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通病防治方案 質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doc_第1頁
質量通病防治方案 質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doc_第2頁
質量通病防治方案 質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doc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質量通病防治方案 質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質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目錄 1、消除質量通病項目及內容 2 1.1 鋼筋混凝土工程 2 1.2 砌磚工程 2 1.3 地下室、屋面、廁浴間、外墻防水 2 1.4 樓地面工程 2 1.5抹灰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 2 1.6 門窗安裝 2 1.7 室外地面 2 2、質量通病治理措施 3 2.1 制訂消除質量通病的規(guī)劃 3 2.2 精心會審圖紙,消除因設計欠周而造成的質量通病 3 2.3 提高隊伍質、按規(guī)范施工 3 2.4 組織技術力量,攻克難度大的質量通病 3 3、鋼筋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 3 3.1 預防鋼筋加工制作缺陷的措施 3 3.2 墻、柱主筋偏位 3 3.

2、3 梁板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 4 3.4 梁、板上筋有效高度不夠 5 4、模板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 6 4.1 軸線偏位 6 4.2 模板變形 6 4.3 垂直偏差的預防措施 6 4.4 板標高平整度控制 7 4.5 模板接縫不嚴 7 4.6 脫模劑使用不符要求 7 4.7 拆模時出現(xiàn)缺棱掉角 8 5、混凝土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 8 5.1 蜂窩、麻面 8 5.2 露筋 8 5.3 孔洞 8 5.4 夾渣 9 5.5 爛根 9 5.6 缺棱掉角 9 5.7 混凝土樓層表面不平 9 5.8 洞口變形 10 5.9 裂縫 10 5.10 上述質量通病的治理 12 6、砌塊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 12 6.1

3、 砌塊排列不合理,組砌方法不對 12 6.2 灰縫砂漿不飽滿 13 7、滲漏質量通病的防治 13 7.1 地下室工程滲漏防治 13 7.2 樓地面工程滲漏防治 16 7.3 屋面工程滲漏防治 17 7.4 外墻滲漏防治 20 7.5 門窗工程滲漏防治 22 8、地面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 24 8.1 地面空鼓 24 8.2 地面起砂 24 8.3 樓梯、臺階步級寬度和高度不一致 25 8.4 帶有地漏地面倒泛水 25 8.5 廁所、淋浴間滲漏水 25 8.6 板塊地面空鼓 25 8.7 面層接縫不平、縫隙不勻 26 9、門窗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 26 9.鋁合金門窗 26 10、抹灰工程質量通病的

4、防治 28 10.1 磚墻、混凝土基層抹灰空鼓、裂縫 28 10.2 混凝土頂板抹灰空鼓、裂縫 29 10.3 陰陽角不垂直、不方正,護角不符合要求 30 10.4門窗框與墻體間的縫隙填塞不密實,表面不平整 30 10.5 外墻抹灰雨水污染墻面 30 10.6 抹灰工程質量通病治理措施 30本工程112棟為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總建筑面積149072.6m2,其中12棟高層(13#樓、78#樓18層、4#、912#樓22層、5-6#樓26層)、7棟公建(C1#樓3層,C2C7#樓1層),建筑面積約107928m2;商業(yè)(B1B9#樓1層)面積約6299.10 m2;地下室一層面積約34845.

5、5 m2。首層層高4.5m,標準層層高2.95m。為確保工程質量符合已頒布的現(xiàn)行國家標準與規(guī)范的相應規(guī)定和合同約定,達到合格標準。特對本工程質量通病與質量主點編制質量通病防治措施,為保證工程質量與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技術基礎。1、消除質量通病項目及內容 1.1 鋼筋混凝土工程 消除鋼筋質量及混凝土強度不符合設計要求;消除構件斷面、鋼筋品種、規(guī)格、數(shù)量、位置及構件軸線尺寸不符合要求。1.2 砌磚工程 消除磚、砂漿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砌體尺寸不符合設計圖紙,組砌不正確,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達不到設計要求。1.3 地下室、屋面、廁浴間、外墻防水 消除滲漏。1.4 樓地面工程 消除地面不平、倒泛水,水泥地面起

6、砂、空裂;消除塊材地面空裂,縫格不整齊,圖案不規(guī)則,色澤不協(xié)調。1.5抹灰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 嚴格控制砂漿配合比,消除粘結不牢固、空裂,表面不平整,陰陽角不方正、順直。1.6門窗安裝 消除安裝位置、開向不正確,開啟不靈活、關閉不嚴密。1.7室外地面 消除室外地面及散水沉降。2、質量通病治理措施 2.1 制訂消除質量通病的規(guī)劃 工程項目開工后,公司質量、技術部門應會同項目部對本工程容易產(chǎn)生質量通病的部位、項目進行逐一商討。當情況清楚后,就列入治理規(guī)劃。在制定治理質量通病規(guī)劃中,項目要具體,目標要明確,責任要落實,措施要可行,實施要認真。2.2 精心會審圖紙,消除因設計欠周而造成的質量通病 因設計

7、方面的一些因素而可能產(chǎn)生質量通病的,應在圖紙會審時向設計單位提出改進設計。2.3 提高隊伍質、按規(guī)范施工 提高隊伍素質,改進施工工藝,認真按規(guī)范、規(guī)程及設計要求施工為減少由于施工不當而造成的質量通病,應向施工人員講解質量通病的表現(xiàn)、危害、成因及治理措施。對一些不正確的操作方法和施工工藝要迅速改進。對易形成質量通病的部位要增設質量管理點以控制質量,不讓質量通病形成。2.4 組織技術力量,攻克難度大的質量通病 有些工程質量通病往往不是設計和施工重視就能解決的。墻體材料容易產(chǎn)生表面抹面層空鼓開裂或顯露灰縫,對這些質量通病一方面要采取已推廣的成熟工藝,另一方面要繼續(xù)組織技術力量進行攻關。3、鋼筋工程質

8、量通病的防治 3.1 預防鋼筋加工制作缺陷的措施 3.1.1 鋼筋下料必須嚴格按鋼筋配料表下料。3.1.2 鋼筋彎曲成型時,嚴格按規(guī)范操作;鋼筋的彎曲直徑、彎鉤長度必須符合要求。3.1.3 鋼筋加工模具磨損后應及時更換。3.2 墻、柱主筋偏位 3.2.1 墻、柱采用塑料墊塊,緊貼模板,按圖紙及規(guī)范規(guī)定設置。3.2.2 柱子鋼筋外伸部分加一道臨時箍筋,用減去四周保護層的卡具固定柱筋;墻板筋在雙層筋之間設置梯子筋用以保證雙層筋之間的間距,在模板上口加一道水平筋,并用電焊加以固定。3.2.3 澆筑混凝土時,不得強行彎折伸出鋼筋,振動棒或下料斗盡可能避免碰撞鋼筋,發(fā)現(xiàn)撞斜碰歪,及時進行校正。3.2.4

9、 框架柱、剪力墻鋼筋綁扎前,先放出位置控制線,然后按照此控制線校正鋼筋位置,對發(fā)生偏位的鋼筋需要進行處理,偏移位置不大的鋼筋在根部按照1:6比例彎曲調整(嚴禁用熱處理)。對發(fā)生偏移位置過大的鋼筋,報公司技術負責人,然后聯(lián)系設計給出處理方案。3.3 梁板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 3.3.1 禁止使用碎石做梁、板等鋼筋保護層的墊塊。梁、板的鋼筋保護層宜選用塑料墊卡;當采用砂漿墊塊時,強度應不低于M15,面積不小于4040mm。梁墊塊應墊于主筋處,厚度為縱筋保護層厚度減去鋼筋直徑。墊塊上應按圖3.3.1預留18#綁扎固定鐵絲。對厚度為40mm的保護層用花崗巖墊塊。3.3.2 當板面受力鋼筋和分布鋼筋的直徑

10、均小于10時,應采用圖3.3.2-a所示支架,支架間距為:當采用6分布筋時不大于500mm,當采用8分布筋時不大于800mm,支架與受支承鋼筋應綁扎牢固。當板面受力鋼筋和分面鋼筋的直徑均不小于10時,可采用圖3.3.2-b所示馬蹬作支架。馬蹬在縱橫兩個方向的間距均不大于800mm,并與受支承的鋼筋綁扎牢固。當板厚h20_mm時馬蹬可用10鋼筋制作;當板厚為20_mmh300mm時馬蹬用12鋼筋制作;當h大于300mm時,制作馬蹬的鋼筋應適當加大。3.3.3 墻、柱筋用成型塑料墊塊,是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并出具合格證,按規(guī)定間距放置,以保證墊塊正確放置。3.3.4 墊塊的間距一般為1000mm 左右,以

11、墊塊間鋼筋不下垂為準。3.3.5 梁底墊塊應墊在箍筋下,板的墊塊應墊在鋼筋交叉處。由于梁板墊塊承重大,不適用塑料與砂漿墊塊,現(xiàn)場采用30mm30mm的定厚水泥砂漿墊塊。3.3.6 墊塊應墊穩(wěn),墻、柱墊塊要卡牢,防止移位、脫落,嚴禁用碎石、碎磚充作墊塊。3.4 梁、板上筋有效高度不夠 3.4.1 設計圖紙“幾”字形馬凳要按照計算后尺寸加工。3.4.2 梁板底筋下用用規(guī)定厚度的花崗巖墊塊墊穩(wěn),由于底板混凝土較厚,一般的鋼筋保護層墊塊容易壓壞,應采用豆石墊塊。3.4.3 板內預埋管應穿在負筋之下、底層筋之上。3.4.4 對連續(xù)梁中間支座處的鋼筋穿插順序以及板內主、副筋的正反方向等易出錯構件的鋼筋布置

12、,必須交底清楚并做好標記。3.4.5 綁扎樓板上部鋼筋及澆筑混凝土時,工人應在搭設好的跳板上操作,以免壓彎上部鋼筋。4、模板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 4.1 軸線偏位 4.1.1 模板軸線放線后,要有專人進行技術復核,無誤后才能支模。4.1.2 墻、柱模板根部采用焊接鋼件限位,以保證底部準確。4.1.3 支模時要拉水平、豎向通線,并設豎向總垂直度控制線,以保證模板水平、豎向位置準確。4.1.4 根據(jù)混凝土結構特點,對模板進行專門設計,以保證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夠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4.1.5 混凝土澆筑前,對模板軸線、支架、頂撐、螺栓進行認真檢查、復核,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進行處理。4.2 模板變形 4.2.

13、1 模板及其支架系統(tǒng)設計時,應考慮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載及混凝土澆搗時側向壓力和振搗時產(chǎn)生的荷載,以保證模板及其支架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和剛度。4.2.2 梁底支撐間距應能保證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載作用下不產(chǎn)生變形。4.2.3 墻、柱模對拉螺桿間距要按設計規(guī)定設置,對拉螺桿應垂直于模板表面,否則受力后將發(fā)生錯動失去作用。4.2.4 澆搗混凝土時,要均勻對稱下料,控制澆灌高度,特別是門窗洞口模板兩側,既要保證混凝土振搗密實,又要防止過分振搗引起模板變形。4.2.5 當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 時,模板中間應按規(guī)定起拱。對于跨度不小于4m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0.1-0.3! 4

14、.3 垂直偏差的預防措施 4.3.1 立柱模板時應用托線板或線錘嚴格校正其垂直度。成排柱子應先立兩端柱模,校正復核無誤后,頂部拉通線,再根據(jù)通線立中間柱模。4.3.2 合理設置模板和支撐系統(tǒng)。內墻、柱高度不超過4m 時,采用工具式斜撐,斜撐必須固定在牢靠的支點上,其底部水平角不宜大于45 ;周邊外墻、柱和高度超過4m 的內墻、柱,應采用1012 工具式拉筋,花籃螺栓收緊,鄰近墻、柱模板之間可用水平連桿、剪刀撐或交叉拉筋相連。邊柱要求3 面設置支撐,角柱模板除兩邊支撐外,還應在其分角線位置上增設斜撐,以防柱模傾斜或扭曲。模板支撐系統(tǒng)要嚴格按照模板專項施工方案執(zhí)行,尤其是掃地桿與剪力撐不得缺少,以

15、保證整個支撐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防止架體失穩(wěn)造成混凝土缺陷。4.3.3 梁側模上口的通長圍檁必須用斜撐固定在立柱、頂撐上的橫桿上,其底部水平傾角不得大于60 ,模板上口用搭頭將兩側模板固定,梁的傾斜側模應采用斜撐或楔形墊木加固,使其穩(wěn)固。4.4 板標高平整度控制 4.4.1 每層樓設標高控制點,豎向模板根部須做找平 4.4.2 模板頂部設標高標記,嚴格按標記施工。4.4.3 樓梯踏步模板安裝時應考慮裝修層的厚度。4.5 模板接縫不嚴 4.5.1 模板拼縫處應平直刨光,拼縫嚴密。4.5.2 木模板安裝周期不宜過長,澆搗混凝土時,木模板要提前澆水濕潤,使其脹開密縫。4.5.3 梁、柱交接部位支撐要牢靠,

16、拼縫嚴密,發(fā)生錯位要校正好。4.5.4 邊柱外側模板下口應伸入樓面下5cm,以便其夾緊下段混凝土,從而防可能出現(xiàn)的漏漿現(xiàn)象。4.6 脫模劑使用不符要求 4.6.1 拆模后,必須清除模板上遺留混凝土殘漿,然后再刷脫模劑。4.6.2 嚴禁用廢機油作脫模劑,脫模劑材料選用原則應為,既便于脫模又便于混凝土裝飾。4.6.3 脫模劑涂刷要均勻,一般以2 度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過厚。4.7 拆模時出現(xiàn)缺棱掉角 4.7.1 混凝土拆模強度應以不損壞混凝土表面,不出現(xiàn)缺棱掉角為準。4.7.2 模板的構造要使模板易于拆除,拆模的順序與安裝模板的順序相反。5、混凝土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 5.1 蜂窩、麻面 5.

17、1.1 模板清理干凈,不得粘有殘存砂漿、雜物增圾。5.1.2 控制拆模強度,不宜提早拆模。5.1.3 模板拼縫嚴密,梁、頂板縫隙采用108 膠水泥膩子填縫;墻體木模板拼縫側面粘設海綿條。5.1.4 混凝土澆搗時要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分層均勻振搗密實,嚴防漏振,每層混凝土振搗應至氣泡排出為止。5.1.5 鋼筋稠密區(qū)要選擇合理粗骨料,振動器要采用刀片式等措施。5.2 露筋 5.2.1 澆搗混凝土時,應檢查鋼筋位置,采取限位措施,防止鋼筋偏位。5.2.2 檢查保護層的墊塊厚度、數(shù)量、位置是否準確,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修整。5.2.3 鋼筋稠密區(qū)域,應采用細石子混凝土。5.2.4 模板縫隙處要采取填嵌措施,防止漏

18、漿。5.2.5 混凝土振搗時,嚴禁振動棒撞擊鋼筋,在鋼筋稠密區(qū)域內可用刀片式振動棒振搗。5.2.6 混凝土振搗應在平臺上進行,不能把鋼筋踩到板底。5.3 孔洞 5.3.1 鋼筋稠密區(qū)域,可采用細石混凝土澆筑,如機械振搗有困難,可采用人工振搗配合。5.3.2 預留洞口處應在兩側同時下料,并采取側部開口澆灌措施,振搗好后,再封模板。5.3.3 采取正確的振搗方法,振搗跟著下料走,操作時采取快插慢抽,防止漏振。5.4 夾渣 5.4.1 在已硬化混凝土表面上繼續(xù)澆搗混凝土前,應清除表面殘漿、浮石、垃圾、雜物,充分澆水濕潤,用同配合比混凝土砂漿接漿。5.4.2 混凝土澆筑停歇時,在繼續(xù)澆筑前,先認真檢查

19、,清除垃圾雜物,以防施工縫處造成縫隙夾渣。5.5 爛根 5.5.1 墻、柱根部采取在澆筑頂板混凝土時在墻、柱根部支設模板處分別用4m 和2m 刮杠刮平,并控制墻體兩側及柱四周板標高,標高偏差控制在2mm 以內,并用鐵抹子抹平,支模時加設海綿條的辦法可取得較理想效果。5.5.2 澆筑時,先下同混凝土配合比砂漿接漿。5.5.3 采取正確振搗方法,振動棒插點應均勻排列,快插慢抽,循序振搗,以免漏振。5.6 缺棱掉角 5.6.1 模板垃圾清理干凈,不得粘有殘漿雜物。5.6.2 控制拆模強度,墻柱側模拆模進,混凝土強度不應于于1.2MP。5.6.3 小心拆模,以免拆模碰壞混凝土棱角。5.6.4 涂刷脫模

20、劑時,不得漏刷,以免模板脫不下,損壞混凝土。5.7 混凝土樓層表面不平 5.7.1 嚴格按樓層標高布料,澆筑混凝土時,用4m 刮杠找平,墻體根部采用2m刮杠找平,并用鐵抹子收光,以利于墻體模板支設。5.7.2 采用一次機械抹光工藝。5.7.3 混凝土施工員及質檢員監(jiān)督檢查操作工人混凝土樓板的壓光,樓板的平整度必須保證控制在質量標準內。5.8 洞口變形 5.8.1 模板陰角處用1501506 的角鋼與木模固定,陽角得用75756 的角鋼與模板固定,同時洞口內部加支撐。5.8.2 混凝土澆搗時,要對稱下料、振搗,并注意振動棒不能碰撞模板。5.9 裂縫 5.9.1 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的實際,認真編制混凝土

21、澆筑方案,夏季應盡量避開當日高溫時段,春季應避免在大風天氣下施工,以防止混凝土在塑性狀態(tài)下因迅速失水,而引起塑性收縮裂縫?,F(xiàn)場應有特殊情況下的混凝土施工應急預案和措施(如停電、預拌混凝土供應中斷時的處置措施)。5.9.2 混凝土進入澆筑現(xiàn)場時按檢驗批檢查入模坍落度,高層住宅不宜大于180mm,嚴格執(zhí)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預拌混凝土嚴禁現(xiàn)場加水,改變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5.9.3 支撐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的模板必須通過模板設計,使其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上下層模板支架的立桿應對準,并鋪設墊板。現(xiàn)澆板邊支撐立桿與墻間距不得大于800mm,中間不宜大于800mm。嚴禁在虛土上支撐模板。5.9

22、.4 根據(jù)工期要求,配備足夠數(shù)量的模板,保證按規(guī)范要求拆模。后澆帶兩側的支撐拆除時間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設計文件無明確要求時,應待后澆帶閉合并達到設計強度時方可拆除。5.9.5 現(xiàn)澆板板底鋼筋綁扎完后方可進行水電管線預埋,結束后方可進行上層鋼筋綁扎,嚴禁鋼筋綁扎與水電施工同步。5.9.6 嚴格控制現(xiàn)澆板的厚度和現(xiàn)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以及鋼筋間距?;炷翝仓r應鋪設架空通道,保證鋼筋不位移不變形,并應確定專人負責,全程監(jiān)控。5.9.7 現(xiàn)澆梁板中鋼筋保護層的控制嚴格按照第3.3條執(zhí)行。5.9.8 現(xiàn)澆板中的線管必須分散布置在上下層鋼筋網(wǎng)片之間,交叉布線處應采用線盒,線管并排水平埋設在現(xiàn)澆板中

23、,線管間的最小凈間距不小于25mm。5.9.9 現(xiàn)澆板混凝土澆筑時,應設置板厚標高控制點,嚴格按照設計板厚澆筑混凝土。5.9.10 混凝土澆筑宜一次連續(xù)完成,不得隨意留置施工縫。5.9.11 混凝土板必須使用平板振動器振搗,初凝前宜進行二次振搗和初次抹壓工藝,板混凝土在二次振搗后應進行表面一次抹壓,終凝前應進行表面二次抹壓,以減少板表面的細微龜裂。5.9.12 現(xiàn)澆板養(yǎng)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于1.2MPa時,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當混凝土強度小于10MPa時,不得在現(xiàn)澆板上堆放建筑材料等重物。在沒有采取特殊措施和承載能力分析p 的情況下臨時堆載不得大于板的設計承載力。5.9.13 承重結構構件

24、的模板支撐拆除必須使混凝土強度達到規(guī)范要求,跨度不于8m的梁板,應達到設計強度的75;跨度大于8m的梁板及懸臂結構支撐,應達到設計強度的100;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規(guī)范要求時,但上面仍然有施工荷載時,也不應拆除。5.9.14 混凝土現(xiàn)澆板澆筑完成后12h以內應覆蓋養(yǎng)護,可采用麻袋或薄膜包裹覆蓋,并淋水保溫;對普通混凝土上述過程至少應持續(xù)7d,對添加緩凝劑的混凝土或有抗?jié)B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5.9.15 施工縫的位置和處理、后澆帶的位置和混凝土澆筑應嚴格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執(zhí)行。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必須清除交接面浮漿(石子外露1/3,不得將石子打斷)和污染(嚴禁沾染油污),原混凝土面應提前

25、淋水保溫72小時以上,澆筑時不得有明水。后澆帶的位置和補澆時間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5.9.16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結構,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載;當施工荷載所產(chǎn)生的效應比使用荷載的效應更為不利時,必須經(jīng)過核算并加設臨時支撐。5.9.17 門窗洞口和房屋四角等薄弱部位應按設計要求放置加強筋,以防止這些部位出現(xiàn)裂縫。5.9.18 加強混凝土澆筑后養(yǎng)護工作,對裸露表面應及時用潮濕材料覆蓋,認真養(yǎng)護,氣溫高的天氣,應進行澆水養(yǎng)護,使混凝土保持始終濕潤。5.10 上述質量通病的治理 5.10.1 小蜂窩:洗刷干凈后, 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薄弱

26、松散顆粒,刷洗凈后,支模 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 抹砂漿或灌筑混凝土封閉后,進行水泥壓漿處理。5.10.2 將孔洞周圍的松散混凝土和軟弱漿 膜鑿除,用壓力水沖洗,支設帶托盒的模板,灑水充分濕潤后用高強度等級細石混凝土仔 細澆灌、搗實。5.10.3 表面露筋:刷洗凈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漿,將充滿露筋部位抹平;露筋 較深: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顆粒,洗刷干凈后,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5.10.4 縫隙夾層不深時,可將松散混凝土鑿去,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 水泥砂漿強力填嵌密實;縫隙夾層較深時,應清除松散部分和內部

27、夾雜物,用壓力水沖洗 干凈后支模,強力灌細石混凝土或將表面封閉后進行壓漿處理。5.10.5 缺棱掉角,可將 該處松散顆粒鑿除,沖洗充分濕潤后,視破損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補齊整,或 支模用比原來高一級混凝土搗實補好,認真養(yǎng)護。5.10.6 當表面發(fā)現(xiàn)細微的收縮裂縫時,應及時抹壓一次,再護蓋養(yǎng)護;或重新振搗方法來消除; 如硬化可向裂縫撒上水泥加水濕潤、嵌實,再覆蓋養(yǎng)護。如裂縫稍大時,可將裂縫加以清洗,干燥后涂刷兩遍環(huán)氧膠泥或加貼環(huán)氧玻璃布進行 表面封閉;深進的或貫穿的,就用環(huán)氧灌縫或在表面加刷環(huán)氧膠泥封閉。6、砌塊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 6.1 砌塊排列不合理,組砌方法不對 6.1.1 砌筑

28、前,應根據(jù)建筑物平面和墻體情況繪制砌塊排列圖,盡量采用主規(guī)格砌筑,上下皮砌塊錯縫搭砌,縱橫墻交錯搭砌,保證砌體強度、整體性。6.1.2 砌塊上下皮錯縫搭砌的長度控制在不小于砌塊高的1/3,也不應小于90mm,如個別排列不開,無法滿足搭砌長度要求的,應按規(guī)定在水平灰縫內放置拉結筋或鋼筋網(wǎng)片。6.1.3 大于30mm 的豎縫應用C20 細石混凝土灌實,大于150mm 的豎縫用整磚鑲砌,鑲砌部位不應集中,應均勻分散分布,墻角部位不得鑲磚。6.2 灰縫砂漿不飽滿 6.2.1 配制砂漿不用細砂或含泥量過高的砂,配合比計量應準確,一般稠度控制在57cm,應有良好的和易性、保水性,砂漿隨拌隨用,不準用隔夜砂

29、漿。6.2.2 灰縫應均勻,灰縫控制在812mm 范圍內,砌筑時隨砌隨用原漿勾縫,應密實。6.2.3 水平灰縫宜采用“坐漿法”,鋪漿,一次鋪漿長度不宜超過800mm,鋪漿后應立即放好砌塊,一次擺正找平;豎向灰縫應采用“端面鋪漿法”,即將砌塊側端面朝上,滿鋪砂漿,四邊抹成八字形,與前面已砌好的砌塊擠緊。7、滲漏質量通病的防治 7.1 地下室工程滲漏防治 7.1.1 防水混凝土 7.1.1.1 防水混凝土施工前應做好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積水的環(huán)境中澆筑混凝土。7.1.1.2 防水混凝土配料應按配合比準確稱量,嚴禁采用體積比配料,計量器具必須定標定。7.1.1.3 使用減水劑時,減水劑宜配制成一定濃度

30、的溶液。7.1.1.4 防水混凝土應分層連續(xù)澆筑,分層厚度不得大于500mm。防水混凝土應采用機械振搗,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澆筑時應及時排除泌水。防水混凝土終凝前應進行表面二次抹壓,以減少混凝土表面的細微龜裂。7.1.1.5 防水混凝土在運輸后如出現(xiàn)離析,必須進行二次攪拌。當坍落度損失后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應加入原水膠比的水泥漿或摻加同品種的減水劑進行攪拌,嚴禁直接加水。7.1.1.6 防水混凝土應連續(xù)澆筑,少留施工縫。當留設施工縫時,墻體水平施工縫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處。墻體有預留孔洞時,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應小于300mm。垂直施工縫位置宜留在變形縫處。7.1.1.7 水平施

31、工縫澆筑混凝土前,應將其表面浮漿和雜物清除,然后鋪設混凝土界面劑或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鋪3050mm厚的1:1水泥砂漿,并及時澆筑混凝土。7.1.1.8 垂直施工縫澆筑混凝土前,應將其表面清理干凈,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劑或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并及時澆筑混凝土。7.1.1.9 大體積防水混凝土澆筑前,應采取適當?shù)拇胧炷羶韧鉁夭顚|量的影響。7.1.1.10 防水混凝土結構內部設置的各種鋼筋或綁扎鐵絲,不得接觸模板。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須穿過混凝土結構時,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頭,螺栓上應加焊方形止水環(huán)。拆模后應將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實,并應用聚合物水泥砂漿抹平

32、。7.1.1.11 防水混凝土終凝后應立即進行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14d。7.1.2 附加防水層 7.1.2.1 卷材防水層的基面應堅實、平整、清潔、干燥,當基面潮濕時,應涂刷濕固化型膠粘劑或潮濕界面隔離劑。7.1.2.2 鋪貼卷材嚴禁在雨天、雪天、五級及以上大風中施工;冷粘法、自粘法施工的環(huán)境氣溫不宜低于5,熱熔法、焊接法施工的環(huán)境氣溫不宜低于-10。施工過程中下雨或下雪時,應做好已鋪卷材的防護工作。7.1.2.3 不同品種防水卷材的搭接寬度,應符合下表的要求。防水卷材搭接寬度 卷材品種 搭接寬度(mm)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自粘聚酯胎) 100 7.1.2.4 結構底板墊層混凝土部位

33、采用2.0厚聚氨酯防水采用自粘法施工,側墻采用外防外貼法的卷材及頂板部位的卷材采用滿粘法施工。7.1.2.5 卷材防水層經(jīng)檢查合格后,應及時做保護層,保護層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7.1.2.5.1 頂板卷材防水層上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采用機械碾壓回填土時,不宜小于70mm,采用人工回填土時,不宜小于50mm;防水層與保護層之間應設置隔離層。7.1.2.5.2 底板卷材防水層上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7.1.2.5.3 側墻卷材防水層宜采用軟質保護材料或鋪抹20mm厚1:2.5水泥砂漿。7.1.2.6 無機防水涂料基層表面應干凈、平整、無浮漿和明顯積水。有機防水涂料層表面應基本干燥

34、,不應有氣孔、凹凸不平、蜂窩麻面等缺陷。7.1.2.7 涂料防水層嚴禁在雨天、霧天、五級及以上大風時施工,不得在施工環(huán)境溫度低于5及高于35或烈日暴曬時施工。涂膜固化前如有降雨可能時,應及時做好已完涂層的保護工作。7.1.2.8 多組份防水涂料應計量準確,采用機械拌和,混合均勻。7.1.2.9 防水涂料應分層刷涂或噴涂,涂層應均勻,不得漏刷漏涂;接搓寬度不應小于100mm。7.1.2.10 有機防水涂料施工完后及時做保護層,保護層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7.1.2.10.1 底板、頂板應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漿層和40mm厚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防水層與保護層之間宜設置隔離層; 7.1.2.10

35、.2 側墻背水面保護層采用30mm厚聚笨板; 7.1.3 變形縫、后澆帶、穿墻管(盒)、樁頭 7.1.3.1 中埋式橡膠止水帶應埋設在變形縫橫截面的中部,其中間空心圓環(huán)應與變形縫的中心線重合。埋式橡膠止水帶的接縫宜為一處,應設在邊墻較高處,不得設在結構轉角處,接頭宜采用熱壓焊接。嚴禁在橡膠止水帶的中心圓環(huán)處穿孔。7.1.3.2 金屬止水帶宜折邊,接頭應滿焊,焊縫嚴密。7.1.3.3 變形縫用木絲板、麻絲或聚氯乙烯泡沫熟料板填縫時,木絲板或麻絲應經(jīng)瀝青浸透。7.1.3.4 后澆帶應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筑前必須清除接縫處的浮漿和污染,接縫的處理同本方案中的第7.1.1.7條的規(guī)定。7.1.3.5

36、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間應符合設計要求,一次澆筑完成,進行潮濕養(yǎng)護,養(yǎng)護期不低于28天。7.1.3.6 穿墻管(盒)應在澆筑混凝土前預埋。穿墻管的金屬止水環(huán)宜為方形,止水環(huán)與管一定要滿焊密實。穿墻管伸出外墻的部位,應采取防止回填土時將管體損壞的措施。7.1.3.7 樁頭防水施工時,應按設計要求將樁頂剔鑿至混凝土密實處,并應將樁頭清洗干凈;破樁后如發(fā)現(xiàn)滲漏水,應及時采取堵漏措施;涂刷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時,應連續(xù)、均勻、不得少涂或漏涂,并應及時進行養(yǎng)護。7.1.4 地下室滲漏治理措施:7.1.4.1 先將滲漏縫隙處鑿一條深70mm,寬60mm的“V”型縫,用水沖洗干凈。7.1.4.2、固定注漿

37、通道及注漿管用快速堵漏劑和32.5級以上普通硅酸鹽水泥固定注漿通道PE泡沫條,在固定PE泡沫條時,每隔50cm左右埋設一根注漿管,注漿管采用1013mm的耐壓橡膠軟管,該管已作為引水管又作為注漿管用。7.1.4.3、注漿堵漏止水和聚硫柔性密封防水施工從一側開始注高分子注漿材料注漿堵漏王,注漿壓力控制在0.30.5MPa之間,待注漿的旁邊一孔冒漿時可停止注漿,并關閉閥門后再從另一孔注漿堵漏,然后依次順序進行,待全部注漿完畢后觀察有無滲漏,如個別地方仍有滲漏可以從最近的一孔補充注漿直到不漏為止。割管后再做PG321雙組份聚硫密封劑施工。7.1.4.4、剛性保護層施工當防水堵漏注漿后,裂縫不會再產(chǎn)生

38、漏水情況,但是結構的強度沒有得到提高,必須采用抗壓密封劑加上各種添加劑、活性劑、助劑制成一種高強度、低粘度的結構加固材料,當該材料固化及到令期后可產(chǎn)生大于C30的結構強度,使上下混凝土板連成一個整體,達到長期整體工作的目的。7.2 樓地面工程滲漏防治 7.2.1 鋼筋混凝土防水翻邊應與樓層板混凝土同時澆筑。7.2.2 管道、地漏預留洞口應保證洞口成型尺寸和位置準確,嚴禁隨意開鑿洞口,預留洞口和處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7.2.2.1 管道安裝前,預留洞口周邊鑿毛,并仔細剔鑿成上大下小的喇叭口形。7.2.2.2 預留洞口的封堵應采用可靠的模板支設措施,底模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7.2.2.3 封堵前

39、應將洞口清洗干凈,并涂刷加膠水泥漿作粘結層。7.2.2.4 封堵應分兩次進行,第一次采用摻有抗裂防滲劑的微膨脹細石混凝土澆筑至洞高的2/3處,待混凝土凝固后進行4h蓄水試驗;無滲漏后,用摻入抗裂防滲劑的水泥砂漿二次填塞密實,并在管道四周形成10mm10mm的凹槽,用防水油膏嵌實。7.2.2.5 管道安裝、有防水要求的樓地面施工完成后,應進行24h蓄水試驗,蓄水深度為20mm30mm。7.2.3 立管與套管的間隙應用防水嵌縫材料封堵密實。7.2.4 防水層施工前誚先將基層清理干凈,陰角處粉成小圓弧應符合選用的防水材料的要求。防水層應鋪涂至套管的上口。在突出樓地面的管根、陰陽角等部位,應做防水附加

40、層增強。7.2.5 找平層、防水層、面層施工前,基層應清掃、沖洗干凈,并與下一層應結合牢固,無空鼓、裂紋;面層表面不應有裂紋、脫皮、麻面、起砂等缺陷。7.2.6 樓地面找平層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鄰樓地面低5mm。7.2.7 煙道、設備管井根部向上300mm的范圍內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漿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層。7.2.8 衛(wèi)生間墻面防水砂漿應進行不少于2次刮糙。7.3 屋面工程滲漏防治 7.3.1 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須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或技術措施,經(jīng)施工單位技術部門和監(jiān)理單位審查確認后方可組織施工。7.3.2 屋面找平層施工應滿足下列要求:7.3.2.1 找平層施工前應按照設計及本方案的

41、要求確定分格縫的寬度、位置和間距,以及分格縫的成型方式。7.3.2.2 水泥砂漿、細石混凝土找平層應嚴格控制水灰比,攪拌均勻,隨拌隨用。攤鋪前基層應清掃干凈,用水充分濕潤。攤鋪后應用靠尺刮平,木抹子搓壓,并用鐵抹子分兩次壓實和收光,并及時進行養(yǎng)護。7.3.2.3 防水層基層的找平層與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以及找平層的轉角處,均應做成圓弧形,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圓的弧半徑不小于50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弧半徑不小于20mm。內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圍,找平層應做成略低的凹坑。7.3.2.4 施工后,應及時用塑料薄膜或草簾覆蓋澆水保養(yǎng),使其表面保持濕潤,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7天。7.3.2.5 找平層分

42、板縫應填嵌密封材料。7.3.3 保溫層應滿足下列要求:7.3.3.1 保溫層施工前的基層應平整、干燥、干凈。7.3.3.2 板狀材料保溫層應鋪平墊穩(wěn),上下層接縫應相互錯開,板間縫隙應采用同類材料嵌填密實;整體材料保溫層應平整、壓實。7.3.3.3 保溫層排氣道應縱橫貫通,排氣出口應埋設排氣管,排氣管宜設置在結構層上,穿過保溫層及排氣道的管壁四周應打排氣孔,排氣管應做防水處理。7.3.4 防水層施工應滿足下列要求:7.3.4.1 防水層施工前,基層必須干凈、干燥,并先做好細部節(jié)點的構造處理、排氣道的空鋪條處理等。7.3.4.2 屋面坡度小于3時,卷材宜平行屋脊鋪貼;屋面坡度大于3或屋面受震動時,

43、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鋪貼。坡度大于25的屋面采用卷材作防水層時,應采取固定措施,固定點應密封嚴密。7.3.4.3 卷材應從低處向高處鋪貼;天溝、檐溝宜順天溝、檐溝方向從水落口處向分水線方向鋪貼,盡量減少搭接。上下層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鋪貼。7.3.4.4 卷材采用搭接法時,上下層及相鄰兩幅卷材的搭接縫應錯開,搭接縫應采用材料性能相容的密封材料封嚴,搭接寬度應符合下表的要求:卷材搭接寬度(mm)鋪貼方法卷材各類 短邊搭接 長邊搭接 滿粘法 空鋪、點粘、條粘法 滿粘法 空鋪、點粘、條粘法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80 100 80 100 7.3.4.5 涂膜防水胎體的增強材料,屋面坡度小于15時可平

44、行屋脊鋪設;屋面坡度大于15時應垂直于屋脊鋪設。上下層胎體增強材料不得相互垂直鋪設。7.3.4.6 涂膜防水胎體的長邊搭接寬度不應小于50mm,短邊搭接寬度不應小于70mm;采用二層胎體時,上下層搭接縫應錯開,其間距不應少于每幅寬度的1/3.7.3.4.7 屋面防水施工完畢后,應進行蓄水或淋水試驗。屋面蓄水試驗應分二次進行,第一次是在防水層施工前對結構層進行蓄水試驗,第二次是待防水層施工完成后,在完成面上進行蓄水試驗。每次蓄水試驗時間不少于24h,蓄水高度應高出最高點處2-3cm,每次蓄水試驗應由監(jiān)理工程師簽認驗收記錄。7.3.5 防水細部構造施工應滿足下列要求:7.3.5.1 天溝、檐溝的防

45、水細部構造:溝內附加層在天溝、檐溝與屋面交接處宜空鋪,空鋪的寬度不應小于20_mm;涂膜收頭應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嚴。7.3.5.2 檐口的防水構造:檐口800mm范圍內的卷材應采取滿粘法;卷材收頭應壓入凹槽,采用金屬壓條釘壓,并用密封材料封口;涂膜收頭應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嚴;檐口下端應抹出鷹嘴或滴水槽。7.3.5.3 女兒墻泛水的防水構造:墻上的卷材或涂膜防水收頭可直接鋪壓在女兒墻壓頂下,也可壓八墻凹槽內密封,凹槽距屋面面層不應小于250mm;混凝土墻上的卷材收頭應采用鍍鋅鋼板壓條或不銹鋼壓條釘壓固定,釘距小于或等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封嚴;泛水處的卷材應采取滿

46、粘法;泛水宜采取隔熱防曬措施。7.3.5.4 水落口的防水構造:水落口上口標高應設置在溝底的最低處;防水層貼入水落口內不應小于50mm;水落口周圍直徑500mm范圍內的坡度不應小于5,并先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其厚度不應小于2mm;水落口與基層接觸處應留寬20mm,深20mm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平面水落口不得采用平面篦子。7.3.5.5 變形縫的防水構造:變形縫的泛水高度不應小于250mm;防水層應鋪貼到變形縫兩側砌體的上部;變形縫內應填充聚苯乙烯材料,上部填放襯墊材料,并用卷材封蓋;變形縫頂部宜用混凝土蓋板,混凝土蓋板的接縫應用密封材料嵌填。7.3.5.6 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構造:管

47、道根部應抹出高于面層不小于30mm的圓臺,并與結構混凝土基層粘結牢固;管道周圍與面層應預留20mm20mm的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嚴密;管道根部四周應增設附加層,寬度和高度均不應小于300mm;管道上的防水層收頭處應用夾箍堅固,并用密封材料封嚴。7.3.6 保護層施工應滿足下列要求:7.3.6.1 細石混凝土保護層應設置鋼筋網(wǎng)片,鋼筋網(wǎng)片宜采用焊接型網(wǎng)片。細石混凝土保護層澆搗時,混凝土宜先鋪三分之二厚度并攤平,再放置雙向鋼筋網(wǎng)片;并在分格縫處斷開,后鋪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澆筑密實,收水后分二次壓光,抹壓時不應在表面加漿或撒水泥。澆水養(yǎng)護不小于14天。7.3.6.2 保護層應按照設計及本方案的要求

48、設置分格縫,保護層分格縫不宜采用切割法施工成型。分格縫應上下貫通,縫內不得有水泥砂漿粘結,在分格縫和周邊縫隙干凈、干燥后用與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層處理劑涂刷,待基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層應填襯泡沫棒。分格縫上宜粘貼左、右均不小于20_mm寬的卷材保護層。7.3.6.3 在天溝、檐溝與細石混凝土防護層的交接處,也應留分格縫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嚴密。7.3.7防水卷材滲漏治理措施:在開裂處補貼卷材。將鼓泡處卷材割開,采取打補丁辦法,重新加貼小塊卷材護蓋。7.4 外墻滲漏防治 7.4.1 外墻砌筑時應嚴格控制灰縫飽滿度,水平和垂直灰縫的飽滿度均不得小于8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應底面朝上反

49、砌于墻上。斷裂的砌塊嚴禁使用在外墻上。7.4.2 外墻構造柱及圈梁支模時不宜留置洞眼,應采取穿墻螺栓、步步緊或其它固定措施。對于穿墻孔宜采用微膨脹劑砂漿從墻體兩側分兩次堵塞密實,對懸挑腳手架等預留洞,采用細石混凝土內摻膨脹從墻體兩側分兩次堵實。7.4.3 混凝土外墻面的爬架孔洞、對拉螺栓孔洞,在掛網(wǎng)、抹灰之前,應清除孔洞內塑料管及雜物并用水沖洗干凈,以1:2微膨脹劑砂漿,從內外分二次堵塞密實,穿墻塑料套管可采用電鉆攪除。7.4.4 砌體用塊材施工前應根據(jù)砌塊特性控制含水率,確保砌塊砌筑施工時最佳含水量要求,嚴禁在飽和水狀態(tài)下施工砌體。7.4.5 填充墻應分為二次砌筑(即在1.4m以下、1.4m

50、以上分二次砌筑,應留置不小于57天的間歇時間)。填充墻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時,應留有3080mm空隙,并應留置不小于7天的間歇時間,用細石混凝土加膨脹劑塞實,若采取梳磚補砌時應沒墻方向對稱塞砌,斜磚宜為60度。兩側和中部三角空隙應用預制式于硬性膨脹砂漿填塞、補砌緊密。坡屋頂臥梁下口的砌體應砌成踏步形,空隙的補砌方法如上所述。7.4.6 外墻穿墻管道應焊止水環(huán),主管與套管間隙應使用柔性材料填塞,并用防水油膏或防水膠封口。7.4.7 當門窗洞上口至梁底距離小于20_mm時,門窗過梁應與結構梁整澆。上料口、施工洞封堵時,頂端應采用細石混凝土加膨脹劑填實。7.4.8 外墻兩種不同材料構件交接處的加強網(wǎng),

51、應按設計或本方案要求選用合格材料,加強網(wǎng)應采用錨栓固定,固定間距不得大于300mm,外墻加強網(wǎng)與各基體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250mm。7.4.9 外墻抹灰前結構基層應刷界面處理劑以增強基層的粘結力。外墻抹灰應分層進行,每層厚度控制在5mm7mm。抹灰層總厚度大于或等于30mm,應采取加強措施。7.4.10 外墻粉刷應設置分隔縫,分格縫表面應密實、光滑、無砂眼。水平分格縫宜在窗臺、窗眉處設置;垂直分格縫間距宜不大于3m設置。分格縫的縫寬宜為20mm,縫深宜為8mm10mm。7.4.11 外墻粉刷停息點應留置在樓層混凝土梁或圈梁的中部,并且各粉刷層的停息點相互錯開,面層應按分格縫一次性粉刷完畢。7.

52、4.12 窗臺、窗眉、陽臺、雨蓬、腰線和挑檐等處粉刷的排水坡度不應小于2。滴水線粉刷應密實、順直、不得出現(xiàn)爬水和排水不暢的現(xiàn)象。墻面凹線槽應在墻面凹槽內采取防水措施。7.4.13 水落管應采用管箍釘固定牢固,管箍釘應伸入墻內不應小于100mm,禁止用小木楔固定管箍,管釘周邊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嵌填密實。7.4.14 外墻面磚鋪貼粘結牢固,無空鼓、勾縫密實。外墻面磚勾縫宜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漿或專用勾縫劑勾縫,勾縫應密實。二次勾縫采用5mm直徑圓形抹縫工具來回拉至縫面光滑,表面擦抹整潔,并及時灑水養(yǎng)護。7.4.15 外墻干掛飾面板應采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膠嵌縫,嵌縫深度不應小于3mm。預埋件、連接件處應進

53、行防水處理。7.5 門窗工程滲漏防治 7.5.1 門窗的制作、安裝施工必須由具備相應資質的施工企業(yè)承擔,施工單位嚴禁無圖制作、安裝門窗。7.5.2 金屬門窗和塑料門窗安裝應采用預留洞口的方法施工,不得采用邊安裝邊砌口或安裝后砌口的方法施工。7.5.3 門窗框安裝前,應對預留墻洞尺寸進行復核,用1:2.51:3的水泥砂漿刮糙處理,然后實施外框固定。洞口與固定后的門、窗框的伸縮間隙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洞口與門、窗框的伸縮縫間隙(mm) 墻體飾面層材料 洞口與門、窗框的伸縮縫間隙 清水墻及附框 10 墻體外飾面抹水泥砂漿或貼陶瓷錦磚 1520 墻體外飾面貼釉面瓷磚 2025 墻體外飾面貼大理石或花崗巖

54、 4050 7.5.4 門窗框安裝應采用鍍鋅鐵片做為固定片與墻體連接固定,鍍鋅鐵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片的位置距離窗轉角、中豎梃,中橫梃15020_mm,固定片之間的距離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不得大于600mm。7.5.5 門窗框固定時,應先固定上框,后固定邊框。固定片固定方法應符合下列要求:7.5.5.1 混凝土洞口采用射釘或膨脹釘固定; 7.5.5.2 承重多孔磚墻洞口采用膨脹釘固定,并不得固定在磚縫處; 7.5.5.3 輕質砌塊或加氣混凝土砌塊,可在預埋的混凝土塊上用射釘或膨脹螺栓固定,預埋混凝土塊間距應符合固定片間距的要求; 7.5.5.4 設有預埋鐵件的洞口應采用焊接方式固定; 7

55、.5.5.5 嚴禁在磚砌體上使用射釘固定,嚴禁用長腳膨脹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門窗框。7.5.6 門窗框與墻身間縫隙,應于洞口清理干凈干燥后施打發(fā)泡劑,發(fā)泡劑應連續(xù)施工打、一次成型、充填飽滿,溢出門窗框外的發(fā)泡劑應在結膜前塞入縫隙內,防止發(fā)泡劑外膜破損。7.5.7 門窗框外側應留5mm寬的打膠槽口(外墻面層為粉刷層時,宜貼“”型塑料條做槽口),清理干凈、干燥后,貼美紋紙,打密封膠,密封膠應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膠。密封膠做到表面光滑,無雜物、氣泡。嚴禁在涂料面層上打密封膠。7.5.8 室外窗臺板最高點應低于室內窗臺板810mm,并應做成不應小于10的向外排水坡度;窗上口及突出墻面的窗臺板下部要做滴水槽或鷹

56、嘴形。7.5.9 推拉窗必須設置排水孔道,孔徑大小、間距應適宜,室外窗臺板飾面層嚴禁遮蓋排水孔道,以保證底框槽內積水迅速排出。7.5.10 門窗扇密封條和鑲嵌玻璃的密封條應安裝完好,鑲嵌牢固。7.5.11 外門窗安裝施工完畢,外門窗框與墻體間的縫隙密封完成后,應做淋水試驗。7.5.11.1 宜選擇鍍鋅鋼管或PPR管等具有較好剛度的材料制作引水和淋水管件,引水管從被淋水層次上一層戶內外窗引出,并做有效固定和保證淋水管不變形(每2米設置不少于1個引水管或固定管); 7.5.11.2 淋水管管徑宜為1520mm,距窗(墻)表面距離宜為100150mm,噴水孔可用鉆等工具加工,噴水孔成直線均勻分布,噴

57、水方向與水平方向角度宜為30左右,孔徑45mm,孔間距100150mm,水量為自來水正常水壓下最大量或采用增壓泵增壓取水,確保在外窗(墻)表面形成水幕; 7.5.11.3 淋水4小時后拆除至下一個淋水層,并觀察記錄該淋水帶范圍內外窗(墻)及周邊的滲漏情況。7.5.12門窗滲漏治理措施:經(jīng)過大量的現(xiàn)場實踐和各種模擬滲透試驗表明,外門窗出現(xiàn)滲漏后的治理,應根據(jù)具體滲漏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1.根據(jù)不同的滲漏部位,分別選擇開設等壓槽、抗毛細滲透、注漿處理。對于嚴重漏水的門窗,外部開設等壓槽,消除雨水壓差滲透動力,實現(xiàn)可靠、耐久的防水。2.對于窗洞周圍出現(xiàn)潮濕霉變的情況,采用抗毛細滲透的材料進行處理。

58、3.對于門窗洞口周圍存在長時間滲水,采用注漿處理,將專用的漿液通過壓力注漿,可以長距離滲透,彌補各類施工和結構缺陷,盡管材料消耗大,但對裝潢無影響。8、地面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 8.1 地面空鼓 8.1.1 水泥砂漿面層鋪設前,必須認真將基層表面的垃圾、積灰或污染物徹底清除干凈,基層表面平整又粗糙,確保面層與基層粘結牢固。8.1.2 面層鋪設前一天,應進基層進行澆水濕潤,使基層表面清潔干凈,充分濕潤且局部不積水。8.1.3 認真涂刷水泥漿結合層。應根據(jù)基層干濕度控制水灰比,一般水灰比控制在0.40.5 之間為宜。漿調好后均勻涂刷基層 不得漏刷,并嚴格做到隨刷隨鋪設面層水泥砂漿,如發(fā)現(xiàn)水泥漿干涸的,則應鏟去重刷。8.1.4 水泥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