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12月份月考及參考答案_第1頁
高三語文12月份月考及參考答案_第2頁
高三語文12月份月考及參考答案_第3頁
高三語文12月份月考及參考答案_第4頁
高三語文12月份月考及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三12月份月考語 文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分第卷(閱讀題)和第卷(表達題)兩部分,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請將各題答案填在試卷后面的答題卡上。 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必修1必修5,選修4(中外傳記作品選讀)。第卷 閱讀題1 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1) 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在古代文體學史上,唐宋眾體咸備,各種文體都獲得充分的發(fā)展空間,文學文體方面,詩、文、詞三足鼎立,新興的小說、戲曲也初現(xiàn)端倪;公牘和應用文方面,與新創(chuàng)文體競相發(fā)展,迎來了歷史上實用性文體發(fā)展的高峰。唐宋文體批評層累式地多角度探究,并與當時的文體書寫產(chǎn)生互動,讓文體寫作

2、與批評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唐宋時期是古今文體駢與散、簡與繁、文與質、雅與俗糾葛轉關的樞紐。 唐宋文體學何以呈現(xiàn)出如此特征和面貌?鄭騫宋代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定位說:“唐宋兩朝,是中國過去文化的中堅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結束。就像一個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這個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這個湖流出去的。”唐宋文化既恢宏又復雜,既超卓又平易,既多元又開放,屬于成功的貫通、通變型文化,其通變特色影響到方方面面,自然包含文體。唐宋文化學術的集大成、綜合性的特征,若用當時人的話,而且是最簡潔的話來概括,則朱熹答姜叔權里的一句話甚為貼切:“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

3、能融會貫通?!蹦槌銎渲械摹叭跁炌ā?,不妨說是宋人概括唐宋文化的最佳注腳。文化的融通特征,對于唐宋文學、文體的發(fā)展、演進,產(chǎn)生了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響。唐宋文體在文化的大視野下,打上了濃厚的“共同體”烙印,表現(xiàn)為分化與綜合、限制與超越、對流與融通的復雜多元格局。唐宋文體學的貫通性,突出地表現(xiàn)在文體間的交流和互動上。古代文體的結構規(guī)則并非刻板不變,實具有靈活組裝拆卸的機制,其間的結構和功能關系可緊可松,內在亦具有延展性和彈性張力,在一定條件下,其規(guī)則會發(fā)生位移改變。文體與文體之所以能發(fā)生關系,在于它們具有某種同質的因素,例如結構、形式、語言等。假設我們對甲文體和乙文體都很熟悉,但是甲乙的相參相融

4、,卻依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會產(chǎn)生令人興奮的新奇效果。熟悉與陌生,陳舊與新穎,固有與超越,就在文體間的貫通、參融、相資中實現(xiàn)了奇妙的轉化。一個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是,與貫通密切相關,唐宋開始大量使用“文備眾體”一詞。黃庭堅等宋人用“兼?zhèn)浔婓w”來贊美唐代大詩人杜甫,這是充分肯定老杜在詩體方面的集大成。更重要的是,宋人開始用類似詞形容本朝文人。諸如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朱熹等,都得到過類似“文備眾體”的稱贊。這種情況在宋以前是沒有的??梢娞扑挝娜说摹凹?zhèn)浔婓w”,成為極為突出的現(xiàn)象。何以文備眾體者愈來愈多?這其實是貫通的文化作用于文體的重要表現(xiàn)。唐宋文人學識淵博,擅長多種文藝者不在少數(shù)。

5、多面手、組合拳式的才能,讓他們一通百通,有了貫通文藝的資本。高手可以游刃有余地出入各種文體,取長補短,互相交通。尤其當一種文體已發(fā)展極充分,內部的各種寫作技巧、藝術手法差不多被窮盡時,或許只有“跨界”“貫通”,向其他文體尋求參酌,才有可能打破困局,實現(xiàn)新變。 (摘編自谷曙光(解讀古代文體的新維度)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宋時期,詩、文、詞三種文學樣式各領風騷,小說、戲曲也開始興起,共就和應用文得到了發(fā)展,文體寫作與批評相得益彰。B唐宋兩朝是各種文體發(fā)展的高峰時期,文體批評也得了發(fā)展,也是古今文體的駢與散,簡與繁,文與質,雅與俗之結合的關鍵時間。C鄭騫在宋代在中國文化史上的

6、定位中把唐宋兩朝比喻為一個大朝,把上古至中古文化比喻為流進大潮中上游的水。D唐宋文化是成功的貫通、通變型文化,具有恢宏又復雜,超卓又平易,多元又開放等特點,它的通變特色影響文體的發(fā)展。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項是 A作者借宋朝朱熹答姜叔權一文里的一句話,用最簡潔的話概括了唐宋文化的大成、綜合性的特征“融會貫通”。 B唐宋文化與綜合、限制與超越、對流與融通的復雜多元格局的特點,是受具有融通特征的唐宋文化的作用和影響而形成的。 C古代文體的結構規(guī)則是靈活多變的,文體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是唐宋兩朝文體學的貫通性特點的突出表現(xiàn)。 D唐代只有大詩人杜甫稱得上“文備眾體”,而到宋朝,“文備眾體”

7、的文人就越來越多,這就是宋朝貫通的文化作用于文體的結果。3 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古代文學史上,唐宋時期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時代,各種文體都具備且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影響深遠。 B唐宋文化具有集大成、綜合性的特征以及變通的特點,這不僅印象唐宋文體,還深刻影響唐宋文化的發(fā)展、演進。 C兩種文體在結構、形式、語言等方面并不是完全不同的,在文體間的貫通、參融、相資中,兩種文化就會互相轉化。 D寫作高手不僅熟知多種文體的寫法,而且還能將各種文體的寫法貫通起來,得心應手地進行運用,并寫出新意來。(2) 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余光中在香港中大執(zhí)教的那些年,

8、每次回臺北,都會受邀到林海音家與文友聚會,他有一種“好像到了夏府,才像回到臺灣,向文壇報了到”的感覺。女作家潘人木退休后,經(jīng)常到美國探兒女,每回回到臺北都特別高興,因為“臺北有一間屋子,里面的燈光特別溫暖,而燈光下又有兩位特別可愛的人海音 和何凡”。林海音像塊磁石,“吸”來四面八方的友誼。 夏家在臺灣最早的客廳是在臺北城南重慶南路三段。他們在那幢日式榻榻米的房子住了二十五年,那個六疊大的客廳孕育了四個子女快樂的童年和青少年。林海音早年寫作、主編聯(lián)副10年、主編純文學月刊都在這個時期。之后,夏家搬了兩次家,一次是因為原來的平房改建公寓;另一次是改建后搬進去,這兩次居住的時間都不長。等到純文學出版

9、社基業(yè)穩(wěn)了,賺了錢,一九七六年,何凡、林海音帶著最小的祖葳,搬進臺北東區(qū)一棟公寓的六樓,這也是他們住的第二久的地方。直到九十年代初,何凡自國語日報發(fā)行人的職位功成身退,此時四個子女全在國外了,他們覺得需要一個安全清幽的環(huán)境,才搬到東區(qū)國父紀念館附近的一幢大樓,直到現(xiàn)在。不論是住在哪里,也不論在哪一段時期,夏家溫暖的客廳永遠是敞開給朋友的。 有一年,林海音為了讓幾位美國朋友了解中國飲食,她把臺北南門市場的做春卷師傅請到家來示范做春卷皮。那天下午市場收了攤后,這位老師傅就帶著全套行頭到夏府,在院子里表演起來,而林海音早已炒好一大盆包春卷的餡。只見春卷師傅手上一大把軟軟的大面團,輕輕地往燒得熱熱的鐵

10、鐺上一貼,一張薄薄的春卷皮就烤好了。林海音興致勃勃地教大家包春卷,包好了春卷就下鍋炸,美國朋友樂了,原來中國餐館里的春卷是這么做成的。 林海音每次邀人吃飯,總是花些心思去構想,讓大家盡興,她自己也盡興。她交友滿天下,卻不是認識就算了的泛泛之交,她會一直維持著,有一定深厚的經(jīng)營,聚會看似熱鬧,但卻有某種超越熱鬧之外的深度。 到林海音家作客,談得快樂,吃得快樂,她還會為朋友拍照紀念。三四天后,客人就會收到照片,林海音還在照片后注明時間、地點,讓人永遠懷念。奇怪的是大家臉上的皺紋都不見了,所以大家封她一個“無皺紋攝影家”的外號。 自從前幾年林海音病倒以后,像這樣“整套”的“林派聚會”就在文壇消失,那

11、文學的風華只有在許多人的回憶中了。正如隱地說的:“我偶爾經(jīng)過重慶南路的巷弄,特別是在夜里,常覺得那日式小屋還在,林先生正在請客,高朋滿座,一屋子的笑聲還在那兒傳開著。” 1970年一個春天的晚上,在夏府那個日式小屋客廳有一次夜談。那天是為了歡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夏志清教授和王洞新婚返臺。而林海音特別燒了一桌好菜,加上大瓶紹興酒,使餐敘熱烈歡洽。林海音一如往常,照了許多照片。 那天夜談結束前由詩人痖弘朗誦了當時遠在美國丹佛城的余光中的一首詩情人的血特別紅。大家在充滿磁性的“情人的血特別紅,可以染冰島成玫瑰情人的眼因過度仰望而變藍情人的心驕傲而可憐,能舉起教堂的塔光,但不容一寸懷疑”聲中滿載而歸。多

12、年來,在林海音家的客廳里有太多太多的“臺北一夕談”,如果記錄下來,會是一本有價值的“文人對話錄”。 (摘編自夏祖麗(從南走來林海音傳)相關鏈接: 黃春明說: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寫一位老婦坐公車時怕坐過站,就大喊“城仔落車”。黃春明投稿時把這句臺灣話作為文章標題,并再三叮囑不能把它改掉。林海音欣賞他的文才,也理解他的心情,就尊重了他的意見。 (選自何標他們在島嶼寫作林海音傳)4下列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人余光中每次回到臺北都會受邀去林海音家,以至他有一種“好像到了夏府,才像回到臺灣,向文壇報了到”的感覺。 B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何凡功成身退,此時林海音何凡夫婦的4個子女

13、全在國外,常感寂寞,于是經(jīng)常邀請大家來聚會。 C大家在林海音家談得快樂,吃得快樂,毫不拘束;林海音每次都將這些事情拍照并注明時間、地點,就是想大家永遠懷念她。 D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晚上,在林家有一次夜談,詩人亞紅朗誦了余光中的特別紅,大家得到了巨大的精神享受。5. 從材料看,林海音具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請簡要概括分析。(4分)6. 本文在材料選取方面有什么樣的特色?請簡要分析。(5分)(3) 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王姥姥走到廳上,對她說:“我說,大嫂,后天就是年初一,你打算怎辦呢?你可不能在我這兒過年,我想你還是先回老家?!?王姥姥想攆她。她想,凈哭是不成的,得

14、想法子。拿過小包袱來,打開,翻翻那幾件破衣服。她的丈夫在鄭州那一仗,也隨著那位總指揮亡于陣上。敗軍的眷屬在逃亡的時候自然不能多帶行李。她好容易把些少細軟帶在身邊,日子就靠著零當整賣這樣過去。現(xiàn)在她什么都沒有了,只剩下當日丈夫所用的一把小手槍和兩顆槍子。除夕那天早晨,她進好幾家當鋪也沒有當去小手槍。當她走到高亮橋上,站了一會,她有了主意,因為她想起了那十二年來見面的大姐兒現(xiàn)在一刀出嫁的時候了,不如回家替她找個 主兒,她自打定了回家嫁女兒的主意以后,好像前途上又為她露出了一點光明,于是她帶著希望在向著家鄉(xiāng)的一條小路走著。雪下大了。她走在荒涼的小道上,心里想著她的計劃。迎面來了一個青年婦人,好象是趕

15、進城買年貨的。她戴著一頂寶藍色的帽子,帽上還安上一片孔雀翎;穿上一件桃色的長棉袍;腳的下穿著時式的紅繡鞋。這青年婦女從她身邊閃過去,招得她回頭直望著她。她心里想,多么漂亮的衣服呢,若是她的大妞兒有這樣一套衣服,那就是她的嫁妝了。然而她哪里有錢去買這樣時樣的衣服呢?她心里自己問著,眼睛直盯在那女人的身上。那女人已經(jīng)離開她四五十步遠近,再拐一個彎就要看不見了。她看四圍一個人也沒有,想著不如搶了她的,帶回家給大妞兒做頭面。這個念頭一起來,使她不由回頭追上前去,用粗厲的聲音喝著:“大姑娘,站住,你那件衣服借我使使罷?!蹦桥嘶仡^看見她手里拿著槍,恍惚是個軍人,早已害怕得話都說不出來,想要跑,腿又不聽使

16、,她只得站住,問:“你要什么?”“我什么都不要??彀岩路?,帽子,鞋,都脫下來。身上有錢都得交出來,手鐲、戒指、耳環(huán),都得交我。不然,我就打死你?!鼻嗄陭D人不得已便照她所要求的一樣一樣的交出來。她把衣服和財物一起卷起來,她抱著那卷贓物,往北飛跑。穿入那四圍滿是稠密的杉松的墓田里。在墳堆后面歇著,她慢慢地打開那件桃色的長袍,看看那寶藍色孔雀翎帽,心里想著若是給大妞兒穿上,必定是很時樣。她又拿起手鐲和戒指等物來看,雖是銀的,可是手工很好,決不是新打的。正在翻弄,忽然象感觸到什么一樣,她盯著那銀鐲子,象是以前見過的花樣。那不是她的嫁妝嗎?她越看越真,果然是她二十多年前出嫁時陪嫁的東西,因為那鐲上有一個

17、記號是她從前做下的。但是怎么流落在那女人手上呢?這個疑問很容易使她想那女人莫不就是她的女兒。本是為女兒才做起這事來,自不能角女兒,如果知道這段事情。想來想去,不如送回原來搶劫的地方。她又望南,緊緊地走。不料剛到樹下,就見那青年婦人還躺在那里。她不顧一切把東西放在一邊,進前幾步,去搖那女人。那時天已經(jīng)黑了,幸而雪光映著,還可以辨別遠近。她怎么也不能把那女人搖醒,想著莫不是凍僵了?她撿起羊皮給她蓋上。當她的手摸到那女人的脖子的時候,觸著一樣東西,拿起來看,原來是一把剃刀。這可了不得,怎么就抹了脖子啦!她抱著她的脖子也不顧得害怕,從雪光中看見那副清秀的臉龐,雖然認不得,可有七八分象她初嫁時的模樣。她

18、想起大妞兒的左腳有個駢趾,于是把那尸體的襪子除掉,試摸著看??刹皇?!她放聲哭起來,“兒呀”,“命呀”,雜亂地喊著。東村稀落的爆竹斷續(xù)地響,把這除夕在凄涼的情境中送掉。無聲的銀雪還是飛滿天地,老不停止。第二天就是年初一,巡警領著檢察官從北來。在一棵樹下看到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樓主那被劫的新娘子的尸體。雪幾乎把他們淹沒了。 (本文創(chuàng)作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有刪改)7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概括,正確的兩項是(4分) A小說第一段寫她隨身的小包裹中有一把小手槍和兩顆槍子,為下文她到當鋪“當槍”,用“槍”搶劫以及用槍自殺埋下了伏筆。 B小說寫她想到了回家嫁女兒的主意之后,她又感覺到了生活的希望

19、,帶著希望她踏上了回家之路,因為她有嫁女兒而得的彩禮了。 C小說情節(jié)曲折離奇,作者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反映了上世紀三十年代戰(zhàn)亂時期包括作者在內的知識分子的普遍宿命論。 D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是個深受戰(zhàn)爭禍害,生活中充滿辛酸的女人。戰(zhàn)爭奪去了她的丈夫,她失去了生活的依靠,陷入了生活困頓中。 E小說構思巧妙,將女主人公命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安排在大年除夕這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與魯迅小說祝福有異曲同工之妙。8. 小說中反復描寫“雪”有何作用?請結合全文分析。(4分)9. 結合文本,談談小說以“歸途”為題目有何意圖。(6分)2、 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題。陸佃,字

20、農師,越州山陰人。居貧苦學,夜無燈,映月光讀書。躡屩從師,不遠千里。過金陵,受經(jīng)于王安石。熙寧三年,應舉入京。適安石當國,首問新政,佃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還為擾民,如青苗是也。"安石驚曰:"何為乃爾?吾與呂惠卿議之,又訪外議。"佃曰:"公樂聞善,古所未有,然外間頗以為拒諫。"安石笑曰:"吾豈拒諫者?但邪說營營,顧無足聽。"佃曰:"是乃所以致人言也。"明日,安石召謂之曰:"惠卿云:'私家取債,亦須一雞半豚。'已遣李承之使淮南質究矣。"既而承之還,詭

21、言于民無不便,佃說不行。安石以佃不附已,不復咨以政。更先朝法度,去安石之黨,士多諱所從。安石卒,佃率諸生哭而祭之,識者嘉其無向背。遷吏部侍郎,以修撰神宗實錄徙禮部。數(shù)與史官范祖禹、黃庭堅爭辨,大要多是(王)安石,為之晦隱。(黃)庭堅曰:“如公言,蓋佞史也?!钡柙唬骸氨M用君意,豈非謗書乎!”知江寧府,甫至,祭安石墓。句容人盜嫂害其兄,別誣三人同謀。既皆訊服,一囚父以冤訴,通判以下皆曰:"彼怖死耳,獄已成,不可變。"佃為閱實,三人皆得生。遷吏部尚書,報聘于遼,歸,半道聞遼主洪基喪,送伴者赴臨而返,誚佃曰:"國哀如是,漢使殊無吊唁之儀,何也?"佃徐應曰:&qu

22、ot;始意君匍匐哭踴而相見,即行吊禮;今偃然如常時,尚何所吊?"伴者不能答。佃執(zhí)政與曾布比,而持論多近恕。每欲參用元祐人才,尤惡奔競。佃曰:"今天下之勢,如人大病向愈,當以藥餌輔養(yǎng)之,須其安平。"轉左丞。御史論呂希純、劉安世復職太驟,請加鐫抑,且欲更懲元祐余黨。佃為徽宗言不宜窮治乃下詔申諭揭之朝堂讒者用是詆佃曰佃名在黨籍不欲窮治正恐自及耳遂罷為中大夫、知亳州,數(shù)月卒,年六十一。(選自宋史·陸佃傳,有刪節(jié))10. 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段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佃為徽宗言不宜/窮治乃下詔申諭/揭之朝堂/讒者用是詆佃/曰/佃名在黨籍/不欲窮治/正恐自及耳

23、/ B.佃為徽宗言不宜/窮治乃下詔申諭揭之/朝堂讒者用是詆佃/曰/佃名在黨籍/不欲窮治/正恐自及耳/ C.佃為徽宗言不宜窮治/乃下詔申諭/揭之朝堂/讒者用是詆佃/曰/佃名在黨籍/不欲窮治/正恐自及耳/ D.佃為徽宗言不宜窮治/乃下詔申諭/揭之/朝堂讒者用是詆佃/曰/佃名在黨籍/不欲窮治/正恐自及耳/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年號多指封建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如熙寧、太宗、康熙等。 B.實錄,文中指編年體史書,專門記錄某一皇帝統(tǒng)治時期的大事。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 D.御史,文中指官名,漢以后,御史職銜多有變化,職

24、責專司糾彈。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陸佃為政務實,王安石掌權時向他咨詢政事,他如實告知自己對新鄭的看法,王安石派人核查,核查人從中使壞,致使王安石疏遠了他。 B.陸佃有情有義,朝廷排斥王安石黨徒,他卻在王安石去世后帶學生痛哭祭奠;他因修撰神宗實錄多次與黃庭堅等人的爭辯,言辭激烈。 C.陸佃執(zhí)法公正。他在江寧府任職時,有人殺兄害人,誣陷無辜的人,案件審訊已定,他力排眾議,親自核查案情,為百姓伸冤。 D.陸佃睿智善言。他出使遼國,回國途中遇遼主去世,遼國陪同的人返回吊唁,而擊缶他無禮,他給予辛辣回擊,使遼國人無言以對。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

25、語。(10分)(1) 國衰如是,漢使殊無吊唁之儀,何也?(5分)(2) 今天下之勢,如人大病向愈合,當以藥餌輔養(yǎng)之,須其安平。(5分)(2) 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歲 暮白居易窮陰急景坐相催,壯齒韶顏去不回。舊病重因年老發(fā),新愁多是夜長來。膏明自爇緣多事,雁默先烹為不才。禍福細尋無會處,不如且進手中杯。 【注】 爇(ruo):焚燒。 雁默先烹:雁,鵝;出自莊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4. 下列對本詩有關內容的解說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古代以春夏為陽,秋冬

26、為陰,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個季節(jié),故稱“冬盡年終之時”為“窮陰”。 B.首句中的“催”字形象地寫出了光陰似箭的情形,也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C.“雁默線烹”引用了典故,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 D.“不如且進手中杯”與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都是借酒表達詩人豐富而復雜的情感。 E.平實易懂是白居易詩歌語言的基本特點,本詩語淺意深、言近旨遠。15. 通過這首詩能看出當時作者流露出的那種情感?請簡要概括。(6分)(3) 名篇名句默寫(5分)16.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離騷中,作者以“蛾眉”比擬自己的美德,以“眾女”肆意造謠中傷比擬朝臣對自己的 造謠中傷

27、的兩句是“ , ”。 (2)李商隱錦瑟中,“ , ”兩句,從“追憶”中醒來,知道那夢 已經(jīng)遠去,并且當時就不甚分明,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情懷。 (3)蘇軾赤壁賦中,客人以眼前的山川形式發(fā)問“ ”,緊接著,追述了曹操破荊 州、迫使劉琮投降的往事。第卷 表達題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17. 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正確的一項是(3分)與做人一樣,李天來對待試驗同樣謹小慎微。他說:“試驗處理得的數(shù)據(jù)是要用來指導生產(chǎn)的,不能有“差不多”等情況出現(xiàn)。我國反導技術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還不能與美國的反導技術相提并論,未來我國的反導系統(tǒng)將部署于國內,用于擔負本土防御任務。當前,超級計算機的應用方興未艾,其應

28、用涉及許多前沿領域,如IBM的超級計算機“藍色基因”正在嘗試復制人類意識。323豪斯德爾集成墻板,以其對市場獨到的見解和對歐洲家居裝飾市場的潮流把握,將環(huán)保、時尚、實用集于一種產(chǎn)品之上,投資者趨之若鶩。“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在突發(fā)疾病、意外傷害面前,分分秒秒都生死攸關。救人性命是人的本能,但人們又常常會束手待斃。美術設計是仁者見仁的事,不可能強求同一標準。美學本身沒有同一標準,浙江大學對各部門設計的不同意見不妨擇其善者而從之。A. B. C. D.18.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為了實現(xiàn)農戶增收富裕,該市通過規(guī)?;?、產(chǎn)業(yè)化、市場化發(fā)展,讓資金在市場中流動起來,為了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B.我們必須堅持統(tǒng)籌資源,推進社會事業(yè)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構建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核心的社會事業(yè)體系,全方位加大群眾滿意度。 C.經(jīng)過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外長和其他一些利益攸關方國家的外長一個上午的磋商,就有關敘利亞問題的決議進行了表決。 D.事實證明,這個所謂的專業(yè)打假斗士是一個戴著偽科學面具偽造“科學證據(jù)”,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的惡棍。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人們以各種形式紀念和追憶湯顯祖, 緣于湯顯祖驚世的戲曲才華、斐然的文學成就,而且緣于他深邃的思想光芒。我們嘆服于他穿越時空的藝術魅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