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蘇教版語文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全集:祭十二郎文_第1頁
高二蘇教版語文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全集:祭十二郎文_第2頁
高二蘇教版語文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全集:祭十二郎文_第3頁
高二蘇教版語文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全集:祭十二郎文_第4頁
高二蘇教版語文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全集:祭十二郎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祭十二郎文 教學目標: 1鑒賞韓愈散文的敘事中抒情的特點。2學習本文破駢為散、不拘常格的語言形式。3反復誦讀,體會文章悲傷凄婉的感情基調(diào)。教學重點: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教學難點: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教學方法:誦讀法、自學法、討論法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導語設計上高中后,我們已學過兩篇祭悼之文(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即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和雨果的巴爾扎克葬詞。這兩篇文章都是從理性的角度對逝者的一生進行了高度的評價,而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被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diào)”的祭十二郎文卻是完全從感性的角度,用邊泣邊訴的方式,抒發(fā)了韓愈對侄兒老成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感情。二、解

2、題1作者簡介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河北昌黎,又稱昌黎。唐德宗貞元八年(792)進士,任汴州、徐州幕府推官。貞元十八年(802)入國子博士、監(jiān)察御史,因議賑關中旱,貶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后入為國子博士,累官至中書舍、邢部侍郎。819年,因上論佛骨表貶潮州刺史。820年冬入長安,歷任國子祭酒、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史部侍郎等。在文學上,他領導了著名的古文革新運動,反對浮艷華美的駢文,恢復散句單行、自由樸實的秦漢散文藝術,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礎,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破駢為散的祭文。2文體介紹及本文與一般祭文的區(qū)別。(1

3、)祭文(悼詞)一般先簡介死者逝世情況(職務、時間、地點、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紹死者生平事跡,評價其功德貢獻;最后向死者親屬表示吊唁慰問,號召生者學習死者的品質(zhì)精神。(2)本文既不同于傳統(tǒng)祭文,又不同于韓愈本人撰寫的其他大量的哀辭、祭文、銘狀、碑志。那些都是應約而寫,是念給生者聽的。而本文不為發(fā)表,是作者面對死者敘往事訴衷腸的肺腑之言,正所謂“未嘗有意為文”卻達到了“文無不至”的境界。紅樓夢中“寶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兒誄就屬于這種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三、自讀課文,疏通文章1梳理字句。(1)聽讀。放古典音樂,教師伴隨著音樂有感情地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感情的起伏變化。(2)誦讀。學生

4、齊讀全文。注意字音及字形的準確性。出示投影:選出下列注音正確的一項A及長(cháng)        長者存(zhng)       尚饗(xing)B不省所怙(shng)    省墳墓(xng)        窆不臨其穴(bin)C殞其生(yn)      

5、  夭其嗣矣(cí)        丞相薨(hng)D汴州(biàn)         歸取其孥(nú)        歿南方(mò)指出下列字形沒有錯誤的一項A萬剩之公相   B. 零叮孤苦    C.

6、60;銜哀致誠     D. 如耽蘭之報參考答案D(A.及長cháng;B.不省所怙;C.夭其嗣矣   )C(A.剩乘;B.叮?。籇.耽耿。)2學生自由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出示投影(注釋詞語,歸納特殊句式)(1)吾少孤;幼年死去父親。不省所怙:依靠。詩經(jīng)·小雅·蓼莪有“無父何恃”的句子,后因取“怙恃”為父母的代稱,所怙,即指父親。請歸取其孥:妻子和兒女的統(tǒng)稱,即指家屬。函相甍:古代稱王侯死叫甍。唐代以后二品以上官員死亡叫甍。輟汝而就:停止,這里指離開。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7、乎:子息,后代。不克蒙其澤乎;承受、蒙受。窆不臨其穴:葬時下棺入穴。其又何尤:怨恨。(2)惟兄嫂是依:賓語前置句。其又何尤:賓語前置句。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選擇疑問句。嗚呼!其信然矣:感嘆句。3自由發(fā)問,提出問題由師生共同解決。四、理清思路,體味抒情色彩1問題:按祭文的一般格式,全文可分為哪幾部分?討論后明確:全文除首尾兩段是祭文的固定格式外,中間按“生前身死死后”來組織文章。第一部分交代祭奠時間、祭奠對象,最后一段再抒悲情以祭文常用語結尾。中間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23段)寫侄兒生前與自己孤苦相依的至厚親情,為后文抒情作鋪墊。第二部分(49段)寫侄兒身死情況及自己的悲痛之情。第三部分(

8、10段)交代侄兒死后安排,包括守喪、遷葬、撫養(yǎng)侄兒子女的情況,自責之情令人動容。2指導誦讀(1)指定一名學生朗讀課文。(2)集體朗讀第5、10兩個抒情段。明確:第5自然段是作者得到侄兒猝死消息的一段,作者連用三個“邪”字,三個“也”字,三個“乎”字和五個“矣”字來抒發(fā)感慨,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的真的,又不得不信的矛盾心情。誦讀時應讀出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感情來。(解說:本文在寫法上采用了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方法,其中抒情的段落為2、5、10、11自然段,有標志性的詞語,即段首的“嗚呼”,敘述穿插于其間。多郎讀,體味抒情色彩,為鑒賞作鋪墊。)五、課堂小結本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絕唱”,要想理解文章的

9、思想感情,就應多讀課文,本節(jié)課的目的就是在反復誦讀中理清作者的感情思路,初步學習了文章的邊訴邊泣、波瀾起伏的特點。  第二課時一、檢查背誦1教師范背。2學生集體背誦。3抽查學生背誦。二、體會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感人效果1提問:文章從哪些方面寫了韓愈的家境身世?請從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指定一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多媒體顯示:(1)少年孤苦:“吾少孤”“惟史嫂是依”“零丁孤苦”“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在孫惟汝,在子惟吾?!保?)為謀生聚少離多:“其后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汝來省吾,止一歲”,“吾去汴州,汝不累來”,“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來”。(3)未老先衰:

10、“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我自今年來,蒼蒼者欲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欲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4)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2提問:本文以抒情為主,請同學們在文中的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看看有什么標志性的詞語。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引導。明確:本文抒情的段落有2、5、10、11自然段,標志性的詞語為段首的“嗚呼”。3提問:本文并非連續(xù)抒情,而是把難似抑制的悲哀融于家?,嵤轮?,試分析這種抒情的特點。學生分組討論后發(fā)言,教師歸納。明確:本文感情的抒發(fā)是波浪

11、式的。(1)作者沉痛之情積蓄已久,所以一提起筆感情便禁不住噴涌而出。父母早亡,“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殃南方”,“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如今侄兒這童年的伙伴,“兩世”中的“一世”竟又離開人世,這諸多的不幸怎能不叫作者悲從中來?于是便自然引發(fā)了作者的第一次抒情。(2)作者在抒悲慘身世中宣泄了感情,之后自然轉入對自己同侄兒的三會三別的回憶之中。(3)韓愈與老成在不期然中已成永別,想起“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他的悲情又陡然而起。令讀者仿佛看到作者淚流滿面地哭訴:“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嗚呼!其信然矣!”不愿信其真,又無法否定的無可奈何,抒發(fā)了自古以來有過至悲至痛感情

12、的人們的共同感受。(4)通過感情的再次宣泄之后,文章又轉入低沉的敘述。推測侄兒得病的原因、去世的日期,對侄兒后事、家務的安排及吊慰家屬等。(5)作者好像在同死者話家常,但想到侄兒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又陷入了沉痛的自責,悲情再一次噴涌而出?!氨松n得天,易其有極!”如果說先前之悲只是悲侄 兒之死,而此時已轉而為無限的悔恨和對不公平的上天的詛咒了,并且表示了自己“無意于人世”的沉痛心情。全文悲起悲結,中間穿插了兩次敘述,抒悲情是本文的主題,是茂盛枝葉,而敘述則是文章的框架,是悲情的依托。悲情在回憶中不斷加深。這種波浪式的結構使作者的悲情表達得淋漓盡致。4提問:本文寫得至悲至痛,試思考作

13、者在悲侄兒之死的同時 ,還抒發(fā)了哪些悲情?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引導。明確:(1)悲嘆家族人丁不興。封建社會門第家族觀念極強。韓愈出身于小官史家庭,家庭濃厚的儒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他,而人丁不興,使他尤其看重家庭成員。然而父母早亡,兄歿南方、兩世一身等久已令他體會到家境凄涼之悲了,而如今侄兒又撒手西去,兒子、侄孫尚年幼,韓氏能支撐門面的只有韓愈自己,家族之事邊連個商量之人也找不到。這無限的孤獨怎不使他悲從中來,進而想到“無意于人世”呢?(2)悲嘆自己仕途失意。韓愈19歲便離家到京城求發(fā)展,但卻多次應考落第,25歲中進士后還要到處請求權貴援引舉薦(如與于襄陽書),29歲才開始入仕途。到35歲

14、寫作本文之時的幾年間,卻輾轉遷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處漂泊。他飽讀詩書,才華出眾,卻不得施展,內(nèi)心自然郁郁寡歡,而此時又得侄兒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蘊含了自身無限的酸楚。于是他便喊出了“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在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敘述中抒發(fā)悲情的?同桌共同討論后明確:作者寫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稱頌死者,而在于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他緊緊圍繞著叔侄間生離死別這個中心,選取那些值得懷念、憂戚,或感到遺憾的生活瑣事,寫來如敘家常,充滿著生活氣息,讓人深感真實、可信。作者又不是純客觀地敘事,而是黃型事件的敘述中,側重抒寫自己的無比

15、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遺憾、內(nèi)疚之情來敘事,敘事中處處含情,使得敘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運用第一人稱的方便,盡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傾注到敘事之中,寫得如泣如訴。三、藝術手法的體現(xiàn)提問:本文作為一篇優(yōu)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請歸納藝術手法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學生思考后明確:1破駢為散、自由多變的形式。祭文是一種古老的文體,形式上多采用四方韻文或駢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韓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韻文和駢文的框框,用純凈的散文體自由抒寫。為人們用祭文充分表達思想感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2強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本文以生活瑣事為依托,抒發(fā)了作者對侄兒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

16、反復直抒的方法,讓人讀其文能想見其為文時邊哭邊寫、痛不欲生的情狀,引起強烈的感情共鳴。3語言樸素自然,不事雕飾。古文觀止評此文:“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韓愈寫這篇祭文,不是有意做文章,而是為了傾吐自己的真情,邊訴邊說,所以他能做到情至筆隨,字字句句皆從肺腑中自然流出,毫無雕飾之痕跡。四、組織學生探究性學習辯題:商品經(jīng)濟時代還要不要親情1學生推薦兩個小組還要不要親情正方觀點:親情、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任何時候都不可丟。反方觀點:商品經(jīng)濟時代,適者生存,不能因親情阻礙了前進的步伐。2雙方稍作準備后辯論開始。參考內(nèi)容:正方: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尊老愛幼、親情友愛是傳統(tǒng)美德,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不能丟的。試想一個丟掉傳統(tǒng)不顧社會輿論的人,即使有經(jīng)濟頭腦,他在現(xiàn)實生活中依然是寸步難行的。因為丟掉親情,就意味著冷酷無情,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是站不住腳的。因此要想在經(jīng)濟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樹立自己的形象,就不能丟掉親情。反方:親情固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商品經(jīng)濟時代,時間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