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中職語文1-5冊文言文知識點匯總_第1頁
江蘇中職語文1-5冊文言文知識點匯總_第2頁
江蘇中職語文1-5冊文言文知識點匯總_第3頁
江蘇中職語文1-5冊文言文知識點匯總_第4頁
江蘇中職語文1-5冊文言文知識點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職教語文1-5冊文言文知識點匯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通假字1、鼓瑟希,鏗爾: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陰歷三月 3、唯求則非邦也與:與,通“歟”,語氣詞二、古今異義1、如會同,端章甫 古:諸侯相見、諸侯共同朝見天子 今:跟有關(guān)方面會合起來(辦事) 2、加之以師旅 古:泛指侵略的軍隊 今:軍隊編制單位之一三、活用現(xiàn)象1、端章甫:端,名作動,穿禮服;章甫,名作動,戴禮帽 2、風(fēng)乎舞雩:風(fēng),名作動,吹風(fēng)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動,落后 4、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異乎三子者

2、之撰:撰,動作名,才能,指為政的才能。 (注:鼓瑟希,鏗爾:鼓,在金文中鼓的寫法中本身就有動詞“彈奏”的意思,所以不算活用。)四、句式1、以吾一日長乎爾 狀語后置 2、毋吾以也 賓語前置 3、不吾知也 賓語前置 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賓語前置 5、攝乎大國之間 狀語后置 6、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狀語后置 7、異乎三子者之撰 狀語后置 8、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 ,詠而歸 狀語后置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賓語前置 10、為國以禮 狀語后置 五、重點實詞 1、居則曰:居,閑居,平時在家 2、攝乎大國之間:攝,夾、迫近 3、加之以師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

3、也:方,道,是非準(zhǔn)則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異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為政的才能 8、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何傷,何妨 9、詠而歸:詠,唱歌 10、吾與點也:與,贊成 11、為國以禮,其言不讓:讓,謙讓六、重點虛詞1、以 (1)以吾一日長乎爾:介詞,因為 (2)毋吾以也:動詞,認(rèn)為 (3)則何以哉:動詞,做 (4)加之以師旅:介詞,用 2、如 (1)如或知爾: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禮樂: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過是,只不過 4、唯求則非邦也與:唯,句首語氣詞 5、而 (1)子路率爾而對曰:連詞,表修飾。(2)舍瑟而作:連詞,表順接。 (3)非

4、諸侯而何:連詞,表并列。七、一詞多義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圓 (2)且知方也:道,是非準(zhǔn)則 2、爾 (1)以吾一日長乎爾:代詞,你們 (2)子路率爾而對曰:助詞,形容詞詞尾,表狀態(tài)(的樣子) 3、如 (1)如或知爾(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禮樂(至于) 4、為 (1)由也為之(管理,治理) (2)愿為小相焉(做) (3)赤也為之?。ㄌ妫┳g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著。孔子說:“你們不要因為我的年齡比你們長一些就受拘束而不敢說話。(你們)平時常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

5、,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接著又遇上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zhàn),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樣?” (冉有)回答說:“一個縱橫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于修明禮樂,那就只有等待賢人君子了?!?“公西華,你怎么樣?” (公西華)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學(xué)習(xí)。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朝見天子,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贊禮人?!?“曾晳,你怎么樣?” (曾晳)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說:“我和他們?nèi)说?/p>

6、才能不一樣呀!” 孔子說:“那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不過是各自談?wù)勛约旱闹鞠?!?(曾晳)說:“暮春時節(jié)(天氣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著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fēng),唱著歌走回家。” 孔子長嘆一聲說:“我是贊成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華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問(孔子):“他們?nèi)齻€人的話怎么樣?” 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wù)勛约旱闹鞠蛄T了!” (曾晳)說:“你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理讓,可他的話卻一點不謙讓,所以笑他。難道冉有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嗎?怎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難道公西華所講的不是國家嗎?宗廟祭

7、祀和諸侯會同之事,不是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華只能給諸侯做一個小相,那誰能來做大事呢?”有關(guān)資料一、孔子生平和論語簡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魯定公時,曾任魯國大司寇,任職期間百姓安居樂業(yè),整個社會達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和諧狀態(tài)。后來私人辦學(xué),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還在晚年整理“六經(jīng)”(詩書易禮樂春秋)。他是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自漢代以后,孔子學(xué)說成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封建統(tǒng)治者一直把他尊為圣人。他又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yuǎn),以至于今。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

8、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xué)、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guān)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xué)中庸和孟子合稱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意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xué)識和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tài)度;在某些章節(jié)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xí)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xué)語言有很大影響。鴻門宴注音1.玉玦(玦,jué,半環(huán)形玉佩?!矮i”與“決”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項羽要下決心殺劉邦)2.旦日饗士卒(饗,xing,用酒食款待,這里是犒(kào)勞的意思)3.鯫(鯫,zu,卑微,淺陋)生說(讀“s

9、huì“勸告,勸誡)我曰4.奉卮酒為壽(卮zh,酒器,大酒杯)5.數(shù)目(數(shù),shuò,多次)6.戮(戮,lù聯(lián)合,一同)力瞋(瞋,chn發(fā)怒時睜大眼睛)目7.目眥(眥,zì眼角)盡裂 8.按劍而跽(跽,jì,挺直上身,兩腿跪著)9.彘(彘,zhì,豬) 肩刀俎(俎,z切肉用的砧板)10.不勝杯杓(勝shèng,杯bi,杓sháo,杓,同“勺”,酒器)11.沛公欲王關(guān)中(王wàng,稱王)12.毋內(nèi)諸侯(內(nèi)nà,通“納”,接納)13.樊噲(樊噲,fán kuài)通假字1.成五

10、采(“采”通“彩”,是彩色的意思)2.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nèi)”通“納”,接納)(“距”本義為雞距,是成年公雞的一個腳指,左右相對,交配時卡在母雞的背上。故而,此時“距”應(yīng)當(dāng)作“卡”解,即卡住關(guān)口,禁止通行。)3.要項伯(“要”通“邀”,邀請)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6.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7.不者(“不”通“否”讀fou 三聲,無義)8.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坐”是指“跪坐”姿態(tài),不是通假字。此姿態(tài)最容易受到攻擊,是最佳的刺殺時機,而站立時更容易躲避攻擊,刺殺困難。)9.沛公之

11、參乘樊噲者也(“參”通“驂”,貼身衛(wèi)士)10.沛公奉卮酒為壽(“奉”通“捧”,獻上)1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都。)(倍:通“背”,背叛,忘記。)12.沛公不勝杯杓(杯杓:通“杯勺”,杯子勺子,指酒力)13.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詞類活用A 名詞用作動詞沛公軍霸上(駐軍)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說)不可不語(告訴)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吾得兄事之(侍奉)范增數(shù)目項王(示意,使眼色)刑人如恐不勝(懲罰)道芷陽間行(取道)沛公欲王關(guān)中(稱王)若入前為壽(走上前)沛公奉卮酒為壽(祝(項伯)身體健康)B 名詞用狀語項伯乃夜馳之(在夜晚)于是項伯復(fù)夜去(連夜)吾

12、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那樣)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鳥張開翅膀那樣)頭發(fā)上指(向上)四人持劍盾步走(徒步)道芷陽間行(從小路)C 動詞使動用法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下來)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止:使停步 內(nèi):使進入)拔劍撞而破之(使破)樊噲側(cè)其盾以撞(使側(cè)過來)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使為王)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使跟從)D 形容詞用作動詞素善留侯張良(與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靠近)E 形容詞用作名詞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君安與項伯有故(舊交情)F動詞用作名詞此亡秦之續(xù)耳(后繼者)古今異義1.沛公居山東時(古:崤山以東 今:指山東?。?.約為婚姻(古:兒女親家 今義:由結(jié)婚而形

13、成的夫妻關(guān)系)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進來,偏義復(fù)詞 今:進出)4(古:意外的變故 今:副詞,很、非常)4.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古:黃河以北,黃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5.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xì)說(古:小人離間之言 今:仔細(xì)說來)6.今人有大功而擊之(古:現(xiàn)在別人,指劉邦 今:現(xiàn)在的人)7.沛公已去(古:離開 今:從自己一方到另一方)8.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古:之所以是因為 今: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9.沛公奉卮酒為壽(古:敬酒 今:歲數(shù)大)10.我為魚肉(古:魚和肉 今:魚的肉)句式解析(1)判斷句用“也”表示判斷名詞或名詞短語做謂語此天子氣也。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用“者,也”表

14、示判斷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亞父者,范增也。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用“為”表示判斷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無標(biāo)記表示判斷此亡秦之續(xù)耳。(2)倒裝句賓語前置今日之事何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大王來何操?沛公安在?客何為者?籍何以至此?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狀語后置)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貪于財貨具告以事長于臣因擊沛公于坐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得復(fù)見將軍于此定語后置白璧一雙玉斗一雙(3)被動句用“為所”“為所”表示被動若屬皆且為所虜。吾屬今為之虜矣。.無標(biāo)記珍寶盡有之。(4)省略句沛公欲王(省介詞賓語“于”)關(guān)

15、中沛公軍霸上為(省介詞賓語“之”) 擊破沛公軍則與(省介詞賓語“之”)一生彘肩旦日(省主語“你”)不可不蚤自來謝(省介詞賓語“于”)項王欲呼張良與(省介詞賓語“之”)俱去,曰:“毋從(省介詞賓語“之”)俱死也?!奔渝榧纾ㄊ÷誀钫Z“于盾”)上將軍戰(zhàn)(省介詞賓語“于”)河北,臣戰(zhàn)(省介詞賓語“于”)河南置之(省介詞賓語“于”)坐上(5)固定結(jié)構(gòu)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即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比較哪一個”) 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么呢”,“為”是語氣詞。) 軍中無以為樂(“無以”,沒有

16、的)難句解析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劉邦自謙的稱呼,“戮”是聯(lián)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黃河北岸、黃河南岸。全句譯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帶著百多個騎兵來拜見項王,到達鴻門,賠不是說“臣仆跟將軍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將軍在黃河北岸作戰(zhàn),臣仆在黃河南岸作戰(zhàn)?!?、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jì)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爸谩保艞?。“車騎”指戰(zhàn)車?!暗馈庇米鲃釉~,取道?!伴g”可譯作從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譯為:劉邦就丟下他的車馬與隨從人員,獨自騎馬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jì)信

17、等四人拿著劍及盾牌,快步離去。從驪山下,經(jīng)過芷陽抄小路逃走。 3、臣請入,與之同命。“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項莊,兩種說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說,即“與沛公同命?!?。全句譯為:我請求進去,跟沛公同命運。 4、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撞”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運動著的物體跟別的物體猛然碰上”,在這句中“撞”作擊刺講。全句譯為:亞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劍來擊破了它。一詞多義如: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動詞,好像)沛公起如廁(往,到去)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保ū鹊蒙希┮猓航裾唔椙f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意愿)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料想)舉: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舉起)殺人如不能舉

18、(全、盡)謝: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動詞)噲拜謝(感謝)乃令張良留謝(告辭,告別)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謝罪)軍沛公軍霸上(駐軍,動詞)從此道至吾軍(軍營,名詞)為擊破沛公軍(軍隊,名詞)言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說,動詞)具以沛公言報項王(話,名詞)幸婦女無所幸(封建君主對妻妾的寵愛叫“幸”)故幸來告良(幸虧,副詞)去亡去不義(離開,動詞)相去四十里(距離,動詞)當(dāng)當(dāng)是時(正當(dāng)時候,介詞)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對等,比得上)故君安與項伯有故(交情,形容詞作名詞)故遣將守關(guān)者(特意,副詞)故聽之(所以,連詞)坐項王、項伯東向坐(坐下,動詞)因擊沛公于坐(座位,名詞)從

19、張良是時從沛公(跟隨,動詞)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帶領(lǐng),使跟著,動詞) 勝刑人如恐不勝(盡,形容詞)沛公不勝杯杓(禁得起,動詞)擊為擊破沛公軍(動詞,攻打)因擊沛公于坐(動詞,刺殺)內(nèi)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內(nèi)”通“納”,接納)辭卮酒安足辭(動詞,推辭)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動詞,告別,辭別)大禮不辭小讓(動詞,顧及)虛詞為客何為者(wéi,做,干,動詞)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wéi,做,擔(dān)任,動詞)竊為大王不取也(wéi,認(rèn)為,動詞)為擊破沛公軍(wèi,替、給,介詞)我為魚肉(wéi,是,動詞)吾屬今為之虜矣(wèi,被,介詞

20、)何辭為(wéi,句末語氣詞,表反問,可譯為“呢”)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第一個“為”, wèi,給,介詞;第二個“為”, wéi,動詞,成為) 軍中無以為樂(wéi,動詞,作為)且為之奈何(wèi,對,動詞)11.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wéi,是,動詞)12.君為我呼入(wèi,替,介詞)13.誰為大王為此計者(wèi,替,介詞;wéi,做,動詞)14.如今人方為刀俎(z),我為魚肉,(wéi,是,表肯定)15.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wéi,被,動詞)因:因言曰:(趁機)不如

21、因善遇之(趁機,趁著)因擊沛公于坐(趁機)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于是、就)以具告以事(介詞,把)籍何以至此(介詞,憑)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詞,拿)還軍霸上,以待項王(表目的連詞,來)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副詞,尚且)若屬皆且為所虜(副詞,將要)且為之奈何(副詞,將要)于長于臣(介詞,比)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介詞,對,向)樊噲覆其盾于地(介詞,在)然然不自意(然而,連詞)不然(這樣,代詞)項王默然不應(yīng)(的樣子,形容詞的詞尾)之珍寶盡有之代珠寶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到為之奈何代詞,指這件事吾得兄事之代詞,指他與之同命代詞,指沛公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結(jié)構(gòu)助詞,的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代詞,

22、指先破秦入咸陽的人項王則受壁,置之坐上在今者有小人之言的實詞1、舉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動詞,舉起、抬起; 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動詞,舉薦,推薦范進中舉: 名詞,科舉考試制度戍卒叫,函谷舉: 動詞,攻克,占領(lǐng)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動詞,發(fā)動殺人如不能舉: 副詞,全、盡2、謝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謝曰 動詞,謝罪、道歉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動詞,感謝乃令張良留謝 動詞,辭別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 動詞,道歉往昔初陽歲,謝家事夫婿 動詞,辭別阿母謝媒人 動詞,推辭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動詞,勸誡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人為刀俎(z),我為魚肉秋毫無犯勞苦功高 大行不辭細(xì)謹(jǐn),大禮不辭小

23、讓文言虛詞若) (3)<代>你;你們;你(們)的。鴻門宴:“入前為壽?!闭撸?(6)<助>用在疑問句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相當(dāng)于“呢”。鴻門宴:“客何為?”所)(4)<助>與“為”相呼應(yīng),構(gòu)成“為所”的被動句式。鴻門宴:“不者,若屬皆且為虜。 因) (9)<介>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條件,可譯為“趁機”、“趁著”。鴻門宴:“請以劍舞,擊沛公于坐?!?10)<副>就;于是。鴻門宴:“貢王即日留沛公與飲?!焙酰?2)<助>語氣詞。在句末,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鴻門宴:“壯士,能復(fù)飲-”用在句末,表示反問,相當(dāng)于“嗎”、“呢”。鴻

24、門宴:“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為) (8)<動詞>以為;認(rèn)為。鴻門宴:“竊大王不取也?!?10)<動詞>對待。鴻門宴:“君王人不忍?!?lt;動詞>擔(dān)任。鴻門宴:“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相?!?lt;助>用在句中,起提前賓語的用;用藥尾,表示感嘆或疑問。鴻門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魚肉。”且)(3)<副>尚;尚且。鴻門宴:“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辭?”與)(1)<動詞>給予。鴻門宴:“則一生彘肩。”文言實詞道)(1)<名>路;道路。又<動詞>取道;道經(jīng)。鴻門宴:“從酈山下,芷陽間行?!边^)(7)<動詞>責(zé)

25、備。鴻門宴:“聞大王有意督之?!敝x)(5)<動詞>感謝;道謝。鴻門宴:“乃令張良留。”說)(3)<名>言論;說法;主張。鴻門宴:“而聽細(xì),欲誅有功之人。”勝)(2)<形>盡;完。鴻門宴:“刑人如恐不。”置) (1)<動詞>放棄。鴻門宴:“沛公則車騎,脫身獨騎?!毙校?6)<名>動作;行動;舉動。鴻門宴:“大不顧細(xì)謹(jǐn)。”王)(1)<動詞>稱王;統(tǒng)治天下。鴻門宴:“沛公欲關(guān)中?!蓖?2)<動詞>盼望;希望;期望。鴻門宴:“日夜將軍至,豈敢反乎-”數(shù))<副>屢次;多次。鴻門宴:“范增目項王?!惫剩?5)

26、<名>老朋友;舊交情。鴻門宴:“君安與項伯有?”幸)(3)<副>幸虧。鴻門宴:“今事有急,故來告良?!卑玻?8)<疑問代詞>表處所.哪里;什么地方.鴻門宴:“沛公在-”坐)(3)<名>座位。鴻門宴:“項王則受璧,置之上?!边@個意義后來寫作“座”。善)(5)<動詞>親善;友好。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留侯張良。”即)(4)<介>就在;當(dāng)。鴻門宴:“項王日因留沛公與飲?!眱?nèi))<動詞>同“納”。接納;收容。鴻門宴:“距關(guān),毋諸侯?!辈?2)<名>對年齡大于白己的人的尊稱。鴻門宴:“愿具言臣

27、之不敢倍德也?!睆模?4)<動詞>依傍;緊靠著。鴻門宴:“樊噲良坐?!睅熣f一、通假字。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同“授”,教授。)2.或師焉,或不焉。(不:同“否”。)二、詞類活用。1.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名作動,低于)2.吾未見其明也。(形作名,高明的地方)3.吾從而師之。(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4.而恥學(xué)于師。(形容詞意動,以為恥。)。5.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6.小學(xué)而大遺(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三、古今異義。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xué)的人 今義:指在學(xué)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 今義:不需要3.無貴無賤,無

28、長無少。 古義:無論 今義:沒有,常為否定副詞4.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而且 今義:表目的或結(jié)果的連詞5.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許多人6.小學(xué)而大遺。 古義: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 今義:指小學(xué)教育的階段7.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古義:用來的,今義:因果關(guān)系連詞四、虛詞歸納(一)而1.小學(xué)而大遺。2.則群聚而笑之。3.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4.吾從而師之。(二)之1.青,取之于藍(lán)。(代靛青)2.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識、道理等)4.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指代童子)5.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6.郯子之徒。(代詞,這)7.作師說以貽之。(代詞

29、,他,指代李蟠)8.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9.彼童子之師。(的)10.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的)1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的)1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1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1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15.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1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17.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音節(jié)助詞)(三)于1.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從,比)2.善假于物也。(介詞,表對象,可不譯)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4.而恥學(xué)于師。(向)5.于其身也,

30、則恥師焉。(對于)6.其皆出于此乎?(從)7.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被,向)(四)乎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對)2.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在,比)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問,譯為“嗎”、“呢”)4.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測,譯為“吧”、“呢”)5.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表感嘆,與“嗟”連用,譯為“唉”)6.嗚乎!師道之不復(fù)也可知矣?。ū砀袊@,與“嗚”連用,譯為“唉”)(五)其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平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5.其

31、可怪也歟。(副詞,與也“歟”配合表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這不是嗎?”)(六)則1.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卻)2.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就)3.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如果)五、一詞多義(一)師 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老師)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從師求學(xué))3.吾從而師之。(以為師)4.吾師道也。(學(xué)習(xí))5.齊師伐我。(軍隊)(二)傳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傳授)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流傳) 3.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解釋經(jīng)文的著作)(三)惑1.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疑惑)2.惑而不從師(有疑惑)3.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ê浚ㄋ模┬?.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ㄗ呗罚?.余嘉其能行古道。

32、(履行,實行) 3.必能使行陣和睦(隊伍,行列)4.則知明而行無過也(品行,行為)5.行弗亂其所為(用行動)(五)復(fù)1.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ɑ謴?fù))2.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再,又)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再,又)4.山重水復(fù)疑無路(重復(fù),繁復(fù))5.不敢出一言以復(fù)(回答,回復(fù))(六)所以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用來的)2.圣人之所以為圣。(的原因)(七)道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規(guī)律)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fēng)尚,傳統(tǒng))3.會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4.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說)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義,道德)6.此其為饜足之道也。(方法)7. 從酈山

33、下,道芷陽間行。(取道)8.廢先王之道。(治國策略)(八)解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解答,解釋)2.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理解)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理解)六、詞類活用(1)吾師道也(名詞意動,以為師)(2)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3)而恥學(xué)于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4)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5)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名詞作動詞,低于)(6)小學(xué)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從師(形容詞作動詞,遇到疑難問題)(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圣明的人、愚昧的人)七、文

34、言句式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判斷句)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判斷句)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略句)4.吾從(之)而師之。(省略句)5.師不必賢于弟子。(狀語后置句)6.學(xué)于余。(狀語后置句)7.恥學(xué)于師。(狀語后置句)8.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句)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句)10.不拘于時。(被動句)八、其他重點詞語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豈,難道)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更加)3.于其身也,則恥師焉(自己)4.小學(xué)而大遺(丟棄)5.士大夫之族(類)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7.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普遍)8.作師說以貽之(贈送)九、重點句子

35、翻譯1.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譯文: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xué)業(yè),解釋疑難的人。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譯文: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3.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譯文:我學(xué)習(xí)的道理,哪里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4.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譯文:所以無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無論年長還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譯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6.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師焉,惑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譯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向老師學(xué)習(xí),有的卻不向老師求教

36、,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大的方面卻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明智的。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譯文:所以學(xué)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xué)生強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學(xué)業(yè)各有專門研究,如此而已。六國論一、字音弊在賂(lù)秦 思厥(jué)先祖父 暴(pù)霜露 如棄草芥(jiè) 洎(jì)牧以讒誅 革滅殆(dài)盡 與(y)嬴而不助五國也 燕(yn)國 二、通假字1、暴秦之欲無厭(“厭”通“饜”,滿足) 2、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當(dāng)”通“倘”,如果)3、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無”

37、通“毋”,不要)三、古今異義詞1思厥先祖父 古:祖輩父輩 今:父親的父親 2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古:以致 ,以至于,終究 今:表示另提一事3可謂智力孤危 古:智慧、智謀、力量 今:指人認(rèn)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jīng)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4后秦?fù)糈w者再 古:兩次 今:又一次 5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古:舊事,前例 今:真實的或虛構(gòu)的有關(guān)人物的事情6、刺客不行,良將猶在 古:不去 今:能力差7、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 今: 吞咽8、其實百倍 古:其,代詞,那。實,副詞,實際上。今:副詞,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而含轉(zhuǎn)折)9、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 古:這樣以后

38、今:連詞10、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古:可,可以,以,憑借 今:表示認(rèn)可四、重點實詞(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滅亡(2)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都是(3)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它的實際情況(4)此言得之 適宜,得當(dāng)(5)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結(jié)交,親附(6)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招致(7)則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 運數(shù)(8)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 兩次 使退卻(9)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禮遇(10)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以前假使(11)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既然(這樣)那么 通“饜”,滿足(12)故不戰(zhàn)強弱勝負(fù)已判矣 決定(13)倘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通“倘”,如果(14)為國者無使

39、為秦人及威之所劫哉 治理(15)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自取下策五、詞類活用1.使動用法: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卻,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退卻。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不能獨完。 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保全。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終,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堅持到底。3.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小、大,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4.名詞用作狀語: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日、月,名詞用作狀語,每天、每月。5.名詞活用作動詞: 義不賂秦。 義,名詞活用作動詞,堅持正義。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禮,名詞活用作動詞,禮遇,以禮相待。6.動詞活用為名詞:蓋失強援。 援,動詞活用為名詞,

40、援助的力量。秦以攻取之外。 攻,動詞活用為名詞,攻戰(zhàn)的手段、方法。六、一詞多義1非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不是) 謫戌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不能)2得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獲得) 此言得之 (適宜)誠不得已 (能夠)3勢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優(yōu)勢) 其勢弱于秦 (勢力)4. 以 不賂者以賂者喪 (因為,介詞 ) 秦以攻取之外 (憑借,介詞 )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才, 副詞) 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 (來,目的連詞)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用,介詞)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用,介詞) 洎牧以讒誅 (因為,介詞 )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

41、之謀臣 (用,介詞) 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憑借,介詞) 七、特殊句式1.判斷句: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斯用兵之效也。2.省略句:(諸侯)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暴(于)霜露。舉(之)以予人。3.狀語后置: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其勢弱于秦。4.定語后置: 茍以天下之大。5.被動句:六國破滅。洎牧以讒誅。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國者無使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哉。6、古漢語句式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 然則:譯為“既然如此,那么” 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 是故:譯為“因此”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以為:譯為“把作為、當(dāng)作”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向使:譯為“

42、假使、如果” 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為所:表被動 八、重點語句翻譯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六國被攻破滅亡,并不是(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賄賂秦國。2、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比較秦國(因諸侯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跟(它用)戰(zhàn)爭勝利而奪得的土地,那實際數(shù)量相差百倍。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想想他們的祖輩父輩,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 4、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用土地(來)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5、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等到燕太子丹把派荊卿(刺秦王

43、)作為(對付秦國的)策略,才招致了禍患啊。6、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 趙國曾經(jīng)對秦國五(次)作戰(zhàn)。兩次失敗,三次獲勝。 7、洎牧以讒誅等到李牧因為讒言被誅殺。8、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況且燕國和趙國處在秦國(把其他諸侯國)差不多消滅完了的時候,可以說是智力窮竭,國力危弱,作戰(zhàn)失敗而滅亡,實在是不得已。9、則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那么勝敗存亡的命運,如果和秦國相比較,或許不能輕易判斷。10、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讓自己被(敵人)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啊!11、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

44、在六國下矣。假如憑著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跟隨六國滅亡的舊事,這又在六國之下了! 勸學(xué) 一、重難點字詞1、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 停止2、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線3、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枯;“曝”,曬;直;這樣4、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驗,檢查;省察5、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 片刻6、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提起腳后跟,指踮起腳;見得廣7、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強,這里指聲音宏大;清楚8、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腳步快9、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憑借10、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11

45、、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12、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駿馬;劣馬1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刻;雕刻14、勸學(xué) 勉勵,鼓勵二、一詞多義 1、興(1)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興,起(2)漢大興兵伐匈奴 發(fā)動(史記·張湯傳)(3)大楚興,陳勝王 興盛,興旺2、疾(1)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強,這里指聲音宏大(2)君有疾在腠理 小?。?)疾惡如仇 厭惡、憎恨(4)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 妒忌(史記·孫臏傳)3、于 (1)青,取之于藍(lán) 從,介詞 (2)而青于藍(lán) 比,介詞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表對象,可不譯,介詞 4、而 (1)青,取之于藍(lán)

46、,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表轉(zhuǎn)折,但是,連詞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連詞(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表遞進,而且,連詞 (4)吾嘗終日而思矣吾嘗跂而望矣 表修飾,連詞 (5)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順承,就,于是,連詞 (6)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表假設(shè),如果5、之_代_詞(1)青,取之于藍(lán) 代靛青(2)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代冰_助_詞(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4)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 助詞,的(5)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 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6、焉_兼(代詞兼介詞_)_詞(1)

47、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于此,從這里_助_詞(2)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句末語氣助詞,了7、者(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代詞,的人(2)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代詞,的地方(3)陳勝者,陽城人也 語氣詞,放在主語后,引出判斷(4)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語氣詞,用于主語后引出原因解釋三、古今異義 1、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古義:有學(xué)問有修養(yǎng)的人 今義:人格高尚的人2、輮以為輪古義:介詞“以”動詞“為”,把做成 今義:認(rèn)為3、故木受繩則直古義:墨線 今義:泛指繩索4、金就礪則利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5、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古義:廣泛地學(xué)習(xí) 今

48、義:學(xué)問廣博精深6、蚓無爪牙之利古義:爪子和牙齒 今義:走狗、幫兇7、蟹六跪而二螯古義:蟹腿 今義:兩腿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8、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古義:藏身 今義: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四通假字 1、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輮,通“煣”,使彎曲2、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有,通“又”;暴,“曝”,曬 3、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五詞類活用 1、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輮,使動用法,使彎曲2、其曲中規(guī) 形容詞做名詞,彎曲的程度,弧度3、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形容詞做動詞,變直;變鋒利 4、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5、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上,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