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鋼筋抽料知識總結_第1頁
建筑工程鋼筋抽料知識總結_第2頁
建筑工程鋼筋抽料知識總結_第3頁
建筑工程鋼筋抽料知識總結_第4頁
建筑工程鋼筋抽料知識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析建筑工程中的鋼筋抽料姚 偉(河北省第五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26)摘要本文從非抗震構件錨固及搭接長度、樓板分布鋼筋布置及搭接要求、矩形箍筋下料尺寸等幾個方面澄清一些施工及預算人員在鋼筋抽料過程容易疑惑或忽視的幾個地方;又從抽料目的、計算方法、各構件相關鋼筋的空間位置、搭接位置等幾個方面具體分析了施工鋼筋抽料和預算鋼筋抽料出現(xiàn)的問題和預防措施。關鍵詞鋼筋;抽料對于磚混結構,鋼筋工程約占整個工程造價的15%左右;而對于全現(xiàn)澆及框剪結構,鋼筋工程則約占到了整個工程造價的30%以上。由此可見,在工程建設中準確進行鋼筋抽料無論是在投標報價中還是在施工過程的成本控制中都是至關重要的。同時,

2、鋼筋抽料涉及建設領域中的多個學科,因此對鋼筋抽料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既要有現(xiàn)場施工的工作經(jīng)驗,又要熟練掌握各個相關規(guī)范、圖集。鋼筋抽料過程中應引起重視的幾個方面在鋼筋抽料過程中,許多地方容易被忽視,下面筆者就幾個方面進行有益的探討。非抗震構件在建筑結構構件中,基礎、次梁、樓板等為非抗震構件,通常設計圖紙只給出鋼筋的抗震錨固及搭接長度,但并未說明非抗震構件的錨固搭接長度,這就需要鋼筋抽料人員既要熟悉抗震規(guī)范又要熟悉相關圖集,如03G101、04G101,如何準確掌握圖紙未明確說明,是隱含在規(guī)范中的要求,這一點是最容易被忽視而產生錯誤的地方。樓板分布鋼筋樓板鋼筋分為受力筋(板下部)、負筋(板上部)

3、和分布筋,其中分布筋在設計圖紙中只標明直徑及間距,并無圖示,因此對于無施工經(jīng)驗的抽料人員容易被忽視。此類鋼筋主要作用是及負筋綁扎在一起固定負筋,并防止其在混凝土澆搗時產生位移,因此分布筋只需滿足構造要求即可,一般要求搭接150mm,同時在板的四角縱橫方向均有負筋,在這個部位不需要固定,也就不需要分布筋,但仍需錨入150mm。矩形箍筋下料尺寸鋼筋在彎曲后有兩個特點,一是彎曲處內皮收縮、外皮延伸、軸線長度不變;二是在彎曲處形成圓弧,而不是直角。在鋼筋箍筋加工時,習慣用箍筋的外皮尺寸去做定位卡,便于加工鋼筋,而鋼筋的保護層是受力鋼筋外皮至混凝土邊緣的垂直距離,故在施工抽料中用箍筋外皮外接矩形周長+彎

4、曲調整值+直段長度來表示。箍筋的2個135°彎曲增加值為3.74d(2個135°彎鉤量度差值的結果),3個90°彎曲減少值為5.25d(3個90°彎折量度差值的結果,即一個90°彎折為1.75d)。若加上抗震時2個直段長度為20d,則箍筋施工抽料公式為箍筋外皮外接矩形周長+18.49d。舉例說明:混凝土梁截面尺寸為A×B,保護層厚度為bhc,主筋直徑為c,箍筋直徑為d,則在施工中抽料為:外皮尺寸寬=A-bhc×2+2d,高=B-bhc×2+2d,故箍筋施工抽料尺寸:(A-2bhc+2d)+(-2bhc+2d)

5、15;2+18.49d在這里A-2bhc+2d為箍筋外皮寬,B-2bhc+2d為箍筋外皮高。在預算抽料中只標注箍筋內皮尺寸即可,即(A+B-bhc×4)×2+26.49d。其他()板受力筋及負筋從梁、剪力墻邊50mm開始布置;()墻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基礎內箍筋一般是按2至3根進行計算,起一個固定作用,防止在混凝土澆筑時鋼筋受到擾動。()同一連接區(qū)段內,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對梁、板類及墻類構件中縱向受拉鋼筋,不宜大于25%;對柱類構件中縱向受拉鋼筋,不宜大于50%;縱向受壓鋼筋,不宜大于50%。施工鋼

6、筋抽料和預算鋼筋抽料的區(qū)別施工抽料及預算抽料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施工抽料一定可以做為預算抽料,反之則不一定。1 抽料目的施工抽料目的是為了施工需要,因此要求鋼筋圖示標注準確,它是實際使用量,是企業(yè)個體量;而對于預算抽料目的是供備料、投標報價及結算用,因此要求統(tǒng)計鋼筋重量準確,它是社會平均量。2計算方法預算抽料長度按鋼筋簡圖圖示尺寸計算,即構件幾何尺寸、鋼筋保護層厚度和彎曲調整值,可以不考慮所累加的圖示尺寸及鋼筋制作的實際尺寸之間的量度差值,而施工抽料下料長度對這些全都要考慮,否則無法綁扎。比如一個“冂”形鋼筋,預算下料長度只是將三段長度累加即可,而下料長度則都要考慮兩個彎折的調整值。3 考慮各構

7、件相關鋼筋的空間位置構件交錯時,施工抽料鋼筋要避讓而預算抽料則可不考慮。如,次梁鋼筋的箍筋尺寸要考慮主梁鋼筋所占的空間位置,而不能單以次梁斷面尺寸考慮抽料,即次梁箍筋施工抽料尺寸為次梁高-梁保護層-主梁主筋直徑+彎曲調整值4 搭接位置施工抽料搭接位置要求考慮構件受力要求,而預算抽料可以只考慮按長度搭接,如梁上部鋼筋施工抽料要求在跨中1/3處搭接,而預算抽料考慮12以內按12m長計算一個搭接,12以外按8m長計算一個搭接。建筑工程鋼筋抽料知識總結第1章      梁第一節(jié)    關于梁的分類及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

8、在實際工程中,梁的類型有很多,例如,帶懸挑的,不帶懸挑的;框架梁,非框架梁,為了統(tǒng)一劃分,這里,我們以03G101-1第23頁的表4.2.2中的類型來劃分。 梁平法施工圖是在梁平面布置圖上采用平面注寫方式或截面注寫方式表達,如下圖:框架梁 KL屋面框架梁 WKL框支梁 KZL非框架梁 L懸挑梁 XL井字梁 JZL平面注寫方式截面注寫方式構造及配筋信息:1、梁編號2、截面尺寸3、箍筋4、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5、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6、梁支座上部筋7、梁下部鋼筋8、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現(xiàn)在建筑工程施工圖中最常用的就是平面注寫方式,其包括內容如下圖:平面注寫方式構造及配筋信息:1、梁編號2、截面

9、尺寸3、箍筋4、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5、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6、梁支座上部筋7、梁下部鋼筋8、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集中標注一、平面注寫平面注寫包括集中標注及原位標注(如上圖),集中標注表達梁的通用數(shù)值,原位標注表達梁 的特殊數(shù)值。當集中標注中的某項數(shù)值不適用于梁的某部位時,則將該數(shù)值原位標注,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yōu)先梁的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中,梁的平面注寫方式的集中標注包括五項內容,具體內容為哪些?    梁的平面注寫方式的集中標注包括五項內容,分別為1、梁的編號  梁類型代號序號跨數(shù)及是否帶有懸挑樓層框架梁KLXX(XX)、(XXA)

10、或(XXB)屋面框架梁WKLXX(XX)、(XXA)或(XXB)框支梁KZLXX(XX)、(XXA)或(XXB)非框架梁LXX(XX)、(XXA)或(XXB)懸挑梁XLXX井字梁JZLXX(XX)、(XXA)或(XXB)注:(xxA為一端有懸挑,xxB為兩端有懸挑,且懸挑不計入跨數(shù))本例中,梁的編號為“KL6(1)”,表示在該工程中此梁是框架梁,共有1跨;其中,“6”是順序號。2、截面尺寸     當為等截面梁時,用b×h表示;當有懸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時,用斜線分隔根部及端部的高度值,即為b×h1/h2。本例中截面尺寸標注為2

11、50×500,表示此梁截面寬度為250mm,截面高度為500mm。3、梁箍筋     包括鋼筋級別、直徑、加密區(qū)及非加密區(qū)間距及肢數(shù)   如本例:8100/200(2),表示箍筋直徑為8mm,其布筋間距中加密區(qū)間距100mm,非加密區(qū)間距200mm,以雙肢箍形式進行設置。4、梁上部貫通筋或架立筋根數(shù)1)同排縱筋中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用加號“”將通長筋及架立筋相聯(lián)。注寫時須將角部縱筋寫在加號前面,架立筋寫在加號后面的括號內。 如:222+(412)2)當梁的上部縱筋和下部縱筋均為貫通筋,且多數(shù)跨配筋相同時,此項可加注下部

12、縱筋的配筋值,用分號“;”隔開。如:222;320。本例中的梁是單跨梁,不存在貫通筋和架立筋5、梁的頂面標高高差。為可選項梁的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中,梁的平面注寫中原位標注的內容規(guī)定有哪些?    梁的平面注寫中原位標注的內容規(guī)定如下:1、梁支座上部縱筋1)當上部縱筋多于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如:625 4/2 則表示上排縱筋為425,下排縱筋為2252)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lián),注寫時角部縱筋寫在前面。 如:225+2223)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不同時,須在支座兩邊分別標注;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

13、相同時,可僅在支座的一邊標注配筋值,另一邊省去不注。4)當某跨支座及跨中的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上部跨中注寫一致,支座省去不注。2、梁下部縱筋1)當下部縱筋多于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2)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lián),注寫時角筋寫在前面。3)當梁下部縱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時,蔣梁支座下部縱筋減少的數(shù)量寫在括號中。4)當梁的集中標注中已分別注寫了梁上部和下部均為通長的縱筋值時,則不需在梁下部重復做原位標注。3、側面縱向構造鋼筋:在前面加注“G”,如G410,側面抗扭縱筋在前面加注“N”, 如 N618(當梁高大于700時,按構造詳圖,計算腰筋)1)

14、0;    當為梁側面構造鋼筋時,其搭接及錨固長度可取為15d。2)     當為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時,其搭接長度為ll或llE(抗震);錨固長度及搭接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4、附加箍筋或吊筋:將其直接畫在平面圖中的主梁上,用線引注總配筋值(附加鋼筋的肢數(shù)注在括號內),當多數(shù)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時,可在梁施工圖上統(tǒng)一注明,少數(shù)及統(tǒng)一注明值不同時,再原位引注。二、截面注寫形式工程中梁的截面注寫形式比較簡單,現(xiàn)舉例如下:一般而言,工程施工圖中,會以平面圖的形式將梁的布局表現(xiàn)出來,然后在梁上相應的位置截取一段,以剖面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15、。如本例中,22剖面圖中,標注截面尺寸為300×550,上部縱筋為2根直徑為16mm的鋼筋,下部縱筋為6根直徑為22mm的鋼筋,分兩排:上排為2根,下排為4根,側面縱筋為抗扭鋼筋,共兩根直徑為16mm,同時設置橫向拉筋,箍筋配置為直徑為8mm,以間距200mm布筋。第二節(jié)      KL梁的配筋構造在工程中,常見梁的鋼筋主要有九種(如下圖),這些鋼筋的計算方式都有所區(qū)別,在03G101-1中均有具體說明,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各類鋼筋的計算方式雖各不相同,但是都和一定的節(jié)點構造有關,只要我們清楚了節(jié)點構造的情況,那么這些鋼筋的計算方式就不難

16、理解了。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些節(jié)點構造的情況。一、節(jié)點構造梁的節(jié)點構造主要分為三類:端支座、中間支座和跨中位置。GB2019-5005第137頁10.4.1中指出:“框架梁上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層端節(jié)點的錨固長度,當采用直線錨固形式時,不應小于La,且伸過柱中心線不宜小于5d,d為梁上部縱向鋼筋的直徑。當柱截面尺寸不足時,梁上部縱向鋼筋應伸至節(jié)點對邊并向下彎折,其包含彎弧段在內的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0.4La,包含彎弧段在內的豎直投影長度應取為15d,Ln為本規(guī)范9.3.1條規(guī)定的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梁下部縱向鋼筋在端節(jié)點處的錨固要求及本規(guī)范第10.4.2條中間節(jié)點處梁下部縱向鋼今年的錨固要求

17、相同?!盙B2019-5005第306頁10.4.1中指出:“在框架中間層端節(jié)點處,根據(jù)柱截面高度和鋼筋直徑,梁上部縱向鋼筋可采用直線錨固或端部帶90°彎折段的錨固方式。當柱截面不足以設置直線錨固段,而采用帶90°彎折段的錨固方式時,強調梁筋應伸到柱對邊再向下彎折。試驗研究表明,這種錨固端的錨固能力由水平段的粘結能力和彎弧及垂直段的彎折錨固作用所組成。在承受靜力荷載為主的情況下,水平段的粘結能力起主導作用。國內外試驗結果表明,當水平段投影長度不小于0.4La,垂直段投影長度為15d時,已能可靠保證梁筋的錨固強度和剛度,故取消了要滿足總錨長度不小于受拉錨固長度的要求?!薄霸谠?/p>

18、規(guī)范的1992年局部修訂內容中,曾允許當在90°彎弧內側設置橫向短鋼筋時,可將水平投影長度減小15。但近期試驗表明,該橫向短鋼筋在彎弧段鋼筋未明顯變形的一般受力情況下并不起作用,故本規(guī)范不再采用這種在90°彎弧內側設置橫向短鋼筋以減小水平錨固段長度的做法?!薄爱斂蚣苤虚g層端節(jié)點有懸臂梁外伸,且懸臂頂面及框架梁頂面處在同一標高時,可將需要用作懸臂梁負彎矩鋼筋使用的部分框架梁鋼筋直接伸入懸臂梁,其余框架梁鋼筋仍按10.4.1條的規(guī)定錨固在端節(jié)點內。當在其他標高處有懸臂梁或短懸臂(牛腿)自框架柱伸出時,懸臂梁或短懸臂(牛腿)的負彎矩鋼筋亦應按框架梁上部鋼筋在中間層端節(jié)點處的錨固規(guī)

19、定錨入框架柱內,即水平段投影長度不小于0.4La,彎后豎直段投影長度取15d。”下面,我們分別來了解一下各個節(jié)點構造。(一)端支座節(jié)點構造KL梁的端支座節(jié)點構造因是否抗震而有所區(qū)別,每個節(jié)點內的構造都分上部縱筋和下部縱筋,現(xiàn)分析如下。1、抗震KL端支座節(jié)點構造一、梁(不完整,待以后補充完整):1.     焊接按綁扎計算長度,預算時不另行計算焊接費用,機械連接費用由雙方協(xié)議確定。2.     12時,8米一個搭接,12時,12米一個搭接。3.     梁端加密區(qū)(級)長度=1

20、.5hb 。   hb梁高4.     綁扎搭接區(qū)內箍筋應加密,機械連接沒有箍筋加密要求。5.     定額計算時只分10以內和10以外兩類計費。6.根據(jù)最新的03G101圖集規(guī)定,支座負筋伸向梁中的長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較大跨長度值取用(原圖集中規(guī)定為支座負筋伸向梁中的長度第一皮按1/3較大跨長度值,第二皮均按1/4較大跨長度值取用)二、板:板筋主要有:1)     受力筋(單向、雙向、單層、雙層);2)   

21、0; 支座負筋;3)     分布筋;4)     附加鋼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5)     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1     受力筋:底筋長度L=凈長+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兩端彎鉤(如果是級鋼筋);面筋長度L=凈長+2 la(兩端均為端支座)      b支座寬,d鋼筋直徑。根數(shù)=(凈長-扣減值)/布筋間距+12.支座負筋及分

22、布筋:    負筋長度=設計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板厚-2×保護層(預算時只減一個保護層)】    負筋根數(shù)=布筋范圍/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有3種計算方法:1)和負筋搭接計算(采用150搭接長度或250最小錨固長度和300最小搭接長度,任取一種);2)按軸線長度計算;3)按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計算。以上三種方法都可以,但首選第一種方法。3. 附加鋼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及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附加鋼筋長度=設計標示長度+左彎折+右彎折【板厚-2×

23、保護層(預算時只減一個保護層)】(注:角部放射筋長度有時長度是從角部向兩邊逐步遞減的)    支撐鋼筋是為了保證雙層筋的上層鋼筋位置的措施鋼筋(碼凳),一般情況下是每間距1米布置一根,規(guī)格為比板筋大一個規(guī)格,長度為該跨凈跨長度,支撐腿長度為板厚減保護層的兩倍腿間距為1米。三、基礎梁鋼筋:一)主筋長度計算方法同框架梁,只是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顛倒了。      a=1.2la+hb+0.5hc      hb基礎主梁截面高度;   

24、0;  hc延基礎梁跨度方向的截面寬度;      第一排,第二排均lo/3,多于兩排鋼筋時設計要注明尺寸,l1、l2取較大值。二)箍筋: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1)     大箍下料長度計算方法:(2H+2B)-8bhc+4d+4×彎折調整值+2×11.9d(下料)(2H+2B)-8bhc+8d+2×11.9d(預算)2)     小箍的鋼筋長度計算方法:其一:L(鋼筋長度)=(B-2bh

25、c-D)/3+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L(鋼筋長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預算)其二:L(鋼筋長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L(鋼筋長度)=(B-2bhc-D)/ 4×2+D×2+(H-2bhc)×2+2×11.9d+8d(預算)其三:L(鋼筋長度)

26、=(B-2bhc-D)/5+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L(鋼筋長度)=(B-2bhc-D)/ 5+D×2+(H-2bhc)×2+2×11.9d+8d(預算)說明:1. D縱筋直徑;d箍筋直徑;bhc保護層;    B梁寬;   H梁高。2.箍筋彎鉤(135度):抗震取11.9d,非抗震取6.9d(一級鋼筋)彎鉤長度計算公式(彎弧半徑r取1.25d):(1.25+0.5) d×135×(/180)-(1.25+

27、1)d+平直段長度(抗震取10d或75mm的較大值,非抗震取5d)1.9d+平直段長度(即11.9d或6.9d) 3.彎折調整值(90度)的計算公式(彎弧半徑r取1.25d):(1.25+0.5)d×90×(/180)-(1.25+0.5)d×2-0.75d 4.板構件135度彎鉤取6.9d(全部按非抗震),底板梁箍筋彎鉤取11.9d但箍筋無加密要求(底板的其余鋼筋均按非抗震要求設計)。 5.板筋先鋪短向筋,后鋪長向筋。四、集水坑:(略)五、柱:一)概念:根據(jù)所處位置不同分:角柱、邊柱、中柱柱中的鋼筋按位置分:1、 

28、0;   底層鋼筋 2、     中層鋼筋 3、     頂層鋼筋:(1)向梁筋(2)向邊筋(3)遠梁筋 注:向梁筋:就近彎向梁的一側的筋;    向近筋:彎向遠離的對邊那一側;    遠梁筋:彎向遠離的那一側梁的筋。二)計算:1.柱截面中的鋼筋數(shù)=2×(i+j)-4    i橫排縱向受力鋼筋根數(shù)    j豎排縱向受力鋼筋根數(shù)2.基礎層:  

29、60;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彎折長度a     柱、墻插筋錨固豎向長度及彎鉤長度對照表:錨固豎向長度     彎鉤長度a0.5laE(0.5la)     12d且1500.6laE(0.6la)     10d且1500.7laE(0.7la)     8d且1500.8laE(0.8la)     6d且150基礎及首層柱筋長度(含

30、首層和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首層)的鋼筋長度+彎折長度a+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伸入上層鋼筋長度值見(03G101-1)P42】3.中間層:  1)柱縱筋:    縱筋長度L=層高-本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層伸出樓面的高度+搭接長度(如果是機械連接或焊接就不用加搭接長度,只加焊接縮損長度調整值)2)箍筋:箍筋下料長度L=(2H+2B)-8bhc+4d+4×彎折調整值+2×11.9d箍筋計算長度L=(2H+2B)-8bhc+8d+2×11.9d說明:D縱筋直徑;d箍筋直徑;bhc

31、保護層;      B柱截面寬;H柱截面高。      注意:此時的彎折調整值多為負值大箍套小箍的小箍下料、計算長度同梁小箍計算。箍筋根數(shù)=(加密區(qū)范圍長度/加密間距)+(非加密區(qū)范圍長度/非加密間距)+13)柱加密區(qū)的一般規(guī)定:1首層柱箍筋加密區(qū)有三個(這里所說的首層是指基礎上的第一層,不一定是±0.000起算的第一層,也可以是地下室):a.     下部箍筋加密區(qū)長度取Hn/3;b.     上部箍筋加

32、密區(qū)長度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c,Hn/6;c.     梁節(jié)點范圍內加密。注:如果該柱縱向鋼筋采用綁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圍內需加密(下同)。    2首層以上柱箍筋加密區(qū):a.     上部箍筋加密區(qū)長度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c,Hn/6;b.     梁節(jié)點范圍內加密;c.     下部同上部加密區(qū)。注:如果該柱縱向鋼筋采用綁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圍內需加密(下同)。Hc柱長邊尺寸;Hn柱的凈高度

33、。    4.頂層柱:    頂層柱分角柱、邊柱、中間柱(中柱)。1)     角柱:縱向鋼筋長度=層凈高-本層伸出地面的鋼筋高度+頂層鋼筋錨固長度(頂層柱外側縱筋錨固長度取值見下說明,焊接或機械連接時)縱向鋼筋長度=層凈高-本層伸出地面的鋼筋高度+頂層鋼筋錨固長度+綁扎搭接長度(頂層柱外側縱筋錨固長度取值見下說明,綁扎,通常情況下預算采用,如機械連接或焊接,根據(jù)雙方協(xié)議另行計算焊接或機械連接費用時,不計搭接長度)說明:1內測鋼筋錨固長度:a.     直

34、錨:梁高-保護層laE(la)時:梁高-保護層;b.     彎錨:梁高-保護層laE(la)時:梁高-保護層+12d 。    2外側鋼筋錨固長度:a.     柱頂?shù)谝粚樱篴):1.5laE(及梁上部縱筋搭接);b):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彎入柱內側) 。      b.柱頂?shù)诙樱毫焊?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 .      注意: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 la

35、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詳圖及其它說明見(03G101-1) P37(抗震)或P43(非抗震)2)     邊柱:(同角柱)3)     中柱:縱筋l=柱凈高Hn-本層伸出地面高度+頂層錨固長度(如果是搭接的應+搭接長度)錨固長度取值:1直錨(梁高-保護層laE時):梁高-保護層;2彎錨(梁高-保護層laE時):梁高-保護層+12d .    注意事項:   

36、1上柱比下柱多了出鋼筋時,多出的鋼筋應下插到下層的柱中1.2LaE。(含梁)    2當上柱筋較下柱筋大時,上柱筋應伸入到下柱的搭接區(qū)內搭接    3當上柱筋較下柱筋小時,下柱筋應伸入到上柱的搭接區(qū)內搭接。      注2條中將下端的連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見03G1011 P42)    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鋼筋應延伸至上層的柱中1.2LaE(含梁)      (以上詳見03G1011 P42圖1、圖3及附注

37、)六、 墻:一)墻的分類:1 按結構分類:框架剪力墻、框支剪力墻、純剪力墻。2 按部位分類:基礎墻、中間層墻、頂層墻。3 按空間類型分類:墻身、暗柱、暗梁(墻頂設置)、連梁(洞口部位設置)4 按洞口:有洞墻、無洞墻。二)鋼筋種類:1 墻身:水平鋼筋、豎向鋼筋、拉筋。2 墻柱:縱筋、箍筋、拉筋。3 墻梁(暗梁、連梁):縱筋、箍筋、拉筋。4 洞口加強筋、梯形筋(措施筋)(03G1011p53)【梯形筋(措施筋)一般情況下,每間隔11.2米設一道(也可只在墻頂設置一道)】。     端柱:在剪力墻中,如果在墻的盡端厚度加寬、添加縱筋、加設箍筋,即為端柱(03G

38、1011 P47)(三種)    三)計算:    1.墻身:    (一)水平鋼筋:      1)墻端為暗柱時:   a 外側鋼筋連續(xù)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      內測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彎折(15d)。   b 外側鋼筋不連續(xù)通過:  

39、60;   外側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0.65 LaE;      內測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彎折(15d)。墻身水平鋼筋構造圖    c 水平筋根數(shù)(每排)=(層高-扣減值)/間距+1(注:暗梁、連梁墻身水平筋照設)。    2)墻端為端柱時:a 外側鋼筋連續(xù)通過:外側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      內測鋼筋長度=墻凈長+錨固長度(彎錨或直錨)。b 外側鋼筋不連續(xù)通過:外側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0.65

40、LaE;      內測鋼筋長度=墻凈長+錨固長度(彎錨或直錨)。    以上相關詳細資料和附圖詳見(03G101-1) P47     注意:如果剪力墻存在多排筋時,其中間排水平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墻的內側水平鋼筋的錨固構造。4)     剪力墻墻身有洞口時: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彎折15d 。5)水平鋼筋的根數(shù):n=(層高-扣減值)/布筋間距+1(首層以上)n=(層高-扣減值)/布筋間距+1+基礎內的水平布筋(首層,基礎

41、內布筋間距500且不少于兩排水平布筋及拉筋)墻身插筋及水平分布筋構造節(jié)點圖(二)豎向鋼筋:    1)首層墻身豎向鋼筋的長度L=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2)中間層墻身豎向鋼筋長度L=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3)頂層墻身豎向鋼筋的長度L=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laE或la,詳03G101-1 P48)4)墻身有洞口時,墻身豎向鋼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彎折15d;5)墻身豎向鋼筋根數(shù)n=墻凈長/布筋間距+1(墻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三)墻身拉筋:1)長度L=墻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2×(11.9+2)d

42、】;2)根數(shù)n=(墻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AL、LL中的拉筋根數(shù))。說明:1墻凈面積:是指扣除了暗柱、端柱、暗梁、連梁和門洞口后的面積, 即(墻總面積-門洞口總面積-暗柱、端柱面積-暗梁、連梁面積);2拉筋布置面積: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2.墻柱: (一)縱筋:1)首層墻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伸入上層之搭接長度2)中間層墻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3)頂層墻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qū)分邊柱、中柱和角柱,要區(qū)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縱筋錨固長度也及框架柱相同。(其余規(guī)定詳見03G1011 P48)(二

43、)箍筋按設計要求。3墻梁:(一)連梁:1)受力主筋:頂層、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max2×laE,2×600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n=(laE-0.1)÷0.15+1×2+(洞口寬-0.05×2) ÷間距+1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 

44、           n=(洞口寬-0.05×2) ÷間距+1      (圖示詳見03G1011 P51)      注意:頂層連梁和中間層連梁的箍筋布置范圍不一樣。3)     拉筋(詳見03G1011 P51注)(二)暗梁:1)主筋長度L=間梁凈長+錨固;2)箍筋布置到暗柱邊50mm;3)拉筋間距為箍筋的2倍。建議計算順序:暗柱(端

45、柱)暗梁(連梁)墻豎向筋墻水平筋拉筋 剪力墻鋼筋下料和計算時的幾點注意事項:(1)     墻身拉筋遇連梁、暗梁時要設,遇暗柱時不設,暗柱本身有拉筋時要計算。(2)     墻身300以下洞時一般不考慮(扣減)。(3)     暗梁的鋼筋要錨入暗柱中。(4)     暗梁連梁的墻身水平筋照設,豎向筋沒有設計說明時照設。(5)     水平筋遇框架柱時不斷開。(6)   

46、;  暗柱中圖低標拉筋的計算,標的不計算。(7)     暗梁、連梁均設拉筋。(8)     暗柱、連梁、暗梁保護層按墻計算。(9)     一般情況下,暗柱箍筋布筋范圍按全高減50mm計算。(10)     樓層連梁兩側暗柱內不設置連梁箍筋,長城杯暗柱中每邊加一個連梁箍筋。(11)     暗梁在暗柱內不布置箍筋。(12)     墻身水平筋長度

47、不減暗柱,墻身豎向筋布筋范圍要減暗柱(13)     墻身、連梁、暗梁拉筋均按梅花布置,暗柱不按梅花布置,按節(jié)點詳圖布置。(14)     墻身、暗墻、暗梁綁扎搭接處箍筋加密5d(100)。七、樓梯鋼筋(略)八、二次結構:配筋帶:縱筋長度=墻凈長+2×錨固長度(laE或la)        箍筋按設計要求過梁:縱筋長度=洞口寬+2×錨固長度(laE或la)門抱柱(框):縱筋長度=洞口高+2×錨固長度(laE或la)零

48、星鋼筋:據(jù)實計算。03G101的權威解釋施工、監(jiān)理、造價必讀(梁)梁梁問題(1):03G101-1:平法梁縱筋伸入端柱支座長度的兩種計算方法:以第54-55頁為例,梁縱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彎錨部分,如果把它放在及柱縱筋同一個垂直層面上,會造成鋼筋過密,顯然是不合適的。正如圖上所畫的那樣,應該從外到內分成幾個垂直層面來布置。但是,在計算過程中,卻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算法,這兩種算法都符合圖集的規(guī)定;第一種算法,是從端柱外側向內側計算,先考慮柱縱筋的保護層,再按一定間距布置(計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縱筋、第二排上部縱筋,再計算梁的下部縱筋,最后,保證最內層的下部縱筋的直錨長度不小于0.4laE;第二種算

49、法,是從端柱內側向外側計算,先保證梁最內層的下部縱筋的直錨長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這樣算下來,最外層的梁上部縱筋的直錨部分可能和柱縱筋隔開一段距離。這兩種算法,第一種較為安全,第二種省些鋼筋。不知道圖集設計者同意采用哪一種算法?答梁問題(1):應按第一種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較大,按54頁注6實行。梁問題(2):關于03G101圖集第54頁“梁端部節(jié)點”的問題,是否“只要滿足拐直角彎15d和直錨長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則鋼筋錨入支座的總長度不足laE也不要緊?!贝鹆簡栴}(2):laE是直錨長度標準。當彎錨時,在彎折點處鋼筋的錨固機理發(fā)生本質的變化,所以,不應以laE作為衡

50、量彎錨總長度的標準,否則屬于概念錯誤。應當注意保證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滿足,應將較大直徑的鋼筋以“等強或等面積”代換為直徑較小的鋼筋予以滿足,而不應采用加長直鉤長度使總錨長達laE的錯誤方法。 梁問題(3): 對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圖集,在最早的96G101圖集的“原位標注”中有“第4條”:“當梁某跨支座及跨中的上部縱筋相同,且其配筋值及集中標注的梁上部貫通筋相同時,則不需在該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復做原位標注;若及集中標注值不同時,可僅在上部跨中注寫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圖4.2.4a)?!比欢诤竺鎯杀緢D集中,這一條不見了,但“圖4.2.4a”依然存在中間

51、一跨的上部跨中進行原位標注的實例。再以03G101圖集的“圖4.2.7”為例,在KL3、KL4、KL5的中間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寫”的方法,可見這種方法還是很適用的。建議在03G101圖集中,肯定96G101圖集“原位標注”中的“第4條”。 答梁問題(3): 應該在03G101修版時還原該條規(guī)定。 梁問題(4): 03G101-1圖集第24頁“注: 2、當為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時,其錨固長度為 la 或 laE ”。 現(xiàn)在的問題是:當抗扭鋼筋伸入端支座時,若支座寬度(柱寬度)太小,不滿足直錨時,是否進行彎錨? 如果進行彎錨,“彎折長度”如何取定?我想到兩種辦法:(1)彎折長度=laE -

52、直錨部分長度 (這可能不合適)(2)彎折長度 為“多少倍的 d ” (不會是 “ 15d ”吧?) 答梁問題(4): 應當勘誤。應改為“當為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時,其錨固長度及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 ”。 梁問題(5):框架梁鋼筋錨固在邊支座0.45LAE+彎鉤15D,可否減少彎鉤長度增加直錨長度來替代? 答梁問題(5):不允許這樣處理。詳細情況請看“陳教授答復(二)”中的“答梁問題(2)”。 梁問題(6): (1) 03G101-1圖集第19頁 剪力墻梁表LL2的“梁頂相對標高高差”為負數(shù)。如:第3層的LL2的“梁頂相對標高高差”為-1.200 , 即該梁的梁頂面標高比第3層樓面標高還要低1.2

53、m ,也就是說,整個梁的物理位置都在“第3層”的下一層(即第2層上)。既然如此,干脆把該梁定義在“第2層”算了(此時梁頂標高為正數(shù)),何必把它定義在“第3層”呢?(2) 類似的問題還出現(xiàn)在同一表格的LL3梁上,該梁的“梁頂相對標高高差”為 0 (表格中為“空白”),這意味著該梁頂標高及“第3層”的樓面標高一樣,即該梁整個在三層的樓面以下,應該是屬于“第2層”的。(3) 在“洞口標注”上也有“負標高”的問題。同一頁的“圖3.2.6a”上,LL3 的YD1洞口標高為 -0.700(3層),該洞 D=200 ,也就是說整個圓洞都在“3層”的下一層(2層)上,既然如此,何必在“第3層”上進行標注呢?以

54、上提出這些“負標高”問題,主要影響到“分層做工程預算”。因為在分層預算時,是以本樓層樓面標高到上一層樓面標高之間,作為工程量計算的范圍。因此,上述的(1)、(2)、(3)都不是“第3層”的工程量計算對象。不少預算員都對上述的“負標高”難以理解。所以,我認為,上述(1)、(3)的“負標高”可以放到下一樓層以“正標高”進行標注。上述意見妥否?或許有些道理沒考慮到?特此請教。 答梁問題(6):這個問題看似不大,實際并非小問題。建筑設計需要建筑師及結構師的協(xié)同工作,但在“層的”定義上,建筑及結構恰好差了一層。建筑所指的“某”層,實際是結構計算模型的“某減一”層。例如:一座45層的樓房,建筑從第37層起

55、收縮平面形成塔樓,此時,結構分析時其結構轉換層是第36層而不是第37層(關于這一點要引起結構師的注意,搞錯的情況并不少見)。建筑設計的某層平面圖,是從該層窗戶位置向俯視的水平剖面圖。例如:建筑學專業(yè)有首層建筑平面布置圖,而結構專業(yè)通常為基礎結構平面布置圖(亦為俯視圖),且結構意義上屬于第一層的梁(及第一層的柱剛接形成第一層框架且承受二層平面荷載的梁)在基礎平面(俯視)圖上是看不到的,實際設計時也不在該圖上表達。搞建筑設計,建筑學專業(yè)是“龍頭”,結構師有必要在“層的”定義上及建筑師保持一致,以使建筑師及結構師對話方便。因此,某層結構平面布置圖應當及該層的建筑平面布置圖相一致。在層的定義上及建筑學

56、專業(yè)保持一致后,結構所說的某層梁,就是指承受該層平面荷載的梁(站在該層上,這些梁普遍在“腳下”而非在“頭頂之上”)。為將結構平面的“參照系”確定下來,03G101-1對“結構層樓面標高”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詳見第1.0.8條),并對“梁頂面標高高差”也做出明確規(guī)定(詳見第3.2.5條三款和第4.2.3條六款)。以上規(guī)定已經(jīng)受了全國十幾萬項工程實踐的檢驗,結構設計及施工未發(fā)生普遍性問題,但對施工預算員則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任何一種技術都不是完美的(哲學意義上的美都是帶有缺陷的美),這也許正是“平法”的缺陷之一。 梁問題(7):在03G101第29頁中第4.5.1條中"當梁的下部縱筋不全部

57、伸入支座時,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截斷點距支座邊的距離,在標準構造詳圖中統(tǒng)一取為0.1ln(ln為本跨梁的凈跨值)".可是在00G101中第23頁,卻規(guī)定的統(tǒng)一取為0.05ln(ln為本跨梁的凈跨值),請問陳總這兩個取值一哪個為準,是03G101修改了以前的數(shù)據(jù)?還是印刷上的錯誤? 答梁問題(7):以03G101-1為準。應當注意,結構設計師在采用該措施時,一定要細致地分析。鋼筋的截斷點無論定在何位置,都是一個“參照點”。結構設計師要從該參照點往跨內推算出:1、該點距按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不需要該鋼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適宜的錨固長度”的距離;2、該點距抵抗彎矩圖上“充分利用該鋼筋

58、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適宜的長度”的距離。兩個距離推出后取較長者,并以此決定截斷幾根鋼筋。因此,截斷點位置距離支座邊緣的多少,均不會影響梁的安全度。00G101提出該項措施,處于以下考慮:1、當梁的正彎矩配筋較多時,例如配置兩排甚至三排正彎矩鋼筋,沒有必要全部錨入支座;2、我國鋼筋混凝土結構節(jié)點內的鋼筋“安排”存在一些問題,問題之一就是把不必要的鋼筋也錨入節(jié)點,十分擁擠,嚴重影響節(jié)點的剛度;3、把不需要錨入節(jié)點的鋼筋在節(jié)點外截斷,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由以上思路出發(fā),似乎只要將不需要的鋼筋從節(jié)點外斷開就可以達到目的,于是確定了截斷點距支座邊緣1/20凈跨值。但經(jīng)過進一步的分析,在0.05ln位置

59、截斷一部分鋼筋,距離支座很近,可能會影響伸入支座的鋼筋的受剪銷栓作用,如果距離大約一個梁的高度,即1/10凈跨值,對受剪銷栓作用的影響就很小了。應該說,03G101-1的規(guī)定在概念上更趨于合理。當然,究竟截斷幾根鋼筋,既要符合規(guī)范要求,又要滿足受力要求。現(xiàn)在的問題是,規(guī)范對此并未“直接”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應該理解的是,規(guī)范不會去“包打天下”,也不可能做到“包打天下”,結構方方面面問題的處理,還要依據(jù)結構基本理論、概念設計和經(jīng)驗。前面所述“不需要該鋼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適宜的錨固長度”和“充分利用該鋼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適宜的長度”就需要結構設計師細致地分析而后決定。 梁問題(8):請教陳總,

60、在03G101-1中,樓層框架梁縱筋構造分一二級結構抗震等級和三四級結構抗震等級兩種構造,我對照半天,硬是沒看出一二級和三四級結構抗震等級構造有什么區(qū)別,請陳總指教。若是沒區(qū)別,何不合并?像屋面框架梁一樣。 答梁問題(8):二者的確沒有區(qū)別,可能會在下一次修版時合并。03G101-1修編初稿和中稿的一、二級抗震等級及三、四級是有區(qū)別的,其主要區(qū)別是將35頁右上角的構造規(guī)定用于一、二抗震等級(以后再過渡到所有抗震等級甚至非抗震等級)。后經(jīng)校對、審核、評審及再思考后,感到時機尚未成熟,需要再做一些前期工作來創(chuàng)造徹底改變這種傳統(tǒng)做法的條件。現(xiàn)階段先把該構造放到35頁的共用構造中,觀察一下我國結構施工

61、界對其反應。03G101-1定稿保留這個樣子,考慮到一是不影響使用,二是為修版保留可能需要的空間(通常新規(guī)范體系最初需經(jīng)若干次修定才會穩(wěn)定下來,規(guī)范一改,國家標準設計也要跟著改)。我國結構施工的傳統(tǒng)做法是將兩邊(等高)梁的下部筋并排錨入柱節(jié)點中,這是發(fā)達國家已經(jīng)廢棄的做法?;炷晾锊⑴啪o挨著的兩根鋼筋,存在一條線狀通直內縫,當受力時,這條內縫就可能發(fā)展成破壞裂縫,這對于抗震結構可能是嚴重隱患。再者,假如兩邊梁(約80%的梁)的下部鋼筋剛好滿足鋼筋的凈距要求,相向并排錨入柱節(jié)點后,就不能滿足鋼筋的凈距要求了??拐鸾Y構要求做到的“三強”:“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jié)點強錨固”中的強節(jié)點強錨固便得不到

62、保證。由于節(jié)點內先天存在多條線狀通直內縫,以及鋼筋之間凈距不足,將會影響節(jié)點區(qū)的剛度,削弱節(jié)點的塑性變形能力,對于高抗震等級的結構而言有可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梁問題(9):P62.63頁中,KL.WKL箍筋加密區(qū)大于等于2hb且大于等于500,在注中,指出hb 為梁截面高。而在同頁,“梁側面縱向鋼筋構造和拉筋”中,hw為梁截面高,當然,這里有文字標注,不會不明白,可在P66頁,純懸挑梁中l(wèi)<4hb時,這里hb沒文字說明,就讓人糊涂了。建議陳總,是不是在同一頁中同一構件采用同一符號?可能的話,同一圖集中,最好同一符號只代表一個構件,一個構件只有一個符號。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錯了?

63、答梁問題(9): (國際)工程界的慣例為:主字母h代表英文height(高度),主字母b代表英文breadth(寬度);腳標b代表英文beam(梁),腳標c代表column(柱)。hb及bb分別代表梁截面高度及寬度,hc及bc分別代表柱截面高度及寬度。考慮到我國施工界的具體情況,今后應在標準圖中加以解釋。 梁問題(10):幾個小問題1、P66頁懸挑梁配筋構造中,純懸挑梁XL下部筋錨入支座12d,而在C圖中錨入的是15d,那個正確?2、P65頁非框架梁L配筋構造中,下部筋在中間支座錨固12d(Ll).P66頁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中,1。3、3節(jié)點下部筋在中間支座錨固均為15d(La).那個正確

64、?4、P65頁非框架梁L配筋構造中,注:1、La取值見26頁。應為33頁。 答梁問題(10):1、應統(tǒng)一為12d或15d,擬經(jīng)研究后勘誤;2、應統(tǒng)一為12d或15d,擬經(jīng)研究后勘誤;3、圖名下有注“括號內的數(shù)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4、(實為P66頁注)有誤,應勘誤。 梁問題(11):1、梁內縱向受拉鋼筋是否非采用直錨。采用此作法后在一個框柱上相互四排鋼筋混凝土能難在此節(jié)點灌實? 2、能否用縱向鋼筋在1/4處,加密區(qū)外焊接通過。施工中此作法也常用? 答梁問題(11): 問題指上部還是下部鋼筋?不太清楚。受拉鋼筋通常在梁上部,如果是中間支座要求同一根鋼筋貫通,如果是邊支座則非錨不可。如果是中間支座,

65、由于設計者不細心將兩邊的梁上部鋼筋采用不同直徑的話,施工方面可以等面積代換為同直徑的鋼筋。 梁問題(12): 第54、55、56“貫通筋”改為“通長筋”請問兩者有什么區(qū)別嗎?謝謝! 答梁問題(12): 我個人的觀點是沒有什么區(qū)別,但規(guī)范把說法改了,標準設計也要跟著改,好象改的必要性不大。應注意:“通長筋”指直徑不一定相同但必須采用搭接接長且兩端應按受拉錨固的鋼筋。 梁問題(13):關于梁縱筋搭接的問題-能否這樣認為只要搭接接頭在梁的箍筋加密區(qū)之外就可以(全加密除外),而不是一定在Ln/3 答梁問題(13): 搭接同時意味著有截斷點,對鋼筋混凝土梁支座(上部)負彎矩筋的截斷位置,混規(guī)GB500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