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2014口腔生物學復習提綱_第1頁
完整2014口腔生物學復習提綱_第2頁
完整2014口腔生物學復習提綱_第3頁
完整2014口腔生物學復習提綱_第4頁
完整2014口腔生物學復習提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生態(tài)系是什么?建立的中心原則p1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稱為生態(tài)系(ecosystem)。生態(tài)系建立的中心原則是生物體對其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的適應與改建,例如最先定植的菌種為先鋒菌,先鋒菌定植后改變了環(huán)境,為后繼定植的細菌創(chuàng)造了定植條件,使之能存活于新環(huán)境中。2.口腔鏈球菌屬有哪些。P16-19變異鏈球菌群、唾液鏈球菌群、咽峽菌組群、輕鏈球菌群(血鏈球菌、輕鏈球菌)3.Ecosystem4.臨界pH: (來源網(wǎng)上,待商榷)某種特定的礦物質,如牙釉質,溶于某種溶液剛好達到飽和時的pH值。5.非附著性菌斑p11為不附著于牙面或牙根面,卻與結合上皮和齦溝上皮直接接觸的菌斑,其中主要細菌為G

2、-厭氧菌和螺旋體、新月形單胞菌、二氧化碳噬纖維菌等能動菌屬,它們浮游地生活于附著性菌斑外表面和齦溝上皮之間,細菌本身及其代謝產(chǎn)物可直接損傷上皮下結締組織,引發(fā)牙周組織炎癥。6.唾液的主要功能有哪些。P56-57消化及營養(yǎng)功能(協(xié)助咀嚼與吞咽、直接參與消化作用、維持味覺功能、提供各種營養(yǎng)來維持口腔軟硬組織的代謝平衡),保護功能(潤滑功能、維持黏膜完整、軟組織修復、清除作用、調節(jié)口腔菌群平衡、維護口腔緩沖能力、維持牙齒礦化)、診斷作用7.齦溝液的主要組成及功能p57-58主要組成:細胞成分(細菌、脫落上皮細胞、中性多形核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電解質(鈉、鉀等)、蛋白質(IgG、IgA、I

3、GM、C3、C4,血漿蛋白包括清蛋白、纖維蛋白等,葡萄糖、葡萄糖己糖胺和糖、醛、酸,酶類)8.什么是轉導、轉染、轉化。P92-93轉化是指受體菌捕獲和表達質粒載體DNA分子的生命過程;轉染是專指受體菌捕獲和表達噬菌體DNA分子的過程;轉導是利用噬菌體顆粒為媒介,將外源DNA轉移至受體菌并得到表達的生命過程。9.PCR的原理是什么。P95-96DNA合成是以一股DNA單鏈為模版,在引物存在下,DNA聚合酶沿模版以5>3方向延伸的過程。PCR是利用DNA合成的原理,合成兩個與靶DNA兩側序列互補的引物,早體外進行靶DNA的重復合成。PCR擴增包括DNA變性、引物與靶DNA退火、引物延伸三個步

4、驟。10.什么是細胞增殖、細胞凋亡。P118細胞增殖:通過細胞分裂增加細胞數(shù)量。細胞凋亡:是細胞主動性的程序性死亡,表現(xiàn)為細胞染色體DNA片段化,細胞皺縮分解成凋亡小體,最終為其他細胞豚鼠而清楚。11.牙髓組織固有免疫成分包括什么p132-133牙髓組織固有免疫成分包括牙髓低油的免疫成分(成牙本質細胞)、固有免疫細胞(牙髓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肥大細胞、中性粒細胞etc)和免疫分子(外流的牙本質液流和管內沉積的免疫球蛋白、神經(jīng)肽、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etc)12.粘膜免疫系統(tǒng)p125或稱共同黏膜免疫系統(tǒng)(CMIS),包括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和散在的免疫細胞。MALT包括腸相關淋巴組織,韋

5、氏環(huán)和支氣管相關淋巴組織。CMIS分為誘導部位(MALT)和效應部位(固有層、上皮內的散在免疫細胞核外分泌腺)。黏膜免疫功能特點是產(chǎn)生SIgA和SIgM通過細胞歸巢將誘導部位和效應部位相關聯(lián),參與局部特異性免疫應答,在黏膜抗感染防御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同時誘導免疫耐受防止過度的免疫反應。13.口腔骨改建的特征是什么P164骨終身改建,一直處于骨吸收和新骨形成的動態(tài)過程。骨改建對于維持正常骨的形狀和生理活動、骨折后修復都十分重要。正常的機械負荷也可引起骨改建。在出生后第1年,所有的骨骼會通過骨改建發(fā)生置換,成年人每年約10%的骨骼產(chǎn)生骨改建。骨改建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兩部分,兩者之間的失衡會導致多種疾

6、病,如骨質疏松等。14. HIV 與 AIDS 的三種傳播方式病理P1111)性傳播 艾滋病的主要傳播方式,約占所有病例的75%。精液、體液中的單個核細胞等含有HIV病毒,可通過黏膜損傷處進入對方體內,病毒可直接侵入血管或被巨噬細胞吞噬。2)血行傳播 包括吸毒者共用被污染的針頭、注射器、輸血或輸血制品引起的傳播。3)母嬰傳播 母體內的HIV可通過胎盤直接傳播,也可在分娩時或通過污染的乳汁傳染。15.與AIDS有關的口腔疾病有哪些P1431)真菌感染常見的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角炎、口腔組織胞漿菌感染;2)細菌感染主要有梭螺菌感染引起的壞死性齦炎、慢性牙周炎、由鳥型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細胞內感

7、染;3)病毒感染主要有口腔毛狀白斑、皰疹性口炎、帶狀皰疹、病毒性疣;4)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16.蛋白組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有哪些P2061)蛋白質鑒定 可以利用一維電泳和二維電泳并結合Western-blot等技術,利用蛋白質芯片和抗體芯片及免疫共沉淀等技術對蛋白質進行鑒定研究。2)翻譯后修飾 很多mRNA表達產(chǎn)生的蛋白質要經(jīng)歷翻譯后修飾,如磷酸化、糖基化、酶原激活等。翻譯后修飾是蛋白質調節(jié)功能的重要方式,因此對蛋白質翻譯后修飾的研究對闡明蛋白質的功能有重要作用。3)蛋白質功能確定 如分析酶活性和確定酶底物,細胞因子的生物分析/配基-受體結合分析。可以利用基因敲除和反義技術分析基因表達

8、產(chǎn)物蛋白質的功能。另外,對蛋白質表達出來后在細胞內的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對蛋白質功能的了解。熒光蛋白表達系統(tǒng)就是研究蛋白質在細胞內定位的一個很好的工具4)服務于人類的健康 如尋找藥物的靶分子。17.牙周病的免疫病理過程P1371)初期:菌斑積聚2-4天,宿主對菌斑抗原的保護性炎癥,以趨化吞噬為主,邊緣齦急性炎癥,病損局限在齦溝及鄰近的結合上皮和結締組織,上皮下血管炎2)早期:菌斑積聚4-7天,初期病損部位大量密集的淋巴細胞浸潤)3)確立期:菌斑集聚2-3周,中性粒細胞滲出及漿細胞浸潤明顯增多,范圍擴大至結締組織滲出的血管周圍和膠原纖維束之間,加劇了局部組織破壞4)晚期:典型的牙周炎,齦溝液

9、中出現(xiàn)高濃度的IgG、IgA、IgE、補體以及大量的多形核粒細胞,結締組織中出現(xiàn)大量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浸潤,牙周膠原喪失和牙槽骨吸收明顯18.醫(yī)院性感染中,外源性感染的病原體來源有哪些?流行病學P168外源性感染分:1)交叉感染 來源為病人、工作人員和探視者;2)環(huán)境感染 感染來自污染的醫(yī)療器械、用具、藥物、制劑和環(huán)境。19.簡述口腔生態(tài)系的決定因素。P3-4物理化學因素(溫度、氧張力、pH、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宿主固有因素(抗體、唾液蛋白質)、細菌因素(細菌黏附、細菌間作用)、宿主可控制因素(飲食習慣和口腔衛(wèi)生)20.釉基質蛋白有哪些。P99-100釉原蛋白、釉蛋白、成釉蛋白、釉從

10、蛋白、蛋白水解酶(主要是基質金屬蛋白酶20和絲蛋白酶)21.腫瘤免疫逃逸機制是什么P145免疫抑制:腫瘤細胞可以吸引調節(jié)性T細胞(Treg具有免疫抑制的T細胞亞群),分泌TGF-、IL-10等細胞因子誘導初始T細胞轉化為Treg及抑制樹突狀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功能;免疫耐受:缺乏一種或多種成分,如MHC-I類分子表達程度降低。22.從哪些特征證明牙菌斑是典型的生物膜。P8生物膜的發(fā)育有5個階段:首先在表面上形成條件薄膜,所謂“條件”是指在薄膜中存有對某些微生物的特異性受體,可選擇性地接納某些微生物,例如,在牙齒表面由唾液中來的糖蛋白組成的薄膜,在牙菌斑生物膜發(fā)育中稱為獲得性薄膜;細菌分子對宿主

11、表面的吸附;同種細菌間的聚集和異種細菌間的共聚集各菌屬、種的增殖;細菌從生物膜脫附著、傳播或再定植到其他部位。牙菌斑的形成完全符合生物膜發(fā)育的模式,因此,無論從結構上火發(fā)育模式上均可以認為牙菌斑是典型的生物膜。23.口腔腫瘤相關基因篩選與功能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抑制消減雜交技術基因芯片技術激光顯微切割技術小鼠體內的逆轉錄插入性突變口腔腫瘤相關基因功能研究策略 另:遺傳學方法定位、直接測序分析24.試述釉質和牙本質生物礦化的基本過程。P78釉質礦化的步驟:在成釉細胞頂端分泌釉原蛋白和非釉原蛋白羥基磷灰石晶體開始形成,晶體被緊包在非釉原蛋白中,其外是連續(xù)性的釉原蛋白上述過程在釉質牙本質界處發(fā)生,

12、而晶體長軸與釉牙本質界呈垂直延伸成釉細胞后退,留出空隙,這些細長的空隙與基質接觸釉柱在空隙中形成,長軸與空隙方向平行,組裝有序化釉原蛋白減少,晶體長大成熟,最后基本只留下非釉原蛋白作為基質。牙本質礦化步驟:在成牙本質細胞層的頂端分泌膠原蛋白,成為牙本質的前身,為礦化作準備合成磷蛋白并把它直接分泌在礦化前沿的膠原蛋白層上部分磷蛋白與膠原蛋白結合,部分降解磷酸鈣的微晶或鈣離子與磷蛋白結合在結合的鈣離子或晶體上形成HA晶體,而且按膠原纖維排成有序結構。25.體外細胞培養(yǎng)微生物污染有哪些主要途徑,如何預防p187-188污染途徑:空氣、器材、操作、試劑、組織標本正確的無菌操作、抗生素除菌法、加溫處理(

13、殺死支原體)26.牙髓細胞及牙周膜細胞體外培養(yǎng)有哪些功能特點p189、p191牙髓細胞具有堿性磷酸酶活性,可合成并分泌大量I型膠原,少量III型膠原、纖維粘連蛋白及牙本質特有的非膠原磷蛋白,可形成鈣化結構,這些功能受鈣調節(jié)因子、生長因子及一些激素的調控。牙周膜細胞的具有分泌(膠原、蛋白、堿性磷酸酶)、礦化、收縮及再生、根面吸附等多種功能。27.組織工程基本原則是什么: p200組織工程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從機體獲得少量的活體組織,用特殊酶或其他方法將細胞(又稱種子細胞)從組織中分離出來并在體外進行培養(yǎng)擴增,然后將擴增的細胞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和可吸收的生物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細胞黏

14、附在生物材料上形成細胞-生物材料復合物,將該復合物植入機體的組織或器官的病損部位,隨著生物材料在體內逐漸被降解和吸收,植入的細胞在體內不斷增殖并分泌細胞外基質,最終形成相應的組織或器官,從而達到修復創(chuàng)傷和重建功能的目的。1、 硬骨板:即固有牙槽骨(alveolar bone proper),襯于牙槽窩內壁,包繞牙根與牙周膜相鄰,在牙槽嵴處與外骨板相連。它是一層多孔的骨板又稱為篩狀板。2、 非附著性齦下菌斑(un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P11為不附著與牙面或牙根面,卻與結合上皮和齦溝上皮直接接觸的菌斑。其中主要細菌為G-厭氧菌和螺旋體、新月單胞菌等。3、 啟動子

15、(promoter)P84位于基因轉錄起始點上游100-200bp內的轉錄調控序列,能與RNA聚合酶結合并相互作用而啟動基因的轉錄。4、 氨基酸活化 :P87氨基酸結合到能識別遺傳密碼的tRNA。由tRNA根據(jù)遺傳密碼將氨基酸按順序排列合成蛋白質。5、 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RT-PCR):是一種在DNA擴增反應中,以熒光化學物質測每次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循環(huán)后產(chǎn)物總量的方法。6、 微生態(tài)學(Microecology): P1(課本:)細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態(tài)學為微生態(tài)學。(百度:)微生態(tài)學是研究人體內正常微生物的結構、功能以及與其宿主相互關系的學科,是生命學的重要組成部分。7、 極

16、期菌落(Climax community):P1生態(tài)連續(xù)在小生境(niches)中繼續(xù)演化就可組成一個多種多樣的復雜的生物群(菌群),環(huán)境穩(wěn)定,菌屬數(shù)和組成無明顯改變,此現(xiàn)象維持到另一個干擾出現(xiàn),處于種狀態(tài)下的生物體的社會(群體)為極期菌落。8、 增補菌叢(Supplemental flora): P13包含常居的,但是以低數(shù)量(小于1%)存在的菌屬,當環(huán)境改變時可以成為固有菌。9、 口腔菌群在口腔組織表面的粘附具有明顯的趨向:(老師ppt,截圖)(文字是另一份word里的,只是粘附相關內容,參考)1、細菌容易停留在口腔組織的不易清潔的區(qū)域2、不同的細菌對口腔內各不同表面粘附能力不同,如變鏈球

17、菌和血鏈球菌喜歡移植于硬的牙齒表面上,而唾液鏈球菌對上皮細胞呈較強的親和力。 3、細菌利用本身的特殊結構及功能與組織表面附著。(1)牙光滑面的菌斑附著-牙表面通過其表面的唾液糖蛋白層所形成的獲得性薄膜與菌體的受體結合,這個吸附作用的主要機制為在細菌和牙面之間的鈣橋所引起的靜電相互作用(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2)細菌表面纖毛(菌毛)與組織細胞吸附。細菌介導的凝集作用受體可促進粘附菌斑的形成。10、中間普氏菌具有耐藥基因? (PPT截圖,截圖的都是一個老師出的題目,書上沒有,資料也很少,真日狗。)11、凝膠電泳分離當一種分子被放置在電場當中時,它們就會以一定的速

18、度移向適當?shù)碾姌O, 這種電泳分子在電場作用下的遷移速度,叫做電泳的遷移率。它同電場的強度和電泳分子本身所攜帶的凈電荷數(shù)成正比。由于在電泳中使用了一種無反應活性的穩(wěn)定的支持介質,如瓊脂糖凝膠和聚丙烯酰胺膠等,從而降低了對流運動,故電泳 的遷移率又是同分子的摩擦系數(shù)成反比的。已知摩擦系數(shù)是分子的大小、極性及介質粘度的函數(shù),因此根據(jù)分子大小的不同、構成或形狀的差異,以及所帶的凈電荷的多少,便可以通過電泳將蛋白質或核酸分子混合物中的各種成分彼此分離開來。(概括一下,將蛋白質或核酸等分子置于電場中,由于分子大小、極性、凈電荷數(shù)及支持介質的摩擦系數(shù)等不同,分子遷移速度不同,據(jù)此混合物各種成分便可分離)12

19、、牙齦素的分類和作用(PPT,截圖)13、簡述PCR反應體系,實驗中注意的問題【P95,P228】1.PCR原理 PCR是利用DNA合成的原理,合成兩個與靶DNA兩側序列互補的引物,在體外進行靶DNA的重復合成。包括3個 步驟:(1)DNA變性:加熱使靶DNA雙鏈解離成兩條單鏈。(2)引物與靶DNA退火:降低溫度至適當水平,促使兩個引物根據(jù)堿基互補的原理分別結合至靶DNA的兩條鏈的3末端。(3)引物延伸: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引物沿著靶DNA3末端向5末端延伸(引物延伸是53方向)。新合成DNA在新一輪變性解離后形成更多的模版與引物退火,在DNA聚合酶催化行,合成新一輪的靶DNA。每一輪DNA

20、的合成均以所有DNA為模版,靶DNA數(shù)量呈指數(shù)增加。2.注意問題引物(1)引物長度:1530bp,常用為20bp(2)引物擴增跨度:以200500bp為宜,特點條件下課擴增至10kb(3)引物堿基:G+C含量以4060%為宜,太少擴增效果不佳,太多易出血非特異性條帶;ATGC最后隨機分布,避免5個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成串排列(4)避免引物內部出現(xiàn)二級結構,避免兩條引物間互補,否則會形成引物二聚體,產(chǎn)生非特異性擴增條帶(5)引物3末端的堿基,特別是最末及倒數(shù)第二個堿基,應嚴格要求配對(6)引物中有貨最好加上合適的酶切位點,被擴增的靶序列最好有適宜的酶切位點(7)引物特異性:引物與核苷酸序列數(shù)據(jù)

21、庫的其他序列無明顯同源性(8)引物量: 每條引物濃度0.11mol或10100pmol,以最低引物量產(chǎn)生所需要的結果為好,過高引起錯配和非特異性擴增,增加引物之間形成聚體的機會PCR循環(huán)次數(shù):循環(huán)次數(shù)覺得PCR擴增程度。主要取決于模版DNA的濃度。一般的循環(huán)次數(shù)在3040次,次數(shù)越多,非特異性產(chǎn)物量亦隨之增多設立對照:PCR反應應設立陽性和陰性對照,是PCR反應是否成功、產(chǎn)物條帶位置及大小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14、牙菌斑的微生物致病學說【P135】待商榷1. 非特異性菌斑假說,即菌斑中所有細菌的致病能力均等2. 特異性菌斑假說3. 生態(tài)菌斑假說,菌斑微生物致病力存在很大差異,強調在特定

22、的菌斑生物膜環(huán)境下,菌群間的代謝及信號轉到相互作用使某一細菌成為菌斑中的優(yōu)勢菌群15、菌斑形成的影響因素【P4】1. 物理因素 溫度,氧張力,pH,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2. 宿主固有因素 抗體,唾液蛋白質3. 細菌因素 細菌粘附,細菌間作用4. 宿主可控制因素 飲食習慣與口腔衛(wèi)生16、在口腔醫(yī)療感染中,病源體傳播途徑有哪些。【口腔微生物學上沒找到,臨床流行病學書上找的,P170】1.空氣傳播 一般通過飛沫、飛沫核和塵埃三種方式2.接觸傳播 分為直接接觸傳播和間接接觸傳播3.共同媒介物傳播 經(jīng)水、食物、藥品及各種試劑傳播4.生物媒介傳播17、標準預防措施的必備條件【百度上的標志 預防措施的基本概念】隔

23、離對象:將所有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視為有傳染性,需要隔離 隔離防護:實施雙向防護,防止疾病雙向傳播 隔離措施:據(jù)根傳播途徑建立接觸、空氣、飛沫隔離措施。其重點是手衛(wèi)生18、簡述口腔內細菌的獲得和傳播 【老師的PPT上的】一般認為,生活在子宮中的正常胎兒是無菌的,人類剛出生的嬰兒首先從母體的陰道中接觸到細菌(次要),新生兒口內微生物主要獲得是在出生后的喂養(yǎng)和接觸(餐具、食物)來源是人、其他從空氣、灰塵中也接觸到細菌。隨著牙齒的萌出,厭氧菌比例增加,如纖毛菌屬、螺旋菌屬、核梭桿菌和弧菌等。牙齒部分喪失后,這類微生物僅集聚在有余牙的部位。牙齒全部喪失后口腔中微生物又回復到以需氧-兼性厭氧型

24、為主的狀態(tài)。配帶托牙后厭氧微生物又再次出現(xiàn),所以牙列對細菌的衍生影響巨大。19、生物膜發(fā)育的5個階段:首先在表面上形成條件薄膜(conditioning film),所謂“條件”是指在薄膜中存有對某些微生物的特異性受體,可選擇性地接納某些微生物,例如,在牙齒表面由唾液中來的糖蛋白組成的薄膜,在牙菌斑生物膜發(fā)育中稱為獲得性薄膜;細菌分子對宿主表面的吸附;同種細菌間的聚集和異種細菌間的共聚集;各菌屬、種的增殖;細菌從生物膜脫附著,傳播或再定植到其他部位。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完全符合生物膜發(fā)育的模式,因此,無論從結構上或發(fā)育模式上均可認為牙菌斑是典型的生物膜。20、口腔內微生物種類有一、病毒二、細菌革

25、蘭氏陽性球菌:變異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其他微厭氧鏈球菌(血鏈球菌(S. sanguis )、唾液鏈球菌(S. salivarious )、輕鏈球菌( S. mitis s )等)、專性厭氧鏈球菌(消化鏈球菌 (Peptostreptocus tostreptocs)、消化球菌屬(PPeptoccus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革蘭氏陰性球菌:韋榮氏菌屬(Veillnella)、奈瑟氏菌(Neisseria)革蘭氏陽性桿菌: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放線菌(Actinomyces)、其他(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

26、) 丙酸桿菌屬(Propionibacterium)真桿菌屬(Fubacterium)丙酸蛛網(wǎng)菌屬(Arochinia propionia) )革蘭氏陰性桿菌:類桿菌屬(Bacteroides)、放線共生放線桿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 comitans)、嗜二氧化碳菌屬(Capnocytophaga)、梭形桿菌屬(Fusobasterium)、其他三、螺旋體包柔氏奮森氏螺旋體(T.Borrelia Vinentil)大牙密螺旋體(T.mucrodentinrm)小牙密螺旋體(T.microdentinum)蝕瘡潰瘍螺旋體(T.phagedenis)折光螺旋體

27、(T.refingens)口腔螺旋體(T.orale)四、其他酵母(Yests)(常見: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us)支原菌屬(Mycoplasma)原蟲(齦阿米巴eutamoeba)口腔毛滴蟲(trich omeras teuax)21、試述牙髓病髓腔內細菌感染途徑通過齲洞直接進入或通過牙本質小管通過洞型制備(穿髓或經(jīng)牙本質小管)從牙周袋進入(經(jīng)側枝根管或牙本質小管或經(jīng)根尖血管、淋巴管)通過牙釉質釉板或死區(qū)通過牙髓組織的攝菌作用從鄰近的根尖病損(經(jīng)根尖或側枝根管0在牙冠完整、牙髓密封的情況下,因外傷等造成牙髓壞死的組織中都可以感染細菌。細菌來源主要是齦溝。22、釉質脫礦的臨界

28、pH牙菌斑存在時,牙面局部pH才可能達到臨界值5.5,pH小于該臨界值才會發(fā)生釉質脫礦。由于口腔中存在緩沖系統(tǒng),在通常情況下,齲菌產(chǎn)的酸不會造成牙釉質脫礦,只有在牙菌斑存在的條件下,才能使牙面局部的pH值達到臨界值,造成牙齒脫礦。(來自度娘,課本上沒有但PPT上我記得是有的,但我們沒有拿到PPT= =)23、氧化還原電勢氧化還原電勢(Eh):指的是局部的氧氣密度,用微伏特計量,陽性電壓表示氧化環(huán)境,陰性電壓為還原環(huán)境。陽性氧化還原電位適宜于需氧微生物寄居,而陰性氧化還原電位則有利于厭氧微生物滋生。(來自第一份word)口腔不同部位Eh不同。健康齦溝的Eh約為+75mV,牙周袋為-50mV,由此

29、可見頰皺褶和牙周袋為厭氧菌的生長提供了合適條件。從牙菌斑發(fā)育的過程中也可看到厭氧環(huán)境的逐步形成,初始發(fā)育的牙菌斑是以正氧化還原電勢為特征的,即為需氧的環(huán)境。Eh的降低一方面是由于菌斑內兼性厭氧菌對氧的消耗以及可利用的氧被細菌代謝產(chǎn)物還原;另一方面,菌斑的生長成熟逐漸結成致密的結構而致外源性的游離氧難以直接滲透到菌斑深層。(課本第3頁)24、試論述口腔細菌致病機制變鏈是齲病的主要致病菌,其致齲株含有溶原性噬菌體,致病能力在于能利用蔗糖合成細胞外多糖,粘附于牙齒表面,參與菌斑的形成,同時產(chǎn)酸使牙齒表面脫礦而引起齲病。當此菌超過一定數(shù)量4×105,即有致齲的可能,所以,臨床上常以其為指示菌預防檢查齲的活動性。韋榮氏菌屬可以產(chǎn)生內毒素,典型的脂多糖,有抗原性,大部分構成混合性感染,致病力弱。韋榮氏菌在牙菌斑的生態(tài)系中和齲病的病原學中起重要作用,除甲酸以外,乳酸屬口腔細菌產(chǎn)生的最強酸,因而參與牙釉質的溶解,而菌斑中的韋榮氏菌能代謝乳酸使之轉為弱酸范圍,主要為丙酸,從而減少變鏈菌的致齲作用。乳桿菌在人類口腔中的移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