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控制實驗報告2_第1頁
北京科技大學控制實驗報告2_第2頁
北京科技大學控制實驗報告2_第3頁
北京科技大學控制實驗報告2_第4頁
北京科技大學控制實驗報告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實驗二 用 MATLAB 建立傳遞函數(shù)模型一、實驗目的( 1)熟悉 MA TLAB 實驗環(huán)境,掌握 MA TLAB 命令窗口的基本操作;( 2)掌握 MA TLAB 建立控制系統(tǒng)數(shù)學模型的命令及模型相互轉(zhuǎn)換的方法;( 3)掌握使用 MA TLAB 命令化簡模型基本連接的方法;( 4)學會使用 Simulink 模型結(jié)構(gòu)圖化簡復雜控制系統(tǒng)模型的方法。二、實驗原理及內(nèi)容控制系統(tǒng)常用的數(shù)學模型有四種:傳遞函數(shù)模型(tf 對象)、零極點增益模型(zpk 對象)、結(jié)構(gòu)框圖模型和狀態(tài)空間模型( ss 對象)。經(jīng)典控制理論中數(shù)學模型一般使用前三種模型,狀態(tài)空間模型屬于現(xiàn)代控制理論范疇。1、有理函數(shù)模型線性連

2、續(xù)系統(tǒng)的傳遞函數(shù)模型可一般地表示為:G(s)b1 smb2 sm 1bm s bm 1n m(1)sna1sn 1an 1 san將系統(tǒng)的分子和分母多項式的系數(shù)按降冪的方式以向量的形式輸入給兩個變量num和den ,就可以輕易地將傳遞函數(shù)模型輸入到MATLAB環(huán)境中。命令格式為:numb1 ,b2 ,bm ,bm 1 ;den1,a1 , a2 ,an 1 , an ;用函數(shù) tf ( )來建立控制系統(tǒng)的傳遞函數(shù)模型,該函數(shù)的調(diào)用格式為:G tf(num , den);例 1一個簡單的傳遞函數(shù)模型:G (s)s 542s33s24s 5s可以由下面的命令輸入到 MATLAB工作空間中去。num

3、=1 , 2;den=1 , 2, 3, 4,5;G=tf(num , den)運行結(jié)果:Transfer function:s + 2-s4 + 2 s3 + 3 s2 + 4 s + 5我的實驗: num=1,2;den=1,2.3,4,5;G=tf(num,den)( 2)( 3)( 4)Transfer function:s + 2-s3 + 2.3 s2 + 4 s + 5這時對象 G 可以用來描述給定的傳遞函數(shù)模型,作為其它函數(shù)調(diào)用的變量。例 2一個稍微復雜一些的傳遞函數(shù)模型:G ( s)6(s5)3s1) 2 (s 6)(s2 num=6*1 , 5;den=conv(conv(

4、1 , 3, 1, 1, 3, 1), 1, 6);tf(num,den)運行結(jié)果Transfer function:6 s + 30-s5 + 12 s4 + 47 s3 + 72 s2 + 37 s + 6我的實驗: num=6*1,5; den=conv(conv(1,3,1,1,3,1),1,6); tf(num,den)Transfer function:6 s + 30-s5 + 12 s4 + 47 s3 + 72 s2 + 37 s + 6其中 conv() 函數(shù)(標準的 MATLAB 函數(shù))用來計算兩個向量的卷積,多項式乘法也可以用這個函數(shù)來計算。該函數(shù)允許任意地多層嵌套,從

5、而表示復雜的計算。5【自我實踐1】建立控制系統(tǒng)的傳遞函數(shù)模型:G( s)s(s1)(s24s4) num=5;den=conv(conv(1,0,1,1),1,4,4); tf(num,den)Transfer function:5-s4 + 5 s3 + 8 s2 + 4 s2、零極點模型線性系統(tǒng)的傳遞函數(shù)還可以寫成極點的形式:G(s)( sz1 )(sz2 )(szm )Kp1 )(sp2 )(spn )(s將系統(tǒng)增益 K 、零點 -zi 和極點 -pj 以向量的形式輸入給三個變量KGain 、 Z 和 P,命令格式為:KGainK ;(6)Zz1; z2; ; zm ;(7)Pp1; p

6、2; ; pn ;(8)用函數(shù)命令 zpk ( ) 來建立系統(tǒng)的零極點增益模型,其函數(shù)調(diào)用格式為:G=zpk(Z,P,KGain)(9)例 3某系統(tǒng)的零極點模型為:G (s)6( s 1.9294)( s0.03530.9287 j )0.95671.2272 j )( s 0.0433 0.6412 j )(sKGain=6;z=-1.9294;-0.0353+0.9287j;-0.0353-0.9287j;p=-0.9567+1.2272j;-0.9567-1.2272j;0.0433+0.6412j;0.0433-0.6412j;G=zpk(z,p,KGain)運行結(jié)果 :Zero/po

7、le/gain:6 (s+1.929) (s2 + 0.0706s + 0.8637)-(s2 - 0.0866s + 0.413) (s2 + 1.913s + 2.421)我的實驗: KGain=6; z=-1.9294;-0.0353+0.9287j;-0.0353-0.9287j; p=-0.9567+1.2272j;-0.9567-1.2272j;0.0433+0.6412j;0.0433-0.6412j; G=zpk(z,p,KGain)Zero/pole/gain:6 (s+1.929) (s2 + 0.0706s + 0.8637)-(s2 - 0.0866s + 0.413)

8、 (s2 + 1.913s + 2.421)注意:對于單變量系統(tǒng),其零極點均是用列向量來表示的,故z、 p 向量中各項均用分號( ;)隔開?!咀晕覍嵺`2】建立控制系統(tǒng)的零極點模型:8( s 1 j )( s1 j )G (s)s2 ( s 5)( s 6)( s2 1) KGain=8; z=-1+j;-1-j; p=0;0;-5;-6;-j;j; G=zpk(z,p,KGain)Zero/pole/gain:8 (s2 + 2s + 2)-s2 (s+5) (s+6) (s2 + 1)3、控制系統(tǒng)模型間的相互轉(zhuǎn)換零極點模型轉(zhuǎn)換為傳遞函數(shù)模型:num , den = zp2tf ( z, p,

9、 k )傳遞函數(shù)模型轉(zhuǎn)化為零極點模型:z , p , k = tf2zp ( num, den )直接使用函數(shù):G1 = tf(G) , G(2) = zpk(G)例 4 給定系統(tǒng)傳遞函數(shù)為:G (s)6.8s261.2s95.2s47.5s322s219.5s對應的零極點模型可由下面的命令得出 num=6.8, 61.2, 95.2; den=1, 7.5, 22, 19.5, 0;G=tf(num,den);G1=zpk(G)顯示結(jié)果:Zero/pole/gain:6.8 (s+7) (s+2)-s (s+1.5) (s2 + 6s + 13)我的實驗:num=6.8,61.2,95.2;

10、den=1,7.5,22,19.5,0;G=tf(num,den); G1=zpk(G)Zero/pole/gain:6.8 (s+7) (s+2)-s (s+1.5) (s2 + 6s + 13)可見,在系統(tǒng)的零極點模型中若出現(xiàn)復數(shù)值, 則在顯示時將以二階因子的形式表示相應的共軛復數(shù)對。例 5給定零極點模型:G ( s)6.8(s2)(s7)s( s3j 2)(s1.5)可以用下面的MATLAB命令立即得出其等效的傳遞函數(shù)模型。輸入程序時要注意大小寫。 Z=-2,-7;P=0,-3-2j,-3+2j,-1.5;K=6.8;G=zpk(Z,P,K);G1=tf(G)結(jié)果顯示:Transfer

11、function:6.8 s2 + 61.2 s + 95.2-s4 + 7.5 s3 + 22 s2 + 19.5 s我的實驗: Z=-2,-7; P=0,-3-2j,-3+2j,-1.5; K=6.8; G=zpk(Z,P,K); G1=tf(G)Transfer function:6.8 s2 + 61.2 s + 95.2-s4 + 7.5 s3 + 22 s2 + 19.5 s【自我實踐3】已知系統(tǒng)傳遞函數(shù) G ( s)s25s6 ,求其等效的零極點模型。s32s2s num=1,5,6; den=1,2,1,0; G=tf(num,den); G1=zpk(G)Zero/pole/

12、gain:(s+3) (s+2)-s (s+1)2【自我實踐4】建立控制系統(tǒng)的多項式模型:G ( s)8(s1)(s2)。5)( s 6)( s 3)s(s Z=-1,-2; P=0;-5;-6;-3; K=8; G=zpk(Z,P,K); G1=tf(G)Transfer function:8 s2 + 24 s + 16-s4 + 14 s3 + 63 s2 + 90 s4、反饋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圖模型設反饋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圖如圖所示。圖 2 1 反饋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圖兩個環(huán)節(jié)反饋連接后,其等效傳遞函數(shù)可用feedback ( ) 函數(shù)求得,其調(diào)用格式為:sys = feedback( G1, G2, sign)其

13、中 sign 是反饋極性, sign 缺省時,默認為負反饋,饋時, G2 1,且不能省略。sign -1;正反饋時,sign 1;單位反series( )函數(shù):實現(xiàn)兩個模型的串聯(lián);多于兩個必須嵌套使用。parallel( ) 函數(shù):實現(xiàn)兩個模型的并聯(lián);多于兩個必須嵌套使用。例 6若反饋系統(tǒng)如圖 2-1中的兩個傳遞函數(shù)分別為:G1( s)1G11) 2,2( s)( ss 1則反饋系統(tǒng)的傳遞函數(shù): G1=tf(1,1,2,1);G2=tf(1,1,1);G=feedback(G1,G2)運行結(jié)果 :Transfer function:s + 1-s3 + 3 s2 + 3 s + 2若采用正反饋

14、連接結(jié)構(gòu)輸入命令 G=feedback(G1,G2,1)則得出如下結(jié)果:Transfer function:s + 1-s3 + 3 s2 + 3 s我的實驗: G1=tf(1,1,2,1);G2=tf(1,1,1);G=feedback(G1,G2)Transfer function:s + 1-s3 + 3 s2 + 3 s + 2正反饋 G=feedback(G1,G2,1)Transfer function:s + 1-s3 + 3 s2 + 3 s例 7 若反饋系統(tǒng)為更復雜的結(jié)構(gòu)如圖2 1 所示。其中G1 ( s)s37s224s24, G210s51410s335s250s24(s

15、), H (s)ss0.01s 1圖 2 1 復雜反饋系統(tǒng)則閉環(huán)系統(tǒng)的傳遞函數(shù): G1=tf(1,7,24,24,1,10,35,50,24);G2=tf(10,5,1,0);H=tf(1,0.01,1);G_a=feedback(G1*G2,H)結(jié)果為:Transfer function:0.1 s5 + 10.75 s4 + 77.75 s3 + 278.6 s2 + 361.2 s + 120-0.01 s6 + 1.1 s5 + 20.35 s4 + 110.5 s3 + 325.2 s2 + 384 s + 120 我的實驗: G1=tf(1,7,24,24,1,10,35,50,2

16、4);G2=tf(10,5,1,0);H=tf(1,0.01,1);G_a=feedback(G1*G2,H)Transfer function:0.1 s5 + 10.75 s4 + 77.75 s3 + 278.6 s2 + 361.2 s + 120-0.01 s6 + 1.1 s5 + 20.35 s4 + 110.5 s3 + 325.2 s2 + 384 s + 120【自我實踐5】已知系統(tǒng)前向通道的傳遞函數(shù)G( s)2s12s,求其單位負反饋閉環(huán)傳s23遞函數(shù)。 G1=tf(2,1,1,2,3);H=1; G=feedback(G1,H)Transfer function:2 s

17、 + 1-s2 + 4 s + 45、 Simulink建模方法在一些實際應用中,如果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過于復雜,不適合用前面介紹的方法建模。在這種情況下,功能完善的Simulink 程序可以用來建立新的數(shù)學模型。Simulink 是由 Math Works軟件公司1990 年為 MATLAB提供的新的控制系統(tǒng)模型圖形輸入仿真工具。它具有兩個顯著的功能: Simul( 仿真 ) 與 Link( 連接 ),即可以利用鼠標在模型窗口上“畫 ”出所需的控制系統(tǒng)模型。然后利用Simulink 提供的功能來對系統(tǒng)進行仿真或線性化分析。與MA TLAB 中逐行輸入命令相比, 輸入更容易, 分析更直觀。 下面簡單介

18、紹Simulink 建立系統(tǒng)模型的基本步驟:( 1) Simulink 的啟動:在 MATLAB 命令窗口的工具欄中單擊按鈕 或者在命令提示符 下鍵入 Simulink 命令,回車后即可啟動 Simulink 程序。啟動后軟件自動打開 Simullink 模型庫窗口,如 圖 23 所示。這一模型庫中含有許多子模型庫,如 Sources(輸入源模塊庫 )、 Sinks(輸出顯示模塊庫 )、 Nonlinear( 非線性環(huán)節(jié) )等。若想建立一個控制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框圖,則應該選擇File| New 菜單中的 Model 選項,或選擇工具欄上newModel按鈕,打開一個空白的模型編輯窗口如錯誤!未找到引用

19、源。所示。圖 22 Simulink 模型庫圖 23 模型編輯窗口( 2) 畫出系統(tǒng)的各個模塊: 打開相應的子模塊庫, 選擇所需要的元素, 用鼠標左鍵點中后拖到模型編輯窗口的合適位置。( 3) 給出各個模塊參數(shù): 由于選中的各個模塊只包含默認的模型參數(shù), 如默認的傳遞函數(shù)模型為 1/(s+1) 的簡單格式, 必須通過修改得到實際的模塊參數(shù)。 要修改模塊的參數(shù),可以用鼠標雙擊該模塊圖標,則會出現(xiàn)一個相應對話框,提示用戶修改模塊參數(shù)。( 4) 畫出連接線:當所有的模塊都畫出來之后,可以再畫出模塊間所需要的連線,構(gòu)成完整的系統(tǒng)。 模塊間連線的畫法很簡單, 只需要用鼠標點按起始模塊的輸出端 (三角符號

20、),再拖動鼠標,到終止模塊的輸入端釋放鼠標鍵,系統(tǒng)會自動地在兩個模塊間畫出帶箭頭的連線。若需要從連線中引出節(jié)點,可在鼠標點擊起始節(jié)點時按住Ctrl 鍵,再將鼠標拖動到目的模塊。( 5)指定輸入和輸出端子:在Simulink 下允許有兩類輸入輸出信號,第一類是仿真信號, 可從 source(輸入源模塊庫)圖標中取出相應的輸入信號端子,從 Sink( 輸出顯示模塊庫) 圖標中取出相應輸出端子即可。第二類是要提取系統(tǒng)線性模型,則需打開Connection( 連接模塊庫 )圖標,從中選取相應的輸入輸出端子。例 8典型二階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圖如圖2 4 所示。用Simulink 對系統(tǒng)進行仿真分析。圖 2 4

21、典型二階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圖按前面步驟,啟動Simulink 并打開一個空白的模型編輯窗口。(1)畫出所需模塊,并給出正確的參數(shù):在 sources 子模塊庫中選中階躍輸入(step)圖標,將其拖入編輯窗口,并用鼠標左鍵雙擊該圖標,打開參數(shù)設定的對話框,將參數(shù)step time( 階躍時刻 )設為 0。在 Math( 數(shù)學 ) 子模塊庫中選中加法器( sum)圖標,拖到編輯窗口中,并雙擊該圖標將參數(shù) List of signs( 符號列表 )設為 |+-(表示輸入為正,反饋為負) 。在 continuous( 連續(xù) )子模塊庫中、 選積分器 ( Integrator)和傳遞函數(shù) ( Transfer F

22、cn)圖標拖到編輯窗口中,并將傳遞函數(shù)分子(Numerator )改為900 ,分母(Denominator )改為 1, 9。在 sinks(輸出 )子模塊庫中選擇 scope(示波器 )和 Out1(輸出端口模塊 )圖標并將之拖到編輯窗口中。( 3)將畫出的所有模塊按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用鼠標連接起來,構(gòu)成一個原系統(tǒng)的框圖描述如圖 25 所示。( 4)選擇仿真算法和仿真控制參數(shù),啟動仿真過程。在編輯窗口中點擊 Simulation|Simulation parameters 菜單,出現(xiàn)參數(shù)對話框, 在 solver 模板中設置響應的仿真范圍 StartTime( 開始時間 ) 和 StopTime( 終止時間 ),仿真步長范圍 Maxinum step size(最大步長 )和 Mininum step size(最小步長 )。對于本例,StopTime 可設置為 2。最后點擊 Simul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