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材料大展弦比機翼動力學建模與顫振分析_第1頁
復合材料大展弦比機翼動力學建模與顫振分析_第2頁
復合材料大展弦比機翼動力學建模與顫振分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復合材料大展弦比機翼動力學建模與顫振分析謝長川 , 張 欣 , 陳桂彬(, 摘要 :, 的重要任務 。 , 、模型修正 、 。本文使用 MSC/NASTRAN 軟件 , 在復合材料大展弦比機翼的 , 、相關試驗結果反復修改得到合理的機翼結構動力學 有限元模型 , 固有振動計算中采用動力減縮方法消除局部模態(tài)并提高計算精度 , 采 用亞音速偶極子格網(wǎng)法求解非定常氣動 力 , 并對單獨機翼進行了發(fā)散和顫振計算分 析。關鍵詞 :氣動彈性 ; 復合材料 ; 大展弦比機翼 ; 顫振 ; 非定常氣動力Dynamic Modeling and Flutter Analysisfor H igh -Aspect

2、 -R atio Composite WingX ie Changchuan , Zhang X in , Chen G uibin(C ollege of Aviation Science &Engineering ,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Astronautics ,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F or the broad usage of com posite in new aviation structures , the engineering aeroelastic m odeling and ana

3、lysis of com posite wing are im portant aspects in aircraft design 1By using an aeroelasticity theory and method , structure m odeling with FE M , m odel correction , natural vibration calculation , diver 2gence and flutter analysis were done 1Based on the structure drawing and related test results

4、, the static anal 2ysis m odel was m odified iteratively to get a rational dynamic m odel 1Using MSC/NASTRAN , the dynamic reduc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av oid local m odes and prom ote calculation accuracy 1The divergence and flutter analysis for a com posite wing were done in the evaluation of u

5、nsteady aerodynamics by subs onic dou 2ble lattice method 1K ey w ords :aeroelasticity ; com posite ; large aspect ratio wing ; flutter ; unsteady aerodynamic全復合材料大展弦比飛機的氣動彈性研究在 我國還是一個嶄新的研究課 題 , 其中復合材料建 模技術以及由此帶來的特殊問題需要認真對待 。 為適應我國 型號任務的設計需要 , 應在已有研究 成果的基礎上 , 逐步開展對復合材料大柔性飛 機 的氣動彈性研究 。對于全復合材料大展弦比機翼而言

6、 , 它仍然涉及了氣動彈性研究的所有領域 , 但是其結構柔 性的效應更加顯著 , 進一步加 劇了常規(guī)的氣動彈 性效應 , 成為飛機結構設計的矛盾焦點 。全復合 材料大展弦比 機翼的突出特點就在于全復合材料 和大柔性 , 這就給氣動彈性研究帶來了大量的嶄收稿日期 :2003 12 056? 飛機設計第 2期 2004年 6月新研究課題 。 以下是近年來涌現(xiàn)的與復合材料及 大柔性相關的氣動彈性研究 方向 :(1 復合材料 飛機的氣動彈性有限元建模技術 ; (2 復合材料 結構動力特性試驗 和分析模型修正 ; (3 大柔性 飛機氣動彈性與飛行力學性能研究 ; (4 復合材 料飛機 的氣動彈性剪裁和結

7、構 /控制設計一體化 研究 ; (5 大變形飛機氣動彈性和飛行力學 的工 程 分析方法研究 ; (6 大變形飛機幾何非線性氣 動彈性力學研究 。隨著復合材料科學飛速發(fā)展 ,成熟 , , 用于飛機 結構當中可以減重 25%30%。 而且傳統(tǒng)的各向 同性材料被先進的 各向異性材料所代替 , 使得結 構設計人員具有更大的設計空間 , 同時復合材料 的應 用也使得飛機結構和性能設計的各個領域更 為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 強度、剛度 、 氣動 、控 制 、 操縱等都逐漸成為強烈耦合的學科 。復合材 料的使用給先進飛機 的設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設 計空間 , 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挑戰(zhàn) 。眾多相關技 術儲 備的成

8、熟使得設計質量輕的 , 飛行時間長 的 , 高性能的飛機成為可能 。對大展弦比大柔性飛機 , 在飛行載荷作用下 機翼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彎扭變形 , 以至 于常規(guī)的對線 性系統(tǒng)求解方法中的小變形假設不再適用 , 這樣 在分析中就必須考 慮結構因大變形導致的幾何關 系和平衡關系的改變 , 從而形成所謂的非線性大 位 移問題 1 。 本文將不對幾何非線性氣動彈性問 題進行專門討論 , 有關幾何非線性 的氣動彈性研 究可以參考文獻 2 。本文在某復合材料大展弦比機翼的靜力學分 析有限元模型的基礎上 , 依據(jù)相關 試驗結果進行 動力學修改得到機翼的動力學有限元分析模型 , 并采用動力減縮方法 對模型進行了固有

9、振動分 析 , 最后對機翼進行了顫振分析 。1 復合材料機翼動力建模真實的機翼結構具有無限自由度 , 并且由各 種不同力學特性的構件所組成 , 要 對結構進行分 析計算必須將真實結構簡化為有限自由度的計算 模型 。 結構模型化 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 , 計算 模型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分析計算的工作量和結果 的 精確性 。 通常的建模原則是 , 在滿足精度要求 的前提下 , 盡量使模型簡化以減少 分析工作量 。 由于復合材料結構通常形式較為復雜 , 而且 剛度的等效折算難以實 現(xiàn) , 因此其動力學建???以采用在成熟的靜力分析模型基礎上進行修改的 途徑 。 然而靜力分析和動力分析的研究重點很不 相同

10、 , 建模的原則也有差異 , 使得這種動 力學修 改也具有相當?shù)碾y度 ,結構模型化的方法和分析目的有關 , 靜力模 型與用于氣動彈性分析的動力模型 有以下差異 : (1 靜力分析的任務是應力分析和各種載荷分布 情況分析 , 對于受壓部 件必須考慮失穩(wěn)問題 ; 氣動彈性分析的情況一般是微幅自由振動 。 (2 氣動彈性分 析著眼于機翼的總體剛度特性 , 而不是 結構強度細節(jié) , 因而對結構模型化時可以進 行合 理簡化 。 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日益提高 , 以及飛機 型號設計工作中并行化網(wǎng)絡 化的需求 , 當前提出 了直接應用靜力分析模型進行適當修改用于氣動 彈性分析的 想法 。 考慮到對于復合材料結構

11、剛度 折算的困難 , 使用與真實結構物理一致性較 好的 靜力模型也是將來飛機氣動彈性研究的趨勢所 在 。復合材料機翼模型化除了采用復合材料元素 以外 , 其他都和金屬結構一樣 。 根據(jù)結構的承力 特性 , 采用復合材料梁元 , 復合材料承剪板元 、 桿元以及剛體元 等基本的有限元素對機翼進行離 散化 。 由于復合材料機翼有限元模型要求與實際 結構有較好的一致性 , 就需要在建模過程中比較 嚴格的依據(jù)結構圖紙 , 這與金屬機 翼模型盡量簡 化的建模過程是很不相同的 。對靜力模型進行修 改時 , 主要考慮修 改那些靜力模型中忽略的 , 然而對于動力學提供重要的整體和局部剛度 , 以及 重要 的慣性

12、特性的部分 。例如 , 控制面操縱和連 接件剛度 、控制面配重影響到控制面 偏轉剛度 ; 機翼與控制面的填充材料 , 雖然在結構承力上貢 獻很小 , 但是對結構剛 度有相當?shù)呢暙I , 而且可 以消除計算中不合理或氣動彈性分析不關心的局 部模態(tài) ; 修正單獨機翼模型的質量 、重心和慣性 矩等慣性特征 。112模型修正機翼氣動彈性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是一個 ? 7謝長川 , 張 欣 , 陳桂彬 :復合材料大展弦比機翼動力學建模與顫振分析動態(tài)的反復過程 , 需要在分析計算的過程中不斷 優(yōu)化和修正 , 使之在最大程度 上反映結構動力學 特性由于復合材料結構的工藝離散性較強并且與 環(huán)境因素關系密切 ,

13、建模初期 , 在 與真實機翼工 藝水平一致的條件下 , 要盡早對典型復合材料鋪 層結構進行層合板 層次的靜力和振動試驗 , 通過 試驗校準典型材料及典型結構的剛度特性 , 并且 間接 地得到材料的模量數(shù)值 。這一基礎工作應盡 早完成 ,模型化在局部建模的不合理所造成 , 可以通過修 正有限元形式 、 元素剛度等 方式改進模型 , 必要 時要進一步參考結構圖紙 , 在尊重實際結構的前 提下做合理的 修改 。 這種通過反復的計算分析和 模型修正是在相關驗證性試驗進行之前最主要 的 建模和計算工作 。雖然近代復合材料的有限元分析工具發(fā)展迅 速 , 但是由于復合材料力學特性和 制造成型工藝 的離散性很

14、大等固有特點 , 復合材料結構的設計 和分析工作仍然是 半經(jīng)驗的 , 需要大量的試驗校 正。 由工程分析要求 , 通常采用 “積木式設計研 制 試驗方法 ” 即, 采用試樣 、元件 (含細節(jié)件 , 元件組件 、 結構件和部件 (全尺寸結 構 、甚至 是全尺寸整體結構的多層次試驗驗證方法 3,4。 這不但對實際結構的設 計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 義 , 對結構有限元建模也是重要的參考 。在基本完成有限元模型的分析修正之后 , 還 要進行多步的試驗修正 。對于氣 動彈性模型的試 驗驗證 , 主要是通過地面共振試驗來完成 。 113材料彈性模量校 準使用有限元素法對研究對象進行離散化建 模 , 主要采

15、用了復合材料彎曲板元 素 , 對個別金 屬材料的承力構件使用各向同性的梁元素 。整個 有限元模型依照真 實機翼結構進行建模 , 具有很 好的幾何與物理一致性 。機翼復合材料蒙皮 、翼 肋、 翼梁等均采用復合材料彎曲板元素來描述 。 機翼模型大量采用了碳纖維復合 材料層合板結 構 , 因此準確的材料參數(shù)是進行正確的固有振動 分析的前提條件 。 為校準材料參數(shù) , 特別針對在 飛機結構中主要應用的典型層合板結構進行共振 試 驗 , 結合層合板有限元模型的理論計算來間接 地反推材料參數(shù) 5 。層合板共振試驗選用 12塊典型的矩形層合 板作為試件 , 分別采用 3種不同的 碳纖維單層布 鋪設而成 。

16、對每個試件按照自由 - 自由和一端固據(jù)。, 除 , 矩行測量得到的數(shù)值來建模 , 初始模量值使用標準 手冊的標稱值 (以下稱為理論 值 。這里認為測 得的參數(shù)都是可用的 , 并且認為剪切模量 G 對固 有頻率和振型的 影響不大 , 因此唯一需要調整的 材料參數(shù)僅為單層布的彈性模量 E 1和 E 2。之所 以單層布厚度仍采用了理論值 , 主要是考慮到通 過試驗校正的模量值能夠直接應用 于機翼有限元 模型的動力分析當中 。但是 , 由于單層布理論厚 度與實測厚度有一 定差異 , 所以最終得到的模量 其中還包含了厚度差異對剛度的補償 , 這一模量 僅是 為理論計算而得到的一種當量模量 。在試件 的有

17、限元固有振動分析中 , 主要依據(jù) 試驗得到的 前三階固有頻率和節(jié)線形狀調整材料模量值使得 理論計算的模態(tài)與試 驗結果相一致 , 這樣得到材 料模量的當量值 。 進行飛機結構動力分析時使用 當量 模量的前提是 , 試件的工藝水平和實際機翼 的生產(chǎn)相一致 。2算本文使用 MSC/PATRAN 作為有限元建模工 具 , 由 MSC/NASTRAN 進行結構 固有振動與顫振 計算 。211有限元建模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典型的全復合材料大展弦 比機翼 , 展弦比約為 10。 用于結 構動力和氣動彈 性計算的模型是通過對已有的全機靜力有限元模 型進行必要的修 改而得到 。有限元模型建立完成 后 , 又通過典型

18、試樣的振動試驗得到了有限元分 析使用的材料當量模量 , 對應 3種復合材料 , 經(jīng)校準的當量模量值如表 1所示 。在 分析計算過程 中又結合地面共振試驗對有限元模型進行了修 正 。 機翼的有限元模 型如圖 1 所示 。8? 飛機設計第 2期 2004年 6月表 1 當量模量計算結果材料理論模量(G Pa 當量模量 (G Pa(對應理論厚度單層布厚度(mm 1E 實( 際 E 理論 2E 1E 27018359718013375(實際0127(理論 3E1E 6719018410012125(實際 01745(圖 1 機翼有限元模型圖212固有振動計算對靜力模型進行動力學修改后建立了用于結 構固

19、有振動和氣動彈性分析的結 構有限元模型 , 經(jīng)過分析修正和試驗修正 , 其動力學特性有了顯 著改善 , 消除了大 部分初始計算中出現(xiàn)的局部模 態(tài) 。 在固有模態(tài)計算時采用了 MSC/NASTRAN 中 內(nèi) 嵌的動力減縮方法 。依據(jù)機翼與機身的實際連接方式 , 將模型在 根部連接點位置固支 , 進行固有模 態(tài)計算得到前 4階模態(tài) , 如表 2所示 。表 2中同時列出了機翼振 動試驗所得結 果 ??梢钥闯?, 計算結果和試驗結 果基本一致 , 說明復合材料的當量模量校準和有 限元建模較好地反映了機翼真實結構 。表 2 單獨固支機翼固有模態(tài)列表階數(shù)計算頻率 /H z試驗頻率 /H z參考模態(tài)名稱 1

20、31843150垂直一彎 垂直二彎 332148130175垂直 三彎 441147445175一扭顯而易見 , 大展弦比機翼一階頻率較低 , 但是本身復合材料結構設計時對剛度特性有所考慮 , 后面幾階頻率增長較快 , 機 翼一階扭轉出現(xiàn)在 40H z 以上 。 由于復合材料結構的高階振動特性較 難模擬 , 因 此計算與試驗結果差異相對較大 , 但 還是能夠較好滿足機翼顫振分析的需要 。 213顫振計算與分析進一步建立氣動力模型通過 MSC/NASTRAN 計 算非定常氣動力 , 并進行顫振 計算 。遵照偶極子 格網(wǎng)法計算非定常氣動力的建模原則 6,7, 整個機 翼共分為 3 個氣動分區(qū) ,

21、每個分區(qū)又劃分為若干 矩形網(wǎng)格 。采用上述 4階模態(tài)進行分析 , 在所 取減縮頻率范圍內(nèi) , 3所示 , V -g 、 V -f 23V -g 圖可以判 17m/s , 臨界顫, , 顫振臨界頻率 為 2719H z 。圖 2 單獨固支機翼顫振分析 V -g 圖 ( 計算頻率圖 3 單獨固支機翼顫振分析 V -f 圖 (計算頻率 表 3及圖 4、圖 5同時給出了 使用地面共振試 驗所的頻率 , 采用計算模態(tài)進行的顫振計算結果 , 臨界速度和頻率 誤差均為 10%。采用計算頻率的 顫振結果較為保守 , 但兩者耦合形式相同 。對比9? 謝長川 , 張 欣 , 陳桂彬 :復合材料大展弦比機翼動力學建

22、模與顫振分析分析表明 , 對結構進行的有限元建模是可靠的 , 顫振分析結果能夠用于指導工 程型號設計 。 表 3 單獨固支機翼顫振結果 頻 率 顫振速度 /(m ? s -1 顫振頻 率 /H z 計算頻率 222172719 試驗頻率244198圖 4 單獨固支機翼顫振分析 V -g 圖 ( 試驗頻率圖 5 單獨固支機翼顫振分析 V -f 圖 ( 試驗頻率3 結 論本文以全復合材料大展弦比機翼為研究對象 , 重點討論了復合材料結構的建模 過程 , 強調了多 層次的試驗驗證對模型修正和復合材料機翼設計 工作的重要性 。 在對有限元模型進行多方面修正 的基礎上 , 以機翼為算例進行了固有振動計算

23、和 顫振分析 。 從分析工作的過程來看 , 由于復合材 料結構剛度等效折算非常困難 , 整個分析準確可 靠與否 , 很重要的任務在于對復合材料結構進行 合理準確的模型 化 。而建模的準確性 , 一方面是有限元構型要合理反映實際的傳力和剛度特性 , 另一方面要依靠多層次的試驗 來校準材料參數(shù)并對有限元模型進行不斷的修正 。從計算結果來看 , 復合材料結構的彎扭耦合效 應相當突出 , 與常規(guī) 金屬結構的大展弦比飛機相比存在一定差異 。所得顫振臨界速度較高 , 可見機翼結構的鋪層在設, 這一點也可以但是對于具有 題 。 氣動彈性剪裁是現(xiàn)代飛機設計極具價值的研 究課題 , 對于 改善大展弦比全復合材料

24、飛機的氣 動彈性性能更具成效 8 。我國以前的研究工作 偏 重于理論機理的研究 , 今后在工程型號應用的基 礎上 , 加強工程實現(xiàn)方向的研 究 ?,F(xiàn)代飛機的自 動控制系統(tǒng)與飛機結構強烈的耦合在一起 , 伺服 氣動彈性系統(tǒng) 的穩(wěn)定性是現(xiàn)代飛機的重要研究課 題 , 通過復合材料 、智能結構 、多控制面和數(shù) 字 式控制系統(tǒng)的結合 , 能夠實現(xiàn)結構 / 控制一體化設 計 , 達到飛機完整系統(tǒng)的最優(yōu) 性能 。參考文獻1 謝長川 , 楊超 1大展弦比飛機的幾何非線性氣彈問題 1第七屆全國空氣彈性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 2001.2 Patil M J , H odges D H 1On the Im portance of Aerodynam ic and S truc 2tura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