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犯罪論的范疇體系 岳臣忠收稿日期: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涉罪群體性事件的刑法規(guī)制研究”(項目編號:13SA0095)作者簡介:岳臣忠(1967),男,漢族,四川南江人,副教授,法學碩士,主要從事中國刑法學研究。(四川文理學院 計劃財務處,四川 達州 635000)摘 要:基于范疇論和目的論之融合而構造的犯罪論范疇體系是一個立體而非平面的體系。其內部縱向由低到高為普通范疇、基本范疇和中心范疇三個層次構成,基石范疇是存在于中心范疇之中的作用起點;橫向是由肇始于基石范疇的若干中心范疇所組成。整個范疇體系的作用機理是按照先縱向作用后橫向運行的規(guī)則運作的,這符合先事實判斷后價值判斷,先形式
2、判斷后實質判斷的主張,是對德日三階層論體系的修正和完善。關鍵詞:犯罪論;范疇;構造;體系On the Category System of Crime TheoryYue Chenzhong(Planning and Finance Department,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 )Abstract: The category system of crime theory, construct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teleology and category, is
3、a multi-dimensional system, but not a one-dimensional system. Its internal longitudinal dimension from low to high is consisted of common categories, basic categories and central categories. The core categories are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situated in the central categories. Its horizontal dimensi
4、on is composed of several central categories originating from the core categories. The whole category system operates by the mechanism of first functioning longitudinally and then operating horizontally, which conforms to the proposal of first fact judgment and then value judgment, and of first form
5、 judgment and then substance judgment. This is a revision and refinement of the German and Japanese three-hierarchy system. Key Words: Crime theory; category; construction; system“范疇是反映客觀事物最一般規(guī)定性的概念,換句話說,是思維對世界中事物的最一般和最本質的特征、方面和關系的概括或反映?!睆埩⑽?中國哲學范疇發(fā)展史(天道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前言1.無論是在哲學還是在一般科學之中,“作為思
6、想脈絡的樞紐,范疇就像一個全息元,內在地蘊含著思想體系的全部豐富性?!焙沃腥A.名家主持.馬克思哲學范疇新論J.東岳論叢,2012(4):28.甚至在一門具體學科的微觀的知識系統(tǒng)內,把若干范疇根據構造系統(tǒng)建構為范疇體系,可以確保知識體系在靜態(tài)的場合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性,在動態(tài)的場合符合思維的邏輯習慣,本文提倡使用范疇來建構犯罪論體系的內部組成部分,是因為和要素、要件、概念這種靜態(tài)化的描述相比,范疇更能顯示出犯罪論體系內部的動靜相結合的態(tài)勢,準確描述犯罪論體系的認識機能發(fā)揮作用的過程,也更能分別犯罪論體系各部分的地位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因而也更具優(yōu)勢。如果要將范疇和概念等進一步加以區(qū)分,在于“范疇是
7、內容更為抽象、概括性也更大的概念?!备咔搴U軐W文存M.吉林人民出版社:285.轉引自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2.因為“范疇是種類在某一分類系統(tǒng)中特別定義的部分、類別;是在一個概念體系中標明區(qū)別或聯(lián)系的觀念、術語或事物的一般類別。”劉艷紅.犯罪論體系:范疇論抑或目的論J.中國法學,2008(1):66.不止于此,范疇更能根據功能、作用、聯(lián)系等進行層級上的區(qū)分,這和在犯罪論體系中需要將各組成要件安排在構造系統(tǒng)的不同部位極易對應,并有自然的上下位范疇之分,上位范疇自然為下位范疇留出了足夠的邏輯空間和理論單元,由此使犯罪論體系的構造更加科學合理?!胺缸镎擉w系是將成
8、立犯罪的各種構成要素加以組織化、有序化排列,并對犯罪成立與否進行合理化、功能性判斷的知識系統(tǒng)?!敝芄鈾?刑法客觀主義和方法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13.離開了體系,犯罪論的構成要素就會雜亂無章,其功能不能得到準確定位,結論自然就可疑,因此,德國學者羅克辛教授認為:“體系是一個法治國不可放棄的因素。關于正確體系的問題,不是像經常所說的那樣,是一個無用的玻璃珠子游戲,而是如何使用正確的法律進行工作的問題?!钡铝_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第1卷)M.王世洲,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32.如果說犯罪論是刑法的核心問題,把犯罪論放在一個什么樣的知識系統(tǒng),對其采取什么樣的方法進行考察,才能
9、使犯罪論的過程符合思維邏輯,其結論相對可靠,那么,犯罪論體系就“是刑法學的核心問題,它是犯罪論的基礎,亦是刑罰論的前提,甚至是刑事訴訟法的前置性問題?!标惻d良.刑法的知識轉型(學術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66. 科學合理的犯罪論體系既是學術交流和對話的平臺,更是事關正確適用法律的基礎。100多年以來,刑法學者夢想建立一種理想的犯罪論體系,并紛紛為此殫精竭慮,關于怎樣建構和建構一個什么樣的犯罪論體系的努力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圍繞著犯罪論體系的爭論也沒有停止過,以至于有論者無奈地表示:“在筆者看來,一個概念或原理或命題的理論地位如何擺放完全是學者們的立場和水平問題?!瘪R榮春.刑事
10、違法性的刑法學地位:基于相互關系的考察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2(5):60.不同法系,不同國家,甚至在一個國家的不同時期和同一時期存在著不同的關于犯罪論體系的學說,為什么學者們很難在犯罪論體系上取得較為統(tǒng)一的認識?究其原因,除了不同法系邏輯思維習慣不同,立法背景不同,方法論上存在差別,對犯罪論體系所涉范疇的采用不同是一個重要原因。犯罪論所要解決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要解決犯罪成立的條件和標準問題,因此,一個犯罪行為的構成要素即犯罪構成是犯罪論的核心問題,犯罪論體系就是判斷犯罪構成諸要素的體系以及確立刑事責任的過程和方法,哪些對象進入刑法學視野,對犯罪構成有意義,并能形成一個合乎邏輯的判定過程和
11、判定系統(tǒng),關乎犯罪論體系機能的是否正常發(fā)揮,結論是否可靠,因此選擇哪些范疇,直接關系到犯罪構成的作用過程乃至犯罪論體系的建構。一、問題的提出:犯罪論體系的組成單元是范疇還是要素、要件或概念在犯罪論體系中,學者們關于范疇的使用比較混亂,劉艷紅教授把犯罪論體系中的行為稱為刑法的基本范疇,認為:“由于行為論的犯罪論體系是以刑法中的一個基本范疇行為為邏輯起點建立起來的,因此又被稱為范疇論的犯罪論體系。”劉艷紅.犯罪論體系:范疇論抑或目的論J.中國法學2008(1):66.而陳興良教授則把犯罪構成要件稱為是犯罪論體系的基石范疇。陳興良.刑法的知識轉型(方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36
12、8.德國學者羅克辛把犯罪論體系中舉止行為的四個特征即行為構成符合性、違法性、罪責和其他可罰性條件稱為基本的范疇。 參見:德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第1卷)M.王世洲,譯.法律出版社,2005:118.日本學者山口厚使用樞要說明構成要件在犯罪論體系的地位和作用。 參見日山口厚犯罪論體系的意義與機能J.付立慶,譯.中外法學:2010(1):26.當然,更多的是直接把犯罪論體系中的行為、構成要件、違法性和有責性直接稱為要素或要件。 參見:日大谷實.刑法講義總論M.黎宏,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86.這些術語的不統(tǒng)一,其直接原因是學者們對犯罪論體系的范疇的劃分標準和層級的忽視,由此也直
13、接造成犯罪論體系的諸范疇的選用和排列上的重大差異。有沒有可能建構一種新的犯罪論體系,既能吸收德日犯罪論體系中的合理部分,又能顯示定罪的真正動態(tài)層級過程,還能讓在定罪過程中起不同作用的各種要素居于不同位置,實現(xiàn)體系標準統(tǒng)一、結構統(tǒng)一、層級分明,充分發(fā)揮體系的定罪的目的功能和在定罪過程中的規(guī)范作用?本文是按照這一思維進路進行的嘗試。關于犯罪論的體系有范疇論和目的論之分,以行為為起點的重在對行為本身進行論理建立的犯罪論體系是范疇論,而以構成要件為起點以法益保護為目的而建立的犯罪論體系是目的論。參見:劉艷紅.犯罪論體系:范疇論抑或目的論J.中國法學,2008(1):64-74.因為本文所討論的是犯罪論
14、的范疇體系,極易理解是支持范疇論的,為了撇清關系,必須先申明關于犯罪論體系的基本立場:本文贊成按照一定的目的構造犯罪論體系,但這一目的并非以法益保護為目的,作為一個知識論和方法論的體系,不可能越位承擔應當由法律規(guī)范本身承擔的保護法益的目的,犯罪論的體系是為犯罪論服務的體系,體系的目的是與犯罪論認定犯罪這一目的一致的,因此日本學者大谷實教授認為目的論的體系中的這個目的表現(xiàn)為區(qū)分罪和非罪以及限制刑事司法的個人情感和任意性。參見:日大谷實.刑法講義總論M.黎宏,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85.犯罪論體系的中心范疇正是因為認定犯罪、確定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這個目的而存在的,犯罪論體系作為一種
15、方法論和知識論的體系,其直接目的在于為認定犯罪行為建立一種具體方法和步驟,其限制司法任意性被學者們認為是犯罪論體系的一種機能,是目的派生的屬性。我們反對范疇倫對行為進行的純事實的判斷,但構造犯罪論體系的目的是為了定罪,為了定罪就離不開對構成定罪要件的各組成部分的論理判斷,因此在所謂的范疇論和目的論之間選擇一種折中的體系是可行的,因為在目的論構造的體系中,也離不開對行為的事實判斷和體系中選擇的范疇進行論理研究,同樣,在范疇論建立的體系中對行為本身的論理,也一定內含有某種目的,如果選擇范疇論基于事實的理性判斷,在此基礎上帶著目的論的價值判斷,應該有助于完善犯罪論體系構建,因此,本文在對范疇論和目的
16、論兩者進行折中的基礎上,贊成目的論體系對基石范疇即構成要件的選擇,并全面結合對犯罪論所要實現(xiàn)的機能和考量的對象,就犯罪論的范疇體系進行探討。二、各種犯罪論體系所涉范疇的比較不同犯罪論體系關于范疇的選擇是存在差異的,這個差異其根本上體現(xiàn)在對犯罪論體系中最上位的中心范疇的選擇,由于對中心范疇的選擇不同,往往有犯罪論體系的二元論、三元論和四元論之分。二元論者如張明楷教授在刑法學第四版中認為“犯罪構成是刑法規(guī)定的,反映行為的法益侵犯性與非難可能性,而為該行為成立犯罪所必需具備的違法構成要件和責任要件的有機整體。” 張明楷.刑法學(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99.按照這種觀點,犯罪構成就是
17、違法構成要件和責任要件兩個階層。由此,張明楷教授將犯罪構成理論的體系建構為:犯罪概念、犯罪構成違法構成要件責任要件。張明楷.刑法學(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07.按照這個體系,屬于犯罪論的基本范疇實際上只有兩個,即犯罪概念和犯罪構成,構成要件和責任要件是犯罪構成的下位范疇,那么,既然有討論犯罪成立標準、條件的犯罪構成范疇,犯罪概念這個范疇則顯得多余,其功能和作用不明顯。三元論。周光權教授認為:“影響全世界三分之二國家的階層性犯罪論體系將犯罪判斷分為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這三個層次,使得刑法判斷總體上具有層次性,以盡可能確保刑法思維不出錯?!?周光權.刑法客觀主義和方法
18、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32.三階層的體系得到了較多的支持,因為其符合犯罪認定從表及里,從客觀到主觀,從形式到實質的邏輯思維過程,層層過濾,使最終形成的結論更為可靠,因此,馬克昌教授主編的外國刑法學也把三階層作為犯罪論體系。 馬克昌主編.外國刑法總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67.陳興良教授也是三階層論的主要倡導者,他對通說四要件學說進行了批判,特別推崇三階層中的“階層”,認為“事實已經證明:沒有階層的犯罪構成并不能為客觀判斷先于主觀判斷、形式判斷先于實質判斷、類型判斷先于個別判斷這些人類社會的進步成果和科學經驗在定罪過程中的適用提供制度保障。因此,結論只有一個:從四要
19、件的犯罪論體系向三階層的犯罪論體系轉型?!?陳興良.刑法的知識轉型(學術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12.關于對三階層犯罪論體系中階層的推崇,周光權教授認為“因為存在階層的判斷,且不同階層所使用的理論范疇本身具有很大包容性,使得犯罪論體系的發(fā)展始終留有余地?!敝芄鈾?刑法客觀主義和方法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113.在三階層犯罪論體系中,中心范疇是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三階層的三個中心范疇是不是構成了階層關系存在很大疑問,在本文看來,和三階層批判的四要件相比較,三階層體系內部只不過存在一個嚴格的次序關系,說到底,也仍然是一種平面結構。四元論。通說的四要件論
20、認為“犯罪構成就是我國刑法所規(guī)定的,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總和。”高銘暄主編.刑法學(修訂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4:96.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這四個要件,是構成犯罪的必要要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在四元論中,構成犯罪論體系的中心范疇就是前述的四個要件。四要件體系的問題在于四個范疇沒有先后次序,沒有主次,無法確定定罪的思維步驟。當然也有對通說進行修正的四元論,試圖彌補四要件的弱點,對四要件確定了順序,但已經脫離了四要件的語境,不是真正的四要件論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將行為作為一個中心范疇,置于和其
21、他三個中心范疇同等的位置上的四元論。德國學者羅克辛教授認為:“行為的概念,相對于行為構成、違法性和罪責而言,應當是中性。它不允許把任何應該在后面評價階段作為屬性加入的因素納入自身。” 德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第1卷)M.王世洲,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47.這顯然把行為和構成、違法性、罪責在同一個層次上使用,國內學者也贊成這一劃分,認為“犯罪論體系主要有行為、構成要件、違法性和責任作為構建犯罪成立的基本范疇得到普遍認同”馬克昌主編.外國刑法總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61.這實際上是建構了行為、構成要件、違法性和有責性四個中心范疇。很明顯行為和其他三個范疇在類別和功
22、能上不具有同一性,因而這種并列并不妥當。當然除上述犯罪論體系之外,在學術發(fā)展史上還出現(xiàn)過很多不同的表述,表述千差萬別,紛繁復雜,就二元說為例,有德國學者比克邁爾首創(chuàng)的客觀要素和主觀要素,有外部性行為和責任的英美刑法,有行為和行為人的二元說,還有法國的犯罪和犯罪人的二元說。參見馬克昌主編.外國刑法總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63-66.在三元論中,還有日本學者大場博士主張的客觀要素、主觀要素和中介責任,有德國學者梅茨格爾所主張的行為、不法和責任等等。之所以在犯罪論體系上存在如此大的分歧和差異,除了不同法系邏輯思維習慣不同,方法論上存在差別之外,缺乏對犯罪論體系范疇的認識和研究,沒
23、有一個相對統(tǒng)一的犯罪論的范疇體系,對犯罪論內部范疇的排列和層級沒有一個較為統(tǒng)一的認識是其主要原因。三、犯罪論范疇體系的構造范疇是人類對紛繁復雜的現(xiàn)象進行提煉抽象的結果,這種抽象和提煉是建立在對現(xiàn)象的類型化、本質和規(guī)律性的認識基礎上的,因此,德國哲學家卡爾那普認為:“所謂范疇是指直觀雜多之綜合而達到對象的統(tǒng)一的形式?!钡卖?shù)婪?卡爾那普.世界的邏輯構造M.陳啟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155.與概念所不同的是,范疇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它和其它范疇之間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范疇是科學之網的紐結,沒有范疇這種抽象化的手段,我們就無法掌握千千萬萬個特殊情況。”曲新久.刑法的邏輯與經驗M.北京:
24、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3.由此,范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相互聯(lián)系的范疇組成了范疇體系,范疇體系就是一個構造系統(tǒng),這一構造系統(tǒng)是按照嚴格的規(guī)則建構的,德國哲學家卡爾那普對構造系統(tǒng)進行了說明:“用構造理論的目的是建立一個構造系統(tǒng),即建立一個按等級順序排列起來的對象(或概念)系統(tǒng);這個等級順序是這樣確定的:每一等級的對象在下面將要詳細說明的一種意義上都是在較低級對象的基礎上“構造”出來的?!?德魯?shù)婪?卡爾那普.世界的邏輯構造M.陳啟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49.犯罪論的范疇體系就是這樣一個構造系統(tǒng)。犯罪論的范疇體系構造是指將犯罪論的范疇按等級順序逐級排列而形成的一個統(tǒng)一
25、協(xié)調的系統(tǒng),即犯罪論的范疇體系。在此,本文擬借助法學范疇體系的研究成果來構造犯罪論的范疇體系。我國學者張文顯認為:“在法學范疇體系內部,由于各個范疇反映法律現(xiàn)象的深度、廣度以及科學抽象化程度的差別,亦即由于范疇所包容的知識量和結構量的差別,可以劃分為普通范疇、基本范疇、中心范疇和基石范疇等不同的層次。”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14.他更進一步地說明,“普通范疇是對法律現(xiàn)象的某個具體側面、某種具體聯(lián)系、某一具體過程的比較簡單的抽象,屬于初級范疇基本范疇是以法律現(xiàn)象的總體為背景,對法律現(xiàn)象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基本過程或初級本質的抽象。”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M.北京:
26、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14-15.“中心范疇規(guī)定著普通范疇和基本范疇的實質”張文顯.論法學范疇體系J.江西社會科學,2004(4):24.“基石范疇是中心范疇中的主導范疇”張文顯.論法學范疇體系J.江西社會科學,2004(4):25.由此構造了這樣一個層級關系:普通范疇基本范疇中心范疇(基石范疇)。由于基石范疇是從中心范疇中分離出來的,因此和中心范疇之間沒有形成層級關系,最多是一個補充說明的關系。把這個結構借鑒到犯罪論的范疇體系的構造中符合犯罪論范疇體系的實際,有助于定位解決范疇之間的界限和關系,本文將這個模式應用到犯罪論范疇體系中作為其基本模型。這個基本模型的輪廓包括:在犯罪論的范疇
27、體系中,依然存在普通、基本、中心和基石這四大范疇,根據各類范疇的地位、作用和相互關系,形成了普通范疇、基本范疇和中心范疇這三個層級的范疇體系,為了說明中心范疇中某一個范疇的特殊地位和獨特作用,從中分離了基石范疇的概念,但實際上基石范疇棲身于中心范疇之中并和其它范疇形成了同一層級關系。按照這種模式構建的范疇體系,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外圍到中心,由具體到抽象,由事實判斷到價值判斷的并重點突出的三層級的范疇組成體系。第一個層級:普通范疇。即最低層級的處于外圍初級地位的是普通范疇,普通范疇是在犯罪論范疇體系中經過觀察、提煉的與犯罪的成立有貢獻的基礎事實。這些基礎事實來源于犯罪現(xiàn)象中所包含的大量具體情
28、形。在這一個層級中是對犯罪現(xiàn)象的初級提煉,也是按照犯罪認定方向所形成的事實判斷,這種事實判斷和行為論者提出的對行為的純事實判斷是有區(qū)別的,本文認為,任何在犯罪論體系中的范疇都是在規(guī)范的指導下形成的,規(guī)范指引了范疇的方向和范圍,如果沒有規(guī)范的指引,則范疇的形成就沒有方向,同時也會變成漫無邊際。普通范疇是從各種具體的犯罪現(xiàn)象中提煉出來的,為證明上一級范疇的屬性、性狀的事實范疇,是作為上一級基本范疇的細胞而存在的。普通范疇是和基本范疇相對應的下位范疇,一個基本范疇可能對應若干個普通范疇,反過來,若干個普通范疇可能提煉為一個基本范疇。由于基本范疇是在普通范疇之上的概括和提煉,因此,普通范疇不是基本范疇
29、同層的簡單分類,而是基本范疇特征和內涵的展示,是基本范疇形象的具體和豐滿。以行為主體為例,基本范疇是行為主體,如果把基本范疇相對應的普通范疇劃分為一般主體和特殊主體,甚至作更進一步微觀的劃分如普通主體、業(yè)務主體、職務主體、特定關系主體等等,這是對基本范疇的同層的簡單分類,因而不是上下位關系。作為行為主體的普通范疇應該是如年齡、行為能力、精神狀態(tài)等附著在主體之上的事實范疇。同樣,對于行為來講,普通范疇不是對行為的簡單同層分類,而是行為的方式、手段、特定的時間和地點、行為的狀況等能夠說明行為樣狀的范疇。普通范疇是為說明基本范疇而存在的,但它和基本范疇不是絕對的一一對應的關系,基本范疇可能成為被中心
30、范疇反復加工和考量的對象,因此某一個普通范疇也有可能被基本范疇提煉之后在幾個中心范疇中成為加工的對象,同時,某一個普通范疇還可能成為幾個基本范疇提煉的對象,并成為說明幾個基本范疇內涵和特征的范疇。如行為能力是主體的屬性和特征,但也可能成為故意和過失需要提煉的要素。第二個層級:基本范疇。直接在普通范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在規(guī)范指引下類型化而形成的概括和類型化的事實。這一層級的范疇是最高層級的中心范疇所直接研判、考量、加工處理的對象,是在向犯罪構成方向所邁出的關鍵性的一步,是對犯罪論體系中所需要的事實要素的最后提煉,在這個意義上講,基本范疇仍然是一種事實判斷。關于基本范疇的遴選標準。作為中心范疇的
31、下位范疇,是中心范疇直接關注和篩選的最上位的事實范疇,是對犯罪構成體的類型化事實的最高概括,其本身兼具兩大功能,一是自己作為中心范疇發(fā)揮功能作用的對象,成為對定罪具有貢獻的要素。二是進一步提煉概括普通范疇,按照定罪的目的,歸納普通范疇,進行事實判斷的最后歸納。周光權教授認為:“刑法知識構造必須有助于確定判斷對象(主客觀要素),區(qū)分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事實判斷是價值判斷的基礎?!敝芄鈾?刑法客觀主義和方法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109.和傳統(tǒng)行為論所不同的是,犯罪論體系的事實判斷是位于犯罪論體系縱切面的基本范疇來完成的,而不是由橫切面的最上位范疇中心范疇來完成的。至此,事實判斷的范疇和
32、價值判斷的范疇分列于犯罪論體系中不同的兩個層次,擔負不同的任務和功能?;痉懂犞饕w現(xiàn)在犯罪構成要件之中,這些范疇大抵可以分為客觀和主觀或者不法與責任兩類,對于主觀和責任的基本范疇是故意和過失沒有爭議,但對客觀或不法要件的表述不一致,其表述存在一定差異,如李斯特認為“實行行為、犯罪方法、行為的時間和地點、犯罪對象或被侵害者的特點,屬于客觀的構成要素” 德李斯特.德國刑法教科書(修訂譯本)M.徐久生,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09.,大谷實認為構成要件要素分客觀的和主觀的兩方面,客觀的包括行為主體、行為對象、行為狀況(特定時空環(huán)境)、行為、行為和結果、行為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參見日大
33、谷實.刑法講義總論M.黎宏,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07-120.而陳興良教授把構成要件的客觀不法要件定義為罪體,“罪體可以對應于犯罪的客觀方面,包括行為、結果、因果關系、犯罪的時間、地點等因素。” 陳興良.規(guī)范刑法學(第2版.上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14.由于這是為了和我國四要件的客觀方面相對應,且認為“犯罪主體不是犯罪構成的內容,而是定罪的前提,后來的罪體實際上相當于構成要件和違法性這兩個要件的合并, 參見陳興良.刑法的知識轉型(學術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98.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陳興良教授的后來的罪體中至少包括了主體。上述
34、觀點和李斯特一脈相承,值得注意的是說明行為或結果樣狀和存在時空環(huán)境的行為的狀況、行為的手段、行為的時間和空間等等怎么會和行為同臺并列為構成要件的要素呢?張明楷教授除認為不法構成要件中包括行為主體、行為、行為對象、結果和因果關系外,“特定的行為狀況與條件、特定的行為時間與地點、特定的行為對象與手段,也可以說是某些犯罪的構成要件要素,但它們與行為本身是何種關系,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張明楷.刑法學(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32.在此,張明楷教授實際上對行為狀況與條件、特定的行為時間與地點、特定的行為對象和手段在構成要件中的地位表達了某種疑惑。行為存在的時空環(huán)境是否是構成要件的需要直
35、接判定的基本范疇?換句話,行為的方法、手段以及時間、地點等難道不是為了說明行為及其結果而存在的附屬特性嗎?前述要素即使在極個別的分則規(guī)范中成為形式上的構成要素,也是為了說明行為后果或者行為本身而存在的,因而是行為、結果的附著屬性,屬于行為、結果的下位范疇。可以理解的是,之所以在犯罪論體系中出現(xiàn)這種上下位范疇不分而一鍋煮的情形,主要是因為犯罪論體系說到底還是一個平面的體系,不是一個立體的構造體系,因而對于應當進行層級區(qū)分的范疇就無能為力,只能無論層級高低一視同仁。本文認為,客觀、不法的構成要件的基本范疇只有行為主體、行為、行為對象、行為結果、因果關系這五個范疇,除此之外的行為狀況與條件、行為時間
36、與地點、行為手段等等是基本范疇的下位范疇即普通范疇。這五個范疇存在于每一個定罪的過程中,任何紛繁復雜的下位犯罪現(xiàn)象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棲身之所,在一個定罪的過程中,這五個范疇成為中心范疇反復考量的對象,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個基本范疇,就無法完成定罪任務。行為一定是對客觀世界發(fā)生了具有社會意義的改變,因此必須有發(fā)生作用的和行為主體自身相分離的媒介,這個媒介也可以構成廣義的犯罪對象,所以每一個被證實的犯罪行為中,犯罪對象必定是必要的構成要件;即使在沒有具體犯罪結果發(fā)生的預備犯、過失犯和危險犯的場合,刑法所保護的法益一定是面臨了相當?shù)奈kU,或者說社會遭受了一次風險的焦慮,正由于此,刑法才將此類行為規(guī)定為犯
37、罪行為,因此,構成要加所需要的結果仍然存在。加上責任要件中的故意、過失,那么犯罪論體系就是七大基本范疇,即行為主體、行為、行為對象、行為結果、因果關系、故意和過失。第三個層級:中心范疇。在普通范疇和基本范疇對犯罪現(xiàn)象進行兩個層級的提煉、概括和類型化的基礎上,需要對事實判斷進行功能化的價值判斷,這是犯罪論范疇體系的縱向結構的最高層次的范疇,是普通范疇和基本范疇的邏輯歸宿,如果沒有功能化加工的范疇,則事實判斷的范疇無法變成定罪所需的具體要件,這個功能是由中心范疇來完成的,張文顯教授認為:“中心范疇規(guī)定著普通范疇和基本范疇的實質內涵和相互關系離開中心范疇,普通范疇和基本范疇就變成了一個個孤立的概念,
38、變成空洞物的抽象”張文顯.論法學范疇體系J.江西社會科學,2004(4):24-25.好象垂直著一根根紅線,紅線栓著不同層級的范疇,紅線頂端是中心范疇,中間的是基本范疇,底部是普通范疇,這些紅線栓著的范疇組成了犯罪論范疇體系的縱向面。在階層犯罪論體系中,不同的階層就是中心范疇;在要件論的犯罪論體系中,中心范疇可能是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從犯罪論范疇體系的橫的平面看,直接進入我們視野的就是中心范疇,表現(xiàn)為定罪的幾個階段或構成犯罪的幾大要件。但從縱的切面看,是對事實判斷的總結和低層級范疇提供的歸宿,是價值判斷。范疇體系的縱橫交錯是由中心范疇來連接和完成的,這種縱橫交錯的體系構成了犯罪論范疇體系完整的
39、結構。 “目的論的體系,此乃由于一定之目的觀,而賦予事物一定秩序之體系也。例如,以構成要件之概念為始所構成之犯罪論體系,即為目的論的體系?!焙楦T?刑法理論之基礎M.臺北:臺灣三民書局,1977: 1.中心范疇的遴選標準受制于目的論體系之目的,犯罪論體系的走向一定是為了證明行為構成犯罪,這也是犯罪論的目的,因此,中心范疇的選擇必定圍繞著這一目的展開,同時,“評價犯罪的價值體系只能從規(guī)范體系中形成,不能將犯罪事實本身或者切割后的行為要素等同于認定犯罪的價值體系?!敝芄鈾?刑法客觀主義和方法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105.中心范疇已經不是事實范疇,而是價值范疇,承擔價值判斷的功能,因此,
40、中心范疇就不再是描述性的范疇,而是功能性的范疇,這種功能性表現(xiàn)在它要對下位范疇進行判斷、篩選、定型,經過了分階段的中心范疇的功能化的作用以后,定罪的任務就完成了。本文在同意三階層犯罪論體系的合理性的基礎上,將中心范疇確定為:構成要件符合性、違法性和有責性三個范疇。這三個范疇是功能性的范疇,承擔著依次對進入其中的下位范疇進行識別、判定和組裝的功能,范疇所具有的抽象性和功能性和嚴格的次序性,把犯罪論體系作為一個認定犯罪的邏輯思維過程。日本學者大塚仁注意到中心范疇的抽象、一般和定型的特征,認為:“它以抽象的、一般的而且定型的構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斷為前提,對肯定了構成要件符合性的行為,再進行具體的、個別
41、的而且非定型的違法性及責任的判斷?!?日大塚仁.刑法概說(總論)(第三版)M.馮軍,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23.在建構犯罪論體系中,這是一個最重要的過程,但中心范疇所組成的這一體系還遠遠不是犯罪論體系的全部。在建構和整理犯罪論體系的過程中,由于德日三階層論中沒有專門的犯罪概念,但我國刑法13條又對犯罪有一個總的描述,如何將13條的內容安排在犯罪論體系中實在是一個令人糾結的問題,按13條對應的犯罪概念,到底是對犯罪的特征描述,還是有過濾不符合犯罪表象行為的功能上的作用?是獨立于犯罪構成之外,還是和犯罪構成融合,這是犯罪論體系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我國有學者認為“即使不接受三階層體
42、系,是否也有必要依托刑法第13條規(guī)定,把犯罪構成論納入犯罪概念特征論之內展開,形成犯罪概念特征與犯罪構成合一的體系?!比铨R林.中國刑法學犯罪論體系之完善J.法學研究,2013(1):45.但犯罪概念是對犯罪特征的總體描述,犯罪構成則是根據刑法分則對特定犯罪構成要件的對位,因此,把二者合一并不妥當,犯罪論體系是為判定紛繁復雜行為是否符合刑法規(guī)范所規(guī)定的犯罪行為而建構的范疇體系,體系發(fā)揮作用是針對特定的行為展開的,構成要件符合性也是特定行為和刑法分則具體犯罪的構成要件之間的比對,從這個意義上講,犯罪概念這種抽象的特征描述不宜并入犯罪論體系中,或者以判定具體犯罪構成為目的犯罪論的范疇體系不應并入犯罪
43、概念中。但犯罪概念仍然具有功能上的意義,即對犯罪構成進行基礎和外圍判斷,即對是否需要進入普通范疇的行為進行過濾,特別是13條的但書, 實際擔負了對不符合犯罪表象行為的過濾功能,作為犯罪論體系外圍的一層過濾網,為普通范疇之前的階段服務,也為中心范疇的基石范疇之前的檢測發(fā)揮作用?;懂牐菏呛椭行姆懂牭墓δ芡耆恢碌姆懂?,是棲身于中心范疇之中的一個作用獨特的范疇,是中心范疇發(fā)生作用機能的邏輯起點和主體作用,其它中心范疇是圍繞著該范疇的補充、排除和例外,這個范疇就是基石范疇。基石范疇不單獨形成一個范疇層級。在四要件論和階層論中,是否存在基石范疇則存在區(qū)別,由于四要件論中的構成要件必須要共同構成,缺一
44、不可,難以判斷先后,所以不存在基石范疇,在階層論中才可能存在基石范疇。基石范疇是存在于中心范疇之中的,是屬于中心范疇的一份子,但它又是中心范疇中的特殊份子,它的特殊性在于,諸中心范疇發(fā)生作用必定以基石范疇作為邏輯起點,如果中心范疇是在一個平面上次序發(fā)生作用的,則基石范疇是最先發(fā)生作用的,其它中心范疇只能在基石范疇之后發(fā)生作用。構成要件符合性擔當了基石范疇的角色,李斯特認為;“構成要件該當性是違法性的第一個且是刑法中的最重要的標志?!钡吕钏固?德國刑法教科書(修訂譯本)M.徐久生,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13.在承認三階層犯罪論合理性的基礎上,陳興良教授呼吁:“以構成要件論為邏輯起點建
45、構我國的犯罪論體系,這應當成為我國刑法學界的共識?!标惻d良.刑法的知識轉型(方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99.這包含了對構成要件作為基石范疇的判定,考慮到上述本文把中心范疇定位為功能性的價值判斷范疇,并和違法性、有責性相匹配,則基石范疇宜為構成要件符合性。構成要件符合性明顯的已經不是一種事實判斷而是價值判斷了,德國學者維塞爾斯認為:“什么樣的總和條件可以在這層意義上被稱為是構成要件,取決于在概念確立時賦予它的功能上的意義?!钡录s翰內斯·維塞爾斯.德國刑法總論M.李昌珂,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69.構成要件符合性的基石范疇地位既包含了刑法規(guī)范的規(guī)定,又是
46、犯罪論范疇體系所賦予的功能。四、犯罪論范疇體系的作用機理我國在對德日三階層的犯罪論體系進行評述時多與我國通說的四要件體系相比較,認為四要件體系是一個沒有位階甚至沒有順序的平面體系,而“相比較之下,德日三階層的犯罪論體系則呈現(xiàn)出一種遞進性,因而犯罪構成各要件之間存在著嚴格的位階關系?!标惻d良.刑法的知識轉型(方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444.贊同三階層體系的其他學者認為三階層是一個層層遞進的模式,但本文認為,三階層的犯罪論體系是一個遞進關系,是一個具有嚴格先后次序的判定系統(tǒng),但是不是具有階層或者位階關系還存在疑惑,如果說德日三階層也是一種平面關系可能會有很多學者不同意,那么
47、,如果說三階層是一條線軸呢,定罪是線軸的方向,線軸只有一個方向而且不能逆轉,有前一段才有后一段,沒有前一段就沒有后一段,有前一段不一定有后一段(線軸的長短是不定的),這僅僅體現(xiàn)了一個先后的關系,前后依存的關系,說到底只是一種平面的關系,而位階則應該存在于立體結構之中。難怪有學者反駁道:“德日體系的所謂階層遞進,只是一些學者們的一種想象式理解?!瘪T亞東.中德(日)犯罪成立體系比較分析J.法學家,2009(2):89.因此,位階關系要真正成為三階層犯罪論體系的應然狀態(tài),但還應該將其進一步豐富完善為由不同的范疇組成的縱橫交叉立體體系,由此構建新的犯罪論立體式的范疇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其作用機理是通過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交互而完成的。在立體式的犯罪論范疇體系中,首先發(fā)生作用的是縱向維度的諸范疇體系,作為原始的、具體的行為事實通過普通范疇提煉、類型和固化為可以為定罪作出貢獻的初級要素體,但此時的范疇數(shù)量龐雜,范圍無限,難以被分則罪狀所涵蓋而進入構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斷中來,如果普通范疇直接進入中心范疇,則中心范疇出現(xiàn)兩個不利的狀況,一是需要判斷的對象太多,二是普通范疇是對事實的初級提煉,事實判斷的工作沒有完成,中心范疇就必須兼具事實和價值的雙重判斷,這將破壞范疇的功能定位。在普通范疇之上的基本范疇是針對中心范疇的功能需要,對普通范疇進行再提煉而成的,在中心范疇階層,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公共區(qū)域綠化樹苗栽培維護合同
- 2025年模具采購合同樣本
- 2025年企業(yè)市場拓展部門員工勞動合同協(xié)議
- 2025年工程建筑泵車租賃合同樣本
- 2025年官方住房建設項目合同
- 2025年世界銀行貸款承包項目合同標準
- 2025年全職勞動雇傭合同樣本
- 規(guī)范婚介服務合同范本2025
- 2025年丹參中藥材購銷合同
- 2025年醫(yī)療設備維護保養(yǎng)合同范本
- 第15課 人機對話的實現(xiàn) 說課稿 六上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001
- 消防維保年度工作計劃
- 統(tǒng)編版(2025新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綜合測試卷(含答案)
- 棗莊學院《電力拖動與自動控制系統(tǒng)》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醫(yī)師手術權限申請流程
- 2025年四川省宜賓敘州區(qū)事業(yè)單位考調83人歷年管理單位筆試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米非司酮使用培訓
- 二氧化碳捕集、運輸和地質封存 - 地質封存 征求意見稿
- 2024-2030年中國淀粉糖行業(yè)運行態(tài)勢與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診所信息保密和安全管理制度
- 護士臨床護理組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