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三條道德先驗原則道德律功利主義義務論_第1頁
康德三條道德先驗原則道德律功利主義義務論_第2頁
康德三條道德先驗原則道德律功利主義義務論_第3頁
康德三條道德先驗原則道德律功利主義義務論_第4頁
康德三條道德先驗原則道德律功利主義義務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康德總結了三條先驗的道德原則: 1、“要只按照你同時也能成為普遍規(guī)律的準則去行動?!边@是道德原則形式上的可普遍化要求。以定言判斷表示的絕對命令,作為一個先天的綜合命題,它的必然性,不是來自前提,也不是來自經(jīng)驗,其必然性、約束性、強制力只能來自行為準則符合規(guī)律的普遍性。在此條件之下,“我應該做什么”,主語人稱的置換絲毫不會影響賓語的內容。 2、“不論是誰,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把自己和他人僅僅視為工具,而應該永遠看作自身就是目的。”這是道德準則質料方面的要求。它是依據(jù)第一條準則推衍出來的。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存在本身就是目的,具有價值。因此,以普遍化原則推之,他也應該同樣地對待其他理性存在者。 3、

2、“全部準則通過立法而和可能的目的王國相一致,如像自然王國一樣?!边@是從整體上對全部準則作完整的規(guī)定。它所表達的涵義實際上就是“意志的自律”:人既是道德法則的制定者,又是其執(zhí)行者。故而,人是自由的。動物聽任本能的擺布,而人則由道德律統(tǒng)率,克服欲望的支配從而使人超脫于動物。誠如梯利所言:“道德規(guī)律表現(xiàn)人的最內在的自我,道德規(guī)律是他的命令,是每一個有理性的人的命令。人要求遵守道德規(guī)律,也就是他的自律。 康德倫理學中的道德法則 The Law of Morality in Kants Ethics 第一條公式:要只按照你同時認為也能成為普遍規(guī)律的準則去行動。這條“絕對命令”,常常被后人引述,事實上也正

3、是康德的核心思想所在。 第二條公式則是尊重人的原則??档抡f:你的行動,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時候都同樣看作是目的,永遠不能只看作是手段。 而在第三條公式里,康德強調:全部準則通過立法而和可能的目的王國相一致,如像對自然王國那樣。 神存在的意義,已不再僅僅是涉及功利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了人的信仰,而且這與現(xiàn)代民主憲政制度密切相關。 康德認為,道德行為總是以一定的理性為價值趨向的,道德的最高理想是至善,為了讓至善成為指導人們行為的道德理想,僅僅靠絕對命令是不夠的,還需要輔以“道德公設”;康德將“道德公設”的內容分為三條:“意志自由”、“靈魂不滅”、“上帝存在”。 “

4、意志自由”可以讓人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靈魂不滅”可以讓人一生充滿希望與并不絕望,而“上帝存在”可以讓人感受到全善、全知、全能的“上帝”在時刻起到裁判、獎懲的作用,讓人相信“因果報應”,讓人一生有所敬畏,不敢恣意妄為。 這便可以說是“神”存在的最大意義了。 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的思想發(fā)展軌跡表明:人自從擺脫了中世紀無主體的局面之后,自主性、獨立性得到開啟,并日益凸顯。邊沁等代表的效果論反映了人可以利用主體自身的力量,致力于福利(物質利益)的謀求。而康德的動機論則反映了人的主體性更應該超脫物質層面,實現(xiàn)更高的精神追求,達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敖^對命令”正是奏起了主體性的最強音?!敖^對命令”盡管以定

5、言判斷出現(xiàn),反映道德規(guī)律。但是,康德致力于將其轉化為內心的信念生成機制,以激發(fā)主體的道德情感,捍衛(wèi)道德的純潔性。因此,盡管他對“準則”和“法則”作出區(qū)分,然而卻只能停留在詞義上。在實際的行為中,兩者的區(qū)別則為道德信念的強化而弱化。結果,“不能說謊”的可普遍化,使他也只能把朋友推向惡人的魔爪。這也是他無法彌合的理論缺陷。二、康德的三大道德律為:普遍的行為法則,人是目的以及意志自律。(詳見實踐理性批判)以下,我參照一些資料進行簡要的說明。1、普遍的行為法則“要只按照你同時認為也能成為普遍規(guī)律的準則去行動?!焙髞砜档掠謱Υ藴蕜t做了一點延伸,即“你的行動,應該把行為準則通過你的意志變?yōu)槠毡榈淖匀灰?guī)律。

6、”這一經(jīng)過變化了的定言命令,在突出行為準則需具備普遍性的同時,強調了如何實現(xiàn)準則向法則轉變的關鍵在于人自身的意志,法則體現(xiàn)著對意志的命令,準則則體現(xiàn)著意志的選擇,那么當我們回憶起定言命令表達著的是自身即為意圖目的,而不是作為其他目的的手段時,我們知道了與這個道德律令相關聯(lián)的意志就只能是我們的善良意志了。因為“善良意志,并不因它所促成的事物而善,并不因它期望的事物而善,也不因它善于達到預定的目標而善,而僅是由于意愿而善,它是自在的善?!?、人是目的“你的行動,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時候都同樣看作是目的,永遠不能只看作是手段?!?該律令是在保證普遍性同時解決實踐原則的質

7、料問題,即目的的依據(jù)??档轮赋?,人之作為有限理性存在者是作為自在目的而存在著的,在任何時候都只能被當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在目的王國中是有尊嚴而不是僅有價值的。正因為人是最終的自在目的,人類的善良意志是自在的善,這才促使我們將道德律令看作是行為的直接決定者,道德畢竟是人性中的道德,道德上的善正是善良意志本身?!爸挥械赖乱约芭c道德相適應的人性,才是具有尊嚴的東西?!?、意志自律服從定言命令的人類自身就是道德規(guī)律的立法者。任何規(guī)律皆為自由的,道德規(guī)律亦不例外。人類正是在立法的參與過程中,體現(xiàn)出人的自在目的性。人的尊嚴、人的法則也因透顯著與規(guī)律必然吻合的意志,才成為徹底善良的意志?!八猿绺?,并

8、不由于他服從道德規(guī)律,而是由于他是規(guī)律的立法者,并且正因為如此,他才服從這一規(guī)律。既不是恐懼,也不是愛好,完全是對規(guī)律的尊重,才是動機給予行為以道德價值。只有在其準則可能是普遍立法的條件下才是行動的意志,才是人們可能的理想意志,才是固有的尊重對象。人類的尊嚴正在讓他具有這樣的普遍立法能力,雖然他同時也要服從同一規(guī)律?!睂Φ赖侣傻淖鹬刈罱K實現(xiàn)的是對人性自身尊嚴的尊重,這樣的一個道德律才是唯一值得尊重也是配得上服從的規(guī)律。三、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概述功利主義,即效益主義是道德哲學( HYPERLINK /wiki/%E4%BC%A6%E7%90%86%E5%AD%A6 o 倫理

9、學 倫理學)中的一個理論。提倡追求“最大幸?!保∕aximum Happiness)。主要哲學家有 HYPERLINK /wiki/%E7%BA%A6%E7%BF%B0%C2%B7%E5%8F%B2%E9%83%BD%E5%8D%8E%C2%B7%E7%B1%B3%E5%B0%94 o 約翰史都華米爾 約翰史都華米爾(John Stuart Mill)、 HYPERLINK /wiki/%E6%9D%B0%E7%91%9E%E7%B1%B3%C2%B7%E8%BE%B9%E6%B2%81 o 杰瑞米邊沁 杰瑞米邊沁(Jeremy Bentham)等。功利主義的發(fā)展早在功利主義正式成為哲學理論之

10、前,就有功利主義思想雛型的出現(xiàn)。西元前5世紀的亞里斯提卜(Aristippus)、前4世紀的伊比鳩魯、中國古代的墨子及其 HYPERLINK /wiki/%E8%BF%BD%E9%9A%8F%E8%80%85 o 追隨者 追隨者的倫理學中都存在著如何促使最大快樂的思維,他們是古人中的功利主義先驅。近代英國哲學家與倫理學家如坎伯蘭 (Richard Cumberland)、法蘭西斯哈奇森與休姆都有功利主義的傾向。據(jù)邊沁指出,他在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法國哲學家愛爾維修(Claude-Adrien Helvetius)、義大法學家貝卡里亞 (Cesare Beccaria) 以及休姆等的著作

11、中都發(fā)現(xiàn)了功利原則。功利主義正式成為哲學系統(tǒng)是在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期,由英國哲學家兼經(jīng)濟學家邊沁和米爾提出。其基本原則是:一種行為如有助于增進幸福,則為正確的;若導致產(chǎn)生和幸福相反的東西,則為錯誤的。幸福不僅涉及行為的當事人,也涉及受該行為影響的每一個人。19世紀末期的功利主義代表人物亨利西奇威克(Henry Sidgwick)認為功利主義來自對“常識”的道德系統(tǒng)的反省。他論證多數(shù)的常識道德被要求建立在功利主義基礎上。他也認為功利主義能解決常識學說的模糊和前后矛盾而產(chǎn)生的困難和困惑之處。在20世紀功利主義雖然經(jīng)過摩爾 (G.E. Moore) 的批判,但英美哲學家與英國自然科學家兼?zhèn)惱韺W家

12、圖爾明(Stephen Edelston Toulmin)、 HYPERLINK /wiki/%E7%89%9B%E6%B4%A5%E5%A4%A7%E5%AD%A6 o 牛津大學 牛津大學的諾埃爾-史密斯 (Patrick Nowell-Smith)、厄姆森 (J.O. Urmson)、美國哈佛大學的約翰羅爾斯以及澳大利亞的斯馬特 (J. J. C. Smart)等人仍為功利主義辯護。功利主義的主要概念功利主義認為人應該做出能“達到最大善”的行為,所謂最大善的計算則必須依靠此行為所涉及的每個個體之苦樂感覺的總和,其中每個個體都被視為具相同份量,且快樂與痛苦是能夠換算的,痛苦僅是“負的快樂”。

13、不同于一般的倫理學說,功利主義不考慮一個人行為的動機與手段,僅考慮一個行為的結果對最大快樂值的影響。能增加最大快樂值的即是善;反之即為惡。邊沁和米爾都認為:人類的行為完全以快樂和痛苦為動機。米爾認為:人類行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對幸福的促進就成為判斷人的一切行為的標準。功利主義的派別功利主義根據(jù)應用的方式可分為以下幾種: HYPERLINK /wiki/%E6%83%85%E5%A2%83%E5%8A%9F%E5%88%A9%E4%B8%BB%E4%B9%89 o 情境功利主義 情境功利主義(act-Utilitarianism) HYPERLINK /w/index.php?title

14、=%E6%99%AE%E9%81%8D%E5%8A%9F%E5%88%A9%E4%B8%BB%E4%B9%89&action=edit o 普遍功利主義 普遍功利主義(general-Utilitarianism) HYPERLINK /wiki/%E8%A7%84%E5%88%99%E5%8A%9F%E5%88%A9%E4%B8%BB%E4%B9%89 o 規(guī)則功利主義 規(guī)則功利主義(rule-Utilitarianism)有人認為,普遍功利主義和 HYPERLINK /wiki/%E8%A7%84%E5%88%99%E5%8A%9F%E5%88%A9%E4%B8%BB%E4%B9%89 o

15、 規(guī)則功利主義 規(guī)則功利主義本質上都屬于 HYPERLINK /wiki/%E6%83%85%E5%A2%83%E5%8A%9F%E5%88%A9%E4%B8%BB%E4%B9%89 o 情境功利主義 情境功利主義的一種。功利主義的應用功利主義的影響甚為廣泛。它在法律、 HYPERLINK /wiki/%E6%94%BF%E6%B2%BB%E5%AD%A6 o 政治學 政治學、 HYPERLINK /wiki/%E7%BB%8F%E6%B5%8E%E5%AD%A6 o 經(jīng)濟學 經(jīng)濟學方面更有特別顯著的重要性。例如在懲罰方面,功利主義反對“一報還一報”的“報應”理論。功利主義者認為懲罰的基本原理

16、是通過改造罪犯或保護社會不受罪犯破壞,從而避免發(fā)生更多的犯罪行為,同時也使其他人因懼怕受到懲罰而不敢犯罪。在政治哲學上,功利主義者贊成將民主作為使政府利益與 HYPERLINK /wiki/%E5%85%AC%E4%BC%97%E5%88%A9%E7%9B%8A o 公眾利益 公眾利益取得一致的一種方法。他們認為每個人的最大自由和其他人的同等自由是一致的。不過也有人因為強調政府利益的一面,而走向保守主義、甚至獨裁主義。另一方面,也有人因相信人性本善,認為最大的幸福是來自社會的根本變革,從而走向 HYPERLINK /wiki/%E6%97%A0%E6%94%BF%E5%BA%9C%E4%B8%

17、BB%E4%B9%89 o 無政府主義 無政府主義的共產(chǎn)主義,如威廉戈德溫。在經(jīng)濟學上,所謂 HYPERLINK /w/index.php?title=%E8%BE%B9%E9%99%85%E6%95%88%E7%94%A8%E5%88%86%E6%9E%90%E5%AD%A6%E6%B4%BE&action=edit o 邊際效用分析學派 邊際效用分析學派如 HYPERLINK /wiki/%E5%A8%81%E5%BB%89%E5%A7%86%C2%B7%E6%96%AF%E5%9D%A6%E5%88%A9%C2%B7%E6%9D%B0%E6%96%87%E6%96%AF o 威廉姆斯坦利

18、杰文斯 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則是從邊沁那里吸取了許多思想,所謂“ HYPERLINK /wiki/%E7%A6%8F%E5%88%A9%E7%BB%8F%E6%B5%8E%E5%AD%A6 o 福利經(jīng)濟學 福利經(jīng)濟學”是以“比較愛好”代替“比較效用”,也表現(xiàn)功利主義的基本精神。在 HYPERLINK /wiki/%E7%BB%8F%E6%B5%8E%E6%94%BF%E7%AD%96 o 經(jīng)濟政策 經(jīng)濟政策上,早期的功利主義者傾向 HYPERLINK /wiki/%E8%87%AA%E7%94%B1%E8%B4%B8%E6%98%93 o 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反對政府干涉。后期的功利主義者由于

19、對私人企業(yè)的社會效率失去信心,又希望政府出面干涉來糾正私人企業(yè)的弊病。在當代的討論中,人們對倫理學語言的分析,以及對邊沁的“快樂計算”均已失去興趣;功利主義出現(xiàn)了種種修正的和復雜的形式。邊沁的功利主義功利主義是指以超階級的功利作為人們行為標準的資產(chǎn)階級哲學思想。18世紀末英國哲學家、經(jīng)濟學家 HYPERLINK /wiki/J.%E8%BE%B9%E6%B2%81 o J.邊沁 J.邊沁創(chuàng)立,對 HYPERLINK /wiki/%E8%A5%BF%E6%96%B9%E7%BB%8F%E6%B5%8E%E5%AD%A6 o 西方經(jīng)濟學 西方經(jīng)濟學研究曾產(chǎn)生過很大影響。出發(fā)點和前提。邊沁之前, H

20、YPERLINK /wiki/A.%E6%96%AF%E5%AF%86 o A.斯密 A.斯密在啟蒙學派的“自然秩序”和“理性觀念”的基礎上,把人性歸結為個人 HYPERLINK /wiki/%E5%88%A9%E5%B7%B1%E4%B8%BB%E4%B9%89 o 利己主義 利己主義,認為個人追求一己利益,便會自然而然地促進全社會的利益。邊沁在道德和立法原理導論(1789)一書中進一步闡明功利原理,并把它應用于法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倫理學之中,并以此作為判斷一切行為和立法措施的準則。邊沁的功利原理有兩個出發(fā)點和前提: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自利選擇原理。關于功利原理,邊沁認為,人們一切行為

21、的準則取決于是增進幸福抑或減少幸福的傾向。不僅私人行為受這一原理支配,政府的一切措施也要據(jù)此行事。按照邊沁的看法,社會是由各個人構成的團體,其中每個人可以看作是組成社會的一分子。社會全體的幸福是由組成此社會的個人的幸福的總和。社會的幸福是以最大多數(shù)的最大幸福來衡量的。如果增加社會的利益即最大多數(shù)的最大幸福的傾向比減少的傾向大,這就適合于功利原理。邊沁把功利原理應用于經(jīng)濟學,各種經(jīng)濟制度和經(jīng)濟政策恰當與否以功利原理作為權衡標準。所謂自利選擇原理,按邊沁的說法是:什么是快樂、什么是痛苦,每個人自己知道最清楚,所以什么是幸福也是各個人所知道的。各個人在原則上是他自身幸福的最好判斷者。同時,各個人追求

22、一己的最大幸福,是具有理性的一切人的目的。在人類社會生活中,自利的選擇占著支配地位。當人們進行各種活動的時候,凡是對自己的最大幸福能有最高的貢獻,不管對自己以外的全體幸福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他都會全力追求,這是人性的一種必然傾向。 HYPERLINK /wiki/%E8%87%AA%E7%94%B1%E6%94%BE%E4%BB%BB%E4%B8%BB%E4%B9%89 o 自由放任主義 自由放任主義邊沁以所謂功利原理和自利選擇原理為依據(jù),在經(jīng)濟方面鼓吹自由放任主義。他認為,在經(jīng)濟活動中應以個人的活動自由為原則,國家應為之事,只限于保護個人活動的自由和保護私有財產(chǎn)的安全,除此之外,不應作任何干

23、涉。按照邊沁的解釋,在經(jīng)濟上實行 HYPERLINK /wiki/%E8%87%AA%E7%94%B1%E6%94%BE%E4%BB%BB o 自由放任 自由放任,生產(chǎn)上將會得到最大量,分配上將越趨于平等,從而使幸福也達到最大量。如果安全與平等不能兩立,就必須放棄平等,而維護私有財產(chǎn)的安全。邊沁功利主義的影響邊沁的功利主義思想深深影響當時和以后英國及歐洲大陸上許多經(jīng)濟學家如 HYPERLINK /wiki/J.B.%E8%90%A8%E4%BC%8A o J.B.薩伊 J.B.薩伊、 HYPERLINK /wiki/D.%E6%9D%8E%E5%98%89%E5%9B%BE o D.李嘉圖 D

24、.李嘉圖、 HYPERLINK /wiki/J.%E5%AF%86%E5%B0%94 o J.密爾 J.密爾、 HYPERLINK /wiki/J.S.%E5%AF%86%E5%B0%94 o J.S.密爾 J.S.密爾、 HYPERLINK /w/index.php?title=A.L.C.%E5%BE%B7%E6%96%AF%E8%92%82%C2%B7%E5%BE%B7%C2%B7%E7%89%B9%E6%8B%89%E8%A5%BF&action=edit o A.L.C.德斯蒂德特拉西 A.L.C.德斯蒂德特拉西(17541836) HYPERLINK /w/index.php?ti

25、tle=%E3%80%81W.S.%E6%9D%B0%E6%96%87%E6%96%AF&action=edit o 、W.S.杰文斯 、W.S.杰文斯、 HYPERLINK /wiki/A.C.%E5%BA%87%E5%8F%A4 o A.C.庇古 A.C.庇古等。J.S.密爾從小受到邊沁功利主義的熏陶,始終堅信“幸?!笔侨祟愐磺行袨榈囊?guī)則和標準,并且是人生的目的。但在他生活的年代,階級矛盾比邊沁時代尖銳化了,他同情 HYPERLINK /wiki/%E6%97%A0%E4%BA%A7%E9%98%B6%E7%BA%A7 o 無產(chǎn)階級 無產(chǎn)階級的悲慘境遇,因而對功利主義作了新的解釋,認為人生

26、的目的應脫出圖謀一己幸福的范圍,而去關心他人的幸福和人類狀況的改善,也就是從 “自利”轉變?yōu)椤白约籂奚?。他晚年寫的功利主義(1861)認為人類有為別人的福利而犧牲自己的最大福利的能力,如果是不能增加幸??偭?、或沒有增加幸??偭康膬A向的犧牲,不過是白費。他強調功利主義在行為上的標準的幸福,并非行為者一己的幸福,而是與此有關系的一切人的幸福。當你待人就象你期待他人待你一樣和愛你的鄰人就象愛你自己一樣,那么,功利主義的道德觀就達到理想完成的地步。他 HYPERLINK /wiki/%E5%B9%BB%E6%83%B3 o 幻想 幻想通過某些改良主義措施,來調和無產(chǎn)階級和 HYPERLINK /wi

27、ki/%E8%B5%84%E4%BA%A7%E9%98%B6%E7%BA%A7 o 資產(chǎn)階級 資產(chǎn)階級的矛盾。19世紀70年代西方經(jīng)濟學中出現(xiàn)的 HYPERLINK /wiki/%E8%BE%B9%E9%99%85%E6%95%88%E7%94%A8%E5%AD%A6%E6%B4%BE o 邊際效用學派 邊際效用學派仍以邊沁功利主義作為其理論的出發(fā)點。英國邊際效用學派代表杰文斯認為經(jīng)濟學的目的是求以最小痛苦的代價來購買快樂,而使幸福增至最高度;要求對快樂和痛苦進行計算,因而把經(jīng)濟學叫作“快樂與痛苦的 HYPERLINK /wiki/%E5%BE%AE%E7%A7%AF%E5%88%86%E5%

28、AD%A6 o 微積分學 微積分學”。在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功利主義在西方經(jīng)濟學中仍然發(fā)生影響。由英國庇古奠定的福利經(jīng)濟學,就認為一個人的福利是他所感到的滿足的總和, HYPERLINK /wiki/%E7%A4%BE%E4%BC%9A%E7%A6%8F%E5%88%A9 o 社會福利 社會福利則是各個人的福利的總和,各個人總是力圖使自己的滿足成為最大量。四、義務論(Deontological Theories)什么是義務論義務論,也可稱道義論,是由有德國嚴謹?shù)睦硇运季S傳統(tǒng)的康德創(chuàng)立的,在先驗唯心論的基礎上,運用理性 HYPERLINK /wiki/%E8%87%AA%E5%BE%8B

29、 o 自律 自律的方法,以普遍立法、人是目的、意志自由三大絕對命令為表現(xiàn)形式的,強調 HYPERLINK /wiki/%E5%8A%A8%E6%9C%BA o 動機 動機的純潔性和至善性的倫理學。義務,就是 HYPERLINK /wiki/%E8%B4%A3%E4%BB%BB o 責任 責任,來自于人的內在理性。在 HYPERLINK /wiki/%E8%A7%84%E8%8C%83%E4%BC%A6%E7%90%86%E5%AD%A6 o 規(guī)范倫理學 規(guī)范倫理學中,與 HYPERLINK /wiki/%E5%90%8E%E6%9E%9C%E8%AE%BA o 后果論 后果論不同的學說是康德的

30、義務論?!白钪匾氖?,不在于達到一個實體性的 HYPERLINK /wiki/%E7%9B%AE%E6%A0%87 o 目標 目標,而是根據(jù)我們意志中展示的特定的性質而行動,不計較是否得到好處。最高的善,是由我們行為自身的內在 HYPERLINK /wiki/%E7%BB%93%E6%9E%84 o 結構 結構決定的,這就是說,最高的價值就是道德上值得贊許的。在康德看來,人是具有實踐理性和道德感的?!?在康德看來,個人在經(jīng)驗水平上所產(chǎn)生的道德意識與自私之間的誘惑經(jīng)常會處于矛盾之中,甚至會使這種從經(jīng)驗中形成的道德意識 HYPERLINK /wiki/%E6%9C%8D%E4%BB%8E o 服從

31、 服從于自私的誘惑。針對經(jīng)驗主義倫理思想方法的局限,康德認為在經(jīng)驗世界中通過感受所形成的理性見識是不可靠的,道德就應該由從追求 HYPERLINK /wiki/%E4%B8%AA%E4%BA%BA%E5%88%A9%E7%9B%8A o 個人利益 個人利益的幸福論立場,向追求普遍義務的責任意識意志立場的過渡。這樣,以康德為代表所開創(chuàng)的義務論倫理思想方法,當其來到世界時就直接承負起廓清民風、純潔民心、為社會確立起 HYPERLINK /wiki/%E9%81%93%E5%BE%B7%E8%B4%A3%E4%BB%BB o 道德責任 道德責任意識的歷史 HYPERLINK /wiki/%E4%BD

32、%BF%E5%91%BD o 使命 使命。 HYPERLINK /wiki/%E4%B9%89%E5%8A%A1%E8%AE%BA l _note-0 1義務論的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無須引證任何超自然存在物或借助經(jīng)驗證據(jù),只需一種 HYPERLINK /wiki/%E9%80%BB%E8%BE%91%E6%8E%A8%E7%90%86 o 邏輯推理 邏輯推理,就可能確立起正確的絕對的道德規(guī)則絕對命令,如不許食言,不能殺人等,一定具有普遍性,必須能毫無例外地應用于一切情況,能否普遍化是檢驗絕對命令的一個方法。第二個原則:任何人都不應視為或用為達到別人目的的手段,每個人只能就是獨特的目的本身。 H

33、YPERLINK /wiki/%E8%A1%8C%E4%B8%BA o 行為 行為可分為道德行為和非道德行為。非道德行為是指與他人沒什么利害關系的 HYPERLINK /wiki/%E8%A1%8C%E4%B8%BA o 行為 行為,如個人的生活行為。如果要合乎道德地行動,必須 HYPERLINK /wiki/%E6%9C%8D%E4%BB%8E o 服從 服從我們的理性和意志,在義務感指導下行動。即不受自己的天性所左右,而是受義務感所強迫。道德的行為就是為義務而義務的行為.義務論和目的論的比較義務論和目的論(以及價值論)的分歧于是也就涉及到更看重那一組概念。語言分析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穆爾(Mo

34、ore)認為, HYPERLINK /wiki/%E4%BC%A6%E7%90%86%E5%AD%A6 o 倫理學 倫理學的基本術語是“好”或“善”,而他的兩個批評者普里查德(Prichard)和羅斯則認為, HYPERLINK /wiki/%E4%BC%A6%E7%90%86%E5%AD%A6 o 倫理學 倫理學的基本術語是“應當”或“正當”。當然,目的論的更主要的代表是 HYPERLINK /wiki/%E5%8A%9F%E5%88%A9%E4%B8%BB%E4%B9%89 o 功利主義 功利主義,而義務論則主要源自康德。目的論和義務論對在評價一個 HYPERLINK /wiki/%E8%

35、A1%8C%E4%B8%BA o 行為 行為道德上的正當或錯誤時,對構成這種評價標準的東西是什么的問題有不同意見,這種分歧產(chǎn)生自他們用來 HYPERLINK /wiki/%E8%AE%BA%E8%AF%81 o 論證 論證和解釋道德的基本概念。義務論者們(源自希臘語中的deontos)把“正當”和“應當”這類概念作為基本概念,他們認為,其它道德概念都可以用這些概念來定義,或者至少可以說,運用其它道德謂詞的判斷都要用以這些義務性概念為基礎的判斷作出證明。 另一方面,目的論者們(源自希臘語中teltios)把“ HYPERLINK /wiki/%E4%BB%B7%E5%80%BC o 價值 價值”

36、和“好”這類價值性(源自希臘語中的axios)概念作為基本概念,他們認為,義務性概念必須用這些價值性概念來定義,同時,道德判斷應由行為的目的或行為所產(chǎn)生的好結果來證明。這種分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對于什么東西使某一行為成為道德上的正當行為這一問題的觀點。 典型的義務論者認為,某些行為之所以內在地正當或在原則上正當,是因為它們屬于它們所是的那種行為,或者說,因為它們與某種形式原則相符。 另一方面,典型的目的論者認為,某些行為之所以正當,是因為它們的好結果所致。還有一些與目的論者既相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哲學家,即所謂價值論者(如前面所說的穆爾),認為某些行為之所以正當,是因為這些行為中固有的 HYPE

37、RLINK /wiki/%E4%BB%B7%E5%80%BC o 價值 價值和好的性質(例如幸福和快樂)所致,而不僅僅是因為其結果的好。弗蘭克納指出:目的論認為判斷道德意義上的正當與否的基本或最終標準是非道德價值(“好”),這種非道德價值是作為行為的結果而存在的,最終的直接或間接的要求必須是產(chǎn)生大量的“好處”,更確切地說,是產(chǎn)生的“好處”超過“壞處”,產(chǎn)生的利益超過損耗。而義務論者斷言,除了行為結果的好壞之外,至少還要考慮到其它因素,是它們使行為或準則成為正當?shù)?。這些因素不是行為結果的 HYPERLINK /wiki/%E4%BB%B7%E5%80%BC o 價值 價值,而是行為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義務論的 HYPERLINK /wiki/%E4%BC%A6%E7%90%86%E5%AD%A6 o 倫理學 倫理學并傾向于考察一切能夠從道德上進行評價的行為,對它們都附加某種底線約束即不能逾越某個界限,它關注的不是行為要達到什么目的,而是行為的方式,行為對他人的影響,不是一個人為什么要做某件事,他要通過這件事達到什么目的和效果,而是他怎樣做這件事,他所做的這件事情在道德上屬于什么性質的行為。義務論把針對 HYPERLINK /wiki/%E4%BA%BA%E7%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