冷熱和凍融等變化影響而引起物體的脹縮,造成碎土和巖屑的疏松破碎,在重力作用下順坡而下地滾落或滑落下來,形成陡峭的錐體,這種現(xiàn)象稱為瀉溜。8 雨滴擊濺侵蝕的發(fā)生過程及影響因素1.濺蝕過程(1)概念:降雨雨滴動能作用于地表土壤而作功,導致土粒分散,濺起和增強地表薄層徑流紊動等現(xiàn)象稱為雨滴濺蝕作用?;驌魹R侵蝕。(2)表現(xiàn)方面雨滴濺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破壞土壤結構,分散土體或土粒,造成土壤表層孔隙減少或者堵塞,形成“板結”引起土壤滲透性下降,利于地表徑流

32、形成和流動;直接打擊地表,導致土粒飛濺并沿坡面向下遷移。雨滴打擊增強了地表薄層徑流的紊動強度,導致降雨侵蝕和地表徑流輸沙能力增大。上述三方面在濺蝕過程中緊密相聯(lián)互有影響,就其過程而言大致分為四個階段:干土濺散階段、濕土濺散階段、泥漿濺散階段、地表板結。濺蝕的影響因素1.氣候因素(1)降雨雨型不同,雨滴大小分布亦不同。如黃土地區(qū)降雨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由局部地形和氣候影響產(chǎn)生的來勢猛、歷時短(1小時左右)的小面積降雨,稱短陣雨型,其雨滴直徑較大;另一種主要是鋒面影響的大面積普通降雨雨型,其雨滴直徑相對較小。就一定雨強來說,局部地區(qū)短陣性雨型比大面積的普通雨型更易引起土壤侵蝕。降雨強度與雨滴的各種

33、特征參數(shù)關系密切,因而,降雨強度也是影響濺蝕作用的因素之一。(2)風力濺蝕作用受風力強烈影響,風的推動作用會增加雨滴的打擊能量,并改變雨滴打擊角度。風還把擊濺起的土粒吹到更遠的地方。在整個降雨期間保持固定方向的大風,對土壤侵蝕的影響更大。2.地形因素土粒受雨滴打擊后,其移動方向取決于坡向和坡度。在斜坡上土粒在擊濺作用下向下坡移動的量大于向上坡移動的量。一般情況下坡度越大,濺蝕導致的移動土粒向下坡移動的愈多,移動距離也愈遠。埃里林(Ellison)對濺蝕作用測量后發(fā)現(xiàn),在10%的地面坡度上,75%的土壤濺蝕量移向下坡,在同樣條件下的沙土上,60%的濺蝕量移向下坡。3.土壤因素土壤種類不同,其粘粒

34、、有機質(zhì)含量以及其他對土壤起粘結和膠結作用的物質(zhì)也不同,土壤團粒粘結構的增加能降低或減少雨滴擊濺下的土粒分散坡壞。隨著團粒中粘土含量的增加,團粒強度增大,雨滴濺蝕量減少。富含粘粒的土壤一般易于膠結,并且其團粒較粉質(zhì)或沙質(zhì)土的團粒大。4.植被因素植被是地面的保護者,植被和其枯枝落葉層在防治濺蝕過程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枯枝落葉完全覆蓋的土壤表面能承受雨點降落時的沖擊力,可從根本上消除擊濺侵蝕作用。植被冠幅在大范圍內(nèi)減小雨滴的擊濺侵蝕,像谷類和大豆這樣密集生長的農(nóng)作物能截留降雨、防止雨滴直接打擊在土壤上。地被物不但能攔截降雨,防止雨滴擊濺分離土粒,同時也防止了不利于水分下滲的土壤板結,使?jié)B透水份增

35、加減少徑流。9 面蝕影響因素(坡面侵蝕的影響因素)坡面侵蝕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綜合影響,自然因素中主要有降雨、徑流、地形、地面物質(zhì)組成、植被等,人為因素包括人類活動對侵蝕的促進作用和抑制作用。1.氣候因素降雨強度,面蝕與降雨量之間的關系不很顯著,而與降雨強度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這是由于當降雨量大而強度小時,雨滴直徑及末速度都較小,因此它只有較小的動能,所以對土壤的破壞作用就較輕。強度較小的降雨大部或全部被滲透、植物截留、蒸發(fā)所消耗,不能或者只能形成很少徑流;當降雨強度小到與土壤的穩(wěn)滲速率相等時,地面就不會產(chǎn)生徑流。因此徑流沖刷破壞土壤的力就不存在。前期降雨,本次降雨以前的降雨稱前期降雨,前期

36、降雨使土壤水分飽和,再繼續(xù)降雨就很容易產(chǎn)生徑流而造成土壤流失。在各種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前期降水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降雨量的影響。2.地形因素地形因素之所以是影響土壤侵蝕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不同的坡度、坡長、坡形及坡面糙率是否有利于坡面徑流的匯集和能量的轉(zhuǎn)化而決定,當坡度、坡形有利于徑流匯集時,則能匯集較多的徑流,而當坡面糙率大則在能量轉(zhuǎn)化過程中,消耗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粗糙表面對徑流的阻力,徑流的沖刷力就要相應的減小,因此地形是影響降到海平面以上降雨在匯集流動過程中能量轉(zhuǎn)化最主要的因素,地形影響能量轉(zhuǎn)化的主要因子是坡度、坡長、坡形、坡向。3.土壤因素土壤是侵蝕的對象又是影響徑流的因素,因此土壤的各種性

37、質(zhì)都會對面蝕產(chǎn)生影響。通常利用土壤的抗蝕性和抗沖性作為衡量土壤抵抗徑流侵蝕的能力,用滲透速率表示對徑流的影響。土壤的抗蝕性是指土壤抵抗徑流對其分散和懸浮的能力。土壤愈粘重,膠結物愈多,抗蝕性愈強。腐殖質(zhì)能把土粒膠結成穩(wěn)定團聚體和團粒結構,因而含腐殖質(zhì)多的土壤抗蝕性強。土壤的抗沖性是指土壤抵抗徑流對其機械破壞和推動下移的能力。土壤的抗沖性可以用土塊在水中的崩解速度來判斷,崩解速度愈快,抗沖能力越差;有良好植被的土壤,在植物根系的纏繞下,難于崩解,抗沖能力較強。影響土壤上述性質(zhì)的因素有土壤質(zhì)地、土壤結構及其水穩(wěn)性、土壤孔隙、剖面構造、土層厚度、土壤濕度,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 4.植被因素生長的植物

38、,以其具有的覆蓋地面,防止雨滴擊濺,枯枝落葉及其形成的物質(zhì)改變地表徑流的條件和性質(zhì),促進下滲水分的增加,并以其根系直接固持土體等作用,與風、水所具有的夷平作用相制約,抵抗平衡的結果,就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坡地。植被的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森林、草地中有一厚層枯枝落葉,具有很強的涵蓄水分的能力。隨凋落物量的增加,其平均蓄水量和平均蓄水率都在增加,一般可達2060kg/m2。由于凋落物的阻擋,蓄持以及改變土壤的作用,提高了林下土壤的滲透能力。由于植被的枯枝落葉增大了地表糙度,使得其中徑流的流速因此而大大減緩,據(jù)測定其徑流流速僅為裸地上的1/401/30。 上述幾種作用,使得有較好植被分布區(qū)域,徑流量減小,且延

39、長了徑流歷時,起到了減小徑流量,延緩徑流過程進而減小徑流能量的作用。5.人為因素歷史上,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所決定,相當長時間內(nèi)由于對自然規(guī)律缺乏認識,不能合理地利用土地,甚至是掠奪式地利用土地資源,在坡地上就引起了水土流失,降低和破壞了土壤肥力、耗竭和破壞了土地生產(chǎn)力,導致難于挽回的生態(tài)災難。當破壞力大于土體的抵抗力時,必然發(fā)生土壤侵蝕,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而轉(zhuǎn)移的客觀規(guī)律。但是,影響破壞土壤侵蝕發(fā)生和發(fā)展及控制土壤侵蝕的有關各因素的改變,都會影響破壞力與土體的抵抗力的消長。因此只有了解影響土壤侵蝕的自然因素之間的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現(xiàn)階段人類尚不能控制降雨的條件下,可以通過改變有利于消除破壞

40、力的因素,有利于增強土體抗蝕能力的因素,來達到保持水土,促使水土流失向相反方向轉(zhuǎn)化,使自然面貌向人類意愿方向發(fā)展,這就是水土保持工作中人的作用。也就是說人類的活動既有引起水土流失的一面,又有通過人的活動控制土壤侵蝕的一面。10 溝蝕影響因素(影響溝谷發(fā)育自然因素)溝谷的發(fā)育主要受地形及水流形態(tài)的影響,而匯水面積的大小影響到徑流量,坡度、坡長影響到徑流流速及溝谷的發(fā)育空間。在不同水流的情況下,發(fā)育不同的溝谷。 1.匯水面積 淺溝已有固定的集水面積,其大小受多種自然因素影響。一般地說,集水面積在降雨量大的地區(qū)比降雨量小的地區(qū)??;坡度平緩地區(qū)的淺溝匯水面積大于坡度較陡地區(qū);黃土高原砂黃土分布區(qū)較細黃

41、土區(qū)大。匯水面積是保證淺溝形成發(fā)育的首要條件,有了足夠大的匯水面積,才能夠形成足以進行淺溝侵蝕的水流,否則是很難發(fā)育淺溝的。 2.坡度與坡長匯水面積大小與淺溝發(fā)育程度的關系,綜合地反映了各種因素對淺溝侵蝕的影響。但是,有的坡面已經(jīng)超過了發(fā)育淺溝的最小面積,卻沒有淺溝分布,原因是地貌條件也是影響淺溝發(fā)育的重要因素,尤以坡度、坡長最大。通過對陜西北部綏德何家溝流域的坡度、坡向和淺溝分布分析,發(fā)現(xiàn)該區(qū)淺溝分布坡地的坡度組成介于5°45°之間,以20°30°坡地上淺溝最多,占該流域淺溝總數(shù)的74.5%。其變化規(guī)律是5°30°坡地上淺溝數(shù)量隨坡

42、度增大而增加,30°45°度坡地上則隨坡度增大而減少。11 重力侵蝕發(fā)生力學機制 (1)單粒土粒巖屑或石塊運動位于坡地表面的土粒巖屑或石塊,一方面在重力作用下產(chǎn)生下滑力T,有促使塊體向下移運的趨向,另一方面塊體與坡地的接觸面間由于有摩擦阻力p牽制下滑力,使塊體趨向穩(wěn)定。下滑力大于摩擦阻力則發(fā)生位移,反之則穩(wěn)定。如兩者相等塊體處于極限平衡狀態(tài)。 要使坡面上的碎屑物質(zhì)穩(wěn)定,需要下滑力小于抗滑強度。而要下滑力小于抗滑強度,坡角必須小于坡面物質(zhì)的內(nèi)摩擦角。若坡面上的巖屑處于極限平衡狀態(tài)時,則下滑力等于抗滑強度,即坡角和塊體的內(nèi)摩擦角相等。因此內(nèi)摩擦角反映了塊體沿坡下滑剛好起動的坡角

43、,代表物質(zhì)的休止角。特別對那些沒有粘結力的砂層或松散巖屑堆積層來說,內(nèi)摩擦角和休止角是一致的。這時,凡坡面的坡角小于物質(zhì)內(nèi)摩擦角時,坡面上的物質(zhì)是穩(wěn)定的。土、砂和松散巖屑的內(nèi)摩擦角值隨其顆粒大小、形狀而異。粗大并呈棱角狀而又密實的顆粒的休止角大。一般悄況下,風化巖屑離源地愈遠,其顆粒因磨蝕圓度增加,磨擦力減小,休止角變小。因此愈近坡麓,坡度也愈緩和。值得注意的是,土的內(nèi)摩擦角隨含水量而變化。土粒間充滿水分將增加潤滑性,休止角變小。因此在同樣條件下,濕潤區(qū)的山坡坡度緩,于燥區(qū)的山坡坡度陡。一般來說山坡坡頂水分不易積累,顯得較干燥,坡麓較濕潤,因之,山坡坡度也有從坡頂向坡麓變緩的趨勢 (2)塊體塊

44、體運動并不限于在坡地表面移動,有時沿坡面以下一定深度的軟弱面發(fā)生整體位移。這時還遇到另外一種阻力,即土層或巖層的粘結力C。塊體運動一定要克服粘結力C和摩擦阻力f才能發(fā)生位移。其塊體運動的抗滑強度為fN·tg十C·A式中:C粘結力(kgcm2);A運動塊體與坡面的結觸面積(cm2)。土體的粘結力與組成物質(zhì)的成分、結構及土體含水量多少有密切關系。粘土的力學性質(zhì)受水分影響最大,含水量少、處于干燥狀態(tài)時,具有極其牢固的性質(zhì)。如水分增加粘土可變成可塑狀態(tài),其強度大大降低,極易形成軟弱面,土體往往沿此破裂而發(fā)生塊體運動。堅硬巖體的粘結力C值很大,一般不易發(fā)生移動。但巖層中常常存在軟弱的

45、結構面(層面、軟弱夾層、斷層面、節(jié)理面、劈裂面等)。軟弱結構面的內(nèi)摩擦角和粘結力C都顯著減小,因此容易產(chǎn)生破裂面而發(fā)生塊體運動 總之,坡地上的塊仲運動主要受重力引起的下滑和巖土塊體的內(nèi)摩擦力及粘結力的相互關系而定。其穩(wěn)定系數(shù)為K抗滑阻力/下滑力=N·tg+C·A/T理論上當K1時,巖體或土體處于極限平衡狀態(tài);當K1時,巖體或土體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當K1時,巖體或土體是穩(wěn)定的。工程上一般采用K23為安全穩(wěn)定系數(shù)。自然界的山坡大多數(shù)的K值l,所以都是比較穩(wěn)定的。如果坡麓地帶因河流側(cè)蝕或人工切坡,改變了坡地形態(tài)使邊坡角加大,形成陡坎甚至是臨空懸崖,坡面塊體突出,不穩(wěn)定體加大,將促使

46、塊體運動發(fā)生。 (3)滑坡斜坡上的土體、巖體是否滑動,依其力學平衡是否遭到破壞而定。由于斜坡土體、巖性特性不同,滑動面的性質(zhì)也不一樣,力學分析和計算方法也不相同。 重力侵蝕的發(fā)生機理主要為,由于在下滲水分影響下,土體、巖體等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向下運動產(chǎn)生位移(10分)。當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其抗滑阻力小于下滑力時,則發(fā)生重力侵蝕(8分)。其影響因素主要為降雨、下滲水分、地形、地質(zhì)、地震動等(2分)。10 崩塌的形成條件?1.地形條件地形條件包括坡度和坡地相對高度。坡度對崩塌的影響最為明顯,斜坡上物體的重力切向分力和垂向分力是隨著山坡坡度大小而變化的。當山坡坡度達到一定角度時,巖屑重力的切向分

47、力能夠克服摩擦阻力向下移動,一般大于33°的山坡不論巖屑大小都將有可能發(fā)生移動。但是不同巖性的山坡,形成崩塌的坡度也不完全相同。在無水情況下,一般巖屑坡的坡度休止角是30°35°,干沙的休止角為35°40°,粘土的休止角可達40°左右。如果為同一種巖性但其結構不同,它們的休止角也不同。例如原生黃土的結構較致密,超過50°的坡地才會發(fā)生崩塌,而次生黃土的結構較松散,30°左右就發(fā)生崩塌。坡地的相對高度和崩塌的規(guī)模有關,一般當坡地相對高度超過50m時,就可能出現(xiàn)大型崩塌。2.地質(zhì)條件巖石中的節(jié)理、斷層、地層產(chǎn)狀和巖性等

48、都對崩塌有直接影響。在節(jié)理和斷層發(fā)育的山坡巖石破碎,很易發(fā)生崩塌。當?shù)貙觾A向和山坡坡向一致,而地層傾角小于山坡坡度角時,常沿地層層面發(fā)生崩塌。軟硬巖性的地層呈互層時,較軟巖層易受風化,形成凹坡,堅硬巖層形成陡壁或突出成懸崖易發(fā)生崩塌。3.氣候條件氣候可使巖石風化破碎,加快坡地崩塌形成的時間,在日溫差、年溫差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物理風化作用較強,在較短時間內(nèi)巖石就會風化破碎。例如蘭新鐵路一些新開挖的花崗巖路塹,僅四、五年時間路塹邊坡巖石就遭到強烈風化,形成崩塌。4.地震及其它地震是崩塌的觸發(fā)因素。地震時能形成數(shù)量多而規(guī)模很大的崩塌體,例如1920年寧夏海原8.5級地震,有650多處發(fā)生大規(guī)模

49、崩塌(其中有一部分是滑坡),地震形成的崩塌分布在上萬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1970年秘魯境內(nèi)的安第斯山附近發(fā)生一次大地震,當時從50006000m高山上傾瀉下來的巖塊和冰塊等崩塌體,連拋帶滾波及到10km以外。1974年7月8日在昭通地震區(qū)的老寨堡附近發(fā)生一次巨大崩塌,是在一次2.6級小余震的觸發(fā)作用下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崩塌前山崖上有小石塊崩落,隨即開始大規(guī)模的崩塌,轉(zhuǎn)瞬間巨大石塊從山坡上向下傾瀉,擊毀了山下原有的老崩塌體,新、老崩塌體一起往山下流動,形成長約1.5km、寬150200m的崩塌體,自上而下分成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三個地段。在山區(qū)進行各種工程建設時,如不顧及自然地形條件,任意開挖、常使山坡平

50、衡遭到破壞而發(fā)生崩塌。另外任意砍伐森林和在陡坡上開墾荒地也常引起崩塌。11 滑坡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條件?1.滑坡體斜坡上向下滑動的那部分土體或巖體稱之為滑坡體。由于整體下滑,土體大體還保持著原有結構,它以滑動面與下伏未滑地層分割開來,滑坡體與其周圍不動土體在平面上的分界線稱之為滑坡周界,它圈定了滑坡作用范圍?;麦w上的樹木隨土體滑動而東歪西斜稱之為醉林?;麦w的規(guī)模大小不一,從十幾立方米到幾億立方米。2.滑動面或滑動帶滑坡體沿之下滑的面稱為滑動面。在均質(zhì)土體中其剖面為一個近似半圓弧形,通常上陡下緩,中部接近水平,前緣出口處常常形成逆向的反坡?;瑒用嬗袝r只有一個,有時有幾個,故還可以分出主滑動面

51、與分支滑動面。滑動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磨光面和擦痕。有時在滑動面附近的土體有明顯的擾動或拖曳褶皺等現(xiàn)象構成滑動帶?;瑒訋У暮癖〔灰唬瑥臄?shù)厘米到數(shù)米不等。3.滑坡后壁與滑坡臺階滑坡體與坡上方末動土石體之間,由一半圓形的圍椅狀陡崖分開,這個陡崖稱為滑坡壁。一般坡度為60°80°,高度從數(shù)厘米至數(shù)米不等?;卤谑腔瑒用媛冻龅牟糠郑母叨却砘孪禄木嚯x?;潞蟊谏嫌袝r留有擦痕,表明滑坡體沿此滑落。如滑坡壁上方坡面出現(xiàn)幾條與滑坡壁平行的裂縫,可能孕育著新的滑動帶。由于滑坡壁坡度陡峻,也常伴隨發(fā)生小型崩塌。滑坡體下滑時,因滑體各段移動速度的差異產(chǎn)生分支滑動面,使滑坡體分裂成為幾個錯

52、臺,稱之為滑坡臺階。由于滑體沿弧形滑動面滑動,故滑坡臺階原地面皆向內(nèi)傾斜呈反坡地形。組成滑坡的地質(zhì)剖面也都相應內(nèi)向例轉(zhuǎn)傾斜,且有擾動揉皺現(xiàn)象。4.滑坡舌與滑坡鼓丘滑坡體前緣常呈舌狀突出稱為滑坡舌。由于滑坡舌是被推動的,故稱被動主體。滑體上部則稱為主動主體?;w在滑動過程個滑坡舌前面常因受阻、擠壓而鼓起,稱滑坡鼓丘。如恢復滑動前的原地面線,則滑坡上部下滑的主體土體,基本上相當于滑坡舌部被動土體的體積。5.滑坡湖與滑坡洼地滑坡滑動后,在滑坡壁下部和滑坡臺階的后緣,即滑坡臺階的反坡處,常常形成滑坡洼地。有時因地面積水或地下水出露而形成滑坡湖或濕地。6.滑坡裂縫滑坡地面裂縫縱橫交錯甚為破碎,按其受力狀

53、況可以分為四種。環(huán)狀拉張裂縫,分布在滑坡壁的后緣,與滑坡壁方向大致吻合,由滑坡體向下滑動時產(chǎn)生的拉力造成的,屬拉張裂縫。一般有幾條,與滑坡壁或滑坡周界重合的一條通常稱為主裂縫,是主滑動面在地表的直接延續(xù)線。剪切裂縫,主要分布在滑坡體中部及兩側(cè),因滑動土體與相鄰不動土體之間相對位移產(chǎn)生剪切力造成。根據(jù)滑體兩側(cè)的剪切裂縫可圈出滑坡的范圍,如兩側(cè)割切裂縫逐步貫通,則預示滑坡將發(fā)生滑動。鼓張裂縫,分布在滑體的下部,因滑體下滑受阻,使土體隆起形成的張開裂縫。扇形張裂縫,在滑坡體最前緣,因滑坡舌向兩側(cè)擴散而形成的扇形或放射狀張裂縫。典型的滑坡才具備上述一系列比較完整的形態(tài),一般滑坡可能只具有其中幾種主要形

54、態(tài),如滑坡體、滑坡壁、滑動面、滑坡裂縫等。其它如滑坡鼓丘、滑坡湖、醉林等滑坡地貌視具體條件而異,不一定全都具備。 斜坡的地貌特征決定了斜坡內(nèi)部應力分布狀態(tài)及地表流水特征,特別是斜坡的高度、陡度和外形是決定滑動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外貌起伏和緩、坡度不大、植被覆蓋較好的山坡,大多是比較穩(wěn)定的。但在高陡的山坡或陡崖,斜坡上部的軟弱面形成臨空狀態(tài),加大了滑動力并減小了抗滑力,使斜坡上部土體或巖體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容易產(chǎn)生滑坡。斜坡的物質(zhì)組成與地質(zhì)結構也直接影響著滑坡的發(fā)生與否,不同土體、巖體的工程力學特征不同,它們的抗剪強度、抗風化、抗軟化、抗沖刷的能力也不同,發(fā)生滑坡的頻率也不一樣。粘土和松散堆積層

55、浸水后,粘聚力驟降,大大增加了其可滑性,沉積巖互層地區(qū)如夾有軟弱層次的薄層頁巖、泥巖、煤系等地層容易發(fā)生滑坡。變質(zhì)巖系中如含有綠泥石、葉蠟石、云母礦物的片巖、千枚巖分布地區(qū),滑坡也常常成群分布。這些地層常稱之為易滑地層。巖層的各種結構面,如層面、片理面、斷層面、解理面、堆積層內(nèi)的分界面及其基底面、地下水含水層的頂?shù)酌嬉约皫r基風化殼中風化程度不同的分界面等,常常構成滑動帶的軟弱面。特別當巖層結構面的傾向與坡向一致,巖層的傾角又小于斜坡的坡角時,最易發(fā)生滑坡。地下水的作用是促使滑坡發(fā)生的極重要的因素,地下水浸濕斜坡上的物質(zhì),顯著地降低其抗剪強度。實驗證明當粘土的含水量增加至35%時,抗剪強度會降低

56、60%以上,泥巖或頁巖飽水時的抗剪強度,比天然狀態(tài)下的抗剪強度降低3040%。如果地下水在隔水頂板上匯集成層,還會對上覆巖層產(chǎn)生浮托力,降低抗滑力。地下水還能溶解土石中易溶物質(zhì),使土石成分發(fā)生變化,逐漸降低其抗剪強度。地下水位升高,還會產(chǎn)生很大的靜水與動水壓力,這些都有利于滑坡的產(chǎn)生。12 錯落發(fā)生條件和原因?1.形成條件地貌條件是影響錯落發(fā)生的因素之一,錯落主要出現(xiàn)在山區(qū)峽谷河道兩側(cè)受到強烈側(cè)蝕的部位。新修水庫的庫岸、海蝕崖、湖蝕崖等處也常出現(xiàn)。發(fā)生錯落的地面坡度一般大于35°40°。而錯落地點的上部山坡可以相當平緩,不足40°,而崩塌發(fā)生的斜坡上部往往為更陡的

57、斜坡,這是錯落與崩塌不同的地方。地質(zhì)條件是影響錯落發(fā)生的因素之二,錯落主要發(fā)生在粘結力較大的地層或堅硬巖層組成的陡崖或陡坡上常有大斷層、大節(jié)理的地方,特別是兩組構造線相交處最容易發(fā)生。另外在以斷層相接觸的或?qū)永硎职l(fā)育的巖層中,都易于錯落的形成。少數(shù)也可以出現(xiàn)在松散物質(zhì)組成的陡坡上。錯落破裂面是高角度的,一般為45°70°。大量統(tǒng)計結果表明坡角、內(nèi)摩擦角和錯落破裂面的角度A的經(jīng)驗關系式為A(+)/2)錯落面的角度還受斷層、大節(jié)理等構造面所控制。2.影響因素山坡下部減少了支撐力量,如原為接近極限平衡的山坡,當河流下切側(cè)蝕或波浪強烈擊撞,或人工開挖路塹,造成隱伏的傾斜軟弱面下端

58、處于臨空狀態(tài),都是引起錯落的因素。錯動面附近有水流活動,潤滑性增加使摩擦阻力減小,地震或大爆破的震動也可引起錯落。13 蠕動類型和陷穴類型?根據(jù)蠕動的規(guī)模和性質(zhì),可以將蠕動劃分為兩大類型,即疏松碎屑物的蠕動與巖層蠕動。斜坡上松散巖屑或表層土粒,由于冷熱、干濕變化而引起體積脹縮,并在重力作用下常常發(fā)生緩慢的順坡向下移動。引起松散土?;驇r屑蠕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暴露于地表的巖層在重力作用下也發(fā)生十分緩慢的蠕動。蠕動的結果使巖層上部及其風化碎屑層順坡向下呈弧形彎曲。巖層雖然發(fā)生彎曲,但并不擾亂層序,甚至在蠕動了的碎屑層中,層次都依然可見。14 泥石流及泥石流流域概念? 泥石流,實際上是水體和土體及土體中部分空氣(極少量,可忽略不計)相互充分作用后,在溝谷內(nèi)或坡地上沿坡面(含自然坡面和壓力坡)運動的流體。 凡是發(fā)生過泥石流的流域或具備了形成泥石流形成條件的流域,都認定為泥石流流域。一個(條)典型的泥石流流域(溝谷),通??煞譃?個區(qū),即清水匯集區(qū)、形成區(qū)、流通區(qū)和堆積區(qū)。 15 泥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