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市2015-2016學年高二生物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廣西百色市2015-2016學年高二生物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廣西百色市2015-2016學年高二生物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廣西百色市2015-2016學年高二生物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廣西百色市2015-2016學年高二生物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5-2016 學年廣西百色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選擇題1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及研究的敘述,正確的是( )A.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是探究細胞核功能的最佳材料B.利用差速離心法可將線粒體和核糖體分離開C.鑒定可溶性還原糖時要先加入斐林試劑甲液后再加入乙液D2 A, B C D觀察DN窗口 RNAft細胞中的分布,應選用龍膽紫對細胞染色以下關于酶和.ATP的敘述,錯誤的是(3,AB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細胞代謝才能在溫和條件下快速進行一定范圍內增大酶濃度和底物濃度均可加快反應速率ATP中大量的能量儲存在高能磷酸鍵中ATP與酶的元素組成不可能完全相同下列有關遺傳信息流動方向的敘述,不正確的是(CD

2、4, ABCD,噬菌體的遺傳信息可從 細胞核的遺傳信息可從 擬核中的遺傳信息可從 線粒體的遺傳信息可從 下列關于生物育種的敘述,RNA向 DNADNA向 RNADNA向 DNARNA流向蛋白質 錯誤的是(5,A,B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的育種原理不同利用生長素培育無籽番茄的原理是基因重組 單倍體育種一般需要使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 三倍體西瓜沒有種子,但無子性狀能夠遺傳 下列有關神經(jīng)傳導的敘述,不正確的是(CD”6神經(jīng)纖維上某點受刺激后,膜外由負電位變?yōu)檎娢慌d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以局部電流的形式傳導靜息狀態(tài)時神經(jīng)元細胞仍有離子的進出突觸前膜完成“電信號-化學信號”的轉變某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狀腺激素的濃度是

3、正常人的1/17 ? 1/28 下列關于該患者的分析錯誤的是( )A.該患者血液中甲狀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B.該患者通過負反饋調節(jié)促使甲狀腺激素含量下降C.該患者對低氧環(huán)境的耐受能力比正常人高D.該患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比正常人高二、解答題(共4 小題,滿分39 分)7小麥是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 )在小麥葉肉細胞內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的三個階段依次發(fā)生在 中(2)在晴朗的白天小麥葉肉細胞間隙的CC2至少需要跨 層磷脂雙分子層才能達到C0固定的部位.CC2參與光合作用的 過程,該過程在夜間無法進行的原因是葉綠 體在夜間無法合成( 3 ) 小麥旗葉因葉面積大、 細胞中葉綠體數(shù)目較多

4、, 對小麥子粒的產(chǎn)量有者決定性的作用,科研人員認為,在小麥的灌漿過程中,小麥胚乳中的淀粉主要由旗葉提供為驗證該結論,請補充完成以下科研實驗設計思路在小麥的灌漿期, 將旗葉和其他葉片分別包在密閉的透明袋中, 分別通入充足的 和 并始終保持適宜溫度及給予合適的光照等條件.將小麥培養(yǎng)至子粒成熟時期收獲子粒.檢測、測定子粒胚乳中 的含量并計算比例.如果 ,則,證明科研人員 的認識是正確的.8 .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疾病,為了研究某乙腦疫苗在機體內的免疫應答機制,某研究人員將40只小鼠隨機分為兩組, 實驗組注射一定量的乙腦疫苗,對照組注射等量生理鹽水,一段時間后檢測免疫指標.請回答問題:(1)研究人員

5、取每組10只小鼠進行實際免疫效果的測定.測定時,應將 注射入 小鼠體內,觀察14天,記錄小鼠的存活數(shù)量, 發(fā)現(xiàn)實驗組小鼠的存活數(shù)量 對照組 小鼠,說明該乙腦疫苗具有免疫預防作用.(2)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小鼠的 T細胞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說明:乙腦疫苗可能通 過提高小鼠的T細胞含量來增強其特異性免疫功能.T細胞分泌的 屬于免疫活性物質,免疫活性物質還包括 (至少寫一種).(3)乙腦疫苗進人小鼠體內,作為 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大部分B細胞分化為,產(chǎn)生抗體,這些抗體與游離的乙腦病毒結合,結合物會被 吞噬消化, 從而阻止乙腦病毒 ,從而起到阻止病毒散播的作用.9 .如圖是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網(wǎng).

6、回答問題:(1)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稱為 ,系統(tǒng)中物種數(shù) B越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越強.除圖中所示生物類群外, 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組成成分還應有 才能 保證其物質循環(huán)的正常進行.(2)可通過標志重捕法調查鼠種群密度,在 2hm2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記 40只鼠,第 二次捕獲30只,其中有標記的15只,則該鼠種群密度是 只/hm2.若標記的鼠有 部分被狐、鷹和蛇捕食,則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 (偏大、偏小)(3)蛇能夠依據(jù)鼠留下的氣味去獵捕后者,鼠同樣也能夠依據(jù)蛇的氣味或行為躲避獵捕.可見,信息傳遞能夠調節(jié) ,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4)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在相鄰的兩個營養(yǎng)級間能

7、量的傳遞效 率大約是.10 .某植物所結子粒顏色由兩對自由組合的基因( A、a, C c)控制,只有兩對基因都含有 顯性基因時才表現(xiàn)出有色,其他情況均為無色.回答下列問題:(1)等位基因A、a的出現(xiàn)一般是由于 的結果,這種變化一般發(fā)生在細胞分裂的 期.(2)同時僅考慮兩對基因,無色純合子的基因型有 種.(3) AACCW aacc雜交,F(xiàn)1自交,F(xiàn)2的子粒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 , F1與aacc雜交,后 代子粒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 .生物一選修:生物技術實踐(15分)11請回答從土壤中分離分解尿素的細菌的有關問題:( 1 )為達到分離的目的,培養(yǎng)基中氮源是 ,這種培養(yǎng)基在功能上屬于 培養(yǎng)基,目的是只允許能

8、合成酶的微生物生長,其他微生物均不能生長( 2 ) 為證明分離得到的細菌是否可以分解尿素, 可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 指示劑, 若該指示劑 ,則可初步鑒定該細菌可以分解尿素( 3) 某同學計劃統(tǒng)計分解尿素的細菌總數(shù),他選用106 倍稀釋液進行平板劃線,并設置了3個培養(yǎng)皿從設計實驗的角度看,還應設置的一組對照實驗是 ,此對照實驗的目的是證明 的過程中是否被雜菌污染( 4 ) 實驗結束后, 使用過的培養(yǎng)基應該進行滅菌處理才能倒掉, 這樣做的目的是 生物 - 選修 3: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 1 (15分)12 科學家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將一種抗蟲基因移入棉株體細胞內并成功實現(xiàn)表達, 從而培育出抗蟲性能良好的棉花,

9、種植該種棉花會取得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請回答問題:(1)獲取的抗蟲基因可利用PCR技術進行擴增,該過程利用的原理是 .此過程中所需的DN咪合酶具有 的特點.( 2 ) 構建攜帶抗蟲基因的表達載體時必須使用 兩種工具酶, 攜帶抗蟲基因的表達栽體除了含有抗蟲基因外,還包括 、復制原點和標記基因,其中標記基因的作用是( 3 )將含有抗蟲基因的棉株體細胞培養(yǎng)成抗蟲植株的技術叫做 ,其理論基礎是種植抗蟲棉能減少 的使用,以減輕環(huán)境污染2015-2016 學年廣西百色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 01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及研究的敘述,正確的是( )A.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是探究細胞核功能的最

10、佳材料B.利用差速離心法可將線粒體和核糖體分離開C.鑒定可溶性還原糖時要先加入斐林試劑甲液后再加入乙液D.觀察DN窗口 RNAft細胞中的分布,應選用龍膽紫對細胞染色【考點】檢測還原糖的實驗;DNA 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細胞核的功能.【專題】實驗分析題;糖類脂質的種類和作用;細胞核【分析】1、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2、分離各種細胞器的方法:差速離心法3、斐林試劑是由甲液(質量濃度為 0.1g/mL 氫氧化鈉溶液)和乙液 (質量濃度為 0.05 g/mL硫酸銅溶液) 組成, 用于鑒定還原糖, 使用時要將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含樣品的試管中,且需水浴加熱4、在“觀察DNA

11、 RNM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1)用質量分數(shù)為0.9%的NaCl溶液保持細胞原有的形態(tài);(2)用質量分數(shù)為8%的鹽酸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將染色體上的 DNA蛋白質分離,便于染色劑與DNA結合;(3)用口比羅紅-甲基綠染色齊IJ對DN解口 RNA®行染色.【解答】解:A、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不能用于探究細胞核功能,A錯誤;以利用差速離心法可將不同質量的細胞器分離,因此可將線粒體和核糖體分離開,B正確;C用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時,應該將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加入,C錯誤;D觀察DN用口 RNAft細胞中的分布,應選用甲基綠和口比羅紅混合染色劑對細胞染色,D錯誤故

12、選: B【點評】本題考查觀察DN府口 RNA&細胞中分布實驗、檢測還原糖實驗等,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作用、 實驗現(xiàn)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2.以下關于酶和.ATP的敘述,錯誤的是()A.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細胞代謝才能在溫和條件下快速進行B. 一定范圍內增大酶濃度和底物濃度均可加快反應速率C ATP 中大量的能量儲存在高能磷酸鍵中D. ATP與酶的元素組成不可能完全相同【考點】酶的特性;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專題】正推法;酶在代謝中的作用【分析】1、酶是由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極少數(shù)酶

13、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溫和的特性【解答】解:A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細胞代謝才能在溫和條件下快速進行,A正確;以一定范圍內增大酶濃度和底物濃度均可加快反應速率,B正確;C ATP為高能磷酸化合物,大量的能量儲存在高能磷酸鍵中,C正確;D少數(shù)酶為RNA和ATP均含有C、H。N、P元素,故ATP與酶的元素組成可能完全相 同,D錯誤.故選:D【點評】 本題考查酶的相關知識, 要求考生識記酶的概念、 化學本質及特性,能根據(jù)題干要求選出正確的答案,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ABCD噬菌體的遺傳信息可從 細胞核的遺傳信息可從 擬核中的遺傳信息可從 線粒體的遺傳信息可從3下列有關遺傳信息

14、流動方向的敘述,不正確的是()RNA向 DNADNA向 RNADNA向 DNARNA流向蛋白質【考點】中心法則及其發(fā)展【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分析】中心法則:(1)遺傳信息可以從 DNA向DNA即DNA的復制;(2)遺傳信息可 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后來中心法則又補充了遺 傳信息從RN蹴向RNA及從RNA向DN剛條途徑.【解答】解:A、噬菌體是DNAW毒,其遺傳信息可以從 DNA宛彳T RNA但不能從RNA流行 DNA, A 錯誤;以細胞核 DNA轉錄時,遺彳劫言息從 DNA向RNA B正確;C擬核DNA專錄時,遺彳均言息從 DNA向RNA

15、C正確;D線粒體中含有少量核糖體,核糖體是翻譯的場所,翻譯過程中遺傳信息從RNA流向蛋白質,D正確.故選: A【點評】本題考查中心法則及其發(fā)展,要求考生識記中心法則的主要內容及后人對其進行的 補充和完善,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4 .下列關于生物育種的敘述,錯誤的是()A.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的育種原理不同B.利用生長素培育無籽番茄的原理是基因重組C.單倍體育種一般需要使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D.三倍體西瓜沒有種子,但無子性狀能夠遺傳【考點】生物變異的應用;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專題】正推法;育種.【分析】幾種常考的育種方法:雜交育種誘艾有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方 法(1)雜交一自交 一選優(yōu)

16、(2)雜交輻射誘變、激光誘 變、化學藥劑處理花藥離體培養(yǎng)、秋水 仙素誘導加倍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 的種子或幼苗原 理基因重組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染色 體組先成倍減少,再 加倍,得到純種)染色體變異(染色 體組成倍增加)優(yōu)占八、/、同個體的優(yōu)良性 狀可集中于同一個 體上提高變異頻率,出現(xiàn)新 性狀,大幅度改良某些 性狀,加速育種進程明顯縮短育種年限營養(yǎng)器官增大、提高產(chǎn) 量與營養(yǎng)成分缺占八、時間長,需要及 時發(fā)現(xiàn)優(yōu)良性狀有利變異少,需要處 理大量實驗材料,具有 不確定性技術復雜,成本局技術復雜,且需要與 雜交育種配合;在動物 中難以實現(xiàn)舉 例高桿抗病與矮桿抗 病小麥雜產(chǎn)生矮桿 抗病品種高產(chǎn)量青霉素菌株的

17、 育成三倍體西瓜、八倍體小黑麥抗病植株的肓成【解答】解:A、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的育種原理不同,前者的原理是基因重組,后者的原 理是基因突變,A正確;日利用生長素培育無籽番茄的原理是生長素能促進子房發(fā)育成果實,B錯誤;C單倍體育種過程為:先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后人工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一般常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 C正確;D三倍體西瓜是多倍體育種產(chǎn)生的,其原理是染色體變異,因此三倍體西瓜沒有種子,但 無子性狀能夠遺傳, 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育種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幾種常見育種方法的原理、方法、優(yōu)點、 缺點和實例,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5 .下列有關神經(jīng)傳導的敘述,不

18、正確的是()A.神經(jīng)纖維上某點受刺激后,膜外由負電位變?yōu)檎娢籅.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以局部電流的形式傳導C.靜息狀態(tài)時神經(jīng)元細胞仍有離子的進出D.突觸前膜完成“電信號一化學信號”的轉變【考點】神經(jīng)沖動的產(chǎn)生和傳導;細胞膜內外在各種狀態(tài)下的電位情況.【專題】正推法;神經(jīng)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分析】神經(jīng)纖維未受到刺激時, K+外流,細胞膜內外的電荷分布情況是外正內負,當某一部位受刺激時,神經(jīng)纖維膜對鈉離子通透性增加,Na+內流,其膜電位變?yōu)橥庳搩日?【解答】解:A、神經(jīng)纖維上某點受刺激產(chǎn)生興奮后,膜外由正電位變?yōu)樨撾娢?,A錯誤;日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是以局部電流的方式進行的,B正確;C靜息電位的形成主

19、要是鉀離子的外流造成的,C正確;DK興奮傳遞到突觸前膜時存在電信號到化學信號的轉變,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神經(jīng)細胞膜電位變化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 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6 .某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狀腺激素的濃度是正常人的1/17 ? 1/28 .下列關于該患者的分析錯誤的是()A.該患者血液中甲狀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B.該患者通過負反饋調節(jié)促使甲狀腺激素含量下降C.該患者對低氧環(huán)境的耐受能力比正常人高D.該患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比正常人高【考點】動物激素的調節(jié).【專題】歸納推理;神經(jīng)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分析】1、甲狀腺激素的分級反饋調節(jié):下丘腦分泌促

20、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使垂體分 泌促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隨血液運輸?shù)郊谞钕?,促使甲狀腺增加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血液中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又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激素,進而使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2、分析題意可知:甲亢患者體內甲狀腺激素含量偏高,而促甲狀腺激素含量偏低,說明由 于甲狀腺激素含量過高,出現(xiàn)了反饋抑制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解答】解:A、甲亢患者體內甲狀腺激素含量偏高,A正確;日甲亢患者體內甲狀腺激素含量偏高,而促甲狀腺激素含量偏低,說明由于甲狀腺激素含量過高,出現(xiàn)了反饋抑制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B正確;C由于甲狀腺激素可提高新陳代謝,故甲亢患者體內甲狀腺激

21、素含量偏高,對低氧環(huán)境的耐受能力降低,C錯誤;D甲狀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該患者的甲狀腺激素遠高于正常值,故神經(jīng)系 統(tǒng)的興奮性較正常人高,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甲狀腺激素的分級調節(jié)與負反饋調節(jié),意在強化學生對激素調節(jié)的過程的負反饋調節(jié)的理解與運用.二、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39分)7 .小麥是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在小麥葉肉細胞內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的三個階段依次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 質、線粒體內膜中.(2)在晴朗的白天小麥口t肉細胞間隙的CC2至少需要跨 6層磷脂雙分子層才能達到 CC2固定的部位.C02參與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過程,該過程在夜間無法

22、進行的原因是葉綠體在夜間無 法合成ATP和H.(3)小麥旗葉因葉面積大、 細胞中葉綠體數(shù)目較多,對小麥子粒的產(chǎn)量有者決定性的作用,科研人員認為,在小麥的灌漿過程中,小麥胚乳中的淀粉主要由旗葉提供.為驗證該結論, 請補充完成以下科研實驗設計思路.在小麥的灌漿期,將旗葉和其他葉片分別包在密閉的透明袋中,分別通入充足的14CO和CQ并始終保持適宜溫度及給予合適的光照等條件. 將小麥培養(yǎng)至子粒成熟時期收獲子粒.檢測、測定子粒胚乳中含14C的淀粉及所有淀粉的含量并計算比例.如果含14C的淀粉所占比例大,則,證明科研人員的認識是正確的.【考點】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線粒體、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呼

23、吸的過程和意義.【專題】實驗性簡答題;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分析】1、有氧呼吸過程: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GHLQ一2丙酮酸+2ATP+4H;第二階段(線粒體基質中):2丙酮酸+6H8 6CO+20H+2ATP ;第三階段(線粒體內膜上):24H+6O2-12H2O+34ATP2、光合作用分為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水的光解(2H204H+O 2)、ATP的形成(ADP+Pi+能量 ATP)暗反應階段:CO的固定(CO+C5-2C3)、Q的還原2a一( CH。+C5【解答】解:(1)小麥葉肉細胞內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的過程即為有氧呼吸過程,有氧呼 吸的三個階段依次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

24、、線粒體基質、線粒體內膜中.(2)在晴朗的白天小麥口f肉細胞間隙的CQ達到CQ固定的部位需要穿過 1層細胞膜和兩層葉綠體膜,因此至少需要跨 6層磷脂雙分子層.CC2參與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過程,該過程在 夜間無法進行的原因是葉綠體在夜間無法合成ATP和H.(3)葉面積最大時,氣孔相對開放度也最大,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NADPH促進暗反應的進行.要增加有機物的產(chǎn)量,提高光反應強度十分重要.光反應場所是基粒,基粒又是由許多類囊體組成.因此小麥旗葉因葉面積大、細胞中葉綠體數(shù)目較多,葉綠體中基粒、 類囊體數(shù)量多,對小麥籽粒的產(chǎn)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實驗設計時遵循對照原則.將旗葉和其他葉片分別包在密閉的

25、透明袋中,分別通入充足的14CO 和CO,前者為實驗組,后者為對照組.題干中科研人員認為,在小麥的灌漿過程中,小麥胚乳中的淀粉主要由旗葉提供.因此,檢測、測定籽粒胚乳中含14C的淀粉及所有淀粉的含量并計算比例.如果含14C的淀粉所占的14比例大,則證明科研人員的認識是正確的;如果含C的淀粉所占的比例小,則證明科研人員的認識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1)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線粒體內膜(2) 6暗反應ATP和H 14(3) CQCO含14C的淀粉及所有淀粉含14C的淀粉所占比例大【點評】本題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有關知識,要求考生能夠識記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各個階段發(fā)生的物質變化以及發(fā)生的場所

26、,能夠根據(jù)實驗要求設計相應的實驗進行驗證, 屬于考綱中識記、理解層次的考查.8.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疾病,為了研究某乙腦疫苗在機體內的免疫應答機制,某研究 人員將40只小鼠隨機分為兩組, 實驗組注射一定量的乙腦疫苗,對照組注射等量生理鹽水,一段時間后檢測免疫指標.請回答問題:(1)研究人員取每組10只小鼠進行實際免疫效果的測定.測定時,應將(等量)乙腦病毒 注射入小鼠體內,觀察 14天,記錄小鼠的存活數(shù)量,發(fā)現(xiàn)實驗組小鼠的存活數(shù)量大于對照 組小鼠,說明該乙腦疫苗具有免疫預防作用.(2)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小鼠的 T細胞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說明:乙腦疫苗可能通 過提高小鼠的T細胞含量來增強其

27、特異性免疫功能.T細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屬于免疫活性物質,免疫活性物質還包括抗體溶菌酶(至少寫一種).(3)乙腦疫苗進人小鼠體內,作為抗原刺激 B細胞增殖、分化,大部分 B細胞分化為漿細 膛,產(chǎn)生抗體,這些抗體與游離的乙腦病毒結合, 結合物會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從而阻止 乙腦病毒吸附宿主細胞,從而起到阻止病毒散播的作用.【考點】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專題】正推法;免疫調節(jié).【分析】1、體液免疫過程為:(1)感應階段:除少數(shù)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外,大多數(shù)抗原被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 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 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2)反應階段:B細胞接受抗

28、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 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3)效應階段:漿細胞分泌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 發(fā)揮免疫效應.2、細胞免疫過程為:(1)感應階段: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 然后將抗原呈遞給 T細胞;(2)反應階段: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 胞和效應T細胞,同時T細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強免疫功能.(3)效應階段:效應T細胞發(fā)揮效應.3、實驗組:經(jīng)過處理的組是實驗組.對照組:未經(jīng)過處理的組是對照組.變量:實驗過程 中可以變化的因素稱為變量.自變量:想研究且可人為改變的變量稱為自變量.因變量:隨 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稱為因變量.

29、無關變量:在實驗中,除了自變量外,實驗過程中存在一些可變因素, 能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這些變量稱為無關變量. 注意無關變量應該 相同且適宜.實驗設計時要注意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解答】解:(1)根據(jù)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測定時,應將等量的乙腦病毒注射入小 鼠體內,觀察14天,記錄小鼠的存活數(shù)量;若該乙腦疫苗具有免疫預防作用,則實驗組小 鼠的存活數(shù)量大于對照組小鼠.(2) T細胞能分泌淋巴因子,除淋巴因子外,免疫活性物質還包括抗體、溶菌酶.(3)乙腦疫苗進入小鼠體內,作為抗原刺激 B細胞增殖、分化,大部分 B細胞分化為漿細 胞,產(chǎn)生抗體,這些抗體與游離的乙腦病毒結合, 結合物會被吞噬細胞

30、吞噬消化, 從而阻止 乙腦病毒吸附宿主細胞,從而起到阻止乙腦病毒散播的作用.故答案為:(1)(等量)乙腦病毒大于(2)淋巴因子抗體溶菌酶(3)抗原漿細胞吞噬細胞吸附宿主細胞【點評】本題結合實驗,考查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 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如圖是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網(wǎng).回答問題:(1)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系統(tǒng)中物種數(shù)B越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強.除圖中所示生物類群外, 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組成成分還應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 質和能量才能

31、保證其物質循環(huán)的正常進行.(2)可通過標志重捕法調查鼠種群密度,在2hm2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記 40只鼠,第二次捕獲30只,其中有標記的15只,則該鼠種群密度是 40只/hm2.若標記的鼠有部分被 狐、鷹和蛇捕食,則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偏大也大、偏小)(3)蛇能夠依據(jù)鼠留下的氣味去獵捕后者,鼠同樣也能夠依據(jù)蛇的氣味或行為躲避獵捕.可見,信息傳遞能夠調節(jié)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4)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在相鄰的兩個營養(yǎng)級間能 量的傳遞效率大約是 10%-20%【考點】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的基本規(guī)律及其應用;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32、的信息傳遞.【專題】圖文信息類簡答題;種群和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分析】某地域中的所有生物構成種群,其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在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關鍵是隨機取樣.一個群群落取代另一個群落的過程叫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青蛙同化的能量有三個去向:自身呼吸消耗,傳遞給下一營養(yǎng)級, 被分解者分解.青蛙排出糞便中的能量屬于未同化的能量,不屬于青蛙的同化量, 該糞便中的能量屬于上一營養(yǎng)級.狐能夠依據(jù)田鼠留下的氣味去獵捕后者,田鼠同樣也能夠依據(jù)狐的氣味或行為躲避獵捕,反應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有調節(jié)種間關系,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的作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

33、和能量,而食物鏈描述的是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由于能量流動具有逐漸遞減的特點,故鷹獲得最少能量的條件是食物鏈最長,傳遞效率最小,即10%同理鷹獲得最多能量的條件是食物鏈最短,傳遞效率最大,即20%【解答】解:(1)某地域中的所有生物構成種群,其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系統(tǒng) 中物種數(shù)越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強.除圖中所示生物類群外,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組成成分還應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才能保證其物質循環(huán)的正常進行.(2)標志重捕法估算種群密度的計算公式是:該種群數(shù)量+第一次捕獲標記的個體數(shù)=第二次捕獲的個體數(shù)+第二次捕獲的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shù),該種群數(shù)量=(第一次捕獲標記的個體數(shù)

34、X第二次捕獲的個體數(shù))+二次捕獲的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shù)=(40X30) + 15=80只,由于調查是在 2hm2范圍內進行的,因此該種群密度是80+2=40只/hm2;若標記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在公式該種群數(shù)量=(第一次捕獲標記的個體數(shù)X第二次捕獲的個體數(shù)) 一二次捕獲的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shù),第二次捕獲的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shù)減少,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偏高.(3)狐能夠依據(jù)田鼠留下的氣味去獵捕后者,田鼠同樣也能夠依據(jù)狐的氣味或行為躲避獵捕,反應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有調節(jié)種間關系,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的作用.(4)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在相鄰的兩個營養(yǎng)級間能量的傳遞

35、效率大約是 10%-20%故答案為:(1)豐富度抵抗力穩(wěn)定性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2) 40 偏大(3)種間關系(4)單向流動、逐級遞減10%-20%【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10.某植物所結子粒顏色由兩對自由組合的基因(A、a, C c)控制,只有兩對基因都含有顯性基因時才表現(xiàn)出有色,其他情況均為無色.回答下列問題:(1)等位基因A a的出現(xiàn)一般是由于基因突變的結果,這種變化一般發(fā)生在細胞分裂的間_期.(2)同時僅考慮兩對基因,無色純合子的基因型有3種.(3) AACCW aacc雜交,F(xiàn)1自交,F(xiàn)2的子粒表現(xiàn)型及比

36、例為有色:無色 =9: 7, F1與aacc 雜交,后代子粒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有色:無色 =1:3.【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遺傳基本規(guī)律計算;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分析】分析題意可知,兩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并且“只有兩對基因都含有顯 性基因時才表現(xiàn)出有色”,即只有A_C滎現(xiàn)為有色,其余均表現(xiàn)為無色.【解答】解:(1)等位基因的出現(xiàn)一般是由于基因突變的結果;由于間期會進行DNAM制,DNAM制由于解旋過程會導致 DNA吉構不穩(wěn)定,基因易發(fā)生突變,因此基因突變一般發(fā)生在 細胞分裂的間期.(2)由分析可知,只有 A_C滎現(xiàn)為有色,其余均表現(xiàn)為無色,因此同時僅考慮

37、兩對基因, 無色純合子的基因型有 AAcc、aaCG aacc共3種. AACCW aacc雜交,F(xiàn)1 (基因型為 AaC©自交,F(xiàn)2的子粒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有色 (A_C_): 無色(A_cc、aaC二aabb) =9: 7, F1 (基因型為 AaC。與aacc雜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 AaCc: Aacc: aaCc: aacc=1 : 1: 1: 1,因此子粒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有色:無色 =1: 3. 故答案為:(1)基因突變間3(3)有色:無色=9: 7有色:無色=1: 3【點評】本題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要求考生識記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能根據(jù)題干信息準確基因型與表

38、現(xiàn)型之間的對應關系,再運用逐對分析法解題,屬于考綱理解和應用層次的考查.1 生物一選修:生物技術實踐(15分)11 .請回答從土壤中分離分解尿素的細菌的有關問題:(1)為達到分離的目的,培養(yǎng)基中氮源是尿素,這種培養(yǎng)基在功能上屬于選擇培養(yǎng)基,目 的是只允許能合成月尿醒的微生物生長,其他微生物均不能生長.(2)為證明分離得到的細菌是否可以分解尿素,可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若該指示 劑變紅,則可初步鑒定該細菌可以分解尿素.(3)某同學計劃統(tǒng)計分解尿素的細菌總數(shù),他選用 106倍稀釋液進行平板劃線,并設置了 3 個培養(yǎng)皿.從設計實驗的角度看, 還應設置的一組對照實驗是不接種的空白培養(yǎng)基,此對照實驗

39、的目的是證明培養(yǎng)基制備的過程中是否被雜菌污染.(4)實驗結束后,使用過的培養(yǎng)基應該進行滅菌處理才能倒掉,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造成 環(huán)境污染.【考點】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yǎng);測定某種微生物的數(shù)量;培養(yǎng)基對微生物的選擇作用.【專題】實驗性簡答題;微生物的分離、培養(yǎng)和應用.【分析】1、微生物常見的接種的方法:平板劃線法:將已經(jīng)熔化的培養(yǎng)基倒入培養(yǎng)皿制成平板,接種,劃線,在恒溫箱里培養(yǎng).在線的開始部分,微生物往往連在一起生長,隨著線的延伸,菌數(shù)逐漸減少,最后可能形成單個菌落.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待分離的菌液經(jīng)過大量稀釋后,均勻涂布在培養(yǎng)皿表面, 經(jīng)培養(yǎng)后可形成單個菌落.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與計數(shù):(

40、1)實驗室中目的菌株的篩選:原理:人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長的條件(包括營養(yǎng)、溫度.pH等),同時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長.培養(yǎng)基選擇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 培養(yǎng)基的氮源為尿素,只有能合成月尿酶的微生物才能 分解尿素,以尿素作為氮源.缺乏月尿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 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長發(fā) 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養(yǎng)基就能夠選擇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方法:能合成月尿酶的細菌才能分解尿素.配制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yǎng)基,能夠生長的細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細菌.【解答】解:(1)要從土壤中分離分解尿素的細菌,應該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yǎng)基,這種培養(yǎng)基在功能上屬于選擇培養(yǎng)基,目的是只允許能合成月尿酶的微生物生長,其他微生物均不能生長.(2)在細菌分解尿素的反應中,細菌產(chǎn)生的月尿酶可將尿素分解成為氨.為證明分離得到的細菌是否可以分解尿素, 可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若該指示劑變紅,則可初步鑒定該細菌可以分解尿素.(3)實驗設計過程應遵循對照原則,該實驗還應增設一組不接種的空白培養(yǎng)基作為對照, 以證明培養(yǎng)基制備是否被雜菌污染.(4)實驗結束后,使用過的培養(yǎng)基應該進行滅菌處理才能倒掉,避免細菌污染環(huán)境和感染 操作者.故答案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