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五代史伶官傳序》預習導學案_第1頁
2021-2022學年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五代史伶官傳序》預習導學案_第2頁
2021-2022學年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五代史伶官傳序》預習導學案_第3頁
2021-2022學年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五代史伶官傳序》預習導學案_第4頁
2021-2022學年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五代史伶官傳序》預習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1-2022學年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五代史伶官傳序預習導學案 【預習指導】 五代史伶官傳序是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第三課的第二篇課文。歷史上有一些朝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秦朝,如五代之后唐,其速亡的歷史教訓令后人感嘆不已,常引以為鑒。這一課的兩篇課文,分別對秦朝和后唐滅亡的歷史教訓進行總結,得出了各自的結論。閱讀課文時,注意聯(lián)系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及寫作意圖。 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要體會本文縱說盛衰之理,卻從一個細微的角度切入的特點。鑒賞以散體寫史論,文字平易曉暢,簡潔生動,感慨遙深的特點。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文章創(chuàng)作的時

2、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及意圖。 2、從選材、論證方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精妙的構思,體會文章的論證力度。 3、學習文章以散體寫史論的方法,以及作者積極關注社會現(xiàn)實的人生態(tài)度。 【使用說明】 1.閱讀整篇文章,結合導學案完成完成學習目標。 2.要求字跡工整,思路清楚。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名詞活用為動詞的特征,學習正反說理突出中心論點的寫作方法。 難點:學習作者積極關注社會現(xiàn)實的人生態(tài)度。 【情景導學】 文章總結了后唐莊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歷史教訓,闡明了國家之盛衰取決于“人事”,“優(yōu)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諷諫比宋統(tǒng)治者應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 【預習】 (一)寫作

3、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間的五個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是我國歷史上的動蕩時期。在這53年間,先后換過四姓十四君,篡弒相尋,戰(zhàn)亂頻起,后唐莊宗就是被弒的一個。莊宗稱帝后,迷戀伶人,“常身與俳優(yōu)(雜耍藝人)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敗政亂國的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包圍。莊宗同光四年(926)貝州將領皇甫暉兵變,叛亂四起,擁有兵權的史彥瓊拒不發(fā)兵,旋又單騎逃逸,導致亂軍大敗。莊宗親征敗回,眾叛親離,郭從謙又乘危作亂,用亂箭射死莊宗。100多年后歐陽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發(fā)出感想,借事論理,指出興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2)作者簡介: 歐陽修(1

4、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

5、高成就。 (三)序 “序”作為一種文體,相當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編者的“按語”,它的內容或是提綱挈領地評價該書內容,或是敘述著書作文的緣由,以便有助于讀者理解下面有關書或文的內容。 按照新五代史的編寫體例,多數(shù)傳文的開頭都有一段序論,新五代史發(fā)論皆以“嗚呼”開頭,足見五代歷史之可悲可嘆,這一篇也不例外。由于寫得比較出色,后代讓它獨立成篇,加上一個標題,叫五代史伶官傳序,或簡稱伶官傳序。 1.字音識記 仇讎()伶官()倉皇() 勖()遺恨()沾襟() 俳優(yōu)() 2.古今異義 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 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3.

6、文言句式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4.一詞多義 (一)實詞 (1)盛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 請其矢,盛以錦囊() 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 (2)困 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 智勇多困于所溺() (3)告 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 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4)微 禍患常積于忽微() 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 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 微斯人,吾誰與歸() (二)虛詞 其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7、() 其皆出于此乎?() 5.詞類活用 負而前驅: 而告以成功: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亂者四應: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倉皇東出: 一夫夜呼: (四)、總體感知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論點,并舉出后唐莊宗的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為立論的根據(jù)。 第二部分:(第2段),詳細敘述了莊宗接受并執(zhí)行晉王遺命的經(jīng)過。這一段敘事的語勢比較平緩,沒有直接的議論,但是作者寓論點于敘述之中,與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應,為下文張本。 第三部分:(第3段),轉入議論,評論莊宗的“盛衰之理”,闡明中心論點。 第四部分:(第4段),引出教訓,總結全文。 本文是宋代文

8、學家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篇史論。此文通過對五代時期的后唐盛衰過程的具體分析,推論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和“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結論,說明國家興衰敗亡不由天命而取決于“人事”,借以告誡當時北宋王朝執(zhí)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力戒驕侈縱欲。 _ 第三單元第11課伶官傳序 探究案 班級:小組:姓名:小組評價:教師評價: 【學習目標】 1.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了解史論的一般寫法。 2.品味作者的語言藝術,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使用說明】 1.閱讀整篇文章,結合導學案完成完成學習目標。 2.要求字跡工整,思路清楚。 【重點難點】 1.素養(yǎng)目標的審美鑒賞與提高。 2.

9、素養(yǎng)目標的文化傳承與理解。 【情景構建】 精讀析文合作學習 一、導讀理解 1、全文是如何圍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展開的? 2、本文第四段是否只是對前面闡述的觀點的重復?為什么? 3、怎樣理解本文文與題的內在聯(lián)系? 4、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使用事實論證的。 5、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圍繞“盛衰"進行對比論證的。 6、“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這三句話是怎樣提挈全文的?請結合文本的具體內容簡要分析。 群讀培優(yōu)拓展學習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莊宗既好俳優(yōu),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亞子,當時

10、人或謂之亞次。又別為優(yōu)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為王,至于為天子,常身與俳優(yōu)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戰(zhàn)于胡柳也,嬖伶周匝為梁人所得。其后滅梁入汴,周匝謁于馬前,莊宗得之喜甚,賜以金帛,勞其良苦。周匝對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陳俊、內園栽接使儲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報此兩人?!鼻f宗皆許以為刺史。郭崇韜諫曰:“陛下所與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賞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屢以為言,莊宗謂崇韜曰:“吾已許周匝矣,使吾慚見此三人。公言雖正,然當為我屈意行之?!弊湟钥榫爸荽淌罚略礊閼椫荽淌?。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

11、) 問題:下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和課文五代史伶官傳序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莊宗失敗的原因。 B課文五代史伶官傳序揭示道理比本文更深刻,因為它總結了歷代帝王成敗的一般規(guī)律。 C本文和課文五代史伶官傳序揭示了同一主題。 D本文的語言史學味濃,而五代史倫官傳序的語言文學味更濃。 四、技法點撥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技法指引】歐陽修的這篇五代史伶官傳序敘事簡約且富有波瀾,采用欲抑先揚的手法,以“得天下”之“盛”,與下文寫“衰”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揭示了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 【寫法指導】 (1)明確抑揚的辯證關系,無論是欲揚先抑,還是欲抑先揚,總有一個主次之分。 (2)要找出抑揚的內在聯(lián)系,找到二者

12、相通的橋梁,才能完成由抑到揚或由揚到抑的轉換?!具w移運用】 請你觀察生活中的某一種事物,如“花”“鳥”等,恰當?shù)剡\用“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的寫作手法,寫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五、明晰主旨 六、拓展閱讀 不因遷謫豈能來 郭彥 北宋詩人歐陽修被貶夷陵之初,因其“地僻而貧,民俗儉陋”,他很不習慣。漸漸地,他開始感覺到此地“風俗樸野”“江山美秀”,“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憂,而凡為吏者莫不始來而不樂,既至而后喜也”。即所謂,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人至此而喜。他多次向老友梅堯臣談到他在夷陵的感受:“修昨在夷陵,郡將故人,幕席皆前名,縣有江山之勝,雖在天涯,聊可自樂。某居此久,日漸有趣??S靜如僧

13、舍,讀書倦即飲射;酒味甲于淮南,而州僚亦雅?!辈懴铝诉@首黃溪夜泊: 楚人自古登臨恨,暫到愁腸已九回。 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 殊鄉(xiāng)況復驚殘歲,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見江山且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 后來,歐陽修貶滁州,“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閑暇時徜徉山水,寵辱皆忘,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豐樂亭記和醉翁亭記。 歐陽修在貶謫地表現(xiàn)出的通達和自娛,源于他對官場的無聊和傾軋有痛切的認識,也因此有對人生更為現(xiàn)實的理解,雖在天涯,聊可自樂。 歐陽修對被貶后如何自處以不失尊嚴有十分理性的認識。他非常欣賞韓愈的文章,卻并不欣賞韓愈這個人,他對韓愈被貶后急急忙忙向皇帝寫悔過書一事多有微詞,說韓愈

14、到了貶所,期期艾艾,不堪于窮愁,其行為完全無異于庸人。這是歐陽修的清醒意識,他隨時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去重復前人做過的不堪事。 歐陽修性格中的剛烈,讓他有種不肯認輸?shù)膱?zhí)拗,不排除他在貶謫地的悠然愉悅有故作歡愉的成分:即使苦,也不能低頭,也要佯裝快樂給你看,至少不能將不快樂的一面讓你看到。這也是促使歐陽修到處尋樂的一個動因,除了四處尋覓“江山之勝”之外,還隨時發(fā)現(xiàn)“州僚亦雅”,主動去發(fā)現(xiàn)美,體會其中妙處,遂成為他降低身段、融入當?shù)厣畹囊环N刻意為之的方式。 在中國古代,貶謫是朝廷加強中央集權、制衡各派勢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尤其到了宋代,采取如分權制度、臺諫制度以及職務頻繁更換和地域遷徙等措施來約束和監(jiān)

15、督官員,以最大限度達到權力的制衡,所以,官員沉浮出入的幾率很大。在某些通達者看來,貶謫既是一件無力回天的事情,就索性把貶謫之地當成一個臨時避難所和休養(yǎng)生息之地,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們還借此獲得了參禪悟道的清靜機會和游山玩水的額外補償。 歷史總是這樣的乖張暴戾,它無端地讓一些人受苦受難,又無意間給了后世的人很多福分,讓我們得以在這些受盡苦難的身體中感受到他們靈魂的掙扎和精神的特質,也得以通過他們艱難的貶謫之路瞥見那些不曾躍入主流的地域和山水,那些隱藏在僻地角落里的風光和韻致。正如歐陽修所言,行見江山且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他們去了,我們才能看得到;他們去了,我們才能聽到。 但是,這些被呈現(xiàn)的僻地絕域的山水和風物,絕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被描述和被狀寫,而是深深烙上了貶謫者特殊的際遇所派生出來的印記。與其說這些貶謫詩歌是一種蠻荒遠地的地域發(fā)現(xiàn),毋寧說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觀照所呈現(xiàn)出來的內心景觀。絕域對通途,僻地對中心。歐陽修的豁達樂觀,是知識分子在無奈環(huán)境下反放逐的一種特殊形式,而那些異峰突起的絕域山水也是對帝都苑囿那些主流風景的無聲對峙和挑釁。 (選自中國青年報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