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浙教版語文春季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積累練習_第1頁
五年級浙教版語文春季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積累練習_第2頁
五年級浙教版語文春季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積累練習_第3頁
五年級浙教版語文春季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積累練習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年級浙教版語文春季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積累練習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閱讀理解。疑神疑鬼夏首之南有人焉,日涓蜀梁。其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霄行,俯見其影,以為伏鬼也,仰視其發(fā),以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氣而死。注釋: 夏首:古時地名。在今湖北省夏水;焉,語氣助詞,無實在的意思。夏首的南邊有一個人。涓蜀梁:人名。善畏:容易害怕,膽子小。在一個明月高掛的夜晚出門去。伏鬼:趴在地上的鬼。仰頭看到自己的頭發(fā)。立魅:站著的鬼怪。背:轉身。背轉身就跑。比:等到。等到跑回家里。1寫出文中的一對意思相反的字:_。2讀文填空。 文中這個人名叫_,他是一個既_又_的人。在月光下他疑神疑鬼,把

2、自己的_當作_,把自己的_當作_,結果,_。3在橫線上摘錄此人疑神疑鬼的句子。_2. 文言文閱讀。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皆勂涓福覆辉?,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日:“_?!眱簯暣鹑?“_。”1解釋下面的字。(1)甚聰惠 甚:_ 惠:_(2)乃呼兒出乃:_(3)孔君平詣其父詣:_2請用“/”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的恰當停頓。 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3將原文補充完整,并說說你喜歡孔君平的話還是喜歡楊氏之子的話,為什么?_3. 課內閱讀。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 y)也。二者不可得兼(jin qin),_。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1給加點

3、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畫出來。2把畫橫線的地方按原文填空。3解釋所填句子的意思。_4. 課內閱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葑又?,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譽之曰(稱贊)B.于物無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處)D.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句首發(fā)語詞)2“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_3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譯句子)_4假如你是楚國商人,你該怎樣來推銷你的“矛”和“盾”?_5學習這

4、則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啟示?_5. 課外文言文閱讀。性緩一人性緩,冬日共人圍爐,見人裳尾為火所燒,乃曰:“有一事,見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傷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問何事,曰:“火燒君裳?!逼淙隋崾找露唬骸昂尾辉缪??”曰:“我道君性急,果然?!保ㄗ⑨專┛郑簱腻幔海╦)立即,匆忙。1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1)見人裳尾為火所燒(_) 為了因為被(2)欲言恐君性急(_)欲望 想要貪欲2下列句子中的“之”與“見之已久” 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圣人之道B.吾欲之南海C.皮之不存D.人非生而知之者3翻譯下面的句子。我道君性急,果然。_4這則故事諷刺了生活中的哪類人?

5、_6. 閱讀古文,完成練習。觀書之法三則(節(jié)選)(宋)朱熹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有疑。過了這一番后,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注釋):始:開始。其次:讀著讀著。中:讀到一半的時候。方始:才能稱得上。學:學習。1短文中的“疑”字可真多,我知道它的意思是_,我還能寫一個帶有“疑”字 的四字詞語:_。2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句子的大意。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有疑。_3朱子讀書法是古代最有影響的讀書方法論,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學生匯集他的訓導概括歸納出來的。短文內容體現的是“朱子讀書法”中的(_)(填序號)A循序漸進 B熟讀精思

6、C虛心涵泳 D切己體察E著緊用力 F居敬持志4聯系自己的讀書體會,說說短文對你有什么啟發(fā)?_7. 將下面的古詩文改成現代文,注意語言要精彩、幽默。為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荨!盻8. 小古文閱讀。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這番話是寫_的。在這段話里,他談到的讀書的要訣是:_、_、_。2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_(2)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_3“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

7、窺天,皆無識者也?!边@句話是用來形容:_4為什么說“此三者缺一不可”?_9. 閱讀樂園。王戎識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信然。注釋:嘗與諸小兒游:曾有一次跟許多小孩一起玩。多子折枝:果子很多,把枝頭都壓壞了。諸兒競走取之:眾小孩爭著跑去摘李子。樹在道邊而多子:李樹長在路邊卻還有很多果實(未被摘去)。取之,信然:摘下那李子來嘗,果然是這樣。1.王戎“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此時,他會想些什么?_2.與諸小兒相比,有哪些過人之處?_10. 課外閱讀。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

8、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注釋使人:叫人。必:總是。處士:沒有官職的普通知識分子。請:要求。廩食:公家供給糧食。以:跟別人相同。好:喜歡。1聯系注釋與上下文解釋句子。(1)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_(2)廩食以數百人:_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_3讀了這則寓言,你有什么啟發(fā)?_11. 課內閱讀。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宋 朱熹)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1)余嘗謂_ (2)心不在此_(3)卻只漫浪通讀_ (4)心到最急_2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句

9、子的意思。(1)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_(2)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_3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到,眼、口才能到。B.文段闡述了怎么讀書的問題,其中心到最重要。C.文段告訴我們讀書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這樣不僅能夠加快閱讀速度,還能提高閱讀質量。12. 閱讀理解。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先解釋句中加點字,再解釋句子意思。(楚人)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弊u:_ 陷:_句子意思:_2從

10、這則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13. 閱讀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練習。孟母斷機杼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自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于廝役而無以離于禍患也,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于修德,不為盜竊則為虜役矣!”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1解釋詞語。孟母方績:()孟子懼而問其故()孟子之少也()旦夕勤學不息()2翻譯句子。1.孟母以刀斷其織。_2.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_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彼晒α耍隳軓奈闹刑街献映晒Φ脑蛎??_14. 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問題。一日,見那老樹枝頭,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個嘗新。奈何本園土地、力士并齊天府仙吏緊隨不便。忽設一計道:“汝等且出門外伺候,讓我在這亭上少憩片時?!蹦潜娤晒恕V灰娔呛锿趺摿斯诜?,爬上大樹,揀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許多,就在樹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飽,卻才跳下樹來,簪冠著服,喚眾等儀從回府。遲三二日,又去設法偷桃,盡他享用。(注釋)他:指猴王孫悟空。簪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