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和固定結(jié)構(gòu)表解_第1頁
文言句式和固定結(jié)構(gòu)表解_第2頁
文言句式和固定結(jié)構(gòu)表解_第3頁
文言句式和固定結(jié)構(gòu)表解_第4頁
文言句式和固定結(jié)構(gòu)表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文言句式和固定結(jié)構(gòu)表解 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一、判斷句 文言文判斷句在主謂之間一般不用判斷詞“是”,“是”作判斷詞是后來的事,而往往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用以對主語進行判斷,常見句式有如下幾種: 形式 例句 者也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亞父者,范增也。(鴻門宴) 者也 晏嬰,齊之習辭者也。(晏子使楚)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 ,也 鄰之厚,君之薄也。(燭之武退秦師) 是歲,元和四年也。(始得西山宴游記) 者,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柳敬亭傳) 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報任安書) , 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2、乃 則 即 皆 固 誠 耳 ,蓋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梁父即楚將項燕。(史記·項羽本紀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歸去來兮辭 并序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與也。(中山狼傳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此亡秦之續(xù)耳。(鴻門宴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幼時記趣) 為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是 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非 (否定判斷)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勸學) 二、被動句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

3、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有標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形式 例句 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不拘于時,學于余。(師說) 見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漸見愁煎迫。(孔雀東南飛 并序) 見 于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受 于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 為 父母宗族,皆為形式 例句 主謂倒置 表感嘆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渺渺兮予懷。(赤壁賦) 表疑問 誰可

4、使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鴻門宴) 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句中有否定副詞“不、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而莫之夭閼者。(逍遙游) 戮沒。(荊軻刺秦王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為 所 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孔雀東南飛 并序) 為所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被 忠而被謗。(屈原列傳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并序) 無標志(或省略了“于”的引進,或主語后用其他動詞表主語被動)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琵琶行 并序戍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帝感其誠。(愚公移山) 三、倒裝句 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定主狀

5、謂補定賓”。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fā)生變化,這就是古漢語中所謂的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xiàn)了前后顛倒的情況。 倒裝句有下面幾種情況: 弗、未、毋”或否定動詞“無”或不定代詞“莫”等) 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句中出現(xiàn)疑問代詞“何、誰、孰、惡、安、焉、胡、奚、曷”等) 沛公安在?(鴻門宴)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赤壁賦) 以“之”或“是”為標志,以加強語氣。(“之”“是”無實義) 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

6、秦師)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愛蓮說)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與陳伯之書)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定語后置 中心詞后置定語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鄒忌諷齊王納諫) 其兩膝相比者。(核舟記) 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 馬之千里者。(馬說)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者。(塞翁失馬) 中心詞之后置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蘭亭集序) 孟學士之詞宗。(滕王閣序) 狀語后置 于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燭之武退秦師)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陳情表) 又雜植蘭桂竹木于

7、庭。(項脊軒志) 乎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以 蒙辭以軍中多務(wù)。(孫權(quán)勸學)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 四、省略句 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要不產(chǎn)生歧義,就可以省去句子的某些成分。這些省去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文言文中某些詞或某些成分經(jīng)常省略。古漢語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 現(xiàn)代漢語相同,都是承前省、蒙后省、對話省,但省略的成分卻要廣得多,如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兼語省略、介詞省略、分句省略等等,參看下表: 形式 例句 省略主語 承前省 天下云集響應(yīng),(天下)贏糧而景從。(過秦論) 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明年,(秦)復(fù)攻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8、蒙后省 (扁鵲)居十日,扁鵲復(fù)見。(扁鵲見蔡桓公秦時(項伯)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 對話省 (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齊宣王)曰:“不若與人?!?莊暴見孟子) 省略謂語 承前省 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為樂)。(鴻門宴) 蒙后省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歧路亡羊) 因跪請秦王(擊缻)。秦王不肯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 依語境省 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俟)獄門外。(左忠毅公逸事) 省略賓語 省動詞賓語 遂拔(之:代劍)以擊荊軻。(荊軻刺秦王急擊(之:代沛公)勿失(之:代時機)!(鴻門宴拔劍

9、撞(之:代玉斗)而破之。(鴻門宴) 省介詞賓語 臨不測之淵,以(之:代“不測之淵”)為固。(過秦論于是秦王不懌,為(之:代趙王)一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 豎子不足與(之:代項羽)謀!(鴻門宴) 省略兼語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代藺相如)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使(之:代蘇武)牧羝。(蘇武傳) 省略介詞“于” 晉軍(于:在)函陵,秦軍(于:在)氾南。(燭之武退秦師躡足(于:在)行伍之間,而倔起(于:從)阡陌之中。(過秦論) 且臣少仕(于:在)偽朝。(陳情表有碑仆(于:在)道。(游褒禪山記) 五、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結(jié)構(gòu),或者稱凝固結(jié)構(gòu),是指那些結(jié)構(gòu)比較固定的習慣句式。參看下表: 作用

10、 形式 釋義 例句 表陳述 或判斷 所以 表示原因或憑借,譯為“的原因”“的方法(根據(jù))”或“用來的”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表原因)(游褒禪山記)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表憑借)(師說) 有所無所 譯為“有什么”“沒有什么” 君亦無所害。(燭之武退秦師) 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鴻門宴) 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鴻門宴) 有以無(亡)以 是“有所以”“無所以”的省略,有時還寫成“有以”“無以”,譯為“有什么可用(拿)來”“沒有什么用(拿)來”或“有辦法用來”“沒有辦法用來”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荊軻刺秦王) 項王未有以應(yīng)。(鴻門宴) 故不積跬步,

11、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勸學)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愚公移山) 軍中無以為樂。(鴻門宴) 之謂其之其之謂 表示總結(jié)性的判斷語氣,譯為“說的就是啊”或“這就叫啊”。前面加語氣副詞“其”,翻譯時可加上“大概吧”,舒緩了“之謂也”的肯定語氣,增加商量、推測語氣。后面的“也”“矣”“乎”用法一樣,語氣輕重略有差異 夫子之謂也。(齊桓晉文之事) 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孟子·盡心下) 生則相歡,死則相哀,此之謂骨肉之親。(呂氏春秋·精通) 表委婉 得無(邪、耶) 表示對情況的推測,譯為“該不會吧”“只怕是吧”“莫不是吧”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

12、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無乃乎(與)毋乃乎 表示委婉的商榷語氣,對某種情況加以推測,譯為“恐怕”“只怕吧”;將“無”換成“毋”,成為“毋乃乎”,意思不變 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滅吳) 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表反問或疑問 不亦乎 用于委婉的反問句,譯為“不也嗎”(語氣較輕)、“豈不是嗎”(語氣稍重),“豈”也可譯作“難道”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遙游) 何何以為 都是表反問

13、的固定格式,譯為“還用做什么”“要干什么”“為什么呢”“哪里呢”,“何”在有的句子中寫作“奚”“惡”“安”,意思一樣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蘇武傳) 如(奈(若()何 表示反問語氣的固定格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怎么”,分開用時譯為“對怎么辦”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頗藺相如列傳)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何如、何若 表示疑問語氣,譯為“怎么樣”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 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荊軻刺秦王) 此為何若人?(公

14、輸) 豈(歟、乎、乎哉) 語氣副詞和語氣助詞配合,以反問的語氣表示肯定,譯為“難道嗎”“怎么呢” 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軻刺秦王)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鴻門宴) 庸其庸乎 表示反問語氣的固定格式,譯為“難道嗎”“哪里呢”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晉其庸可冀乎?(左傳·僖公十五年) 表比較、選擇、 取舍 孰與與孰 表示比較和選擇的固定格式,譯為“跟比較,哪個” 孰與君少長?(鴻門宴) 吾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與其孰若與其豈若 表示從比較中取舍,舍棄前者,選取后者,譯為“與其不如”“與其怎么趕得上”。單獨用“孰若”可譯為“哪如” 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 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孫權(quán)勸學) 與(與其)無寧寧不(無) 譯為“與其寧可(不如)”“寧可不” 與使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