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道設計流量計算.doc_第1頁
灌溉渠道設計流量計算.doc_第2頁
灌溉渠道設計流量計算.doc_第3頁
灌溉渠道設計流量計算.doc_第4頁
灌溉渠道設計流量計算.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錄C項目設計有關公式C1 灌溉渠道設計流量計算正常流量 設計典型年內(nèi)的灌水高峰時期渠道需要通過的流量。該項為渠道縱橫斷面和渠系建筑物設計的依據(jù)。加大流量 為滿足特殊情況(如改變灌溉作物種植比例,擴大灌溉面積,或遇到特大旱情等) ,短時內(nèi)加大輸水的要求,而予以增大的渠道設計流量。通常是根據(jù)正常流量,適當選擇加大百分數(shù)來確定,該項指標為設計渠頂高程的依據(jù)。最小流量 在河流水源不足,種植面積減小,或給灌水定額較小的作物供水時,出現(xiàn)渠道最小流量。該項指標主要用于校核下一級渠道水位的控制條件和奎水建筑物位置以及校核渠道中的淤積。C1.1 選擇灌溉制度,確定灌溉方式及由支渠同時供水的下級渠道(斗、農(nóng))數(shù)

2、目。C1.2 確定支渠及農(nóng)渠應送至田間的凈流量:Qbfn = cob qn ( C1 )式中:Qbnt支渠配給田間的凈流量,m3 s;心支渠控制的灌溉面積,萬畝;qn灌水模數(shù)(m3/s/萬畝)。Qin= Qbfn/n k nf (C2)式中:Qln農(nóng)渠凈流量,m3 s;n 支渠以下同時灌水的斗渠數(shù);k 斗渠以下同時灌水的農(nóng)渠數(shù);nf 田間水利用系數(shù)。C1.3 推算各級渠道的設計流量(毛流量):農(nóng)渠毛流量:Qlg = Qin + Si Li (C3)式中:QLG農(nóng)渠毛流量,m3 s;Qln農(nóng)渠凈流量,m3 s;Si 農(nóng)渠每公里的滲水量,L/s km;Li 農(nóng)渠平均灌水長度取i 2 的農(nóng)渠長度,k

3、m。斗渠的毛流量:QdG=k Qlg + Sa La (C4)式中:QdG斗渠毛流量,m3 s;k 斗渠以下同時灌水的農(nóng)渠數(shù);Sa 斗渠每公里的滲水量,L/s km ;La 斗渠最大平均工作渠段長度,km支渠的毛流量:ObG= n QdG+ & Lb (C5)式中:ObG支渠的毛流量,m3/sn 支渠以下同時灌水的斗渠數(shù);Sb支渠每公里的滲水量,L/s km;Lb 支渠的工作長度,km 。于渠各段設計流量的推算,在求得各支渠口的毛流量后,可從最遠一條支渠的取水口依次向上推算出干渠各段的設計流量。C2 灌溉渠道橫斷面設計C2.i 渠道斷面寬深比a= b/ h (C6)ii式中:a渠道斷面

4、寬深比;b 渠道底寬;h 渠道水深。C2.2 渠道的允許不沖、不淤流速灌溉渠道的設計流速應小于不沖流速,大于淤積流速,其目的是保證渠床的穩(wěn)定性和灌溉渠道能正常工作。VsVVdvVt (C7)式中:Vs渠道允許不淤流速,m s;Vd一渠道設計流速,m/s ;Vt 渠道允許不沖流速,m s。C3 灌溉渠道縱斷面設計溉渠道縱斷面設計包括沿渠線的地面線、設計水位線。最高水位線、最低水位線、渠底線和渠頂線、分水口及渠系建構筑物位置等的設計。C3.1 干、支渠要求的水位控制高程a)各分水口的水位控制高程,可根據(jù)灌溉土地的地面高程加上渠道沿程水頭損失和渠水通過各種建筑物的局部水頭損失,自下而上逐級推算Bd=

5、Ao+H + EL +iE(f) (C8)式中:Bd分水口水位控制高程,m;A 0 渠道灌溉范圍內(nèi)的地面參考點高程,m, 地面參考點一般是指最難灌到的地面點;H 所選參考點與該處末級固定渠道水面的高差,一般取0 l 0 2 m;L 為各級渠道長度,m;i 為各級渠道比降;()為各級渠道建構筑物的水頭損失,m。b)干渠設計水面線的確定各支渠分水口要求的水位高程確定以后,便可參考水源引水高程和干渠比降,試定干渠設計水位線,如果水源引水高程不能滿足所有支渠分水口水位控制高程,應調(diào)整干渠設計水位線。 常用的調(diào)整方法有兩種:一為保持于渠比降,放棄分水口水位較高的支渠控制的部分高地的自流灌溉;二為將于渠比

6、降變緩,使干渠設計水位線既能滿足各支渠引水要求又不超過水源引水高程。C3.2 渠道縱斷面的水位銜接a)渠道遇到特殊地形時應布置跌水、陡坡等銜接建筑物和渡槽、倒虹吸管。隧洞等交叉建筑物。b)上下級渠道水位銜接。在上一級設置節(jié)制閘,抬高上一級渠道的水位;在保證自流灌溉的條件下,降低下一級渠道的渠底高程。C4 噴灌系統(tǒng)設計噴灌系統(tǒng)一般包括水源、動力、水泵、管道系統(tǒng)及噴頭等部分。C4.1 噴灌制度a)設計灌水定額m 設=0.1hg (P1-P2) / 甲 (C9)式中: m 設 設計灌水定額,mm;hg 一作物主要根系活動層的厚度,大田作物一般取40 66 cm;P1 該段土層允許達到的含水量上限;P

7、2 灌前土層含水量下限;刀水一一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shù),一般為 0, 7-0. 9。b)設計灌水周期T t=m設許/W (C10)式中: T 設 一一 設計灌水周期,d;m 設 一一 設計灌水定額,mm;W 一一 作物最大日平均耗水量,mm d;“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shù),一般為 0. 7-0. 9。c) 一次灌水所需時間C11 )( C12)P 系統(tǒng)=1000q/b L t=m設/源統(tǒng)式中: t 一次灌水所需時間, h;m 設 設計灌水定額,mrn;P系統(tǒng)噴灌系統(tǒng)的平均噴灌強度,mm/h ;q 一個噴頭的流量,m3 h;b 支管間距,m;L 沿支管的噴頭間距, m。C4.2 計算噴頭數(shù)和支管數(shù)n

8、 頭=F t/blT 設 C (C13)式中: n 頭 同時工作的噴灌噴頭數(shù),個;F 整個噴灌系統(tǒng)的面積,m2;T 設 設計灌水周期,d;t 一次灌水所需時間,h;C一天中噴灌系統(tǒng)的有效工作小時數(shù),h。n支=n頭/n支頭 (14)式中: n 支頭 一根支管上的噴頭數(shù);n 支 支管數(shù)。C4.3 管道系統(tǒng)的水頭損失a)管道沿程水頭損失 hf=fLQ m/db (C15)b)管道局部水頭損失 hr - V2/2g (C16)式中:hf 管道沿程水頭損失,m;f 摩阻系數(shù);L 管道長度,m;Q 流量,m3 hm 流量指數(shù);d 管道內(nèi)徑,mm;b 管徑指數(shù),各種器材f、 m、 b 值,可從表C1 查;h

9、s一一管道局部水頭損失,m;一一一管道局部阻力系數(shù); V 管道流速,m/s;g 重力加速度,m s2。表C1各種管材的f、m、b值管材fmb鋼筋混凝土管糙率 n=0.0131.312 1062.005.33n=0.0141.516 1062.005.33n=0.0151.749 1062.005.33舊鋼管、舊鑄鐵管6.25 1061.905.10硬塑料管0.948 1061.774.77鋁合金管0.861 1061.744.74C4.4水泵選擇a)噴灌系統(tǒng)設計最大流量Q= n - q (C17)式中:q 系統(tǒng)設計流量,m3/s;n 噴頭數(shù)量,個;q單個噴頭白流量,m3/s。b)噴灌系統(tǒng)的設計

10、水頭H=H 頭+/hw + /h+V (C18)式中:H噴灌系統(tǒng)設計總水頭,m;H頭一一噴頭設計工作壓力,m;Ehw水泵到典型噴頭之間管段沿程損失之和,m;匯h水泵到典型噴頭之間管段局部水頭損失之和,m;V 典型噴頭高程與水源水面的高差,m。C4.5動力功率計算N=9.81K/ 小刀傳動 (C19)式中:N動力功率,kwK 動力備用系數(shù)一般為1. 11. 3;Y泵水泵效率,可查不同型號水泵性能資料獲得;刀傳動傳動效率0. 80. 95。一水容重,t/m3;Q泵水泵流量,m3/sH泵水泵揚程,m°C5滴灌系統(tǒng)設計C5.1滴灌系統(tǒng)設計用水率確定滴灌系統(tǒng)設計用水率可按試驗或地面(或噴灌)經(jīng)

11、驗確定,在無試驗資料時,應通過計算確定,并以作物的高峰用水量來作為滴灌系統(tǒng)設計用水率。作物的高峰用水量可用下面兩種方法計算。a)利用地面灌溉(或噴灌)最高耗水率估算:W=Ed A Kr (C20)式中:W滴灌設計用水率,即計算面積的設計用水,L/dEd地面灌溉(或噴灌)最高耗水率,mm/d;A 計算面積(樹為行距 X株距,瓜菜為毛管長度 X毛管間距),m2; Kr 覆蓋率影響系數(shù)。b)參照作物騰發(fā)量計算:W= Kc ETo Kr Ks - A (C21)式中:W滴灌設計用水率,L d;Kc 作物系數(shù),取決于作物種類和氣候,一般通過試驗求得;ET0作物生長期最大參照騰發(fā)量,mm d;Kr 覆蓋率

12、影響系數(shù);Ks 與土壤質地有關的損失系數(shù),表層土為輕質土、底土為石礫石的土壤取1 15,砂土取1 05,粘土取1.00;A 計算面積(樹為行距X 株距, 瓜菜為毛管長度X 毛管間距), m2。C5.2 滴灌系統(tǒng)控制面積確定滴灌系統(tǒng)面積控制應根據(jù)水量平衡計算確定。a)輪灌區(qū)劃分應遵循以下原則:輪灌區(qū)同作物、等面積劃分原則;不同作物、等流量 原則;系統(tǒng)穩(wěn)定高效用泵原則;經(jīng)濟原則;方便管理原則。b)控制面積確定:滴灌系統(tǒng)種相同作物(輪灌區(qū)面積相等)。3=1.5 10-3m A N (C22)式中:滴灌系統(tǒng)控制面積,畝;A 輪灌區(qū)作物的計算面積(樹的行距X 株距, 瓜菜的毛管長度X 毛管間距), m2

13、;N 輪灌區(qū)數(shù)目; m 輪灌區(qū)計算面積個數(shù)。 滴灌系統(tǒng)種不同作物(輪灌區(qū)面積不等)3= 1.5 10-3Emi Ai (C23)式中:。滴灌系統(tǒng)控制面積,畝;A i 第 i 輪灌區(qū)作物的計算面積;N 輪灌區(qū)數(shù)目;m i 第 i 輪灌區(qū)計算面積個數(shù)。C5.3 滴灌系統(tǒng)布置設計a)滴灌設計布置主要包括:首部樞紐、輸配水管網(wǎng)、管網(wǎng)輔助部件及毛管布置。b)首部樞紐:以輸水距離短、省工、省材,交通和管理方便為原則,一般宜布置于水源處。C)輸配水的干、支管;應根據(jù)水源、地形。作物分區(qū)及毛管布置確定。平坦地區(qū),干、 支管應雙向控制;丘陵地區(qū),干管宜沿山脊布置,支管宜垂直于等高線。d)管網(wǎng)輔助部分:包括排氣閥

14、、閘閥、調(diào)壓閥、流量調(diào)節(jié)器等。干、支管較高處宜安裝進排氣閥;干、支管進口處安裝閘閥;支管進口處安裝流量調(diào)節(jié)器。e) 毛管:毛管根據(jù)作物特性、土壤性質、水質和農(nóng)業(yè)技術等設計布置毛管間距、滴頭流量和位置。毛管布置應因地制宜。C5 4 滴灌系統(tǒng)水力設計滴管系統(tǒng)水力設計包括滴頭、輸配水管路、壓力源的設計計算。a) 滴頭,滴頭設計而根據(jù)作物需水量保證給作物根區(qū)提供充足的水量。滴頭流量按 下式計算:Od = WT/t Ea - n (C24)式中,Od所需滴頭流量.點源滴頭,L/h個,線源滴頭,L/h m;W 設計用水率,點源滴頭,L/d 線源滴頭,L/dT 灌水周期,dt 每次灌水時間,h;Ea一滴灌水

15、利用效率,一般可達到90%95%;m。點源滴頭為每棵樹所配滴頭(個),線源滴頭為其長度,b)輸配水系統(tǒng): 毛管:毛管流量按下式計算n Qm=Eqi (C25)i=1式中:Qm毛管進口流量,L/hn毛管上滴頭數(shù),線源滴頭為毛管長度,m;qi毛管進口流量,L/h,線源滴頭單位流量,L/h m。根據(jù)流量計算確定毛管管徑。支管:單向配水其任一段管上流量為:pQzp=!2Qim(p= n, n - 1,,1)(C26)i=n式中:Qzp 一第i 條毛管進口流量;n 支管上最末一條毛管號。雙向配水,其任一段管上流量為:pQzp=Z2(Qmz+Qmy) (C27)i=n式中:Qimz、Qimy一分別為第i條

16、毛管左邊毛管和右邊毛管的進口流量。根據(jù)流量計算確定支管管徑。干管:干管流量應根據(jù)輪灌或隨機取水方式確定干管流量,根據(jù)流量設計干管直徑。C)壓力源:壓力源可以是水泵、水塔、高位水池(箱)、自流井或自來水管道,按因地制宜、經(jīng)濟原則設計。C6 排水溝設計流量計算排水溝設計流量分排澇設計流量(最大設計流量)和排漬設計流量(日常設計流量)。C6.1 排澇設計流量(最大設計流量)排澇設計流量為:Q 澇=4澇5 (C28)式中: Q 澇 排澇設計流量,m3 s;q 澇 排澇模數(shù),m3 s/km2;F 排澇面積,km2。設計排澇模數(shù)主要與設計暴雨歷時、強度和頻率、排澇面積。排水區(qū)形狀、地面坡度、植被條件和農(nóng)作

17、物組成、土壤性質、地下水埋深、河網(wǎng)和湖泊的調(diào)蓄能力、排水溝網(wǎng)分布情況和排水溝底比降等因素有關,可根據(jù)排水區(qū)的具體情況分別選用下列公式計算:a)經(jīng)驗公式法:平原區(qū)設計排澇模數(shù)經(jīng)驗公式:q=KRmAn (C29)式中: K 綜合系數(shù)(反映降雨歷時、流域形狀、排水溝網(wǎng)密度、溝底比降等因素)R 設計暴雨產(chǎn)的徑流深,mm;A 設計控制的排水面積,km2;m 峰量指數(shù)(反映洪峰與洪量關系);n 遞減指數(shù)(反映排澇模數(shù)與面積關系);K 、 m 、 n 應根據(jù)具體情況,經(jīng)實地測驗確定。b)平原排除法1)平原區(qū)旱地排澇模數(shù):qd = R/3.6T t(C30)式中:qd旱地排澇模數(shù),m3 s/km2; ;R 設

18、計徑流深,; mmT排澇歷時,d;t每天排水時數(shù),自流排水,一般取 t=24h,抽排一般取t=2024h。 2)平原區(qū)水田排澇模數(shù):qw=R/3. 6 T ' t (C31)R'= P-hi-f-E (C32)E=aEa(C33)式中:qw水田排澇模數(shù),m3/s/km2;R'設計凈雨深, mm:T 排澇歷時,dP歷時為T'的設計暴雨量,mm;hi 田間滯蓄水深,mm;f 一歷時為T'的水田滲漏量,mm;E歷時為丁的水田蒸發(fā)量,mm;Ea 水面蒸發(fā)量,mm da 系數(shù),根據(jù)當?shù)卦囼炠Y料確定;t每天排水時數(shù),自流排水,一般取 t=24h,抽排一般取t=202

19、4h。 3)平原區(qū)旱地和水田綜合設計排澇模數(shù):qp= (qdAd + qwAw) / ( AdAw) (C34)式中:qp 綜合設計排澇模數(shù),m3/s/km2;qw 水田排澇模數(shù),m3/s km2;qd 旱地排澇模數(shù)m3/s km2, ;Ad 旱地面積,km2;Aw 水田面積,km2C6.2 排漬設計流量(日常設計流量)排漬設計流量為:Q漬=4漬£ (C35)式中:Q 漬 排漬設計流量,m3 S;q 漬 排漬模數(shù),m3/s km2;F 排漬面積,km 2排漬設計一般考慮降雨成漬情況,降雨成漬的排漬模數(shù):q漬=PS / ( 86.4 3T (C36)a= 1-10H (廠 v) / (

20、 P 后(C37)式中: q 漬 排水模數(shù),m3 s km2;P設計暴雨量,mm,取三日暴雨值; 吸水系數(shù),8= l-3(3為徑流系數(shù),) -滲漏排水系數(shù); 系數(shù),修正滲人排水溝的晝夜降雨量徑流的加速度 排水歷時,取5 7d;H 設計排漬深度,m; -土壤最大持水率,%; -土體自然持水率,%。C6.3 排水溝設計水位排水溝設計水位分最高設計水位和日常設計水位。a)最高設計水位1)自流外排時最高設計水位:H 最高=A。一 AhIZli .(C38)式中:H最高排水于溝溝口的最高水位, m;Ao離干溝溝口最遠處低洼地面高程,m;Ah離于溝出口最遠處低洼地面和農(nóng)溝排澇水位的高差,m, 一般取0.

21、2 0. 3 m;l斗、支、干各級排溝計算長度,m;i斗、支、干各級排溝水面比降;A z -各級溝道上的沿程局部水頭損失,m。2)抽水強排但無內(nèi)排站的最高水位:多與地面齊平,為安全排澇,排溝最高水位以低 于地面0. 20. 3m為宜。3)抽水強排,同時有內(nèi)排站的最高水位;可以超出地面一定高度。b)日常設計水位H 日常=A。D 農(nóng)一!2li!2Az(C39)式中:H日常排水于溝溝口的日常水位, m;Ao 離干溝溝口最遠處低洼地面高程,m;D農(nóng) 農(nóng)溝日常水面離地面距離,m ;l斗、支、干各級排溝計算長度,m;i斗、支、干各級排溝水面比降;A z 各級溝道卜的沿程局部水頭損失,m。C6.4排水溝橫斷

22、面設計a)當自流排水時,橫斷面設計可應用均勻流公式計算,即c= 7 R16Q= C- V Ri(- C40)(C41)式中:Q 設計排水流量,m3/S ; 排水溝過水斷面面積, m2,對于梯形斷面排水溝,3= (b+mh) h; b溝道底 寬,m; m溝道邊坡系數(shù);h溝道水深,mR 水力半徑,m;i溝道比降;c謝才系數(shù),m'2/s;n溝道糙率。排水溝比降:溝道比降(i)見表C2)宜與溝道所經(jīng)過的地面坡降相近。溝道邊坡系數(shù) (m)見表C3。溝道糙率(n)見表C4。表C2平原地區(qū)溝道比降干溝1/6000-1/20000支溝1/4000-1/10000斗溝1/2000,7/5000表C3不同

23、土壤類別的溝道邊坡系數(shù)土壤類別南方平原地區(qū),m土壤類別北方平原地區(qū),m挖深 1.5 m挖深1.53.0m邊坡系數(shù),m粉砂土2.0 4.0砂壤土2.02.5粉砂壤土2.0 3.0中壤土1.51.75壤土1. 52.0 2.5重壤土和粘土1.0 1.52.上砂下粘m上 2.0 3.0m 下 1.5粘土1.01.5上粘下砂m 上 1.0 m 下 2.0 3.0表C4不同類型溝道糙率新挖溝道易長草n=0.02 0.03n=0.03 0.035b)當非自流排水時(即在外河水位頂托發(fā)生奎水現(xiàn)象的情況v),需按穩(wěn)定非均勻流公式,推算溝道水面線,由此確定溝道斷面及兩岸堤頂高程等。C6.5排水溝縱斷面設計排水溝

24、縱斷面根據(jù)沿溝的地形條件、排水溝水位推算結果和橫斷面設計成果進行水位銜 接設計,以保證沿程排水暢通??v斷面設計時,各級溝道的溝底應滿足下列要求:下級溝道的溝底不得高于上級溝道的溝底;上、下級溝道在通過日常流量時的水位銜接應有一定的落差,一般可取0. 10. 2 m;上、下級溝道在通過排澇設計流量時允許短時羹水,但溝道應盡可能比兩岸地面低0. 2- 0. 3m。C7暗管排水系統(tǒng)C7.1排水暗管埋深與間距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吸水管埋深應采用允許排水歷時內(nèi)要求達到的地下水位埋深與剩余水頭之和,剩余水頭值可取0.2m左右。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5還應滿足防止管道凍裂的要求。b)吸水管間距宜通過田間試

25、驗確定,也可按 GB 50288 1999中的附錄K所列公式進行計算,經(jīng)綜合分析確定。無試驗資料時,可按表 C5確定。表C5吸水管埋深和間距m吸水管埋深吸水管間距粘土、重壤土中壤土輕壤土、沙壤土0.8 1.3102020 3030 501.3 1.520 3030 5050 701.5 1.830 5050 7070 1001.8 2.350 7070 1001001501020cm,間距應根據(jù)灌C7.2集水管埋深應低于集水管與吸水管連接處的吸水管埋深 溉排水系統(tǒng)平面布置的要求確定。C7.3排水暗管的設計流量可按公式(C42)計算確定Q = . CqA (C42)式中:Q排水暗管設計流量,m3

26、/dC 排水流量折減系數(shù),可從表C6查得;q地下水排水強度,m/d,取值見 GB 50288中附錄L;A 排水暗管控制面積,m2。表C6排水流量折減系數(shù)排水控制面積,km2v 1616 5050 100>100 200排水流量折減系數(shù)1.001.00 0.850.85 0.75V 0.750.65C7.4吸水管和集水管的內(nèi)徑分別按公式(C43)和公式(C44)計算確定3d1 2(nQ/ V3i)8 (C43)3d2 2(nQ/ Ti)8 (C44)式中:di 吸水管內(nèi)徑,m;d2集水管內(nèi)徑,m;n管的內(nèi)壁糙率,可從表 C7查得;a與管內(nèi)水的充盈度 a有關的系數(shù),可從表 C8查得; i管的

27、水力比降,可采用管線的比降。表C7排水管內(nèi)壁糙率排水管類別陶土管混凝土管光壁塑管波紋塑料管內(nèi)壁糙率0.0140.0130.0110.016表C8 系數(shù)a和3a0. 600. 650. 700. 750. 80a1. 3301 . 4971. 6571. 8051. 93430. 4250. 4360. 4440. 4500. 452注:管內(nèi)水的充盈度 a為管內(nèi)水深與管的內(nèi)徑之比值。 管道設計時,可根據(jù)管的內(nèi)徑 d值選 取充盈度 a值:當 dv100mm 時,取 a =0 當 d=100200mm 時,取 a =0.65-0.75;當 d>200mm 時,取a =0.8C7.5圓形吸水管或

28、集水管平均流速可按公式(C45)計算確定。2 1(C45)/ d 3 : 2一(二) n 2式中:V圓形吸水管或集水管平均流速,m/s;3一一與管內(nèi)水的充盈度 a有關的系數(shù),可從表 C8查得。G7.6排水管道的比降i應滿足管內(nèi)最小流速不低于0,3m/s的要求。管內(nèi)徑dw I00mnfl寸,i可取I/300 1/600; d> 100mm時,i可取1/1000 1/1500。地形平坦地區(qū)吸水管首末 端高差不宜大于0. 4m,如比降不符合上述規(guī)定時,可適當縮短吸水管長度。C7.7吸水管實際選用的內(nèi)徑不得小于50 mm,集水管實際選用的內(nèi)徑不得小于80 mm。吸水管宜采用同一內(nèi)徑,集水管可根據(jù)匯流情況分段采用不同內(nèi)徑。C7.8非圓形吸水管或集水管可按其斷面積折算成圓形,實際采用的非圓形斷面積應分別折 算斷面積的互1. 5倍和1. 3倍左右,并據(jù)此進行水力計算。C7.9吸水管周圍應設置外包濾料,其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外包濾料的滲透系數(shù)應比周圍土壤大10倍以上。b)外包濾料宜就地取材,選用耐酸、耐堿。不易腐爛、對農(nóng)作物無害、不污染環(huán)境、 方便施工的透水材料。C)外包濾料的厚度可根據(jù)當?shù)貙嵺`經(jīng)驗選取。散鋪外包濾料的壓實厚度,在土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