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防護小常識小知識_第1頁
地震防護小常識小知識_第2頁
地震防護小常識小知識_第3頁
地震防護小常識小知識_第4頁
地震防護小常識小知識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震防護小常識小知識地震是怎樣引發(fā)的由r-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地殼的不同部位受到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漸 積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巖層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斷裂、錯動,于是就引發(fā)了地 震。地震來臨如何避震專家強調,地震發(fā)生時,應保持清醒的頭腦,選擇避震,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 離到安全地方,這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大地震的危險振動期大約只有1至幾分鐘。強 裂地震發(fā)生時,在家中的人可暫躲較堅實的家具如床、桌下面、或躲在跨度小、剛度強的 小開間的室內暫避,如廚房、衛(wèi)生間等處。主震后應迅速撤離戶外,撤離時要注意保護頭 部,可用枕頭等軟物將頭部護住。要注意關閉煤氣,切斷電源。住在高層建筑里

2、的人不能 使用電梯,也不要跑到陽臺上,尤其是不能跳樓,也不能使用電梯。自救法寶:1、保持清醒的頭腦,選擇避震,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這是應 急避震較好的辦法。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震動到建筑物被破壞時間很短,如果人身處平房, 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身處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震后 迅速撤離,以防強余震。2、遠離危險區(qū),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 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 車要立即停車。3、被埋要保存體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廢墟埋壓,要盡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 脫險時,要保存

3、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chuàng)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4、身處樓房,千萬不要跳樓。5、如果正在上課時發(fā)生地震,耍在教師指揮下抱頭、閉眼,盡量蜷曲身體,迅速躲 在各自的課桌下,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躲在課桌和小床下,要聽從老師的安排,不要亂跑。 在影劇院或其它公共娛樂場所的人們應因地制宜躲避到椅子下,舞臺下、樂池、桌子、柜 臺兩側,保護好頭部,切不可一齊擁向出口。6、在行駛的電汽車內避震,車上的乘客要抓住座椅或車上的牢固部件,以免摔倒或 碰傷;并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不要急下車,地震過去后再下車。正在運行的車輛因 緊急停車,設法停在開闊處。7、如果正在過橋,則要緊緊抓住橋欄桿,主震后立即向靠近的岸邊轉

4、移。8、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員不要在狹窄的巷道停留,不要躲進電線、變壓器、煙囪及高 大建筑物附近。9、人還應該遠離石化、化學、煤氣等易燃有毒的工廠或設施,如遇到引起火災或有 毒氣污染時,應迅速向上風方向撤離。10、在戶外避震時,應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避震原則:1不要驚慌。在大地震來臨時,要保持鎮(zhèn)靜,避免驚慌。要克服“驚呆”和“驚逃” 兩種不良反映。地震時嚴重傷亡的眾多事例,大多是慌忙向外奔跑所致。2伏而待定。要保持鎮(zhèn)靜,迅速躲到附近最安全的地方,這是從歷史的經(jīng)驗和血的教 訓中總結出來的。3定后轉移。在主震之后相對平靜的一段時間內,迅速離開減身之處,轉移到更安全 的地

5、方。1、在家里的應急避震措施2種情況1在樓房的避震措施。如果你在家里公寓、樓房遇到地震,應牢記6個字:一判斷;二 躲避;三疏散。一判斷:判斷是近震還是遠震。如果是遠震,看著晃動幾秒鐘,再去打聽這次地震發(fā) 生在哪里、有多大。如果是近震,首先感到上下劇烈顛動,就要立刻采取行動,絕對不能 遲疑。二躲避:迅速躲在堅固的床沿旁邊,衛(wèi)生間、小廚房、小儲藏間、內承重墻的墻角、 墻根、己經(jīng)固定好的大衣柜的旁邊。躲避時,要用隨手物件保護頭部、捂住口鼻,以免砸 傷大腦或被泥沙煙塵嗆住。躲避的姿勢:身體盡量全區(qū)縮小、臥倒或蹲下,隨手用物件護 住頭部、捂住口鼻,另一手抓住一格固定物墻角或桌角。如果沒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

6、和保 護頭部的物件,則應該采取自我保護的姿勢,頭盡量向胸部靠攏,閉口,雙手交叉放在脖 后,保護頭部或頸部。三疏散:搖晃一停止,要立刻離開住所,疏散到空曠安全地帶。注意:地震時,不要 采取以下6種行為: 不要乘電梯。地震時電梯可能嚴重變形危及生命,或斷電無法 逃生。不要到陽臺上。建筑物如果受損,陽臺最容易毀壞的地方。不要到窗戶或外墻邊。建筑物如果受損,窗戶和外墻是容易毀壞的地方。不要找衣物或貴重物品。生命寶貴,逃生要緊。不要在床上或地中央。這屬于危險地帶。千萬不要跳樓。事實證明,跳樓的傷害很大。2在平房的避震措施。當判斷是近震時,能逃先逃,難逃則躲。能逃先逃:如果你的位置距離房門較近,并且通道暢

7、通,應該立即逃出房外。外逃時, 最好頭頂被子、枕頭、安全帽。難逃則躲:如果你的位置距離房門較遠,或者室內房間布局復雜,通道狹窄曲折,外 逃困難時,應立即在室內避震。要迅速躲在桌子旁邊,床旁邊,炕沿下或其他理想的地方。 在室內避震時,要遠離窗戶和房頂大梁,不要靠近碎磚墻體。注意:當打不開房門時,應在室內避震,千萬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傷。2、在室外的應急避震措施。1在室外活動的人們,要迅速環(huán)顧四周,根據(jù)所處的位置,快速轉移到安全地帶,要 遠離建筑物,特別不要進入建筑物取物或救人。2在街道上的行人,要迅速離開電線桿、路燈、變壓器、煙囪、高大建筑物等危險設 施、設備和圍墻、狹窄通道等。3在過街橋

8、或立交橋下的行人,要迅速遠離橋下,跑到開闊的地方,或根據(jù)實際情況, 選擇近處有利地點躲避。4行使中的司機,要采取緊急制動措施,緩慢的逐漸剎車,??吭诼愤吇驅掗煹?,車 上的乘客要抓住車中的座椅,或就地蹲下,抓住其他牢固的物件。5江河面上的船只,要立即停止航行,或者馬上就近靠岸。6在山區(qū)的人們,要遠離陡崖,密切注意山崩、滑坡、泥石流。當出現(xiàn)這些跡象時, 千萬不能在其前面往山下跑,應立即橫向撤離。7處在石化、煤化、天然氣等易爆、有毒的設施附近的人們,要迅速離開,朝污染源 的上風處迎風奔跑,當遇到毒氣泄漏,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向逆風方向奔跑;當遇到易 燃氣體泄漏,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逆風

9、方向跑去,同時切忌使用明火, 以防爆炸燃燒。8遇到火災的人們,要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待地震停止后,逆風向或垂直 風向匍匐前進,轉移到安全地方。3、學校人員避震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 區(qū),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 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后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里,可 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決不可 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4、在街上行走避震地震發(fā)生時,高層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以及廣告招牌,馬口鐵 板、

10、霓紅燈架等,可能掉下傷人,因此在街上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 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準備,要鎮(zhèn)靜,應該迅速離開 電線桿和圍墻,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qū)躲避。5、車間工人避震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 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 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xiàn)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xiàn)場隨時監(jiān)視險情, 及時處理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fā)生。6、震后自救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乂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 要沉著,樹立生

11、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地震后,往往還有 多次余震發(fā)生,處境可能繼續(xù)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環(huán)境。此時, 如果應急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在這種極不利的環(huán)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 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 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wěn)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 支撐殘垣斷壁,以防余震發(fā)生后,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 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fā)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fā)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 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 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過多。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 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 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jié)約,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7、震后互救震后,外界救災隊伍不可能立即趕到救災現(xiàn)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使更多被埋壓在廢 墟下的人員,獲得寶貴的生命,災區(qū)群眾積極投入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 的辦法,也體現(xiàn)了“救人于危難之中,的崇高美德。搶救時間及時,獲救的希望就越大。 據(jù)有關資料顯示,震后20分鐘獲救的救活率達98%以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