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欣賞 --古代中國畫》教學探索_第1頁
《中國畫欣賞 --古代中國畫》教學探索_第2頁
《中國畫欣賞 --古代中國畫》教學探索_第3頁
《中國畫欣賞 --古代中國畫》教學探索_第4頁
《中國畫欣賞 --古代中國畫》教學探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畫哪些方面體現(xiàn)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tǒng)和審美意識 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xiàn)手法上,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采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并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xiàn)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lián)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xiàn)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中國畫在創(chuàng)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

2、形象的主客觀統(tǒng)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的神態(tài)情韻和畫家的主觀情感為要旨。因而可以舍棄非本質的、或與物象特征關聯(lián)不大的部分,而對那些能體現(xiàn)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則可以采取夸張甚至變形的手法加以刻畫。在構圖上,中國畫講求經(jīng)營,踏不是立足于某個固定的空間或時間,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把處于不同時空中的物象,依照畫家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法則,重新布置,構造出一種畫家心目中的時空境界。于是,風晴雨雪、四時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現(xiàn)在同一幅畫中。因此,在透視上它也不拘于焦點透視,而是采用多點或散點透視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動的

3、方式,觀物取景,經(jīng)營構圖,具有極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同時在一幅畫的構圖中注重虛實對比,講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中國畫以其特有的筆墨技巧作為狀物及傳情達意的表現(xiàn)手段,以點、線、面的形式描繪對象的形貌、骨法、質地、光暗及情態(tài)神韻。這里的筆墨既是狀物、傳情的技巧,又是對象的載體,同時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跡體現(xiàn)了中國書法的意趣,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國畫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結合來描人物畫繪對象,而越到后來,水墨所占比重愈大,現(xiàn)在有人甚至稱中國畫為水墨畫。其所用墨講求墨分五色,以調入水份的多寡和運筆疾緩及筆觸的長短大小

4、的不同,造成了筆墨技巧的千變?nèi)f化和明暗調子的豐富多變。同時墨還可以與色相互結合,而又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形成墨色互補的多樣性。而在以色彩為主的中國畫中,講求“隨類賦彩”,注重的是對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環(huán)境色并不重要,一般不予考慮。但為了某種特殊需要,有時可大膽采用某種夸張或假定的色彩。中國畫,特別是其中的文人畫,在創(chuàng)作中強調書畫同源注重畫家本人的人品及素養(yǎng)。在具體作品中講求詩、書、畫、印的有機結合,并且通過在畫面上題寫詩文跋語,表達畫家對社會、人生及藝術的認識,既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又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歷代帝王圖現(xiàn)今我們所能見到的歷代帝王圖為后人的摹本,又名列帝圖、十三帝圖、古列帝圖卷。畫

5、中刻畫了歷史上漢至隋間有不同作為的13 位帝王的形象,這13 位帝王按歷史順序依次是:前漢昭帝劉弗陵、后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劉備、吳主孫權、晉武帝司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后主陳叔寶、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1簡介歷代帝王圖又稱古帝王圖。此圖絹本,設色,縱51.3厘米,橫531厘米。現(xiàn)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全卷共畫有自漢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畫像,從畫像來看,雖仍有程式化的傾向,但在人物個性刻畫上表現(xiàn)出很大的進步,不落俗套,而顯得個性分明;畫中按等級森嚴的封建倫理觀念,處理人物的大小。歷代帝王圖用重色設色和暈染衣紋的方法,有佛教藝術的影響。古帝王圖或者歷

6、代帝王圖,畫了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后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加上侍人共四十六人。帝王均有榜書,有的還記述其在位年代及對佛道的態(tài)度。畫家既注意到刻劃作為封建統(tǒng)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氣質儀容,而又根據(jù)每個帝王的政治作為,不同的境遇命運,成功在塑造了個性突出的典型歷史人物形象,體現(xiàn)了作者對這些帝王的評儀。右圖人物從左到右為:北周武帝宇文邕、陳后主陳叔寶。2畫品簡介此圖描繪從西漢至隋朝十三個皇帝的形象。畫家力圖通過對各個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畫,揭示出他們不同的內(nèi)心世界、性格特征。那些

7、開朝建代之君,在畫家筆下都體現(xiàn)了“王者氣度”和“偉麗儀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國之君,則呈現(xiàn)委瑣庸腐之態(tài)。畫家對作品中的每個形象都寓有褒貶,而這一褒貶又是寓于每個帝王的性格和精神氣質之中。在表現(xiàn)帝王的形象時,畫家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眉宇和嘴唇間流露出的神情來刻畫不同的個性和氣質,以表達作者對前代帝王的作為和才能的評價。1此圖經(jīng)歷代內(nèi)府或個人收藏,清末落入梁鴻志之手,流入國外。作品沒有名款,主要依據(jù)是宋代富弼題識。根據(jù)史籍 記載,當前流傳的絹本,是宋代楊褒根據(jù)白麻紙?zhí)飘媯髂?,設色附彩的。歷代帝王圖,是表現(xiàn)帝王生活的人物畫,又稱古帝王圖。歷代帝王圖的藝術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畫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繪畫

8、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唐代是中國畫繁榮、鼎盛的時期,在繪畫題材方面傾向面對現(xiàn)實。這一時期人物畫不僅大家輩出,描繪人物的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發(fā)展。閻立本溯源顧愷之又融進恢弘博大的氣度,他在歷代帝王圖中,以剛勁而厚實的線條恰當而真實地刻畫出古代帝王的個性特征。畫卷共包含了十三個帝王及一些侍從的肖像,帝王的上方書寫有廟號、姓名及在位年數(shù)。這十幾位皇帝依次是前漢的昭帝劉弗陵,后漢的光武帝劉秀,有才有藝的魏文帝曹丕,憨厚的蜀主劉備,深沉的吳主孫權,統(tǒng)業(yè)天下的晉武帝司馬炎,粗野但有策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外柔內(nèi)兇的隋文帝楊堅,聰明浮夸的隋煬帝楊廣,美才兼?zhèn)涞年愇牡?,以及軟弱無能的陳宣皇帝陳頊等??傮w來講,歷代帝王圖

9、作為中國肖像畫的經(jīng)典作品,把帝王的氣勢和內(nèi)心世界體現(xiàn)無疑,畫家的色彩審美水平完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3作者生平閻立本,生年不詳,卒于673年,唐代畫家。雍州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榆林盛樂(今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與父毗、兄立德俱擅繪畫、工藝和建筑。高宗顯慶初,兄死,代為工部尚書,總章元年(668)升右相,咸亨元年(670)任中書令。工書法,擅畫人物、車馬、臺閣。有“丹青神化”、“冠絕古今”之譽。傳世作品有步輦圖、歷代帝王圖、鎖諫圖等。1.漢昭帝劉弗陵 2.漢光武帝劉秀3.魏文帝曹丕4.吳大帝孫權5.蜀昭烈帝劉備6.晉武帝司馬炎7.宣陳宣帝陳頊8.陳文

10、帝陳蒨9.陳廢帝陳伯宗10.陳后主陳叔寶11.隋文帝楊堅12.隋煬帝楊廣13.周武帝宇文邕宋 馬遠踏歌圖時間:2009-08-30 來源:華藝美術網(wǎng) 作者:子牛 人瀏覽馬遠,(1140-1225),南宋畫家。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移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光宗、寧宗時任畫院待詔。出身繪畫世家,曾祖馬賁、祖馬興祖、伯馬公顯、父馬世榮馬遠,(1140-1225),南宋畫家。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移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光宗、寧宗時任畫院待詔。出身繪畫世家,曾祖馬賁、祖馬興祖、伯馬公顯、父馬世榮、兄馬逵等皆為宋代知名畫家。馬遠擅山水、花鳥、人物,其山水師法李唐,多畫

11、江浙山水,樹木雜卉多用夾筆,用大斧劈皴帶水墨畫山石,方硬嚴整;構圖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巒雄奇峭拔,或峭峰直上而不見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天而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獨坐。馬遠藝術上克承家學而超過了他的先輩,他繼承并發(fā)展了李唐的畫風,以拖技的多姿形態(tài)畫梅樹,尤善于在章法大膽取舍剪裁,描繪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畫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觀。這種邊角之景其特點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天而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獨坐,予人以玩味不盡的意趣踏歌圖是南宋著名畫家馬遠的傳世名作,此圖近處田垅溪橋,巨石踞于左角,疏柳翠竹,有幾個老農(nóng)

12、邊歌邊舞于垅上。遠處高峰削成,宮闕隱現(xiàn),朝霞一抹。整個氣氛歡快、清曠,形象地表達了“豐年人樂業(yè),垅上踏歌行”的詩意。踏歌是民間一種不拘程式的娛樂形式,用足蹬踏而作歌之謂。據(jù)武林舊事元夕載李籃員房寫南宋京城臨安繁華氣象的詩中,有“人影漸衡益露冷,踏歌聲度曉云邊”句。此外,張武子詩:“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錦相牽;都城半掩人爭路,猶有胡琴落后船”。可見踏歌這一娛樂形式在平民中甚為盛行。此圖在具體畫法上,用筆蒼勁而簡略,大斧劈皴極其干凈利索,正是院體的典型特色。樹木的枝干有下偃之勢,則是馬遠個人的創(chuàng)造。這幅作品,從總體上來說,雖然不是邊角之景,但在具體處理上,已經(jīng)融入了邊角之景的法則,所以,并不以

13、雄偉見長,而是以清新取勝。尤其是瘦削的遠峰,宛如水石盆景,靈動輕盈,絕無北宋山水畫那種迫人心肺的壓倒氣勢。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注釋】1.紈扇:又叫紈扇、團扇等。西漢成帝妃班婕妤所著團扇歌:“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智锕?jié)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借詠團扇表露受趙飛燕嫉妒排擠恐受君王冷落的復雜心理。此紈扇之始。2.大都:元朝首都,今北京尚有元大都遺址公園,此處借指世俗。3.炎涼:炎:熱,親熱;涼:冷淡。指一些人在別人得勢時百般奉承,別人失勢時就十分冷淡?!咀g文】秋天來了,紈扇應該藏起來

14、了。可是為什么美人卻在哪里傷感?“請您把人間百態(tài)仔細看個清楚!有誰不是在追逐名利呢?真是人情勢利,反復無常!”【解讀】很多人都說這幅畫是唐寅的自畫像。既然詩中可以以元代大都暗喻明代的北京,那么以佳人來比喻才子確實也沒有什么不可以的。何況唐寅一如班婕妤,懷才不遇,受到別人迫害的感覺同樣的強烈,以至于自怨自艾,過早離開人世。實際上,他一個勁地埋怨人間太過勢利,不知道什么是最珍貴的,并不能說明他自己就沒有這樣的習氣,甚至恰恰是因為他自己也有,所以感受才特別深刻吧?唐寅(yn),明朝蘇州人?!懊魉拇蠹摇敝槐蛔u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出身商人家庭,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

15、敗,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后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歷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僅54歲朱耷(16261705),字雪個號八大山人、 明朱元璋之子寧獻王朱權的后裔。明亡后,自皇室貴胃淪為草野逸民,為避害而出家。二十三歲“剃發(fā)為僧”,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這樣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態(tài)的寫照。畫山水,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

16、水,仰塞之情溢于紙素,可謂“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可見朱耷寄情于畫,以書畫表達對舊王朝的眷戀。國畫六法簡介: “六法”是南北朝時期生活在南齊時代的著名人物畫家和美術理論家謝赫提出來的,謝赫擅長肖像畫和仕女畫,據(jù)載他訓練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厚的默寫功夫,但是,他在中國畫史上的地位,主要還是取決于他在理論方面的貢獻,他的著作古畫品錄,初步奠定了中國畫理論的完整體系,提出了品畫的藝術標準“六法論”。1. 2.1 氣韻生動 2. 2.2 骨法用筆 3. 2.3 應物象形 4. 2.4 隨類賦彩 5. 2.5 經(jīng)營位置 6. 2.6 傳移摸寫 “六法”包括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

17、、經(jīng)營位置、傳移摸寫六個方面。氣韻生動氣韻指什么呢?就是畫面形象的精神氣質,也就是以前東晉人物畫家顧愷之稱為的“神”。氣韻生動就是指畫面形象的精神氣質生動活潑,活靈活現(xiàn),鮮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zhèn)洹?,中國畫的要求,不僅要描繪出對象的外形,而且還要表現(xiàn)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鳥也有精神。達到神似,就能氣韻生動。許多畫家認為,沒有氣韻的作品是不能稱之為畫的。當然,要表現(xiàn)出藝術形象的生動性、真實性,即氣韻,也與其他五法分不開的。氣韻生動也離不開構圖立意、筆墨技法的,因此,它和其余五法是一個整體。其他五法同時也離不開氣韻生動,否則,也就成為了缺乏靈魂的純技術性的東西。骨法用筆骨法原來是指人物的

18、外形特點,后來泛指一切描繪對象的輪廓。用筆,就是中國畫特有的筆墨技法。骨法用筆總的來說,就是指怎樣用筆墨技法恰當?shù)匕褜ο蟮男螤詈唾|感畫出來。如果我們把氣韻生動理解為“神”,那么也就可以簡單地把骨法用筆理解為“形”了,圇此,氣韻生動和骨法用筆又有著密不可分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形”的描寫借助于筆墨寫出來,而寫形又不過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現(xiàn)“神”,這與顧愷之的“以形寫神”的表現(xiàn)客體的法則是一致的。應物象形就是畫家在描繪對象時,要順應事物的本來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現(xiàn)出來。也就是說,描繪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觀事物作為依托,作為憑借,不能隨意的主觀臆造。也就是客觀地反映事物,描繪對象。但是,作為藝術,也可以在尊重客觀事物的前提下進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張。這可以說是指一種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方法。隨類賦彩則是指色彩的應用了,指根據(jù)不同的描繪對象、時間、地點,施用不同的色彩。中國畫運用色彩同西洋畫是不同的,中國畫喜歡用固有色,即物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