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微生物學終極復習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275b8e67-ecec-475e-8533-3430a4b16b0b/275b8e67-ecec-475e-8533-3430a4b16b0b1.gif)
![畜牧微生物學終極復習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275b8e67-ecec-475e-8533-3430a4b16b0b/275b8e67-ecec-475e-8533-3430a4b16b0b2.gif)
![畜牧微生物學終極復習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275b8e67-ecec-475e-8533-3430a4b16b0b/275b8e67-ecec-475e-8533-3430a4b16b0b3.gif)
![畜牧微生物學終極復習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275b8e67-ecec-475e-8533-3430a4b16b0b/275b8e67-ecec-475e-8533-3430a4b16b0b4.gif)
![畜牧微生物學終極復習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275b8e67-ecec-475e-8533-3430a4b16b0b/275b8e67-ecec-475e-8533-3430a4b16b0b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干擾素:是指機體細胞在病毒感染后,產(chǎn)生的一種可以干擾病毒復制小分子糖蛋白。SPF動物:無特定病原體動物,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病原性或潛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動物L型細菌:細菌細胞壁的肽聚糖結構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壞或合成被抑制,這種細胞壁受損的細菌一般在普通環(huán)境中不能耐受菌體內的高滲透壓而脹裂死亡。類毒素:如某些細菌外毒素可用甲醛等處理后脫毒的制品,毒性雖消失,但免疫原性不變,故仍然具有刺激人體產(chǎn)生抗毒素,以起到機體從此對某疾病具有自動免疫的作用。所謂體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即以B cells產(chǎn)生抗體來達到保護目的的免疫機制。胞內酶在細胞內起催化作用的酶,這些酶在細胞內常與
2、顆粒體結合并有著一定的分布。溫和性噬菌體指噬菌體感染細胞后,將其核酸整合(附著)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隨宿主DNA的復制而進行同步復制,在一般情況下,不引起宿主細胞裂解。單克隆抗體:動物脾臟有上百萬種不同的B淋巴細胞系,選擇性表達出不同基因的B淋巴細胞合成不同的抗體。轉導由噬菌體將一個細胞的基因傳遞給另一細胞的過程。敗血癥是指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huán),并在血中生長繁殖,產(chǎn)生毒素而發(fā)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微生物:是指個體微小,通常須借助顯微鏡才能看見的生物類群的總稱。分原核細胞型、真核細胞型、非細胞型微生物三大種類2.各自的種類:原核細胞型:個體為單細胞,包括細菌、放線菌、螺旋體、霉形體
3、、立克次體和衣原體。 真核細胞型:個體為單細胞或多細胞,真菌、藻類和原生動物屬于此類型。非細胞型:個體不呈細胞結構,僅含一種核酸,DNA或RNA,不能獨立生存,必須在宿主細胞內才能增殖。病毒屬于這一類型。細菌:是一大類個體微小、形態(tài)簡單、結構略有分化、以二分裂法繁殖的單細胞微生物。細菌的個體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有球菌、桿菌和螺旋狀菌3大類。螺旋狀菌又分弧菌和螺菌2種形狀。檢查培養(yǎng)細菌典型形態(tài)的最好時期是對數(shù)期 (細菌的個體外形和其排列的方式相對穩(wěn)定)。 細菌的基本構造是: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體、有些還有:莢膜、鞭毛、芽胞、菌毛等等。四、革蘭氏染色的作用用革蘭氏染色可將所有
4、細菌分為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兩大類。染色后革蘭氏陰性菌為紅色,革蘭氏陽性菌呈紫色。五、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差異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較厚,約1580nm,其化學成分主要是肽聚糖,占細胞總成分的40%-95%,形成15-50層的聚合體,此外,還有磷壁酸(革蘭氏陽性菌特有成分)、多糖和蛋白質等。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較薄,其結構和成分較復雜,由外膜、周質間膜組成,無磷壁酸。外膜包括脂多糖、磷脂、外膜蛋白質、脂蛋白構成。脂多糖位于最外層,類脂A是革蘭氏陰性內毒素的主要成分。六、表示細菌大小的單位細菌大小的量度單位用微米(m),亞細胞結構用毫微米(nm)。七、細菌細胞壁的主要功能(1)保持
5、細菌一定的外形;(2)保護細菌免受外界滲透壓和有害物質的損害;(3)構成細菌的致病性、抗原性;(4)與對噬菌體和藥物的敏感性有關;(5)與革蘭氏染色反應特性等密切相關。細胞質包含核蛋白體、內含物、質粒、許多酶系統(tǒng)、1.細菌的特殊構造有:莢膜(包括莢膜、微莢膜、粘液層、菌膠團)、鞭毛、芽胞、纖毛(菌毛)。2.微莢膜、莢膜、粘液層、菌膠團的概念:莢膜:一部分細菌,在其生活過程中,可以在細胞壁的外面產(chǎn)生一種粘液樣的物質,包圍整個菌體.稱為莢膜。菌膠團:一個莢膜內含多個細菌時稱為菌膠團。微莢膜:比莢膜薄,只能在電鏡下才能看見的莢膜。粘液層:有些細菌產(chǎn)生一些邊界不明顯、疏松、易與菌體脫離的粘液樣物質稱為
6、粘液層。3. 莢膜的功能莢膜有莢膜具有保護細菌的功能、粘附于機體各處表面的功能和營養(yǎng)物質的貯藏作用和廢物排除的作用。鞭毛:在菌體表面長出由蛋白質組成長約150-200m的線狀物,稱為鞭毛。(2)排列方式細菌的鞭毛數(shù)量和排列不同,大致有四種方式:一端單毛菌、兩端單毛菌、叢毛菌、周毛菌。(3)功能:鞭毛是細菌的運動器官。纖毛(菌毛):在菌體上著生有一種比鞭毛數(shù)量多、形狀較直、較細、較短的毛發(fā)狀細絲。纖毛一種空心的蛋白質管,可以分為普通纖毛和性纖毛兩類,前者較纖細較短,數(shù)量較多,每菌可有1001000條,后者一般不超過4條。芽胞:一部分桿菌、個別球菌,在生長發(fā)育的某一階段,可以在菌體內形成一個內生孢
7、子,稱為芽孢。(2)數(shù)量:一個細菌產(chǎn)生芽孢的個數(shù)是1個。(3)功能芽孢是某些細菌抵抗不良環(huán)境條件以保存生命的一種休眠構造。形成芽孢不是細菌的一種繁殖方式。芽孢產(chǎn)生一種特有的吡啶二羧酸,與鈣結合,使芽孢對外界不良理化環(huán)境條件有很強的抵抗力,特別能耐高溫、干燥和滲透壓的作用,一般的化學藥品也不容易滲透進去。1.細菌的營養(yǎng)需要:(1)水:水是微生物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同時又是一種良好的流媒。(2)碳素營養(yǎng)和氮素營養(yǎng):碳素和氮素都是構成原生質所必需的主要成分。(3)無機鹽:細菌對無機鹽元素的需要很少,但無機鹽對細菌的作用十分重要,它們有些參與細胞的組成,能量的轉移,有的維持原生質膠體狀態(tài)和調節(jié)滲透
8、壓的功能。這些元素有硫、磷、鉀、鈉、鎂等。(4)生長因子(素):細菌需要以上營養(yǎng)外,還需要生長因素,實驗室常用5-10%鮮血或血清制成鮮魚瓊脂培養(yǎng)基和血清瓊脂培養(yǎng)基。2,細菌的營養(yǎng)類型根據(jù)細菌對碳素營養(yǎng)利用的能力不同,可以把細菌分為自養(yǎng)菌和異養(yǎng)菌兩類。根據(jù)細菌對碳素營養(yǎng)和能量(源)利用的能力不同,有四大營養(yǎng)類型:光能自養(yǎng)菌 、化能自養(yǎng) 、光能異養(yǎng) 、化能異養(yǎng)。腐生菌和多數(shù)病原菌屬化能異養(yǎng)。3.細菌的營養(yǎng)需要細菌的營養(yǎng)需要主要是5大類物質:水、碳素、氮素、生長因子和無機鹽。細菌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方式分為單純擴散、促進擴散、主動運輸和基團轉位。細菌的呼吸作用分為有氧呼吸、厭氧呼吸及兼性厭氧呼吸3種主要
9、類型。6.有氧呼吸時細菌可將葡萄糖徹底氧化成CO2和水,因此產(chǎn)生的能量較多。7.細菌生長和繁殖的條件:(1)營養(yǎng):首先要有足夠的水分,要有適合利用的碳素營養(yǎng),氮素營養(yǎng),灰分元素營和生長因素等。(2)溫度:最適溫度在20-38之間。畜禽類病原菌的培養(yǎng)溫度一般為37。(3)氫離子濃度(pH)各種細菌都只能在一定范圍的氫離子濃度內才能生長發(fā)育,并在其中最適宜的情況下才能生長發(fā)育得最旺盛,大多數(shù)病原性細菌的最適pH是適宜于中性和微堿性的環(huán)境(pH7-7.6)。(4)滲透壓:細菌要在等滲透壓的環(huán)境中才能正常地生長發(fā)育,低滲透壓和高滲透壓對細菌都有不利影響。一般制備培養(yǎng)基用0.5%-20%。(5)需氧性或
10、厭氧性呼吸環(huán)境,按照細菌不同的呼吸類型,要有適合的呼吸環(huán)境。8.細菌的繁殖方式細菌以二分裂法進行無性繁殖。9. 細菌生長曲線的4個時期遲緩期,對數(shù)期 穩(wěn)定期 衰亡期 (1)培養(yǎng)基:是人工配制的、含有細菌等生長繁殖所必需的營養(yǎng)基質。(2)半固體培養(yǎng)基:液體培養(yǎng)基中加0 .5瓊脂則為半固體培養(yǎng)基。形態(tài):固體培養(yǎng)基、半固體培養(yǎng)基、液體培養(yǎng)基。用途:鑒別培養(yǎng)基、選擇培養(yǎng)基、厭氧培養(yǎng)基。11.觀察細菌的大小、形態(tài)、構造和細菌的群體生長特性的方法觀察細菌的大小、形態(tài)、構造必須借助顯微鏡。觀察細菌的群體生長特性則需經(jīng)液體培養(yǎng)和固體培養(yǎng),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和菌落。遺傳相關性:主要是測定細菌DNA(G+C)mo
11、l%值,進行核酸分子雜交和測定16SrRNA寡核苷酸同源性等進行分析。97%可認定為同一種。菌落:單個細菌在適當?shù)墓腆w培養(yǎng)基表面或內部,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培養(yǎng)后,形成一個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tài)的群體,稱為菌落。菌苔:菌落互相連接成片,稱為菌苔13、命名:雙命名法(種名在前、屬名在后)。螺旋體:是一類介于細菌與原蟲之間的單細胞原核微生物。霉形體(支原體):是一類特性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單細胞原核微生物。霉形體細胞無細胞壁。立克次體:是另一類特性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單細胞原核微生物。衣原體:是一類介于立克次體與病毒之間的原核細胞微生物。真菌:是一大類不含葉綠素,無根、莖、葉,營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
12、物。真菌包括酵母菌 、霉菌 、 擔子菌三大類。 3.真菌生長繁殖的條件(1)基本的營養(yǎng)需要真菌的營養(yǎng)需要和細菌的相似,大多數(shù)為異養(yǎng)菌,它們不僅能利用單糖和雙糖,而且也能利用淀粉、纖維素等多種有機物。 (2)溫度。真菌的生長溫度比細菌低,大多數(shù)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30。而哺乳動物消化道的真菌在37時生長得最好。(3)氧氣。大多數(shù)為需氧呼吸,培養(yǎng)時需要充足的氧氣,有些酵母菌能有氧條件下培養(yǎng)生長,有的在無氧的條件下發(fā)酵產(chǎn)生酒精,它們?yōu)榧嫘源髤捬蹙#?)濕度與滲透壓。真菌的生長繁殖除了水是必要的條件下,空氣的濕度對真菌的生長的影響也很大,基質菌絲和氣生菌絲,適宜于生長在潮濕的環(huán)境里。(5)pH值
13、。環(huán)境中的酸堿度,是真菌生長繁殖的重要條件之一。大多數(shù)的真菌能生長在酸性環(huán)境中,pH3-6之間生長良好,而在1.5-10.0之間也可以生長。酵母菌細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具有很高的食用和飼用價值。酵母菌細胞比細菌大得多,在高倍鏡下可清楚看到。酵母菌一般以無性繁殖的出芽生殖為主,還有裂殖菌落形態(tài)特征:大而厚,圓形,光滑濕潤,粘性,顏色單調。常見白色、土黃色、紅色。芽殖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芽痕處生出小芽第二階段:DNA進行復制第三階段:核開始分裂,細胞質進入芽體第四階段:芽體基部細胞開始收縮,母子分離酵母細胞生長旺盛時,芽體還未從母體細胞上脫落,又從芽體上生出新的芽體,反復多次成串,形似
14、菌絲,叫假菌絲。芽胞子:在假菌絲上的兩個細胞相連處的其它側面又生出芽。有性生殖: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式進行有性繁殖1)兩個性別不同的單倍體細胞靠近,相互接觸2)接觸處細胞壁消失,質配3)核配,形成二倍體核的接合子A、以二倍體方式進行營養(yǎng)細胞生長繁殖,獨立生活;下次有性繁殖前進行減數(shù)分裂B、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4個或8個子囊孢子,而原有的營養(yǎng)細胞就成為子囊。子囊孢子萌發(fā)形成單倍體營養(yǎng)細胞¾ 無隔菌絲和有隔菌絲¾ 營養(yǎng)菌絲、氣生菌絲、繁殖菌絲(1)菌絲功能分工霉菌的菌絲功能有了分工,既有伸人固體培養(yǎng)基內或蔓生于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伸入培養(yǎng)基內的霉菌菌絲,稱為營養(yǎng)菌絲或基質菌
15、絲,伸向空中的菌絲,稱為氣生菌絲。在結構上霉菌的菌絲分為兩種:一種為無隔菌絲,另一種為有隔菌絲。(2)霉菌的菌落特征由粗而長的分枝狀菌絲組成,菌落疏松,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wǎng)狀,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有的呈局限性生長,有的呈擴散性生長,沒有固定大小。菌落由孢子顏色不同而呈現(xiàn)不同顏色。有些由于產(chǎn)生色素菌落背面有不同顏色。(3) 霉菌的繁殖方式多樣,如菌絲的碎片或菌絲截段即可發(fā)育成新的個體,也可產(chǎn)生各種無性或有性孢子來繁殖。(4)孢子類型霉菌無性繁殖所產(chǎn)生的孢子叫做無性孢子。主要有擲孢子、節(jié)孢子、厚垣孢子、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有性孢子有4種類型,包括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和子囊孢子。(5)抵
16、抗力霉菌孢子對熱、干燥等的抵抗力比其營養(yǎng)細胞要強,比細菌的芽胞弱。(6) 擔子菌三大特點:擔子、雙核菌絲體和鎖狀聯(lián)合。擔孢子是擔子菌獨有的特征。有性生殖:產(chǎn)生擔子和擔孢子 (7)真菌生長繁殖條件 營養(yǎng)需要碳源:不僅能利用單糖和雙糖,而且能利用淀粉、纖維素、木質素、甲殼質等多糖及多種有機質;氮源:除能利用蛋白質、氨基酸外,還可利用尿素、銨鹽等 溫度大多數(shù)適宜生長溫度范圍為。,不同的真菌對溫度要求也不同,一般真菌在。以下停止生長,但并未死亡 氧氣大多數(shù)真菌需氧 濕度和滲透壓絕大部分真菌要求在高濕的環(huán)境中形成繁殖器官,多數(shù)真菌生長低限的相度對濕為 氫離子濃度喜酸性環(huán)境,p之間生長良好,而在.之間也可
17、生長藻類的繁殖 二分裂法 產(chǎn)生游動的孢子和配子原生動物分類光合營養(yǎng) 吞噬營養(yǎng) 滲透營養(yǎng) 繁殖無性:二分裂、出芽生殖、裂殖生殖有性: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1.幾個名詞病毒:是一類非細胞結構僅能在宿主細胞內以復制方式增殖的微生物。衣殼:包在核酸外周的蛋白質外殼,由殼粒排列而成。包涵體:病毒感染細胞后常可在宿主細胞內形成一種小體,染色后可在光學顯微鏡下檢測到,這種小體稱為包涵體。2. 特點: 非常微小,無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且只含有一種核苷酸,RNA或DNA)只能在一定的活的宿主細胞內復制和裝配新的子代病毒對抗生素影響不大(無細胞壁)對干擾素敏感非細胞生物真)病毒:至少含核酸和蛋白質二種組分類病
18、毒: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組分亞病毒擬病毒: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組分朊病毒:只含蛋白質一種組分衣殼由殼粒規(guī)則排列組成,每個殼粒由個同種多分子折疊而成的蛋白質亞單位組成¾ 衣殼的功能()保護基因對抗環(huán)境中的核酸酶和其它破壞性因素 )介導核酸進入宿主細胞 )具有抗原性,能引起免疫應答) 包膜(囊膜):有些病毒的核衣殼外還有一層組成比較復雜的包被物稱囊膜。由內到外為:膜蛋白、類脂、糖蛋白纖突.功能主要是與吸附有關。來源:以出芽方式釋放出來,宿主的細胞質膜、核膜3.病毒的化學組成:核酸、蛋白質(衣殼蛋白、囊膜蛋白、基質蛋白和酶)、脂類、糖類4.滅活: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會失去感染性。 原理
19、:直接破壞核酸,致變病毒蛋白及脂類結構成分,滅活后的病毒,保持其它特性,如抗原性、細胞吸附性一、物理因素影響(干燥、溫度、紫外線)二、化學因素(化學藥劑、酸堿、的酒 精、乙醚、0. 的石碳酸、甲醛 、甘油)三、其它:干擾素、中草藥、抗生素5.病毒的增殖與人工培養(yǎng)病毒沒有完整的酶系統(tǒng),只能依先靠宿主細胞,在原代病毒基因組控制下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質,并裝配成為子代病毒,以不同的方式釋放出細胞外,或再感染其它易感活細胞,這種方式稱為病毒的復制(Replication)。從病毒靠近宿主細胞,并進入細胞,到復制后再釋放出來的全過程,稱為復制周期,也叫感染周期。病毒完整的復制周期分為5個連續(xù)的階段,即吸附
20、(可逆和不可逆)、侵入、脫殼、生物合成、裝配和釋放。生物合成:1 由親代病毒的樣板轉錄2 由轉錄“早期蛋白”,如:合成核酸時所需要的和多糖酶3 復制核酸,以親代病毒核酸為模板4 合成“晚期蛋白”,主要由子代核酸轉錄,再轉錄譯為“晚期蛋白”,晚期蛋白主要為子代病毒的認衣殼蛋白、酶類以及在病毒形成階段起作用的非結構蛋白。釋放的方式:¾ 以出芽的方式釋放¾ 以排泄物的方式釋放¾ 破膜釋放6.病毒的致病作用(一)感染的類型(1)對病毒:增殖性感染和非增殖性感染(2)對機體:顯性感染和隱性感染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急性感染和持續(xù)感染病毒的干擾現(xiàn)象病毒感染動物機體(或細胞)后能產(chǎn)
21、生抑制他種病毒再感染的作用,這種現(xiàn)象稱為病毒的干擾現(xiàn)象 分類:¾ 自身干擾:因滅活病毒或缺損病毒的產(chǎn)生而發(fā)生于同一株病毒內¾ 同種干擾:發(fā)生于同種異型可異株之間¾ 同屬干擾:發(fā)生于同屬異種之間 干擾發(fā)生的原因:¾ 占據(jù)或損壞了吸附受體 ¾ 占用了酶 ¾ 介導產(chǎn)生干擾素8、干擾素(Interferon,IFN):是宿主細胞在病毒等多種誘生劑刺激下產(chǎn)生的一類小分子量的糖蛋白 分類型:由白細胞產(chǎn)生型:由成纖維細胞產(chǎn)生型:由T細胞、NK細胞產(chǎn)生 原理和特性1. 產(chǎn)生抑制病毒復制的抗病毒蛋白,阻止RNA的復制2. 對病毒干擾有廣譜作用,但有動物
22、種屬特異性3. 對細胞無毒性,也無抗原性9. 囊膜特性有囊膜的病毒對乙醚、氯仿等脂溶劑敏感。10. 噬菌體噬菌體:感染細菌、支原體和螺旋體的病毒統(tǒng)稱為噬菌體。一種噬菌體只對相應種類的細菌或真菌發(fā)生特異性感染和寄生。分為烈性噬菌體和溫和性噬菌體。亞病毒包括衛(wèi)星因子、類病毒、朊病毒衛(wèi)星因子 :必須依賴宿主細胞內共同感染的輔助性病毒才能復制的核酸分子,也有外殼蛋白朊病毒:是一類感染人類與其他哺乳類動物,引起亞急性海綿樣腦病的感染因子,它們的結構主要是蛋白質,稱或蛋白侵染因子。類病毒:是一類感染植物引起病害的感染因子12. 培養(yǎng)病毒的方法人工培養(yǎng)病毒的方法有雞胚培養(yǎng)法(健康SPF胚)、細胞培養(yǎng)法和實驗
23、動物培養(yǎng)法等。13.病毒只用英語或英語化的拉丁文命名,書寫用斜體。 常住菌:長期生活在動物體表或體內的共生或寄生的微生物。 過路菌:從土壤、水、空氣和動物所接觸的環(huán)境或食物中污染的微生物。1.單胃動物消化道微生物¾ 胃內的微生物(主要以耐酸菌為主:乳酸桿菌、幽門螺桿菌和胃八疊球菌)¾ 小腸微生物¾ 大腸微生物(粗纖維的發(fā)酵、其他有機物的發(fā)酵、腐敗作用、有機物的合成等)2. 瘤胃內微生物 瘤胃微生物組成:細菌、 瘤胃產(chǎn)甲烷菌 、 厭氧真菌、 原蟲、 瘤胃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粗纖維的消化 蛋白質消化 脂肪的代謝 維生素的合成3、微生物菌群間的相互關系 表現(xiàn)形式:協(xié)同、競
24、爭、共棲、吞噬、4、微生態(tài)平衡正常菌群中的各種微生物在種類、數(shù)量及棲居部位等方面,在微生物之間以及它們與宿主動物之間、微生物和宿主與環(huán)境之間,處于一個相互依從、相互制約的理想的動態(tài)平衡。 微生態(tài)失調宿主機體某個部位的正常菌群中的微生物的比例關系發(fā)生數(shù)量和質量上的變化時,即稱為菌群失調。(菌群失調癥)5、正常菌群的生理學意義營養(yǎng)作用 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和促進作用,合成維生素免疫作用 刺激免疫器官的發(fā)育,增強宿主的生理功能,無菌動物的腸壁比正常動物的薄,絨毛短而細。頡頏作用 對致病菌的侵襲有很強的屏障作用和頡頏作用6.無特定病原動物 (SPF ):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病原
25、性或潛在病原性的動物。無菌動物( GF ):只不攜帶任何微生物的動物 滅絕原蟲反芻動物7. 土壤中的微生物:細菌、放線菌、真菌、螺旋體、噬菌體、藻類和原生動物8. 空氣中的微生物:主要以放線菌、霉菌孢子、需氧菌芽胞桿菌的芽胞。滅菌:殺死物體中所有微生物(包括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孢子等),叫做滅菌。消毒:殺死物體中的病原微生物,叫做消毒防腐: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叫做防腐或抑菌。無菌:指一定的空間范圍內沒有活的微生物。無菌法:是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防止任何微生物進入動物機體或物體的方法。抑菌作用:是指抑制或阻礙微生物生長繁殖的作用。殺菌作用:是指能使菌體致死的作用??咕饔?:抗菌作用包括抑
26、菌作用和殺菌作用,是這兩者的總稱。濾過除菌:是將液體或空氣中的細菌等微生物除去的方法。物理因素:干燥、滲透壓、溫度、光線、射線、濾過除菌、超聲波殺菌。溫度:低溫:微生物對低溫有很強的低抗力,新陳代謝停滯。一般在冰箱中保存微生物。 冷凍真空干燥,速凍(胞漿水不結晶而呈玻璃狀態(tài),損害作用不大,要將病毒從胞漿中釋放出來時,則反復凍融)抽真空,水份升華而迅速脫水干燥,然后在真空中保存。高溫:原理:對蛋白質、核 酸、酶系統(tǒng)等產(chǎn)生直接破壞作用(一般6030min 70。10-15min )營養(yǎng)細胞、菌絲、孢子、芽孢中耐熱能力最強的是芽孢。1)干熱滅菌:火焰滅菌、熱空氣滅菌(干烤;加熱1601802小時)2
27、)濕熱滅菌:煮沸、流通蒸氣滅菌法 、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用于葡萄酒及鮮牛乳的消毒方法)、加熱蒸氣滅菌法(普遍采用高壓蒸汽滅菌) 3)光線:可見光:可見光有微弱的殺菌作用,某些染料如:結晶紫、美蘭、紅汞、伊紅美蘭、沙黃可增強可見光的殺菌作用。紫外線:200-320nm具殺菌作用,265-266殺菌最強(紫外線殺菌原理是破壞DNA分子,使之不能進行正常的復制與轉錄)。 紫外燈: 253.7nm超聲波:聲波頻率在20000-200000Hz 以上,可裂解細菌2、化學因素1)影響化學消毒劑作用的因素:性質、濃度、作用時間、微生物的種類。2) 抗微生物藥物:喹諾酮類、磺胺類及抗菌增效劑、呋喃類、抗生素
28、、抗病毒藥、抗真菌藥3)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對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物質這種物質稱為抗生素。(抗生素的作用原理可分為4種主要類型: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損傷胞漿膜;影響菌細胞蛋白質合成;影響核酸的合成。)3、生物因素:共生、拮抗、寄生、協(xié)同共生:兩種或多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賴,互相得利,稱為共生。拮抗:一種微生物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能產(chǎn)生某些對他種微生物呈現(xiàn)毒害作用的物質,抑制或殺死他種微生物的現(xiàn)象稱為頡頏。寄生:一種生物從另一種生物獲取所需的營養(yǎng),賴以為生,并對后者具有損害作用的現(xiàn)象,稱為寄生。協(xié)同:兩種或多種生物在同一生活環(huán)境中,互相協(xié)助,共同完成或加強某
29、種作用稱為協(xié)同??股氐淖饔迷砜煞譃?種主要類型: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損傷胞漿膜;影響菌細胞蛋白質合成;影響核酸的合成。1.微生物的變異現(xiàn)象(1)細菌形態(tài)和結構的變異。(2)毒力的變異。培養(yǎng)基條件可能使細菌的毒力發(fā)生變異。(3)代謝的變異?;蜃儺惢驐l件改變,次級產(chǎn)物大量積累,產(chǎn)生代謝的變異。(4)菌落的變異。菌落形態(tài)變化,主要是光滑型與粗糙型間的相互變異。(5)耐藥性變異。藥劑使用頻率增加產(chǎn)生抗藥性的細菌,由抗藥性質粒決定。(6)抗原性的變異。2. 微生物變異的機理 非遺傳的變異 遺傳的變異:基因突變、基因轉移(轉化、轉導、 接合、原生質體融合、轉染)轉化:受體細菌直接從外界環(huán)境中攝取供
30、體細菌游離的片段整合于自身的基因組中,因而獲得該供體的遺傳信息的過程,稱為轉化。轉導:以噬菌體為媒介,將供體細菌的部分遺傳物質轉移到受體細菌,從而改變受體細菌的遺傳性狀,稱為轉導。接合:兩個完整的細菌細胞通過性菌毛直接接觸,由供體細菌將一段傳輸給受體細菌并與其整合,引起基因重組。原生質體融合:選擇兩個有特殊價值的并帶有選擇性遺傳標記的細菌細胞作為親本,用人工的方法除去細胞壁,成為原生質體,使原生質體發(fā)生融合,形成帶有雙親本的菌株優(yōu)良性狀、遺傳穩(wěn)定的融合子,這種技術稱為原生質體融合。轉染:受體菌獲得從噬菌體而非從其它供體菌提取的DNA的過程,稱為轉染。 3. 變異株的獲得:從自然界中篩選、傳統(tǒng)的
31、人工誘變、原生質體融合、基因工程 4.微生物遺傳性的保存:常用的簡易保藏法、冷凍真空干燥保藏法、液氮超低溫保藏法雜記反芻獸瘤胃內的細菌,有合成B族維生索和維生素K的能力。黃曲霉毒素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強的一種,對畜禽危害很大。用酵母、真菌、藻類等微生物生產(chǎn)的含蛋白質的飼料叫單細胞蛋白質飼料。 酸菌對青貯飼料的發(fā)酵是不利的。第 九 章 微生物的致病作用病原1、侵襲力病原微生物突破寄主機體的防御屏障,侵入組織或細胞,在其中生長繁殖,探入擴散的能力,叫做侵襲力。2.外毒素:外毒素是病原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釋放或分泌到周圍環(huán)境的毒素,用細菌濾器過濾可獲得純外毒素,能產(chǎn)生外毒素的微生物包括病原細菌和霉
32、菌。主要由草蘭氏陽性菌產(chǎn)生。3.傳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動物機體,并在其中生長繁殖從而引起一系列相互作用的過程,叫做傳染。 4.防止傳染病發(fā)生的綜合性措施(重點) 1)流行過程由三個環(huán)節(jié):傳染來源 傳播途徑 易感動物 2)制訂平時預防措施和發(fā)生傳染病后的撲滅措施,應注意幾點:嚴格執(zhí)獸醫(yī)防疫法規(guī) 進行科學飼養(yǎng) 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 發(fā)生傳染病后采取正確措施5.微生物學診斷:1)檢驗材料的采取 2)涂片、染色鏡檢 3)分離培養(yǎng)4)培養(yǎng)特性、生化特性的檢查 5)動物試驗 6)免疫學實驗第7章 免疫學基礎第一節(jié) 免疫的概念及基本功能免疫是機體識別和排除非自身物質,并保持自身完整性的生理學反應。抗原的概念與特性凡能刺
33、激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并與之發(fā)生反應的物質,稱為抗原??乖幕咎匦阅艽碳C體產(chǎn)生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稱為免疫原性。在活體內或在體外能與該特異性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發(fā)生反應,稱為反應原性。既具有抗原作用又具有反應原性的物質稱為完全抗原。半抗原不能單獨刺激機體產(chǎn)生免疫物質,但與蛋白質結合后,即能刺激免疫物質產(chǎn)生,并能與這些免疫物質發(fā)生特異性結合,這樣的物質為半抗原。如莢膜多糖、多肽、類脂質等??乖瓫Q定簇:抗原分子上的某些化學基團,這些基團稱為抗原決定簇。 細菌對于它所感染的動物機體來說是異種抗原。 免疫系統(tǒng)一、免疫器官免疫器官分為中樞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兩部分:(1)中樞免疫器官包括
34、和骨髓、胸腺、腔上嚢 。(2)周圍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結、脾臟和扁挑體。免疫活性細胞:這類細胞是指受到抗原刺激后,能特異性地識別抗原決定簇,發(fā)生免疫反應。主要包括B細胞,T細胞。動物產(chǎn)生淋巴因子的細胞是T細胞 抗體主要是 B 淋巴細胞分化增殖成為 漿細胞 所產(chǎn)生抗體。二、體液免疫主要為B淋巴細胞分化增殖成漿細胞產(chǎn)生抗體,參與體液免疫??贵w的概念與特性抗體是由抗原刺激機體而產(chǎn)生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它存在于機體的血清、體液中。 抗體是一種球蛋白,對異種動物來說,又是良好的抗原,所以具有雙重性,即是抗體,又是抗原。抗體又稱免疫球蛋白,簡稱Ig,免疫球蛋白有IgG、IgM、IgA、IgE和IgD,家畜無后
35、一種??乖碳C體后,在體內出現(xiàn)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IgG。抗原刺激機體后,在體內出現(xiàn)最早的免疫球蛋白是IgM。 機體免疫反應的過程 : 致敏機體免疫反應的過程 致敏階段、反應階段、 效應階段.補體:存在于正常動物血清中具有類似酶活性的一組蛋白質。侵襲力: 病原菌在機體內定殖,突破機體的防御屏障,內化作用,繁殖和擴散,這種能力稱為侵襲力。全身傳染: 某些病原微生物能突破動物機體的防御屏障,侵入血流或淋巴結,從而散布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此種狀態(tài)稱為全身傳染三、細胞免疫細胞免疫的作用:細胞免疫具有抗細胞內寄生性病原體的感染,發(fā)生組織移植排斥反應,以及對抗腫瘤等多種免疫作用。干擾素:是正常細胞在某些病
36、毒或適宜的誘生劑的作用下產(chǎn)生的一種糖蛋白。第七節(jié) 抗原抗體反應由于抗原過?;蚩贵w過剩,都不能形成大分子復合物??乖贵w反應的概念及特點反應類型(一)沉淀反應:當抗原為膠體狀態(tài)時,與相應的抗體結合,在電解質的參與下出現(xiàn)可見沉淀物,謂之沉淀反應。特點:抗原為可溶性抗原;復合物中沉淀帶,主要成分為抗體。稀釋抗原、固定抗體濃度。瓊脂免疫擴散:簡稱瓊脂擴散,用1%瓊脂凝膠上進行沉淀反應。瓊脂凝膠含水量很高,可溶性抗原和抗體能在凝膠中自由擴散,二者在瓊脂凝膠中相遇,在比例最適處出現(xiàn)沉淀帶,稱為瓊脂擴散。用途:用于疾病的診斷,如法氏病、馬立克氏病、豬瘟、炭疸桿菌病、牛白血病等。測定抗體水平,測定動物體內的抗
37、體水平,檢測免疫狀況。測定復合抗原成分,每一種不同抗原均與相應的抗體產(chǎn)生一根沉淀帶。(二)凝集反應細菌、紅細胞等顆粒狀態(tài)抗原與相應抗血清混合后,當有電解質存在時,就發(fā)生顆?;ハ嗄默F(xiàn)象,叫做凝集反應。在凝集反應的抗原抗體復合物中,主要成分是抗原顆粒;抗原為顆粒狀;固定抗原濃度,稀釋抗體。變態(tài)反應:機體被某些抗原物質所致敏后,再次接觸該抗原時,發(fā)生對機體有損害的免疫反應。1. 葡萄球菌 形態(tài):圓形或橢圓形。常堆積成葡萄串狀,成對或成短鏈狀排列,無鞭毛,不形成芽胞,革蘭氏染色陽性,致病性較小 培養(yǎng)特性:需氧或兼性厭氧,對營養(yǎng)要求不高,最適溫度于3537 .C 分類: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病,產(chǎn)生溶血
38、素和腸毒素)、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 抵抗力:加熱80.C 30-60min才殺死. 干燥膿汁中可生存數(shù)月,腸毒素,煮沸-1.5 小時仍具毒力,120 .C 經(jīng)20min 還不能完全破壞2. 鏈球菌 形態(tài):是一類呈鏈狀排列的革蘭氏陽性球菌,可引起化膿性炎癥,乳房炎敗血癥等,圓形或卵圓形,呈短鏈、長鏈或成對排列,無芽胞,多數(shù)無鞭毛,有些有莢膜。 培養(yǎng)特性:需氧或兼性厭氧,生長要求高,在加有血清、葡萄糖培養(yǎng)基中生長良好。 抵抗力:抵抗力不強,加熱??蓺⑺?,對磺胺類、青霉素、紅霉素均敏感 致病性:能產(chǎn)生多種毒素和酶,3. 沙門氏菌 形態(tài):兩端鈍圓中等大小的革蘭氏陰性菌,無芽胞,一般無莢膜, 除
39、雞白痢沙門氏菌和雞傷寒沙門菌外,其余都有周身鞭毛 培養(yǎng)特性:需氧或兼性厭氧,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能生長,不分解乳糖(絕大多數(shù)) 抵抗力:與大腸桿菌相似,個月,潮濕溫暖處不超過周,但在干燥的墊草中可存活周之久,對常用消毒藥和廣譜抗生素敏感。 致病性:能產(chǎn)生較強毒素,專嗜性:雞沙門氏菌、雞白痢沙門氏菌 泛嗜性: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4. 大腸桿菌形態(tài):兩端鈍圓的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多散在,大多數(shù)都有周身鞭毛,不形成芽胞,有的有莢膜。培養(yǎng)特性:需氧或兼性厭氧,在普通培養(yǎng)基是生長良好,在麥康凱和遠氏培養(yǎng)基上因發(fā)酵乳糖產(chǎn)酸,使指示劑變紅,產(chǎn)生紅色菌落。在伊紅美蘭培養(yǎng)基上金屬光澤黑色的菌落。 抵抗力:煮沸
40、即可被殺死,但菌體的O抗原121C 加熱2小時不被破壞,本菌對消毒藥敏感,但易產(chǎn)生耐藥性。 致病性:引起各種動物敗血癥,幼畜腹瀉家禽卵巢炎、腹膜炎、豬水腫病等。5. 巴氏桿菌形態(tài):多殺性巴氏桿菌為細小球桿狀革蘭氏陰性菌,兩端鈍圓、無芽胞、無鞭毛,有莢膜,需氧或兼性厭氧,在動物血液和臟器中呈明顯的兩極著色 培養(yǎng)特性:需氧或兼性厭氧,營養(yǎng)要求高,在血瓊上生長成露滴樣小菌落,不溶血。在血清肉湯中4-6 天后形成菌環(huán)。禽巴氏桿菌為禽霍亂。6. 里氏桿菌 鴨疫里氏桿菌,原名鴨疫巴氏桿菌,是形態(tài)革蘭氏陰性桿菌,個別呈長絲狀,瑞氏染色可呈兩著色,無鞭毛,無芽孢,可形成莢膜。 培養(yǎng)特性:對營養(yǎng)要求高,在普通培
41、養(yǎng)基上不能生長,在巧克力瓊脂平板、CO2培養(yǎng)才能生長。 致病性:雛鴨傳染性漿膜炎的病原菌,引起1-8 周齡,尤其2-3 周齡的雛鴨大批發(fā)病7. 布氏桿菌 形態(tài):革蘭氏陰性短小芽胞桿菌,無鞭毛,不形成芽胞,無莢膜, 培養(yǎng)特性為需氧菌,對營養(yǎng)要求高,在5%-10%的馬血清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良好 抵抗力;在牛乳中能存活8天,巴氏消毒可被殺死,煮沸立即被殺死,對常用消毒劑均敏感 致病性:人畜共患的病原體,以牛、羊、豬易感染,主要侵害生殖系統(tǒng),引起母畜流產(chǎn)、子宮炎、 公畜睪丸炎8. 豬丹毒桿菌I 形態(tài):纖細的小桿菌,菌體平直或稍彎曲,在慢性感染的病灶中菌體多呈彎曲的長絲狀,不形成芽胞,無莢膜,無鞭毛,革蘭氏
42、陽性,培養(yǎng)特性:微嗜氧或兼性厭氧,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生長不良,在血瓊脂平板上長成透明、圓形、露滴狀小菌落,并出現(xiàn)溶血環(huán),肉湯中生長呈現(xiàn)輕度渾濁,明膠刺呈試管刷狀生長 抵抗力;在水中可存活5-15 天,在掩埋的尸體中的能存活9個月在熏腌制品中能存活3個月 致病性:常引起3-12月齡的豬發(fā)生豬丹毒,可感染人,引起類丹毒1、細胞壁的主要功能:(1)保持細菌一定的外形(2)保護細菌免受外界滲透壓和有害物質的損害(3)與細菌的致病性、抗原性、對噬菌體和藥物的敏感性相關(4)與革蘭氏染色反應特性相關2、革蘭氏染色陽性與陰性菌細胞壁的比較:(1)革蘭氏陽性菌:肽聚糖層次多、厚(機械抗性強、對溶酶菌和青霉素敏感)
43、不含外膜(脂多糖),不形成內毒素。(2)革蘭氏陰性菌:肽聚糖層次少、?。C械抗性差、對溶酶菌和青霉素 不敏感)脂多糖組成外膜,形成內毒素3、莢膜功能嘆曐護細嬠柶庴干燥和其它有害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嘇貯錟養(yǎng)椏丆埲備營養(yǎng)缺乏時重新利用;嘊桳彆槹細嬠黏附于機體各處表面;嘋擻掞峈吞殐細胞的吞噬和抵抗抗體,使細菌發(fā)揮致病性4、芽孢及其特點:整個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強的生命體,是否能消滅芽孢是衡量各種消毒滅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標。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重新轉變成為營養(yǎng)態(tài)細胞;產(chǎn)芽孢細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產(chǎn)芽孢的細菌多為桿菌,也有一些球菌。芽孢的有無、形態(tài)、大小和著生位置是細菌分類和鑒定中的重要指標。
44、芽孢與營養(yǎng)細胞相比化學組成存在較大差異,容易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5、病毒及其病毒的特點:病毒:是一類非細胞結構,僅能在宿主細胞內以復制方式增殖的微生物。(1)極其微小,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一般都可通過細菌濾器;(2)其主要成分僅是核酸和蛋白質兩種;每一種病毒只含一種核酸,不是DNA就是RNA;(3)既無產(chǎn)能、產(chǎn)酶系統(tǒng)也無蛋白質合成系統(tǒng);(4)在宿主細胞內,通過核酸的復制和核酸蛋白裝配的形式進行增殖,這種繁殖方式叫復制;(5)在離體條件下,以無生命的化學大分子狀態(tài)存在,并可形成結晶;(6)對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對干擾素敏感。6、病毒細胞培養(yǎng)的特點:(1)細胞培養(yǎng)中的每個細胞的生理特性基本一致
45、;(2)沒有實驗動物的個體差異;(3)試驗數(shù)量遠遠超過動物或雞胚;(4)可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標準化試驗,可重復性好。7、病毒的治病原因:(1)病毒或病毒產(chǎn)物直接造成細胞死亡。(2)使細胞的mRNAs降解(3)合成大量的病毒mRNAs,與細胞的mRNAs進行競爭,有些感染幾乎使細胞所有的合成被阻斷。(4)病毒通過啟動細胞凋亡來殺死細胞。(5)利用和改變寄主細胞的酶系。8、衣殼的主要功能:(1)對環(huán)境中的核酸酶或其他破壞性因素保護病毒基因組;(2)介導病毒核酸進入宿主細胞;(3)具有抗原性。9、細菌對營養(yǎng)物質的攝取(1)單純擴散嘆暔質嵼擴嶶過程中沒有發(fā)生任何反應;嘇晄徚栒擻検丟晄擻媡濃搙運輸丟嘊運輸
46、懍棪梌枌內外物質的濃度差成正比(2)促進擴散嘆晄徚栒擻検丆廀梫載懱嘇嶲梌運輸揑暔質本身的分子結構不發(fā)生變化嘊晄擻進峴媡濃搙運輸嘋運輸懍棪梌枌內外物質的濃度差成正比(3)主動運輸:主動運輸是廣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種主要的物質運輸方式。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物質運輸過程中需要消耗能量和載體,而且可以進行逆濃度運輸。(4)基團移位:基團移位是另一種類型的主動運輸,它與主動運輸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有一個復雜的運輸系統(tǒng)來完成物質的運輸,而物質在運輸過程中發(fā)生化學變化?;鶊F轉移主要存在于厭氧型和兼性厭氧型細胞中,主要用于糖的運輸,脂肪酸、核苷、堿基等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運輸10、瘤胃微生物種群之間的關系:(1)
47、協(xié)同:是指兩種或多種微生物在同一環(huán)境中,互相協(xié)助共同完成某種作用的關系。(2)競爭:是指兩種或多種以上微生物共同生存時,為獲得能源、空間或有限的生長因子而發(fā)生的爭取現(xiàn)象。 (3)共生:是指兩種微生物共同生存時,可一方受益或互相受益,為對方提供營養(yǎng)物質和生長因子或生存條件的關系。(4)吞噬:一種較大型微生物吞人并消化另一種小型微生物以滿足其營養(yǎng)需要的相互關系。11、紫外線滅菌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細菌DNA鏈吸收足夠劑量的、260nm左右的紫外線后,同一鏈中的相鄰兩個胸腺嘧啶形成二聚體,DNA分子不能進行正常的復制與轉錄,發(fā)生致死性突變而死亡。另一方面,紫外線使空氣中的氧變成臭氧,臭氧
48、放出的原子氧,也具有強烈氧化殺菌作用。12、青貯飼料及其原理:(1)青貯飼料:是指青玉米稈、牧草等青綠飼料經(jīng)切碎、填入、壓實在青貯塔或窖中,密封,在密封條件下,經(jīng)過微生物發(fā)酵作用而調制成的一種多汁、耐貯存、質量基本不變的飼料。這種調制飼料的方法稱青貯。(2)原理:在密閉的環(huán)境中通過微生物的厭氧發(fā)酵作用,使飼料的pH下降,抑制所有微生物的活動,從而保存飼料。13、鮮乳的微生物來源(1)來自乳畜的體表動物體表的被毛和皮膚(2)來自用具一切與鮮乳接觸的用具,(3)來自工作人員乳業(yè)工作人員、特別是擠乳人員的雙手和衣服等(4)來自空氣在空氣中漂浮的灰塵上,常常有各種微生物存在,落入乳中,即能污染鮮乳。(
49、5)來自其他方面如污水、蠅類與蚊蚋及蟑螂等14、簡述毒素:外毒素:某些病原菌主要是革蘭氏陽性菌在生長繁殖中產(chǎn)生并分泌到菌體外的有毒的蛋白質(1)通常為蛋白質,抗原性強;(2)可選擇作用于各自特定的組織器官;(3)不同病原菌產(chǎn)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癥狀也不同;(4)其毒性作用強,但毒性不穩(wěn)定,對熱和某些化學物質敏感。 內毒素:存在于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最外層的結構成分,只有細菌細胞死亡、自溶或被認為破壞時,才釋放出來。(1)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物質,主要成分是脂多糖(LPS),于菌體裂解時釋放;(2)作用于白細胞、血小板、補體系統(tǒng)、凝血系統(tǒng)等多種細胞和體液系統(tǒng),引起發(fā)熱、白細胞增多、血壓下降及微
50、循環(huán)障礙,有多方面復雜作用;但相對毒性較弱;(3)各種革蘭氏陰性菌的內毒素作用相似,且沒有器官特異性。15、感染的微生物學診斷:(1)檢驗材料的采取(2)涂片、染色鏡檢(3)分離培養(yǎng)(4)培養(yǎng)特性、生化特性試驗 (5)動物試驗(6)免疫學試驗16、濕熱滅菌法的原因: (1) 菌體內含水量越高,則凝固溫度越低; (2) 蒸汽冷凝會放出潛熱; (3) 飽和水蒸汽穿透力強; (4) 濕熱易破壞細胞內蛋白質大分子的穩(wěn)定性,主要破壞氫鍵結構。1.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形態(tài)、結構、生理、遺傳變異、生態(tài)分布、分類,以及與人類、動物、植物相互關系的科學2.微生物:是指個體微小,通常須借助顯微鏡才能看見的生物類
51、群的總稱。3.細菌的特殊構造:鞭毛、菌毛、性菌毛、莢膜和芽孢,并非所有的都有。4.細胞壁:是位于細胞最外的一層厚實、堅韌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組成,有固定細胞外形和保護細胞等多種生理功能。5.周質空間: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外膜與胞質膜之間的空隙。6.細胞質:是細胞質膜包圍的除核區(qū)外的一切半透明、膠狀、顆粒狀物質的總稱。7.莢膜:一部分細菌,在其生活過程中,可以在細胞壁的外面產(chǎn)生一種黏液樣物質,包圍整個菌體,稱為莢膜。8.粘液層:有一些細菌能產(chǎn)生比莢膜薄、只有在電鏡下才能看見的微莢膜。有些細菌周圍產(chǎn)生一些邊界不明顯、疏松、易與菌體脫離的黏液樣物質,稱為黏液層。9.芽孢:部分種類桿菌、個別種類球菌再
52、生長發(fā)育的某一階段可以在菌體內形成一個內生孢子,成為芽孢。10.菌落:單個微生物在適宜的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或內部生長、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tài)結構的子細胞生長群體。11.菌苔:當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眾多菌落連成一片時,便成為菌苔。12.菌株:一個菌株是指由一個單細胞繁衍而來的克隆或無性繁殖系中的一個微生物或微生物群體。13.假菌絲:如果酵母生長繁殖旺盛,芽體尚未從母細胞上脫落,又從芽體上生出新的芽體,如此多次反復進行,母細胞與子細胞以極狹窄面積相連成串,似絲狀的樣子,則稱為假菌絲。14.囊膜的主要功能:與病毒吸附細胞,病毒的致病性,和其表面抗原性有關。15.包涵體:是某些病毒感染細胞
53、產(chǎn)生的特征性的形態(tài)變化,可通過固定染色而后在光學顯微鏡下檢測。包涵體可在細胞核內或胞漿內,可單個或多個,有的較大有的較小,或圓形或無規(guī)律形態(tài),可嗜酸或嗜堿,因病毒的種類而異。細胞內包涵體的位置即是病毒合成及裝配的部位。16.干擾素:由病毒或其他干擾素誘生劑刺激機體細胞所產(chǎn)生的一種具有抗病毒等作用的糖蛋白。17.溫和噬菌體:噬菌體基因與宿主菌染色體整合,不產(chǎn)生子代噬菌體,但噬菌體DNA能隨細菌DNA復制,并隨細菌的分裂而傳代,稱為溫和噬菌體或溶原性噬菌體。帶有噬菌體基因組的細菌稱為溶原性細菌,整合在細胞核上的核酸稱為原噬菌體。18.衛(wèi)星病毒:是必須依賴宿主細胞內共同感染的輔助性病毒才能復制的核酸
54、分子,有的衛(wèi)星因子也有外殼蛋白包裹,這些又稱衛(wèi)星病毒 。 19.微生物生態(tài)學:研究微生物與其周圍生物和非生物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20.常住菌:在動物體表或體內的共生的或寄生的微生物。與其宿主在共同的長期進化過程中,在宿主體內某一特定部位長期適應和選擇,定居繁殖,形成的微生物區(qū)系。21.過路菌:是從土壤、水、空氣和動物所接觸的環(huán)境或食物中污染的微生物。22.菌群失調:在正常情況下,正常菌群內部及其與宿主之間處于共生、協(xié)調的平衡狀態(tài)。如果宿主受到日糧突然變化、環(huán)境變化、患病、手術等應激,或是濫用抗菌藥物等情況下,正常菌群中的微生物種類、數(shù)量發(fā)生改變,菌群平衡受到破壞,即稱為菌群失調。稱為菌群失
55、調。23.微生態(tài)制劑:是指一類可通過有益的微生物活菌或相應的有機物質,幫助宿主建立起新的腸道微生物區(qū)系,以達到預防疾病、促進生長的添加劑。24.益生菌:一般是指通過改善腸內微生物區(qū)系的平衡而對動物起有利作用的微生物活菌添加劑,也稱微生物活菌制劑。被用作益生素的微生物通常有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25.益生元: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能選擇性地促進宿主消化道有益微生物,或飼喂的益生菌的活性和生長,從而對宿主有益的飼料或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如寡果糖等。26.抗生素:微生物在其生命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一類低分子量代謝產(chǎn)物,在很低濃度下就能抑制或殺死其它微生物的生長。27.質粒:存在于各種微生物細胞中核體以外的
56、一小段DNA。28.毒力因子:構成病原微生物毒力的物質。29.致病性:又稱病原性,是指一定種類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能在特定寄主體內引起感染過程的性能。30.立克次體:是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單細胞原核微生物。31.螺旋體:介于細菌與原蟲之間的單細胞原核微生物。32.無菌動物:體內外不攜帶任何微生物和病毒的動物。33.滅絕原蟲反芻動物:在研究反芻家畜瘤胃發(fā)酵及其功能過程中進行滅蟲處理使其體內原蟲去除的反芻家畜。34.滅菌:殺死物體中所有微生物,叫做滅菌。這里指的所有微生物中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孢子等。35.消毒:殺死物體中的病原微生物,叫做消毒。用于消毒的化學藥品叫做消毒劑或殺菌劑。36.防腐:阻止或抑制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可錄光盤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手用鋼絲刷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實驗儀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機械立式拉線機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年中國電視包裝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單作用液壓舉升缸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年中國染料著色劑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光電直讀單色儀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咖啡廳裝修合同安全要點
- 2025年培訓機構教師述職報告范文
- 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 個人網(wǎng)絡消費信貸 貸后催收風控指引
- 三年級下冊全冊書法教案
- 《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與管理指南(2024年)》解讀
- 2023年機動車檢測站質量手冊(依據(jù)2023年版評審準則和補充要求編制)
-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課件-研學課程設計計劃
- 會議記錄表格樣本
- 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方案
- 羧基麥芽糖鐵注射液-臨床用藥解讀
- 《手語基礎學習》課件
- 建筑材料包銷協(xié)議書
-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