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喻的語用學解讀_第1頁
隱喻的語用學解讀_第2頁
隱喻的語用學解讀_第3頁
隱喻的語用學解讀_第4頁
隱喻的語用學解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隱喻的語用學解讀侯國金四川外語學院摘要:本文先介紹了認知語言學對隱喻的兩種雖不統(tǒng)一但頗具影響力的假說,即隱喻是一種語用現(xiàn)象的假說, 認為隱喻是可以也應該教和學的。 然后本文介紹 了辨認隱喻的一些方法,最后對隱喻的理解和推斷進行了綜述。關(guān)鍵詞: 隱喻;語用;互動;辨認;推斷Metaphor InterpretationAbstract: P roposing some ways of metaphor identification, the paper highlight s with a perspective of metaphor inference and interpretation

2、in the reading pr ocess.Key words: metaphor; pragmatic; interaction; identification; inference0. 引言現(xiàn)代隱喻理論對隱喻的本質(zhì)的認識上升到認知和語用的層級上, 認為隱喻是 認知現(xiàn)象、語用現(xiàn)象和兩個語義領(lǐng)域的互動。傳統(tǒng)隱喻理論把隱喻當成語言現(xiàn)象或修辭現(xiàn)象, 而 Lakoff & Johnson 把隱 喻看成“通過另一類事物來理解和經(jīng)歷某一類事物 ”的方式。 7 隱喻是人類認知 活動的工具和結(jié)果。原始的典型思維是身體化活動或 “體認 ”( 2.1.15 ),即把 人作為衡量周圍事物的標準。既然人

3、有頭、腰、腳、冠、身等部分,于是我們創(chuàng) 造出“山頭 ”、“山腰”、 “山腳”、“樹冠”、 “樹身”等。語言學的歷史其實也就是不 同語言隱喻的更替。 19 世紀歷史比較語言學把語言看成一種生物體, 有生老病 死。20世紀初Saussure把語言看成一盤棋,個體的價值決定于它在系統(tǒng)中的 位置和與其他棋子的關(guān)系。 50 年代 Chomsky 把語言看成是發(fā)展藍圖。 人的周 圍潛在著生命, 生活中無處不涌動著生命, 人們要表達它們就得借助熟悉的描述 人本身的詞語和方式,于是就有了隱喻。再者,抽象概念也要借助于隱喻,如semantic field, culture convergence, black

4、box, hotmail, cold war, “系統(tǒng)過 程”、 “神經(jīng)模式”、“電話網(wǎng)絡(luò)”、“熱線電話”、“網(wǎng)絡(luò)空間”等。1. 隱喻是語用現(xiàn)象隱喻首先是話語現(xiàn)象。 話語”就是Saussure說的parole ,而語言”是他說 的 langue 。只有了解了“語言”和“言語”的沖突才能了解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隱喻的 使用造成了意義的變化,而這一變化只能體現(xiàn)于具體的 “言語”或話語中。再者, 隱喻依賴于多義性。 “活喻”相當于“言語”,用熟了便成為多義的創(chuàng)造者,回歸于隱喻是以詞為焦點( focus ),以語境為框架( frame )的語用現(xiàn)象。典型的隱喻是 A=B 這樣的結(jié)構(gòu),那么我們簡單地、武斷地把

5、 B 當作隱喻, 其實它只是隱喻的焦點,那么 A = ( = 就是 is )就是隱喻的框架。更常見的 是本體和喻體之間有很多其他成分, 像 A=cdefghiBjklmn ,那么除了 B 以外的 所有的詞都是該隱喻焦點的框架,雖然有的成分(如 A )比其他成分更重要。 如:(1)Perhaps Moore would not have been so categorical in his praise of Agnes Grey but for the blemish in Wildfell Hall (Anne Bront ? , p14)blemish 本是“瑕疵”、“污點”,可以喻指人、

6、物或品質(zhì)上的 “小缺點”。這句話的 其他詞就是焦點 blemish 的框架。(2) To begin with, the stimulus of the new and luxurious surroundings acted lik e a tonic on his shattered morale. (Anne Bront ? , p10) tonic 是“補藥”,作為比喻就是“激勵物”的意思。 morale 是“士氣”,作為隱喻就 是“信心”的意思。 shatter 是“使散開”,喻義是“砸碎”,后來產(chǎn)生“破壞”的喻義, 這里有“使萎靡不振”的喻義。連在一起就是三重隱喻: tonic o

7、n his shattered morale 。這三個詞單獨都充當“焦點”而互為“框架”的一部分,連同其他“框架 部分構(gòu)成焦點所需要的總“框架(語境) ”。若沒有框架,焦點不能成為焦點。單 獨說 tonic 就很難判定它是不是隱喻。第二點,隱喻只有在一定的語境里才能成為其隱喻。 語境小則指前后句和情景,大則指整個語篇和言語使用雙方、他們的關(guān)系、背景、情景、共享的知識以 及上下文??梢哉f,一個詞、短語,甚至句子都不能構(gòu)成絕對意義的隱喻。而我們以詞、短語、或句子為單位來定位和討論一個一個的隱喻實在是因為篇幅的限 制和分析的方便(參見 3 )。如:(3)Dust thou art. ( Henry

8、W. Longfellow, A Psalm of Life )單看這句話 / 詩,不能明確理解詩人的意思,更不了解他的意圖(是褒是貶還 是諷刺?)。再看它所在的語境(限于篇幅,我們提供它的小語境即一節(jié)詩):Life is real! Life is earnest!/And the grave is not its goal;/ Dust thou art , t o dust returnest,/ Was not spoken of the soul.這是 9 節(jié)中的第 2 節(jié)。詩人要說的其實是前兩行: “人生是實在的,人生是熱 切的!人生的目標決不是墳墓。 ”至于第 3 行“你是塵土,

9、應歸于塵土”不是詩人 的意思,它與下行聯(lián)系起來就清楚了: “此話指的不是我們的精神。 ”2. 閱讀過程中的隱喻理解2.1 隱喻的辨認閱讀過程中每每遇到隱喻,尤其是鮮活的隱喻,都能得到一種驚喜,這種驚 喜構(gòu)成了閱讀主要快樂。對隱喻的理解首先在于辨認。而真正意義的辨認就是理 解,至少是大部分的理解。隱喻的出現(xiàn)往往有一定的征兆或標記。 主要有話語領(lǐng)域信號、元語信號、強 調(diào)信號、模糊信號、明喻信號、擬人信號、借代信號、引號信號、語域信號、話 題特征信號、身份信號、語用語境線索、語法隱喻信號、根隱喻信號、具體化信 號、容器信號、連貫信號等。2.1.1 話語領(lǐng)域信號有些修飾詞表明所修飾的詞或者中心詞的意義

10、轉(zhuǎn)移到了另外的領(lǐng)域, 這些就 是領(lǐng)域信號。如:戰(zhàn)爭密云; “小鷹”號航空母艦; “大黃蜂”戰(zhàn)斗機;關(guān)稅壁壘; “小馬”轎車;美用“空中炮艦”打擊塔利班; “火神”雙管炮;知識飯桶; intellect ual stagnation (智力的停滯不前); tax haven (免稅避風港); psychic ed dy current (心理旋渦)等。2.1.2 元語信號對話語本身的意圖進行暗示或說明的言語手段稱為 “元語(言)信號”( me talanguage ),如 I mean 、 that's to say 、 in other words 、 metaphoricall y

11、、so to speak 、 so to say 、 as it were 、 metaphorical 、 compare A to B 、 so-called 、“打個比方”、“可以比作”、“所謂的”等。2.1.3 強調(diào)信號起強調(diào)作用的詞語叫“強勢語”( intensifier )。如“簡直是”、“完全是”、“的 確有點”、 literally 、 simply 、 actually 、 indeed 、this 等。例句:2.1.4 模糊信號有時為了使自己的話語不那么絕對于是采用緩沖的方式,即模糊限制語信 號,如“有點”、“或多或少”、“儼然”、 in a way 、 more or l

12、ess 、 a bit 、 practically 、 a touch 、 kind of 、 sort of 、 form of 、 type of 、 a kind of 等。例句:2.1.5 明喻信號明喻一般被看成隱喻的擴張,而相反隱喻則被看成壓縮的明喻。雖然后半句 的科學性還有待論證,但是對“明喻也是一種意義的隱喻”的說法一般不會遭到反 對。明喻的記號主要有:“像”、“如”、“如同”、“宛如”、“好像”、“簡直就是”、跟一模一樣”、as、 like、 seem as if、 resemble 等。2.1.6 擬人信號這種隱喻的特點是把沒有生命的事物比作有生命的, 尤其是比作人。這也許

13、是因為人們對有生命的實體尤其是自己的了解 (自)以為是十分充分的緣故???例子:(4) the shy wind steals through the wood, rich with the pine and the poplar smell thejoyous earth reels like a dancer through April days. (Hamlin Garla nd, April Days )“羞怯”( shy )的怎能是“風”( wind )?風也不能“溜走”( steal ); “大地” ( earth )也不能“高興”( joyous ),更不能像“舞蹈家”( dan

14、cer )一樣“舞 動”( reel )。前后有 4 個擬人。2.1.7 借代信號借代是以部分代整體或以整體代部分,如:說 sail 代替 boat/ship ,說 Be ijing 代 China 。也可以以一事物名稱象征性地喻指他物。以 gray hairs 代 theold ,以 the fair sex 代 women 。傳統(tǒng)修辭學稱前者為 “借代 ”( synecdoch e ),稱后者為 “提喻 ”( metonymy ),又說有時難以區(qū)分二者。我們把它們 作為一種辭格處理。再看例句:(5) The emerald, the rugby , and the topaz gleam

15、upon its dress. (G. L. L. Buffon, The Humming-Bird )用具有色彩的寶石 “綠寶石 ”( emerald )指翠綠色,用 “紅寶石 ”( rugby )指 艷紅色,用 “黃玉 ”( topaz )指嫩黃色。2.1.8 引號信號引號是語言使用者有意識地使用的隱喻標記,以免受話者誤解。如:(6) Anne Bront ? has been considered in the light of a ,literary Cinderella'. (A nne Bront ? , p18)2.1.9 語域信號Goatly (1997:312) 對不

16、同語域的語言進行抽樣分析,發(fā)現(xiàn)在不同的語域里 隱喻出現(xiàn)的頻率是不等的。 口頭交際: 10% ;國內(nèi)新聞報道: 4% ;科普讀 物: 18% ;雜志廣告: 22% ;現(xiàn)代小說: 28% ;現(xiàn)代英語抒情詩歌: 56%2.1.10 話題特征信號Katz (1996) 的實驗表明,聽話者對說話者的話題越熟悉,說話者就越可能 使用隱喻以便解釋, 而不熟悉則可能使用諷刺以便說明態(tài)度。 我們的意見正好相 反。如果對方熟悉某話題還大量使用隱喻, 那只是求新求異而已。 科學家對宇宙 和原子結(jié)構(gòu)的描述大量使用隱喻,否則普通人不懂。英美科學家把銀河稱作 Mi lky Way ,這是隱喻。但是看到孩子在前院小道上寫粉

17、筆字或潑了牛奶,說 Yo u've turned our path into a Milky Way. 的隱喻價值不如其諷刺價值。2.1.11 身份信號Katz (1996:11) 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聽話者對不同的說話人有不同的隱喻使用可 能性的期待 (看 2.1.9 ): 藝術(shù)家: 7 ;作家: 6.87 ;詩人: 6.6 ;記者:5.93 ;律師: 5.93 ;卡車司機: 2.42.1.12 語用語境線索The old rock is becoming brittle with age. 這句話若說石頭就是直陳意義, 若是說一個老人則產(chǎn)生話語意義。 該語境若既有石頭又有老人, 則產(chǎn)生雙關(guān)

18、的語 境意義。也就是說 the old rock 到底是不是隱喻,多大比重是隱喻,得看語境。 任何忽視語境因素的隱喻定義和分析都是有欠缺的。 Ortony (1979:74) 提出判 定隱喻的三條標準: 1) 語境異常條件 ( contextual anomaly condition ); 2) 隱喻張力原則可以消除; 3) 說話者有使用隱喻的意圖。就第一條標準而言, A 1 B 時卻說了 A=B ,這就是隱喻。理解話語和隱喻既可以 “自上而下 ”( top-down ),也可以 “自下而上 ”( b ottom-up )。前者指利用語境來理解,如:(7)O Captain !, my Cap

19、tain ! Our fearful ship is done:The ship has weathered every rack , the prize we sought is won;The port is near, the bells I hear, the people all exulting,While follow eyes the steady keel , the vessel grim and daring.But O heart ! Heart ! Heart !The bleeding drops of red,Where on the deck my Captai

20、n lies,Fallen cold and dead. (Walt Whitman, O Captain! My Captain! ) 在惠特曼的這首詩里, “船長 ”( captain )指林肯( Abraham Lincoln )。這是 詩人悼念革命領(lǐng)袖林肯的詩。 “船”喻指美國, “船長”是林肯。 “船長”的不斷重復, 構(gòu)成了 “船 ”( ship )的隱喻氛圍,于是 “經(jīng)風雨的考驗 ”( weathered every rac k )、 “港口”( port )、“甲板 ”( deck )相繼出現(xiàn)。還有同一首詩后面(看 (45) )的 “船”( ship )、 “拋錨(泊船) ”(

21、anchored )、 “航行”( voyage 和 trip )都是這一隱喻氛圍的 “子隱喻 ”或 “派生隱喻 ”(參見 2.1.14 )?!白韵露?”的話語和隱喻理解指在語境知識不足以讓人理解話語和隱喻時 著眼于字面意義的相加和拼綴。如:(8) But then, it flashed upon me that these were very improper thoughts for a place of worship (Anne Bront ? , p41)根據(jù) flash 的“閃亮”、“突然燃燒”的字面意義推測 it flashed upon me tha t 的結(jié)構(gòu)的意思大概是

22、“某思想的閃現(xiàn)”或“忽然想到”。2.1.13 語法隱喻信號功能語法的“語法隱喻”指故意繞開習慣或規(guī)約的表達式而表達類似思想的 方式,如,不說 There were great changes in Shanghai. 而說 Shanghai saw gr eat changes. 不說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development in all aspects in Shan ghai in the last ten years. 而說 The last ten years saw a lot of development i n all aspects in Sha

23、nghai. 或 Shanghai saw a lot 。下面的例子選自 China Daily2001 年 15-16 日頭版,都有語法隱喻的意味。 domestic demand would bolster it; Beijing's judicial system has clamped dow n on crime involving banks; the crack down on the corruption in official app ointment procedures; the year-on-year increase stood at merely 0.9

24、per cent; A ctivities aim to deepen mutual understandings; President: China poses no threat to any nation; Exports enjoy solid growth through August 等。2.1.14 根隱喻信號認知語言學認為, 1) 隱喻是人類組織概念系統(tǒng)的基礎(chǔ)。 2) 隱喻作為人類 組織經(jīng)驗的根據(jù)。 3) 隱喻作為認識事物的新視角。 4) 隱喻是類推說理的方式 / 手段。隱喻是人類組織概念系統(tǒng)的基礎(chǔ)。人的認知離不開隱喻,概念系統(tǒng)中的很多 基本概念都是隱喻性的。 “根隱喻”是人類

25、概念系統(tǒng)深層次里的核心概念, 制約著 人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例如, Life is a journey 作為很多(絕大多數(shù))語 言的很多隱喻話語的根隱喻,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 Robert Frost 的詩 The Roa d Not Taken 就是借用這個根隱喻來發(fā)揮的。人們以起點站、中轉(zhuǎn)站、目的地、 拋錨、加油、修車、走不動、別掉隊、休息、沖刺、終點站等隱喻概念創(chuàng)造的無 數(shù)隱喻都是來源于上述根隱喻。Samuel Butler 的小說 The Way of All Flesh 是眾生之路 ,吳承恩的西 游記是眾僧之路。 Jonathan Swift 的 Gulliver Travels 是

26、周游列國, Daniel Defoe 的 Robinson Crusoe 是探險之路(含隱居荒島直至回英國)。 John Bun yan 的 Pilgrim's Progress 是朝圣之路, Sackville-West 的 No Signpost in the Sea 是茫茫海路。劉白羽的長江三日是三日長江江水路。當我們說這樣的隱喻時, 使用和理解都不困難。 因為我們對其根隱喻有同等 的理解。2.1.15 具體化信號隱喻作為人類組織經(jīng)驗的根據(jù),可以把某一領(lǐng)域的經(jīng)驗遷移到另一領(lǐng)域上 去。根據(jù) Lakoff & Johnson 的分析,人的概念系統(tǒng)很大程度上建立在 “本體隱 喻

27、”( ontological metaphor )的基礎(chǔ)上。它由 “實體和物質(zhì)隱喻 ”( entity and s ubstance metaphor )與 “管道隱喻 ”( conduit metaphor )構(gòu)成。 7 (關(guān)于后 者請看 2.1.16 )既然把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物質(zhì)化(即抽象 = 具體),就可以對它們指稱、范疇化 和量化。有關(guān)物體,尤其是人的身體,為各種本體隱喻提供了存在的前提。如, terrorism 這種人類 20 世紀后期到現(xiàn)在最可怕的人類經(jīng)歷本是抽象的,但是可 以物質(zhì)化成某一實體,使 Terrorism is the greatest common foe for huma

28、nity. 和 Let's stand together to fight terrorism. 這樣的隱喻表達成為可能。2.1.16 容器信號“管道隱喻 ”( conduit metaphor )把語言特別是詞語看成攜帶意義的容器。 “管道隱喻 ”把人的土地和相關(guān)的事物看作一個容器,有包容的外殼,有內(nèi)容,有 大小,有滲透等(即 a < b )。例如,把視覺領(lǐng)域看作容器: The ship is out of sight now. 把事件、行動、活動和狀態(tài)等看作容器: in love 、 out of lov e 、 in the race 、 in the programme

29、、 out of the coma, 、 in sight 、 out of sight 等。2. 1.17 連貫信號銜接是語篇的關(guān)鍵,連貫則是語篇的經(jīng)脈。 銜接的手段有很多,如代詞照應、 代替、省略、連詞連接、詞義連接等。而連貫是看不見的網(wǎng)絡(luò)。有明顯的銜接手 段的句子可能是連貫的(如 9a ),也可能不連貫(即假連貫,如 9b )。沒有 銜接詞語的語句可能連貫( 9c ),可能不連貫(如 9d )。(9a) She describes him as a lion, thus making him very happy.?(9b) She describes him as a lion, be

30、cause making him very happy.(9c) She describes him as a lion, making him very happy.?(9d) She describes him as a lion, making him very hungry.我們這里說的是 “隱喻連貫 ”, 即整個語篇或段落都圍繞某一隱喻展開。我 們可以從該隱喻的網(wǎng)絡(luò)里找到任何一個單個的隱喻的語義線索。如:(10) Now, Halford, I bid you adieu for the present. This is the first installme nt of my de

31、bt . If the coin suits you, tell me so, and I'll send you the rest at my leisure: if you would rather remain my creditor than stuff your purse with such ungainly heavy pieces ,tell me still, and I'll pardon your bad taste , and willingly keep the treasure to myself. (Anne Bronte, p44) 這是一封題目

32、是 A Discovery 的書信(以書信的形式和口吻寫的小說部分)的 末尾一段,與第一句呼應: You must go back with me to the autumn of 182 7. 作者(女)或敘述者(男)與收信人 Halford 之間根本沒有 “欠債 ”的事。但 是這個根隱喻有 7 個派生隱喻: “分期付款 ”( installment of my debt )、 “錢 幣”( coin )、“余款”( the rest )、 “債權(quán)人 ”( creditor )、“錢包”( purse )、 “很重的丑幣 ”( ungainly heavy pieces )、 “財富”( t

33、reasure )。上文的 例( 44 )船長則是以 “船 “為根隱喻派生出其他派生隱喻的。(參見 2.1.1 2 )2.2 閱讀中隱喻的理解與推斷讀者理解隱喻一般有辨認、認知和欣賞的過程。辨認并不難,不論是 “死喻 ” 還是“活喻 ”,凡是他陌生的都權(quán)當 “活喻”,也不論是明喻、暗喻(即傳統(tǒng)意義的 “隱喻 ”)、擬人、借代、提喻還是移覺修飾,凡是把A 1 B 的情況說成 A=B就有理由傾向于把它理解成隱喻。我們以 voice 為例:(11a)Amanda's voice is like magic. (明喻)(11b)Amanda's voice is magic. (暗喻

34、/ 隱喻)(11c)Amanda's voice thrills all audience. It does not finish even when she do es. (擬人)(11d)I like Amanda's vowels and consonants. (借代)(11e)Amanda has a golden throat. (提喻)由于讀者的認知水平, 由于隱喻的無所不在, 由于他的隱喻習得的沉淀, 由 于他對不同文體、 話題、情景和說話人 / 作者使用隱喻的數(shù)量、 頻率、深淺、“死” “活 ”、風格等的期待,他對隱喻的理解(和辨認)一般不難,認知隱喻不太難,

35、 欣賞隱喻也不太難。上面介紹了讀者可以運用實際上也是常常運用的隱喻理解線索, 要說明的是 讀者利用這些線索都是很容易的, 不為人所察覺的,甚至是潛意識的。 Searle (1 978) 提出了推斷隱喻的 8 條原則。當你聽到 S 是 P 時,實際意義是 S 是 R 。要知道 P 的可能值,可以尋找 S 與 P 相似之處,而要判斷 S 和 P 的相 似之處,可以尋找 P 類事物明顯的、眾所周知、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征。這就 是求得 R 的可能值的方法。 以 Sam is a pig 為例, R 的可能值是 “肥胖 ”、“貪 食 ”、 “骯臟 ”等。但是, pig 可能還有其他特征,所以,回到 S

36、詞組,看 R 值 中哪個與 S 有最大關(guān)聯(lián)。這 8 條原則如下:1) P 事物在定義上為 R 。如: Sam is a giant. 可以理解成 Sam is big.2) P 事物在一定條件下是 R 。如果隱喻有效, R 特征是 P 事物為人們熟悉 的重要特點。如: Sam is a pig. 就是 Sam is filthy, gluttonous, and sloppy, e tc. 。3) P 事物常被人們說成 R ,盡管說話者和聽話者都知道這不是真的。如: Sa m is a gorilla. 雖然雙方以為或知道實際上大猩猩靦腆或敏感, 還是可以理解成 Sam is mean, na

37、sty, prone to violence etc. 。4) P 事物不是 R ,也不同于 R ,也不被人們認為是 R ,然而人們大腦里有 P 與 R 的聯(lián)系。如: Sam is a block of ice. 可以理解成 Sam is unemotional, cold-blooded etc. 。5) P 事物與 R 事物并不相似,但成為 R 的條件,如: Sam has become an a ristocrat. 可能是 He luckily got a rise 的意思。不是說他是 “貴族 ”,而是說他加 了薪水后地位和景況好多了。6) P 和 R 意義相似,但是 P (也可能是

38、R )應用范圍受到限制,字面上不 等于 S ,因此我們既能以 addled 描述 eggs ,也能隱喻地表達 Sam's brain is addled. 。7) 將原則 1-6 用于非 S is P 類的隱喻,即關(guān)系式隱喻和其他句法形式的隱喻。 如:(12) Sam devours books.受話人要找出不同于 P 關(guān)系而又與 P 關(guān)系相似的 R 關(guān)系,使得原則 1 成了 “P 關(guān)系在定義上是 R 關(guān)系”等。8) 換喻和提喻是隱喻的兩大特殊種類。Searle 對隱喻的描述雖然很有意義,但是話語和隱喻的實際情況遠遠比他描 述的復雜,所以我們還是要依靠語境尋找關(guān)聯(lián)。Wilson (20

39、00) 說,隱喻是一種更進一步的間接表述( a further type of in direct argument )。 23:53 看 John is a lion. ,很多人把它解釋為 John is brave. 。關(guān)于獅子的原型假設(shè)使得它產(chǎn)生上述語境含義。 可是我們?nèi)粢躁P(guān)聯(lián)論來 看,那么上面的以原型假設(shè)為基礎(chǔ)的推斷是不充分的。 倘若說話者只想說 John is brave. ,他為什么不這樣說呢?為什么要費力、費時地思想和表達而且給受 話人以額外的處理信息的負荷呢?旨在最佳關(guān)聯(lián)的說話人一定指望他的含有隱 喻的話語產(chǎn)生額外的語境效果。說話人不僅想表達 John is brave. ,他

40、還想透露 出約翰是獅子般的勇敢,是體力或外表的勇敢,不是思想、精神或道義上的勇敢 等等。說話人要說的像 John is brave in the way a lion is brave. 。這樣說來, John is a lion. 就是表達這個效果的很簡約的表達方式了。隱喻是與語境關(guān)聯(lián)的簡約表達,受話人要尋找出關(guān)聯(lián)。找到了關(guān)聯(lián)也就找到 了語境效果。尋找所付出的處理努力越大,得到的語境效果的回報也就越大。一般說來,讀者閱讀書刊時不僅不害怕隱喻,還期待著隱喻。對 “死喻”有好 感,因為它是隱喻,還因為它好懂,很容易就可以定位它與語境的關(guān)聯(lián)從而取得 語境效果。讀者更歡迎鮮活的隱喻即創(chuàng)造相似性的隱喻

41、,雖然付出較大的努力, 但是一般終究能夠理順關(guān)聯(lián)的頭緒,得到作者賦予該隱喻的語境效果和閱讀的快 樂。隨著閱讀量的擴大和閱讀面的拓寬,隨著認知能力和對隱喻的敏感度的提高, 讀者越來越能辨認和理解隱喻,越來越能使用隱喻。該例子選自英國女作家 Anne Bront ? 的小說 The Tenant of Wildfell Hall (1994),由 G. D. Hargreaves編輯,由 Penguin and Foreign Languages Press于 1 994年聯(lián)合出版。下文出現(xiàn)該小說時只交代作者和頁碼。轉(zhuǎn)引自束定芳 38:211 。參考文獻:1 Aristotle. 1954. Rh

42、etoric and Poetics M. New York: The Modern Library.2 Black, M. 1962. Models and Metaphors 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3 Brown, P. & S. Levinson. 1978.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4 Green, M. Georgia. 1989. P

43、ragmatics and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M.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tiates, Publishers.5 Hester, M. M. 1967. The Meaning of Poetic Metaphor M. The Hague, M outon.6 Johnson, M. 1980.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problems of metaphor J. In Honeck and Hoffman (eds.).7 Lakoff,

44、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University of Chic ago Press.8 Lakoff, G. 1987.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 eveal about the Mind 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9 Lakoff, G. 1987.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 agination and Reason M. Chic

45、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0 Langacker, R. W. 1987, 1991.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I.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1 Leech, G.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12 Levinson. S. 1983.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46、ersity Pre ss.13 Mey, J. 1993.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 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 ers.14 Ortony, A. (ed.) 1979. Metaphor and Thought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5 Ortony, A. 1979. The Role of Similarity in Similes and Metaphors A. In Ortony (ed.).16 Richards, A. 1965.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 M. New York: Oxford U 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