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各地中考難題(共15頁)_第1頁
初中化學各地中考難題(共15頁)_第2頁
初中化學各地中考難題(共15頁)_第3頁
初中化學各地中考難題(共15頁)_第4頁
初中化學各地中考難題(共15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中考化學專題復習資料:各地中考難題匯編一選擇題(共5小題)1(2011南京)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shù),反之亦然取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恢復到初始溫度和壓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參加反應的CO和O2的體積比為2:1B生成的CO2分子個數(shù)為原來氣體分子數(shù)的三分之二C反應后氣體的體積為原來的四分之三D反應后的氣體中C、O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2考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專題:混合物組成的推斷題;抽出共性信息遷移解題;壓軸實驗題;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分析:A、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判斷反應中兩

2、氣體的分子個數(shù)關系,利用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shù),確定參加反應的CO和O2的體積比;B、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判斷反應中反應前后氣體的分子個數(shù)關系,利用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shù),確定生成的CO2分子個數(shù)與原來氣體分子數(shù)關系;C、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判斷反應中反應前后氣體的分子個數(shù)關系,利用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shù),確定反應后氣體的體積為原來氣體體積關系;D、根據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shù)不變,可根據原混合氣體中C、O原子的個數(shù)比判斷反應后的氣體中C、O原子的個數(shù)比解答:解: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O22CO2,參加反應的CO和O2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1,則參加反應的C

3、O和O2的體積比為2:1;故A正確;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O22CO2,每2個CO分子與1個O2分子反應生成2個CO2分子,而原混合氣體中CO和O2分子個數(shù)相等,則生成的CO2分子個數(shù)為原來氣體分子數(shù)的二分之一;故B不正確;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O22CO2,每2個CO分子與1個O2分子反應生成2個CO2分子,即三體積混合氣體反應后變?yōu)槎w積,而原氣體為相同體積的CO和O2混合,即四體積的混合氣體反應后還有一體積氧氣剩余;因此,反應后氣體的體積為原來的四分之三,故C正確;D、原氣體為相同體積的CO和O2混合,混合氣體中CO和O2分子個數(shù)為1:1,其中C、O原子個數(shù)比為1:3;根

4、據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shù)不變,反應后的氣體中C、O原子的個數(shù)比仍為1:3;故D不正確;故選AC點評:本題需要通過準確理解所給的重要信息,利用該信息實現(xiàn)分子個數(shù)與氣體體積之間的轉換,體現(xiàn)出獲取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2(2002呼和浩特)CO和O2的混合氣體48g,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后,生成44g CO2,則原混合氣體中CO和O2的質量比可能是()A2:1B7:4C7:5D7:8考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專題: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分析:欲正確解答本題,需根據化學方程式得出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列出比例式,通過計算得出參與反應的CO和O2的質量,然后根據混合氣體的總質量

5、計算出另一種氣體的質量,得出他們之間的比即可解答:解:設參與反應的CO的質量為x,O2的質量為y,2CO+O22CO256 32 88X y 44g,解之得:x=28g,y=16g若氧氣過量,故O2的質量可能為:48g28g=20g,此時原混合氣體中CO和O2的質量比是28:20=7:5;若CO過量,CO的質量可能為48g16g=32g,此時原混合氣體中CO和O2的質量比是32:16=2:1故選A、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能力3(2013義烏市)科學研究中常用圖象來表示兩個量(x,y)之間的關系,以使研究的間壓變得直觀明了在某溫度下將少量氧化鈣加入到一定量的飽和氫氧化鈣

6、溶液中圖甲表示整個過程中溫度的變化,圖乙表示氫氧化鈣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小陽同學要挾據觀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圖丙所示的圖象,此圖象反映了該過程中()A溶質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B溶劑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C溶質的溶解度與時間的關系D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時間的關系考點: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專題:壓軸實驗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分析:根據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進行分析,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據此解答解答:解: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當把氧化鈣加入到飽和氫氧化鈣溶液中的時候,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熱量,開始溶液溫度升高,則溶液中氫氧化鈣會析出導致溶質減小,當溫度降低時,氫氧化鈣會繼續(xù)

7、溶解在水中,溶質質量增大,但是由于一部分水參加了反應,導致溶質質量比開始時溶質質量減少,故丙圖象反映了該過程中溶質質量與時間的關系,觀察選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溶解度曲線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4(2012泉州模擬)氯化鐵溶液顯黃色,其中存在的離子有Fe3+和Cl在含有Cl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AgCl沉淀,在含有Fe3+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Fe(OH)3紅褐色沉淀某同學想用實驗證明氯化鐵溶液的黃色不是Cl引起的,設計的下列實驗無意義的是()A觀察氯化鈉溶液的顏色,呈無色B向氯化鐵溶液中滴加適量的硝酸銀溶液,振蕩后靜置,溶液黃色未消失C向氯化鐵溶液

8、中滴加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振蕩后靜置,溶液黃色消失D觀察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產物為黑色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專題:分析比較法分析:A、可據氯化鈉溶液判斷氯離子無色B、可據氯離子沉淀后溶液無色判斷氯離子無色C、可據鐵離子沉淀后溶液黃色消失判斷鐵離子無色D、非溶液中的反應,與溶液中存在的離子顏色無關解答:解:A、氯化鈉在溶液中是以鈉離子和氯離子的形式存在的,溶液無色,可說明氯離子在溶液中無色,所以有意義B、氯化鐵溶液中的氯離子和硝酸銀溶液中的銀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銀沉淀,溶液不變色可說明氯離子無色,所以有意義C、氯化鐵中的鐵離子和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氫氧化鐵沉淀,黃色消失,說明鐵離子

9、顯色,所以有意義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產物為黑色固體,與溶液中的鐵離子無關,所以錯誤故選D點評:實驗方案的設計和評價,是素質教育對化學實驗教學的能力培養(yǎng)目標之一,當然也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和熱點5(2013松江區(qū)二模)現(xiàn)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取樣,加足量的水,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在濾液中加稀鹽酸產生氣泡對該固體組成判斷正確的是()該固體可能是CaCO3、CaO的混合物 該固體可能含Na2CO3、CaCO3該固體可能含Na2CO3,該固體組成有三種情況ABCD考點:物質的鑒別、推斷專題:混合物組成的推斷題分析:依據碳酸鹽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氣體,以及氧化

10、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等知識分析解答;解答:解:由題意可知:加足量的水,產生白色沉淀,則該白色沉淀為碳酸鈣,能夠出現(xiàn)碳酸鈣的情況主要是兩種,1、原來存在碳酸鈣;2、氧化鈣溶于水后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過濾,在濾液中加稀鹽酸產生氣泡,則說明溶液中存在可溶性的碳酸鹽,所以原混合物中必有碳酸鈉;故一定錯誤,正確;有以上分析可知該固體可能的組合是CaCO3、Na2CO3和CaCO3或CaO和Na2CO3或CaO和Na2CO3三種情況;故選B點評:根據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guī)律,結合實驗探究中每步實驗所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對混合物的可能組成進行分析、判

11、斷,最終形成結論二填空題(共6小題)6(2013金華)有限的元素可組成種類繁多的物質,甲、乙、丙、丁、戊五種物質均由下表中的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元素名稱氫氧氯錳鐵元素符號HOClMnFe(1)甲溶液在黑色固體乙的作用下生成無色氣體丙,丙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甲溶液中的溶質是H2O2(用化學式表示)(2)為了進一步探究物質間的相互反應,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將固體丁放入過量戊溶液中,得到淺綠色溶液和無色氣體向所得淺綠色溶液中加入適量甲溶液,生成氯化鐵和水,則該反應的反應物是FeCl2、H2O2、HCl考點:物質的鑒別、推斷專題:常見物質的推斷題;壓軸實驗題分析:(1)根據雙氧水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的

12、原理分析;(2)根據鐵與鹽酸反應的實驗分析實驗現(xiàn)象;依據反應的產物以及的過程進行分析;解答:解:解:(1)二氧化錳是黑色固體,雙氧水是液體,雙氧水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氣,氧氣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故A溶液為雙氧水溶液,化學式為H2O2(2)由現(xiàn)象可知丁為鐵,鐵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固體消失,有氣泡產生溶液變?yōu)闇\綠色由可知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生成的氯化亞鐵和過量的鹽酸,甲溶液為雙氧水溶液,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鐵,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FeCl2+H2O2+2HCl=2FeCl3+2H2O故答案為:(1)H2O2(2)FeCl2、H2O2、HCl;點評:熟練掌握

13、初中學過的常見物質及常見物質發(fā)生反應的現(xiàn)象是解答本題的關鍵7(2013閔行區(qū)二模)現(xiàn)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組成,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假設實驗過程無損耗)請回答:(1)根據實驗可以確定白色沉淀是CaCO3;X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NaCl(2)原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它的可能組成有3種(3)小明各取CaCO3、CaO、Na2CO3粉末倒入試管,重復以上實驗步驟,卻與以上現(xiàn)象不完全相同,他的操作沒有失誤之處,請指出現(xiàn)象不同之處及原因加入鹽酸后開始沒有氣泡,待一段時間后產生氣泡;如果碳酸鈉過量時,加入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把氫氧化

14、鈉反應完再與碳酸鈉反應,所以反應一段時間后再產生氣泡(或沒有氣泡產生;如果碳酸鈉沒有過量時,加入鹽酸后不會產生氣泡或加入鹽酸的量少,導致鹽酸先和氫氧化鈉反應沒有氣泡);考點:物質的鑒別、推斷專題:混合物組成的推斷題分析:把固體粉末加入水中,得到白色沉淀,根據題給的物質可以判斷該白色沉淀為碳酸鈣,得到的無色溶液與可以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無色氣體,可以判斷在無色溶液中含有碳酸鈉,而無色氣體為二氧化碳,那么X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鈉;至此各物質均已鑒定完畢,可以據此答題解答:解:(1)將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后產生白色沉淀,可知該白色沉淀應該為碳酸鈣,得到的無色溶液能夠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可以知道在固體粉末中

15、一定含有碳酸鈉,從而可以判斷在X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鈉;(2)根據(1)的解答可以知道,在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鈉,而白色沉淀碳酸鈣可能是混合物中含有的,結合氧化鈣可以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這一知識點,可以判斷白色沉淀也可能是碳酸鈉與氫氧化鈣發(fā)生了反應而生成的,所以碳酸鈣和氧化鈣都為可能含有的物質,所以它可能的組合為:碳酸鈉,氧化鈣; 碳酸鈉,碳酸鈣; 碳酸鈉,氧化鈣,碳酸鈣等三種可能的組成(3)可以從放入鹽酸后氣泡產生的時間以及是否有氣體生成的方面分析,重點是對放入物質量的角度討論,如:加入鹽酸后開始沒有氣泡,待一段時間后產生氣泡;如果碳酸鈉過量時,加入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把氫氧化鈉反應完再與碳

16、酸鈉反應,所以反應一段時間后再產生氣泡(或沒有氣泡產生;如果碳酸鈉沒有過量時,加入鹽酸后不會產生氣泡或加入鹽酸的量少,導致鹽酸先和氫氧化鈉反應沒有氣泡)故答案為:(1)CaCO3;NaCl;(2)Na2CO3;3;(3)加入鹽酸后開始沒有氣泡,待一段時間后產生氣泡;如果碳酸鈉過量時,加入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把氫氧化鈉反應完再與碳酸鈉反應,所以反應一段時間后再產生氣泡(或沒有氣泡產生;如果碳酸鈉沒有過量時,加入鹽酸后不會產生氣泡或加入鹽酸的量少,導致鹽酸先和氫氧化鈉反應沒有氣泡);點評:本題為框圖式物質推斷題,完成此類題目,關鍵是找準解題突破口,根據物質的化學特性直接得出結論,然后利用順推或逆

17、推或從兩邊向中間推斷,逐步得出其他結論8(2011桂林)現(xiàn)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組成,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假設實驗過程無損耗)請回答:(1)根據實驗可以確定白色沉淀是CaCO3;原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它的可能組成有2種(2)若實驗取固體粉末20g,生成白色沉淀10g,最后得到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5.85%的X溶液200g(只含一種溶質),則X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11.7g,固體粉末由CaCO3、CaO、Na2CO3(填化學式,下同)組成,其中質量小于10g的是CaCO3、CaO考點:碳酸鈉、碳酸氫鈉與碳酸鈣;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物

18、質的鑒別、推斷專題:框圖型推斷題;壓軸實驗題分析:把固體粉末加入水中,得到白色沉淀,根據題給的物質可以判斷該白色沉淀為碳酸鈣,得到無色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無色氣體,可以判斷在無色溶液中含有碳酸鈉,而無色氣體為二氧化碳,那么X就可能是氯化鈉的溶液至此各物質均已鑒定完畢可以據此答題解答:解:(1)在白色粉末中能產生白色沉淀,可知該白色沉淀應該為碳酸鈣,又得到的無色溶液能夠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可以知道在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鈉,所以可以判斷,碳酸鈣可能是元混合物中含有的,也可能是氧化鈣與水反應后生成的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的,所以它的可能的組合為:碳酸鈣、碳酸鈉、氧化鈣; 碳酸鈉,碳酸鈣;碳酸鈉

19、、氧化鈣等三種可能的組成;(2)根據(1)的解答可知X溶液為氯化鈉溶液其質量為:200g×5.85%=11.7g,根據題意結合化學方程式,可以求出與鹽酸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為10.6g,進而可以判斷出該固體粉末的組成為:CaCO3、CaO、Na2CO3 ,進而可以判斷若白色沉淀質量小于10g,則原混合物的組成為氧化鈣和碳酸鈣,計算過程如下:解:設碳酸鈉的質量為x,則: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117 x 11.7g解得x=10.6g這里我們求得的只是和鹽酸反應的碳酸鈉,總質量為20g,所以假如白色沉淀是固體粉末中的,則只有20g10.6g=9.4g,而題目

20、中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質量是10g,也就是說白色沉淀并不是完全來自于原固體粉末中,而是有一部分是反應中生成的,即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鈣,而氫氧化鈣又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淀,從而可以判斷在混合物中含有氧化鈣故本題答案為:(1)CaCO3; Na2CO3;3;(2)11.7; CaCO3、CaO、Na2CO3;CaCO3、CaO點評:本題為框圖式物質推斷題,完成此類題目,關鍵是找準解題突破口,根據物質的化學特性直接得出結論,然后利用順推或逆推或從兩邊向中間推斷,逐步得出其他結論9(2012門頭溝區(qū)二模)現(xiàn)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組成,

21、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請回答:(1)操作2的名稱是過濾(2)根據實驗可以確定白色沉淀是CaCO3;操作3完成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NaCl;(3)原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它的可能組成有哪幾組Na2CO3、CaCO3;Na2CO3、CaO;Na2CO3、CaCO3、CaO(組之間用“;”隔開)(4)小明各取CaCO3、CaO、Na2CO3粉末倒入試管,重復以上實驗,卻與以上現(xiàn)象不完全相同,他的操作沒有失誤之處,請指出現(xiàn)象不同之處及原因加入鹽酸后開始沒有氣泡,待一段時間后產生氣泡(或沒有氣泡產生);由于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加入鹽酸時,

22、由于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如果碳酸鈉沒有過量時,加入鹽酸后不會產生氣泡,如果碳酸鈉過量時,加入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把氫氧化鈉反應完再與碳酸鈉反應,所以反應一段時間后再產生氣泡考點: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鹽的化學性質專題:科學探究分析:(1)根據液體與不溶于液體的固體分離的方法考慮;(2)根據所提供的物質考慮白色沉淀;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產生氣泡,根據它們的生成物考慮溶質(3)白色沉淀是碳酸鈣,可能是原來的碳酸鈣,也可能是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再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的碳酸鈣,所以不能確定是否含有碳酸鈣,再通過加入鹽酸產生氣體的原因確定

23、一定含有的物質;(4)根據CaCO3、CaO、Na2CO3在水中相互發(fā)生反應后的生成物進行分析解答:解:(1)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和液體分離的方法是過濾,把白色沉淀與液體分離開;(2)由CaCO3、CaO、Na2CO3三種物質可知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鈣,也可能是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再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的碳酸鈣,所以白色沉淀是碳酸鈣;加入鹽酸能產生氣體,由所提供的物質可知是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物是氯化鈉、水、二氧化碳,所以操作3完成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氯化鈉;(3)由操作3加入鹽酸能產生氣體,由所提供的物質可知是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鈉;由于

24、白色沉淀是碳酸鈣,可能是原來的碳酸鈣,也可能是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再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的碳酸鈣,所以不能確定是否含有碳酸鈣、氧化鈣;組成中必須含有碳酸鈉,還需要能有白色沉淀,可以是碳酸鈣,也可以是氧化鈣,因為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再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的碳酸鈣,也可以三種物質都有,所以可能組成有:Na2CO3、CaCO3;Na2CO3、CaO;Na2CO3、CaCO3、CaO;(4)加入鹽酸后開始沒有氣泡,待一段時間后產生氣泡(或沒有氣泡產生);由于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加入鹽酸時,由于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如果碳酸鈉沒有過

25、量時,加入鹽酸后不會產生氣泡,如果碳酸鈉過量時,加入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把氫氧化鈉反應完再與碳酸鈉反應,所以反應一段時間后再產生氣泡 故答案為:(1)過濾;(2)CaCO3;NaCl;(3)Na2CO3; Na2CO3、CaCO3;Na2CO3、CaO;Na2CO3、CaCO3、CaO;(4)加入鹽酸后開始沒有氣泡,待一段時間后產生氣泡(或沒有氣泡產生);由于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加入鹽酸時,由于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如果碳酸鈉沒有過量時,加入鹽酸后不會產生氣泡,如果碳酸鈉過量時,加入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把氫氧化鈉反應完再與碳酸鈉反應,所以反應

26、一段時間后再產生氣泡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要抓住兩點:加入鹽酸能產生氣體,必須含有碳酸鈉;必須能產生白色沉淀,可以是碳酸鈣,也可以是含有氧化鈣,也有可能是碳酸鈣與氧化鈣的混合物10(2013金華)工業(yè)燒堿具有較好的殺菌消毒作用且廉價易得,但工業(yè)燒堿中常含有雜質碳酸鈉某科學學習小組同學圍繞工業(yè)燒堿樣品純度測定問題,展開了討論與探究【原理思路】利用Na2CO3與稀H2SO4反應產生CO2,通過CO2質量的測定,確定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從而計算樣品純度【實驗方案】小科同學根據以上思路,設計了如圖甲的實驗方案(固定裝置省略)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錐形瓶【交流討論】小明認為圖甲實驗方案的設計有缺陷,若按該方

27、案進行測定會導致難以避免的誤差你認為下列哪些因素會導致難以避免的誤差(填序號)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裝置內空氣中的CO2沒有排出反應產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干燥管與空氣直接相通【方案改進】為減少誤差,使CO2質量的測定更準確,該小組同學根據以上討論,對圖甲方案進行改進,設計了如圖乙的實驗方案(固定裝置省略)圖乙B裝置中樣品在與稀硫酸反應前和停止反應后,都要通過量的空氣,反應前通空氣時a、b、c三個彈簧夾的控制方法是關閉c、打開a、b【數(shù)據分析】若撤去圖乙中的C裝置,則測得工業(yè)燒堿的純度將偏低(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與稀硫酸反應先生成NaHCO3,當N

28、a2CO3全部轉化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繼續(xù)與稀硫酸反應生成CO2現(xiàn)向樣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應后產生無色氣體并得到X溶液請分析推斷反應后所得X溶液的溶質,其所有的可能組成Na2SO4和H2SO4;Na2SO4;Na2SO4和NaHCO3考點: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氣體的凈化(除雜);鹽的化學性質專題:壓軸實驗題;科學探究分析:要熟悉各種儀器的名稱和用途;加入稀硫酸的量可以通過分液漏斗控制,裝置中的空氣、反應產生的CO2是否被完全吸收、干燥管是否與空氣直接相通都能夠影響實驗結果;改進后的裝置中,氫氧化鈉溶液可以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硫酸可以除去水,干燥管中的堿石灰

29、可以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進入U型管;根據加入稀硫酸的量可以確定反應后所得X溶液中的溶質解答:解:【實驗方案】儀器A的名稱是錐形瓶故填:錐形瓶【交流討論】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時,可以繼續(xù)加入,而裝置內空氣中的CO2沒有排出、反應產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干燥管與空氣直接相通等因素會導致難以避免的誤差故填:【方案改進】反應前通空氣時,關閉c、打開a、b,可以把B、C裝置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故填:關閉c、打開a、b【數(shù)據分析】若撤去圖乙中的C裝置,水和二氧化碳同時被D裝置中的堿石灰吸收,使計算出的碳酸鈉結果偏大,從而導致氫氧化鈉的含量偏低故填:偏低【拓展提高】向樣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

30、,反應后產生無色氣體,說明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后,剩余的稀硫酸和碳酸鈉完全反應后仍然有剩余,不然就不會生成二氧化碳了當稀硫酸過量時,X中的溶質是硫酸鈉和硫酸;當硫酸適量時,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碳酸氫鈉,再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X中的溶質是硫酸鈉;當稀硫酸不足時,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碳酸氫鈉,再和部分碳酸氫鈉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X中的溶質是硫酸鈉和碳酸氫鈉故填:Na2SO4和H2SO4;Na2SO4;Na2SO4和NaHCO3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實驗裝置的設計和物質的推斷等方面的知識,比較難,既是考試的重

31、點,又是考試的難點11在氯酸鉀的分解反應里,二氧化錳的催化問題到目前還沒有肯定的解釋鑒于制得的氧氣中有氯氣的氣味,生成的氯化鉀又混有紫紅色物質,許多科學家認為反應過程如下:2KClO3+2MnO2=2A+B+C 2A=K2MnO4+MnO2+C B+K2MnO4=2KCl+MnO2+C請回答:反應中括號里應填的內容為MnO2,A和B的化學式分別為KMnO4和Cl2考點:物質的鑒別、推斷專題:常見物質的推斷題分析: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和種類和原子的個數(shù)不變”分析即可解答:解: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和種類和原子的個數(shù)不變可知為高錳酸鉀的分解反應,A為高錳酸鉀,C為氧氣,故中B為氯氣,根據質量守恒定

32、律中空里應該填寫的物質的化學式為二氧化錳,故填:MnO2,KMnO4,Cl2點評: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的推斷,完成此題,可以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不變進行三解答題(共6小題)12(2004揚州)已知:(1)等溫等壓下,等體積的任何氣體均具有相同數(shù)目的分子數(shù)(2)反應中氣體體積的測定均在同溫同壓下進行(3)假設每步反應均完全則:(1)步驟說明混合氣中一定含有H2O,步驟說明混合氣中一定含有CO2混合氣中一定不含有的氣體是H2最后剩余的氣體的是N2(2)該混合氣中含有的CO的體積是50mL考點: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專題:壓軸實驗題;物質的檢驗、鑒別與推斷分析:(1)通過分

33、析現(xiàn)象回答問題:無水硫酸銅白色粉末變藍說明有水生成,堿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通過灼熱氧化銅黑色粉末變紅說明具有還原性氣體,氮氣不與裝置中的物質反應(2)根據題干信息和各步驟剩余的氣體進行計算解答:解:(1)第一次通過無水硫酸銅變藍說明含有水蒸氣,通過堿石灰氣體減少10mL說明混合氣體中有二氧化碳氣體,通過氧化銅,氧化銅變紅說明含有還原性氣體,再通入無水硫酸銅不變藍說明沒有水生成,混合氣體中不含氫氣,含有一氧化碳,再通過堿石灰吸收掉二氧化碳,最后剩余的是氮氣(2)通過分析,混合氣體中含有氮氣是20mL,第步中剩余的70mL氣體是一氧化碳和氮氣的混合氣體,故一氧化碳的體積為50mL故答案為:(1)H

34、2O; CO2; H2; N2 (2)50點評:判斷氣體成分時要注意在反應中是否生成了新的氣體,從而準確判斷最后得到的氣體13(2012麗水)現(xiàn)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 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了確定其組成,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試回答:(1)若X溶液只含一種溶質,根據實驗可以確定X溶液的溶質是NaCl;(2)原固體粉末的所有可能組成是CaC03、Ca0、Na2C03;CaC03、Na2C03;Ca0、Na2C03考點:物質的鑒別、推斷專題:混合物組成的推斷題分析:本題屬于推斷題,根據題目給出的流程圖和信息:加入鹽酸有無色氣體生成,說明原物質中一定有碳酸鈉;若X溶液只含

35、一種溶質,根據實驗可以確定X溶液的溶質是氯化鈉;加入足量的水過濾,有白色沉淀,因為氫氧化鈣微溶于水,也會沉下來,因此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鈣,也可能是氫氧化鈣,也可能它們的混合物;由此可以判斷原固體粉末的所有可能組成是:CaC03、Ca0、Na2C03;CaC03、Na2C03;Ca0、Na2C03解答:解:(1)加入鹽酸有無色氣體生成,說明原物質中一定有碳酸鈉;若X溶液只含一種溶質,根據實驗可以確定X溶液的溶質是氯化鈉;故答案為:NaCl(或“氯化鈉”)(2)加入足量的水過濾,有白色沉淀,因為氫氧化鈣微溶于水,也會沉下來,因此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鈣,也可能是氫氧化鈣,也可能它們的混合物;由此可以判

36、斷原固體粉末的所有可能組成是:CaC03、Ca0、Na2C03;CaC03、Na2C03;Ca0、Na2C03故答案為:CaC03、Ca0、Na2C03;CaC03、Na2C03;Ca0、Na2C03點評:本考點屬于物質的推斷題,是通過對實驗方法和過程的探究,在比較鑒別的基礎上,得出了正確的實驗結論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內容之一,一般有兩種類型:一是圖框式推斷題;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斷題;本題屬于第一種類型不論哪一種類型,都是通過實驗現(xiàn)象,從而得出物質的組成此考點主要出現(xiàn)在填空題和實驗題中14在氯酸鉀受熱分解的反應里,二氧化錳的催化問題,到目前還沒有肯定的解釋鑒于制得的氧氣中有氯氣(Cl2)的氣味,生

37、成的氯化鉀又略顯紫紅色,有人認為反應過程如下(已配平):2KCl3+2Mn022A+B十C2AD+Mn02+C3B+D2KCl+Mn02+C(1)由此推斷A、B、C、D的化學式(2)寫出反的化學方程式考點:物質的鑒別、推斷專題:常見物質的推斷題分析: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和種類和原子的個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結合產物中有氯氣可知B是氯氣,A的化學式中必含有一個錳原子4個氧原子和1個鉀原子,據此可知A即為高錳酸鉀,以此為突破口對相關反應進行分析探討,從而確定A、B、C其化學式即可解答:解: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個數(shù)不變可知,由于反應方程式均已配平,所以A的化學式中必含有1個鉀原子,1個錳原子,由

38、于生成的氣體既有氧氣又有氯氣,所以B、C其中一種是氧氣,另一種是氯氣,分析反應的情況結合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2KCl+3O2;可知B應為氯氣,C為氧氣,所以可知A的化學式中還應有4個氧原子,即A是KMnO4,D是K2MnO4故答案為:(1)A是KMnO4;B是Cl2;C是O2;D是K2MnO4(2)Cl2+K2MnO42KCl+MnO2+O2點評: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的推斷,完成此題,可以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不變進行15(2011恩施州)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已知甲、乙分別是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中的一種,如圖表示向M克溶質質量

39、分數(shù)為a的乙溶液中加入甲時溶液pH的變化曲線請完成下列問題:(1)甲是氫氧化鈉溶液(填名稱);(2)要求c點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若知道加入甲溶液的質量或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數(shù)據即可(3)若用b表示加入甲溶液的某一數(shù)據,試計算c點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任選一個數(shù)據計算即可)考點: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有關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專題:壓軸實驗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綜合計算(圖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計算題)分析:(1)根據圖象中pH值的變化是從小于7逐漸的增大到大于7,可以分析確定操作的過程,(2)根據鹽酸或氫氧化鈉的質量求出恰好反應是溶質的質量;(3)

40、寫出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根據已知的氫氧化鈉的質量,求得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進而求得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解答:解:(1)由圖象可知,pH值是從小于7 逐漸的增大到7然后在大于7,可知原溶液是酸性的,然后不斷的加堿,使pH升高,故甲是氫氧化鈉溶液; (2)根據氫氧化鈉的質量就可求出氯化鈉的質量,所以氫氧化鈉的質量是根據溶液的質量和溶質質量分數(shù)求出;(3)若b表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解:設生成NaCl的質量為xNaOH+HCl=NaCl+H2O 36.5 58.5 Mag xx=gc點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答:c點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質量分數(shù)若b表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

41、數(shù)解:設生成NaCl的質量為x,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by Mag xx=y=c點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答:c點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故答案為:(1)氫氧化鈉溶液;(2)質量;溶質質量分數(shù);(3);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從圖象的角度對中和反應的正確理解,并進行相關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要學會這種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16(2012十堰模擬)實驗表明氯化鐵也能對過氧化氫分解起催化作用興趣小組為測定實驗室中一瓶久置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進行如下實驗:取68.0g過氧化氫溶液放入燒杯中,向其中加入13.6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5%的氯化鐵溶液,靜

42、置至質量不再改變,同時測得相關實驗數(shù)據如下表:反應前反應后燒杯及其中物質的質量121.6g120g請計算:(1)所用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2)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考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有關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專題:綜合計算(圖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計算題)分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質量的減少量就是產生氧氣的質量,根據氧氣的質量算出過氧化氫的質量,再除以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即可;(2)反應后溶液中溶質是氯化鐵,先計算出氯化鐵的質量,再計算出反應后溶液質量,再用氯化鐵質量除以反應后溶液質量即可解答:(1)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產生氧氣的質量:121.6g120g=1.6

43、g設所取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質量為x,則:2H2O22H2O+O268 32X 1.6g根據:解得X=3.4g所以所用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5%;(2)因為氯化鐵是催化劑反應后溶質質量不變,所以反應后溶質質量為13.6g×25%=3.4g,反應后溶液質量為:68.0g+13.6g1.6g=80g,所以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4.25%答:(1)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5%;(2)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4.25%故答案為:(1)5%;(2)4.25%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知道質量的減少量是生成氧氣的質量,根據氧氣質量算出過氧化氫的質量,再算質量分數(shù)17(2006濟南)在一燒杯中盛有l(wèi)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