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四篇文言文語段復習題及答案(共12頁)_第1頁
2018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四篇文言文語段復習題及答案(共12頁)_第2頁
2018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四篇文言文語段復習題及答案(共12頁)_第3頁
2018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四篇文言文語段復習題及答案(共12頁)_第4頁
2018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四篇文言文語段復習題及答案(共12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2018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四篇文言文語段復習題及答案第一篇岳陽樓記復習題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耀 一作:隱曜;

2、淫雨 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一、 給加點字注音。  屬( zh)予作文以記之 霏霏(fi) 冥冥(míng)  霪(yín)雨 皓(hào

3、)月 心曠神怡(yí) 寵辱偕(xié)忘 潛行(qián) 瀟(xio)湘 浩浩湯湯 (shng) 謫(zhé)守 朝暉(hu) 二、解釋重點詞。  1、百廢具(都)興 2、 橫無際涯( 邊) 3、朝暉夕陰:(日光 )4、大觀:(景象 )    5、前人之述備矣:(詳盡) 6、山岳潛形(隱沒) 7、薄暮冥冥:(迫近) 8、不以物喜,(因為) 9、翔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10、何極(哪有窮盡) 11、檣傾楫摧:(斷折) 12、把酒臨風(持、執(zhí)) 13、微斯人(無、沒有) 14、春和景明(日光) 15、增其舊制:(規(guī)模) 1

4、6、去國懷鄉(xiāng)(離開) 17、而或(有時)長煙一空(全)18、予嘗(曾經)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思想)19、微(沒有)斯人,吾誰與歸(歸依)三、重點語句翻譯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譯: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順利,百姓安居樂業(yè),各種荒廢了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重點詞:具,同“俱”)。  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譯:觀賞景物時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譯:在那春雨連綿不斷,整月不晴的時候。 (開,放晴) 4、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譯:待到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湖面平靜(驚,有“起”、“

5、動”的意思)  5、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譯: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 批評指責。 (去,離開) 6、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譯: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置之度外。(寵,榮耀;偕,一起) 7、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譯:我曾經探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不同。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譯: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6、#160;  譯:在朝庭里作高官就為平民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就為君主擔憂。  1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譯:擔憂在天下人之前,享樂在天下人之后。  11、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譯:如果大片煙霧完全消散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  12、刻唐賢今人詩賦與其上:譯:把唐代名人和當代作家的詩賦雕刻在上面。 四、課文理解。1、“記”是一種文體。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fā)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2、騰子京“謫守巴陵郡”,卻仍然“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么?

7、60;  答: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奮發(fā)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曠達胸襟。3、.文中表達作者贊美滕子京的語句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4、由“漁歌互答”,你能聯(lián)想到三峽中哪兩句漁歌?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5、文中“二者之為”中的“二者”具體指的是:(用原文回答)答:遷客、騷人。6、文中“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與“退”分別指的是什么? 答:進居廟堂之高退處江湖之7、第2段從空間上突出洞庭湖廣大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8、時間上寫早晚景色多變的句子;寫盡湖光山色的語句:朝暉夕陰,氣象萬

8、千。9、作者用哪些話概括了遷客騷人的悲喜之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悲: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目的:為了將遷客騷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景自然轉入抒情,引發(fā)下文的議論,突出文章的主旨。表達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10、 第三段描繪的畫面特點是 陰晦蕭索 ,第四段描繪的畫面特點是 晴朗明麗 ,如果請你朗讀,應分別讀出 悲涼低沉 和 喜悅昂揚 的語氣。1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范仲淹怎樣的思想境界?憂國憂民,以下為已任的政治抱負,積極向上的、奮發(fā)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高尚品德。,激勵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憂國憂民,無私奉獻。1

9、2、結尾作者發(fā)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嘆。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愿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13、“微斯人,吾誰與歸”中斯人指的是具有什么思想的人?你對這一思想有何理解? 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的人。這是一種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的體現,顯示了一種博大胸懷。14、 “遷客騷人”“古仁人”的區(qū)別在哪里?   答: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5、第五段議論有什么作用? 

10、60;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勉勵友人。點明中心。16、與“悲”相對應的八個字是: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與“喜”相對應的八個字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17.為人應心胸豁達,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寫的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惟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業(yè)。18、岳陽樓與武漢的_黃鶴樓,南昌 的_滕王閣_合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岳陽樓風景管理處擬在門票上印制“岳陽樓簡介”,請你根據文章內容代寫一段說明性的文字。岳陽樓位于湖南岳陽,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之一。登上此樓,可

11、以觀賞洞庭湖的壯美景象。歷代文人墨客登臨抒懷,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學家范仲淹曾寫下千古絕唱岳陽樓記,岳陽樓因此聞名天下。20、根據你的積累,請寫出文中的“前人”描寫洞庭湖景色的一個完整詩句。示例: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21、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22、出自本文的成語:百廢具興、政通人和、心曠神怡、浩浩湯湯。23、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tài)。24、由“四面湖山收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幅對聯(lián),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5、借鳥歡魚躍描繪晴

12、明之景的對偶句:沙鷗翔集,錦鱗游泳。26.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第二篇醉翁亭記復習題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

13、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一、給面加點的詞語注音。 瑯琊(láng yá) 觥籌(gng chóu) 傴僂(y l)環(huán)滁(ch

14、ù) 林壑(hè) 飲少輒醉(zhé) 巖穴瞑(míng) 射者中(zhòng)酒洌(liè) 弈者勝(yì) 陰翳(yì) 頹然(tuí) 山肴野蔌(sù) 二、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1、環(huán)滁(環(huán)繞) 2、負者(背) 3、日出而林霏開(霧氣)(散開)4、名之者誰(命名) 5、臨溪而漁(捕魚) 6、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象鳥張開翅膀的樣子)7、醉翁之意(情趣) 8、樹林陰翳(遮蔽 ) 9野芳發(fā)而幽香 (香花)(開放) 10、林壑尤美(特別) 11觥籌交錯(交相錯雜) 12、非絲非竹(弦樂器)(管樂器)

15、13、泉香而酒冽(清)14、已而夕陽在山(不久) 15、云歸而巖穴暝(昏暗)16、飲少輒醉(就) 17蒼顏白發(fā)(臉色蒼白) 18宴酣之樂。(盡興地喝酒)19、佳木秀而繁陰。(茂盛、繁茂) 20頹然乎其間者。(醉醺醺的樣子)(在)21、得之心而寓之酒(領會)(寄托) 2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樣子)(幽深秀麗)23、雜然而前陳者 。(雜亂的樣子)(在面前)(擺開) 24、傴僂提攜。(駝背 這里指代老人。 攙扶 指小孩。)二、解釋下列加點的多義詞。云歸而巖穴暝 。(凝聚)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霧氣 )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回去 ) 

16、60; 若夫霪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吾誰與歸 。( 歸依) 臨溪而漁 (到) 把酒臨風 。 ( 面對 ) 太守自謂( 稱 )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靠近)太守謂誰 ( 是 ) 頹然乎其間( 在 )山水之樂樂其樂 (樂趣、以為樂、快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快樂 )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語氣詞 吧 )潺潺而瀉出于 ( 表修飾 ) 朝而往(表修飾 )  泄出于兩峰之間者( 從 )泉香而酒冽 ( 表并列 )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在 )游人去而禽鳥樂( 表順承 ) 而

17、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表轉折 )   佳木秀 ( 茂盛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表遞進 ) 蔚然而深秀者( 秀麗 )得之心而寓之酒( 表并列 )三、翻譯下面的語句。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賞山水的樂趣,是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罷了。 (2)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勢回環(huán),道路彎轉,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座落在泉水邊的,就是醉翁亭。(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間。(4)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當那太陽出來以后,林間的煙霧逐漸散開,到傍晚云霧凝

18、聚,山谷就昏暗了,這明暗的變化,正是山間早晚的景象。(5)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野花盛開,幽香陣陣;林木繁盛,枝葉成蔭;天高氣爽,秋霜潔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這是山間四季的景象。(6)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早晨出去,傍晚回來,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樂趣也就無窮無盡了。 (7)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老人彎著腰,小孩由大人抱著領著,來來往往,絡繹不絕,是滁州人們的出游?。?)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臉色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的,是太守喝醉了(9)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譯

19、:醉了能和他們一塊快樂,醉醒后能寫文章表達這種快樂的,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呀!四、回答問題 1、文中,有一個現在常用的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用意不在此而在彼。文中還有一個成語: 水落石出 ,它現在的意思 到了一定時候,事情真相就徹底暴露,真相大白。2、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辭方法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比喻 ) 錦鱗游泳。( 比喻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擬人、對偶) 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借代)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設問) .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夸張 )3體現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

20、酒,在乎山水之間也。4根據文言文斷句的常識用“”給下列句子斷句。,故 自 號 曰 醉 翁 也 ,而 不 知 太 守 之 樂 其樂 也5第二段中哪個句子把山水之樂具體化了?答: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6“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醉翁亭記7文中哪句話將“醉”和“樂”統(tǒng)一起來,點明文章的主旨? 醉能同其樂 8寫禽鳥之樂和游人之樂的用意是什么? 襯托太守之樂 9“醉能同其樂”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 10、文中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依據文章內容,請對出下聯(lián)。上聯(lián):岳陽樓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下聯(lián):赤壁崖邊蘇

21、東坡填詞緬懷 陽修舒志 里王子安著書感懷12、作者用樂貫穿全篇,請問總計寫了哪幾種樂?從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 ? 答:作者寫了五種樂:山水之樂;宴酣之樂;禽鳥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太守因山水而醉,因喝酒而醉,因與民同樂而醉,也因治理好滁州讓百姓生活快樂而自我陶醉而醉。(不勝酒力;與民同樂;陶醉山水;自得之意。)13. 怎樣理解醉翁亭記一文中所表達的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答:作者既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又有治理好滁州的得意,還有寄情山水排遣貶謫后的心中的郁悶的感情。14你認為文中太守的生活態(tài)度是什么?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答:太守的生活態(tài)度是積極樂觀的。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遇到一點困難就怨天尤人,不

22、去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況下,沒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與民同樂。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第三篇湖心亭看雪語段閱讀復習題崇禎五年十二月,余( )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 )絕( )。是( )日更定( )矣,余拏( )一小舟,擁( )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 )有此人?”拉( )余同飲。余強( )飲三大白( )而( )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

23、,客此( )。及( )下船,舟子喃喃( )曰:“莫說相公( )癡,更有癡似相公者!”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參考答案:( 1 )余:第一人稱代詞,我 。( 2 )俱:都。( 3 )絕:消失。( 4 )是,代詞,這。( 5 )更(gng)定: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點左右。定:停止,結束。( 6 )拏:通“橈”,撐(船)。( 7 )擁:穿。 (8)惟:只有。(9)而已:罷了。(10)焉得:哪能。(11)更:還。(12)拉:邀請。(13)強,盡力,勉力,竭力。(14)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15) 而:連詞,表承接。(16)客此:客,做客,名詞作

24、動詞。在此地客居。(17)及:等到。(18)喃喃:低聲嘟噥。(19)相公:原意是對宰相的尊稱,后轉為對年輕人的敬稱及對士人的尊稱。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燒酒 D湖心亭一點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加線句。譯:_A.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B.(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C、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D, 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4、文中哪些動詞表現作者的“癡”?答:_。拿、擁、往

25、、看5、“與云與山與水、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這些詞對表達中心有何作用? 答:_。參考答案:這些數量詞于微觀中顯示出宏觀,把鋪天蓋地的雪景烘托出來了。6、作者說“獨往湖心亭看雪”,結合整篇文章,一個“獨”字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參考答案:表現了作者一開始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7、文章寫雪景的語句有哪些?采用什么表現手法?答:_。參考答案: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8、結尾用舟子的話收束全文,有何用意?答:_。參考答案:作者喜愛這山水美景,有遇到知音的喜悅和自己的高雅情趣。

26、癡的含義:他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高壓情致;同時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緒。9、湖心亭看雪一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答:_。參考答案:湖心亭看雪通過描寫在湖心亭賞雪遇到知己這件事,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表達了作者遇到知己時的喜悅心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出作者對故國的思念,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不愿意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寄托了對人生渺茫的一種慨嘆。第四篇三顧茅廬語段復習題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 ),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漢室末胄( )、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

27、雷貫耳( )。昨兩次晉謁( ),不得一見,已書賤名于文幾,未審( )得入覽否?”孔明曰:“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 )臨,不勝愧赧( )?!倍藬⒍Y畢,分賓主而坐,童子獻茶。茶罷,孔明曰:“昨觀書意,足見將軍憂民憂國之心;但恨( )亮年幼才疏( ),有誤下問。”玄德曰:“司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語,豈虛談哉?望先生不棄鄙賤( ),曲( )賜教誨?!笨酌髟唬骸暗虏?、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二公謬( )舉矣。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經世奇才( ),豈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孔明笑曰:“愿聞將軍之志。”玄德屏( )人促

28、席而告曰:“漢室傾頹( ),奸臣竊命( ),備不量力,欲伸( )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迄( )無所就。惟( )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 ),實為萬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 )以來,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勢不及( )袁紹,而竟能克( )紹者,非惟天時,抑( )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 )天子以令諸侯,此誠( )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 )援而不可圖( )也。荊州北據漢、沔,利( )盡( )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 )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 )有意乎?益州險塞( ),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 )之以成帝業(yè);今劉璋

29、暗弱( ),民殷( )國富,而( )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 )義著于四海,總攬( )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 )和( )諸戎,南撫彝越( ),外結孫權,內( )修( )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 )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 ),百姓有不簞食壺漿( )以迎將軍者乎?誠( )如是,則大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圖之?!毖粤T,命童子取出畫一軸,掛于中堂,指謂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也。將軍欲成霸業(yè),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業(yè),以成鼎足之勢,然后

30、可圖中原也?!毙侣勓?,避席拱手謝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 ),使備如撥云霧而睹青天。但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皆漢室宗親,備安忍奪之?”孔明曰:“亮夜觀天象,劉表不久人世;劉璋非立業(yè)之主:久后必歸將軍?!毙侣勓裕D首( )拜謝。只這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詩贊曰:“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參考答案:(1)顧:拜訪。(2)冠玉:形容男子的美貌。面潔白如玉一般。(3)概:氣概。形容人的氣度、神態(tài)超塵脫俗。(4)胄:帝王或貴族的后代。(5)如雷貫耳:形容人的名聲大。也形容聲音巨大。(6)晉謁:進

31、見,謁見。拜見。(7)審:知道,明白。(8)枉:使對方受屈。(9)愧赧:因羞愧而臉紅。(10)恨:遺憾。(11)才疏:疏:空虛。才學不高。(12)鄙賤:鄙小低賤。(13)曲:敬詞。表示對方降低身份。(14)謬:錯誤的;荒唐的。(15)經世奇才: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的人。經:經營,治理。奇:特殊,卓越。(16)屏: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17)傾頹:崩潰、衰敗。(18)竊命:盜用皇帝的政令。(19)蒙塵:蒙受風塵,專指皇帝遭難出奔。(20)伸:伸張。(21)迄:始終;一直。(22)惟:希望。(23)厄:厄運。(24)逆:叛逆。(25)不及: 不如;比不上。(26)克:戰(zhàn)勝。(27)抑:而且。(28)挾(xié):挾持,控制。(29)誠:的確。(30)爭鋒:爭強,爭勝。(31)為:作為。(32)圖:謀取。(33)利:物資。(35)盡:全部取得。(36)殆(dài):大概。(37)資:資助,給予。(38)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