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組織策略淺論寧遠縣第一中學 鄭明勝 (聯(lián)系電話:07466642716)論文摘要: 新課程在湖南實施已兩年之久了,對于每一位在一線教學的教師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如何適應變化了的形勢,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策略,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評價觀,其意義不言而喻。筆者認為,教師在備課中要體現(xiàn)預設與生成的統(tǒng)一,要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課堂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把學科課程作為一種資源來開發(fā),強調學科的整合性、兼容性和豐富性,同時要盡力體現(xiàn)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變的理念;在教學中要樹立課標意識、教材意識、學生意識、合作意識、整合意識,努力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
2、新型、和諧課堂教學模式。 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自2001年秋季開始在國家級實驗區(qū)啟動,經(jīng)過兩年多的探索、調研、反饋和評估,2004年正式在廣東、海南、寧夏、山東四省率先實施,2005年推進到江蘇,2006年全國大部分省市(福建、浙江、天津、安徽、遼寧等)開始實施,2007年湖南?。ê?、陜西、北京、吉林、黑龍江)最終加入這一行列。這樣,高中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地展開。本文擬就新課程背景下的教(教材變化)、考(高考變化)、學(教學策略變化)作一淺論,重點論述教學策略的變化,以求教于各位方家同仁。一、關于人教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幾點認識1、編寫體例結構(1)教材整體結構:模塊+專題
3、 新課程改變了傳統(tǒng)的通史模式,采用模塊加專題形式,即3個必修模塊(政治、經(jīng)濟、文化)加6個選修模塊,每個模塊內又按小專題的形式構成;單元+課+目 新課程打破了傳統(tǒng)的章、節(jié)結構,而采用了“單元課目”結構;探究活動課 每個必修模塊均設置了一節(jié)探究活動課,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附錄一、二、三(中外歷史大事年表、重要詞匯中英文對照表、歷史學習推薦網(wǎng)站)(2)單元結構:a、單元導入b、課導入框c、正文部分d、輔助部分(歷史縱橫,學思之窗,資料回放,模塊鏈接,圖片,表格等)e、本課要旨 本課測評f、探究學習總結 學習延伸2、基本特點:較好地體現(xiàn)了課標精神;編寫體例與內容結構合理;課文結構設計活潑
4、新穎、圖文并茂; 教材建設力量雄厚;二、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方案(以山東為例)1、模式采用“3+x+1”模式,即語、數(shù)、外為必考科目,再加文(理)科綜合,綜合科目總分240分,另外再加一門選修科目,如文科選歷史,試題卷面分為100分,但在進入高考總分時,則折合為60分。這樣,整個高考各科目的總分仍為750分,與全國其它地方保持一致。2、關于文科綜合2007年山東文綜試卷分為兩卷,即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從分值來看,政史地各80分,其中必做題各70分,選做題各10分,總分240分。從文綜歷史部分來看,選擇題共8題,四組,32分;非選擇題第27題為學科內綜合,25分,第29題為政史地跨學科綜合,歷史
5、部分分值為13分;第33題為歷史選做題,共3道,學生選做其中一題,分值為10分。三、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組織策略(一)新課程備課的新思維1、傳統(tǒng)備課的主要問題。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存在,“灌輸式教學”占了主流,機械性的練習成為學生的“家常便飯”,備課只備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這種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忽視探究過程的展現(xiàn)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第二,忽視學生操作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第三,忽視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教學的預設性,忽視教學的生成性。教學應該是“預設”和“生成”的有機整合,忽視了教學的生成性,就忽
6、視了學生的差異,忽視了學生的發(fā)展;強調知識傳授,忽視激發(fā)情感;強調解題技巧,忽視生活運用;強調學科本位,忽視課程整合;2、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備課的基本要求備課要體現(xiàn)預設與生成的統(tǒng)一。所謂“預設”就是根據(jù)教育目標和學生的興趣、學生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教育活動。所謂“生成”是指教師依據(jù)學生的興趣、經(jīng)驗和需要,在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中進行有效的動態(tài)性調整,以引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進行新知識的探究活動。在生成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和物質環(huán)境,關注、支持、引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滿足他們的自主活動、自發(fā)學習的需要。備課要體現(xiàn)尊重差異性的理念。在備課中只有正視
7、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它當作一種資源去開發(fā)和作用,充分發(fā)揮每位學生的潛能,各盡其長,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這才是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實施素質教育。備課要體現(xiàn)生活化的理念。課堂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一些具有生命價值的生活資源應該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成長服務。備課資料的采集一般可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要分析教材,有針對性地搜集相關資料信息并進行篩選;第二,平時要做個有心人,經(jīng)常搜集一些教學資料;第三,學會儲備,平時搜集的資料要善于分類保管;第四,資源共享。備課要體現(xiàn)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傳統(tǒng)備課考試較多的是學科本身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師備的是本學科的知識鏈、訓練點,對于本學科之外豐富多
8、彩的課程資源就很少顧及或根本就不考慮。新課程則注重淡化學科界限,強調課程的整合,把學科課程作為一種資源來開發(fā),在強調學科學習重要性的同時強調學科的整合性、兼容性和豐富性。備課要體現(xiàn)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變的理念。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薄皩W會學習,學會生存”,成為當今時代極為流行的口號,因而轉變學習方式(包括教學方式)是本次課改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成為這次教改的核心任務。學習方式包括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tài)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和心靈
9、力量。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促進學生發(fā)展具有戰(zhàn)略性的意義。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轉變學生方式,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要建構旨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方式。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二)教學過程中應具備的幾種意識1、課標意識(心中有“根”)課程標準是確定一定學段的課程水平及課程結構的綱領性文件。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是國家管理
10、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xiàn)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guī)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設?!庇纱丝梢?,課程標準在整個課程改革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背離了課標精神的教材不是好教材,未達到課標的規(guī)定目標的教學不是好的教學。課程標準的內涵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課程標準主要是對學生的經(jīng)過某一學段之后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而不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規(guī)定:課程標準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的共同的、統(tǒng)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課程標準對學生行為的描述應盡可能地是可理解的、可達到的、可評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即的;課程標準隱含著教師不是
11、教科書的執(zhí)行者,而是教學方案的開發(fā)者,即教師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課程標準范圍應該涉及作為一個完整個體發(fā)展的三個領域: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而不僅僅是知識要求。2、教材意識(腹中有物)什么是教材?自然學科特級教師路培琦說:“教材就是提供給老師進行教學的素材,是給你一個教學思路,你要利用這個素材和思路,達到你的課堂教學目標,因此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把教材當作圣經(jīng)來念?!边^去把教材叫做“課本”:“課本,課本,上課之本!”現(xiàn)在稱之為“教材”:“教材、教材,教學的素材。”這不僅是形式上的變化,更是教育理念上的變化。因此,教師在面對教材時,一定要明確這樣的理念:我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具體
12、而言,應注意以下幾點:通覽全局,整體把握。在拿到新教材后,教師首先應通讀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體系,理解編者意圖,把握教材特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從整體上認識教材的編排體例,明確各部分內容間的相互關系,把握每部分的地位與作用,明確每章節(jié)的編排意圖,然后將這些通過分析和理解,咀嚼和消化,內化為教師自己心中的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弄清重點、難點和關鍵。重點是對教材而言的,難點是對學習主體而言的,關鍵是對學生構建知識體系而言的。一般而言,教學重點構成每個教學階段的基礎知識和思想方法;教材中比較抽象,學生理解有困難,或者較隱蔽,需要用新方法去認識的內容,構成教學中的難點;關鍵則是理解、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
13、解決某一類問題的突破口,它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中介與橋梁。酌取精要,以小見大新教材在內容總量上都得到了控制,克服了以往“繁”、“難”的弊病。就歷史新教材而言,知識點得到了大量刪減,減少了抽象的術語和概念,強調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地勾勒出歷史發(fā)展的脈絡和特征,使學生對某一階段的重要歷史人物、現(xiàn)象、事件從整體上把握,不再強調面面俱到。融會綜合,薈萃精華。教師在與教材對話時,除與自己手中的教材對話外,還要與其它版本的教材對話;除與任教科目對話外,還要與其它科目對話。汲取一切精華,為我所用。3、學生意識。(目中有人)南方周末1999年10月8日刊登了一篇題為綜合測評的文章,讀后陷入深思,至今想起來仍然
14、有點后怕。那文章實際上是一種判斷選擇,我萬萬沒有想到我所作出的非常自信的選擇竟然會是那樣一種結果。它促使我覺得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不長的教育生涯中,是否也曾對我教過的學生做出過類似的判斷?擔心之余,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該以何種眼光看待學生?于是將這篇短文抄錄于此,先請我們的老師共同來判斷、選擇一下,再看看我們能從中得到何種啟示。假設我們要從以下三個候選人中選擇一位來造福全世界,你會選擇哪一位呢?先來作一些對比:候選人A:篤信巫醫(yī)和占卜家有兩個情婦有多年的吸煙史,而且嗜好馬提尼酒候選人B:曾經(jīng)兩次被趕出辦公室每天要睡到中午才肯起床讀大學時曾經(jīng)吸食鴉片每晚都要喝一夸脫(大約一升)的白蘭地候選人C:
15、曾是國家的戰(zhàn)斗英雄保持著素食習慣從不吸煙,只偶爾來點啤酒年輕時沒有做過什么違法的事是不是覺得這些信息已經(jīng)足夠幫助你決定最佳人選了呢?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個容易的抉擇,現(xiàn)在讓我們來揭曉答案,看看你選了誰。候選人A是羅斯福,候選人B是丘吉爾,候選人C是希特勒?;蛟S,上面的例子太過極端,現(xiàn)實生活不是很常見,但是,在我們的學校中,類似于上面的判斷選擇卻是司空見慣的。是否我們所作的每一次判斷都是對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好的?是否我們常常對自己所作的判斷選擇進行過反思?或許,作者在上面的文章中提供的信息不夠全面,所以很容易使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選擇,但在現(xiàn)實的學校中,當我們在判斷、評價我們的學生時,我們是否全面了
16、解了我們的學生,是否力求不以偏概全,不以一時、一事而把我們的學生看死?4、合作意識(腦中有弦)現(xiàn)代社會強加給人的任務常常會在精神和體力的要求上超出單個人所能承受的范圍,所以成功地完成特定的任務需要同伴間的互助。在此社會背景下,團隊協(xié)作漸漸成為現(xiàn)代組織中人際關系的一種特征。新課程的精神及實踐需求也對學校教育教學提出了合作的時代要求。新課程對教師及其教學文化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會遇到諸多觀念上的困惑和實踐中的艱難,而僅僅依靠教師個人的力量無法圓滿解決這些問題,這些現(xiàn)實都要求教師打破一貫的各自為政、孤軍作戰(zhàn)的局面,走向與各層次人員的合作。從備課環(huán)節(jié)來看,要
17、求教師開展協(xié)作備課,通過在備課過程中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努力?!凹w備課”是同學科教師間協(xié)作備課的主要形式。它是指備課組教師共同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集體構建課程實施方案,以形成統(tǒng)一的重點、難點,統(tǒng)一的例題和習題,統(tǒng)一的教學活動,統(tǒng)一考核和測評,統(tǒng)一授課目標和教學要求。其基本流程一般為:確定目標分組探究達成共識確定主備人形成草案反饋討論成案。集體備課的優(yōu)點在于集思廣益,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每個人的優(yōu)勢,實現(xiàn)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并在集體研討的過程中,使每個教師都能更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在同一年級產(chǎn)生同質的教學效果。5、整合意識(手中有法)對課標、教科書、學情、教學資源,要按照一定要求進行優(yōu)化、組合和調整;教科書與課標的整合(以標定教);教科書與學情的整合(以學定教);教科書內部的整合;教科書與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的整合;教科書與原始材料、鄉(xiāng)土資源的整合。(三)課時處理的基本流程(環(huán)節(jié))1、讀課標、教科書,確定知識范圍;2、依據(jù)縱向目標體系(總體、模塊、專題)基本確定“三維”目的;3、依據(jù)課時“三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工作防護服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20241226-172512
- 中國蒸汽開水桶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高三語文試題分類匯編 詞語運用
- 湖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建設項目績效評價報告正文
- GKL系列干式制粒機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2025年色釉小勺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第七章5探究彈性勢能的表達式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4章第2節(jié)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課時精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2025學年高中數(shù)學第3章概率3.1.1隨機現(xiàn)象3.1.2事件與基本事件空間學案新人教B版必修3
- 2025年保濕面膜巾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
- DB11-T 825-2021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 醫(yī)院招聘醫(yī)護人員報名登記表
- 完整解讀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版)》新課標PPT
- 央企最新版員工手冊vvv
- 新生兒科出科考試試卷試題
- 信息化教學設計教案大學語文
- 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匯總
- 會議、匯報材料排版格式
- 華為公司產(chǎn)品線獎金分配暫行辦法
- 兒童能力評估量表(PEDI拍迪)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