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必要性_第1頁
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必要性_第2頁
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必要性_第3頁
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必要性_第4頁
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必要性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從 20 世紀教育發(fā)展的歷程來看,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都是結合本國當前社會的經(jīng)濟、政治等情況進行改革,以推進本國社會的發(fā)展。我國也不例外,總的目標就是通過課程改革促進我國教育的發(fā)展,從而促進我國經(jīng)濟、政治、軍事等各方面的發(fā)展,使我國在世界強國之林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在總目標的指導下,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應針對具體學科的特點作相應的改革。下面我試從當前情況下語文學科存在的問題談談改革的必要性。一、陳舊的課文內容,隔離了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系,束縛了學生的發(fā)展,勢必改革自新中國成立至今,語文教材的改革歷經(jīng)多次,但是改來改去編選的課文內容并無多大變化,相對于日新月異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來說,明

2、顯的滯后,顯出陳舊的面目。且從下面的情況來看:首先,教材所編選的課文內容陳舊。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學科之一,作為我們民族的母語,學生越來越對它感到厭煩,毫無興趣。究其原因,語文課文內容的陳舊是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今天我們的社會發(fā)展到什么程度了大家都知道,可是我們的中學語文課文卻還是三四十年代或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如茅盾的白楊禮贊、夏衍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 、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這些文章歷來就是語文教改的保留篇目。在豈有此理的教科書(冉云飛)這篇文章里寫到這樣一個事實,原文是這樣寫的:”一次馬文奇(馬文奇是50年代開始走上中學講壇的語文教師)開家長會,其中有一位家長是他50 年代教的學生,他告訴馬文

3、奇說,你當時教我的筆記如果沒弄丟的話,現(xiàn)在也還用得上。馬文奇無可奈何,一本50 年代的筆記竟然在90 年代的考試中還能用得上,真是使人糊涂。"我們平時常說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如何之快,可是在中學語文的教材中了解不到屬于當代社會的信息,好像現(xiàn)代的高科技社會離我們很遠。這樣,我們的學生永遠被扔在井底,坐井觀天。他們被隔離于世外,想象不出外面的天空有多寬。另外,語文課文內容的陳舊主要在于所選的作品太過于注重批判的思想,反抗的意識,犧牲的精神??v觀中學語文課本所選的古今中外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標準,那就是主題要么是反抗封建統(tǒng)治者的壓迫剝削, 要么是批判社會的黑暗統(tǒng)治,如我國古代作品伐檀 、碩鼠 、

4、 石壕吏、 賣炭翁、 竇娥冤等; 外國作品 變色龍 、 海燕 、 我的叔叔于勒、 裝在套子里的人等;我國近、 現(xiàn)代作品 包身工、 記念劉和珍君、 娘子關前、夜半雞叫等。好像我們今天還受著封建統(tǒng)治者的壓迫,社會是多么的黑暗。其實這已經(jīng)遠離了我們的社會,遠離了 學生的生活。其次,作文命題的陳舊。由于應試教育指揮棒的作用,中學作文的命題要求條條框框特別多,思路單一、呆板。在中學的作文命題中永遠占著主要地位的題目有:(1)我最難忘的一件事、 (2)我最感興趣的一件事、 (3)我最尊敬的人 、(4)我的理想是等。比如我最難忘的一件事這個題目,很多學生不約而同地都寫下雨天由于自己沒有帶雨傘,老師或同學給自

5、己送傘,于是這件事使自己難以忘懷。難以理解的是有的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下雨天都不帶傘,并且都是老師或同學給他送傘。這些題目因為陳舊,寫不出新意。就連平時的作文我們也限制得太死,所以學生在考試或作文課上寫的作文往往都是空話、套話、假話,因為這樣才能得高分啊。無形中我們束縛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培養(yǎng)了一些說空話、假話、套話的接班人。難道這樣的教材不該改革嗎?二、陳舊的教育觀念,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勢必改革人們說“我國的現(xiàn)代學校教育制度脫胎于歐、美、日等現(xiàn)代工業(yè)化國家的教育制度”。雖然由于意識形態(tài)、經(jīng)濟、 政治和地域的不同,各國的教育有所不同,可是作為工業(yè)經(jīng) 濟時代的產(chǎn)物,各國的教育也有相同之處。

6、那就是“學校教育必須以簡約、規(guī)范的方式來傳授知識”。因此,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以教科書為載體的知識便處于核心地位,成為制約教師和學生活動的依據(jù)。換言之,知識成為學校課程體系的目的”。人們曾總結出我國學校課程體系的特征,就是“對于書本知識的熱衷追求使學生的負擔和厭學情緒不斷加重,學生為考試而學、教師為考試而教”。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應試教育” 。就是這樣的教育伴隨著我們走過了半個世紀,確切的說是它牽著我們教師和學生的鼻子走了半個世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的語文老師也情不自禁的走上為考試而教這條路,形成了語文學科的一個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就是為了盡可能更多地把占著核心地位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7、,往往把一篇篇課文分割得面目全非,從拼音、字、詞、句子、段意,到主題,再到寫作特點(藝術特色),就想一股腦兒都塞給學生。 特別是分析主題的時候,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即 “通過表達批判揭露”。也許是因為我們的教材太過于注重作品的思想性,所選的關于揭露、批判、 諷刺,這樣的作品太多了,在分析作品的時候有一種“慣性”。比如中學語文課文中選的巴爾扎克的守財奴(節(jié)選 )這篇課文,在分析它的主題時我們往往強調“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其實,作品中“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是人 性的貪婪與愚昧的一面。這是人性共有的弱點,不是莫種社 會制度專有的。作者不是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而 是暴露人性的弱點,進而尋

8、找對人性的療救之道” 。其實,我們那種教學方法,存在了兩個問題,一是把語 文當作一種升學的工具,而不是文學;二是把學生當作接受 知識的機器,而不是具有感情的人。我們知道文學作品是作 家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的產(chǎn)物,我們更應該注重其整體性, 更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在作品中體會作者的真實感情和作品 所反映的真實世界。真正的文學作品,能夠陶冶人的性情, 影響人的個性,比如它能使人認識勇敢、善良、豁達豪放, 熱愛自由,追求真理和正義,認識生命的神圣。也就是說, 它能使人往“完人”的方面發(fā)展。如果一成不變的使用傳統(tǒng) 的那套單一、僵化的方法分析課文,強調知識性,忽視文學 性,那么受害的還是學生,他們的發(fā)展將受到限制。再說傳 統(tǒng)的教學過程并沒有注重學生的“人性”。這樣的教育觀念, 這樣的教學方法,非改不可。新課改提到了 “學生觀”和“發(fā)展觀”,前者提到“學生究竟是人還是物”的問題,當然學生是人,它還強調學生 是一定社會條件下,具有主動性的生命形式,具有“未完成 性”的人,即在學生身上,具有豐富的潛能,存在著廣闊的 發(fā)展空間。而“發(fā)展觀”所指的發(fā)展不再是應試教育限制下的“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