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_第1頁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_第2頁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_第3頁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_第4頁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隈研隈研吾吾 曾獲得國際石造建筑獎、自然木造建筑精神獎等。著有十宅論、負建筑。1954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1979年獲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筑學碩士學位1985年1986年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亞洲文化協(xié)會客座研究員丹下健三隈研吾2001年2009年任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部教授2008年任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教授2009年任東京大學建筑學科教授“我總是試圖捕捉建筑物周邊的環(huán)境氛圍。設計前,我們首先會發(fā)掘當?shù)厝藗兊纳罘绞?,以及他們使用的材料。當我們體會到當?shù)氐沫h(huán)境氛圍,就會思考如何讓建筑與環(huán)境相互融合?!薄爸t遜對我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建筑中的某個細節(jié)過于強烈

2、、搶眼,勢必會破壞整體環(huán)境的和諧。同時,我也希望我的建筑作品能夠以謙遜的姿態(tài)矗立于它所在的環(huán)境。我認為,我的建筑具有一種自然的屬性,身處其中的人能夠更深刻地感受與大自然的親密?!睍r代周報:“作為一名建筑師,卻希望建筑“消失”,矛盾嗎?”“我總是試圖捕捉建筑物周邊的環(huán)境氛圍。設計前,我們首先會發(fā)掘當?shù)厝藗兊纳罘绞剑约八麄兪褂玫牟牧?。當我們體會到當?shù)氐沫h(huán)境氛圍,就會思考如何讓建筑與環(huán)境相互融合。”“謙遜對我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建筑中的某個細節(jié)過于強烈、搶眼,勢必會破壞整體環(huán)境的和諧。同時,我也希望我的建筑作品能夠以謙遜的姿態(tài)矗立于它所在的環(huán)境。我認為,我的建筑具有一種自然的屬性,身處其中的人

3、能夠更深刻地感受與大自然的親密。”按傳統(tǒng)做建筑,首先要“三通一平”,“七通一平”,但“竹屋”建在一條山溝上,“如果平整土地,會破壞原有的自然平衡,反而容易引起山體滑坡”。隈研吾充分地利用地形,“竹屋”的下一層在山溝的底下,上一層在山溝的上面,外表用當?shù)氐闹褡影鼑?。“竹屋?2002年碧綠幽靜的山野中,如果沒有一幢竹子搭建的小樓,便失了一些靈氣。竹屋似乎為了彌補這個缺憾而應聲而出,但又好像是先有了竹屋,其他的別墅都是來作配角的。隈研吾認為,竹子是中國的符號和象征,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竹子都會想到中國。梼原木橋博物館2010年梼原是日本一個以林木業(yè)為主的小鎮(zhèn),隈研吾希望做一個具有雕塑感的建筑,以此來

4、帶動當?shù)禺a業(yè)發(fā)展。他利用當?shù)氐拇罅磕静模斐隽艘蛔緲蛎佬g館,它在山谷中橫跨而出,與小鎮(zhèn)、山谷、樹林形成了和諧的關系。“這是一個以橋形設施連接兩個公共建筑的項目 ,這兩個公共建筑長期被馬路阻隔。它的功能不僅是兩個建筑之間的通道,同樣也是住房和工作間,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中心的理想地點。在這個項目中,我們挑戰(zhàn)一項由小部件組成的結構體系,參考古代中國和日本經常使用的懸臂結構。它是可持續(xù)設計的一個很好的范例,因為你可以不使用大尺度的材料來實現(xiàn)一個巨大的懸臂結構?!睖\草觀光文化中心2012年淺草觀光文化中心位于東京早期木結構建筑保留最多的地區(qū),隈研吾在這座建筑上,也大膽地使用木頭。他縱向排布木頭,來讓建筑顯得

5、纖細、透明,還可以濾減光線,使之更加節(jié)能。在文化中心的頂層,你還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遙望淺草寺對面的東京晴天塔。隈研吾說:“這里是東京最棒的地方!”長岡是一個只有30萬人口的旅游型小城市,這里的市政廳被隈研吾塑造成了一個帶有頂棚的開放廣場,能夠讓人們經常在此聚集、相遇。在這里,辦證反倒成為一個很小的功能,5000人的體育館位于其中供人使用。長岡市政廳2012年“我的老師們總會批評丹下健三的作品太過宏大,他們認為,盡管丹下健三是一位偉大的建筑師,但城市并不需要里程碑式的建筑,更為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人性的空間。”在建造時,甚至征求孩子們的意見,并依據他們的意見,在市政廳內種上了許多樹木。由于市民對于它的

6、滿意度非常高,使用頻繁,也讓這幢建筑有了極大的活力。人性空間遠高于里程碑式建筑中國美院民藝博物館2015博物館坐落于中國美院的象山校區(qū)。博物館的建筑形式與當?shù)氐牡匦蔚孛蚕嗪魬詼睾偷男问角度氲骄G色環(huán)境中。為了將建筑與景觀相融合,建筑物的屋頂由一些廢棄的屋瓦覆蓋著,使建筑別有一番當?shù)剜l(xiāng)村小鎮(zhèn)風情。建筑立面同樣使用這些廢棄的屋瓦,固定在交織的不銹鋼絲上。這樣的立面幫助控制外部視野,并形成了有趣的室內光影效果。成都知美術館木材的使用是為了平衡大量使用的鋼材和玻璃我所做的將建筑融入于環(huán)境中,使用當?shù)氐慕ㄖ牧?,以及利用光線營造建筑的通透感。時代周報:作為一名建筑師,卻希望建筑“消失”,矛盾嗎?隈研吾:我倒并不覺得這兩者之間有什么矛盾之處。畢竟早在20世紀,許多偉大的建筑設計師就已經非常重視建筑物與環(huán)境的融合問題。時代周報:作為在中國已有十余年項目經驗的著名建筑設計師,有什么想法可以給中國建筑業(yè)借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