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_第1頁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_第2頁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_第3頁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_第4頁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1 畢達哥拉斯總結出自然、社會生活中的十大矛盾:有限和無限、奇和偶、一和多、左和右、陽和陰、動和靜、直和曲、明和暗、善和惡、正方和長方。 “疾病使健康成為愉快,壞事使好事成為愉快,餓使飽成為愉快,疲勞使安息成為愉快” “如果沒有不義,人們也就不知道正義的名字” 。-赫拉克利特 什么是哲學上所說的矛盾? “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 “奇正相生” -孫子 萬物“無獨必有對”、“萬物皆有兩端”-朱熹 大成若缺 大直若曲 大巧若拙 大辯若訥-老子2一、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1、矛盾的含義事物內部既對立又

2、統(tǒng)一的關系注意:不能把哲學矛盾與邏輯矛盾混為一談也不能把哲學中的矛盾等同于生活中的矛盾32、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相反-相成(1)矛盾的統(tǒng)一屬性是同一性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lián)接的屬性和趨勢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2)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具體表現(xiàn)為不同、差異、區(qū)別等)相輔相成4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沒有無義務的權利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苦

3、盡甘來、化害為利、樂極生悲對立統(tǒng)一矛盾的同一性矛盾雙方相互依賴矛盾的同一性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的同一性矛盾雙方相互貫通5你如何看待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對立: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是有區(qū)別的,它們的目標、內容和途徑不同。在財政用于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支出一定的情況下,經濟建設支出和社會建設支出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系。統(tǒng)一: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是相互依存的,前者為后者提供物質基礎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片面強調經濟建設或片面強調社會建設的重要性都是錯誤的。要全面地看待二者關系,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實現(xiàn)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協(xié)調發(fā)展。6下列體現(xiàn)了矛盾觀點的有( )金無足赤,

4、人無完人 刻舟求劍 按圖索驥、 紙上談兵 禍兮福之所倚A B C D 下列選項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語是A.不見高山,不顯平川 B.積勞成疾C.量體裁衣 D.因材施教 BA7孫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這一觀點表明( )A.矛盾雙方是相互依賴、互為前提的B.矛盾雙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C.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D.矛盾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8(2011天津卷) “太極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是由黑白兩個魚形紋組成的圓形圖案,俗稱“陰陽圖”,該圖看似簡單,卻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意蘊。其內涵主要有一分為二的觀點絕對同一的觀點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的觀點矛盾雙方相互貫通的

5、觀點A. B. C. D. B9南北朝詩人王籍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則有一鳥不鳴山更幽的名句。黃庭堅說王安石的修改是點金成鐵。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王安石A、只見對立,不見統(tǒng)一 B、只見統(tǒng)一,不見對立C、只見相互依存,不見相互轉化 D、只見相互轉化,不見相互依存A10(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fā)展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同一性,就沒有矛盾統(tǒng)一體的存在,事物同樣不能存在和發(fā)展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相反相成 相輔相成)區(qū)別?聯(lián)系11同一性離不開

6、斗爭性:依存離不開對立-一方的性質依賴于另一方來規(guī)定,矛盾雙方相比較而存在轉化離不開對立-矛盾雙方的轉化是朝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的斗爭性離不開同一性:相互排斥,必須是有某種共同基礎、相互依存的東西,否則就意味著“毫不相干”12史伯說:“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同的事物結合才能生成萬物,否則就不能存在和發(fā)展。強調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統(tǒng)一體。君子和諧相處卻不盲目茍同;小人盲目茍同卻不和諧相處。強調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13在對立中把握統(tǒng)一,在統(tǒng)一中把握對立?!爸忻纼蓢鴩椴煌?,雙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

7、常的,”“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彼傷、互信則進、猜忌則退,兩國的關系應該是合作而不是遏制,應該是對話而非對抗,兩國應該是伙伴而不是對手?!?-溫家寶(4)方法論求同存異14春秋時期,齊國國王命令大臣們必須穿絲質衣服,但國內只準種糧食而不準種桑樹,齊國蠶絲需求量大,價格上漲,鄰近的魯、梁等國紛紛停止種糧改種桑樹。幾年后,齊王又命令只準穿布衣,且不準賣糧食給其他國家。結果,魯、梁等國因饑荒而大亂,不戰(zhàn)而衰,齊國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擴張。魯、梁等國不戰(zhàn)而衰的慘痛教訓給我們的啟示是,看問題、辦事情( )既要看到運動的絕對性,更要看到靜止的相對性既要注重量變,更要促成質變既要認識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

8、盾的斗爭性既要重視局部,又要統(tǒng)籌全局A. B. C. D.C15(08廣東卷)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說明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B矛盾的斗爭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C矛盾的斗爭性決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離不開矛盾的普遍性B16(2011上海卷)崇尚“和諧”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觀,這一觀念發(fā)端于我國古老的典籍易經。易經認為,陰陽和諧是宇宙運動變化的基礎,陰陽變易,整體和諧,化生萬物。這體現(xiàn)了( )A事物矛盾雙方的轉化是無條件的B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是不可分割的C事物的變化發(fā)展

9、是量變與質變的統(tǒng)一D矛盾雙方的對立統(tǒng)一推動了事物的變化發(fā)展D17(2011江蘇卷)2011年博鰲會亞洲論壇年會的主題是“包容性發(fā)展:共同議程與全新挑戰(zhàn)。”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開幕式上發(fā)表了題為推動共同發(fā)展,共建和諧亞洲的演出。他指出,亞洲社會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但是經濟結構性矛盾、發(fā)展不平衡等問題還存在,如何處理好發(fā)展問題依然擺在亞洲人民面前。會議還探討了“包容性發(fā)展”的內涵和具體策略。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呼吁亞太地區(qū)的國家要加入到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巴西總統(tǒng)羅塞芙主張各國應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xiàn)經濟增長和包容性發(fā)展,南非總統(tǒng)祖馬提出發(fā)展中國家應加強合作、共贏機遇和挑戰(zhàn)。(2)“包容性發(fā)展”體現(xiàn)了唯物辯證法的什

10、么道理?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答案: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及其相互關系的原理。世界各國的發(fā)展既是不平衡的,有自身特色和歷史傳統(tǒng),又是相互依賴、相互貫通的;世界各國在差異和包容的對立統(tǒng)一中向前發(fā)展。18 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19(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1.矛盾的普遍性:(1)含義-世界觀內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地位: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2)方法論:要敢于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堅持兩分法、兩點論,全面看問題,防止片面性。20諱疾忌醫(yī)矛盾具有普遍性-

11、要敢于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21“限廣令”的喜與憂全面看問題2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32.矛盾的特殊性:(1)含義: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表現(xiàn):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同一事物在發(fā)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發(fā)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2)方法論: 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4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

12、寺桃花始盛開。 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提到選人用人:“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對癥下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量體裁衣、因人而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反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一概而論、一風吹、一刀切、不分青紅皂白、張冠李戴 ;良莠不分 ; 指鹿為馬;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25不同事物包含有不同矛盾,是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26同一事物在不同發(fā)展階段有不同的矛盾,是區(qū)別事物發(fā)展不同階段的依據(jù)27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各有特殊性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各有特殊性28(3)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什么: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

13、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為什么:世界觀依據(jù):矛盾具有特殊性重要性: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認識世界)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怎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9怎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注意分析和把握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注意分析和把握同一事物在不同過程和階段上的矛盾注意分析和把握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注意分析和把握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30所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下列成語不能體現(xiàn)這個方法論的是A對癥下藥,量體裁衣 B欲擒故縱,聲東擊西C因時制

14、宜,因地制宜 D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為了維護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穩(wěn)定,宏觀調控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區(qū)別對待,不搞一刀切。這體現(xiàn)了A.事物之間存在互為因果關系B.意識反作用于客觀事物C.部分決定整體,整體影響部分D.不同質的矛盾要用不同質的方法解決BD31茶葉因生長環(huán)境的差異而帶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專家根據(jù)多年的經驗品一品便知茶葉的產區(qū)在哪里。這表明一事物區(qū)別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覺反映的特性人的認識是在實踐中不斷的深化和發(fā)展的人為事物的聯(lián)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識之外A B C D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這兩句諺語的哲學道理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

15、統(tǒng)一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確認識矛盾的重要前提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離開對具體矛盾的具體分析就不能正確解決矛盾A B. C. D.AC32阿凡提開了一個染坊,給鄉(xiāng)親們染布。巴依見大家都夸阿凡提布染得好,十分妒忌,想要刁難他一下。一天,巴依挾著一匹布,來找阿凡提:“聽說你的布染得好,能不能給我染一染?”“你要什么顏色?”阿凡提問道。“我要染這樣一種顏色,它不是紅的,不是綠的,不是黃的,也不是藍的,不是紫的,不是黑的,連白的也不是不知道這種顏色你能不能染?”巴依洋洋自得地說道?!爱斎荒苋?,染完后保你滿意?!薄笆裁??你能染?那好。我取布的日期是哪一天呢?”“日期嘛!”阿凡提微微一笑

16、,順手把布扔到柜里:“不是禮拜一,不是禮拜二,不是禮拜三,不是禮拜更不是禮拜日。我的巴依,到了那一天,你就來取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lián)結33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lián)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xiàn)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轉化(一定條件)34山僧不解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xiàn)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這給我們認識事物提供了什么啟示?35(3)必須遵循從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例如:改革開放深圳試點、城鄉(xiāng)一體化在重慶和成都試點(4)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的哲學基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jù)36“白馬非馬”論的錯誤在于( ) A. 否認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聯(lián)系 B. 否認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區(qū)別 C. 否認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D. 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下列關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 B. 沒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 C.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區(qū)分是相對的 D.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凝固不變的 AD37“小崗村的歷史是改革開放的歷史,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縮影”。從中同學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