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解讀版本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6/985e0002-6e88-4548-ace6-5ebed1a81dc4/985e0002-6e88-4548-ace6-5ebed1a81dc41.gif)
![老子解讀版本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6/985e0002-6e88-4548-ace6-5ebed1a81dc4/985e0002-6e88-4548-ace6-5ebed1a81dc42.gif)
![老子解讀版本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6/985e0002-6e88-4548-ace6-5ebed1a81dc4/985e0002-6e88-4548-ace6-5ebed1a81dc43.gif)
![老子解讀版本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6/985e0002-6e88-4548-ace6-5ebed1a81dc4/985e0002-6e88-4548-ace6-5ebed1a81dc44.gif)
![老子解讀版本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6/985e0002-6e88-4548-ace6-5ebed1a81dc4/985e0002-6e88-4548-ace6-5ebed1a81dc4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老子解讀精品文檔主題:論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摘要:老子辯證法小結老子的辯證法,不是簡單地猜測和比喻,而是進入理性的說明論證:第一、老子肯定世界上的事物不 是鐵板一塊。而是遍普存在著對立的,存在著一個肯定,必然存在著一個否定。在中國哲學史上,是他首 先揭示了對立存在普遍性,從而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第二,進而提出世界萬事萬物是動的,是運動變化 的。動因是事物內部存在對立面,對立面的作用促進了事物的運動,“反者道之動”,準確地說明了相反兩 個方面的斗爭或相反的兩種作用,是事物存在和運動的根據。第三,矛盾的兩個方面并非絕對對立。老子 進而揭示了對立面的相互依存性,滲透性、同一性,提出“相反相成”的矛盾
2、論思想,“萬物負陰而抱陽”肯 定事物的內在矛盾。第四,老子提出反是事物變化的遍普規(guī)律,而柔弱是運用道而使事物保持相對長久的 關鍵。反是不可避免的,但柔弱是可以延緩反的到來。P1,學說的產生、學說概述。 2對老子一書的認識、辯證法思想內容。4辯證法的核心5樸素辨證法思想局限性第一部分:概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鹿邑縣)人。約生于前 571年。老子即老聃,生卒年不可 詳考,約生于公元前 580年(周簡王6年0,約死于公元前500年(周敬王20年)。史載,曾任周王朝史 官,孔子曾向他問禮,晚年見周王朝日趨沒落,便騎青牛而去,回故鄉(xiāng)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過著隱居生 活。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
3、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始祖。1.1 老子學說的產生春秋戰(zhàn)國時期,農民小私有者,自從公社解體后是一直存在的人數眾多的階層。在社會劇烈變動的時 代,逃亡的奴隸,被大國吞并的小國的降為皂隸的貴族,都有成為自由農民的可能,農民小私有者階層在 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期,有擴大的趨勢。老子書中小國寡民反對剝削農民平均主義等思想都反映了當 時農民小私有者的愿望。他們沒有政治特權,受剝削,有反抗壓迫的要求,但又不是一無所有,并非處于 社會的最低層,所以其革命性不徹底、不堅決,只要統(tǒng)治者對其不太苛刻,能保持其現(xiàn)有的經濟地位就知 足常樂了,老子的哲學正是反映了當時這個階層的要求和愿望。老子是周王朝的史官,通曉天文星象
4、歷史文化知識,知道冬至夏至的周期,知道歲星約十二年一循環(huán)的 規(guī)律能準確推算朔日認為天道并非高遠莫測,在其著作中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自發(fā)和辯證法思想是可以理 解的。同時老子還吸收了很多農業(yè)醫(yī)學方面的經驗如“治人事莫若嗇”、“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專 氣致柔”等。史官出身的老子具有當時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他看透了奴隸制的腐朽和給農民小私有者帶來的災 難,他反對奴隸制的典章制度、禮樂文化,也攻擊這奴隸主階級服務的上帝、鬼神宗教迷信思想。老子無 神論思想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產生是當時生產斗爭,階級斗爭經驗的總結。反映農民小私有者的利益的 老子地打擊舊勢力反對奴隸主階級舊思想方面做出了特殊貢獻。1
5、.2 老子學說概述老子的學說見諸道德經即老子一書里。老子學說的核心 是“道”。老子把“道”看作世界萬物的本源。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第一性的,天下萬物都是“道”派生出來的。道是 什么詔子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钡谰褪菬o形、無象、無體的“恍惚”,也就是“無”。所以他又說:“天 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崩献影堰@種不具有任何物質性的“道”或“無”作為世界萬物的本源,這是一種客 觀唯心主義。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chuàng)立的道家學派,對我國的文化思想的發(fā)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在我國 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只有儒家學派能夠與道家學派齊名。由他撰寫的道德經,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哲收集于網絡
6、,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精品文檔學思想的先河,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其意義深邃博大,內涵極為豐富:涵蓋了哲學、政治主張、社會理 想、軍事謀略等各個方面,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之一。老子學說的精華是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對立的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又互相聯(lián) 系、互相依存。他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彼€進一步 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轉化的觀點。"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曲則全,枉則直”, “物壯則老”等。但是,老子的辯證法思想也有很大局限性 。一是他認為對立面的轉化不需任何條件,二是 把對立面轉化看成是循
7、環(huán)往復的過程,看不到事物不斷向前發(fā)展,結果使他的辯證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學的 泥潭。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這是他的天道無為思想在社會政治方面的反映。他說:“道常無為而無 不為。”意思是說道經常是無為的,但沒有哪一件事不是它干出來的。他主張統(tǒng)治者要“無為”,少一點欲 望,少一點作為,同時也使“民無知、無欲、無為",這樣才能使天下安定,政權鞏固,達到“無不為”的目的。他反對儒家的“仁義”,同時也反對采用嚴刑峻法統(tǒng)治人民,認為“法令滋章,盜賊多有”,警告統(tǒng)治者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的遠古時代,大家都過著簡單的原始生活,“鄰 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
8、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是一種違背歷史發(fā)展、企圖把歷史拉回倒退的想法。1.3 對老子一書的認識老子一書是否為老子所作,歷來有爭論。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暗馈睘榭陀^自然規(guī)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 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并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 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tǒng)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 礎,“天下萬
9、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疤熘?,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民之 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 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第二部分:老子中的辯證法思想內容老子的道德經是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精華,其中的辨證法思想,更是道德經中的精髓,閃爍著 智慧的光芒。他提出了一系列頗為獨特的觀點,諸如對立轉化、柔弱勝剛強、大成若缺等。這些觀點都包 含樸素的辯證法觀點。2.1 關于事物的運動和變化的思想關于事物的運動和變化的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老子的“道”所具有的功能方面?!暗馈笔抢献诱軐W的最高范 疇老子認為事物的產生、運動和變化 ,都
10、是“道”作用的結果。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 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下文凡引老子,只標章節(jié))。對這句話中的“一”、“二”、 “三”的解舸以這本認為:“道是宇宙的本體,原始就是一,故一亦可稱為道。一與道并生,大道即大一,有一即 有道,有道即有一。故既言道生一,又言道立于一。道產生了天地,天地產生了陰氣、陽氣和氣,三氣產生了 萬物。”雖然老子已具有了關于事物運動變化的思想 ,但他還沒有認識到事物的運動變化包含著發(fā)展。老子 說:“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十六章),即認為萬物的運動是循環(huán)往復的。再如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 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11、?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二十五章)所謂“周彳f而不殆",就是循環(huán)運行的意 思。顯然,老子還沒有認識到事物在運動變化中會產生新質,會出現(xiàn)質的變化,并從而推動事物向前發(fā)展。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苛求于老子,因為老子的辯證法思想是直觀的,這是由那個時代的思維水平所決定的。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精品文檔2.2 關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觀念老子一書用了幾十個概念來說明事物之間的矛盾及其對立。例如:有無、多少、大小、長短、輕重、高(上)下、左右、前后、正反、靜躁 (動)、剛(堅)柔、強弱、禍福、榮辱、有余不足等等。老子用了 如此多的概念去說明事物矛盾雙方的對立關系,足見老子對
12、事物的矛盾關系有著深刻的洞見。更重要的是,老子不僅看到了事物存在著矛盾的雙方,而且對這種矛盾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闡述。老子對矛盾雙方互相 依存的關系進行了具體而形象的分析。他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十一章)。有、無本來是矛盾的,但老子認 為它們又是相互依存的統(tǒng)一體。比如車輪,它就是輻、轂(“有)'與轂中間的空洞(“無)”的統(tǒng)一體;正是因為有車的空處,才有車的功用。事物是這樣,人又是如何的呢?他說:“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 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二十七章
13、)這就是說,善人是惡人的老師,惡人固然應該向善人學習, 但善人也應該從惡人那里吸取教訓,雖然善人很聰明,有時也會迷失方向。2.3 關于矛盾轉化的思想老子辯證法思想的重要內容是關于矛盾轉化的思想。他認為事物矛盾雙方的轉化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是絕對的。他說:“唯之與阿,相去幾何舉之與惡,相去何若?”(二十章)老子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是與非、善與惡 相差不遠,它們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是可以轉化的。老子還例舉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許多事實,以說明矛盾轉化的普遍性和絕對性。如他說:“個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二十四章)。這句話 的意思是說,翹起腳跟是不能長久站立的,跨越前進的人是走不遠
14、的;自我表現(xiàn)的人反而不得自明;自以為是的 人,反而不得彰顯,自己夸耀的人 ,反而不得見功;自我矜持的人,反而不得長久??傊?,老子對現(xiàn)實生活 中的種種現(xiàn)象進行了抽象,對矛盾轉化的普遍性作了很好的概括。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價值。老子 不僅認識到了矛盾的普遍性,還猜測到了在矛盾轉化中的某些變化過程。如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在此老子以樹木的生長變化、高臺的修筑、千里的遠行 等等為例,說明了事物的變化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數量的變化 ,還包含著一個逐漸的質變過 程。老子還將矛盾轉化的思想應用于人生,說明人應該如何處世。如老子說
15、:“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七章)老子告 誡人們,要效法天地,遇到利益把自身置之度外,而自身卻能安存;自己不自私,反而能夠成私。總之,老子運用矛盾轉化的辯證觀點,提出了一套處世哲學。不論我們如何去評價這一套處世哲學,都不能否認其中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甚至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中國哲學的實踐性?!钡谌糠郑豪献又械霓q證法的核心我認為,老子中的辯證法概括起來有兩點: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3.1 反者道之動反者道之動: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一切都處于變遷之中,沒有永恒的東西;而所有的變遷又都是朝著本
16、身的對立面,這是“道”作用的結果。老子不但提出了對立轉化的觀點,還指出對立轉化是一切事物的永恒規(guī)律的觀點。在道德經第二 章里:“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蔽迨苏拢?quot;禍兮福之 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熟知其極,其無正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崩献釉?這兩章中列舉了有無、難易、長短、高下、損益、禍福,告訴世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且對立面都包含 在事物內部,一切事物都在相反的關系中產生。既事物都是相互轉化的。一正一反,彼此互化。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精品文檔老子認為,事物如果過分強盛,甚至暴烈,那就一定轉到反面,
17、一定滅亡。二十三章:“故飄風不崇 朝,驟雨不崇日,孰為此者天地也。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人乎?"暴風驟雨,短時間就過去了。過度的強盛好比暴風驟雨,即將衰亡。這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由此可以得出:老子認為強盛是有限度的,超越 這個限度,事物就會滅亡。四十二章:“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教父?!彼€運用事物對立轉化這條自然 規(guī)律提出戰(zhàn)勝對手的方法:讓對手過分強大,自然衰退,就易于戰(zhàn)勝。具體見于第三十六章“將欲擒之, 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有意的縱 容,有意的放任,任其強大,任其驕橫,趁其不易,攻其不備。既然有物極必反,那么就有延長事物存
18、在的方法。老子運用“反者道之動”而提出延長事物存在的方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四十四章:“事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三十三章:“不矢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庇猩囟ㄓ兴?,只能求得死而不朽。由此推知:老子也再 研究如何保持事物不轉化,并提出不超過限度,知足知止,就可以長久;但同時提出保持不轉化也只能是 暫時的。可見,老子以辯證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并總結出了 “反者道之動”這一觀點。3.2 弱者道之用弱者道之用:一切柔弱的事物都會發(fā)展壯大,都有可能戰(zhàn)勝強大的對手:這是“道”作用的結果。老子的“弱者道之用”這個觀點包含了以弱勝強的戰(zhàn)略發(fā)展觀和
19、“以柔克剛”的戰(zhàn)術策略觀。三十六章: “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笨梢娎献犹岢鲋挥凶钌羁套盥斆鞯娜瞬哦萌崛鮿賱倧?。七十六章:“人之生也 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說明生命與正 在成長的事物是柔弱的,并認為柔弱是生命的一個特點:具有生命才有柔弱;喪失生命,表現(xiàn)為剛強。老子著重說明了 “柔弱”能勝剛強的原因是“堅強處下,柔弱處上”。這是自然辯證法的觀點。老子從人 類和草木生存現(xiàn)象中,歸納出一條普遍原理:成長的東西都是柔弱的,但有生命力,因為最終會強大起 來,是“處上”的?!叭跽叩乐谩保稀暗馈钡娜跽呔蜁?zhàn)勝強者。接近死亡的東西是堅強的,
20、但失去生命 力,而實際上是脆弱的,是“處下”的。在這里,柔弱與堅強,“生之徒”與“死之徒”,都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內 在因素在起作用。堅強的東西,生機正逐漸失去,所以居于下降地位;柔弱的東西,正在生長發(fā)展,所以 居于上升的地位。這是老子對生命發(fā)展的深刻認識,對自然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矛盾斗爭發(fā)展過程和結果的一 種規(guī)律性總結,是老子以弱勝強的略戰(zhàn)發(fā)展觀。對待強大的敵人,不要硬碰硬,而要采取“以柔克剛”:這是老子在社會生活中,處理矛盾斗爭的一種 策略的考慮,是老子以弱勝強的戰(zhàn)術策略觀。七十八章以水為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 勝,以其天以易之”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水是最柔弱的,但柔
21、弱的水可以穿鑿巖石,能夠在最 堅強的東西里穿來穿去,滴水穿石,天長日久,水可以沖垮攔阻它的河庫堤壩。這是老子舉出的柔弱勝剛 強的最典型的例子。3.3 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老子的辯證法思想是當時重大社會變革的客觀、深刻的反映。第一,老子比較系統(tǒng)地揭示出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而不孤立的矛盾統(tǒng)一體,指出:“有無相生,難易相 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矛盾統(tǒng)一的觀念基本明確。第二,老子說:“反者,道之動”,事物無不向它的對立面轉化,初步揭示了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因而主張貴柔、守雌 (拙),貴自然,反對剛強和進取。第三,初步認識
22、到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六十四章)。又說:“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六十三章)。明確了量的積累可以引起質的變化。又說:“大巧若 拙,大辯若訥”(四十五章),說明質變后的新質的情況。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精品文檔但是老子的辯證法脫離條件講轉化,把轉化看成是絕對的,因而注重柔弱,反對人的進取、反對人 的主動性的發(fā)揮,難免產生一些消極性。同時還過分強調矛盾對立面的統(tǒng)一忽視矛盾對立面的斗爭性,走 向了相對主義,而莊子正是沿著這條道路發(fā)展的。第四部分:老子辯證法小結第五部分:老子樸素辨證法思想局限性古語有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正如荀子批評老
23、子那樣:“老子有見于屈,無見于伸。”(天 論)老子的樸素辨證法雖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但也存在著諸多的缺陷與不足。第一:老子認為向對立面轉化是個普遍的現(xiàn)象,是沒有條件的,不是人所能決定的,這個規(guī)律性現(xiàn)象 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他提出“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即認為:既然禍福、好壞、強弱、美丑是不可避免的 都要向對立面轉化,那就沒有必要為任何目標而爭。用不著思索奮斗,安于現(xiàn)狀,聽天由命,這就走向消 極的宿命論和循環(huán)論。這是一種消極樸素辨證法思想。第二:老子的認識論中關于“動”與“靜”的認識是錯誤的。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 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蔽ㄎ锉孀C法認為靜是相對的,動是絕對
24、的,并且認為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但從二十五章可知老子認為靜是絕對的,是萬物的根本,認為動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這就犯了 循環(huán)論的錯誤。第三:老子的“柔弱勝剛強”的方法是錯誤的。老子“柔弱勝剛強”的方法不是通過矛盾斗爭實現(xiàn)的,而 是通過矛盾的消解,弱勢一方的忍讓、“守柔曰強”不爭而勝。他認為水的力量,并不是因為它爭,而是因 為他順勢而下,合乎“道”,做了利于萬物生長的善事,因此“萬物莫之能勝”。這是主張忍,主張自然而 然,不作主觀努力。這也是一種消極樸素辨證法思想。第四:老子辯證法思想中關于物質與意識的認識是錯誤的:老子認為物質與意識是合二為一的,既“道” 一方砒靜無聲,清澈無形",
25、另一方面又是“其中有象,其中有精”,是一個時時在在的事物,是合 二為一。現(xiàn)代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并且二者是分開的。又如第四十七章:“不出戶, 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弊悴怀?戶,就能知道天下的事情,這顯然夸大了意識的作用,是唯心主義的體現(xiàn),是錯誤的。第五:老子關于矛盾雙方轉化是無條件的觀點是錯誤的。例如二十二章:“曲則全,枉則直,洼則 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老子認為二者的轉化是無條件的,絕對的?,F(xiàn)代唯物辨證法指出:矛盾 雙方的轉化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第六:老子提倡“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辯證法觀點不符和
26、現(xiàn)代社會的?,F(xiàn)代社會所要求人 們要善于競爭,要富有挑戰(zhàn)精神。既別人強,你最好比他更強。但老子鼓勵自損。第四十二章:“故物或 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彼岢隽宋矬w損益相因,前后轉化,謙虛者自貶有益,強梁者自逞招損,意在 鼓勵自損、忍讓。第二十二章:“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 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庇纱丝芍献油瞥绮粻?、忍讓。這與現(xiàn)代社會不符,是忍讓的做法,是錯誤 的觀點。第六部分:綜述總之,老子與任何偉大的學者一樣,有他的時代局限性,這是因為他所處的時代生產力發(fā)展非常緩慢 的緣故,他所看到的無非是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循環(huán)往復。恰好這個時期的社會正由奴隸制向封建 制轉變,動亂頻繁,他不可能像近代的歷史唯物主義者那樣,看到社會進步的前景,所以,他憧憬初民時 代(原始氏族社會)的自然、樸實、安靜、平等。在我國哲學史上,道德經的誕生,影響著自它問世 以來的整個中國社會。雖然其中的辨證法思想缺乏發(fā)展的觀點,還有消極的思想,例如忍讓,不爭,聽天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項目法律服務合同
- 2023八年級英語下冊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A 第1課時(1a-2d)說課稿 (新版)人教新目標版
- 7多元文化 多樣魅力《多彩的世界文化》(說課稿)-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
- 2025合同模板承包合同書(車輛)范本
- 2025中外合資公司勞動合同協(xié)議書
- 直飲水施工方案
- 食堂餐廳售賣設備施工方案
- 2024年春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4單元 13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說課稿 新人教版
- 《1 信息并不神秘》說課稿-2023-2024學年華中師大版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
- Unit 2 Expressing yourself Part A Lets spell(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下冊001
- 鋼結構工程施工(第五版) 課件 2項目四 高強度螺栓
- 機票預訂行業(yè)營銷策略方案
- 大學生就業(yè)指導(高等院校學生學習就業(yè)指導課程)全套教學課件
- 謝爾塔拉露天煤礦變更環(huán)評
- 《實驗診斷學》課件
- 眼的解剖結構與生理功能課件
- 小學網管的工作總結
- 診所校驗現(xiàn)場審核表
- 派出所上戶口委托書
- 企業(yè)法律顧問方案
- 醫(yī)院6s管理成果匯報護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