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管懸挑防護棚施工方案_第1頁
鋼管懸挑防護棚施工方案_第2頁
鋼管懸挑防護棚施工方案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編制依據(jù) .1二、工程概況 .2三、 材料要求 .3四、搭設方案 11五、防護棚的拆除 .22六、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22七、施工應急救援預案 .22八、懸挑防護棚計算書 .22鋼管懸挑防護棚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jù)1 、建筑施工高處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 JGJ80-20162、 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3、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JGJ59-20114、高處作業(yè)分級 GBT3608-20085、建筑工程高處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 JGJ80-20166新都匯項目施工圖二、工程概況本工程為新都匯商住及辦公樓,住宅為主,公共為輔??偨ㄖ娣e95497.46卅,其中地下381

2、60.00川,地上57337.46譏建筑層數(shù):地下四層;地上 1#、2#商住樓21層,建筑高度74.8m; 3#、4#商住樓31 層,建筑高度 98.1m; 5#綜合樓 13層,建筑高度 58.6m。結構類型:部分框支剪力墻和框架 -剪力墻結構,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A類型:承臺樁基礎。建筑功能:住宅為主,公共為輔。本工程建筑設計標高土 0.000標高相當于絕對標高1190.80m室內(nèi)外高差0.3米-1.05 米之間。設計使用年限:地基基礎和上部結構的使用年限為50年。本工程鋼管懸挑防護棚搭設區(qū)域為 5#樓(5-0A軸交5-15-7軸)西側,攀枝花市西區(qū) 武裝部前臨本建筑道路,懸挑防護棚長

3、度 19.5m=懸挑標高10.85m (大屋面高度46.85", 防護墜落高度36m。防護棚寬度設置為5.0m。區(qū)域詳見下圖:三、材料要求1、鋼管1.1鋼管應采用國標直縫電焊鋼管(GB/T13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3092)中規(guī)定的3號普通鋼管,其質(zhì)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標碳素結構鋼(GB/T700) 中 Q235A 級鋼的規(guī)定;1.2腳手架鋼管的尺寸采用 A48X 2.75鋼管(地方市場供應規(guī)格),每根鋼管的最大質(zhì) 量不應大于25 kg;1.3 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碴、孔痕和深 的劃道;1.4鋼管外徑、壁厚偏差不大于0.5伽;表面銹

4、蝕深度W 0.5伽;兩端面相切斜偏差不 大于2°、且不大于1.7伽;1.5 鋼管必須涂有防銹漆;1 .6鋼管上嚴禁打孔。2、扣件2.1 扣件應采用可鍛鑄鐵制作的扣件。其材質(zhì)應符合現(xiàn)行國標?鋼管腳手架扣件 ?(GB15831)的規(guī)定,其他材料制作的扣件應經(jīng)實驗證明其質(zhì)量符合該標準的規(guī)定后可使 用。2.2扣件在螺栓擰緊力矩達65N m時,不得發(fā)生破壞。2.3新扣件應有生產(chǎn)許可證, 質(zhì)量檢測單位的測試報告和產(chǎn)品質(zhì)量合格證。 當對扣件質(zhì)2.5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質(zhì)量檢查, 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 出現(xiàn)滑絲的螺栓必須更 換。一、搭設方案1、需要搭設懸挑防護棚的樓層及區(qū)域:鋼管懸挑防護棚搭設區(qū)域

5、為5#樓(5-0A軸交5-15-7軸)西側,攀枝花市西區(qū)武裝部 前臨本建筑道路,懸挑防護棚長度 19.5m,防護棚寬度設置為5.1m。懸挑高度10.85m2、搭設方法懸挑防護棚懸挑梁、三角形立桿均采用 A48X 2.75mm鋼管,張拉鋼絲繩的懸挑梁、斜 撐立桿為雙鋼管,不張拉鋼絲繩的懸挑梁為單鋼管,懸挑梁伸入結構面為900mm,懸挑梁外伸5100mm,間距均為1500mm,垂直于懸挑梁的縱向水平桿間距 900mm。防護棚采用A12.5鋼絲繩次懸吊,間距均為1500mm,鋼絲繩張拉于防護棚施工層上一 層結構層預埋件。防護棚沿懸挑梁方向鋪設800X 400方木,間距為500mm,上面縱橫鋪設雙層1

6、5mm厚 木注膠板+方木。防護棚沿外周邊設置1200高欄桿,欄桿內(nèi)掛單層15mm厚木注膠板。具體搭設方法如下圖所示:3、施工步驟:3.1施工流程:預埋鋼管樁一-搭設懸挑鋼管一-搭設三角形斜撐和水平拉桿一-搭設水平桿一-張拉鋼絲繩一-鋪設雙層防護板(800X 400方木+15mm木注膠板)一-搭設防護棚周邊欄桿一-張掛欄桿維護安全模板(外掛密目網(wǎng))3.2懸挑鋼管安裝:各結構層混凝土澆筑前, 在外側梁上預埋鋼管樁。 懸挑鋼管長為 6m, 懸挑梁伸入結構面為900mm,懸挑梁外伸5100mm,懸挑鋼管采用雙鋼管并列(每隔1000mm 用旋轉扣件鎖扣),懸挑鋼管必須與預埋鋼管采用扣件連接。懸挑鋼管間距

7、 1500mm。搭設三角形鋼管斜撐,懸挑鋼管采用雙鋼管并列(每隔1000mm用旋轉扣件鎖扣),底部采用扣件與下層預埋鋼管樁連接,并與混凝土面頂實,與懸挑鋼管扣件連接。三角形斜撐鋼管中上端與懸挑鋼管扣件連接,間距1500mm縱向搭設水平鋼管與垂直于懸挑鋼管的縱向水平鋼管連接。間距 900mm。三角形斜撐鋼管和縱向水平桿的接長采用 對接扣件,接頭錯開。3.3鋼絲繩張拉:張拉鋼絲繩的懸挑梁為雙鋼管,間距為1500mm= 端為預埋的鋼管樁,鋼管樁的位置均位于防護棚施工層往上一層邊梁上,一端于懸挑鋼管外端150mm處,鋼絲繩必須同時將懸挑鋼管和縱向水平桿套住。3.4欄桿:欄桿將防護棚周邊封閉,外側立桿間

8、距1500mm采用直角扣件與防護的縱向水平桿相連。欄桿高度1200mm,設兩根水平橫桿。內(nèi)掛安全密目網(wǎng)和一層15mm木注膠 板,采用方木、鐵絲固定。3.5防護棚鋪設:底層為密目式安全網(wǎng),采用縱橫方向800X 400方木+ 15mm厚的模板雙層雙向鋪設。方木間距500mm。模板與縱向水平桿之間用鋼絲將木方與縱向水平桿綁扎在一起。3.6用于固定鋼絲繩的預埋鋼管樁采用 A48X 2.75鋼管,間距1500mm二、防護棚的拆除1 、拆除前的準備工作:1 . 1清理完防護棚上的所有障礙物并保證清理過程中被清理物不得翻倒、拋擲到地面。1.2對參加拆除的操作人員進行系統(tǒng)的安全技術交底。2、拆除時的防護措施:

9、2.1 拆除現(xiàn)場設警戒區(qū), 配專人負責警戒工作, 并在拆除區(qū)域外派專人阻止行人及車輛 通過。2 . 2設置防護棚拆除警示, 停止拆除區(qū)域內(nèi)其它施工, 待拆除完畢后再進入該區(qū)域作業(yè)。2.3拆除工作由架子班長或有經(jīng)驗的架子工指揮。3、拆除作業(yè)時的工作程序:3.1 拆除人員進入工作崗位后, 再次對各部位的完好狀態(tài)進行一次檢查, 確認無誤后方 可作業(yè)。3.2拆除工作按搭設的反程序進行:安全網(wǎng)一防護欄桿一防護棚模板、方木一縱向水平桿一拆除懸吊鋼絲繩-三角形斜撐和懸挑鋼管一割除預埋鋼管樁3.3 拆除時必須按規(guī)定逐層作業(yè), 不能按立面分段拆除或踏步式拆除, 認真做到每板一 清、一梁一清、一桿一清。3.4每班

10、作業(yè)完后, 必須對未拆除完畢的保留部分進行檢查, 對不穩(wěn)定的部位加固后方 可離開。3.5拆下來的材料不得隨意朝下投擲,要有組織地輸送到地面分類堆放。3.6 參加拆除的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 作業(yè)時按規(guī)定正確使用安全帶, 戴好安全 帽。三、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證措施1、防護棚搭拆必須由持上崗證的專業(yè)架子工承擔,凡有高血壓、心臟病及不適應高處 作業(yè)體征的人員不得上架操作。2、搭拆作業(yè)前,必須檢查個人的安全防護用品(安全帽、安全帶等)是否完好,著裝 是否緊湊,工具袋等必需用品是否齊全完備,待一切確認后方可進入作業(yè)區(qū)作業(yè)。3、搭拆過程中,所有桿件、施工材料不得隨意堆放在防護棚上,必須將每一個桿件固 定

11、牢固后再搭設下一個桿件或拆除運送到安全地方后再拆下一個桿件。防護棚上不得存放 任何懸浮材料。4、不準利用防護棚作垂直吊拉運送材料的支架。5、夜間、雨雪、強風天氣嚴禁防護棚搭拆作業(yè)6、防護棚上任何雜物應及時進行清理。四、施工應急救援預案目的:為了貫徹實施“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方針,應根據(jù)危險性較大 模板工程的現(xiàn)場環(huán)境、設計要求及施工方法等工程特點進行危險源辨識,以及采取 相應的預防措施及救援方案,提高整個項目部對事故的整體應急能力,確保發(fā)生意 外事故時能有序地應急指揮,有效地保護員工的生命、企業(yè)財產(chǎn)的安全、保護生態(tài) 環(huán)境和資源,把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特制定本預案。1、應急領導小組:危險性較

12、大的模板工程施工前應成立專門的應急領導小組,來確保發(fā)生意外事 故時能有序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成員如下:組 長:王 軍 電話副組長:顏榮江 電話組 員:柴和平 崔俊松 譚家渝 陳步高 唐袁 詹華忠2、應急領導小組職責:2.1、領導各單位應急小組的培訓和學習工作,提高其應變能力。2.2、當施工現(xiàn)場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時,負責救險的人員、器材、車輛、通信聯(lián)絡和組織指揮協(xié)調(diào)2.3、負責配備好各種應急物資和消防器材、救生設備和其他應急設備。2.4、發(fā)生事故要及時趕到現(xiàn)場組織指揮,控制事故的擴大和連續(xù)發(fā)生,并迅速 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2.5、負責組織搶險、疏散、救助及通信聯(lián)絡。2.6、組織應急檢查,保證現(xiàn)場道路暢通

13、,對危險大的施工項目應與當?shù)蒯t(yī)院取 得聯(lián)系,做好救護準備。3、應急反應預案:3.1、事故報告程序:事故發(fā)生后,作業(yè)人員、班組長、現(xiàn)場負責人、項目部安 全主管領導應及時逐級上報,并聯(lián)絡報警,組織搶救。3.2、事故報告:事故發(fā)生后應逐級上報,一般為現(xiàn)場事故知情人員、作業(yè)隊、 班組安全員、施工單位專職安全員。發(fā)生重大事故(包括人員傷亡、重傷及財產(chǎn)損 失等嚴重事故)時,應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并在24小時內(nèi)向上級主管部門作出書面匯報。3.3、現(xiàn)場事故應急處理:施工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事故主要有高溫中暑、高空墜落、落物傷人等事故。4、高處墜落應急程序當高處墜落事故發(fā)生時,施工現(xiàn)場負責人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

14、要觀察傷者 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zhì),然后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4.1、如傷者處于休克狀態(tài),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 度左右。遇傷者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就受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zhì), 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等措施。4.2、出現(xiàn)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暢通?;杳哉邞脚P,面部轉向一側,以 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fā)生喉阻塞。4.3、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到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 的腦損傷傷癥狀出現(xiàn),創(chuàng)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 扎后,及時送就近的大醫(yī)院治療。4.4、發(fā)現(xiàn)脊椎受傷者,應及時在創(chuàng)傷處用消毒的清潔布等覆

15、蓋傷口,用繃帶或 布條包扎好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 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受傷者的兩肩與兩 腿或單肩背運。4.5、發(fā)現(xiàn)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運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jīng)或血管4.6、遇到創(chuàng)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受傷者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4.7、傷者在作簡單搶救后,都應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時把受傷 者送往鄰近醫(yī)院搶救。在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同時密切注意傷者的呼吸、脈 搏、血壓及傷口等情況。5、物體打擊應急程序當發(fā)生物體打擊事故時

16、候 ,搶救的重點應放在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創(chuàng)傷出血上 進行處理。5.1、發(fā)生物體打擊事故時,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 部位、傷害性質(zhì),如傷者處于休克狀態(tài),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 肢抬高約 20 度左右。遇傷者呼吸心跳停者,應就受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 質(zhì),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5.1、出現(xiàn)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暢通?;杳哉邞脚P,面部轉向一側,以 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fā)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 遇到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xiàn),創(chuàng)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 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大醫(yī)院治療。

17、6、高溫中暑的應急處理:6.1、應迅速將中暑人員移至陰涼的地方。解開衣服,讓其平臥,頭部不要墊高。6.2、降溫:用涼水或 50%酒精擦其全身,直至皮膚發(fā)紅,血管擴張以促進散熱。 降溫過程中必須加強護理,密切觀察體溫、血壓和心臟情況。當降溫到38度左右時,應立即停止降溫,防止虛脫。6.3、及時補充水分和無機鹽。能飲水患者應鼓勵其喝足涼水或其他飲料;不能 飲水者應靜脈補液,其中生理鹽水約占一半。6.4、及時處理呼吸循環(huán)衰竭。7、事故處理:當發(fā)生如高空附落、被高空墜物擊中等而造成人身傷害時。7.1、向項目部匯報并撥打 120進行醫(yī)療救援。7.2、應立即排除其他隱患,防止救援人員遭到傷害。7.3、積極

18、進行傷員搶救。7.4、做好死亡者的善后工作,對其家屬進行撫恤。7.5、轉院:醫(yī)療條件不完善時,應及時送往就近醫(yī)院,進行搶救。8、應急通信聯(lián)絡:遇到緊急情況要首先向項目部匯報。項目部利用電話或傳真向上級部門匯報并 采取相應救援措施。各施工班組應制定詳細的應急反應計劃,列明各營地及相關人 員通信聯(lián)系方式,并在施工現(xiàn)場、營地的顯要位置張貼,以便緊急情況下使用。八、懸挑防護棚計算書1、荷載取值1.1恒荷載:模板自重標準值: 0.04KN/m 2,方木自重標準值: 0.40 KN/m 2,安全網(wǎng)自重 標準值:0.005KN/m2,鋼管自重標準值:0.0307 KN/m , E=2.05X 105N/mm

19、 2, l=10.04X104mm4 , W=4.18X 103mm3。1.2 活荷載:活荷載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 (GB 50009-2012)中不上人屋面活荷載標準 值取為 0.5KN/m 2。2、次梁(縱向水平桿)計算2.1 荷載組合雙層模板單層防護棚的恒荷載(模板 +方木+安全網(wǎng)+鋼管自重)標準值:G= (0.04X 2+0.4+0.005X 0.7+0.0307X 0.9+2X 0.0307=0.429KN/m活荷載標準值 Q=0.5 X 0.7=0.35KN/m荷載基本組合值: q1=1.2G+1.4Q=1.2X0.429+1.4X 0.35=1.005KN/m荷載標準組合值: q2

20、=G+Q=0.429+0.35=0.779KN/m2.2強度驗算計算簡圖取三跨連續(xù)梁,如下圖所示:2 2最大彎矩:Mmax 蟲 1.005 1.50.226KN m10 10故強度滿足要求2.3剛度驗算最大撓度:故剛度滿足要求3、主梁(懸挑桿)驗算3. 1荷載組合雙層板(模板+方木)防護棚的恒荷載(模板自重+方木+安全網(wǎng)+鋼管自重)均布荷載標準值G= (0.04X 2+0.4+0.005 +0.0307X 0.9X 2+2 X 0.0307=0.647KN/m活荷載標準值 Q=0.5X 3=1.5KN/m荷載基本組合值:q3=1.2G+1.4Q=1.2X 0.647+1.4X 1.5=2.87

21、KN/m荷載標準組合值:q4=G+Q=0.647+1.5=2.147KN/m3. 2 強度驗算懸挑鋼管伸入結構的一端與預埋鋼管樁扣件連接在一起, 并用扣件固定防止滑動, 可以 視為固定端,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設計荷載組合簡圖彎矩最大值:懸挑鋼管采用雙鋼管,故強度滿足要求3. 3剛度驗算最大撓度 (取單跨一端簡支一端固定梁的最大撓度, 較以上計算模型的最大撓度更為保守):故剛度滿足要求3.4三角形鋼管支撐計算在豎向荷載作用下,計算簡圖如下:、三角形立桿荷載的計算作用于腳手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nèi)容:(1) 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值,為 0.1176kN/mN

22、gi = 0.1176+(1.5" 2/2) X 0.031/2.00X 6.50 = 0.914kN;(2) 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采用木腳手板,標準值為 0.35kN/m 2Ng2= 0.35X 2X 1.5X (1.9+1.9)/2 = 1.995 kN;(3) 欄桿與擋腳手板自重標準值;采用竹夾板擋板,標準值為0.14kN/mNG3 = 0.14X2X1.5/2 = 0.21 kN;(4) 吊掛的安全設施荷載,包括安全網(wǎng) :0.005 kN/m2NG4 = 0.005X1.5X6.5 = 0.049 kN;經(jīng)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NG = NG1+N G2 +N G3 +N G

23、4 = 3.168 kN;1/2 取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產(chǎn)生的軸向力總和,立桿按一縱距內(nèi)施工荷載總和的 值。經(jīng)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NQ = 1X1.9X1.5X1/2 = 1.425 kN;考慮風荷載時 ,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為N = 1.2 NG+0.85X1.4NQ = 1.2X3.168+ 0.85X1.4X1.425= 5.497 kN;不考慮風荷載時 ,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為N'=1.2NG+1.4NQ=1.2X3.168+1.4X1.425=5.796kN;風荷載標準值按照以下公式計算Wk=0.7 戌psSD其中wd -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24、50009-2011的規(guī)定采用:2w0 = 0.3 kN/m 2;氏-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shù),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1的規(guī)定采用:血=0.74;P-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取值為0.214;經(jīng)計算得到,風荷載標準值為 :2Wk = 0.7 X 0.3X 0.74X 0.214 = 0.033 kN/m ;風荷載設計值產(chǎn)生的立桿段彎矩 MW 為:Mw = 0.85 X 1.4WkLah2/10 = 0.85 X 1.4X 0.033X 1.5X 22/10 = 0.024 kN m;考慮風荷載時 ,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公式(T = N/(© A)w+M < f立桿的軸心壓力

25、設計值 : N = 5.497 kN;不考慮風荷載時 ,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公式(T = N/(© ajh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 : N = N'= 5.796kN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i = 1.6 cm;計算長度附加系數(shù)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表得 : k = 1.155 ;計算長度系數(shù)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俵533得:卩=1.6計算長度 ,由公式 l0 = kuh 確定: l0 = 3.696 m;長細比: L0/i = 231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wěn)定系數(shù)©,由長細比I勺結果查表得到

26、:© = 0.137立桿凈截面面積 : A = 3.91 cm2;立桿凈截面模量 (抵抗矩) : W = 4.18 cm3;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 f =205 N/mm 2;考慮風荷載時(T = 5497.125/(0.137 X 391)+23744.498/4180 = 108.302 N/mm立桿穩(wěn)定性計算(T = 108.302 N/mm小于 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 2, 滿足要求!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穩(wěn)定性計算(T = 108.208 N/mm小于 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 2, 滿足要求!三角形鋼管懸挑支撐計算上圖所示豎向

27、荷載Pi、P2由腳手架立桿所傳,作用在三角形鋼管懸支撐上各個桿件內(nèi)力和各個支點的支座反力計算如下:(1)三角形鋼管懸支撐的各桿件軸力:Nbd = 5.497X (1.96+5.902)0.5/5.90 = 5.775 kN;N cd = 5.497X (1.90+1.902+5.9020.5/5.90 = 6.539 kN;Nbc = 5.497X (1.90+1.90)/ 5.90= 3.541 kN;Nab = 5.497X 1.90/5.90 +3.54仁 5.311 kN;(2)三角形鋼管懸支撐的各支點的支座反力:Rah(拉力)=5.311 kN;Rdh(壓力)=5.311 kN;RD

28、V = P1+P2= 10.994 kN。2、三角形鋼管懸支撐中水平桿ABC中的力,除由P1、P2產(chǎn)生的軸力Nab外,還有P1、P2產(chǎn)生的壓屈剪力Nv和風荷載引起的水平力Nw。(1) 由Pl、P2產(chǎn)生的壓屈剪力Nv:Nv =刀 P/(85 ©)Nv=刀 Pi/(85 © )=10.994/(853 )=-0.043 kN;入=(59OO.o0+J19OO.OO0)O.5/(1.6OO X 10)=387 ;式中©為立桿穩(wěn)定系數(shù),根據(jù)入查表得© =3.000。(2) 風荷載引起的 NW:計算風荷載qw = 1.4 (0.7 - Uz 氏)qw=1.4X (

29、0.7X 址X 臨Xg) XLa=1.4 X (0.7 X 0.740 X 0.214 X 0.300) X 4.500 =0.210 kN/mLa-連墻件橫向距離 ,取4.50 m;以連墻桿作為支點,在風荷載作用下,按四跨連續(xù)梁計算,邊支座反力:R =0.393XqwXL=0.393X0.210X4.00= 0.329 kN;L-連墻件豎向距離 ,取 4.00 m;風荷載給三角懸挑腳手架水平桿的力 N w計算:Nw= 2R=0.659 kN。3、三角懸挑的桿件和節(jié)點設計(1) 水平桿AB軸拉力 N' ab= Nab+N v+Nw= 5.311+-0.043+0.659= 5.926

30、kN鋼管的拉應力:c = N' ab /A= 5.926 X 10/(3.910X 100) =15.157 N/mm2;AB桿的拉應力15.16N/mm2小于205 N/mm2滿足要求!(2) 立桿斜撐立桿采用雙鋼管,每隔1000mm用旋轉扣件鎖扣。1) BD 桿Nbd = 5.775 kN, BD的長度6.198 m在BD桿中點設EF支撐,則BD的計算長度1°計算如下:lc= 6.198X 103/2 X 1.155= 3579.568 mm入缶/(2 X i) = 3579.568/(2X 16.000= 112;桿件長細比超過鋼結構規(guī)范規(guī)定,lo/i v 200滿足要求!2) CD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