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大樹有多高_第1頁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大樹有多高_第2頁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大樹有多高_第3頁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大樹有多高_第4頁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大樹有多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大樹有多高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879頁的內容。教材簡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比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學習了如何求比值之后安排的一個理論活動測量樹、旗桿、樓房的高度。這些物體都比較高,它們的高度很難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過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得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相等的規(guī)律,間接獲得。因此發(fā)現(xiàn)和應用這個規(guī)律是本次理論活動的重點。量量比比 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通過在太陽光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學生懂得什么叫影長、如何測量影長并體會和發(fā)如今同一時間、同樣長的竹竿的影長相等。在此根底上再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別測出每根竹竿的長度及影長,算出竿長與影長的

2、比值,發(fā)現(xiàn)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議議做做 應用規(guī)律這一部分,教材沒有把怎樣應用規(guī)律測量樹高、樓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體會方法。通過交流,整理出思路:測出1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求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再測出樹的影長,求它的高。并用此方法,實際測量校園里的一棵大樹的高和樓房、旗桿的高。當然,假如沒有同時測量竹竿的影長和大樹的影長,用上面的方法計算樹的高,是不會得到準確結果。因此必須突出同一時間測量影長。教學目的1、通過測量各種目的物影子長度的理論活動,使學生主動探究掌握影子長度與目的物實際高度之間的比例關系。2、通過分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

3、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才能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3、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進一步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并在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興趣1播放動畫片?聰明的阿凡提賣樹蔭?片段故事簡介:一個炎熱的下午,長工們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爺家門外的一棵大樹下乘涼。這時,巴依大老爺出現(xiàn)了,非常蠻橫地要大家出100個錢買下樹蔭。聰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貪心的用心,決定將計就計,教訓他一下。于是大伙湊夠了100個錢給了巴依,巴依心滿意足地走了。到了晚上,圓圓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潔的月光照在大樹上,大樹長長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爺?shù)脑鹤永锖臀蓓斏?。長工們在阿凡提的帶著下,涌

4、進巴依的家里,有的還爬上了房頂。巴依嚇壞了,急忙趕大伙出去。這時,阿凡提說:樹蔭是我們花錢買下來的。樹蔭移到哪里,我們就跟到哪里。你要想讓我們出去,就得給錢。巴依大老爺只好認輸求饒,不僅退還了100個錢,還容許再也不阻撓大伙在樹蔭下乘涼了。師:故事看完了,你們覺得阿凡提怎么樣?生:聰明機智,敢于同巴依大老爺作斗爭,為窮人謀幸福師:可是,故事并沒有完畢。巴依大老爺不甘心就此認輸,一直在尋找著報復的時機。過了幾天,阿凡提有急事出了門,巴依便帶著幾個打手來到了樹下,把乘涼的長工們攆到一邊,然后命令打手們把大樹砍倒。附近只有這么一棵大樹,枝葉茂密,正是長工們避暑的唯一去處。長工們紛紛懇求巴依大老爺不要

5、砍樹,這下正中了他的詭計。只見巴依眼珠一轉,*笑了兩聲說:不砍樹也行。只要你們哪個人能說出這棵大樹有多高,條件是不準爬上樹去量。不然的話,你們還是湊足100個錢再來這兒乘涼吧!長工們一下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很著急,大家多么希望此時阿凡提能出如今這兒呀!評:用?聰明的阿凡提賣樹蔭?故事引出課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數(shù)學理論活動課的興趣性。筆者認為只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變苦學為樂學,變難學為易學,變死學為活學。二、找尋規(guī)律,巧解難題師:聰明的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開動腦筋,給大伙出個點子,幫助長工們粉碎巴依大老爺?shù)脑幱嬆兀?、積極考慮,

6、各抒己見。學生分組討論,指名發(fā)言。生:可以趁巴依大老爺不注意時偷偷爬上樹,放下一根和大樹一樣高的繩子,量量繩子有多長,大樹就有多高;生:可以把幾根竹竿綁成一根長竹竿,豎在大樹旁,假如和大樹一般高,只要量一量竹竿長度就行了;生:利用影子。在太陽照射時,當我們的影子與我們的身高一樣,說明大樹的影子也與大樹的高度一樣,馬上測量大樹的影子。生:趕快派人去找阿凡提生:利用媒介物。先拍一張大樹和一樣東西的照片,看看大樹的高度相當于這樣東西的幾倍,然后量出這樣東西的高度,大樹的高度就是它的幾倍。生:在氫氣球下扎一根很長的塑料繩,把氫氣球放上天,當它與大樹同樣高度時,量出塑料繩的長度。評: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雖然有的同

7、學出的點子并不符合巴依老爺?shù)囊?,有的點子操作起來比較費事,結果也不甚準確,但卻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積極大膽地動腦、動口、動手的欲望,不但維持了學生對這個活動的興趣,更是較好地浸透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2、仔細觀察,找尋規(guī)律。剛剛老師聽到有一個同學提到了利用影子。是啊,整個事件其實就是因樹蔭也就是樹的影子而起,我們看看,能不能想個方法,還從它的影子入手,算出大樹的高度呢?課件出示一幅畫面:父子倆迎著夕陽,走在人行道上,身后投下一長一短兩條影子。師:觀察一下,你發(fā)現(xiàn)什么?生:父親個子高,影子就長;兒子個子矮,影子就短課前老師也讓同學們測量了長木棒、短木棒和自己身高的影子長度,并將測量的結果填在了這

8、張表格P78表格上。請你講一下自己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測量的,測量的結果是多少。各組匯報本組的測量數(shù)據(jù),可能各不一樣。師:為什么同樣長的木棒大家量得的影長卻不同呢?說明:因為各組測量的時間比方說有的同學是上午量的,有的那么是下午或中午量的、地點可能不同,所以同樣高度的直立木棒的影長也在發(fā)生變化。觀察。請大家仔細觀察你測得的三組數(shù)據(jù),哪個同學能說一說影子長度與實際高度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學生分組觀察,討論,得到:在同一時間,物體實際高度越高,它的影子就越長。并通過嘗試計算,發(fā)現(xiàn)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評:在學生己有學習和生活經歷中體驗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和

9、學習數(shù)學,真正表達了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思想。3利用規(guī)律,巧解難題。師:同學們已經發(fā)現(xiàn)了影長與物體高度之間的關系,怎樣利用這個關系幫助長工們解決難題呢?學生討論,根據(jù)學生答復,老師逐步演示下面過程:在大樹旁垂直豎一根1米長的竹竿,同時量得竹竿的影長為0.5米,大樹的影長為2.8米。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請學生分組算出大樹的高度是多少米??纯茨慕M同學用的方法最多?各組同學匯報本組的解題方法與思路。方法一:因為竹竿長度是其影長的2倍,所以大樹高度也是其影長的2倍。列式為:2.810.5方法二:因為竹竿影長是其高度的1/2,所以大樹影長也是其高度的1/2。列式為:2.80.5l方法三:因為大樹影長是竹竿影長的5.

10、6倍,所以大樹高度也是竹竿高度的5.6倍。列式為:12.80.5方法四:因為竹竿影長是大樹影長的5/28,所以竹竿高度也是大樹高度的5/28。列式為:l0.52.8方法五:評:本節(jié)課充分表達了學生為主體,老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時機,讓學生在觀察、合作、討論、交流、歸納、分析的過程中學習。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理論才能。三、繼續(xù)探究,深化理論1師:同學們真的動了腦筋,連阿凡提都表揚我們了,看:課件出示阿凡提沖著大家一豎大拇指說:六*班的同學,亞克西!。師:看到巴依耷拉著腦袋,灰溜溜地走了,同學們快樂們?是啊,我們

11、用智慧幫助長工們再一次粉碎了巴依的陰謀,確實值得的快樂。2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到操場上任選一個目的物,如旗桿、籃球架等,測量出它的影長,算出它的實際高度來。準備工作:小組為單位,開場分工在實際測算過程中考慮:有沒有更巧妙的測量方法?3實地測量、記錄、計算4情況反響活動總結各小組匯報測量及計算結果允許有小小的誤差,假設出入較大,幫助查找錯誤原因并現(xiàn)場糾正。評:新課標指出,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活動才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本節(jié)課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進展了有益的嘗試。 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進

12、步學生的整體素質融為一體。四、鼓勵評價,問題延伸通過這節(jié)課的活動和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樣知識的?你學得開心嗎?要練說,得練看??磁c說是統(tǒng)一的,看不準就難以說得好。練看,就是訓練幼兒的觀察才能,擴大幼兒的認知范圍,讓幼兒在觀察事物、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活動中,積累詞匯、理解詞義、開展語言。在運用觀察法組織活動時,我著眼觀察于觀察對象的選擇,著力于觀察過程的指導,著重于幼兒觀察才能和語言表達才能的進步?;丶液?,選擇你喜歡的、個頭宏大的物體,測量并計算出它的高度。課本、報刊雜志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么?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梢詫懺诤蠛诎宓摹胺e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搜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老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死記硬背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但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死記硬背被作為一種僵化的、阻礙學生才能開展的教學方式,漸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