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知識點匯編_第1頁
必修二知識點匯編_第2頁
必修二知識點匯編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必修2遺傳與進化知識點匯編 第一章遺傳因子的發(fā)現(xiàn) 第一節(jié)孟德爾豌豆雜交試驗(一)1孟德爾之所以選取豌豆作為雜交試驗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傳粉植物,且是閉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區(qū)分的性狀。2遺傳學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狀:生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對性狀:一種生物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舉例:兔的長毛和短毛;人的卷發(fā)和直發(fā)等。性狀分離: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xiàn)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如在DD x dd雜交實驗中,雜合 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時出現(xiàn)顯性性狀(DD及Dd )和隱性性狀(dd)的現(xiàn)象。顯性性狀:在 DD x dd雜交試

2、驗中,F(xiàn)1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現(xiàn)出高莖,即高莖為顯性。決定顯性性狀的為顯性遺傳因子(基因),用大寫字母表示。如高莖用 D表示。隱性性狀:在DD x dd雜交試驗中,F(xiàn)1未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現(xiàn)出矮莖,即矮莖為隱性。決定隱性性狀的為隱性基因,用小寫字母表示,如矮莖用d表示。(2)純合子:遺傳因子(基因)組成相同的個體。如DD或dd。其特點純合子是自交后代全為純合子,無性狀分離現(xiàn)象。雜合子:遺傳因子(基因)組成不同的個體。如Dd。其特點是雜合子自交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現(xiàn)象。(3 )雜交: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之間的相交方式。女口: DD x dd Dd x dd DD

3、 x Dd 等。自交: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之間的相交方式。女口: DD x DD Dd x Dd 等測交:F1 (待測個體)與隱性純合子雜交的方式。女口: Dd x 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對而言的,如甲(早)x乙(£)為正交,則甲(8)x乙(早)為反交;如甲(s)x乙(早)為正交,則甲(早)x乙(£)為反交。3雜合子和純合子的鑒別方法若后代無性狀分離,則待測個體為純合子測交法Y若后代有性狀分離,則待測個體為雜合子薯后代無性狀分離,則待測個體為純合子自交法Y若后代有性狀分離,則待測個體為雜合子4常見問題解題方法(1)如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顯:隱 =3 : 1,則雙親一定都是雜

4、合子(Dd)即 Dd x Dd 3D_ : 1dd(2)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顯:隱 =1:1,則雙親一定是測交類型。即為 Dd x dd 1Dd : 1dd(3)若后代性狀只有顯性性狀,則雙親至少有一方為顯性純合子。即 DD x DD 或 DD x Dd 或 DD x dd5分離定律其實質就是在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不同的配子中。第2節(jié)孟德爾豌豆雜交試驗(二)1兩對相對性狀雜交試驗中的有關結論(1)(3)兩對相對性狀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F1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等位基因一定分離,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

5、的非等位基因由組合,且同時發(fā)生。F2中有16種組合方式,9種基因型,4種表現(xiàn)型,比例 9: 3: 3: 1)自親本 類型注意:重組 類型V雙顯(Y_R_)YYRRYYRrYyRRYyRr1/16 f2/162/164/169/16黃圓純隱(yyrr )yyrr1/161/16綠皺SYYrr1/161單顯(Y_rr )=-YYRr2/16J3/16黃皺yyRR1/16F單顯(yyR_) L yyRr2/16'3/16綠圓上述結論只是符合親本為型為6/16。YYRR X yyrr,但親本為 YYrr X yyRR F2中重組類型為 10/16,親本類2常見組合問題(1) 配子類型問題女口:

6、 AaBbCc產生的配子種類數為 2x2x2=8種(2) 基因型類型女口: AaBbCc X AaBBCc,后代基因型數為多少? 先分解為三個分離定律:Aa X Aa 后代 3 種基因型(1AA : 2Aa: 1aa) Bb X BB后代2種基因型(1BB : 1Bb)CcX Cc 后代 3 種基因型(1CC : 2Cc : 1cc) 所以其雜交后代有 3x2x3=18種類型。(3) 表現(xiàn)類型問題如:AaBbCc X AabbCc,后代表現(xiàn)數為多少?先分解為三個分離定律:Aa X Aa后代2種表現(xiàn)型Bb X bb后代2種表現(xiàn)型Cc X Cc后代2種表現(xiàn)型 所以其雜交后代有 2x2x2=8種表現(xiàn)

7、型。3自由組合定律實質是形成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基因自由組合。4常見遺傳學符號符號PF1F2X含義親本:子一代:子二代雜交自交母本父本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第一節(jié)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識結構精子的形成過程 減數分裂"卵細胞形成過程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弋己子中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 受精作用J1受精作用的過程和實質1. 正確區(qū)分染色體、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和四分體(1) 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細胞分裂間期,染色體經過復制成由一個著絲點 連著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所 以此時染色體數目要根據著絲點判斷。(2)同源染色體和四分體:同源染色體指形態(tài)、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母方,一條

8、來自父方,且能在 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可以兩兩配對的一對染色體。四分體指減數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后每對 同源染色體中含有四條姐妹染色單體。(3)一對同源染色體=一個四分體=2條染色體=4條染色單體=4個DNA分子。2. 減數分裂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同源染色體:上面已經有了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xiàn)象。四分體:上面已經有了交叉互換:指四分體時期,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纏繞,并交換部分片段的現(xiàn)象。減數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3. 減數分裂特點:復制一次,分裂兩次。結果:染色體數目減半,且 減半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 場所:生殖器官內-勰數弟一次井S

9、!n畑丹聯(lián).蠱極 M祎加n4.精子與卵細胞形成的異同點比較項目不同點相同點精子的形成卵細胞的形成染色體復制復制一次第一次分裂一個初級精母細胞 (2n)產生兩個大小相同的次級精母細胞5)一個初級卵母細胞 (2n)(細胞質不均等 分裂)產生一個次級 卵母細胞(n)和一個 第一極體(n)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 分體,同源染色體分離, 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細胞質分裂,子細胞染色 體數目減半第二次分裂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形 成四個同樣大小的精 細胞(n)一個次級卵母細胞 (細胞質不均等分 裂)形成一個大的卵 細胞(n)和一個小的 第二極體。第一極體 分裂(均等)成兩個 第二極體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 體

10、分開,分別移向兩極, 細胞質分裂,子細胞染色 體數目不變有無變形精細胞變形形成精子無變形分裂結果產生四個有功能的精子(n)只產生一個有功能的卵細胞(n)精子和卵細胞中染色體 數目均減半注:卵細胞形成無變形過程,而且是只形成一個卵細胞,卵細胞體積很大,細胞質中存有大 量營養(yǎng)物質,為受精卵發(fā)育準備的。5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主要異同點比較項目減數分裂有絲分裂染色體復制次數及時間 :一次,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間期一次,有絲分裂的間期細胞分裂次數二次一次聯(lián)會四分體是否出現(xiàn)出現(xiàn)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不出現(xiàn)同源染色體分離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無著絲點分裂發(fā)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子細胞的名稱及數目性細胞,精細胞4個或卵1

11、個、 極體3個體細胞,2個子細胞中染色體變化減半,減數第一次分裂不變子細胞間的遺傳組成不一定相冋一定相冋6識別細胞分裂圖形(區(qū)分有絲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1)、方法(點數目、找同源、看行為 )第1步:如果細胞內染色體數目為 奇數,則該細胞為減數第二次分裂某時期的細胞。第2步:看細胞內有無同源染色體,若 無則為減數第二次分裂某時期的細胞分裂圖;若 有則為減數第 一次分裂或有絲分裂某時期的細胞分裂圖。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體的情況下,若有聯(lián)會、四分體、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等 行為則為減數第一次分裂某時期的細胞分裂圖;若無以上行為,則為有絲分裂的某一時期的細胞分裂 圖

12、。(2)例題:判斷下列各細胞分裂圖屬何種分裂何時期圖。甲乙丙,解析:甲圖細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對的同源染色體,但無聯(lián)會、四分體、分離等行為,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態(tài) 和數目相同的染色體,故為有絲分裂的后期。乙圖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故為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丙圖不存在同源染色體,且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開,姐妹染色單體成為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故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7受精作用:指卵細胞和精子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注:受精卵核內的染色體由精子和卵細胞各提供一半,但細胞質幾乎全部是由卵細胞提供,因此后代某 些性狀更像母方。意義:通過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證了進行有性

13、生殖的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從而保 證了遺傳的穩(wěn)定和物種的穩(wěn)定;在減數分裂中,發(fā)生了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和非姐妹染色單體 的交叉互換,增加了配子的多樣性,加上受精時卵細胞和精子結合的隨機性,使后代呈現(xiàn)多樣性, 有利于生物的進化,體現(xiàn)了有性生殖的優(yōu)越性。下圖講解受精作用的過程,強調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細胞核和卵細胞的細胞核結合,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 又恢復到體細胞的數目。哽悄作用8配子種類問題由于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使配子也多種多樣,根據染色體組合多樣性的形成的過程,所以配子的種 類可由同源染色體對數決定,即含有n對同源染色體的精(卵)9植物雙受精(補充)被子植物特有的一種受精現(xiàn)象。

14、花粉被傳送到雌蕊柱頭后,長岀花粉管, 的先端破裂,放岀兩精子, 其中之一與卵結合,形成受精卵 ,另一精子與 合,形成胚乳核;經過一系列的發(fā)展過程,前者形成 胚,后者形成胚乳, 精的現(xiàn)象稱雙受精。原細胞產生配子的種類為伸達胚囊,管兩個極核結這種雙重受注:其中兩個精子的基因型相同,胚珠中極核與卵細胞基因型相一株白粒玉米(aa)接受紅粒玉米(AA)的花粉,所結的種子的胚細胞、胚乳細胞基因型依次是:例:1.2.、2n種。同。Aa、Aaa第二節(jié)基因在染色體上薩頓假說推論:基因在染色體上,也就是說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因為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 的平行關系。.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果蠅雜交實驗分析乂

15、YJX*K'Y打懂)x'v白3條染色體上一般含有多個基因,且這多個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4. 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第三節(jié)伴性遺傳1伴性遺傳的概念2. 人類紅綠色盲癥(伴 X染色體隱性遺傳?。┨攸c: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遺傳。即男性t女性t男性。一般為隔代遺傳。2. 抗維生素D佝僂?。ò閄染色體顯性遺傳?。?特點: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代代相傳。4、伴性遺傳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親代配子(蘆花雄雞)非蘆花雌雞)子代3、人類遺傳病的判定方法口訣:無中生有為隱性,有中生無為顯性;隱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顯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確定致病基因的

16、顯隱性:可根據(1 )雙親正常子代有病為隱性遺傳(即無中生有為隱性);(2)雙親有病子代出現(xiàn)正常為顯性遺傳來判斷(即有中生無為顯性) 第二步:確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體還是性染色體上。 在隱性遺傳中,父親正常女兒患病或母親患病兒子正常,為常染色體上隱性遺傳; 在顯性遺傳,父親患病女兒正?;蚰赣H正常兒子患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不管顯隱性遺傳,如果父親正常兒子患病或父親患病兒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體上的遺傳??; 題目中已告知的遺傳病或課本上講過的某些遺傳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確定。注:如果家系圖中患者全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連續(xù)性,應首先考慮 伴Y遺傳,無顯隱之分。4、

17、性別決定的方式類型XY型ZW型性別雌雄雌雄體細胞染色體組成2A + XX2A+XY2A+ZW2A+ZZ性細胞染色體組成A+XA+XA+YA+ZA+WA+Z生物類型人、哺乳類、果蠅及雌雄異株植物鳥類、蛾蝶類第三章基因的本質第一節(ji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 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1)、體內轉化實驗:1928年由英國科學家格里菲思等人進行。 實驗過程分別注射到小飢體內R熨話細菌月璽活細簡一一一-師熱殺死的S吃細菌R型活細繭加熱殺死的熨細歯小嚴不肥亡f小載死亡f小鼠不圧亡f小鼠死亡於5型活細培養(yǎng)£ *S型活細菌結論:在S型細菌中存在轉化因子可以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2)、體外轉化實驗:

18、1944年由美國科學家艾弗里等人進行。實驗過程多糖脂質蛋白質 RNA DNA DNA水館物1 Jtill1分別與R型活細歯混合培養(yǎng)1 111 1 / 1R R RR R SRR S結論:DNA是遺傳物質含32P的噬菌體細菌體內有放射線32P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1、實驗過程標記噬菌體含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含35S的細菌35S培養(yǎng)蛋白質外殼含35S的噬菌體含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含32P的細菌培養(yǎng)內部DNA含32P的噬菌體噬菌體侵染細菌含35S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細菌體內沒有放射性35S侵染細菌結論:進一步確立 DNA是遺傳物質3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煙草實驗:(1)、實驗過程D完帑的畑竿花葉糯焉煙草葉出現(xiàn)病斑

19、葉不.甦H d出現(xiàn)馬斑務舉煙草一煙0葉出KNA現(xiàn)病斑(2)、實驗結果分析與結論煙草花葉病毒的 RNA能自我復制,控制生物的遺傳性狀,因此RNA是它的遺傳物質4、生物的遺傳物質生物非細胞結構:DNA或RNA廠原核生物:細胞結構真核生物: 結論:絕大多數生物(細胞結構的生物和 質。DNADNA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第二節(jié)DNA分子的結構1. DNA分子的結構(1)基本單位-脫氧核糖核苷酸(簡稱脫氧核苷酸)” 一分子磷強i分子脫魚孩塘T T 1 =詬二匕匚二)匚匸二P2、DNA分子有何特點?穩(wěn)定性是指DNA分子雙螺旋空間結構的相對穩(wěn)定性。與這種穩(wěn)定性有關的因素主要

20、有以下幾點: DNA分子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成精細均勻、螺距相等的規(guī)則雙螺旋結構。 DNA分子中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的順序穩(wěn)定不變。 DNA分子雙螺旋結構中間為堿基對、堿基之間形成氫鍵,從而維持雙螺旋結構的穩(wěn)定。 DNA分子之間對應堿基嚴格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進行配對。 每個特定的DNA分子中,堿基對的數量和排列順序穩(wěn)定不變。多樣性構成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雖只有 4種,配對方式僅 2種,但其數目卻可以成千上萬,更重要的是 形成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可以千變萬化,從而決定了DNA分子的多樣性。特異性每個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而特定的排列順序代表著遺傳信息,所以每個特 定的D

21、NA分子中都貯存著特定的遺傳信息,這種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就決定了DNA分子的特異性。3. DNA雙螺旋結構的特點:DNA分子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DNA分子外側是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而成的基本骨架。DNA分子兩條鏈的內側的堿基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配對,并以氫鍵互相連接。 4相關計算(1)A=TC=G(2)(A+ C ) / (T+G)=1 或 A+G / T+C = 1(3)如果(A1+C1)/ ( T1+G1)=b那么(A2+C2)/(T2+G2)=1/b(4)(A+T )/(C +G )=(A1+ T1 )/( C1 +G1 )=(A2 + T2 )/( C2+G2 )

22、=a例:已知DNA分子中,G和C之和占全部堿基的 46%,又知在該 DNA分子的H鏈中,A和C分別占堿 基數的28%和22%,則該DNA分子與H鏈互補的鏈中,A和C分別占該鏈堿基的比例為 ()A 28%、22% B. 22%、28%C. 23%、27%D.26%、24%4判斷核酸種類(1)如有U無T,則此核酸為 RNA ;(2)如有T且A=T C=G,則為雙鏈 DNA ;(3)如有 T且A工T CM G,則為單鏈 DNA ;4) U和T都有,則處于轉錄階段。第3節(jié)DNA的復制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證據1、方法:同位素標記及密度梯度離心法。2、實驗過程:以含15NH4CI的培養(yǎng)液來培養(yǎng)大腸桿菌,

23、讓大腸桿菌繁殖幾代,再將大腸桿菌轉移到14N的普通培養(yǎng)液中。然后,在不同時刻收集大腸桿菌并提取DNA,進行密度梯度離心,記錄不同質量的DNA在離心管中的位置及比例。大腸桿菌在離心管中的位置比例DNA分子親代下層15n15n第1代中層15n14n第2代1中層1上層中層15n14n上層14n14n第3代1中層3上層中層15n14n上層14n14n第4代1中層7上層中層15n14n上層14n14n4、結論:DNA分子復制為半保留復制。 、DNA分子復制的過程解旋酶:解幵DNA雙鏈聚合酶:以母鏈為模板,游離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為連接酶:把DNA子鏈片段巧2出箍?PTWL-.n-=1、概念:以親代 DNA分

24、子為模板合成子代 DNA的過程2、復制時間:有絲分裂或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3.復制方式半保留復制4、復制條件(1)模板:親代DNA分子兩條脫氧核苷酸鏈(2)原料:4種脫氧核苷酸(3)能量:ATP(4 )解旋酶、 DNA聚合酶等5、復制特點:邊解旋邊復制6、復制場所:主要在細胞核中,線粒體和葉綠體也存在。7、復制意義:保持了遺傳信息的連續(xù)性。三、與DNA復制有關的堿基計算1. 一個DNA連續(xù)復制n次后,DNA分子總數為: 2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 DNA母鏈的有2個,占1/(2n-1)3. 若某DNA分子中含堿基 T為a,(1) 則連續(xù)復制n次,所需游離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數為:a(2n-1

25、)(2) 第n次復制時所需游離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數為:a 2n-1例題:(1) 、一個被放射性元素標記雙鏈DNA的噬菌體侵染細菌,若此細菌破裂后釋放出n個噬菌體,則其中具有放射性元素的噬菌體占總數()A.1/ nB.1/2 nC.2/nD.1/2(2) 、具有100個堿基對的一個 DNA分子片段,含有40個胸腺嘧啶,若連續(xù)復制3次,則第三次復制時需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數是()A.60 個 B.120 個 C.240 個 D.360 個第4節(jié)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一、.基因的相關關系1、與DNA的關系 基因的實質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無遺傳效應的 DNA片段不能稱之為基因(非基因

26、)。 每個DNA分子包含許多個基因。2、與染色體的關系 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此外,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有基因分布。3、與脫氧核苷酸的關系 脫氧核苷酸(A、T、C、G)是構成基因的單位。 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4、與性狀的關系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合成來實現(xiàn)。二、DNA片段中的遺傳信息遺傳信息蘊藏在 4種堿基的排列順序之中;堿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堿基的特異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個DNA分子的特異性。第四章基因的表達第一節(jié)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一、遺傳信息的轉錄

27、1、DNA與RNA的異同點亥酸項目、DNARNA結構通常是雙螺旋結構,極少數病 毒是單鏈結構通常是單鏈結構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4種)核糖核苷酸(4種)五碳糖脫氧核糖核糖堿基A、 G、 C、 TA、G、C、U產生途徑DNA復制、逆轉錄轉錄、RNA復制存在部位主要位于細胞核中染色體上, 極少數位于細胞質中的線粒 體和葉綠體上主要位于細胞質中功能傳遞和表達遺傳信息 mRNA :轉錄遺傳信息,翻 譯的模板 tRNA :運輸特定氨基酸 rRNA :核糖體的組成成分2、RNA的類型信使RNA(mRNA)轉運RNA(tRNA)核糖體RNA( rRNA)3、轉錄轉錄的概念轉錄的場所主要在細胞核轉錄的模板以DN

28、A的一條鏈為模板轉錄的原料4種核糖核苷酸轉錄的產物一條單鏈的mRNA轉錄的原則堿基互補配對轉錄與復制的異同(下表:)階 段 項目復制轉錄時間細胞有絲分裂的間期或減 數第一次分裂間期生長發(fā)育的連續(xù)過程進行場所主要細胞核主要細胞核模板以DNA的兩條鏈為模板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原料4種脫氧核苷酸4種核糖核苷酸條件需要特定的酶和ATP需要特定的酶和ATP過程在酶的作用下,兩條扭成螺 旋的雙鏈解開,以解開的每 段鏈為模板,按堿基互補配 對原則(A T、C G、T A、G C)合成與模板 互補的子鏈;子鏈與對應的 母鏈盤繞成雙螺旋結構在細胞核中,以DNA解旋后 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 A U、G C、T

29、A、C G 的 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 mRNA,mRNA 從細胞核進 入細胞質中,與核糖體結合產物兩個雙鏈的DNA分子一條單鏈的mRNA特點邊解旋邊復制;半保留式復 制(每個子代DNA含一條 母鏈和一條子鏈)邊解旋邊轉錄;DNA雙鏈分 子全保留式轉錄(轉錄后 DNA仍保留原來的雙鏈結 構)遺傳信息的 傳遞方向遺傳信息從親代DNA傳給 子代DNA分子遺傳信息由 DNA傳到RNA、遺傳信息的翻譯1、遺傳信息、密碼子和反密碼子遺傳信息密碼子反密碼子概念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 排列順序mRNA 中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堿基tRNA 中與 mRNA密碼子互補配對的 三個堿基作用控制生物的遺傳性狀直接決定

30、蛋白質中的氨 基酸序列識別密碼子,轉運 氨基酸種類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種 類、數目和排列順序 的不同,決定了遺傳 信息的多樣性64種61種:能翻譯出氨基酸 3種:終止密碼子,不 能翻譯氨基酸61種或tRNA 也為61種聯(lián)系_ 決定 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序列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序列 mRNA中堿基序列與基因模板鏈中堿基序列互補 密碼子與相應反密碼子的序列互補配對2、翻譯定義翻譯的場所 翻譯的模板 翻譯的原料 翻譯的產物 翻譯的原則細胞質的核糖體上mRNA20種氨基酸 多肽鏈(蛋白質) 堿基互補配對翻譯與轉錄的異同點(下表)階段項目轉錄翻譯定義在細胞核中,以 DNA的一條鏈 為模板合成mRNA的過程以

31、信使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 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場所細胞核細胞質的核糖體模板DNA的一條鏈信使RNA信息傳遞的方向DNA tmRNAmRNA t蛋白質原料含A、U、C、G的4種核苷酸合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產物信使RNA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順序的蛋白質實質疋遺傳信息的轉錄是遺傳信息的表達、基因表達過程中有關 DNA、RNA、氨基酸的計算1、轉錄時,以基因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產生一條單鏈mRNA,則轉錄產生的mRNA 分子中堿基數目是基因中堿基數目的一半,且基因模板鏈中A+T (或C+G)與mRNA分子中U+A (或C+G)相等。2翻譯過程中,mRNA中每3個相鄰堿基決定一

32、個氨基酸,所以經翻譯合成的蛋白質分子中氨基酸數目是11鼻冒】(i C" A* *c u:*ci鹹皐犧yhI1、中心法則3t門質謹轉錄DNA t DNA : DNA的自我復制;(2) DNA t RNA :轉錄; 的自我復制;(5) RNA t DNA :逆轉錄。RNA t蛋白質:翻譯;(4) RNA t RNA :RNADNA tDNADNA tRNARNA t蛋白質二、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間接控制)丞或激素細胞代謝基因細胞生物3、4、5、RNAtRNARNAtDNA 丿性狀結構蛋白細胞結構直接控制)基因型與表現(xiàn)型的關系,基因的表達過程中或表達后的蛋白質也可能受到生物體性狀的多

33、基因因素: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huán)境之間多種因素存在復雜的相互 作用,共同地精細地調控生物的性狀。細胞質基因: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DNA中的基因都稱為細胞質基因。母系遺傳。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第五章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第一節(jié)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基因突變的實例1、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癥狀病因基因中的堿基替換2、基因突變概念類型隨機重組和交換重組、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1、基因突變的原因 有內因和外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線、X射線誘發(fā)突變(外因)化學因素:如亞硝酸、堿基類似物-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mRNA中堿基數目的1/3,是雙鏈DNA堿基數目的1/6。第2節(jié)基因對性狀的控制自然突變(內因)2、基因突

34、變的特點普遍性隨機性不定向性低頻性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變的時間有絲分裂或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4基因突變的意義三、基因重組1、基因重組的概念隨機重組2、基因重組的類型'-交換重組3、時間: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體時期)4基因重組的意義四、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的區(qū)別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本質基因的分子結構發(fā)生改變,產生了 新基因,也可以產生新基因型, 出 現(xiàn)了新的性狀。不冋基因的重新組合,不產生新基 因,而是產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冋性 狀重新組合。發(fā)生時間及 原因細胞分裂間期DNA分子復制時, 由于外界理化因素引起的堿基對 的替換、增添或缺失。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隨著同源染

35、色體的分開,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 非等位基因進行了自由組合; 四分體 時期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條件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和內部因素 的相互作用。有性生殖過程中進行減數分裂形成 生殖細胞。意義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 的原材料。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 樣性的重要原因。發(fā)生可能突變頻率低,但普遍存在。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第二節(jié)染色體變異 、染色體結構的變異(貓叫綜合征)1、概念r缺失2、變異類型重復倒位 易位、染色體數目的變異1染色體組的概念及特點2常見的一些關于單倍體與多倍體的問題一倍體一定是單倍體嗎?單倍體- 1定是- -倍體嗎?(一倍體一定是單倍體;單倍體不一定是一倍體。)

36、二倍體物種所形成的單倍體中,其體細胞中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答:對,因為在體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同源染色體分開,導致染色體數目減半。)如果是四倍體、六倍體物種形成的單倍體,其體細胞中就含有兩個或三個染色體組,我們可以稱它為二倍體或三倍體,這種說法對嗎?(答:不對,盡管其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或三個染色體組,但因為是正常的體細胞的配子所形成的物種,因此,只能稱為單倍體。)(4)單倍體中可以只有一個染色體組,但也可以有多個染色體組,對嗎?(答:對,如果本物種是二倍體,則其配子所形成的單倍體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如果本物種是四倍體,則其配子所形成的單倍體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染色

37、體組。)3總結:多倍體育種方法:單倍體育種方法:AllAHA A HitAbAbA AbbMil lllfJ小xiiihh我時的苧列表比較多倍體育種和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原理染色體組成倍增加染色體組成倍減少,再加倍后得到純種(指 每對染色體上成對的基因都是純合的)常用方法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幼苗花藥的離體培養(yǎng)后,人工誘導染色體加倍優(yōu)點器官大,提高產量和營養(yǎng)成分明顯縮短育種年限缺點適用于植物,在動物方面難以開展技術復雜一些,須與雜交育種配合4染色體組數目的判斷(1)細胞中同種形態(tài)的染色體有幾條,細胞內就含有幾個染色體組問:圖中細胞含有幾個染色體組?(2)根據基因型判斷細胞中的染色

38、體數目,根據細胞的基本型確定控制每一性狀的基因出現(xiàn)的次數,該次數就 組數。圖二問:圖中細胞含有幾個染色體組?(3)根據染色體數目和染色體形態(tài)數確定染色體數目。染色體組數=細胞內染色體數目/染色體形態(tài)數果蠅的體細胞中含有 8條染色體,4對同源染色體,即染色體形態(tài)數為4(X、Y視為同種形態(tài)染色體):染色體組數目為2。人類體細胞中含有 46條染色體,共23對同源染色體,即染色體形態(tài)數是23,細胞內含有2個染色體組。4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過程圖示:F| 割出子)I如嘛4 3h' * 2SJ|聯(lián)會音亂Fi三*5萍無軒西皿注:親本中要用四倍體植株作為母本,二倍體作為父本,兩次使用二倍體花粉的作用是

39、不同的。雌配子N=ax)單倍體與多倍體的區(qū)別直接發(fā)育成生物體:單倍體(N二ax)生物注:x染色體組,a、b為正整數。合子2N= (a+b) x(N=bx 二倍體 三倍體 多倍體雄配子(a+b)直接發(fā)育成生物體:單倍體(N=bx)判斷D由合子發(fā)育來的個體,細胞中含有幾個染色體組,就叫幾倍體;D而由配子直接發(fā)育來的,不管含有幾個染色組,都只能叫單倍體。染色體結構變異8(念傑啲一麵豐同源柬色康莊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曲帶U控制生物生 墩色體姐J長發(fā)育的全部遺傳信息染色體孌異4黃分 棗色變斥二解,羅不含同源梟色廉遐念有禪對同源更色體中卜條I咼念:指體細敝申含有兩f染色體組的亍體舉傅衛(wèi)人木蒂U念;費體蠣腿

40、中含奮三十或三個以上染色(姐的個體 成因吊絲分JJMflfi中凜色體xOM-W分開 特點遵稈filth葉片、杲第和神子都比較大含有機物多 應flh人工誘導多借I片種厲念:體概中含有本林種配子梟色戕目的匸體成因曲配子發(fā)育而盛特點沖ffilltttt長陽弱小而 M 不育 ak種第三節(jié)人類遺傳病劭念單堆因遺傳宿英叫紐因M輻常戦色體旻性逍傳病;井揩多推 竄性遺傳卅:白此病"苯丙罔尿癥顯性誼傳后;抗維生累。徇!需 性墩徃休f(I&性遺傳癇:紅封I色直1血因更色號舁需追傳爲斗類鬼Jt目M蠟的悴常常更色協(xié)遺傳合征 ft Jfe色體遺傳弼:性BUSflf不艮第6章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第1節(jié)

41、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雜交育種1概念:是將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通過交配集中一起,再經過選擇和培育,獲得新品種的方法。2原理:基因重組。通過基因重組產生新的基因型,從而產生新的優(yōu)良性狀。3優(yōu)點:可以將兩個或多個優(yōu)良性狀集中在一起。4缺點:不會創(chuàng)造新基因,且雜交后代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育種過程緩慢,過程復雜。物,使生物產生基因突變,利用這些變異育成新品種的方法。二、誘變育種1概念:指利用物理或化學因素來處理生2誘變原理:基因突變3誘變因素:(1)物理:X射線,紫外線,丫射線等。(2)化學:亞硝酸,硫酸二乙酯等。4優(yōu)點: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yōu)良性狀。5缺點:因為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且有利的突變很

42、少,所以誘變育種具有一定盲目性,所以利用理化因 素出來生物提高突變率,且需要處理大量的生物材料,再進行選擇培育。三、四種育種方法的比較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原理基因重組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染色體變異方法雜交激光、射線或化學藥品處理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種子 或幼苗花藥離體培養(yǎng)后加倍優(yōu)點可集中優(yōu)良性狀時間短器官大和營養(yǎng)物質含量咼縮短育種年限缺點冃種年限長盲目性及突變頻率較低動物中難以開展成活率低,只適用 于植物舉例高桿抗病與矮桿 感病雜交獲得矮 桿抗病品種咼產青霉菌株的育 成三倍體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第二節(jié)基因工程及其應用1概念2原理基因重組3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基因的 剪刀”(限制性內

43、切酶)限制性內切酶能夠對 DNA分子進行切割,它具有專一性和特異性。即一種內切酶只對DNA分子內特定的堿基序列中的特定位點發(fā)生作用,把它切開。(2.)基因的針線”(DNA連接酶)能夠將限制酶切開的黏性末端連接起來,從而使兩個DNA片段連接起來。注:限制酶與連接酶作用的位點都是磷酸二酯鍵(3)基因的運載體作用:將外源基因送入受體細胞種類:質粒、噬菌體和動物病毒。其中質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運載體,最常用的質粒是大腸桿菌的質粒。特點:是細胞染色體外能自主復制的很小的環(huán)狀DNA分子,存在于許多細菌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條件:(1)能在宿主細胞內復制并穩(wěn)定保存,并對宿主細胞正常生活沒有影響;具有多個限制酶

44、切點,便于與外源基因連接(3)具有某些標記基因,便于F目的基因檢測基因工程的別名基因拼接技術或DNA重組技術操作環(huán)境生物體外操作對象基因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操作工具基因的剪刀、針線、運載體基本過程剪刀T拼接T導入T表達結果人類需要的基因產物4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驟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與運載體將目的基 因導入受 體細胞目的基因 的檢測和 表達途徑:直接分離基因或人工合成基因用同一種限制酶處理目的基因和運載體,借助DNA連接酶使目的基因和運載體結合形成重組DNA重組DNA導入受體細胞根據標記基因判斷目的基因導入與否例題:下圖中A E表示幾種不同育種方法A.B. I rC CG T C物種F物命FC.

45、AABBDDX RR"ABDR普通小麥Up不育雜種DDTT Xddtt* FiD.高稈矮稈抗銹病易染銹病DDTT XddttFiE.高稈矮稈AABBDDRR小黑麥F2* 能穩(wěn)定遺傳的矮稈抗銹病的品種 配子幼苗能穩(wěn)定遺傳的矮稈抗銹病的品種根據受體細胞特定的性狀判斷目的基因表達與否抗銹病易染銹病F.其它生物基因植物細胞專*新細胞具有新性狀的植物體A :克隆 B :誘變育種 C:多倍體育種 D:雜交育種 E:單倍體育種F:基因工程第7章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第1節(jié)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一、拉馬克的進化學說1、拉馬克的進化學說的主要內容(1 )、生物都不是神創(chuàng)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傳衍來的。這對當

46、時人們普遍信奉的神創(chuàng)造成一定沖 擊,因此具有進步意義。(2 )、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的。拉馬克幾乎否認物種的真實存在,認為生物只存在連續(xù)變異 的個體。(3)、對于生物進化的原因,他認為:一是“用進廢退”的法則;二是“獲得性遺傳”的法則。但這 些法則缺乏事實依據,大多來自于主觀推測。2、拉馬克的進化學說的歷史意義二、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一)、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1過度繁殖-選擇的基礎生物體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能產生很多后代,不同個體間有一定的差異。2生存斗爭-進化的動力、外因、條件大量的個體由于資源空間的限制而進行生存斗爭。在生存斗爭中大量個體死亡,只有 少數的個體生存下來。生存斗爭包括三方面:(1 )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的斗爭(2 )種內斗爭(3 )種間斗爭生存斗爭對某些個體的生存不利,但對物種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動生物的進化。3遺傳變異-進化的內因在生物繁殖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遺傳變異現(xiàn)象,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有的變異是 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生存下去, 反之,具有不利變異個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