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臨床病癥護理學筆記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9/2712ec83-ccb9-4b69-82d3-e9bebdf70e6e/2712ec83-ccb9-4b69-82d3-e9bebdf70e6e1.gif)
![中醫(yī)臨床病癥護理學筆記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9/2712ec83-ccb9-4b69-82d3-e9bebdf70e6e/2712ec83-ccb9-4b69-82d3-e9bebdf70e6e2.gif)
![中醫(yī)臨床病癥護理學筆記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9/2712ec83-ccb9-4b69-82d3-e9bebdf70e6e/2712ec83-ccb9-4b69-82d3-e9bebdf70e6e3.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內科病證按病因分為外感與內傷,按病機分為熱病與雜病。周代的醫(yī)生分為四科即食醫(yī)、疾醫(yī)、瘍醫(yī)、獸醫(yī)。疾醫(yī)就是最早的內科醫(yī)生。傷寒雜病論是方書之祖。中醫(yī)的四大難證:風、癆、鼓、膈。(本節(jié)重點)感冒:感觸風邪或時行病毒,引起肺衛(wèi)功能失調,出現鼻塞、流涕、噴嚏、頭痛、 惡寒、發(fā)熱、全身不適等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外感病。外感病證:凡六淫等病邪由皮毛或口鼻侵襲人體所致的疾病。以起病急、變化快、病程 短為特征。感冒之名,首見于宋代仁齋直指方諸風。六淫之邪以風邪為首。 感冒的病變在肺衛(wèi), 基本病機是外邪侵襲人體肺衛(wèi)肌表,導致肺衛(wèi)功能失調,使衛(wèi)表不和、肺失宣肅,尤以衛(wèi)表不和為其主要方面。感冒的范圍:普通感冒、流行性
2、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護治原則:解表達邪。1風寒證:辛溫發(fā)汗;2、風熱證:辛涼清解;3、暑濕證:清 暑祛濕解表。感冒的辯證分型:1風寒束表:癥狀表現: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身疼,鼻塞流 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熱飲,痰稀,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治法:辛溫解表;代表方 劑:荊防敗毒散;2、風熱犯表:癥狀表現:發(fā)熱,惡風,鼻塞流黃涕,咽痛咽紅,口干 而渴,痰黃而濃稠,苔白或微黃,脈浮數;治法:辛涼解表;代表方劑:銀翹散;3、暑濕襲表:癥狀表現:見于夏季,頭昏脹痛,身熱不揚,胸悶泛惡,舌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暑祛濕解表;代表方劑:新加香薷飲。風寒證與風熱證癥狀的區(qū)別:癥狀心、寒發(fā)熱流涕出汗情況口
3、渴情況咽痛舌苔脈象風寒證重輕鼻流清涕:無汗口不渴咽癢薄白浮或浮緊風熱證輕重鼻流濁涕有汗口渴咽部紅腫疼痛溥黃浮數身熱不揚:病人自覺發(fā)熱,按其肌膚卻不甚熱的一種癥象。見于濕溫病,熱為濕遏,以 致發(fā)熱在里,熱勢不揚。治宜用滲濕透熱或清泄芳開之法。感冒的病證觀察:1、觀察病證特點:若患者惡寒重而發(fā)熱輕,頭身疼痛明顯,為風寒 感冒;發(fā)熱重而惡寒輕,咽喉疼痛明顯,為風熱感冒;若身熱不揚,頭昏脹重或胸悶泛惡, 多為暑濕感冒;若突然惡寒,甚則寒戰(zhàn)高熱,周身酸痛,疲乏無力,且同時多人發(fā)病,考慮 為時行感冒;若患者體質素弱,自汗、倦怠無力、氣短懶言等癥明顯, 為氣虛感冒;見心煩、 手足心熱,多為陰虛感冒;2、觀察
4、癥狀表現:以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等衛(wèi)表不和的癥狀最為突出。輕者自然病程 37天,重者高熱持續(xù)不退、喘促氣急、唇甲青紫,甚則出現咯 血或神昏譫妄,小兒可發(fā)生驚厥;3、觀察分泌物:一般鼻流清涕、色白為風寒;鼻流濁涕、色黃為風熱;若由稀變稠、由白變黃,為寒郁化熱的表現;若鼻涕黃稠臭穢,有可能為 鼻淵;風寒證多無汗,風熱證多有汗;汗出熱退則病退,汗出熱不解則病進; 若大汗淋漓, 口渴引飲,則津液耗傷,有傳變入里或竭陰亡陽之慮。惡寒,即病人有怕冷的感覺。畏寒與惡寒二者是有區(qū)別的,前者得溫則緩,屬內傷,是陽氣不足而致。后者得溫而不減,屬外感,乃外邪束表,陽氣被郁而致。惡寒發(fā)熱是病人 在發(fā)熱的同時,必伴有怕
5、冷的感覺, 其程度雖加衣被,或近火取暖猶不能解其寒。惡寒發(fā)熱是外感表證的主證。壯熱是病邪入里的標志之一,多見于外感熱病的中后期階段。往來寒熱:往來寒熱是發(fā)熱與惡寒交替出現的一種熱型,其病機是邪入半表半里、樞 機不利而致。煩熱:煩熱是病人因發(fā)熱而煩躁不安、坐臥不寧的癥狀,亦稱五心煩熱或五心如焚。 五心即指兩手心、兩足心與心胸處。潮熱:特點是午后發(fā)熱加劇。有些內傷病出現潮熱多是陰虛,因此稱為陰虛潮熱。凡 久熱不退、氣血不榮、形體消瘦,其熱似骨髓蒸發(fā)而出者,稱為骨蒸潮熱。自汗是指不因勞動、天氣過熱而汗出,動則益甚,稱為自汗,多由陽氣虛衰、表衛(wèi)不 固而致;盜汗是指睡后汗出,醒后汗止,多由陰虛,陰不斂陽
6、,汗隨陽泄而致。感冒的辯證施護:1、環(huán)境與生活起居護理:注意防寒保暖。時行感冒患者應注意:呼 吸道隔離,室內空氣每日消毒12次,患者擦拭口鼻分泌物的用品不可隨意丟棄,痰盂等用具應每日消毒。2、給藥護理:解表藥不宜久煎;服藥后以遍身微汗出為佳;囑患者不要 汗出當風;3、飲食護理:多喝水,飲食宜清淡,以半流質或軟食為主;風寒感冒可食 辛味發(fā)散之品,可助藥力散寒驅邪;風熱感冒可用清涼解熱之品,保持大便通暢;暑濕 感冒應避免過食生冷及甜品,可用鮮藿香、佩蘭開水沖泡代茶飲以化濕解暑;4、情志護理;5、對癥護理:發(fā)熱且有惡寒者,不可冰敷降溫;高熱而惡寒不明顯者可用溫水擦浴,亦可 針灸退熱。水溫宜在 323
7、4° C;穴位可取大椎、曲池、合谷、外關等。亦可配合刮痧、放 血等療法;6、皮膚護理;7、小兒感冒的護理:小兒感冒可夾痰、夾滯、夾驚;8、老人感冒的護理:老人感冒可誘發(fā)他??;9、孕婦感冒的護理:運用食療或中成藥或傳統(tǒng)療法。(本節(jié)重點)咳嗽:是因臟腑功能失調,使肺失宣降、肺氣上逆所致,以咳嗽、咯痰 為主要癥狀的病證。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素問咳論指出:“五臟六腑皆令咳,非獨肺也?!保私猓┛人缘牟∫蚩筛爬橥飧?、內傷兩類。外感為六淫外邪入侵肺系,內傷為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干肺。病機的關鍵是肺失宣肅,肺氣上逆??人缘姆秶荷虾粑栏腥?,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等。 外感咳嗽
8、與內傷咳嗽的鑒別:鑒別點外感咳嗽內傷咳嗽新久新病久病起病急反復病程短長伴隨癥狀肺衛(wèi)表證它臟形證病性邪實P邪實正虛治則驅邪利肺扶正補虛,標本兼顧咳嗽辯證分型:1、燥邪傷肺(風燥咳嗽):癥狀表現:(咳嗽+風燥表證)干咳少痰, 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紅,苔薄黃少津, 脈細數;治法:疏風清肺, 潤燥止咳;代表方劑:桑杏湯;2、痰濕蘊肺(痰濕咳嗽):癥狀表現:咳聲重濁,痰多色白,晨起 為甚,胃脘脹滿,納少,舌苔白膩,脈滑(多由肥甘厚味冷飲所致);治法:健脾燥濕、化痰止咳;代表方劑:二陳湯?!捌樯抵?,肺為貯痰之器”。肺癆的主要癥狀表現:咳嗽、咯血、潮熱、盜汗。頓咳:小兒出現陣發(fā)的痙攣性咳嗽,
9、并有雞鳴樣回聲。(即百日咳)咳嗽的飲食護理:1、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肥甘油膩,忌辛辣刺激咽喉之物;2、燥邪傷肺者宜多食黃瓜、番茄、油菜等多汁蔬菜及梨、枇杷、荸薺等新鮮水果,也可用川貝 燉梨以清熱潤肺化痰。遵循多汁多湯多飲的原則;3、肝火犯肺者可選用疏肝瀉火的食物如芹菜、香菇、柑橘等,忌油炸、香燥之品。(熟悉)小兒咳嗽的護理: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2、注意冷暖;3、控制飲食量;4、頓咳小兒應予隔離 46周,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痙咳發(fā)作時,較大患兒應教其 坐起或手扶他物倚立而咳;嬰幼兒應予抱起,使其上身前傾45°,同時用手輕拍其背,但不能緊抱或拍背用力過大,以防阻礙呼吸道引起窒息
10、??人缘慕】抵笇В荷髌鹁樱m寒暖,節(jié)飲食,暢情志,遠房帷,免勞累。哮?。菏且环N發(fā)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發(fā)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哮病的主要病因是宿痰內伏于肺,而宿痰形成的原因有外邪侵襲、飲食失宜、正虛久病。基本病機是痰阻氣道,痰氣搏結,肺失宣肅。金匱要略將本病稱為“上氣”,指出其發(fā)作時的典型癥狀為“喉中水雞聲”;證治匯補哮?。骸跋刺荡枚0l(fā)者,內有壅塞之 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三者相合,閉拒氣道,搏擊有聲,發(fā)為哮病?!毕楸咎摌藢嵵 O〉牟∽C分型:1冷哮:癥狀表現: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咳痰稀白,面色 晦滯,舌質淡,苔白滑,脈浮緊;治法: 溫肺散寒
11、,化痰平喘;代表方劑: 射干麻黃湯; 2、熱哮:癥狀表現:喉中哮鳴如吼,氣粗息涌,胸膈煩悶,嗆咳陣作,痰黃黏稠,面紅, 伴有發(fā)熱、心煩口渴,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法:清熱宣肺,化痰定喘;代表方 劑:定喘湯。哮病發(fā)作誘因及先兆: 發(fā)作前常有氣候變化、 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倦過度、等誘因, 出現鼻塞、噴嚏、咳嗽、胸悶等先兆。哮病的護治原則:發(fā)時治標,通過宣肺豁痰;平時治本,通過補益脾肺、肺腎雙補。哮病的辯證施護: 1環(huán)境與生活起居的護理:保持病室明亮整潔。冷哮病室宜陽光 充足,熱哮病室宜涼爽通風。避免接觸致敏物;哮喘發(fā)作時應絕對臥床休息,可取半坐位 或端坐位,持續(xù)低流量吸氧;2、給藥護理:哮
12、病給藥在發(fā)作前2小時為宜。冷哮宜熱服,熱哮宜溫服;3、飲食護理:禁食曾誘發(fā)哮喘的食物,忌食生痰食物,戒煙酒;冷哮患 者飲食宜溫不宜涼,可用豆豉、蔥白、生姜等辛溫之品助散寒;熱哮患者宜涼性飲食,但 不可過食生冷,可服食荸薺、枇杷、柚子、海蜇等以清熱化痰;4、情志護理;5、對癥護理:吸氧、排痰;6、小兒哮喘的護理:“幼稚天哮”為遺傳性。發(fā)作時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病 情觀察,合理飲食。(了解)哮病的病后調護:適寒暖、慎發(fā)物、戒房事。(了解)心悸包括驚悸和怔忡。 驚悸是因驚恐而誘發(fā)的自覺心跳不安的病證。怔忡是不因驚恐而自發(fā)的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心悸的范圍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心
13、律失常,如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期前收縮、心房顫動,及心功能不全、神經 癥等。(了解)心悸的病因有體虛、外邪內舍于心、情志所傷;基本病機是陰陽失調,氣血失 和,心神失養(yǎng)。心悸的辯證分型: 1心虛膽怯:癥狀表現:心悸不寧,善驚易恐,坐臥不安,不寐 多夢而易驚醒,惡聞聲響,食少納呆,苔薄白,脈細數或細弦;治法:鎮(zhèn)驚定志,養(yǎng)心安 神;代表方劑:安神定志丸加減;2、心脾兩虛(氣血虧虛致心血不足,即左心衰):癥狀表現: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健忘,面色無華,倦怠乏力,食少納呆,舌淡紅,脈細 弱;治法:補血養(yǎng)心,益氣安神;代表方劑:歸脾湯加減;3、陰虛火旺(腎陰不足,水不濟火,以致心火內動,擾動心神):癥狀
14、表現: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口干,盜汗,思慮勞心則癥狀加重, 伴耳鳴腰酸,頭暈目眩,急躁易怒,舌紅少津,脈細弦數; 治法:滋陰清火,養(yǎng)心安神;代表方劑:天王補心丹或朱砂安神丸;4、心陽虛弱:癥狀表現:心悸不安,動則加劇,胸悶氣短,畏寒肢冷,面色恍白,舌淡胖,苔白,脈沉細 遲或結代;治法:溫補心陽,安神定悸;代表方劑: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5、水飲凌心(脾腎陰虛,即右心衰)癥狀表現:心悸怔忡不已,胸悶氣喘,咯吐大量泡沫痰涎,渴不欲飲,下肢浮腫,目 眩,尿少,苔白膩或白滑,脈弦滑數疾;治法:振奮心陽,化氣行水;代表方劑:苓桂 術甘湯;6、心血淤阻:癥狀表現:心悸怔忡,胸悶心痛陣發(fā),痛如針刺,
15、舌質紫氣或有 瘀斑,脈細澀或結代;治法:活血化瘀,理氣通絡;代表方劑:桃仁紅花煎。驚悸與怔忡的鑒別:分類驚悸怔忡病因多因外受驚恐惱怒而發(fā)(平素 心虛膽怯)多遇內因所成(素體臟腑虧 虛)久病遇勞即發(fā)病情病淺易治可自行緩解病深難治,常持續(xù)發(fā)作主癥心中卒動而不寧心中躁動不安病性實中帶虛(多痰火為患,心虛 膽怯),多功能性多為虛證、虛中夾實(多氣血 不足,心血瘀阻),多器質性治法以鎮(zhèn)驚為主以補虛為主驚悸與怔忡:1驚悸,因驚而悸,時發(fā)時止,多為陣發(fā)性,病來雖速,全身情況好, 病勢輕淺而短暫,實證居多,可自行緩解;2、怔忡,無外因而悸,發(fā)無定時,心中惕惕,稍勞即發(fā),病來雖漸,全身情況差,病勢深重,虛實夾雜
16、;3、驚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怔忡受驚亦可加重。心悸急救:用壓迫頸動脈竇或壓迫眼球法止悸;可針刺或指壓神門、內關等穴。護治原則:1、補虛:氣、血、陰、陽;2、祛實:化痰、祛瘀+養(yǎng)心安神、鎮(zhèn)心安神(本節(jié)重點)胸痹心痛:是由邪痹心絡,氣血不暢而致胸悶心痛,甚則心痛徹背,短氣 喘息不得臥等為主癥的心脈疾病。范圍包括冠心病心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其合并癥。(多 看書)靈樞經厥病中曰:“真心痛,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毙乇缘霓q證分型:1心血瘀阻癥候特點:心胸陣痛,如刺如絞,固定不移,入夜加重。伴有胸悶心悸,面色晦黯,皮膚甲錯,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舌下絡脈青紫,脈沉澀或結代(血 府逐瘀
17、湯);2、痰濁內阻癥候特點: 心胸室悶如物壓,氣短喘促,多形體肥胖(宜通陽泄?jié)幔?豁痰開結。瓜蔞薤白半夏湯);3、寒凝心脈癥候特點: 心胸痛如縮窄,遇寒而作,形寒肢冷, 胸悶心悸,甚則喘息不得臥(辛溫通陽,開痹散寒。瓜蔞薤白白酒湯)。胸痹與胃痛的鑒別:分類胸痹胃痛部位膻中或左前胸處,可竄及肩 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胃脘部疼痛性質悶痛多見r脹痛多見疼痛持續(xù)時間短長合并癥心悸、氣短、喘促等納呆、惡心、嘔吐等壓痛無有發(fā)病年齡中老年多見任何年齡胸痹的病情觀察: 1觀察疼痛的輕重順逆:辨別真心痛的順逆應把握神志、氣息、汗 出、痛勢、手足溫涼、舌脈等情況;2、觀察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持續(xù)時間、發(fā)作情
18、況及伴隨癥狀:部位:以膻中或心前區(qū)憋悶疼痛為主,??筛Z及肩背、前臂、咽喉、胃 脘部等,甚至可竄及中指或小指;性質:刺痛多由陰虛或痰火所致;絞痛多由陽虛、陰寒 凝滯所致;悶痛多為氣滯兼痰阻;發(fā)作情況:突然發(fā)作,時作時止,持續(xù)時間短暫,一般 幾秒至數十分鐘,經休息或服用藥物一般可緩解。但真心痛心痛劇烈、 持續(xù)、經休息或服藥仍不能緩解,同時伴有心悸氣短、煩躁、汗出肢冷,唇紫面白,脈結代,屬危重癥候,應立 即報告醫(yī)生,必要時給予心電監(jiān)護。胸痹的辯證施護: 1環(huán)境與生活起居的護理:休息,避免噪音。真心痛第一周絕對臥 床休息,第二周可上床小坐,第三周可床邊站立、扶床輕微活動,第四周可緩慢行走;2、給藥護理
19、:注意用藥后的觀察;3、飲食護理:低鹽低脂易消化飲食,忌濃茶、咖啡,戒煙酒;4、情志護理:心血瘀阻者更應努力消除焦慮恐懼心理,保持心情愉快;5、對癥護理:發(fā)作時的護理:觀察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持續(xù)時間、發(fā)作情況及伴隨癥狀等,加強 心電監(jiān)護。發(fā)作時絕對臥床休息,遵醫(yī)囑給予藥物、吸氧等;真心痛的護理:立即吸氧、 建立靜脈通路;絕對臥床;時刻關注病情變化;救治原則以通為主,兼顧正氣。(熟悉)眩暈:是由風陽上擾,痰瘀內阻等導致腦竅失養(yǎng),腦髓不充的病證。以頭暈目 眩、視物運轉為主要表現。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或伴有惡心、嘔吐、 汗出、面色蒼白等癥狀。包括高血壓、低血壓、耳源性眩暈、腦
20、性眩暈、神經衰弱等病。眩暈最早見于內經,稱為“眩冒”、“?!?;靈樞經有“腦轉耳鳴”之說;素問認為“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眩暈是本虛標實之證。眩暈病位在清竅,與肝、脾、腎關系密切。眩暈的病性以虛者居多。眩暈各證型的癥狀特點:1、風陽上擾(肝陽上亢):眩暈耳鳴,頭痛且脹,易怒易躁, 每因惱怒而頭暈頭痛加劇,失眠多夢,或面紅目赤,口苦,舌質紅,苔黃,脈弦滑(宜平肝 潛陽,滋養(yǎng)肝腎。天麻鉤藤飲);2、氣血虧虛:頭暈目眩,動則加劇,勞累即發(fā)神疲乏力, 心悸少寐,面色淡白(宜補益氣血,健運脾胃。歸脾湯);3、肝腎陰虛:眩暈久發(fā)不已,精神萎靡,健忘,遺精,五心煩熱,腰酸膝軟(宜滋補肝腎,養(yǎng)陰填精。左歸丸);
21、4、痰濁上蒙:頭重如裹,視物旋轉,胸悶作惡,嘔吐痰涎(宜燥濕祛痰,健脾養(yǎng)胃。半夏白術天麻湯)眩暈發(fā)作的先兆:胸悶、泛泛欲嘔、視物模糊等;中風先兆:唇舌發(fā)麻、肢體麻木、持 物不穩(wěn)、口眼渦斜、語言不利等。(熟悉)眩暈的健康指導: 1增強體質,避免和消除各種導致眩暈發(fā)作的因素;2、飲食宜定時定量,勿過食肥甘厚味;3、避免突然或強力的頭部運動;4、眩暈患者恢復后不宜高空作業(yè),避免游泳、乘船及各種旋轉大的動作和游戲;5、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如高血壓、貧血、頸椎病等。(本節(jié)重點)(熟悉)中風:是由于氣血逆亂,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于腦。以卒然昏撲、 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語言蹇澀,或不經昏撲而僅見口眼歪斜
22、為主癥的疾病。因 其起病急,見證多端,變化迅疾,與風性善行數變的特征相似, 故以中風名之,亦稱“卒中”。 其范圍包括急性腦血管疾病。金匱要略首創(chuàng)“中風”之名。中風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兩類。(了解)中風是由于臟腑功能失調,正氣虛弱,在情志過極,勞倦內傷,飲食不節(jié)等的 誘發(fā)下,致瘀血阻滯,痰熱內生,心火亢盛,肝陽暴亢,風火相煽,氣血逆亂,上沖犯腦而 形成本病。病機概括為動風、化火、生痰。病性為本虛標實,上盛下虛。在本為肝腎陰虛, 氣血衰弱;在標為風火相煽,痰濕壅盛,氣逆血瘀。而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上犯于腦為其 基本病機。(肝腎陰虛是致病之本,風、火、痰、瘀相互為患是發(fā)病之標)中風發(fā)病的先兆癥狀:經常
23、一過性頭暈,肢麻肉惕者,倦怠嗜臥,步履不正等。中風的主癥為神昏、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語、 偏身麻木,概括為昏、癱、 渦、謇、麻。中風急性期可分為中經絡與中臟腑兩大類,而神志障礙的有無是其劃分的標準:1中經絡一般無神志改變而病輕,護治原則以平肝熄風、 化痰祛瘀通絡為主, 以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語言和肢體的功能恢復為主;2、中臟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護治原則以熄風瀉火,豁痰開竅為主。中臟腑分閉證與脫證: 1閉證一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噤不開,面色紅 赤,目直視或斜視,呼吸氣粗,兩手握固或拘急,二便閉,肢體強痙(即昏、癱、痙、閉);2、脫證目合口開,手撒肢癱,二便自遺,鼻鼾
24、息微,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舌痿,脈微 細欲絕(即昏、癱、軟、開、遺)。中風護治原則:1急性期“標實”;2、恢復期“本虛”:益氣活血、育陰通 絡、滋陰潛陽、健脾化痰。陽閉代表方劑有安宮牛黃丸和羚羊角湯;陰閉代表方劑有蘇合香丸和滌痰湯;脫證有參附湯。中風的康復訓練:中風康復越早越好??祻偷淖罴褧r期是中風發(fā)生的3個月之內。1、半身不遂的康復訓練:鍛煉應逐步進行。無自主運動能力患者,應保持各關節(jié)的正常功能位。 功能鍛煉可選用推拿按摩法、針灸與點穴法。2、語言不利的康復訓練:要耐心做心理疏導,盡早進行體語指導,做好非語言交流,同時認真進行語言訓練,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堅持 不懈。亦可結合針藥以配合語言訓
25、練。(熟悉)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包括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痙攣,胃癌,胃下垂,胃神經癥等。(了解)胃痛病因有外邪客胃、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及脾胃虛弱;病機為胃氣郁滯,氣 血不暢,胃失濡養(yǎng);病變臟腑關鍵在胃,但與肝、脾有密切關系。胃痛的護治原則: 實證以祛邪為急,正虛以養(yǎng)正為先,虛實夾雜者,則當邪正兼顧。遵 循“通則不痛”原則。胃痛的辯證分型:1寒邪犯胃:癥狀特點:胃痛暴作,惡寒喜暖,脘腹得溫則痛減, 遇寒則痛增,口不渴或渴喜熱飲;治法:溫胃散寒,理氣止痛;代表方劑:輕癥可局部 溫熨或服生姜紅糖湯;較重者用良附丸;2、食滯腸胃:癥狀特點:脘腹脹滿,疼
26、痛拒按, 曖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減,或大便不爽;治法:消食導滯,和胃止痛;代 表方劑:保和丸;3、肝胃氣滯:癥狀特點:胃脘脹悶,脘痛連脅,疼痛拒按,每因情志 因素而痛作;治法: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代表方劑:柴胡疏肝散(中病即止)(氣多 走竄游移,故疼痛攻撐連脅);4、胃熱熾盛:癥狀特點:胃脘灼傷痛,痛勢急迫或痞滿脹 痛,泛酸嘈雜,心煩;治法:疏肝理氣,泄熱和胃;代表方劑:丹梔逍遙丸;5、瘀阻 胃絡:痛如針刺或刀割,痛有定處,拒按,或大便色黑;治法:活血化瘀,和胃止痛; 代表方劑:失笑散合丹參飲;6、胃陰虧虛:癥狀特點:胃痛隱作,喜熱喜按,嘈雜似 饑,食少;治法:養(yǎng)陰益胃,和中止痛;代
27、表方劑: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7、脾胃虛 寒(十二指腸潰瘍):癥狀特點:胃痛綿綿,空腹為甚,得食則緩,泛吐清水,神倦乏力, 手足不溫,大便多溏;治法:溫中健脾;代表方劑:黃芪建中湯。胃痛觀察病癥特點時,應注意鑒別胃痛的寒、熱、虛、實、在氣、在血的不同癥狀表現。 觀察胃痛的發(fā)生與變化:觀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質、開始時間、程度、伴隨癥狀、發(fā) 作的規(guī)律性、誘發(fā)和緩解的因素,并觀察患者對疼痛的反應o金元四大家李東垣著脾胃論有言:“寒溫不適,脾胃乃傷。飲食停滯患者的護理:1、病情觀察:觀察病證特點:注意鑒別胃痛的寒、熱、虛、 實、在氣、在血的不同癥狀表現。食滯腸胃者疼痛且脹,多屬實證;觀察疼痛的發(fā)生與變
28、化:病人可能有嘔吐腹瀉,應注意觀察脫水情況;觀察伴隨癥狀:食滯腸胃者疼痛多伴有 曖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減;2、辯證施護:飲食護理:給予清淡、易消化、 富有營養(yǎng)的飲食,以細、軟、少量多餐為原則。應控制飲食,食物以寬中、和胃、消食之品 為宜,如蘿卜、山楂、柑橘等,忌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病愈后要做到飲食節(jié)制,不暴飲暴 食;對癥護理:患者停食之初,可采用探吐的方法,將停滯食物迅速清除。停食日久者, 應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遵醫(yī)囑用番瀉葉泡水代茶飲。(熟悉)胃痛的健康指導:1、平時應注意氣候變化,局部保暖防寒,節(jié)制飲食,避免 情緒過激,適當加強鍛煉;2、囑患者平時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衛(wèi)生
29、,進食規(guī)律, 不暴飲暴食;3、盡量保持精神愉快,性格開朗;4、查明引起胃痛的原因,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證。若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應定期作有關檢查,防止惡變。(熟悉)泄瀉:是以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溏,甚至瀉出如水樣為主證的病證。泄瀉的 病變主臟在脾胃,并涉及到大、小腸、肝、腎。泄瀉之病機為脾虛濕盛。因濕盛而致脾病者,多為暴瀉,因脾虛失運,濕邪壅滯者,多為久瀉。包括急性腸炎、慢性腸炎、胃腸功能紊亂、 腸結核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泄瀉辯證首先應區(qū)別寒、熱、虛、實。一般而言,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者,多屬寒證; 大便色黃褐而臭,瀉下急迫,肛門灼熱,多屬熱證;瀉下腹痛,痛勢急迫拒按,瀉后痛減, 多屬實證;病程較長,腹
30、痛不著,喜溫喜按者,多屬虛證。但病變過程較為復雜,往往出現 虛實兼夾,寒熱互見,臨床還應結合病史和兼證,予以分析。泄瀉常見證型的糞便特點:1、寒濕困脾(風寒瀉):瀉下清稀,甚至如水樣,無臭、無 酸腐之氣。有明確風寒證(藿香正氣散);2、腸道濕熱(濕熱瀉):腹痛即瀉,瀉下急迫, 糞色黃褐而臭,肛門灼熱,腹痛腸鳴,瀉后痛減??砂轱L熱證(葛根苓連湯);3、食滯腸胃 (傷食瀉):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后痛減,夾有不消化食物,腹脹滿,曖腐酸臭,不思飲 食(通因通用一一保和丸);4、肝氣犯胃:每因情志不暢而誘發(fā),平素多有胸脅脹悶,曖氣 食少;5、脾氣虧虛:納少,腹脹,便溏,稍有飲食不慎,大便次數即增多(參苓
31、白術散); 6、腎陽虧虛:晨起泄瀉,大便夾有不消化食物,即五更瀉。伴有腎陽虛證(宜見瀉止瀉一 一四神丸)。五更瀉:泄瀉日久,腎陽虛衰,不能溫養(yǎng)脾胃,運化失常,水谷下趨腸道而瀉;黎明之 前陰寒較盛,陽氣未振,故見臍腹作痛,腸鳴即瀉,又稱為五更瀉。泄瀉與痢疾的鑒別:1、兩者多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病位均在腸胃,皆由外感時邪,內傷飲 食而發(fā)病;2、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液者為痢疾;以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溏, 甚至如水樣,而無赤白膿血便,亦無里急后重者為泄瀉;3、泄瀉亦有腹痛證,但多與腸鳴 脘脹同時出現,其痛便后可減;而痢疾之腹痛是與里急后重同時出現,其痛便后不減;4、瀉痢兩者,可以相互轉化,有先瀉轉痢
32、者,亦有先痢轉瀉者,故臨床見證有同有異,當須詳 察。泄瀉的護治原則:運脾化濕,暴瀉重在化濕,參以淡滲,配合運脾;久瀉健運脾氣為先, 佐以化濕利濕,若夾有肝郁和腎虛者,配合抑肝扶脾或補火暖土。(掌握)小兒泄瀉發(fā)病率較高,年齡多在3歲以下,尤以1歲以內的居多,好發(fā)季節(jié)為夏秋兩季。辯證特點為:傷食瀉常兼見不思飲食,夜臥不安,大便臭如敗卵,夾有殘渣及奶 瓣;濕熱泄瀉患兒常伴發(fā)熱,嘔吐,煩躁口渴,大便色深臭穢,瀉下頻繁急迫;寒濕泄瀉患 兒常有惡寒發(fā)熱,大便清稀多泡沫,臭味較輕;脾腎虛弱泄瀉患兒常見面色萎黃,精神萎靡, 大便稀溏,反復發(fā)作,有時伴有完谷不化。若見小兒精神萎靡或煩躁,眼眶及囟門凹陷、皮 膚干
33、燥、口渴、暴瀉不止為傷津耗液表現。(熟悉)泄瀉的對癥護理:1、注意腹部保暖,按摩腹部;2、輔助針刺療法取足三里、天樞等。寒濕困脾泄瀉可配合溫針灸或炒鹽熱熨。肝氣郁滯可加中脘等穴。脾氣虧虛小兒可配合推拿和捏脊療法;3、食滯腸胃瀉下不暢者,可遵醫(yī)囑給予大黃粉吞服;4、小兒泄瀉應特別注意及時補充水分;5、小兒應保持臀部的清潔干燥,防止紅臀。(本節(jié)重點)黃疸:是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要臨床表現,而以目黃為主的病證。(熟悉)黃疸的病理關鍵:黃疸形成的病理因素主要是濕邪為患,乃脾胃運化失職,肝膽疏泄失常,膽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所致。黃疸的辯證以陰陽為綱。護治原則為化濕邪、利小便。陰黃與陽黃的鑒別:1、陽黃以
34、肝膽濕熱為主,黃色鮮明如橘皮,起病急,病程短;2、陰黃屬虛寒證,寒凝陽衰,黃色晦黯如煙熏,起病緩,病程長。急黃為黃疸之重癥,發(fā)病急驟,熱毒熾盛,黃色強烈如金,多 具傳染性。小兒黃疸應區(qū)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的。14天之內的多為生理性的。(熟悉)黃疸的辯證施護:1、環(huán)境與生活起居的護理:保證休息和睡眠,因“大臥血歸于肝”;有傳染性者應嚴格執(zhí)行消化道和血源的隔離制度;保持皮膚清潔,有皮膚瘙癢者 可適當增加皮膚清洗次數;2、給藥護理:不用變質、過期及有損肝臟的藥物;3、飲食護理: 飲食宜疏利為主,忌發(fā)物、辛辣腥味之品;嘔惡者應予清淡飲食,必要時滴生姜汁; 多予清淡易消化之品,利水食物如薏米、綠豆、赤小豆等
35、為佳;母親在哺乳期如果患有黃疸應暫停喂哺。(熟悉)黃疸的健康指導:1、黃疸具有傳染性,應加強防疫措施,早發(fā)現,早診斷, 早隔離,早治療,早處理。隔離從發(fā)病開始,至少40天;2、加強對環(huán)境、牲畜、水源的管理,注意飲食衛(wèi)生,餐具應煮沸消毒。從事飲食業(yè)的患者應立即隔離;3、黃疸消退,不可驟然停藥,定期門診隨診;4、積極治療原發(fā)?。?、注射肝炎疫苗,或在流行期間預防用藥; 6、慎起居、飲食,勿嗜醇酒,勿食辛辣肥甘及不潔之品。暢情志,遠房帷,清心寡欲,勿 縱欲過勞。(熟悉)鼓脹:是腹部脹大,繃急如鼓,皮色蒼黃,脈絡顯露的病證。鼓者外形堅滿如 鼓,脹者自覺脹急之感,此二字即概括了本病的主要特征。包括肝硬化
36、腹水,病毒性肝炎、 血吸蟲病、結核性腹膜炎、腹腔內晚期惡性腫瘤等疾患。(了解)鼓脹的病因為情志失調、 酒食不節(jié)、蟲毒感染和病后續(xù)發(fā)等, 主要病位在肝脾, 其形成的主要病理變化為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氣滯、瘀血、水飲互結于腹中。鼓脹辨標實:1、腹部膨隆,臍突皮光,暖氣或矢氣則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 為“氣鼓”;2、腹部脹大,狀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為“水鼓”;3、脹病日久,腹部脹滿,青筋暴露,內有癥積,按之脹滿疼痛,而頸胸部可見赤絲血縷,為“血鼓”。(熟悉)鼓脹的辨證分型: 鼓脹早期主癥:腹大脹滿,叩之如鼓,持久不減。兼次癥:脅下脹滿或疼痛,納食少馨,食后脘腹脹滿益甚,以暖氣或矢氣為快,肢
37、 體沉困乏力,小便短少。舌象:舌質暗,或有瘀點,苔白膩。脈象:弦滑。治法:理氣和血,行濕散滿。 方藥:以木香順氣散為主方。方解:方中枳殼、木香、青皮、陳皮、川樸、烏藥上中下三焦氣機一起疏理,再配 合香附、川芎、桂心,氣血并調,以期氣血調暢而消腹脹;蒼術、砂仁理脾行濕以 散滿;甘草和中。鼓脹中期主癥:腹大堅滿,撐急,動之有振水聲。兼次癥:面色蒼黃無華,神疲肢怠,脘腹痞脹,不敢進食,口渴不欲飲,頸部、面 頰或胸背部散在紅痣血縷,腹皮脈絡怒張,手掌赤痕,大便或秘或溏,小便短少。 舌象:舌質淡,體胖有齒痕,或紫暗,或有瘀斑,舌苔厚膩。脈象:沉細滑。治法:扶正行氣,化瘀利水。方藥:扶正以四君子湯加黃芪、
38、黃精為主方;活血化瘀、行氣利水以調營飲為主方。 方解:用四君子湯和黃芪、黃精健脾益氣以扶正,黃芪、黃精用量宜大。雖然肝脾 腎三臟俱傷,治當從后天脾胃調治入手,以資化源。調營飲中當歸、川芎、赤芍等 以活血化瘀;莪術、延胡索、大黃以行氣活血;瞿麥、檳榔、葶藶子、赤茯苓、桑 白皮等以行氣利尿;陳皮、大腹皮、白芷理氣消脹;細辛、肉桂溫陽利水;炙甘草、 姜、棗調和諸藥。鼓 脹 晚 期(正虛邪戀)主癥:腹大脹滿不舒,早寬暮急。兼次癥:神倦懶動,氣短聲怯,骨瘦如柴,面色蒼黃或恍白,或腰膝冷痛,畏寒肢 冷,男子陽痿,女子停經;或五心煩熱,肌膚甲錯,頭暈耳鳴,少寐盜汗等。 舌象:舌質淡,體胖,苔白,或舌紅少苔。
39、脈象:沉細弱。治法:溫補脾腎,或滋補肝腎為主。方藥:溫補脾腎以附子理中丸合濟生腎氣丸化裁。滋補肝腎以麥味地黃丸或滋水清 肝飲為主。以附子理中丸溫中健脾,振奮中陽;以濟生腎氣丸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脾腎陽虛者,兩方可以交替服用。麥味地黃丸能使肝脾腎之陰一起補養(yǎng);滋水清肝 飲既滋補肝腎,又能疏肝健脾活血。方中熟地、山藥、山萸肉滋陰補腎,柴胡、當 歸、白芍、山梔、丹皮疏肝氣、養(yǎng)肝血、泄肝火,茯苓、澤瀉健脾利水,酸棗仁養(yǎng) 心安神。鼓脹出血主癥:腹大脹滿伴出血。輕者嘔吐物中夾有鮮血或血塊,或大便色黑。重者吐血盈 碗盈盆,或大便暗紅而溏薄。兼次癥:口干口苦,胃脘灼熱,腸鳴腹脹,或心悸氣短,汗出肢冷。舌象:
40、舌質紅,苔黃,或舌淡。脈象:弦滑而數,或沉細而數。治法:泄熱寧絡,涼血止血;氣血耗傷者合益氣固脫為法。 方藥:瀉心湯或大黃白芨三七粉涼開水調為糊狀,慢慢吞服。方解:藥用大黃、黃芩、黃連清胃瀉火,涼血止血。大黃粉、白芨粉、三七粉涼血、 止血、散瘀。若吐血、便血來勢猛烈,病位在賁門上下者,可先用三腔管送入胃中,令胃囊充氣, 再吞服大黃白芨三七粉半次量,再將食管囊充氣,以增強止血功效。若氣血耗損,汗出肢冷時,可煎服獨參湯,或生脈注射液或參附注射液靜脈滴注, 以益氣固脫,或服黃土湯亦可。鼓脹神昏主癥:腹大脹滿伴神昏。先見煩躁不寧,逐漸嗜睡,終至昏迷?;蛳日Z無倫次,逐漸嗜睡,終至昏迷。兼次癥:脘悶納呆,
41、惡心嘔吐,大便不通。舌象:舌質紅、苔黃膩,或舌淡紅、苔白膩。脈象:弦滑數,或弦滑。治法:醒神開竅。方藥:濕熱蒙閉心包者,用局方至寶丹,研化,吞服或鼻飼,以清熱涼開透竅。痰濕蒙閉心包者,用蘇合香丸,研化,吞服或鼻飼,以芳香溫開透竅?;蛴幂牌延艚饻秋暎苑枷慊硖甸_竅。也可用清開靈靜脈點滴;治療濕熱蒙閉心包者效佳。鼓脹的護治原則:1、本病為本虛標實之證,總以攻補兼施為治則;2、臨床應按氣滯、血瘀、水停、正虛的不同側重,在理氣消脹,活血化瘀,利尿逐水,扶正培本中化裁;3、早期以祛邪為主,中期和晚期均宜攻補兼施, 中期以利水消脹為目的, 晚期應重視嚴重并發(fā) 癥的防治。鼓脹預后:1、本病在臨床上往往虛實
42、互見,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如攻伐太過,實脹可轉為虛脹,如復感外邪,或過用滋補壅塞之劑,虛脹亦可出現實脹的癥狀;2、鼓脹早期及時投疏肝理氣、除濕消滿之劑,可使病情得到控制。若遷延不愈,正氣漸傷,邪氣日盛, 病情可進一步加重;3、若水濕較重,遷延日久,傷及脾腎之陽,可轉化為脾腎陽虛之證;4、 濕郁日久,或過用溫熱之品,亦可化熱,轉變成濕熱蘊結之證;5、濕熱久戀耗傷陰液,傷及肝腎,可轉化為肝腎陰虛之證;6、若病至晚期,腹大如甕,青筋暴露,臍心突起,大便溏瀉,四肢消瘦,或見脾腎陽虛證,或見肝腎陰虛證,則預后不良;7、若見出血、神昏、痙癥則為危象;8、鼓脹久治不愈,數年之后可轉化為肝癌。攻下逐水法:用于
43、患者正氣未衰時,常選甘遂、大戟等藥或舟車丸、十棗湯等。服藥前 應向患者講明注意事項,遵循“衰其大半而止”即中病即止的原則。以清晨空腹服為宜,藥 液宜濃煎,少量頻服,或裝膠囊、棗湯送服。藥后以瀉下稀水為佳,及時記錄大小便次數、 量及顏色,密切觀察服藥后的反應。鼓脹的預防與調養(yǎng):卻鹽味,厚衣裳,斷妄想,禁憤怒,積極治療原發(fā)病。(本節(jié)重點)(熟悉)水腫:指體內水液潴留,泛溢肌膚引起的以眼瞼、頭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臨床特征的病證。包括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營養(yǎng)不良及內分泌失調等引起的水腫。水腫的病變臟腑:其標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腎。水腫的基本病理變化: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合、三
44、焦氣化不利。景岳全書鼓脹:“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臟相干之病。 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 水化于氣,故其標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彼[的護治原則:上半身腫甚一一發(fā)汗為主;下半身腫甚一一利小便為主。陽水一一表熱實證一一發(fā)汗,利小便,攻逐水飲,祛邪為主;陰水一一里虛寒證一一健脾、溫腎,以扶 正為主。水腫常見分型的癥狀表現:1、風水相搏:開始眼瞼水腫,繼則四肢全身皆腫,小便不利,來勢迅速,伴有發(fā)熱,惡寒或咽痛等癥(越婢加術湯);2、水濕浸漬:多有下肢先腫,逐漸肢體浮腫,下肢為甚,按之沒指,不易隨復。胸悶腹脹,身重體倦,納少泛惡,小便短 少(五皮飲);3、濕熱內蘊:全身腫脹,肌膚繃急,胸悶煩熱,
45、小便短赤,大便干結(宜分 利濕熱);4、脾虛濕困:面浮足腫,反復消長,納少便溏,神倦乏力,尿少色清(實脾飲);5、陽虛水泛:全身高度浮腫,臥則喘促,畏寒神倦,納少,尿短少,舌淡胖(真武湯)。陰水與陽水的鑒別:水腫辯證以陰陽為綱。1、陽水起病較急,腫多由上而下,繼及全身,腫處肌膚繃急發(fā)亮,按之凹陷即起,兼見煩熱、口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等表實證; 2、陰水常積漸而成,病勢緩,病程長,腫多由下而上,繼及全身,腫處皮膚松弛,按之凹 陷難復,兼見大便溏薄、神疲氣怯等里、虛、寒證。(熟悉)水腫與鼓脹的鑒別:鑒別鼓脹水腫腫脹表現腹大堅滿,四肢不腫或枯瘦顏面、四肢腫脹,腹平而軟主癥腹皮脈絡顯露,頸、胸血痣,
46、 吐血、便血、黃疸、發(fā)燒、煩 躁、神昏胸悶、心悸、氣喘、惡心、嘔 吐、煩躁部位肝脾腎肺脾腎病理氣滯、血瘀、水停、正虛互結于腹水濕泛濫、溢于肌膚治療原則理氣消脹、活血化瘀、利濕逐 水、扶正固本發(fā)汗、利尿、攻逐、健脾、溫 腎、化瘀使用方劑香木順氣丸、中滿分消丸、調 營飲越婢加術湯、疏鑿飲子、五苓 散、參苓白術散(熟悉)水腫的給藥護理:1、勿濫用驅水峻烈之劑;2、陽水多以祛水為急務,適當選 用攻下逐水法時,藥宜濃煎,中病即止,及時記錄24h出入量。(熟悉)水腫的飲食護理:1、水腫患者宜低鹽或無鹽飲食,戒煙限酒,忌辛辣、海腥 等食物以防水腫復起。嚴格控制進水量,以“量出為入”為原則;2、外感癥狀明顯者
47、予半流飲食??墒吵嘈《箿?、鯽魚湯、薏苡仁粥、玉米須煎水服等利水之品。(熟悉)水腫的健康教育:1、防止外邪侵襲;2、防止水濕外侵;3、注意調攝飲食;4、 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損傷皮膚; 5、記錄每日水液的出入量; 6、堅持治療,定期隨訪; 7、 勞逸結合,調暢情志。(熟悉)淋證:是以小便頻數短澀,淋瀝刺痛,欲出未盡,或兼小腹拘急引痛為主要臨 床表現的病證。包括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疾病、尿路結石、泌尿系腫瘤以及乳糜尿等疾患。淋證病因以濕熱為主,病機為濕熱蘊積下焦,導致膀胱氣化不利無以分清泌濁。六淋的癥狀特點:1、熱淋:小便頻數短澀,滴瀝刺痛,尿黃混濁,急迫不爽,腰痛拒 按(八正散);2、血淋:尿血而痛
48、為血淋。尿色紅赤,小便熱澀刺痛,小腹脹滿疼痛,舌尖 紅。病久遷延,小便熱澀刺痛不顯著,尿色淡紅,或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小薊飲子或知 柏地黃丸);3、石淋:小便澀痛,尿中夾有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斷,窘迫難忍,或發(fā)時腰腹 絞痛,痛及前陰,尿中帶血。久病氣虛時可有神疲乏力,面色少華。陰虛時可有五心煩熱, 腰酸隱痛(石韋散);4、氣淋:小便澀滯,點滴不暢,小腹急滿疼痛,苔薄白,脈沉弦?;?見小腹墜脹,尿有余瀝,面色蒼白,舌淡,脈沉細弱(沉香散或補中益氣湯);5、膏淋:小便混濁,上有浮油如脂,或夾有凝塊,排尿時阻塞不暢,尿道熱澀疼痛。若反復發(fā)作,小便 澀痛減輕,尿如脂如膏,形體消瘦,腰酸無力(膏淋湯);
49、6、勞淋:小便淋瀝不止,遇勞即發(fā),腰酸膝軟,神疲乏力(無比山藥丸)。淋證與癃閉鑒別:醫(yī)學心悟小便不通所云:“癃閉與淋證不同,淋則便數而莖痛,癃閉則小便點滴而難出?!保ú灰欢ㄒ莆眨]淋證主癥小便點滴而出,甚至尿閉小便頻數而痛,尿短澀尿痛無有尿量減少正常病情重輕各種淋證之間又可相互轉化, 六淋往往互見,如熱、石、膏淋可伴見血淋;勞淋因復感、 疲勞、情志刺激而復作,可見血、熱、氣淋癥狀;諸淋日久皆可見勞淋、氣淋特征。六淋的護理要點:(一)病情觀察:1觀察病證特點:六淋除小便頻數、滴瀝刺痛、小 腹拘急引痛等共同癥狀外,各有特征。小便灼熱刺痛者為熱淋;尿中有砂石排出者為石淋; 尿中夾血而痛者為血淋;
50、少腹墜脹,尿出不暢或尿有余瀝者為氣淋;尿液混濁或夾凝塊者為膏淋;小便淋瀝、遇勞即發(fā)者為勞淋;2、觀察小便:注意小便的色質量味及伴隨癥狀如有無疼痛,排尿時是否通暢等;3、病情變化;(二)辯證施護: 1環(huán)境與生活起居護理:寒暖適度防外感,休息適度節(jié)房事;保持會陰部清潔,每日溫水清洗;2、給藥護理:謹慎應用對腎臟有損害的藥物;3、飲食護理:飲食宜清淡,少食油膩不偏食。石淋者宜多飲水,少食菠菜、草莓等含草酸較高的食物;4、對癥護理:記錄24小時出入量及血量;若排尿困難可留置導尿;可針刺、按摩止痛。(了解)淋證的健康教育:1、避免外邪入侵和濕熱內生的因素;2、心情愉快;3、積極治療消渴等原發(fā)病,減少尿道
51、不必要的器械操作;4、運動鍛煉;5、保持個人衛(wèi)生,尤其小兒。(熟悉)血證:指血不歸經,自九竅排出體外,或溢于肌膚的一類出血病證。包括再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等,其他系統(tǒng)(呼吸、消化、泌尿等)疾 病中的支氣管擴張、消化性潰瘍、肝硬化、腎炎、腎結核、維生素缺乏癥、腫瘤等以出血為 主要臨床表現者。血證的病機可概括為“火、氣、瘀”。血證總的護治原則: 治火、治氣、治血。治火:實當清熱瀉火,虛火應滋陰降火;治氣: 實證應清氣降氣,虛證當補氣益氣;治血:血熱者涼血止血,久出不止者收斂止血,血瘀者 活血止血??┭c嘔血的鑒別: 咯血與嘔血,血液均經口而出,但咯血是血由肺來,經氣道隨
52、咳嗽 而出,血色多鮮紅,?;煊刑狄?,咯血之前常見咳嗽、胸悶、喉癢等癥狀,如大量咯血后, 可見痰中帶血數天, 大便一般不呈黑色; 吐血是血由胃及食道而來,經嘔吐而出,血色多紫黯,常夾有食物殘渣,吐血之前常見胃脘不適或胃痛、惡心等癥狀,吐血之后無痰中帶血, 但大便多呈黑色。鼻后部出血在仰頭時血亦可從口中而出,但低頭時血仍從鼻道流出。倒經:如女性患者吐血、鼻 血丑與月經周期有密切關系,當考慮為倒經。因血汗同源,故“血丑家不可發(fā)汗”。另“血丑家慎用火灸”。(熟悉)常用的止血方法:鼻 血丑時取半坐臥位,頭可偏向一側。出血量少時可用拇指 和食指將鼻翼向鼻中隔處按壓 1015分鐘,同時用冰袋放鼻根、額部冷敷
53、;若效果欠佳時, 可用消毒棉球蘸云南白藥、三七粉或 0.1%腎上腺素填塞壓迫止血。出血量多者,可用凡士 林紗條填塞或單氣囊雙腔鼻管壓迫止血。用鼻粘膜電灼止血亦有良效。(了解)血證的預防與調養(yǎng):1、防止外邪侵襲;2、保持樂觀的情緒;3、飲食宜清淡; 4、鍛煉身體;5、各種出血證應進行有關檢查以明確西醫(yī)診斷。(本節(jié)重點)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為典型臨床表現的 病證。包括糖尿病及尿崩癥等。(熟悉)消渴病變機理:多為稟賦不足,素體陰虛,復加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勞欲過 度,使人體陰津虧損,燥熱偏盛,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病變的臟腑主要在肺、胃、腎。消渴的臨床分類有:上消,病變
54、在肺,表現為渴而多飲;中消,病變在胃,表現為消谷 善饑;下消,病變在腎,表現為渴而便數。(熟悉)消渴常見證型的癥狀表現:1燥熱傷肺:煩渴多飲,口干咽燥,小便量多,大便干結,舌質紅,苔薄黃,脈數。宜清熱潤肺,生津止渴。用消渴方(黃連、天花粉、生 地汁、藕汁、乳汁);2、胃燥傷津:消谷善饑,大便秘結,口干欲飲,形體消瘦,舌紅苔黃, 脈滑有力。宜清胃瀉火,養(yǎng)陰增液。用玉女煎;3、腎陰虧虛:尿頻量多,混如脂膏,頭昏目眩,耳鳴,視物模糊,五心煩熱。宜滋陰固腎。用六味地黃丸;4、陰陽兩虛:尿數,飲一溲一,色混如膏,面色黧黑,耳輪枯焦,腰膝酸軟,消瘦顯著,陽痿或月經不調,畏寒面 浮,水腫。宜溫陽滋陰,益腎固
55、攝。用金匱腎氣丸(以陰中求陽)。(熟悉)消渴的辯證施護:1、環(huán)境與生活起居的護理:勞逸適度,衣著寬松,寒暖有節(jié),注意四肢末端保暖,節(jié)制房事;2、給藥護理:注意用藥后的低血糖反應如頭暈、心慌、無力、汗出、饑餓甚至昏迷等虛脫表現;3、飲食護理:定時定量,少主食,多青菜,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蛋白質攝入應保證定量;4、情志護理;5、對癥護理;6、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修剪指甲切忌太短。消渴的健康教育:1提高認識,注意預防,消渴存在遺傳因素,但關鍵是生活因素和 環(huán)境因素,中年以后,形體肥胖、坐臥少動者尤易發(fā)病。儒門事親說:“不減滋味、不戒嗜欲、不節(jié)喜怒,病已而復作。能從此三者,消渴亦不足憂矣”;2、堅持正規(guī)治療,遵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3、合理控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寵物行業(yè)經紀人聘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股權無償轉讓與公司風險控制執(zhí)行合同
- 2025-2030年戶外攝影無人機充電站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年中國纖絲草沙發(fā)坐墊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分流模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石膏裝飾線板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電商倉庫裝修合同簡易模板
- 嬰兒日間照料與兒童健康監(jiān)測合同二零二五年度
- 2025年承包合同解除申請書
- 二零二五年度報業(yè)印刷廠包裝工勞動合同樣本
- 2024年考研(英語一)真題及參考答案
- 林下野雞養(yǎng)殖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心肺復蘇術課件2024新版
- 苜蓿青貯料質量分級DB41-T 1906-2019
- 新鮮牛肉購銷合同模板
- 2024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文科綜合試題卷(含答案)
- 燒烤店選址標準
- 大型商場招商招租方案(2篇)
- 會陰擦洗課件
- 2024年交管12123學法減分考試題庫和答案
- 臨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護理新進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