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余蔭山房建筑淺析_第1頁
廣州余蔭山房建筑淺析_第2頁
廣州余蔭山房建筑淺析_第3頁
廣州余蔭山房建筑淺析_第4頁
廣州余蔭山房建筑淺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廣州余蔭山房建筑淺析    呂潔摘 要:嶺南四大園林,也被稱為“廣東四大園林”,是嶺南園林的典型代表,它們分別是佛山清暉園、佛山梁園、東莞可園和番禺余蔭山房。這四座古典園林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都是嶺南園林的杰出代表。文章以廣州市番禺余蔭山房內(nèi)的建筑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建筑的布局結(jié)構(gòu)、建筑裝飾及建筑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及探究,挖掘嶺南園林中建筑的獨特之處以及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關鍵詞:余蔭山房;嶺南園林;園林文化廣州余蔭山房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與順德清暉園、佛山梁園、東莞可園合稱廣東四大園林,是嶺南園林的典型代表。余蔭山房占地總面積約1598平方米

2、,以小巧玲瓏、布局精細的藝術特色著稱,充分表現(xiàn)了古代嶺南園林建筑的獨特風格和高超的造園藝術。1 余蔭山房建筑風格及布局特點1.1 建園歷史廣州番禺余蔭山房,又稱“余蔭園”,坐落在廣州市番禺區(qū)。余蔭山房建成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歷時五年建成。園主人鄔彬,字燕天,是番禺南村人。清同治六年考中舉人,官至刑部主事,為七品員外郎,他的兩個兒子也先后中舉。為光宗耀祖之事,所以有意大置居室。于是鄔彬在鄔氏宗祠旁花費了近三萬兩白銀建造了余蔭山房,并給此園取名為“余蔭”,意為承祖宗之余蔭,及今日及子孫后世之榮耀。園中有園主人自提的點題對聯(lián)“余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云深”。對聯(lián)的開頭兩字不僅映襯了園子的名

3、字,也道出了這座嶺南名園的深厚的園林特點與魅力。1.2 建筑布局風格傳說園主人為建造此園,借鑒吸收了京城、江南及嶺南各地各類型園林的多家特色,在園子的建筑布局及建筑構(gòu)造上頗具巧思,獨具匠心。該園占地僅1598平方米,但園中布局緊湊小中見大,設計極為巧妙精致。園中亭、堂、樓、榭應有盡有,山、石、池、橋及各類植物搭配得恰到好處,令人沒有一絲狹小凌亂之感。由此可見,其建筑布局設計、景與物之間搭配得精妙絕倫之處(圖1)。2 余蔭山房主要建筑及其特色2.1 深柳堂深柳堂是園主人的會客之所,也是余蔭山房內(nèi)最為重要的核心建筑,其取名源自唐詩“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深柳堂面闊三間并帶有深遠的前廊,建筑主體

4、包括廳堂、書齋、臥室。廳堂寬敞明亮,可以通過廳堂的玻璃窗把屋內(nèi)與窗外景色連接起來,使坐在廳堂內(nèi)能感覺到眼前之景的舒展延伸,因此別有“憑虛敞閣”的庭園樂趣。堂前兩壁滿洲窗古色古香,因嶺南冬季無雪不能親眼見到雪景,所以園主人在廳堂內(nèi)透過滿洲窗玻璃顏色的奇特變換就能看到窗外景色的冬季雪景,不禁讓人敬佩其中的奇思妙想。廳堂內(nèi)的一側(cè)被木雕花罩分割成另一間臥室。其中最精巧的設計莫過于臥室內(nèi)的雕花窗,看似是一面墻,如再走近細看,其中的一幅雕花裝飾實則是一扇門。門合上關閉后與其余的雕花裝飾變成整體,絲毫看不出后面暗室的存在。據(jù)說這么設計是為了方便在暗室內(nèi)商討私密事宜,掩人耳目。廳堂的另一側(cè)則是供主人休息的床榻

5、,一側(cè)的雕花裝飾也被用同樣的方式設計成暗室,私密性極高(圖2、圖3)。深柳堂里另一個不得不說的就是精雕細琢的花罩(圖4)。花罩所雕刻的32幅扇形木雕,刀法精湛,工藝考究,造型精巧細膩,不由得使人眼前一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幅大型花鳥門罩“松鶴延年”和“松鶴菩提”,松樹與仙鶴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眼前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深柳堂外花架上栽植的炮仗花,枝繁葉茂蒼勁翠綠,開花時紅花脹滿眼簾傾瀉而下,為深柳堂又平添了一抹絢爛的色彩。2.2 臨池別館臨池別館(圖5)與深柳堂相對而建,原是書齋,前臨四方荷池。古時候的文人雅士以墨硯為“池”,蘸硯揮毫稱為“臨池”,因此用“臨池”來命名這座館舍。館內(nèi)樸素簡潔,與深柳

6、堂形成鮮明的對照,明間以細密的冰紋花隔斷涂金假窗裝飾。為適應嶺南地區(qū)臺風頻襲的特點,臨池別館屋頂不陡,屋面線平直,以減少受風的面積。館內(nèi)陳設著主人的書幾桌案,古樸素雅,悠然嫻靜。廊檐有對聯(lián):“別館恰臨池洗硯有時鷗可狎;回廊移步月尋詩不覺鶴相隨?!?.3 浣紅跨綠廊橋“浣紅跨綠”是嶺南園林最經(jīng)典的造型,橋廊高于堤廊,形制歇山。橋廊全場雖然只有20米,但卻將橋、廊、亭、欄巧妙地構(gòu)成一體,十分精致。廊橋中間建有四角飛檐的亭蓋,廊檐下和廊柱飾有鏤空圖案花紋的木雕。游橋兩側(cè)欄桿有背靠,既可以休息又可以欣賞兩側(cè)風景,一舉兩得。深柳堂、臨池別館和浣紅跨綠廊橋中間還建有水池,池內(nèi)遍植睡蓮,使整個區(qū)域更顯幽靜閑

7、適。深柳堂與臨池別館、浣紅跨綠廊橋組成相對封閉的區(qū)域,這是嶺南園林較為常見的相連式布局模式,在拐角處用廊橋連接。2.4 玲瓏水榭玲瓏水榭整個亭子八面玲瓏通透,又置身于水中,故因此得名。因亭子呈八角形,又叫“八角亭”。水榭為八角卷棚歇山頂建筑,亭內(nèi)有八面以木雕裝飾的玻璃窗格,是園主人邀集騷人墨客揮毫雅敘吟詩作畫的地方。水榭的面積很大,幾乎占據(jù)了整個水池,內(nèi)部空間也不小(圖6)。從水榭的八面看去,一年四季分別能看到不同的美景。東面為丹桂迎旭日,每年八月至次年春天桂花盛開,香氣襲人,推開花窗不禁可以觀桂還可聞遍桂花香。東南面為楊柳樓臺清青,東南方向有一座小樓臺隱藏在垂柳綠叢中,每當夜幕降臨威風襲來,

8、就可登樓觀柳賞月,十分愜意。南面為蠟梅花開生盛,這里種植了一株百年的古蠟梅,蠟梅花開在寒冬臘月,冬季經(jīng)常北風呼嘯。此時可以僅開南窗,這樣一來既可以避免北風肆虐,又可以在寒冬中欣賞蠟梅花開的美景,可謂匠心獨運。西南面為石林咫尺形,此處有假山造型瘦骨嶙峋,枝蔓叢生。西面為虹橋清輝映,從此處望去一派嶺南水鄉(xiāng)的景色,浣紅跨綠廊橋架在蓮池上,夏季晚霞夕照于碧水之上,滿池清暉,仿佛一幅畫卷在眼前展開。西北面為臥瓢聽琴聲,臥瓢廬位于水榭的西北角,這里參天大樹下又有白石為臺、臘石為凳,是撫琴對弈的最佳場所。正北面為果壇蘭幽徑,蘭花自古被賦予高潔淡然的寓意,水榭的北面花開時節(jié)蘭花叢生,漫步其中自然能領略到“暖日

9、漾春光,人影衣香芳徑滿”的詩情畫意。東北面為孔雀盡開屏,在水榭的東北面有座靈巧的小亭叫“來熏亭”。亭子倚墻而建,孔雀亭跨水而建。在中國的私家園林中養(yǎng)孔雀的并不多見,但自古上朝官員們的頂戴花翎都有孔雀的翎毛加以裝飾,由此可見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園主人在自家修建的園子里養(yǎng)孔雀,也說明寄托著主人對往事的追憶和無限的遐想。3 園林建筑中的點睛之筆3.1 臥瓢廬里的滿洲窗嶺南地區(qū)四季溫差不大,冬季氣候溫和濕潤,雪景在這里很難見到。為了在自家的庭院里能看到難得一見的雪景,園主人極為巧妙地運用西式彩色玻璃的光影變換來滿足對雪景的渴求。通過藍紫色玻璃的滿洲窗能欣賞到窗外四季不同的景色。從單獨一層滿洲窗望向窗外

10、,是冬雪雪白的景色。將兩層窗戶疊加再看,假山上的葉子就奇妙地變成了紅色,秋意濃濃。滿洲窗也是當時中西文化交流互通的產(chǎn)物。據(jù)說,滿洲窗里所用的玻璃現(xiàn)在都很難在國內(nèi)找到。深柳堂里也同樣運用了滿洲窗的設計,處處都體現(xiàn)出園主人的獨到用心(圖7)。3.2 點題名聯(lián)的點睛之筆園林與詩詞歌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園主人通過文學的形式來表達感情抒發(fā)情懷,還能起到點題的作用。在傳統(tǒng)的古典園林中,園主人喜歡用對聯(lián)、匾額等形式運用文字賦予人的想象空間與眼前的景致相呼應,既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能使人在園中流連忘返、回味無窮。余蔭山房的二門內(nèi)就有點題名聯(lián)“余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云深”(圖8)?!肮本褪羌?/p>

11、指園子中的面積很小,古人以一箭之地來比喻一百步的距離,表明園子中只有三百步的距離?!凹t雨”是指落花,暗指整個園子四季花開不斷,特別是深柳堂前的炮仗花,花開時傾瀉而下,一片姹紫嫣紅的場景。下聯(lián)“蔭天一角綠云深”則是渲染出園內(nèi)綠樹成蔭、清幽雅致的環(huán)境。對聯(lián)的前兩個字更是點出了余蔭山房的“余蔭”二字,可謂寓意深遠。玲瓏水榭前的對聯(lián)“暖日漾春光人影衣香芳徑滿;涼風逗秋思簫聲月色畫橋多”,從對聯(lián)中仿佛都可以感受到春和景明時滿園中飄蕩著花香,秋日里優(yōu)美月色映襯下響起的悅耳簫聲。園中有對聯(lián)的地方也絕不僅僅是這兩處,以這樣的方式裝點于園中,足見園主人飽讀詩書,用詩情畫意來烘托園林中的深遠意境,營造出眼前景與詩

12、中情彼此照應、美輪美奐詩意棲居的優(yōu)雅環(huán)境。3.3 中西方文化的巧妙融合點題名聯(lián)上的西式灰塑(圖8)、墻壁上的雕花圖案,很多都有西方雕花的影子。傳統(tǒng)的手工藝加上西方外來的裝飾花紋,充分說明當時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融合。在園路裝飾裝點的玻璃花樽欄桿也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曲折線形的園路設計風格也是吸收了西方園林的造園設計理念。此外還有深柳堂前的鐵藝花架的運用,造型設計精巧,圖案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藝術性,花架與盛開時的炮仗花相得益彰。4 結(jié)語余蔭山房作為嶺南園林的典型代表,不僅在造園布局建筑風格上體現(xiàn)出高超的造園技藝,同時也展現(xiàn)出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時至今日,它仍然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極高的研究借鑒價值。對于余蔭山房建筑的研究仍然有再挖掘的空間,其也對今天現(xiàn)代公園的建造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參考文獻1陸琦.嶺南私家園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43-502宗白華.中國園林藝術概論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7.3羅漢強,梁蓮英.余蔭山房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52+834劉庭風.廣州園林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212-215.5王其鈞.專家?guī)憧粗袊麍@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20-123.6侯幼彬.中國建筑美學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