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件化學實驗室安全講座ppt課件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6bf28987-6479-49a1-a36d-49c023905dab/6bf28987-6479-49a1-a36d-49c023905dab1.gif)
![化學課件化學實驗室安全講座ppt課件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6bf28987-6479-49a1-a36d-49c023905dab/6bf28987-6479-49a1-a36d-49c023905dab2.gif)
![化學課件化學實驗室安全講座ppt課件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6bf28987-6479-49a1-a36d-49c023905dab/6bf28987-6479-49a1-a36d-49c023905dab3.gif)
![化學課件化學實驗室安全講座ppt課件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6bf28987-6479-49a1-a36d-49c023905dab/6bf28987-6479-49a1-a36d-49c023905dab4.gif)
![化學課件化學實驗室安全講座ppt課件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6bf28987-6479-49a1-a36d-49c023905dab/6bf28987-6479-49a1-a36d-49c023905dab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化學藥品的正確使用和安全防護 防毒 大多數(shù)化學藥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毒化學藥品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進入人體而發(fā)生中毒現(xiàn)象。 如 HF 侵入人體,將會損傷牙齒、骨骼、造血和神經系統(tǒng); 烴、醇、醚等有機物對人體有不同程度的麻醉作用; 三氧化二砷、氰化物、氯化高汞等是劇毒品,吸入少量會致死。天馬行空官方博客: ;QQ群:175569632化學藥品的正確使用和安全防護 防毒注意事項 實驗前應了解所用藥品的毒性、性能和防護措施; 使用有毒氣體(如H2S, Cl2, Br2, NO2, HCl, HF)應在通風櫥中進行操作; 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蒸汽經常久吸會使人嗅覺減弱,必須高度警惕;
2、 有機溶劑能穿過皮膚進入人體,應避免直接與皮膚接觸; 劇毒藥品如汞鹽、鎘鹽、鉛鹽等應妥善保管; 實驗操作要規(guī)范,離開實驗室要洗手。化學藥品的正確使用和安全防護 防火 防止煤氣管、煤氣燈漏氣,使用煤氣后一定要把閥門關好; 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機溶劑易燃,實驗室不得存放過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災; 金屬鈉、鉀、鋁粉、電石、黃磷以及金屬氫化物要注意使用和存放,尤其不宜與水直接接觸; 萬一著火,應冷靜判斷情況,采取適當措施滅火;可根據不同情況,選用水、沙、泡沫、CO2 或 CCl4 滅火器滅火?;瘜W藥品的正確使用和安全防護 防爆 化學藥品的爆炸分為支鏈爆炸和熱爆炸 氫、乙烯
3、、乙炔、苯、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一氧化碳、水煤氣和氨氣等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至爆炸極限,一旦有一熱源誘發(fā),極易發(fā)生支鏈爆炸; 過氧化物、高氯酸鹽、疊氮鉛、乙炔銅、三硝基甲苯等易爆物質,受震或受熱可能發(fā)生熱爆炸?;瘜W藥品的正確使用和安全防護 防爆措施 對于防止支鏈爆炸,主要是防止可燃性氣體或蒸氣散失在室內空氣中,保持室內通風良好。當大量使用可燃性氣體時,應嚴禁使用明火和可能產生電火花的電器; 對于預防熱爆炸,強氧化劑和強還原劑必須分開存放,使用時輕拿輕放,遠離熱源?;瘜W藥品的正確使用和安全防護 防灼傷 除了高溫以外,液氮、強酸、強堿、強氧化劑、溴、磷、鈉、鉀、苯酚、醋酸等物質都會灼傷皮膚
4、;應注意不要讓皮膚與之接觸,尤其防止濺入眼中。汞的安全使用 汞是化學實驗室的常用物質,毒性很大,且進入體內不易排出,形成積累性中毒; 高汞鹽(如HgCl2)0.1-0.3 g可致人死命; 室溫下汞的蒸汽壓為0.0012 mmHg柱,比安全濃度標準大100倍。 安全使用汞的操作規(guī)定:(1)汞不能直接露于空氣中,其上應加水 或其他液體覆蓋;汞的安全使用(2)任何剩余量的汞均不能倒入下水槽中;(3)儲汞容器必須是結實的厚壁器皿,且器皿應放在瓷 盤上;(4)裝汞的容器應遠離熱源;(5)萬一汞掉在地上、臺面或水槽中,應盡可能用吸管 將汞珠收集起來,再用能形成汞齊的金屬片(Zn, Cu, Sn等)在汞濺處
5、多次掃過,最后用硫磺粉覆蓋;(6)實驗室要通風良好;手上有傷口,切勿接觸汞。 安全用電安全用電 人身安全防護 實驗室常用電為頻率 50 Hz, 200 V 的交流電。人體通過 1 mA的電流,便有發(fā)麻或針刺的感覺,10 mA 以上人體肌肉會強烈收縮,25 mA以上則呼吸困難,就有生命危險;直流電對人體也有類似的危險。 為防止觸電,應做到:(1)修理或安裝電器時,應先切斷電源;(2)使用電器時,手要干燥; 安全用電(3)電源裸露部分應有絕緣裝置,電器外 殼應接地線;(4)不能用試電筆去試高壓電;(5)不應用雙手同時觸及電器,防止觸電 時電流通過心臟;(6)一旦有人觸電,應首先切斷電源,然 后搶救
6、。儀器設備的安全用電 一切儀器應按說明書裝接適當?shù)碾娫?,需要接地的一定要接地?若是直流電器設備,應注意電源的正負極,不要接錯; 若電源為三相,則三相電源的中性點要接地,這樣萬一觸電時可降低接觸電壓;接三相電動機時要注意正轉方向是否符合,否則,要切斷電源,對調相線; 接線時應注意接頭要牢,并根據電器的額定電流選用適當?shù)倪B接導線; 接好電路后應仔細檢查無誤后,方可通電使用; 儀器發(fā)生故障時應及時切斷電源。使用高壓容器的安全防護 化學實驗常用到高壓儲氣鋼瓶和一般受壓的玻璃儀器,使用不當,會導致爆炸,需掌握有關常識和操作規(guī)程 氣體鋼瓶的識別(顏色相同的要看氣體名稱) 氧氣瓶天藍色; 氫氣瓶深綠色;
7、氮氣瓶黑色; 純氬氣瓶 灰色; 氦氣瓶 棕色; 壓縮空氣 黑色; 氨氣瓶黃色; 二氧化碳氣瓶黑色。高壓氣瓶的安全使用 氣瓶應專瓶專用,不能隨意改裝; 氣瓶應存放在陰涼、干燥、遠離熱源的地方,易燃氣體氣瓶與明火距離不小于 5 米;氫氣瓶最好隔離; 氣瓶搬運要輕要穩(wěn),放置要牢靠; 各種氣壓表一般不得混用; 氧氣瓶嚴禁油污,注意手、扳手或衣服上的油污; 氣瓶內氣體不可用盡,以防倒灌; 開啟氣門時應站在氣壓表的一側,不準將頭或身體對準氣瓶總閥,以防萬一閥門或氣壓表沖出傷人。使用輻射源儀器的安全防護 化學實驗室的輻射,主要是指 X-ray, 長期反復接受X-ray照射,會導致疲倦,記憶力減退,頭痛,白血球降低等。 防護的方法就是避免身體各部位(尤其是頭部)直接受到X-ray照射,操作時需要屏蔽和縮時,屏蔽物常用鉛、鉛玻璃等。結束語 本次講座僅是一般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浙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2.1《二元一次方程》(第2課時)聽評課記錄
- 五年級分數(shù)乘法口算練習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2.1.2《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聽評課記錄1
-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口算題
- 人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27.3《位似》聽評課記錄(一)
- 營業(yè)場所租賃合同范本
- 核心員工高層管理人員各崗位保密協(xié)議書范本
- 辦公樓加固改造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 合作開店合同范本
- 三人合伙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
- 期末 (試題) -2024-2025學年教科版(廣州)英語四年級上冊
- 解讀國有企業(yè)管理人員處分條例課件
- 湖南省長沙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生物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應用情況
- 小孩使用手機協(xié)議書范本
- 公司市場分析管理制度
- 焊接材料制造工-國家職業(yè)標準(2024版)
- 江西省2024年中考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榆神礦區(qū)郭家灘煤礦(700 萬噸-年)項目環(huán)評
- 2024年200MW-400MWh電化學儲能電站設計方案
- 余土外運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