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建筑制圖實例教程 第章 建筑剖面圖實例_第1頁
AutoCAD建筑制圖實例教程 第章 建筑剖面圖實例_第2頁
AutoCAD建筑制圖實例教程 第章 建筑剖面圖實例_第3頁
AutoCAD建筑制圖實例教程 第章 建筑剖面圖實例_第4頁
AutoCAD建筑制圖實例教程 第章 建筑剖面圖實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0.1 設(shè)置繪圖環(huán)境10.2 繪制輔助線10.3 繪制墻體、樓板、閣樓剖面、樓梯休息平臺和地坪線10.4 繪制門窗10.5 繪制陽臺、平屋頂、裝飾柵欄和雨蓬 10.6 繪制梁和圈梁 10.7 繪制樓梯 10.8 繪制配電箱 10.9 剖面圖標注 10.10 打印輸出下一頁返回主頁10.1 設(shè)置繪圖環(huán)境本章將以圖10-1所示的剖面圖為例,詳細講述建筑剖面圖的繪制過程及方法。圖10-1 建筑剖面圖 下一頁返回主頁10.1 設(shè)置繪圖環(huán)境單擊【標準】工具欄中的新建命令按鈕,彈出【創(chuàng)建新圖形】對話框。單擊使用樣板命令按鈕,從【選擇對象】列表框中選擇第七章建立的樣板文件“a3建筑圖模板.dwt”,單擊【

2、確定】按鈕,進入autocad 2006繪圖界面。單擊下拉菜單欄中的【格式】|【圖形界限】命令,設(shè)置左下角坐標為0,0,指定右上角坐標為42000,29700。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縮放命令按鈕,選擇圖框線和標題欄,指定0,0點為基點,指定比例因子為100。上一頁在【標準】工具欄上的窗口縮放按鈕上按住鼠標左鍵,單擊下拉列表中的全部縮放命令按鈕,顯示全部作圖區(qū)域。1)在標題欄上雙擊鼠標左鍵,彈出【增強屬性編輯器】對話框。2)在【增強屬性編輯器】的【屬性】選項卡下的列表框中順序單擊各屬性,在下面的【值】文本框中依次輸入相應的文本。圖名文本為“住宅樓剖面圖”,圖紙編號為8。其他同圖9-2。 3)單擊

3、【確定】按鈕,完成標題欄文本的編輯。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10.1 設(shè)置繪圖環(huán)境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10.1 設(shè)置繪圖環(huán)境1)單擊【圖層】工具欄中的圖層管理器按鈕,彈出【圖層特性管理器】對話框,單擊新建按鈕,新建4個圖層:樓板、樓梯、陽臺、梁。 2)對原圖層進行修改,將“軸線”層重命名為“輔助線”。 3)設(shè)置顏色。將“門窗”層的默認顏色設(shè)置為“0,87,87”,將“尺寸標注”層的顏色修改為藍色,將“其他”層的顏色設(shè)置為白色。并對4個新建圖層設(shè)置顏色。4)設(shè)置線型和線寬。將“墻體”層的線寬設(shè)置為“默認”,4個新建圖層的線型保留默認的“continuous”實線型,其線寬均為“默認”。設(shè)置好的【圖

4、層特性管理器】對話框如圖10-2所示。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10.1 設(shè)置繪圖環(huán)境圖10-2 設(shè)置好的【圖層特性管理器】對話框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10.1 設(shè)置繪圖環(huán)境5)單擊【確定】按鈕,返回到autocad作圖界面。 本例在第七章所創(chuàng)建的樣板“a3建筑圖模板.dwt”的基礎(chǔ)上增加4個圖層,在繪圖時可根據(jù)需要決定圖層的數(shù)量及相應的顏色與線型。 在命令行輸入線型比例命令lts并回車,將全局比例因子設(shè)置為100。在擴大了圖形界限的情況下,為使點劃線能正常顯示,須將全局比例因子按比例放大。1)本例使用“a3建筑圖模板.dwt”中的文字樣式。“漢字”樣式采用“仿宋_gb2312”字體,寬度比例設(shè)為

5、0.8,用于書寫漢字;“數(shù)字”樣式采用“simplex.shx”字體,寬度比例設(shè)為0.8,用于書寫數(shù)字及特殊字符。 返回主頁10.1 設(shè)置繪圖環(huán)境2)單擊下拉菜單欄中的【格式】|【標注樣式】命令,彈出【標注樣式管理器】對話框,選擇“建筑”標注樣式,然后單擊【修改】命令按鈕,彈出【修改標注樣式:建筑】對話框,將【調(diào)整】選項卡中【標注特征比例】中的“使用全局比例”修改為100。然后單擊【確定】按鈕,退出【修改標注樣式:建筑】對話框,再單擊【標注樣式管理器】對話框中的【關(guān)閉】按鈕,退出【標注樣式管理器】對話框,完成標注樣式的設(shè)置。利用【圖層】工具欄中的圖層列表框 ,關(guān)閉“標題欄”層,然后單擊【標準】

6、工具欄中的保存命令按鈕 ,打開【圖形另存為】對話框。輸入文件名稱“住宅剖面圖”,單擊【圖形另存為】對話框中的【保存】命令按鈕保存文件。至此,繪圖環(huán)境的設(shè)置基本完成。 上一頁10.2 繪制輔助線繪制輔助線下一頁返回主頁1單擊狀態(tài)欄中的【正交】按鈕,打開正交狀態(tài)。 2利用【圖層】工具欄中的圖層列表框?qū)ⅰ拜o助線”層設(shè)置為當前層。 3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命令按鈕 ,執(zhí)行直線命令,在圖幅內(nèi)適當?shù)奈恢美L制水平基準線和豎直基準線。4按照圖10-3所示的尺寸,利用偏移命令將水平基準線及偏移后的水平輔助線按由下至上的順序進行偏移,得到水平的輔助線。完成后如圖10-4所示。 圖10-3 水平輔助線間距10.

7、2 繪制輔助線繪制輔助線返回主頁圖10-4 繪制完水平輔助線后的效果 下一頁上一頁水平基準線豎直基準線10.2 繪制輔助線繪制輔助線返回主頁 5按照圖10-5所示的尺寸,利用“偏移”命令將豎直基準線及偏移后的豎直輔助線按由左至右的順序進行偏移,得到豎直的輔助線。方法與繪制水平輔助線相同,不再贅述。 圖10-5 豎直輔助線間距 下一頁上一頁10.2 繪制輔助線繪制輔助線返回主頁繪制完豎直輔助線后,效果如圖10-6所示。 豎直輔助線也可利用已完成的平面圖來繪制。先將完成的平面圖以塊的方式插入到當前的圖形中,然后利用其軸線和邊界線或其他特征點完成豎直輔助線的繪制。 圖10-6利用直線和偏移命令繪制的

8、輔助線 下一頁上一頁10.2 繪制輔助線繪制輔助線返回主頁6為了方便繪圖,還需要將圖10-6所示輔助線中多余的部分修剪掉,并添加閣樓樓梯底部的豎直輔助線cd(cd與最右側(cè)輔助線ab的間距為1120)。完成后如圖10-7所示。具體方法如下: 圖10-7繪制完成的輔助線 下一頁上一頁10.2 繪制輔助線繪制輔助線返回主頁圖10-8 繪制一條豎直的直線ef下一頁上一頁1)打開正交方式,關(guān)閉對象捕捉方式,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命令按鈕,在左上角需修剪的邊界位置畫一豎直的直線ef。如圖10-8所示。10.2 繪制輔助線繪制輔助線返回主頁上一頁2)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修剪命令按鈕,選擇圖10-8所示

9、的直線ef和ij為修剪邊界,將左上角多余的線段mn、op、gh、ij和kl修剪掉。3)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刪除命令按鈕,將圖10-8中作為邊界的豎直線段ef刪除。 4)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偏移命令按鈕,將如圖10-7所示的豎直輔助線ab向左側(cè)偏移1120。5)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修剪命令按鈕,對輔助線中多余線段進行修剪,達到圖10-7所示的效果,完成輔助線的繪制。7單擊【標準】工具欄中的保存命令按鈕保存文件。 下一頁返回主頁墻體、樓板、樓梯休息平臺和屋面一般用多線命令繪制,本章的剖面圖中,涉及到兩種墻體,樓梯間和外墻均為370墻,內(nèi)墻均為240墻,樓板、樓梯休息平臺和屋面厚度統(tǒng)一為120

10、。繪制前應首先設(shè)置多線樣式,建立240墻和370墻及l(fā)b(樓板)三種多線樣式。這部分工作也可以在繪圖環(huán)境中進行設(shè)置。1單擊下拉菜單欄中的【格式】|【多線樣式】命令,彈出【多線樣式】對話框。2單擊【多線樣式】對話框中的【新建】按鈕,彈出【創(chuàng)建新的多線樣式】對話框,在對話框中輸入新樣式名為“370”,如圖10-9所示。10.3.1 建立多線樣式建立多線樣式 打開上節(jié)中已存盤的“住宅剖面圖.dwg”文件,進入autocad 2006的繪圖界面。進行繪制墻體、樓板、閣樓剖面和地坪線的繪圖工作。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圖10-9 【創(chuàng)建新的多線樣式】對話框 3單擊【創(chuàng)建新的多線樣式】對話框中的【繼續(xù)】按鈕

11、,退出【創(chuàng)建新的多線樣式】對話框并彈出【新建多線樣式】對話框,對其進行如下設(shè)置。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1)在說明文本框中輸入“370墻線”;2)設(shè)置上邊的 線 元 素 偏 移“250”、下邊的線 元 素 偏 移 “ -120”;3)其他選項均為默認值。設(shè) 置 完 的【新建多線樣式】對話框如圖10-10所示。 圖10-10 設(shè)置完【新建多線樣式】對話框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4單擊【新建多線樣式】對話框中的【確定】按鈕,退出【新建多線樣式】對話框,返回到【多線樣式】對話框,完成“370”墻線樣式的設(shè)置。5類似地重復第2、3、4步,設(shè)置“240”墻線樣式和“l(fā)b”樓板樣式。相應的【新建多線樣式】對話框

12、設(shè)置為:1)“240”墻線樣式:樣式說明為“240墻樣式”;上邊的線元素偏移“120”、下邊的線元素偏移“-120”2)“l(fā)b”樓板樣式:樣式說明為“樓板樣式”;上邊的線元素偏移0、下邊的線元素偏移“-120”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三 種 多 線樣式設(shè)置完后的【多線樣式】對話框如圖10-11所示。6 單 擊【多線樣式】對 話 框 中 的【確定】按鈕,退出【多線樣式】對話框,完成設(shè)置。 圖10-11設(shè)置完三種多線樣式后的【多線樣式】對話框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注意:注意:如果利用偏移輔助線的方法繪制墻體和樓板,就不需要設(shè)置多線樣式,但繪圖時速度較慢。 10.3.2繪制墻體繪制墻體 1將“墻體”層設(shè)

13、置為當前層。2打開正交方式,關(guān)閉對象捕捉,在最下邊的水平基準線qr下約1000處畫一條基線st。如圖10-12所示。3利用多線命令繪制墻體。1)設(shè)置對象捕捉為“端點”、“交點”捕捉方式。2)輸入“ml”回車,執(zhí)行多線命令,修改對正類型為無、比例為1、當前樣式為“370”,捕捉輔助線交點u(圖10-12),再捕捉輔助線交點v(圖10-12),回車鍵結(jié)束命令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圖10-12畫一條水平基線st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3)空格鍵重復多線命令,捕捉輔助線交點w(圖10-12), 捕捉輔助線交點x(圖10-12),回車鍵結(jié)束命令。4)空格鍵重復多線命令,捕捉輔助線交點出z(圖10-12)

14、, 捕捉輔助線交點y(圖10-12),回車鍵結(jié)束命令。5)重復第2)步,設(shè)置多線樣式為240,然后重復第3)步,捕捉輔助線交點a和w (圖10-12),再一次重復第3)步,捕捉輔助線交點b和c (圖10-12)。用多線命令繪制完的墻體及其與輔助線的關(guān)系如圖10-13所示。 注意:注意:在繪制線元素不對稱的多線時,注意捕捉輔助線交點的先后順序,圖中三面墻的起始點順序不一樣,操作時請仔細檢查。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圖10-13 用多線命令繪制完的墻體及其與輔助線的關(guān)系 defghijklmnopqrust1將“樓板”層設(shè)置為當前層,設(shè)置對象捕捉方式為“端點”、“交點”捕捉方式。2利用多線命令繪制樓

15、板。繪制方法與畫墻體的方法相同,但多線樣式為“l(fā)b”,多次重復多線命令,分別沿圖10-13中輔助線的交點de、fg、hi、jk、lm繪制樓板。3利用多線命令繪制樓梯休息平臺。與上面畫樓板的方法相同,用多線命令,使當前樣式為“l(fā)b”畫出圖10-13中no、pq、rs、tu之間的休息平臺。用多線命令繪制完的墻體、樓板及樓梯休息平臺后的效果如圖10-14所示。注意:注意:繪制樓板和樓梯休息平臺時,也可只畫一層的,修剪和填充完后再利用陣列或復制命令繪制其他層的。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10.3.310.3.3繪制樓板和樓梯休息平臺繪制樓板和樓梯休息平臺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圖10-14 用多線命令繪制完

16、的墻體、樓板及樓梯休息平臺 vwxyzab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10.3.410.3.4繪制閣樓剖面繪制閣樓剖面 本章的剖面圖實例中,由于閣樓剖面與樓板厚度相同,因此將它繪制在“樓板”層。1添加輔助線1)將“輔助線”層設(shè)置為當前層,關(guān)閉對象捕捉方式。將圖10-14中閣樓位置左側(cè)的輔助線vw向左偏移450,將最右側(cè)的輔助線xy向右偏移850,添加兩條輔助線,作為閣樓剖面的左右邊界。2)打開對象捕捉方式,設(shè)置捕捉方式為“交點”捕捉方式,利用直線命令和延伸命令繪制屋面的輔助線zg 。添加完輔助線ce、ef、zg的結(jié)果如圖10-15所示。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圖10-15 添加完輔助線后的結(jié)果 2將“樓

17、板”層設(shè)置為當前層,設(shè)置對象捕捉為端點、交點捕捉方式。3利用多線命令繪制閣樓剖面。輸入“ml”回車,執(zhí)行多線命令 ,捕捉輔助線的交點c(圖10-15)作為起點 ,捕捉輔助線的交點z(圖10-15),再捕捉輔助線的交點g(圖10-15) ,回車結(jié)束命令,完成閣樓剖面基本圖形的繪制。4利用直線命令、延伸命令,和矩形命令繪制老虎窗上面屋面的余下部分。 1)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命令按鈕,捕捉輔助線交點z(圖10-15)附近閣樓剖面下邊線與240墻的左交點作為起點,捕捉輔助線的交點a(圖10-15),然后回車結(jié)束命令 。2)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延伸命令按鈕 ,將上步所畫的直線za (圖10-15

18、)延伸到cd上,交點為h點(圖10-16) 。3)用直線命令連接ch(圖10-16) 。4)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矩形命令按鈕,捕捉c點(圖10-16),以相對坐標200.100 ,確定矩形的另一個角點。此時的剖面圖及與輔助線的關(guān)系如圖10-16所示。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圖10-16 繪制閣樓剖面后的剖面圖及與輔助線的關(guān)系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10.3.510.3.5繪制地坪線繪制地坪線 1將“其他”層設(shè)置為當前層,將正交方式和對象捕捉方式打開,設(shè)置對象捕捉方式為“交點”和“端點”捕捉方式。2利用多段線命令分別繪制室外和室內(nèi)的地坪線,同時畫出樓梯底層第一梯段的踏步和雨蓬前

19、面的臺階。 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多段線命令按鈕 ,捕捉到地坪線左側(cè)的起點i(圖10-16) ,設(shè)置線寬為30 ,依次捕捉圖10-16 中的j點和k點,回車結(jié)束命令。空格鍵重復多段線命令,捕捉到地坪線左側(cè)的起點l ,向右畫8880,再向下畫173、向右畫280、向下畫173、向右畫280、向下畫174、向右畫3590,再向下畫150,然后捕捉到m點(圖10-16)關(guān)閉“輔助線”層,繪制完地坪線后的剖面圖如圖10-17所示。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圖10-17 繪制完地坪線后的剖面圖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10.3.6 10.3.6 修改剖面圖已繪制部分修改剖面圖已繪制部分 圖10-17所示的剖面圖

20、還還非常粗糙,且不符合建筑制圖規(guī)范,因此必須對其進行必要的修改。1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分解命令按鈕 ,將全部多線進行分解。2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修剪命令按鈕 ,將所有多余部分修剪掉。3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延伸命令按鈕 ,對某些較短的線段延伸到邊界。4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命令按鈕 ,將所有需填充的部分都繪制成閉合邊界。5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填充命令按鈕 ,對樓板和坡屋面的剖切面進行填充。上一頁返回主頁本小節(jié)中涉及的命令在前面均已做詳細講解,因此這里不再詳盡贅述操作步驟。修改后的剖面圖如圖10-18所示。 圖10-18 修改后的剖面圖 下一頁返回主頁本章所繪的建筑剖面圖,門窗都是被剖

21、切的,它們的繪制方法與平面圖中窗的繪制方法一致,可先建立門和窗的圖形塊,然后以插入塊的方式繪制。但注意到此剖面圖中的門只有兩種類型,即240墻上2000高的門和370墻上2000高的門。因此,也可以采用每種類型的門只畫出一個,再利用autocad 2006默認的多重復制命令(或陣列)繪制出所有的門。本書畫門采用第二種方法。10.4.1 10.4.1 繪制門繪制門 1關(guān)閉“輔助線”層,設(shè)置“門窗”層為當前層,設(shè)置對象捕捉方式為“端點”、“中點”和“交點”捕捉方式。2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矩形命令按鈕,在任意位置畫一個2402000的矩形。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圖10-19 兩種類型的門 3空格鍵重

22、復矩形命令,在附近畫一個3702000的矩形。4空格鍵重復矩形命令,在附近再畫一個1202000的矩形。5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復制命令按鈕,以底邊的中點為基點復制1202000的矩形,共復制兩個,同時分別移動到2402000矩形和3702000矩形的底邊中點上,再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刪除命令按鈕,刪除第4步所畫的1202000的矩形。所繪制的兩種類型的門如圖10-19所示。 6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復制命令按鈕,將所繪的240墻上的門多重復制到相應的位置。 下一頁返回主頁7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復制命令按鈕 ,將所繪的370墻的門多重復制到相應的位置。 8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刪除命令按鈕

23、,刪除第2至第5步所畫的門。繪制完門后的剖面圖如圖10-20所示。 圖10-20 繪制完門后的剖面圖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10.4.2 10.4.2 繪制窗繪制窗 本章所繪剖面圖中,窗的類型比較多,適合用插入塊的方式繪制。相同的窗還可用陣列或復制命令繼續(xù)完成。下面說明窗的繪制步驟。1建立窗塊1)設(shè)置0層為當前層,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矩形命令按鈕,在繪圖區(qū)任意位置畫一個1001000的矩形。2)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分解命令按鈕,將1001000的矩形分解。3)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偏移命令按鈕,設(shè)置偏移距離為33,將1001000矩形的左右邊界分別向矩形內(nèi)偏移,畫出窗的形狀。如圖10-21所

24、示。 圖10-21 窗的形狀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4)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創(chuàng)建塊命令按鈕,彈出【塊定義】對話框。5)在【塊定義】對話框中的【名稱】文本框中輸入名稱為“ch”,單擊【塊定義】對話框中的拾取點按鈕,退出【塊定義】對話框,返回到繪圖界面,捕捉窗圖形的左下角為插入點,又彈出【塊定義】對話框,再單擊選擇對象按鈕,返回到繪圖窗口,框選窗圖形,單擊右鍵返回到【塊定義】對話框,此時的【塊定義】對話框如圖10-22所示。6)選中【塊定義】對話框中的【刪除】單選按鈕,再單擊對話框中的【確定】按鈕,完成了窗塊“ch”的創(chuàng)建任務。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圖10-22 設(shè)置完的【塊定義】對話框 下一頁上

25、一頁返回主頁2插入窗塊左側(cè)370墻上各層的窗相同,可只畫出底層的,其他的用陣列或復制命令畫出。右側(cè)370墻上的窗畫法與左側(cè)的相同。閣樓240墻上的窗需單獨畫出。1)將“門窗”層設(shè)為當前層,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插入塊按鈕,彈出【插入】對話框,選擇塊名為“ch”,設(shè)置x方向比例為3.7、y方向的比例為1.7,其他設(shè)置不變,如圖10-23所示。2)單擊【插入】對話框中的【確定】按鈕,返回到繪圖界面。命令行提示如下: 命令: _insert指定插入點或 基點(b)/比例(s)/x/y/z/旋轉(zhuǎn)(r)/預覽比例(ps)/px/py/pz/預覽旋轉(zhuǎn)(pr): _from /按住鍵盤上的shift鍵,單擊

26、鼠標右鍵,選擇“自”命令基點: : 0,900/捕捉底層陽臺樓面與左側(cè)外墻的交點s(圖10-24),輸入相對坐標0,900并回車繪制完成底層左側(cè)370墻上的窗如圖10-24所示。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圖10-24 底層外墻上的窗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3)重復1)、2)步,插入閣樓240外墻上的窗,在【插入】對話框中輸入x方向比例為2.4,y方向比例為1.5,窗的底邊距樓地面仍為900。完成后如圖10-25所示。圖10-25 閣樓外墻上的窗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4)打開“輔助線”層,重復1)、2)步,插入右側(cè)370外墻上高為1200的窗,在【插入】對話框中輸入x方向比例為3.7,y方向比例為1.2

27、,窗底邊與二樓地面輔助線平齊。完成后如圖10-26所示。 圖10-26 右外墻上窗(一)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5)重復1)、2)步,插入右側(cè)370外墻上高為1200的窗,在【插入】對話框中輸入x方向比例為3.7,y方向比例為0.6,窗底邊與樓地面輔助線平齊。完成后如圖10-27所示。圖10-27 右外墻上窗(二) 下一頁上一頁返回主頁圖10-28設(shè)置好的【陣列】對話框 3陣列出其他的窗1)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陣列命令按鈕, 彈出【陣列】對話框,單擊選擇對象按鈕,退出【陣列】對話框返回到繪圖界面,選擇底層左側(cè)外墻上的窗,確定后又彈出【陣列】對話框,選擇【矩形陣列】單選按鈕,設(shè)置行為4,列為1,

28、行偏移3000,列偏移為0,完成后的對話框如圖10-28所示。上一頁返回主頁2)單擊【陣列】對話框中的【確定】按鈕,繪制完左側(cè)外墻上窗。3)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復制命令按鈕,利用復制命令畫出右側(cè)外墻上所有的窗。繪制完窗后的剖面圖如圖10-29所示。 圖10-29 繪制完窗后的剖面圖 下一頁返回主頁10.5.1繪制陽臺繪制陽臺 本章所繪剖面圖中,陽臺未被剖切,其畫法比較簡單,陽臺的樓板可直接作為室外墻面上的裝飾線。陽臺的外輪廓線和弧形窗的邊界線可直接用直線命令和復制命令繪制。陽臺的窗臺線只需畫出一條,其他的用陣列命令陣列即可完成。下面說明陽臺的繪制步驟。 下一頁返回主頁上一頁1關(guān)閉“輔助線”層

29、,將“陽臺”層設(shè)置為當前層,設(shè)置對象捕捉方式為“端點”捕捉方式。2選擇所有表示陽臺樓板的雙線,利用【圖層】工具欄中的圖層列表框?qū)⑵鋱D層改為“陽臺”層。3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命令按鈕,捕捉底層陽臺樓板左下角點t(圖10-29)和陽臺屋面右上角點u(圖10-29),繪制完陽臺的外輪廓線。4打開正交方式,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復制命令按鈕,選擇陽臺的外輪廓線tu,單擊右鍵結(jié)束選擇,復制并向右偏移300,回車結(jié)束復制命令,繪制弧形窗的邊界。下一頁返回主頁上一頁5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修剪命令按鈕,修剪掉弧形窗邊界與樓板相交的部分。6空格鍵重復復制命令,選擇底層陽臺樓板的上邊線vw(圖10-29)

30、,單擊右鍵結(jié)束選擇,單擊任一點為基點,復制并向上偏移600,回車結(jié)束復制命令,繪制完底層陽臺的窗臺線xy(圖10-30)。圖10-30底層陽臺窗臺線 下一頁返回主頁上一頁圖10-31陽臺 7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陣列命令按鈕,選擇底層陽臺的窗臺線xy(圖10-30)陣列4行1列,行偏移距離為3000,列偏移距離0,完成所有陽臺窗臺線的繪制。繪制完的陽臺如圖10-31所示。下一頁返回主頁上一頁1關(guān)閉“輔助線”層,將“其他”層設(shè)置為當前層。設(shè)置對象捕捉方式為“端點”、“中點”捕捉方式。2分別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矩形命令按鈕,畫三個尺寸分別為240200、340100、44050的小矩形。然后分別

31、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移動命令按鈕,將三個矩形移動到剖面圖屋頂左上角的位置,上下疊放在一起,構(gòu)成如圖10-32所示的狀態(tài)。 10.5.2 10.5.2 繪制平屋頂和裝飾柵欄繪制平屋頂和裝飾柵欄 圖10-32 將三個矩形移動到適當?shù)奈恢?下一頁返回主頁上一頁3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修剪命令按鈕 ,修剪三個矩形,只留下外輪廓線。繪制完女兒墻。4將“陽臺”層設(shè)置為當前層,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命令按鈕 ,利用“端點”和“交點”捕捉,繪制出陽臺頂?shù)钠挛菝妗?將“其他”層設(shè)置為當前層,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命令按鈕 ,繪制出平屋頂上的坡屋面線。6利用上一章中繪制裝飾欄桿的方法繪制出裝飾柵欄立柱和

32、欄桿。下一頁返回主頁上一頁繪制完成的平屋頂和裝飾柵欄如圖10-33所示。 圖10-33 平屋頂和裝飾柵欄 下一頁返回主頁上一頁雨蓬頂蓋是一個1000350的矩形,雨蓬頂蓋底面標高在外門上150處,圓柱可用幾條豎直的平行線表示。繪制步驟如下:1打開正交方式,將“其他”層設(shè)置為當前層,設(shè)置對象捕捉方式為“端點”和“交點”捕捉方式。2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矩形命令按鈕,按住鍵盤上的shift鍵,單擊鼠標右鍵,單擊“自”命令,捕捉到底層右外門與墻外邊線的右上交點z(圖10-34),以相對坐標0,150確定矩形的左下角,再輸入右上角的相對坐標1000,350回車,完成雨蓬頂蓋的繪制。 10.5.3 10

33、.5.3 繪制雨蓬繪制雨蓬 返回主頁上一頁3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命令按鈕,按住鍵盤上的shift鍵,單擊鼠標右鍵,單擊“自”命令,捕捉到雨蓬頂蓋的右下角a(圖10-34),以相對坐標-100,0確定直線的起點,再輸入下一點的相對坐標0,2150回車,再回車退出直線命令。4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偏移命令按鈕,設(shè)置偏移距離為50,將剛才所繪制的直線依次向左偏移三條,繪制完圓柱。繪制完的雨蓬如圖10-34所示。 圖10-34 繪制完的雨蓬 za下一頁返回主頁梁設(shè)置在樓板的下面,或者設(shè)置在門窗的頂部、樓梯的下面。本章所繪的建筑剖面圖中,共有如圖10-35所示的四種形狀的梁。其中外墻上的“c”形梁

34、、“工”形梁和“l(fā)”形梁尺寸是固定的,而矩形梁的尺寸有多種。因此最好是用塊操作并結(jié)合復制和陣列命令完成梁的繪制任務。圖10-35 四種形狀的梁 下一頁返回主頁1創(chuàng)建梁的圖塊1)設(shè)0層為當前層,打開“端點”、“中點”和“交點”捕捉方式。2)利用矩形命令、修剪命令和填充命令畫出圖10-35所示梁的四個截面圖形。其中矩形的梁畫成尺寸為100100的。3)利用創(chuàng)建塊命令,將四個圖形分別創(chuàng)建為塊,名稱分別為“l(fā)c”(“c”形梁)、“l(fā)g” ( “工”形梁)、“l(fā)l” (“l(fā)”形梁)和“l(fā)j”(矩形梁),“l(fā)c”“l(fā)g”“l(fā)l”三種塊的插入點均設(shè)置為圖形自身的左上角。矩形梁塊“l(fā)j”的插入點設(shè)置為圖形自身

35、的左下角。2插入梁塊利用插入塊命令,對尺寸和形狀各異的梁分別畫出一個。1)打開“輔助線”層,設(shè)置“梁”層為當前層。設(shè)置對象捕捉方式為“端點”和“交點”捕捉方式。上一頁2)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插入塊命令按鈕,彈出【插入】對話框,選擇塊名為“l(fā)c”,單擊【確定】按鈕,捕捉到二層樓板與左外墻交接處的左上角b(圖10-36),畫出一個“c”形的梁。3)空格鍵重復插入塊命令,彈出【插入】對話框,選擇塊名為“l(fā)j”,設(shè)置x方向比例為2.4,y方向比例為1.5,單擊【確定】按鈕,捕捉到底層240墻上窗的左上角c(圖10-36),畫出一個矩形梁。4)多次重復第3)步,繪制出二層樓板下和底層門上所有的矩形梁,

36、以及樓梯梁、右側(cè)外墻和閣樓側(cè)墻上的所有矩形梁。對矩形梁,有如下幾種尺寸:門上過梁高度均為150,寬為墻寬;樓板與墻體相交部位,梁高均為400,寬為墻寬; 樓梯間外門上的過梁尺寸為370300;樓梯梁的尺寸均為200330;四層樓梯休息平臺與外墻的交點處及其上下的兩個窗附近的梁尺寸均為370200。在繪制這些梁時,【插入】對話框中x方向和y方向的比例必須按實際情況輸入相應的比例。下一頁返回主頁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主頁5)空格鍵重復插入塊命令,彈出【插入】對話框,選擇塊名為“l(fā)g”,單擊【確定】按鈕,捕捉到二層樓面的輔助線與右側(cè)外墻交接處的左上角d(圖10-36),畫出一個“工”形梁。3陣列其他形狀和

37、尺寸相同的梁1)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陣列命令按鈕,彈出【陣列】對話框。2)在【陣列】對話框中選擇【矩形陣列】單選按鈕,單擊選擇對象按鈕,退出【陣列】對話框,選擇前五步中所畫的b、c、d、e、f、g、h各點(圖10-36)處的梁,單擊右鍵后,又彈出【插入】對話框,輸入陣列行數(shù)4,列數(shù)1,行偏移距離3000,列偏移距離0,單擊【確定】按鈕,繪制完大部分梁。上一頁返回主頁4修改并補畫其他的梁刪除右側(cè)外墻上多陣列出的“工”形梁,然后利用直線、移動和填充等命令畫出閣樓坡屋面與墻交點部位的梁,再利用復制、直線、填充、修剪等命令補畫或修改梁。繪制完梁之后的剖面圖如圖10-36所示。圖10-36 繪制完梁之

38、后的剖面圖 上一頁bcdefghij下一頁返回主頁剖面圖中,樓梯剖面是最常見的,也是繪制時最復雜的。在本章繪制的剖面圖中,樓梯共有三種樣式:底層樓梯;二、三層樓梯;四層樓梯。對二三層的樓梯,可只畫出二層的,然后利用復制命令將繪制好的二層樓梯復制到第三層。一般情況下,如果很多相鄰層樓梯的樣式完全相同,則只需畫其中一層的,然后用陣列命令復制出其他層的樓梯。根據(jù)建筑模數(shù),標準的樓梯踏步尺寸為300150,但本例中,不同樣式樓梯的踏步尺寸均不相同。在畫圖時必須注意尺寸。下一頁返回主頁10.7.1 10.7.1 繪制底層樓梯繪制底層樓梯 1打開“輔助線”層,將“樓梯” 層設(shè)置為當前層,設(shè)置對象捕捉方式為

39、“端點”和“中點”捕捉方式,打開正交方式。2繪制踏步1)依次繪制第一梯段的所有踏步。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命令按鈕,捕捉到輔助線的交點i(圖10-36)作為起點,向上畫165,向右畫280 ,向上畫165 ,向右畫280 ,依此類推,一直畫到j點(圖10-36) 。如感覺這種畫法太麻煩,可只畫出一個踏步,然后用autocad 2006默認的多重復制結(jié)合端點捕捉完成第一跑的所有踏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主頁2)依次繪制第二梯段的所有踏步??崭矜I重復直線命令,捕捉到底層休息平臺左上角位置j(圖10-36)作為起點,向上畫168.75,向左畫315,向上畫168.75,向左畫315,依此類推,一直畫

40、到h點(圖10-36)。此時的效果如圖10-37所示。 圖10-37 繪制完踏步后的底層樓梯 上一頁hikj下一頁返回主頁3繪制梯段板1)空格鍵重復直線命令,分別捕捉第一梯段的左下角i(圖10-37)和右上角k(圖10-37)畫一直線。2)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偏移命令按鈕,將所繪直線ik向右下方偏移120。3)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刪除命令按鈕,將第一條直線ik刪除。4)再利用延伸命令和修剪命令修改偏移出的直線,繪制完成第一梯段的梯段板lm。如圖10-38所示。 5)重復第1)至第4)步,繪制第二梯段的梯段板。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主頁圖10-38 繪制完第一梯段的梯段板lm后的效果 上一頁下一

41、頁返回主頁6)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填充命令按鈕,彈出【圖案填充和漸變色】對話框,選擇圖案為“solid”,單擊【添加:拾取點】按鈕,退出【圖案填充和漸變色】對話框,返回到繪圖界面,在第一梯段iklm(圖10-38)內(nèi)單擊,確定后又彈出【圖案填充和漸變色】對話框,單擊【確定】按鈕,完成第一梯段剖切截面的繪制。此時,底層的樓梯如圖10-39所示。圖10-39底層樓梯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主頁4繪制護欄1)繪制護欄的欄桿。護欄的欄桿可使用多線命令繪制,然后分解,再使用復制命令將其余的欄桿繪制出來。輸入ml回車,執(zhí)行多線命令,將當前多線樣式修改為standard,將多線比例改為15當前設(shè)置: 對正 =

42、無,比例 = 15.00,樣式 = standard,捕捉第一梯段第一踏步的中點n(圖10-39),向上畫900到q點(如圖10-40所示),回車結(jié)束命令。圖10-40護欄的欄桿nq 上一頁nqrs下一頁返回主頁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分解命令按鈕,將前面畫的多線nq(圖10-40)分解。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復制命令按鈕,選擇由多線nq分解出來的兩條直線,作為源對象,捕捉第一梯段第一踏步的中點n作為基點,將兩線段向左下方復制到地坪上,移動-280,-165,完成后為rs(圖10-40),然后,捕捉第二踏步中點o(圖10-39),捕捉第三踏步中點p(圖10-39)依此類推,直至繪制完成底層樓梯所

43、有踏步上的欄桿。以相對坐標2540,1485在底層樓梯休息平臺上復制一欄桿,以相對坐標-300, 2835在二層地面上復制一欄桿,回車結(jié)束復制命令。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主頁2)繪制護欄扶手。護欄扶手也可使用多線命令繪制,然后分解。輸入ml回車,執(zhí)行多線命令,將多線比例改為30,捕捉點s(圖10-41),捕捉點t(圖10-41),向右畫150,回車結(jié)束命令。空格鍵重復多線命令,捕捉點t(圖10-41),捕捉點u(圖10-41),向左畫450 ?;剀嚱Y(jié)束命令。圖10-41 初步繪制完的底層樓梯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主頁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分解命令按鈕,將前面繪制的護欄扶手分解,此時的底層樓梯如圖10-4

44、1所示。3)刪除掉多余的欄桿rs(圖10-41),然后利用修剪命令、直線命令對護欄的欄桿和扶手進行修改,完成護欄的繪制。繪制完成的底層樓梯如圖10-42所示。圖10-42 繪制完成的底層樓梯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主頁1繪制二層樓梯二層樓梯的繪制方法與底層樓梯的繪制方法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贅述。但必須注意,二層第一梯段的踏步寬為280、高為158;第二梯段的踏步寬為280、高為157.78,第二梯段最后一個踏步高為157.76。繪制完成二層樓梯后的樓梯剖面圖如圖10-43所示。10.7.2 10.7.2 繪制二、三層樓梯繪制二、三層樓梯 圖10-43 繪制完成二層樓梯后結(jié)果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主頁2繪制

45、三層樓梯前面講過,如果相鄰幾層的樓梯完全相同,可只畫出其中的一層,然后利用陣列命令將已畫出的樓梯進行陣列,繪制完成其他層與此相同的樓梯。但本例中,只有第三層的樓梯與二層的樓梯完全相同,因此可用復制命令將二層樓梯整體復制到第三層。然后再綜合利用修剪、刪除和延伸等命令對復制出的樓梯進行修改。繪制完成三層樓梯后的樓梯剖面圖如圖10-44所示。圖10-44 繪制完成三層樓梯后結(jié)果 上一頁返回主頁四層樓梯的繪制方法與底層樓梯一個梯段的繪制方法相同,而且剖視方向上看不到護欄。只需畫出被剖切的梯段板即可。但必須注意,四層樓梯的踏步寬為278、高為220。繪制完成四層樓梯,樓梯的繪制任務全部完成。此時的剖面圖如圖10-45所示。10.7.3 10.7.3 繪制四層樓梯繪制四層樓梯圖10-45 繪制完樓梯后的剖面圖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主頁在本章所繪的剖面圖中,樓梯休息平臺下面設(shè)有配電箱。配電箱的畫法非常簡單,先在四層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