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必背知識點(已做全面修改)_第1頁
高考化學必背知識點(已做全面修改)_第2頁
高考化學必背知識點(已做全面修改)_第3頁
高考化學必背知識點(已做全面修改)_第4頁
高考化學必背知識點(已做全面修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化學必背知識點無機化學部分1、 物質的顏色 有色溶液:Fe2+(淺綠色)、Fe3+(黃色)、Cu2+(藍色)、MnO4-(紫色)有色固體:紅色(Cu、Cu2O、Fe2O3)、紅褐色:Fe(OH)3 黑色:CuO、FeO淺黃色固體:S或Na2O2或AgBr 黃色:AgI藍色:Cu(OH)2 有色氣體:Cl2(黃綠色)、NO2(紅棕色)注:(1)Fe(OH)2變成Fe(OH)3的中間產(chǎn)物為灰綠色。(2)CuCl2稀溶液為藍色,濃溶液呈綠色。附表1 鹵素單質及其溶液(由稀到濃)顏色鹵素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水溶液有機溶液氟淡黃綠色氯黃綠色黃綠色黃綠色溴紅棕色深紅棕色黃橙色橙紅紅棕色碘紫紅色紫黑色棕黃褐色紫

2、紫紅色注:(1)常見有機溶劑為密度小于水的苯、酒精、汽油;密度大于水的CCl4、CS2等,它們均為無色。 (2)碘酒:褐色附表2 常用酸堿指示劑變色范圍指示劑PH范圍酸色堿色甲基橙3.14.4橙色紅色(pH3.1)黃色(pH4.4)甲基紅4.46.2橙色紅色(pH4.4)黃色(pH6.2)石蕊5.08.0紫色紅色(pH5.0)藍色(pH8.0)酚酞8.210.0粉紅色無色(pH8.2)紅色(pH10.0)注:(1)藍色石蕊試紙遇酸變紅;紅色石蕊試紙遇堿變藍。(2)pH試紙(黃色)遇酸變紅,遇堿變藍。其它1久置的濃硝酸(溶有NO2)呈黃色,工業(yè)鹽酸(含雜質Fe3+)呈黃色。2粗溴苯(含雜質Br2

3、)呈褐色,粗硝基苯(含雜質NO2)呈淡黃色。3無色的苯酚晶體露置空氣中可被氧化成粉紅色的有機物。4苯酚與Fe3+作用呈紫色。5I2與淀粉溶液作用呈藍色。6蛋白質與濃硝酸作用呈黃色。二、俗名總結序號物質 俗名 序號 物質 俗名 1 甲烷沼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 11 Na2CO3 純堿、蘇打 2 乙炔電石氣 12 NaHCO3 小蘇打 3 乙醇酒精 13 CuSO45H2O 膽礬、藍礬 4 丙三醇甘油 14 SiO2 石英、硅石 5 苯酚石炭酸 15 CaO 生石灰 6 甲醛蟻醛 16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7 乙酸醋酸 17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8 三氯甲烷氯仿 18 Na2S

4、iO3水溶液(水玻璃)9 NaCl食鹽 19 KAl(SO4)212H2O 明礬 10 NaOH燒堿、火堿、苛性鈉 20 CO2固體 干冰 三、 現(xiàn)象: 1、Na與H2O(放有酚酞)反應,熔化、浮于水面、轉動、有氣體放出;(浮、熔、游、嘶、 紅) 2、 NH3與HCl相遇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3、焰色反應:Na 黃色、K紫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4、Cu絲在Cl2中燃燒產(chǎn)生棕黃色色的煙; 5、H2在Cl2中燃燒是蒼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 7、P在Cl2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色煙霧; 8、鐵絲在Cl2中燃燒,產(chǎn)生棕褐色的煙 ;9、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燒生成

5、白色粉末(MgO),產(chǎn)生黑煙; 10、SO2通入品紅溶液先褪色,加熱后恢復原色; 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SO2(加熱后又恢復紅色)、Cl2(加熱后不恢復紅色)11、HF腐蝕玻璃:4HF + SiO2 SiF4 + 2H2O 12、Fe(OH)2在空氣中被氧化:由白色變?yōu)榛揖G最后變?yōu)榧t褐色; 13、在常溫下:Fe、Al 在濃H2SO4和濃HNO3中鈍化; 14、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試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氣呈粉紅色。 15、蛋白質遇濃HNO3變黃,被灼燒時有燒焦羽毛氣味; 四、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周期序數(shù)核外電子層數(shù) 主族序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

6、核外電子數(shù)質量數(shù)(A)=質子數(shù)(Z)+中子數(shù)(N) 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個(共七個橫行)長周期(第4、5、6周期)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周期表主族7個:A-A族:16個(共18個縱行)副族7個:IB-B第族1個(3個縱行)零族(1個)稀有氣體元素2 核素、四同 (1) 核素:把具有一定數(shù)目的質子和一定數(shù)目的中子的一種原子稱為核素。一種原子即為一種核素。質子 Z個 在化學上,我們用符號X來表示一個質量數(shù)為A,質子數(shù)為Z的具體的X原子。原子X原子核中子 N個=(AZ)個核外電子 Z個(2) 同位素:質子數(shù)相同而中子數(shù)不同的同一元素 同素異形體:同種元素的不同單質 同分異構體:分子式

7、相同,結構不同(有機物) 同系物:結構相似(物質種類相同),組成上相差1個或n個-CH2(碳原子數(shù)不同) 3.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2n2 最外層:8各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shù) 次外層:18 倒數(shù)帶三層:324元素周期律: (1)最高正化合價和最低負化合價: 最高正價=主族序數(shù) |最低負價| =8­主族序數(shù) (2)微粒半徑的比較: 判斷的依據(jù) 電子層數(shù)不同:電子層越多,半徑越大。 電子層數(shù)相同:核電荷數(shù)越多,半徑越小。 (3)比較金屬性強弱的依據(jù) a、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堿性的強弱;(堿性愈強,金屬性愈強) b 、常溫下與酸(或水)反應劇烈程度 c、置換反應。 d、依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極少

8、數(shù)例外); (5)比較非金屬性強弱的依據(jù) a、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最高價含氧酸)酸性的強弱:(酸性愈強,非金屬性愈強) b、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穩(wěn)定性愈強,非金屬性愈強)3、 c、與氫氣化合的條件;(條件愈容易,非金屬性愈強) d、置換反應; e、其他,例:2CuSCu2S CuCl2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屬性強于S。 (6)、同周期、同主族金屬性、非金屬性的變化規(guī)律是: 同周期:從左到右,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半徑逐漸減小同主族:從上到下,金屬箱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半徑逐漸增大5化學鍵鍵項 型目離子鍵共價鍵形成過程得失電子形成共用電子對成鍵粒子陰、陽離子原 子實

9、質陰、陽離子間的靜電作用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所形成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含金屬或NH4+非金屬與非金屬考點(電子式)五、氧化還原反應(升失氧還劑,降得還氧劑) 1、氧化還原反應:有化合價升降的反應 2、氧化還原反應本質: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3、氧化劑+還原劑=還原產(chǎn)物+氧化產(chǎn)物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chǎn)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chǎn)物 六、離子反應 1、電解質 (1)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化合物、自身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2)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的概念強 電 解 質弱 電 解 質概念在水溶液中

10、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電離程度完全部分常見類型活潑金屬的氧化物:強酸:HCl、H2SO4、HNO3等強堿:NaOH、KOH、Ba(OH)2等絕大多數(shù)鹽:NaCl、CaCO3、CH3COONa等弱酸:CH3COOH、HF、HClO、H2S、 H2CO3、H2SiO3、H4SiO4等弱堿:NH3·H2O、Cu(OH)2等極少數(shù)鹽、水、中強酸2、離子共存 不能共存的離子:反應生成沉淀、氣體、水、弱電解質、絡合物、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雙水解的離子不能共存。(凡能使溶液中因反應發(fā)生使有關離子濃度顯著改變的均不能大量共存。3、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1)符合事實:

11、離子反應要符合客觀事實,不可臆造產(chǎn)物及反應。 (2)拆分正確 (3)電荷守恒、質量守恒(4)符號號實際:“=”“”“”“”“”等符號符合實際。七、金屬及其化合物部分考點揭秘單質NaAlFe保存煤油(或石蠟油)中直接在試劑瓶中即可直接在試劑瓶中與 O2點燃4Na + O2 = 2Na2O點燃2Na + O2 = Na2O2點燃4Al + 3O2 = 2Al2O3點燃點燃純氧中點燃生成:點燃3Fe+2O2 = Fe3O4與Cl22Na+Cl2 = 2

12、NaCl2Al+3Cl2 = 2AlCl32Fe+3Cl2= 2FeCl3與S常溫下即可反應:2Na + S = Na2S2Al + 3S = Al2S3加熱只能生成亞鐵鹽:Fe + S = FeS與水2Na+2H2O=2NaOH+H23Fe+4H2O(g) = Fe3O4+4H2與 酸2Al+6HCl=2AlCl3+ 3H2Fe+2HCl=FeCl2+H2與 堿 2Al+2NaOH+2H2O=2NaAlO2+3H2氧化物Na2ONa2O2Al2O3Fe2O3性質堿性氧化物非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顏色狀態(tài)白

13、色固體淡黃色固體白色固體赤紅色固體與水反應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與CO2反應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與酸溶液Al2O3+6HCl=2AlCl3+3H2OFe2O3+6HCl=2FeCl3+3H2O與堿溶液Al2O3+2NaOH=2NaAlO2+H2O氫氧化物化性NaOHAl(OH)3Fe(OH)2Fe(OH)3屬性堿性氫氧化物兩性氫氧化物堿性氫氧化物堿性氫氧化物與酸溶液NaOH+HCl=NaCl+H2OAl(OH)3+3HCl=AlCl3+3H2OFe(OH)2+2HCl=FeCl2+2H2OFe(

14、OH)3+3HCl=FeCl3+3H2O與堿溶液Al(OH)3+NaOH=NaAlO2+2H2O 穩(wěn)定性穩(wěn)定2Al(OH)3=Al2O3+3H2O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3H2O其他2NaOH+CO2 =Na2CO3+H2ONaOH+CO2(過量)=NaHCO3制備金屬鈉與水即可鋁鹽溶液與過量濃氨水亞鐵鹽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液面下)鐵鹽溶液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鹽Na2CO3NaHCO3溶解度較大較小溶液堿性使酚酞變紅,溶液呈堿性。使酚酞變淡粉色,溶液呈較弱的堿性。與酸反應迅速Na2CO3+2HCl=2NaCl+2H2O+CO2反應

15、更迅速NaHCO3+HCl=NaCl+H2O+CO2與堿-NaHCO3+NaOH=Na2CO3+H2O穩(wěn)定性穩(wěn)定,加熱不分解。2NaHCO3 = Na2CO3+H2O+CO2相互轉化Na2CO3溶液中通入大量CO2Na2CO3+H2O+CO2 = 2NaHCO32NaHCO3 = Na2CO3+H2O+CO2八、非金屬及其化合物部分考點揭秘(一)、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的用途物質用途硅單質半導體材料、光電池(計算器、人造衛(wèi)星、登月車、探測器)SiO2 飾物、儀器、光導纖維、玻璃硅酸鹽玻璃、水泥、陶瓷SiC 砂紙、砂輪的磨料(二) 氯與金屬鈉

16、反應方程式2Na+Cl2 2NaCl與金屬鐵反應方程式2Fe+3Cl2 2FeCl3與氫氣反應方程式H2+Cl2 2HCl;H2+Cl2 2HCl與水反應方程式H2O +Cl2 =HCl+HClO制漂白液反應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制漂白粉反應方程式2Cl2 +2Ca(OH)2=CaCl2 +Ca(ClO)2 +2H2O(三) 硫、氮濃硫酸和濃硝酸的性質濃硫酸濃硝酸強氧化性與Cu反應Cu+2H2SO4(濃)CuSO4+ SO2 +2H2O Cu+4HNO3 (濃)=Cu(NO3)2 +2NO2 +2H2O3Cu8HNO3(稀) = 3Cu(NO3)2 +2NO+4

17、H2O 與木炭反應C + 2H2SO4(濃) CO2+2SO2+2H2OC+4HNO3(濃)CO2+4NO2+2H2O 與鐵鋁反應發(fā)生鈍化現(xiàn)象,所以可以用鐵制或鋁制容器來存放冷的濃硫酸和濃硝酸異同點 吸水 性干燥劑脫水性蔗糖變黑王水:濃硝酸和濃鹽酸(1:3)有機化學部分一基礎知識 1、烴 可燃性:CxHy+(x+y/4)O2xCO2+y/2H2O (1)烷烴 取代反應(條件“光照”): CH4 + Cl2 CH3Cl(g) + HCl CH3Cl + Cl2 CH2Cl2(l) + HCl CH2Cl + Cl2 CHCl3(l) + HCl CHCl3 + Cl2 CCl4(l) + HCl

18、1、 烯烴(C=C)、炔烴(C C) 氧化反應:使酸性KMn04溶液褪色 加成反應: 烯烴 CH2 =CH2 + Br2CH2BrCH2Br CH2 =CH2 + H2O CH3CH2OH 炔烴 CH CH + Br2CHBr=CHBr CHBr = CHBr+ Br2CHBr2CHBr2 加聚反應: 烯烴 炔烴 2、 苯 取代反應: 加成反應: 3、 苯的同系物 氧化反應:使酸性KMn04溶液褪色 加成反應:主要是與H2的加成(與苯相似) 取代反應: 2、烴的衍生物 (1)鹵代烴 水解反應(取代反應): 消去反應:4 醇與Na反應:2CH3CH2OH+2Na2CH3CH2ONa+ H2 消去

19、反應: 催化氧化: 取代反應: 酯化反應:5 酚 弱酸性: 取代反應: 顯色反應:與FeCl3溶液顯紫色6 醛 氧化反應:a 催化氧化 b 銀鏡反應 CH3CHO +2Ag(NH3)2OH H2O+2Ag+3NH3+CH3COONH4 c與新制Cu(OH)2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 加成反應(還原反應):7 羧酸 酸的通性:2CH3COOH+Na2CO3 2CH3COONa+CO2 +H2O CH3COOH+NaHCO3 CH3COONa+CO2 +H2O 酯化反應:8 酯水解反應:CH3COOCH2CH3+H2OCH3COOH +CH3CH2OH 3、合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反應 (1)加聚反應:

20、(2)縮聚反應:二、知識歸納:1、 常溫常壓下為氣態(tài)的有機物: 14個碳原子的烴,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2、 碳原子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態(tài)烴(如苯、汽油)、鹵代烴(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酯(乙酸乙酯)都難溶于水;苯酚在常溫微溶于水,但高于65時,與水以任意比互溶。3、 所有烴、酯、一氯烷烴的密度都小于水;溴苯、溴代烷烴、鹵代烴、硝基化合物的密度一般都大于水。4、 結構 甲烷 CH4: 正四面體,最多3個原子共平面 乙烯C2H4: 平面形,6個原子共平面乙炔C2H2: 直線型,4個原子共平面苯C6H6: 正六邊形,12個原子共平面5、 能與活潑金屬

21、反應置換出氫氣的物質:醇、酚、羧酸。 6、 常見有機物的通式: 烷烴:CnH2n+2; 烯烴與環(huán)烷烴:CnH2n; 炔烴與二烯烴:CnH2n-2; 苯的同系物:CnH2n-6; 飽和一元鹵代烴:CnH2n+1X; 飽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 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 醛:CnH2nO或CnH2n+1CHO 酸:CnH2nO2或CnH2n+1COOH; 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7、發(fā)生加聚反應的:含C=C雙鍵的有機物(如烯) 8、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 9、通入過量的CO2溶液變渾濁的是:C6H

22、5ONa溶液 10、四中結構甲烷:正四面體乙烯:平面型乙醛:直線型苯:平面型(12個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三、有機物的推斷1、根據(jù)反應物性質推斷官能團 :反應條件可能官能團能與NaHCO3反應的羧基能與Na2CO3反應的羧基、酚羥基 能與Na反應的羧基、(酚、醇)羥基與銀氨溶液反應產(chǎn)生銀鏡醛基 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產(chǎn)生紅色沉淀 (溶解)醛基 (若溶解則含COOH)使溴水褪色CC、CC或CHO加溴水產(chǎn)生白色沉淀、遇Fe3+顯紫色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C、CC、酚類或CHO、苯的同系物等AB氧化氧化CA是醇(CH2OH) 2從有機反應的特征條件突破有機反應的條件往往是有機推斷的突破口。(1)

23、“”這是烷烴和苯環(huán)側鏈烷烴基的氫被取代的反應條件,如:烷烴的取代;芳香烴及其它芳香族化合物側鏈烷基的取代;不飽和烴中烷基的取代。(2)“濃H2SO4170 ”是乙醇分子內脫水生成乙烯的反應條件(3)“濃H2SO4140”是乙醇分子間脫水生成乙醚的反應條件。(4)“Ni ”為不飽和鍵加氫反應的條件,包括: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羰基的加成。(5)“濃H2SO4 ” 是醇消去H2O生成烯烴或炔烴;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反應;(6)“NaOH醇溶液溶液溶液澄澈溶液溶溶液溶液 ”是鹵代烴消去HX生成不飽和烴的反應條件。(7)“NaOH水溶液 ”是鹵代烴水解生成醇;酯類堿性水解反應的條件。(8)“稀H2SO

24、4 ”是酯類水解;糖類水解;油脂的酸性水解;淀粉水解的反應條件。(9)“催化劑加熱、加壓 ”是烯烴與水反應生成醇(10)“濃H2SO45560 ”是苯的硝化反應條件。、(11)“Cu或Ag ”為醇催化氧化的條件。(12)“濃H2SO4濃HNO3”為硝化反應的條件。(13)“無條件”,為不飽和烴與X2、HX(乙炔除外)加成的條件;酚類和濃溴水取代反應的條件。(14)“”為苯及其同系物苯環(huán)上的氫被鹵素取代的反應條件。(15)“溴水或 Br2的CCl4溶液”,是不飽和烴加成反應的條件。(16)“ ”是醛氧化的條件。(17)“ ”是苯的同系物氧化成苯甲酸的條件。(18)“甲乙 丙”,連續(xù)兩次氧化,必為

25、醇氧化成醛,醛再氧化成酸的反應條件。3從物質的轉化關系突破在有機框圖題中,有機物烯、鹵代烴、醇、羧酸、酯,在一定條件下,存在如下重要轉化關系:四、有機合成1、官能團的引入:引入官能團有關反應羥基(-OH)烯烴與水加成,醛/酮加氫,鹵代烴水解,酯的水解鹵素原子(X)烴與X2取代,不飽和烴與HX或X2加成,(醇與HX取代)碳碳雙鍵(C=C)某些醇或鹵代烴的消去,炔烴加氫醛基(-CHO)某些醇(CH2OH)氧化,糖類水解,羧基(-COOH)醛氧化, 酯酸性水解, 羧酸鹽酸化,(苯的同系物被強氧化劑氧化)酯基(-COO-)酯化反應其中苯環(huán)上引入基團的方法:2、官能團的消除 (1)通過加成清除不飽和鍵;

26、 ()通過消去、氧化、酯化等消除醇羥基;()通過加成或氧化清除醛基。3、官能團的保護在有機合成中,當某步反應發(fā)生時,原有需要保留的官能團可能也發(fā)生反應(官能團遭到破壞),從而達不到預期的合成目標,因此必須采取措施,保護官能團,待反應完成后再復原。官能團保護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a 只有被保護基團發(fā)生反應(保護),而其它基團不反應; b 被保護的基團易復原,復原的反應過程中不影響其它官能團。例如:防止醇羥基(或羧基)被氧化(堿性條件下反應),可利用酯化反應生成酯,從而達到保護羥基(或羧基)的目的。4、有機合成路線:五、有機物的鑒別1、常見物質的特征反應列表如下:有機物或官能團常用試劑反應現(xiàn)象C=C

27、雙鍵CC叁鍵溴水褪色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苯的同系物酸性KMnO4溶液褪色溴水分層,上層紅棕色醇中的(OH)金屬鈉產(chǎn)生無色無味氣體苯酚濃溴水溴水褪色并產(chǎn)生白色沉淀FeCl3溶液呈紫色醛基(CHO)銀氨溶液水浴加熱生成銀鏡新制Cu(OH)2懸濁液煮沸生成紅色沉淀羧基(COOH)酸堿指示劑變色新制Cu(OH)2常溫沉淀溶解呈藍色溶液Na2CO3溶液產(chǎn)生無色無味氣體淀粉碘水呈藍色蛋白質濃HNO3呈黃色灼燒有燒焦羽毛味2鑒別、鑒定、分離、提純的區(qū)別鑒別是指在給定的幾種物質中,根據(jù)這幾種物質性質上的差別,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通過必要的化學實驗,根據(jù)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的現(xiàn)象把它們一一區(qū)別開。鑒定是對組成物質的每

28、種成分進行全面的檢測,確定它是不是這種物質。分離是將混合物中各組成成分分開,它要求各組成成分不能改變,在分離過程中若使用了化學方法使其成分發(fā)生了變化,但最終必須恢復原混合物中各個物質。提純是將混在某物質中的幾種或一種雜質除去。至于雜質轉化成什么物質,是否需要回收及如何處理,若沒有要求,一般不予考慮。3常用試劑及應用原理4、 溴水:應用原理:(1)物理性質中溶解性(萃?。褐别s汽油、苯及同系物、液態(tài)烷烴、四氯化碳等有機物分別與溴水混合,振蕩、靜置后,溴進入有機層而使水層接近無色。(2)化學性質中加成反應(與烯烴、炔烴、二烯烴等不飽和烴發(fā)生加成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氧化反應(與含有醛基的物質發(fā)生氧化

29、反應而使溴水褪色、用于鑒別葡萄糖和果糖時,用稀溴水)和取代反應(與苯酚等發(fā)生取代反應而使溴水褪色且生成白色沉淀)。5、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應用原理:它的強氧化性。(1)分子結構中含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的有機物,可使其褪色。(2)含有羥基、醛基的有機物(醇、醛、葡萄糖、麥芽糖等還原物質)可使其褪色。(3)苯的同系物能使其褪色。6、 新制制氫氧化銅懸濁液:應用原理:(1)它的氧化性使含有醛基的物質(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麥芽糖等)在堿性環(huán)境中加熱后生成紅色沉淀。7、 新制銀氨溶液:應用原理:它的氧化性使含有醛基的物質(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麥芽糖等)在堿性環(huán)境中水浴加熱后生成銀鏡。8、

30、水:應用原理:應用于密度不同,不溶于水的有機物的鑒別。9、 硝酸銀溶液及稀硝酸:應用原理:用于檢驗鹵代烴中的鹵素原子。10、 含鐵離子的溶液(常用三氯化鐵溶液)。應用原理:與苯酚反應使溶液變?yōu)樽仙?1、 碘水:應用原理:碘單質與淀粉結合后顯藍色。12、 石蕊:應用原理:酸性較強的有機物質(低級羥酸)使紫色石蕊試液或濕潤的藍色石蕊試液變紅。10、鈉:應用原理:分子結構中含羥基、羧基的有機物一般可與其反應產(chǎn)生氫氣。11、碳酸鈉溶液:應用原理:酸性較強有機物(低級羧酸、苯磺酸)一般可與其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12、氫氧化鈉溶液:應用原理:在水中溶解度小的酚、羧酸類物質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易溶的鈉鹽。4注

31、意事項1選擇試劑原理:操作簡單、現(xiàn)象明顯。2操作過程要客觀、全面,表述要正確。有機物中加入試劑后,一般要求“振蕩”。如: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滴入甲苯時,不振蕩,就不會褪色,或褪色極慢。故敘述操作時,“振蕩”不能丟。3鹵代烴中鹵原子的檢驗實驗,先用過量的硝酸中和堿,再加硝酸銀溶液。4在銀鏡反應配制銀氨溶液時,稀氨水與稀硝酸銀溶液的滴加順序,相對量的控制,描述時必須注意。六、有機物除雜常見錯誤及原因分析依據(jù)有機物的水溶性、互溶性以及酸堿性等,可選擇不同的分離方法達到分離、提純的目的。在進行分離操作時,通常根據(jù)有機物的沸點不同進行蒸餾或分餾;根據(jù)物質的溶解性不同,采取萃取、結晶或過濾的方法。有時也可以

32、用水洗、酸洗或堿洗的方法進行提純操作。下面就有機物提純中常見的錯誤操作進行分析。(括號中物質為雜質)1.乙烷(乙烯)錯例A:通入氫氣,使乙烯反應生成乙烷。錯因:無法確定加入氫氣的量;反應需要加熱,并用鎳催化,不符合“操作簡單”原則。錯例B: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使乙烯被氧化而除去。錯因:乙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可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導致新的氣體雜質混入。正解:將混合氣體通入溴水洗氣,使乙烯轉化成1,2-二溴乙烷液體留在洗氣瓶中而除去。2.乙醇(水)錯例A:蒸餾,收集78時的餾分。錯因:在78時,一定濃度(95.57)的乙醇和水會發(fā)生“共沸”現(xiàn)象,即以恒定組成共同氣化,少量水無法被蒸餾除去。錯例

33、B:加生石灰,過濾。錯因:生石灰和水生成的氫氧化鈣能溶于乙醇,使過濾所得的乙醇混有新的雜質。正解:加生石灰,蒸餾。(這樣可得到99.8的無水酒精)。3.乙醇(乙酸)錯例A:蒸餾。(乙醇沸點78.5,乙酸沸點117.9)。錯因:乙醇、乙酸均易揮發(fā),且能形成恒沸混合物。錯例B:加入碳酸鈉溶液,使乙酸轉化為乙酸鈉后,蒸餾。錯因:乙醇和水能形成恒沸混合物。正解:加入適量生石灰,使乙酸轉化為乙酸鈣后,蒸餾分離出乙醇。4.溴乙烷(乙醇)錯例:蒸餾。錯因:溴乙烷和乙醇都易揮發(fā),能形成恒沸混合物。正解:加適量蒸餾水振蕩,使乙醇溶于水層后,分液。5.苯(甲苯)或苯(乙苯)錯例:加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將甲苯氧化為苯

34、甲酸后,分液。錯因: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苯。正解:加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后,再加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振蕩,將甲苯轉化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鈉,分液。6.苯(溴)或溴苯(溴)錯例:加碘化鉀溶液。錯因:溴和碘化鉀生成的單質碘又會溶于苯。正解:加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振蕩,使溴轉化為易溶于水的鹽,分液。7.苯(苯酚)錯例A:加FeCl3溶液充分振蕩,然后過濾。錯因:苯酚能和FeCl3溶液反應,但生成物不是沉淀,故無法過濾除去。錯例B:加水充分振蕩,分液。錯因:常溫下,苯酚在苯中的溶解度要比在水中的大得多。錯例C:加濃溴水充分振蕩,將苯酚轉化為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然后過濾。錯因:三溴苯酚在水中是沉淀,但易溶解于苯等有機溶

35、劑。因此也不會產(chǎn)生沉淀,無法過濾除去;正解:加適量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振蕩,將苯酚轉化為易溶于水的苯酚鈉,分液。這是因為苯酚與NaOH溶液反應后生成的苯酚鈉是鈉鹽,易溶于水而難溶于甲苯(鹽類一般難溶于有機物),從而可用分液法除去。8.乙酸乙酯(乙酸)錯例A:加水充分振蕩,分液。錯因:乙酸雖溶于水,但其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也很大,水洗后仍有大量的乙酸殘留在乙酸乙酯中。錯例B:加乙醇和濃硫酸,加熱,使乙酸和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轉化為乙酸乙酯。錯因:無法確定加入乙醇的量;酯化反應可逆,無法徹底除去乙酸。錯例C:加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振蕩,使乙酸轉化為易溶于水的乙酸鈉,分液。錯因:乙酸乙酯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容易水解

36、。正解:加飽和碳酸鈉溶液(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的溶解度較?。?,使乙酸轉化為鈉 化學反應原理第一章化學反應與能量一、焓變、反應熱 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類型放熱反應:多數(shù)化合反應;活潑金屬與水或酸的反應;酸堿中和反應;燃燒反應。吸熱反應:多數(shù)的分解反應;氯化銨固體與氫氧化鋇晶體的反應;條件是“高溫”或“”二、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除了遵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求外,還要注明以下幾點:1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狀態(tài),用s、l、g分別表示固體、液體和氣體,2H只能寫在熱化學方程式的右邊,用空格隔開,單位為“kJ/mol”。3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化學式前面的化學計量數(shù)僅表示該物質的物質

37、的量三、燃燒熱、中和熱、能源燃燒熱中和熱不同點反應物的量1mol可燃物(O2的量不限) 不限量生成物的量不限量H2O是1mol含義1mol反應物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不同反應物,燃燒熱不同生成1mol水時放出的熱量;強酸強堿的中和熱約為57.3 kJ/mol四、反應熱的求算1由蓋斯定律:化學反應不管是一步完成還是分步完成,其反應熱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化學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有關,而與具體反應的途徑無關。 具體方法:熱化學方程式乘以某一個數(shù)時,反應熱也必須乘上該數(shù);熱化學方程式“加減”時,同種物質之間可相“加減”,反應熱也隨之“加減”;將一個熱化學方程式顛倒時,DH的“+”“”號也隨之改

38、變,但數(shù)值不變。2(1)HE(生成物的總能量)E(反應物的總能量) HE(反應物的鍵能) E(生成物的鍵能) (2)H的值要與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式前面的化學計量數(shù)相對應,如果化學計量數(shù)加倍, H也要加倍。 (3)正反應若為放熱反應,則其逆反應必為吸熱反應,二者H的數(shù)值相等而符號相反。第二章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一、化學反應速率1(1)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 表示,其數(shù)學表達式可表示為 單位mol/(L·min)或mol.·L-1·min-1 (2) 計算: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 對于一般反應 aA + bB

39、=cC + dD來說有: VA :VB :VC :VD = a :b :c :d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1內因(主要因素):反應物本身的性質(分子結構或原子結構)所決定的。2外因(次要因素)(1)濃度:增大反應物的濃度,V正急劇增大,V逆也逐漸增大。(固體或純液體的濃度可 視為常數(shù),故反應速率與其加入量多少無關)。(2)溫度:升溫時, V正、V逆都加快;降溫時,V正、V逆都減?。?)壓強:增大壓強,V正、V逆都增大(適用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4)催化劑:使用正催化劑,成百上千的同等倍數(shù)地增加了正、逆反應速率。二、化學平衡1、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和判斷(1)化學平衡的標志: 定:各組分的濃度不再

40、改變,各組分的物質的量、質量、體積分數(shù)、反應物的轉化率等均不再改變,這是外部特點。 動:V正=V逆,它是化學平衡的本質特征(2)化學平衡的狀態(tài)的判斷:舉例反應mA(g)+ nB(g)pC(g)+qD(g)正逆反應速率的關系單位時間內消耗了mmolA同時生成mmolA,即V正=V逆平衡單位時間內消耗nmolB,同時生成了mmolA,即V(B正):V(A逆)=n:m平衡混合物體系中各組分的含量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或各物質的量分數(shù)一定平衡各物質的質量或各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平衡壓強當m+np+q時,壓強不變平衡溫度任何化學反應都伴隨能量變化,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體系溫度一定平衡顏色當體系的顏色(反應物

41、或生成物的顏色)不再變化平衡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當m+np+q時,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平衡體系的密度當m+np+q時,等壓、等溫時,氣體密度一定平衡特別提醒:當從正逆反應速率關系方面描述時,若按化學計量數(shù)比例同向說時,則不能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若按化學計量數(shù)比例異向說明,則可以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恒溫、恒容下的體積不變的反應,體系的壓強或總物質的量不變時,不能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如H2(g)+I2 (g)2HI(g)。全部是氣體參加的體積不變的反應,體系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不能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如2HI(g) H2(g)+I2(g)全部是氣體參加的反應,恒容條件下體系的密度不變,不能說明達到

42、平衡狀態(tài)。2.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1) 濃度: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少生成物的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減小反應物的濃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濃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2) 溫度: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 降低溫度,平衡向放熱方向移動;(3)壓強:(影響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并且氣體體積不相等) 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總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 減小壓強,平衡向氣體總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3.化學平衡常數(shù) 對于一般的可逆反應:mA(g)+ nB(g)pC(g)+qD(g) 化學平衡常數(shù)公式可以表示為: 注意:只隨溫度的改變而變化; 固體、純液體的濃度不變(可以看作“1”),計算K時固體和純液體不代入平

43、衡常數(shù) 的表達式 4、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1)焓判據(jù):放熱反應具有自發(fā)進行的傾向(2)熵判據(jù):反應體系熵值的增大,反應有自發(fā)進行的傾向 S(g)>S(l)>S(s)(3)復合判據(jù)-自由能變化:G=H-TS,是最全面的判斷據(jù):G=HTS0,不能自發(fā)進行;G=HTS0,能自發(fā)進行;G=HTS=0,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第3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1、 弱電解質的電離1. 強弱電解質2. 弱電解質的電離(1) 弱電解質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弱酸-分步 I.由于弱電解質在溶液中部分電離,故寫電離方程式時用“”符號, 如CH3COOHHCH3COO II.多元弱酸分步電離,以第一步電離為主: 如H2C

44、O3電離: H2CO3HCO3-H+ ,HCO3-CO32-+H+ 弱堿-一步 多元弱堿的電離與多元弱酸的電離情況相似,但常用一步表示: Fe(OH)3Fe3+3OH-(2) 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溫度 電離過程是吸熱過程,溫度升高,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電離程度增大 濃度 越稀越電離。弱電解質濃度越小,電離程度越大。 其他因素 同離子效應(即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同弱電解質具有相同離子的強電解 質,使電離平衡向逆方向移動)(3) 電離平衡常數(shù)2、 水的電離1.水的電離水的離子積Kw=C(H+)×C(OH-) (只受溫度影響)25時: Kw=C(H+)×C(OH-)=1×

45、;10-14100時: Kw=C(H+)×C(OH-)=1×10-12影響水的電離的因素 加入酸或堿,抑制水的電離,Kw不變. 升高溫度,促進水的電離,電離過程是一個吸熱過程。做題請注意 任何水溶液中H+和OH總是同時存在的,只是相對含量不同. 不論是在中性溶液還是在酸堿性溶液,水電離出的C(H+)C(OH) 常溫下,任何稀的水溶液中 C(H+)×C(OH)=1×1014 根據(jù)Kw=C(H)×C(OH) 在特定溫度下為定值,C(H) 和C(OH) 可以互求.2.溶液的酸堿性及PH值的計算 【pH值計算:pH=-lgc(H+)】要點一:溶液的酸堿

46、性及PH值溶液酸堿性的判斷依據(jù):c(H) c(OH),溶液呈酸性;c(H)=c(OH),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呈堿性。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用PH值的大小來判斷溶液的酸堿性,須注意溫度:常溫下,PH=7的溶液為中性;在100時,PH=6時,溶液呈中性。釋稀溶液與PH的關系:對于強酸溶液,每稀釋10倍,PH增大一個單位,無論如何沖稀也不會等于或大于7; 對于強堿溶液,每沖稀10倍,PH減小一個單位,無論如何沖稀也不會等于或小于7。對于PH相同的強酸和弱酸(強堿或弱堿)溶液沖稀相同的倍數(shù),強酸或強堿溶液的PH變化大,這是因為強酸或強堿已完全電離,而弱酸或弱堿還能繼續(xù)電離出H、OH。要

47、點二:PH值的計算單一溶液的pH值計算:pH=-lgc(H+)溶液的稀釋:規(guī)律:酸:pH= a,加水稀釋10n倍,強酸:pH= a + n,弱酸:pH < a + n 無限稀釋,pH接近7,但不會小于7堿:pH= b,加水稀釋10n倍,強堿:pH= bn,弱堿:pH > bn 無限稀釋,pH接近7,但不會小于7。混合溶液pH值計算強酸混合: 規(guī)律:強酸與強酸等體積混合,pH混=pH小+0.3 (兩強酸的pH值相差2以上)強堿混合: 然后,再根據(jù)c(H+)= Kw/ c(OH),求算c(H+)。規(guī)律:強堿與強堿等體積混合,pH混=pH大-0.3 (兩強堿的pH值相差2以上) 強酸和強堿混合 I.恰好完全反應:pH=7 II.酸過量時: III.堿過量時: 根據(jù)c(H+)= Kw/ c(OH),求c(H+)三、鹽類水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