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期末復習總結(jié)_第1頁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期末復習總結(jié)_第2頁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期末復習總結(jié)_第3頁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期末復習總結(jié)_第4頁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期末復習總結(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大氣污染: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zhì)進入大氣中,呈現(xiàn)出足夠 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并因此而危害了人體的舒適、健康和 福利或危害了生態(tài)環(huán)境。 、局部地區(qū)污染:受到某些煙囪排氣的直接影響;2、地區(qū)性污染:工業(yè)區(qū)及其附件地區(qū)或整個城市大氣受到污染;a. 按污染范圍 3、廣域污染:涉及比一個地區(qū)或一個城市更廣泛地區(qū)的大氣污染;4、全球性污染:涉及全球范圍的大氣污染。、煤煙型(或還原型污染:例如倫敦煙霧事件 ;2、石油型(或氧化型、交通型污染:例如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 b. 按能源性質(zhì) 3、混合型污染:由于燃煤或石油導致的污染,例如 臭氧和烯烴反應生成的過氧化氫自由基等氧化物,可大大

2、增加二氧化硫的氧化速率。、特殊型污染:由于工廠生產(chǎn)過程或者發(fā)生意外事故排放的廢氣。補充:大氣污染形成具備的條件:大氣污染源、大氣作用、復雜地形、受害對象 。3、全球大氣污染問題: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4、酸沉降:是指大氣中的酸通過降水(如雨、雪、霧遷移到地表,或者在含酸氣團氣流的作用下直接遷移到地表。直接引起酸沉降的主要物質(zhì)是人為和天然排放的 SO x (SO 2和 SO 3和 NO x (NO 和 NO 2 ,天然源全球范圍內(nèi)分布,人為源成地區(qū)性分布特點。5、溫室氣體:主要包括 二氧化碳 、 一氧化二氮 、 甲烷 、 臭氧 、 氟氯烴 等。它們濃度升高時,溫室效應加劇,引起地球表面和大

3、氣層下部溫度升高。6、溫室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及其它微量氣體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烴、水蒸氣等,可以使太陽的短波輻射幾乎無衰減地通過,但卻吸收地表的長波輻射,由此引起全球氣溫升高的現(xiàn)象,稱為2、大氣 污 染 分類溫室效應。7、酸雨:由于人類活動影響,降水中溶入了其他酸性物質(zhì),使 pH 值降到 5.6以下的降水。8、大氣污染物:是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排入大氣的,并對人和環(huán)境產(chǎn)生 有害影響的物質(zhì)。9、大氣污染物按其存在狀態(tài)可以分為:氣溶膠狀態(tài)污染物 和 氣體狀態(tài)污染物一次污染物 :即直接從污染源排放到大氣中的原始污染 物質(zhì),主要包括 SO 2、 H 2S 、 NO 、 NH 3、 C

4、O 、 CO 2、 C 1C10化合物、 HF 、 HCl 。其中 氣體狀態(tài)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是指一次污染物與大氣中的已有組分或幾種一 次污染物之間發(fā)生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或者光化學反應,生 成了與一次污染物性質(zhì)不同的新的污染物質(zhì)。 主要包括 SO 3、 H 2SO 4、 MSO 4、 NO 2、 HNO 3、 MNO 3、醛類、酮類、過氧乙 酰硝酸酯、 O 3。10、大氣污染源 可分為 自然污染源 與 人為污染源 ,人為污染源按空間分布可分面源:如一個居住區(qū)或商業(yè)區(qū)內(nèi)許多大小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源; 線源:汽車流。11、大氣污染物濃度的表示:a. 單位體積內(nèi)所含污染物的質(zhì)量數(shù),濃度用 mg/m

5、3或 g/m3表示。b. 污染物體積微量與氣體總體積的比值,濃度用 ppm (百萬分之一 , ppb (十億分之一 , ppt (萬億分之一表示。c.mg/m3與 ppm 的換算關(guān)系:ppm=22.4C/M, C的單位為 mg/m3。12、大氣污染物侵入人體的三條途徑:a. 表面接觸;b. 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c. 吸入被污染的空氣。 (最重要13、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定義:實質(zhì)上就是為了達到區(qū)域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控制目標,對多種大氣污染控制方案的技術(shù)可行性,經(jīng)濟合理性,區(qū)域適應性和實施可能性等進行最優(yōu)化選擇和評價,從而得出最優(yōu)的控制技術(shù)方案和工程措施。補充:室內(nèi)空氣污染特點:積累性、長期性、多樣

6、性。大氣能見度:是指在當時的天氣條件下,視力正常的人能夠從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認出目標物的最大距離。14、 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標準把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分為三級:一級標準:為保護自然生態(tài)和人群健康,在長期接觸的情況下,不發(fā)生任 何危害性影響的空氣質(zhì)量要求。二級標準:為保護人群健康和城市、鄉(xiāng)村動、植物,在長期和短期的接觸 情況下不發(fā)生傷害的空氣質(zhì)量標準。三級標準:為保護人群不發(fā)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動、植物(敏感者 除外的正常生長的空氣質(zhì)量要求。其中,一類區(qū)執(zhí)行一級標準,二類區(qū)執(zhí)行二類標準,三類區(qū)執(zhí)行三級標準。15、 空氣污染指數(shù)的計算方法: j k j k j k j k j k j k k k I I I

7、 I , , 1, , 1, , (+-=+將各種污染物的污染指數(shù)計算出來后,取最大值未該區(qū)域或城市的空氣污染 指數(shù) API ,則該污染物是該區(qū)域或城市空氣中的首要污染物。 API<50時不需報 告。補充:煤的工業(yè)分析:水分、灰分、揮發(fā)分、固定碳、測硫含量和熱值,是評 價工業(yè)用煤的主要指標。煤的元素分析:旨在用化學方法去掉外部水分的煤中主要成分:碳、氫、 氧、氮、硫16有機硫、硫化鐵硫、硫酸鹽硫 ,其中 有機硫 和 硫化鐵 硫能釋放能量,成為揮發(fā)硫17黃鐵礦硫 (最主要 、硫酸鹽硫、有機硫、單質(zhì)硫。 (FeS 2 (MeSO4 (CxHySz18、說明煤的特性需指明百分比的基準:1、收到

8、基 :鍋爐爐前使用的燃料,包括全部水分和灰分,上角用 ar 表示,可表示為:(C ar +(H ar +(Oar + (Nar + (Sar +(Aar + (War =100%2、空氣干燥基 :以去掉外部水分的燃料作為 100%的成分,亦即在實驗室進行燃料分析時的 樣品成分,上角用 ad 表示,可表示為:(C ad +(H ad +(Oad + (Nad + (Sad +(Aad + (Wad =100%3、干燥基 :以去掉全部水分的燃料作為 100%的成分,上角用 d 表示,可表示為:(C d +(H d +(Od + (Nd + (Sd +(Ad =100%(更能確切反應灰分多少 4、干

9、燥無灰基 :以去掉水分和灰分的燃料作為 100%的成分,上角用 daf 表示,可表示為:(C daf +(H daf +(Odaf + (Ndaf + (Sdaf =100%(穩(wěn)定,煤礦常使用 其中:a: 收到基 > 空氣干燥基 > 干燥基 > 干燥無灰基b: 收到基與空氣干燥基的對比 :收到基表示的是實際燃料, 包括全部水分和灰分;而空氣干燥基表示的是在實驗室正常條件下放置后失去部分水分的燃料,即是:收到基包括外部水分而空氣干燥基不包括外部水分。由于煤的外部水分是不穩(wěn)定的, 因此空氣干燥基的成分比收到基的成分 (% 穩(wěn)定,用空氣干燥基評價煤的性質(zhì)更準確。19、燃料完全燃燒的

10、條件“ 3T ” :溫度、時間、湍流度 。 溫度條件:應達到燃料的著火溫度; 時間條件 :燃料在高溫區(qū)的時間應超過燃料燃燒所需要的時間; 燃料與空氣的混合條件:混合程度主要取決于空氣的湍流度。20、理論空氣僅由氮和氧組成,其體積比為 79.1:20.9=3.78。21、過??諝饬?超過理論空氣量而多供給的空氣量;空氣過剩系數(shù):實際空氣量 Va 與理論空氣量 V o a 之比定義為空氣過剩系數(shù)(即 Va/V o a= , 一般大于 1。22、發(fā)熱量:單位燃料完全燃燒時所發(fā)生的熱量變化,即在反應生成物開始狀態(tài)和反應生成物結(jié)了狀態(tài)相同的情況下的熱量變化,稱為燃料的發(fā)熱量。高位發(fā)熱量:包括燃料燃燒生成

11、物的水蒸氣氣化潛熱。低位發(fā)熱量:是指燃燒產(chǎn)物中的水蒸氣仍然以氣態(tài)存在時,完全燃燒過程中所釋放的熱量。 適當控制四因素:空氣與燃料之比 、 溫度 、 時間 、 湍流 度23、理論水蒸氣體積:由 燃料中的氫燃燒后生成的水蒸氣體積 、 燃料中所含的水蒸氣體積 以及 由供給的理論空氣量帶入的水蒸氣體積構(gòu)成的。24、根據(jù)氣溫垂直于下墊面方向上的分布,由下至上可將大氣圈分為五層: 對流層 :a. 對流層雖薄,但占有了大氣質(zhì)量的 3/4以及幾乎全部水蒸氣,主要的大氣現(xiàn)象都發(fā)生在這一層,天氣最復雜、對人類影響最大。 b. 每升高 100米降低 0.65攝氏度。c. 該層空氣對流強烈;d .溫度和濕度水平分布不

12、均勻。e. 對流層的底部, 12km處,氣流受到地面阻滯和摩擦的影響很大,成為大氣邊界層(摩擦層 。平流層 :a. 即同溫層, 從對流層底端 2535km左右的一層, 溫度不隨高度變化而變化,為 55攝氏度,同溫層以上,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增加,稱為逆溫層。b. 集中了大氣層中大部分臭氧,并在 2025km處達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層。 c. 平流層幾乎不發(fā)生空氣對流,因此污染物停留時間長。d. 氣體組成與對流層相同但密度相對較小。中間層:氣溫會隨高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對流運動強烈,垂直混合明顯。 暖 層: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存在大量電子和離子,又稱電離層。越往上氧氣和氮氣等氣體的原子態(tài)越多散逸層:

13、溫度很高,空氣稀薄,氣體粒子運動速度高,可擺脫地心吸引力散逸到太空中 。 均質(zhì)大氣層-8085km 以下,成分基本不變。近地層-地面上 50100m ,熱量和動量的常通量層5C 9C o o (32 9C F =-o 273.15K =+o o 325F =+(可分 為大氣層、 邊界 層和近 地面 層。 25、氣溫的單位換算:26、氣壓:任一點的氣壓值等于該地單位面積上的大氣柱重量,氣壓總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1212ln ln Z Z RT gP P m -=-27、泊松方程:表示在絕熱升降過程中,氣塊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之間的關(guān)系,說明氣塊在絕熱升降過程中, 氣溫的變化完全是由氣壓變化引起的 。2

14、8、干絕熱直減率 d :干空氣塊(包括未飽和的濕空氣塊絕熱上升或下降單位高度(通常取 100m 時,溫度降低或升高的數(shù)值,稱為干空氣溫度絕熱垂直遞減率,簡稱干絕熱直減率。29、大氣中溫度層結(jié)的四種類型:遞減層結(jié) :也稱為正常分布層結(jié),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遞減, >d 中性層結(jié):垂直遞減率接近于 1K/100m,即 =d等溫層結(jié):氣溫不隨高度變化而變化,即 =0氣溫逆轉(zhuǎn):簡稱逆溫,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增加,即 <0.T P P =-泊松方程 0.288000( ( p P P T 30、大氣穩(wěn)定度的判斷 :氣塊減速,有返回趨勢,穩(wěn)定 氣塊加速上升或下降,不穩(wěn)定 (有利于擴散 氣塊停在外力去掉

15、處,中性31、 ( d 的符號決定了氣塊加速度 a 與其位移的方向是否一致:a. >d 時, a>0, 氣塊的加速度與位移方向一致, 氣塊作加速運動, 不穩(wěn)定;b. <d 時, a<0,氣塊的加速度與位移方向不一致,氣塊作減速運動,穩(wěn)定;c. =d 時, a=0,大氣是中性的。<0時, a<0,逆溫,非常穩(wěn)定。32、逆溫分為:輻射逆溫 、 下沉逆溫 、 平流逆溫 、 湍流逆溫 、 鋒面逆溫 五種。 a.輻射逆溫:由于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形成的逆溫,地面白天加熱,大氣由下而上升溫,地面夜晚降溫,大氣由下而上冷卻。b. 下沉逆溫:由于氣體下沉受到壓縮增溫而形成的逆溫

16、,多發(fā)生在高空大氣中,高壓控制區(qū)內(nèi),一般頂部增溫比底部多。c.平流逆溫:暖空氣平流到冷地面上而下部降溫形成的逆溫。d. 湍流逆溫:由低層空氣的湍流混合形成的逆溫。e. 鋒面逆溫:冷暖氣團相遇時,暖氣團因密度小上爬,與冷氣團形成鋒面,若鋒面上溫差大,形成逆溫。外力使氣塊上升或下降,氣 塊去掉外力33、煙流形狀與大氣穩(wěn)定度的關(guān)系: 波浪型(不穩(wěn) , >d 錐型(中性 or 弱穩(wěn) , =d 扇型(逆溫 , -d <-1 爬升型(下穩(wěn),上不穩(wěn) 漫煙型(上逆、下不穩(wěn) :下部:-d >0上部:-d <-13435、城市熱島環(huán)流:城市上方大氣的熱量凈收入比周圍農(nóng)村多,城市溫度比周 圍

17、農(nóng)村高(特別是夜間 ,氣壓較低,所以形成一股從周圍 農(nóng)村吹向城市的特殊的局地風。 城市風在市中心匯合, 形成上升氣流, 會將城市周圍的污染物吹向市中心。36、風速 越大 ,湍流 越強 ,大氣污染物的擴散 速度越快 , 濃度越低 。風 和 湍流 因素都是通過風和湍流的作用來影響擴散稀釋的。37、 高斯模式的四點假設(shè): 污染物濃度 在 y 、 z 軸向上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 (正態(tài)分布 ;在全部空間中 風速 是均勻的、穩(wěn)定的; 源強 是連續(xù)均勻的;在擴散過程中, 污染物質(zhì)的質(zhì)量 是守恒的。38、計算地面最大濃度和最大濃度位置。39、煙囪的有效高度 H = 煙囪幾何高度 H + 煙氣抬升高度 H 產(chǎn)生

18、煙氣抬升的 原因 :一是煙囪出口的煙氣具有一定的 初始動量 ; 二是煙溫高于周圍的氣溫,產(chǎn)生了一定的 浮力 。40、通過 P-G 曲線確定 和 ,估算地面最大濃度:即通過有效源高 H 求出當 x = xmax 時的值,再由 確定 x ,再由 x 確定,通過公式可求得 max 。41、熏煙條件比逆溫條件更不利于污染物擴散;在無限長線源擴散模式中,風向與線源不垂直時產(chǎn)生的污染物濃度更大。z y y z y 42、 怎樣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a. 煙囪有效高度 H 夠大;b. 大氣不穩(wěn)定時,即氣塊失去外力時加速上升或下降; >d 時, a>0,氣塊加速度與位移的方向一致;煙流形狀為波浪形

19、時。43、點源煙塵排放率計算公式:Q e = Pe H 2*10- 6煙塵允許排放率(t/h =煙塵排放控制系數(shù) *排氣筒有效高度(m *10- 6 顆粒在流體中的動力學行為 密45、不同狀態(tài)下,粒徑對應的關(guān)系:頻率密度分布曲線呈對稱性分布(如正態(tài)分布 ,縱徑 d d 、中位直徑 d 50和算術(shù)平均粒徑 相等,即 d d = d50 =頻率密度分布曲線不對稱時, d d < d50 <單分散氣溶膠,所有顆粒粒徑相同, =dg ; 否則, >dgL d L d L d L d L d46、真密度 p :顆粒體積不包括顆粒之間和顆粒內(nèi)部的空隙體積;堆積密度 b :堆積體積包括顆粒

20、之間和顆粒內(nèi)部的空隙體積。47、粉塵的 安息角 與 滑動角 是評價 粉塵流動特性 的一個重要指標。粉塵中的水分:包括附在顆粒表面、包含在凹陷和細孔中的自由水、顆粒 內(nèi)部的結(jié)合水。粉塵的潤濕性:粉塵顆粒與液體接觸后能否相互附著或附著的難易程度的 性質(zhì),濕潤性隨壓力增大而增大,隨溫度升高而下降,是 選用濕式除塵器的主要依據(jù)。48、粉塵的導電機制: 在高溫范圍內(nèi)(高于 200 ,粉塵層的導電主要依靠粉塵本體內(nèi)部的離子或電子進行, 這種本體導電占優(yōu)勢的粉塵電阻率稱為 體積 電阻率 。 在低溫范圍內(nèi)(低于 100 ,粉塵的導電主要依靠層粒表面吸 附的水分或其它化學物質(zhì)的離子進行, 這種表面導電占優(yōu)勢的粉

21、塵導 電率稱為 表面電阻率 。 在中間溫度范圍內(nèi) , 兩種導電機制皆起作用, 粉塵電阻率是體積 電阻率和表面電阻率的 合成 。49、 在高溫范圍內(nèi) ,粉塵電阻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 降低 ,其大小取決于粉塵的 化學組成 ;在低溫范圍內(nèi) ,粉塵電阻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 增大 ,還隨氣體中的水分和 其他化學物質(zhì)的含量的增加而 降低 ;在中間溫度范圍內(nèi) ,兩種導電機制都較弱,此時的 粉塵電阻率達到最大值 。 b p50、 比電阻對電除塵器的運行影響很大,最適宜的電阻率的范 圍是 1041010*cm評價凈化裝置性能指標包括:技術(shù)指標 :處理氣體流量、凈化效率、壓力損失; 經(jīng)濟指標 :設(shè)備費、運行費、占地面

22、積。 流體阻力包括 形狀阻力 和 摩擦阻力 。51、分級除塵效率:指除塵器對某一顆粒粒徑 dpi 或者某一粒徑間隔 dp 內(nèi)粉 (1由總效率求分級效率 : (2由分級效率求總效率 : 52、斯托克斯顆粒驅(qū)進速度: = qE / (3d p (m/s1111p 00d d =i iii i g G q d 53、慣性除塵器機理:為改善沉降室的除塵效果,在沉降室里設(shè)置各種形式的擋板,使含塵氣流沖擊在擋板上,氣流方向發(fā)生急劇轉(zhuǎn)變,借助塵粒本身的慣性作用力,使其與氣流分離。慣性除塵器除了利用 慣性作用力 外,還利用了 離心力 和 重力 的作用。54、影響旋風除塵器效率的因素:二次效應、比例尺寸、煙塵的

23、物理性質(zhì)和操作變量 。什么是 二次效應 :a. 即被捕集粒子重新進入氣流。b. 在較小的粒徑區(qū)間內(nèi), 理應逸出的粒子由于聚集或被較大的塵粒撞向壁面而脫離氣流獲得捕集,實際效率高于理論效率。c. 在較大的粒徑區(qū)間內(nèi),粒子被反彈回氣流或沉淀的塵粒被重新吹起,實際效率低于理論效率。d. 通過 環(huán)狀霧化器 將水噴淋在旋風除塵器的內(nèi)壁上, 能有效控制二次效應。55、電除塵器工作的 三個基本過程 :懸浮粒子荷電高壓直流電暈;帶電粒子在電場的遷移和捕集延續(xù)的電暈電場 (單區(qū)電除塵器 或光滑的不帶電的電極間的純靜電場(雙區(qū)電除塵器; 將捕集物從集塵表面上清除振打除去接地電極上的粉塵層并使其落入灰斗。56、粒子

24、荷電兩種機理:a. 離子在靜電力作用下定向運動,與粒子碰撞而使粒子帶電,稱為 碰撞荷電或電場荷電 ;依賴于電場。b. 由離子的擴散現(xiàn)象而導致粒子荷電的過程,稱為 擴散荷電 ;依賴于熱能。粒子主要的荷電過程取決于 粒徑 , dp>0.5以電場荷電為主;dp<0.15以擴散荷電為主;0.15 dp 0.5則兩種荷電都要考慮 。 57若 t >10-2s 電場力與 空氣阻力達到平衡 58、 a. 即為理論分級捕集效率 b. 修正的德意希分級效率方程: c. 有效驅(qū)進速度 :值帶入德意希分級效率方程,反算出的驅(qū)進速度的值,稱為有效驅(qū)進速度 e, e = 0.2 2 m/s59、 高電

25、阻率粉塵:導電率低于大約 10- 10(/cm -1, 即電阻率大于 1010/cm的粉塵,通常稱為高比電阻粉塵。60、袋式除塵器的壓力損失 p = 通過清潔濾料的壓力損失 p f + 通過灰層的壓力損失 p p61、袋式除塵器的三種清灰方式:機械振動清灰、逆氣流清灰、脈沖噴吹清灰。62、電袋除塵器的技術(shù)特點:a. 提高了袋式除塵器的 過濾速度 ,從而減少濾袋和配件數(shù) 量;b. 電袋除塵器的 除塵效率 可達 99.99%, 高于電除塵器和袋 式除塵器;c. 荷電粉塵在濾袋表面形成的 粉塵層結(jié)構(gòu)疏松 , 透氣性好, 從而減少了過濾阻力,而且剝落性好,易于清灰。 d. 煙氣最后經(jīng)過袋式除塵器后排放

26、,可回收高電阻率的粉塵,而且處理氣流量和粉塵的負荷的波動對粉塵排放影響不大, 運行穩(wěn)定 。63、濕式除塵器的優(yōu)點:a. 在耗用相同能耗的下,其除塵效率比干式機械除塵器的效果 p p /(3=qE d 1exp(/ kwA Q =-好,高能耗的濕式除塵器對粒徑在 0.1m 的粉塵仍有較高的 去除效率。b. 其除塵效率高,可以與電除塵器和布袋除塵器相比,且可以 處理它們不能處理的情況, 例如高溫高濕氣流、 高電阻率粉塵、 易燃易爆的粉塵氣體。c. 除了去除粉塵,還可以去除氣流中的水蒸氣和某些氣態(tài)污染 物,具有冷卻、凈化的作用。d. 結(jié)構(gòu)簡單、造價低、占地面積小、維修和操作方便。64、 濕式除塵器的

27、除塵機理:含塵氣體在運動中與液滴相遇,在液滴前 x d 處,氣流開始改變方向、繞開液滴流動,而慣性較大的粉塵顆粒將繼續(xù)保持其原有的直線運動趨勢,顆粒 運動主要受到兩個力支配,其自身的慣性力和周圍氣體對其的阻力。當顆粒從脫離流線到慣 性運動結(jié)束時所移動的直線距離大于粒子從偏離流線那一點至液滴的距離時,粉塵會與液滴 發(fā)生碰撞而被去除。 (當顆粒的直徑和密度確定以后, 碰撞系數(shù)與液粒之間的相對運動速度成 正比,與液滴直徑成反比;對于給定的煙氣系統(tǒng),要提高慣性碰撞參數(shù)的值,必須提高 液粒 的相對運動速度 和 減小液粒直徑 ,但直徑過小又會使顆粒隨氣流運動。 65、濕式除塵器各裝置的除塵機理:噴霧塔洗滌

28、器:逆流式噴霧塔中,含塵氣體向上運動,液滴從噴嘴噴出向下運動,由于液滴 與顆粒之間的慣性碰撞、攔截和凝聚作用,使較大的粒子被液滴捕集。 旋風洗滌器:a. 干式旋風分離器:噴霧作用發(fā)生在外渦旋區(qū),并捕集顆粒,攜帶顆粒的液滴被甩向旋風洗滌器的濕壁面,然后由壁面沉落到器底。b. 旋風水膜除塵器:噴霧延切向噴向筒壁,形成一層薄的不斷往下流的水膜,含 塵氣體向下進入, 旋轉(zhuǎn)上升, 靠離心力把顆粒甩到筒壁,從而通過水膜吸附,沿 壁面流下排走。文丘里洗滌器:含塵氣體從進氣管進入收縮管,氣速逐漸增大,氣流的壓力轉(zhuǎn)化為動能;氣速在喉管的進口處達到最大值,洗滌液通過沿著喉管均勻分布的噴嘴進入, 液滴被高速的氣流霧

29、化和加速,最后在擴散器顆粒與液滴凝聚成直徑較大的 含塵液滴。66、除塵器的合理選擇:1234SO2、 NO 等氣態(tài)污染物可采用 67、亨利定律(只適用于 稀溶液 68、 雙膜理論 :氣體吸收傳質(zhì)過程的總阻力等于氣相傳質(zhì)阻力與液相傳質(zhì)阻力的和,傳質(zhì)阻力為吸收系數(shù)的倒數(shù)。易溶氣體組分 ,如堿和氨溶液吸收 SO2的過程。難溶氣體組分 ,如堿液吸收 CO2、水吸收 O2等過程。 69、70、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的主要特征: 化能時可發(fā)生化學吸附。71、催化轉(zhuǎn)化:就是利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使氣體污染物在催化劑的表面發(fā)生化學反應,轉(zhuǎn)化為無害或易于處理與回收利用物質(zhì)的凈化方法。作用:a. 改變反應歷程,降低活

30、化能;b. 提高反應速率。特征:a. 對正、逆反應影響相同,不改變化學平衡; b. 具有選擇性。72、催化劑的組成:活性組分 (主要 、助催化劑、載體。73、催化劑的最基本性能指標:活性 與 選擇性 。兩者是選擇和控制反應參數(shù)的基本依據(jù)?;钚允侵复呋瘎μ岣?產(chǎn)品產(chǎn)量 的作用,選擇性是指催化劑對提高 原料利用率 的作用。爐內(nèi)脫硫 ;干法脫硫 74、常見的脫硫技術(shù): 按生成物狀態(tài) 濕法脫硫 煙氣脫硫 (FGD拋棄法 按生成物的利用 回收法 目前主要的煙氣脫硫技術(shù)為:濕法拋棄系統(tǒng) 、 濕法回收系統(tǒng) 、 干法拋棄系統(tǒng) 、 干法回收系統(tǒng) ,75、煤炭的固態(tài)加工:煤炭洗選 :利用黃鐵礦硫和煤的密度不同而

31、通過重力分選和水選將黃鐵礦硫和部分礦物質(zhì)除去。 這樣可使煤的含硫量降低 40%, 灰份降低 70%左右?;瘜W選煤技術(shù) :加氫脫硫、加氧脫硫、用堿液浸煤后用微波照射等,適合于含硫量很高的洗中煤微生物方法 :細菌脫硫型煤固硫 :選用不同煤種,以無粘結(jié)劑法或以瀝青等為粘結(jié)劑,用廉價的鈣系固硫劑,經(jīng)干鎦成型或直接壓制成型,制得多種型煤。76、脫硫劑的種類:石灰石(CaCO3 、白云石(CaCO3.MgCO3脫硫過程:當石灰石或白云石脫硫劑進入到鍋爐的灼熱環(huán)境時,其有效成分 CaCO3遇熱發(fā)生煅燒分解, 煅燒時 CO2的析出會生成和擴大了石灰石中的孔隙, 從而生成多孔和富孔隙的 CaO , CaO 與

32、SO2作用形成 CaSO4。其方程為:77、脫硫劑的再生:一級再生:t > 1100時,硫酸鈣可被 CO 或 H 2還原成 Ca0即 CaSO 4+CO=CaO+CO2+SO2或 CaSO 4+H2=CaO+SO2+H20二級再生:在 t 為 870930時, 硫酸鈣可被 CO 或 H2還成CaS, 即 CaSO 4+4CO=CaS+4CO2或 CaSO 4+4H2=CaS+4H20。在 t 為 540700時, CaS 被轉(zhuǎn)化為 CaCO3, 即 CaS+H20+CO2=CaCO3+H2S78、石灰石和石灰濕法煙氣脫硫的反應機理的 區(qū)別 : 32224CaCO CaO CO 1CaO

33、SO O CaSO 2+注意:CaSO4的摩爾體積大于 CaCO3,由于孔隙堵塞, CaO 不可能完全轉(zhuǎn)化為CaSO4 最重要的區(qū)別是 :石灰石系統(tǒng)中, Ca 2+的產(chǎn)生與 H +和 CaCO 3的存在有關(guān), 而石灰系統(tǒng)中 Ca 2+的產(chǎn)生僅與 CaO 的存在有關(guān),為了保證液相中有足夠的 Ca 2+,石灰石系統(tǒng)運行時的 pH 值比石灰系統(tǒng)低,8。79、干法噴鈣脫硫機理:作為固硫劑的石灰石粉料噴入鍋爐爐膛中, CaCO3受熱分解成 CaO 和 CO2,生成的 CaO 與 SO2作用生成 CaSO4而脫除部分硫,生成的 CaSO4與未反應的 CaO 和灰分隨煙 氣進入鍋爐后邊的活化反應器,在活化反

34、應器中通過噴水霧增濕,使未反應的 CaO 轉(zhuǎn)化為較高反應活性 的 Ca(OH2,繼續(xù)與煙氣中的 SO2反應,從而完成脫硫的全過程。CaCO3 CaO + CO2爐膛內(nèi)CaO + SO2 + 1/2 O2 CaSO4CaO + H2O Ca (OH 2活化反應器內(nèi) Ca (OH 2 + SO2 +1/2 O2 CaSO4 + H2O脫硫效果的 影響因素 :a. 爐膛內(nèi)噴射石灰石的位置和粒度;b. 活化反應器內(nèi)噴水量和鈣硫比。80、燃燒過程形成的 Nox 分三類:燃料型 Nox :燃料中固定氮生成的 Nox 。熱力型 Nox :高溫下 N2和 O2反應生成的NOx 。瞬時 NOx :在低溫火焰下由

35、于含碳自由基存在而生成的 NOx 。81、低 NOx 燃燒技術(shù):凡通過改變?nèi)紵龡l件來控制燃燒關(guān)鍵參數(shù),以抑制生成或破壞已生成的達到減少排放的技術(shù),稱為低燃燒技術(shù)。低 NOx 技術(shù)包括:低氧燃燒、煙氣循環(huán)燃燒、分段燃燒、濃淡燃燒技術(shù)。82、兩段燃燒技術(shù):第一段 : 空氣總需要量的 85%95%與燃料一起供到燃燒器中,因為富燃料條件下的不完全燃燒,該段燃燒的煙氣溫度較低,由于此時氧量不足,生成的 NOx 的量很小。第二段 :在燃燒裝置的尾端通入第二次空氣, 使在第一階段剩余的不完全燃燒的產(chǎn)物 CO 與 CH 得到充分燃燒,雖然此時氧過剩,但由于煙氣的溫度依然較低,從動力學上限制了 NOx 的形成。83、煙氣脫硝技術(shù):選擇性催化還原法脫硝(SCR :催化劑:貴金屬、堿性金屬氧化物還原反應:潛在氧化反應:32232224NH 5O 4NO 6H O 4NH 3O 2N 6H O +322232224NH 4NO O 4N 6H O8NH 6NO 7N 12H O+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硝(SNCR :還原劑:尿素或氨基化學反應: 預防性措施84、 VOCs 污染控制技術(shù)控制性措施:以末端治理為主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