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部編版)11《核舟記》教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部編版)11《核舟記》教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部編版)11《核舟記》教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部編版)11《核舟記》教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部編版)11《核舟記》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1* 核舟記 魏學洢教材分析核舟記是一篇說明文,其說明對象是核舟。原材料是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 ,卻生動地再現(xiàn)了宋代文壇上著名的掌故“ 大蘇泛赤壁”。核舟構(gòu)思精巧、形象逼真,體現(xiàn)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藝,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shù)的卓越成就。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 .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2 .抓住文體特征,把握說明對象和寫作順序。3 .了解我國古代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具^程與方法】1 .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探明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2 .學習本文說明和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3 .學習本文“總 分 總 ”的結(jié)構(gòu)形式?!厩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古代雕刻技藝,欣賞藝術(shù)品的巧奪天工之美,感受中國傳統(tǒng)的

2、藝術(shù)文化魅力。教學重難點1 .重點:運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按空間順序再現(xiàn)“核舟 ”的形象。2 .難點:了解雕刻藝術(shù)品的構(gòu)思。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同學們 ,如果有人告訴你,在一根頭發(fā)上可以雕刻唐詩三百首的全部詩句,你 定覺得很驚奇吧!沒錯,這就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微雕藝術(shù)。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核舟記,就是遠在幾百年前我國民間藝術(shù)中精湛絕倫的微雕技藝的精彩展示。二、自主學習成果展示1.檢測生字詞。(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陽(w& ng)脂(y )有奇(j) i等篷(ru。號(r n)謂(q u)胸(t&)率(sh u)矯首(ji a) i舉章(zhuan)壬區(qū)(r e nx)

3、u(2)理解重點詞語的詞義。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 木 (同 “橫 ” ,橫著)一詞多義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妙 )奇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零數(shù)、余數(shù))為宮室、器皿、人物(做 ,這里指雕刻)為 中軒敞者為艙(是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表并列 ,并且、而且)而 啟窗而觀(表承接,不譯)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表轉(zhuǎn)折,卻、但是)徑寸之木(助詞,的)之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代詞 ,指核舟 )其兩膝相比者(他們 )其其人視端容寂(那 )古今異義詞而計其長曾 不盈寸(古義:竟然。今義:曾經(jīng))雕欄相望 焉 (古義:對著。今義:向遠處看)神情與蘇、黃不屬.(古義:類似。今義:屬于)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古義:零數(shù)、余

4、數(shù)。今義:單的,不成對的)其兩膝相比 者 (古義: 靠近。今義: 比較 )蓋簡桃核修 狹者為之(古義:長。今義:修理)詞類活用箬篷 覆之(名詞作狀語,用箬竹葉做的船篷)石青 糝之(名詞作狀語,用石青 )椎髻 仰面(名詞作動詞,梳著椎形發(fā)髻)2 .了解作者魏學凈(y )(約1596約1625),字子敬 朋末嘉善(今浙江嘉興)人,著名散文家,著有茅檐 集。3 .資料鏈接文中所記的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師王叔遠。據(jù)清代筆記記載:王叔遠,又名叔明,號 “初平山人”,常熟人,曾到過寧波,并創(chuàng)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1994 年 ,在寧波鎮(zhèn)海發(fā)現(xiàn)了一枚桃核舟,核舟船篷一側(cè)有一明顯為“明 ”字的標志,“

5、明 ”是王叔遠的簡稱,其方位與魏學洢核舟記中記載的“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情況完全一致。經(jīng)過專家鑒定,此枚核舟為王叔遠晚年作品。三、學習新課步驟一:讀準節(jié)奏,疏通文義1 .教師范讀,或聽朗讀音頻。要求學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明 /有 /奇巧人/曰 /王叔遠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 /可二黍許中 /峨冠而多髯者/為 /東坡珠 /可歷歷數(shù)也虞山/王毅/叔遠甫/刻2 .結(jié)合工具書和注釋,初步疏通文義。步驟二 :再讀課文,探究文本1 .仔細研讀課文,嘗試繪制核舟示意圖,然后復述課文內(nèi)容。2 .討論:本文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明確 :文章采用了“總 分 總 ”的結(jié)構(gòu)。開頭(第 1 段)總體介紹王叔遠的雕刻技術(shù)

6、,指出雕刻品 “核舟 ”的主題;中間(第 25 段 )詳細介紹“核舟 ”的結(jié)構(gòu)、舟上的人物和題名;最后(第6段 ) 總結(jié)全文, 統(tǒng)計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數(shù)量和刻字的總數(shù),又以“計其長曾不盈寸”呼應開頭 ,然后用 “嘻,技亦靈怪矣哉”作結(jié)。3 .作者不是按照“船頭 船艙 船尾 ”的順序?qū)?而是將船頭和船艙的描寫順序顛倒,請?zhí)骄窟@樣寫的原因。明確 :首先介紹的是核舟的中間部分 船艙,這是這條船視覺上的“主體 ”。窗上又刻有蘇軾赤壁賦后赤壁賦中寫景的名句,可以使讀者通過想象感知蘇軾當年泛舟赤壁時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如果我們把核舟比作一幅圖畫的話,船艙無疑是背景部分了,先說背景,不僅可以引人入勝,而且可

7、以使讀者初步感受這個環(huán)境中的特殊氛圍?!爸黧w ”既明 ,接下來就是按照船頭、 船尾的順序來寫了,而且蘇、 黃、 佛印是主要人物,故此要先講,船尾舟子是陪襯人物,故而后說。作者這樣寫,一是為了表達方便,二是為了遵循事物內(nèi)在的邏輯?;谝陨显?作者沒有按照船頭、船艙、船尾這樣一般的順序進行介紹。四、課堂小結(jié)本文是古代說明文中的精品,僅用短短400 余字的篇幅就完美地展現(xiàn)了核舟的形象。文章先概括介紹核舟的由來和王叔遠的技藝,然后按船艙、船頭、船尾、船背的順序具體說明,最后歸納總結(jié)。文章緊扣核舟奇巧的特點,把雕刻家的藝術(shù)構(gòu)思介紹得淋漓盡致,令人驚嘆。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效果:一方面靠細致地觀察,深入地

8、思考;另一方面靠具體地描繪和生動地說明。這給我們寫作以極大的啟發(fā)。第二課時一、導入新課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對微雕藝術(shù)品“核舟 ”有了整體的認識。作為藝術(shù)品,它值得我們用審美的眼光去鑒賞,它值得我們對文本進行更深入的解讀。二、學習新課步驟一 :欣賞微雕藝術(shù),品析語言特色1 .概括第1 段的段意。明確:概述雕刻家王叔遠的精湛技藝和核舟的由來。2 .找出本段中能總括全文,突出王叔遠雕刻技藝特點的詞語。明確:奇巧。3 .王叔遠雕刻時“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說明了什么?明確:說明了王叔遠的構(gòu)思巧妙、技藝精湛,也只有因勢象形,才能保證藝術(shù)品出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二)點名朗讀課文第2 段并思考下列

9、問題1 .試賞析“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一句。明確:本句介紹“核舟 ”的體積 ,作者從長度和高度入手,呈現(xiàn)空間立體感,“八分有奇”與 “二黍許 ”準確地寫出了核舟的體積。2 .文章先介紹了核舟體積,又寫了眾多小窗和對聯(lián),作者意在表現(xiàn)什么?明確:以核舟“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的體積小跟船艙及小窗景物之多相對比,突出王叔遠雕刻技藝的“奇巧 ”“ 靈怪 ”,從而突出了說明中心。3 .請同學們領會“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意境,并抒發(fā)感悟。(三)點名朗讀課文第3 段并思考下列問題1 .從蘇東坡、黃庭堅“共閱一手卷”、蘇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黃庭堅“右手指卷,如有所

10、語 ”和佛印 “矯首昂視”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什么?明確: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表現(xiàn)他們豁達、豪放的胸襟,說明他們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卻了現(xiàn)實的煩惱,陶醉在眼前畫卷的美好意境里。2 .作者在說明船頭三人時,著墨較多的是誰?為什么 ?明確 :是蘇東坡。因為刻畫得仔細,所以作者當然也寫得細膩;同時因為核舟的主題是“大蘇泛赤壁”,這樣說明與主題吻合。3 .雕刻家技藝的奇巧、精湛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明確 :(1)所刻東西(字、景、人、物)多。 (2)刻畫細膩、逼真,情態(tài)兼?zhèn)?如對東坡外貌的刻畫 , 對東坡、魯直“衣褶 ”的刻畫 ,對佛印左臂所掛念珠的刻畫“ 珠可歷歷

11、數(shù)也”。(四)點名朗讀課文第4 段并思考下列問題這一段對“舟子 ”神情動作的描述渲染了一種什么氛圍?明確:兩 “舟子 ”雖神情各異,一個“若嘯呼狀”,仿佛是在那里呼喚清風,十分悠閑自在;一個“視端容寂” ,仿佛在專注聽“茶聲 ”。但共同營造了一個愉悅輕松、活潑自樂的氛圍。(五 )點名朗讀課文第5 段并思考下列問題1 .這段文字中哪句話可以表現(xiàn)雕刻技藝高超這一中心?明確:細若蚊足,鉤畫了了。2 .寫船其他部位用了較多文字,寫船背為什么篇幅較少呢?明確:這是因為船背雕刻的內(nèi)容本來就少,同時可以看出作者主次分明的寫作技巧。(六 )點名朗讀課文第6 段并思考下列問題作者為什么在段末再次對船上的事物進行

12、說明?明確:強調(diào)了核舟的體積雖小,但所刻之物十分豐富,讓讀者對小小核舟嘆為觀止。此時,作者最后發(fā)出的“技亦靈怪矣哉”,也正是讀者由衷的感受。步驟二:課堂討論,拓展延伸1 .課文介紹雕刻品核舟的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云”,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舟 ”呢 ?明確:(1)舟尾橫臥一楫”船槳放在甲板上,可知 泛舟”;(2)由 舟子”居右者若嘯呼狀。 居左者若聽茶聲然”可知 泛舟”。2 .作者如此細致地介紹核舟這一雕刻品的藝術(shù)形象,有什么目的?明確:說明雕刻家構(gòu)思的巧妙,顯示出古代工藝美術(shù)的卓越成就,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者的高超技藝與智慧。3 .本文題目有“記 ”字 ,是否意味著是記敘文?它與桃花源記是不是一種

13、文體?明確:本文不是記敘文而是一篇介紹事物的說明文。題目中的“記 ”在這里是描述、摹寫的意思。文章全面而真實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靈活現(xiàn),使人能領會神奇的雕刻技巧。本文與 桃花源記不是一種文體。從對象上看, 桃花源記記的是事,是記敘文;而 核舟記記的是工藝品,是說明文。從表達方式上看,桃花源記多用描寫;而核舟記則多用說明。、課堂小結(jié)學習核舟記這篇文章,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核舟的藝術(shù)之美,核舟的創(chuàng)作因勢象形 見核舟雕刻的自然之美;核舟上雕刻的人、物、字,一應俱全,顯現(xiàn)出核舟的精致玲瓏之美;核 舟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文字充滿詩情畫意,見古典藝術(shù)之美。核舟的美,又是因為雕刻者有精 湛的技藝、不凡的見識、深厚的文化底蘊。用短短幾百字,就將這巧奪天工的核舟完美呈現(xiàn)以簡潔、生動的語言,寫就這篇意境深邃、想象豐富、對比巧妙的文章,又足見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四、布置作業(yè)仿照本文的寫作手法,選取一件工藝品,作簡要介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