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二化學計量(專題復習)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人教版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二化學計量(專題復習)Word版含解析_第2頁
人教版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二化學計量(專題復習)Word版含解析_第3頁
人教版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二化學計量(專題復習)Word版含解析_第4頁
人教版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二化學計量(專題復習)Word版含解析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二化學計量考點一洞悉陷阱設置,突破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應用一、抓兩看",突破狀態(tài)、狀況”陷阱一看氣體”是否處于標準狀況二看標準狀況”下,物質是否為 氣體”如CCI4、H2。、Br2、SO3、HF、己烷、苯等在 標準狀況下不為氣體)?!纠空`判斷,正確的劃 錯誤的劃“X。”(1) 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數(shù)為 0.3Na(>)(2)常溫下,11.2 L甲烷氣體含有的甲烷分子數(shù)為0.5Na(>)(3)標準狀況下,22.4 L己烷中含共價鍵數(shù)目為 19Na(方(4)常溫常壓下,22.4 L氯氣與足量鎂粉充分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2Na(2012新課標全國卷,9D)(5)標

2、準狀況下,2.24 L HF含有的HF分子數(shù)為0.1Na( >)二、排干擾”,突破旗量、狀況”陷阱【例】正誤判斷,正確的劃 錯誤的劃“X?!?1)常溫常壓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數(shù)為 OZNaI,)(2)標準標況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數(shù)目為 Na( V)(3)常溫常壓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原子數(shù)為6Na( V)三、記 組成”,突破 物質組成”陷阱【例】正誤判斷,正確的劃 錯誤的劃“X。”(1)在常溫常壓下,32 g 18O2中含有2Na個氧原子(2) 17 g OH與17 g OH所含電子數(shù)均為10Na(方(3)相同質量的N2O4與NO2中所含原

3、子數(shù)目相同(,)(4) m g CO與 電的混合氣體中所含分子數(shù)目為mNA(v/)28(5) 4.5 g SiO2晶體中含有的硅氧鍵的數(shù)目為0.3Na(,)(6) 30 g甲醛中含共用電子對總數(shù)為4Na( V)四、審要求”,突破離子數(shù)目”判斷陷阱一審是否有弱離子的水解;二審是否指明了溶液的體積;三審所給條件是否與電解質的組成有關,如 pH= 1的H2SO4溶液c(H+)=0.1 mol L11, 與電解質的組成無關;0.05 mol L-1的Ba(OH)2溶液,c(OH ) = 0.1 mol L- 1,與電解質的組成有關?!癕”錯誤的劃“x?!薄纠空`判斷,正確的劃(1) 0.1 L 3.

4、0 mol 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的數(shù)目為0.3Na(方(2)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 NaCl和KCl溶液中,陰、陽離子數(shù)目之和均為 2Na( >)(3) 0.1 mol L 1的NaHSO4溶液中,陽離子的數(shù)目之和為0.2Na(方(4) 25 C時,pH = 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 OH-數(shù)目為0.2Na(方五、記 隱含反應”,突破 粒子組成、電子轉移”判斷陷阱在Na”應用中,常涉及到以下可逆反應:催化劑1. 2SO2+O22SO32NO2N2O4Wj溫、tWj壓N2+3H2 催化劑 2NH32. CI2+H2OHCl+HClO一 一 + 一3.

5、 NH3+H2ONH3H2ONH4+OH【例】正誤判斷,正確的劃 錯誤的劃“x?!?1) 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后,混合物的分子數(shù)為2Na(方(2)標準狀況下,22.4 L NO 2氣體中所含分子數(shù)目為Na(方(3) 100 g 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分子數(shù)為Na(方(4)標準狀況下,0.1 mol Cl2溶于水,轉移的電子數(shù)目為0.1Na( >)六、分類”比較,突破 電子轉移”判斷陷阱1 .同一種物質在不同反應中氧化劑、還原劑的判斷。如:(1) Cl2和Fe、Cu等反應,Cl2只作氧化劑,而 Cl2和NaOH反應,Cl2既作氧化劑, 又作還原

6、劑。(2)Na2O2與CO2或H2O反應,Na2O2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而Na2O2與SO2反 應, Na2O2只作氧化劑。2 .量不同,所表現(xiàn)的化合價不同。如:Fe和HNO3反應,F(xiàn)e不足,生成Fe3 , Fe過量,生成Fe2 o3 .氧化劑或還原劑不同,所表現(xiàn)的化合價不同。如:Cu和Cl2反應生成 CuCl2,而Cu和S反應生成CU2S。4 .注意氧化還原的順序。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氧化再氧化Fe2+o【例】正誤判斷,正確的劃 錯誤的劃“X。”(1) 5.6 g鐵粉與硝酸反應失去的電子數(shù)一定為0.3Na(方(2) 0.1 mol Zn與含0.1 mol HCl的鹽酸充分

7、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目為0.2Na( >)(3) 1 mol Na與足量O2反應,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Na(,)(4) 1 mol W2O2與足量CO2充分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2Na(方(5)向Feb溶液中通入適量 C12,當有1 mol Fe*被氧化時,共轉移的電子的數(shù)目為Na(6) 1 mol Cl 2參加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一定為2Na(學考點二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實驗是中學化學中一個重要的定量實驗。復習時, 要熟記實驗儀器,掌握操作步驟,注意儀器使用,正確分析誤差,明確高考題型,做到有的放矢。1 七種儀器需記牢托盤天平、量筒、玻

8、璃棒、容量瓶、膠頭滴管、燒杯、藥匙。2實驗步驟要理清如:配制500 mL 0.1 mol L 1 Na2CO3溶液,圖中操作中應該填寫的數(shù)據(jù)為 ,實驗時操作的先后順序為(填編號)。【答案】5.3 3儀器使用要明了( 1 ) 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查漏 ”, 回答容量瓶時應指明規(guī)格,并選擇合適的容量瓶,如配制 480 mL 溶液,應選用500 mL 容量瓶。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稀釋和存放液體,也不能作為反應容器。( 2)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和引流,在引流時,玻璃棒末端應插入到刻度線以下,且玻璃棒靠近容量瓶口處且不能接觸瓶口,如圖所示。附 容量瓶的查漏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適量水,蓋好瓶塞,左手食指

9、頂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將容量瓶倒轉過來看瓶口處是否有水滲出,若沒有,將容量瓶正立,將瓶塞旋轉180 度,重復上述操作,如果瓶口處仍無水滲出,則此容量瓶不漏水。若漏水,可以在瓶塞處涂點凡士林。4誤差分析點點清進行誤差分析的依據(jù)是 c=V=Mmy,根據(jù)公式,分析各個量的變化,判斷可能產(chǎn)生的誤差。用褊高"、偏低”或無影響”填空:(1)祛碼生銹:偏高。(2)定容時,溶液溫度高:偏高。(3)用量筒量取液體時,仰視讀數(shù):偏高(4)定容時俯視容量瓶刻度線:偏高。(5)稱量時物碼顛倒且使用游碼:偏彳的(6)未洗滌燒杯、玻璃棒:偏低。(7)稱量易吸水物質時間過長:偏低。(8)用量筒量取液體時,俯視讀

10、數(shù):偏彳的(9)轉移時,有液體濺出:偏低。(10)滴加蒸儲水超過容量瓶刻度線,再用膠頭滴管吸出:偏低。(11)定容搖勻后,液面低于刻度線,再加水至刻度線:偏低。(12)容量瓶內(nèi)有少量水:無影響?!纠坑霉腆w樣品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需經(jīng)過稱量、溶解、轉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圖示對應的操作規(guī)范的是()【答案】B【解析】A項,托盤天平稱量時,應為 左物右碼",錯誤;B項,用玻璃棒攪拌能加速溶解, 正確;C項,轉移溶液時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錯誤; D項,定容時,膠頭滴管不能伸入 容量瓶內(nèi),錯誤??键c三以物質的量”為核心的計算1 .明確一個中心必須以物質的量”為中心一一見量化摩,遇問設

11、摩2 .用好一個定律阿伏加德羅定律及推論可概括為主同定一同,兩同見比例 ",可用V=nWm及m=VXp等公式推導出:(1)同溫同壓時: Vi : V2 = ni : n2= Ni : N2; Pi : 2>= Mi : M2;同質量時:Vi : V2=M2: Mio(2)同溫同體積時: pi : p2= ni : n2= Ni : N2;同質量時:pi : p2= M2 : Mio(3)同溫同壓同體積時: Mi : M2=mi : m2。3 .注意三個守恒質量守恒| 一 |反應前后元素的質量、某原子離子或原子團的物質的量相等電子守恒 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電子數(shù)=還原劑失電

12、子數(shù)電荷守恒| 一|任何體系中,陽離子帶的正電荷數(shù)=陰離子帶的負電荷數(shù)4 .熟記兩個公式(i)氣體溶質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標準狀況下,i L水中溶解某氣體 V L,所得溶液的密度為pg cm3,氣體的摩爾質量為M g mol i,則c=J000 竟 mol L i22 400 + MV(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物質的量濃度之間的換算:c=1 000%c為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mol L-I P為溶液的密度/g cm 3, w為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M為溶質的摩爾質量/g mol i)05.掌握兩條規(guī)律(i)稀釋定律如用Vi、V2、ci、C2分別表示稀釋前后溶液的體積和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有ciVi=

13、c2 V2。如用m1、m2、wi、W2分別表示稀釋前后溶液的質量和質量分數(shù),有miwi=m2W2。(2)混合規(guī)律同一溶質不同濃度的溶液混合后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判斷方法:設溶質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W1和W2的兩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w。1兩溶液等質重混合:W = 2(Wl + W2)。兩溶液等體積混合1a.若溶彼中溶質的密度大于溶劑的密度,則w>2(wi + w2),如H2SO4溶放。1b.若溶彼中溶質的密度小于溶劑的密度,則W<-(Wl + W2),如氨水、酒精溶披?!纠客瑴赝瑝合?,x g甲氣體和y g乙氣體占有相同的體積,根據(jù)阿伏加德羅定律判斷下 列敘述錯誤的是()A. x:

14、y等于甲與乙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B. x : y等于甲與乙的分子個數(shù)之比C. x : y等于同溫同壓下甲與乙的密度之比D. y:x等于同溫同體積下,等質量的甲與乙的壓強之比【答案】B【解析】A項,由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shù),則 x g甲氣體和y g乙氣體的物質的量相等,即 -=-y-,推出x : y=M甲:M乙,故正確;B項,甲與乙的 M甲M乙分子個數(shù)之比為1 : 1,而x與y不一定相等,故不正確; C項,同溫同壓下,密度之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即為質量比,故正確;D項,等質量的甲、乙的壓強之比為p甲:p 乙=n1 : n2=:M 乙:M 甲=y : x,故正確。mM甲 M乙【

15、例】實驗室常用98%(p= 1.84 g mL_1)的濃H2SO4配制1 : 4的稀H2SO4,此稀H2SO4的密度為1.23 g mL,其物質的量濃度為()A. 4.6 mol L71B. 5.7 mol L71C. 3.88 mol L1D. 18.4 mol L:1【答案】C【解析】實驗室配制 1 : 4溶液的含義是指取1體積的濃硫酸與 4體積的水混合。求算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w%= (1 mL X1.84 g mL 1x98%)/(1 mL來84 g mL 1 + 4mLX 1 g mL 1) x 100/ 30.9%W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c(H2SO4)=(1 000 mLX 1

16、.23 g mL1 X30.9%)/(98 g mol 1x 1 L) =3.88 mol 1, 故選 C。【點睛】掌握兩項技能1 .用98%的濃H2SO4配制100 mL 1 : 4的稀H2SO4:用量筒量取 80 mL的水注入200 mL的燒杯,然后再用另一只量筒量取20 mL的濃H2SO4沿著燒杯內(nèi)壁緩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停攪拌。2 .配制100 g 20%的NaCl溶液:準確稱量 20.0 g NaCl固體,然后再轉移到 200 mL的燒杯 中,再用量筒量取 80 mL的水注入燒杯中,并用玻璃棒不停攪拌直到完全溶解為止??键c四 溶解度及其曲線1.濃解度的概念及影響因素在一定溫度下,

17、某固體物質在100 g溶劑(通常是水)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該溶劑里的溶解度,其單位為“g:X100 gm溶質固體物質溶解度(飽和溶液)S= m溶劑影響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內(nèi)因:物質本身的性質(由結構決定)。(2)外因溶劑的影響:如 NaCl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溫度的影響:升溫,大多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增大,少數(shù)物質卻相反,如Ca(OH)2;溫度對NaCl的溶解度影響不大。2.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應用(1)列表法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溫度(C)0102030405060708090100溶解度(g)13.320.931.645.863.985.5110138168

18、202246(2)溶解度曲線3溶解度曲線的含義( 1 )不同物質在各溫度時的溶解度不同。( 2)曲線與曲線交點的含義:表示兩物質在某溫度時有相同的溶解度。( 3)能很快比較出兩種物質在某溫度范圍內(nèi)溶解度的大小。( 4) 多數(shù)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有的變化不大(如 NaCl), 少數(shù)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 2。( 5)判斷結晶的方法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的(如 NaCl) 采取蒸發(fā)結晶的方法;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采取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的方法;帶有結晶水的鹽,一般采取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的方法,應特別注意的是若從FeCl3溶液中結晶出FeCl3 6H2O晶體,應在HCl氣氛中蒸發(fā)濃縮、

19、冷卻結晶。( 6)判斷多溶質溶液的提純方法(設 A 為 NaCl 型溶質,B 為 KNO 3型溶質) A 溶液中(含少量B 雜質)提取A【答案】蒸發(fā)濃縮,結晶,趁熱過濾。 B 溶液中(含少量A 雜質)提取B【答案】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例】(2014新課標全國卷I , 11)澳酸銀(AgBrO 3)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澳酸銀的溶解是放熱過程B 溫度升高時溴酸銀溶解速度加快C. 60 C時澳酸銀的Ksp約等于6M04D 若硝酸鉀中含有少量溴酸銀,可用重結晶方法提純AA 項,由題圖可知,隨著溫度升高,溴酸銀的溶解度逐漸增大,因此AgBrO 3的溶解是吸熱過

20、程;B 項,由圖像曲線可知,溫度升高斜率增大,因此AgBrO 3的溶解速度加快;C項,由溶解度曲線可知,60 c時,AgBrO3的溶解度約為0.6 g,則其物質的量濃度約為 0.025 mol L 1, AgBrO3 的 Ksp= c(Ag +)c(BrO 3)= 0.025 X 0.025 弋 64;1D 項,若 KNO 3中含有少量AgBrO 3,可通過蒸發(fā)濃縮得到KNO 3的飽和溶液,再冷卻結晶獲得 KNO 3晶體,而AgBrO 3留在母液中。考點五 “物質的量 ”在化學反應中的應用1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中計算的步驟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J找:找出方程式中已知物質和未知物質的物質的量

21、的關系J列:將已知量和未知量列成比例式J求:對比例式求算2化學計算中常用方法( 1 )守恒法守恒法是中學化學計算中一種常用方法,守恒法中的三把“金鑰匙 ” 質量守恒、電荷守恒、 電子得失守恒,它們都是抓住有關變化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淡化中間過程,利用某種不變量(某原子、離子或原子團不變;溶液中陰陽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相等;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相等)建立關系式,從而達到簡化過程、快速解題的目的。( 2)關系式法此法常用于多步連續(xù)反應的計算。確定關系式可利用各步反應的計量關系或某元素原子守恒關系找出已知物質和未知物質的關系式,然后根據(jù)已知量和未知量列比例式求解。( 3)極值法對混合體系或反應物可能發(fā)生幾種反應生成多種生成物的計算,我們可假設混合體系中全部是一種物質,或只發(fā)生一種反應,求出最大值、最小值,然后進行解答,此類題一般為選擇題。( 4)差量法差量法的應用原理差量法是指根據(jù)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量發(fā)生的變化,找出 “理論差量”。 這種差量可以是質量、 物質的量、氣態(tài)物質的體積和壓強、反應過程中的熱量等。用差量法解題的關鍵是把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及差量(實際差量)與未知量列成比例式,然后求解。如:2c(s)+O2(g)=2CO(g) AH Am(固,n(氣),N& 氣) 2 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