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言文教學“文”“言”統(tǒng)一的思考_第1頁
關于文言文教學“文”“言”統(tǒng)一的思考_第2頁
關于文言文教學“文”“言”統(tǒng)一的思考_第3頁
關于文言文教學“文”“言”統(tǒng)一的思考_第4頁
關于文言文教學“文”“言”統(tǒng)一的思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文言文教學“文”“言”統(tǒng)一的思考程紅兵先生在教師的文化自覺決定了課改的成功 報告中指由:文化賦予一切活動以生命和意義,文化的缺失 就意味著生命的貶值和枯萎。教育就是文化的傳承,課程改 革就是要更好地實現(xiàn)文化的傳承。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實際上 就是一個文化過程。教育一旦失去文化,所剩的只是知識的 位移、技能的訓練和應試的準備??梢?,語文文言文教學不 能缺失文化。對于文言文經典作品中的文化內涵的挖掘與感 悟,又必須以把握其“言”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的 品讀感悟文化的深層內涵。 一言以蔽之,文言文教學必須“文” “言”統(tǒng)一。具體理由如次:文言文的特點首先體現(xiàn)在“文言”。文言是以先秦漢語 為基礎

2、形成的一種古代漢語書面語,有嚴格的詞匯、語法系 統(tǒng)。文言文教學應由文言這個語言基礎的層面上升到語言所 承載的內容中去。文言文學習的落腳點是“文化”。選入教材的文言文大 都是經典作品,語言表達凝練典雅,追求起承轉合或首尾圓 合的嚴謹與精巧,具有怡情養(yǎng)性、豐富人格、鑄造靈魂的思 想教化功能。文言文的價值表現(xiàn)在它所承載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 的傳統(tǒng)文化上,文言文中的思想精髓、文化精華是引導學生認同、傳承傳統(tǒng)文化并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絕好內容。有鑒于此,文言文教學應著眼點于“文章”與“文學” ( “文章”是指其功能,而“文學”是指其表現(xiàn)形式。文言文有其符合當時時代的實用功能,或言志,或載道。而作者的 “志”與“道”

3、要通過語言表達由來,語言的組織形式就體現(xiàn)了作品的文學性。因此,文言文的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 處,往往就是作者言志載道的關節(jié)和精髓。(參見王榮生主編文言文教學教什么)然而當前中學文言文教學狀況不容樂觀,存在著諸多問 題。很多老師在應試壓力下,為了落實指向“言”的教學目 標,將文言文課上成“字字落實,句句翻譯”的古漢語課, 幾乎放棄了對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放棄了對精妙的語言背 后所傳遞生的文化內涵的感悟,使文言文教學有“言”而無“文 無法達到文學熏陶和文化浸染的目的。若是遇上公 開課,又往往把課上成架空文言字詞的“文章分析課”,希望以此來體現(xiàn)教者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教學能力”。這樣的文言文教學有

4、“文”而無“言”,最終培養(yǎng)文言文閱讀 能力的教學目標無法達成。盡管越來越多的老師逐漸意識到文言文教學需要“文”“言”并重,但卻無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 簡單地進行先“言” 后“文”的教學,這樣的文言文教學是“文”“言”割裂的。那么,怎樣在文言文教學實踐中將“文”與“言”和諧統(tǒng)一起來呢?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思考。一、關注煉字煉句處1 . 注意“陌生化”的語言。 “語言陌生化”是指不采用習慣表達,而有意地使語言表達偏離日常的語言習慣,使普通語言 “變形” , 以寄托別樣的寓意和情思。 對于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需要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鑒賞討論。如歸去來兮辭“農人告余以春及, 將有事于西疇。 或命巾車

5、, 或棹孤舟” ,這個句子要表達的是“有時駕著一輛有帷的小車,有時劃著一艘小船” ,可作者為何用“命”不用“駕”呢?結合前句中的“有事” (古時“有事”常用來指戰(zhàn)爭等大事件) ,再用上這個“命”字,就能讀出陶淵明歸隱園田以農事為樂的生活狀態(tài)。在這個心靈得以棲息的家園中, “命”車出行,下地農耕是其精神王國的大事,這樣的文字充分表現(xiàn)他獲得精神自由的暢快。也可以引發(fā)了學生對個體生命進行更深刻的思考。2 .不放過淺易的字詞句。孫紹振老師在讀者主體和文本主體的深度同化和調節(jié)的講話中提到經典文本的解讀至少有三層次:第一層是“顯性的、表層的連貫感知” ,可以一望而知; 第二層是 “作者千載的意脈的變化”

6、, 是隱形的;而第三層是“文體形式的規(guī)范性和開放性,還有文體的流派和風格” ,有著更為深邃的內涵。而教學就是“從學生的一望而知指出他的一望無知,甚至再望也還是無知” 。文言文中有些看似簡單的字詞句,若僅淺層的理解是不夠的,教師需要設疑設障,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無知” ,并引導他們主動地去化“無知”為“有知” 。 項脊軒志中歸有光寫家道中落, “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 。學生似乎一讀就懂,但此句為何就能寫出家庭的分崩離析?有了疑問學生就會去思考“庖”與“宴” ,思考“廳”在古代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通過學生主動求知,老師答疑解惑,他們就會明白“逾庖而宴”是一種喪失生活雅趣的不得已行為,而古時的“廳”

7、則是大家庭成員聚集或接待賓客的地方,如今由于“諸父異爨” ,家庭分崩離析, “廳”也因閑置而成為家畜的活動場所。如此學生才能讀到歸有光隱藏于文字下的情感,才能更深切地理解“亦多可悲”中所寄寓的家世之痛,思親之情。3 .探尋文言文字的本義。文言文閱讀中,若對文字的本義加以探尋,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能更準確地理解文本,體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思,進而感受文言文字的美。歐陽修秋聲賦描寫秋聲有這樣一個句子“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 如波濤夜驚, 風雨驟至” , 我們往往會望文生義,把后兩句譯為“波濤洶涌,風雨驟然來臨” 。其實“驚”繁體字為 “?” , 本義是 “馬受驚” ; “驟” , 本義是 “馬

8、疾步” 。如果我們探尋了字的本義,那么對于上述句子會產生更形象的感悟,化無形為有形,突出秋聲來勢之猛,也了解了作者聞聲驚懼和感嘆的原因。學習者在這樣的學習中,更能從個人出發(fā)對自然和社會加以真切感悟,從而理解文章所思考的人事憂勞的主題。4 .關注文言文中的虛詞。虛詞是文言文學習的難點,也是理解文言作品精髓的關鍵。文言虛詞的重要價值除了產生音韻之美,還在于其對強化感情、渲染氣氛起到的作用。很多時候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就是在虛詞中不露聲色地流淌出來的。如阿房宮賦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此中連用六個

9、“也” ,前五個并列使用表判斷,第六個表強調,產生一種疏離感, 讓人覺得那個宮女依然在翹首盼望。 這些 “也”把內容、結構、語法、修辭、宮女的心理都串起來了。描摹了對皇上到來急切的盼望、喜悅、焦慮最后失落、無奈的心態(tài),從中可以讀到作者對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生活的無聲譴責。二、關注章法考究處章法是文學作品藝術手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狹義的章法一般是指如何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有條理的組織,而廣義的章法幾乎牽涉到寫好文章的各個方面。創(chuàng)作者選擇怎樣的“章法”形式,與他所想傳達的“志”和“道”是相對應的。因而要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必須對作品的行文章法有更多的品悟。1 . 關注句式句型。句子是文章中能夠表達完整意思的重要

10、語言單位。對于句子的研讀是我們考究文章主旨及文化內涵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言文的閱讀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分析句子的句式和句型,關注句子在文段中的出現(xiàn)形式。若在一段句式整齊的文字中,某一句子的出現(xiàn)形式突然發(fā)生變化,那么這個句子就應該引起注意??梢砸龑W生反復誦讀,感受變化帶出的效果。 歸去來兮辭中以六字句為主的段落中突然由現(xiàn)“乃瞻衡宇,載欣載奔。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這樣的四字句,讀來短促有力,給人一種輕快之感,更能表現(xiàn)詩人棄官歸田后獲得精神自由的歡快喜悅。此外,一些特殊的句式,如疑問句、反問句或者某些倒裝,可以為文章增“氣” 。疑問句設疑問難,將思維引向深處;反問句強化

11、語氣,增強力度;感嘆句強化情感,使文章充滿激情韓愈在祭十二郎文通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三個反問連用表明了自己對侄兒之死難以接受的極度震驚的情緒。 “嗚呼!其信然矣! 而壽者不可知矣! ”連用五個感嘆句來表明自己的不解與迷惑,進一步強調無法接受事實的心境。這種至悲至痛的情感正是通過連續(xù)的反問和連續(xù)的感嘆增強抒情性和感染力的,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此文,定能引發(fā)其對生命、人生更深的思考。2 .關注選材和詳略的安排。一篇文學作品中,作者選了什么材料來表現(xiàn)主題,詳寫什么、略寫什么,這些安排對于主題和情感的表現(xiàn)有著極大的影響。 湖心亭看雪是記張岱回憶二十多年前夜游西湖舊事。第一段中寫明

12、了此行目的是“獨往湖心亭看雪” ,但除了路上有少量雪景描寫外,到了湖心亭作者根本就沒寫雪景,只寫了人。遇人煮酒,拉他同飲,飲酒后自己離開。這文中作者突寫一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這樣的安排與當時作者的處境、心情就有密切的關系了。若去體會當時五十多歲的明朝人張岱活在清朝會以怎樣的心情去回憶舊事呢?一個南京人離開故鄉(xiāng)來到杭州是可以回去的,而張岱在清朝為“客” ,是永遠也無法回去了。所以這篇文章的選材和剪裁的匠心就值得去體悟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3 .關注作品的寫作思路。在經典作品中,作者的寫作思路是非常值得品味思考的。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這個邏輯對于主題、思想的表達有著重要的作用。岳陽樓記的三、四兩段先寫“覽物而悲” ,再寫“覽物而喜” ,兩段“覽物之情”的順序能否互換呢?范仲淹的后人范公?的過庭錄中敘述了岳陽樓記的創(chuàng)作意圖,“其意蓋在諫故人耳” ,而這個故人即滕子京,滕子京“豪邁自負,罕受人言” ,范仲淹不直言相勸,而是借著滕子京之托通過寫記進行曲筆勸諫:開篇頌其功績;中間敘寫覽物 之情,先悲后喜,與滕子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