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9課《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_第1頁
2021-2022學年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9課《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_第2頁
2021-2022學年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9課《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_第3頁
2021-2022學年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9課《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_第4頁
2021-2022學年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9課《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9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反復朗讀文章,借助注釋梳理文意,積累文言詞匯。2. 抓住文章主要論點,理解全篇內(nèi)容,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 3. 理清文章層次結構,把握本文運用比喻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4. 感受孟子散文的論述風格和語言特色。 二、教學重點:1. 抓住文章主要論點,理解全篇內(nèi)容,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2. 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三、教學難點:1. 理解文中的“義”“本心”的內(nèi)涵,理解作者的觀點。2. 感受孟子散文的論述風格和語言特色。四、教學課時:2課時五、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探究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語言:生與死、利與義的

2、問題歷來為世人關注,大思想家孟子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呢? 下面讓我們走進魚我所欲也一起尋找答案?!驹O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導入新課。積累文常教師語言: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儒家學說,被后人尊稱為“亞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孟子和孟子一書。學生活動:閱讀課件上關于孟子及孟子的介紹。(課件出示) 孟子(約前 372一前 289),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孔伋的門人,是孔子之后戰(zhàn)國中期儒家學派最有權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說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于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

3、孟子七篇。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義”,是孔子思想的發(fā)展。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善于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辯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魚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地體現(xiàn)了這些特點。朗讀課文教師活動:范讀課文。學生活動: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課件出示字音:辟(b)、惡(w)、簞(dn)、食(sh)、羹(gng)、弗(f)、蹴(c)、歟(y)鄉(xiāng)(xing)提示句子停頓: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

4、/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

5、/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驹O計意圖】了解并積累相關文學常識,了解內(nèi)容。梳理文言知識教師語言:請同學們再次朗讀,并結合課下注釋,串譯課文,有問題的地方做上標記。學生活動:1. 結合注釋,串譯課文。2. 小組討論有疑問的地方,組長記錄小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3. 班級集中討論組內(nèi)未解決的問題。4. 指名串譯課文。師生共同梳理文言知識:【通假字】1.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謝的意思。例句:“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2. “鄉(xiāng)”通“向”,從前。例句:“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3. “與”通“歟”,語氣助詞,相當于“嗎”。例句:“所識貧乏者得我與”。

6、4. “辯”通“辨”,辨別。例句:“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5. “辟”通“避”,躲避?!竟沤癞惲x】1. 可以古:能夠用來;今:能夠 2. 是古:這 指示代詞;今:判斷動詞 3. 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4. 鐘古:古代的量器;今:計時器具 5. 加古:益處;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shù)目合在一起【詞類活用】1. 得: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名詞作動詞。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2. 生:可以獲得生存的手段。動詞作名詞。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疽辉~多義】1. 而 (1)呼爾而與之。而:表修飾。(2)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而:表轉(zhuǎn)折,卻。 2. 于 (1)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比。

7、(2)萬鐘于我何加焉。于:對。3. 是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這種。(2)是亦不可以已乎。是:這種做法。4. 得 (1)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擁有。(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謝的意思。(3)故不為茍得也。得:取得。5. 為 (1)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為:情愿。(2)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為:第一個“為”:為了,表目的。第二個“為”:接受。 (3)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為:采用。6. 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之:定語中心語之間結構助詞“的”。(2)人皆有之。 之:代詞,它,文中指羞惡的本心。(3)得之則生。 之:代詞,它,文中指一簞食一豆羹。(4)呼爾而與之

8、。 之:代詞,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5)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之:代詞,它,文中指萬鐘的俸祿。(6)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之:代詞,它,文中指接受俸祿的行為。(7)此之謂失其本心。 之:代詞,,它,指不辨禮義而受之的行為。7. 生 (1)舍生而取義者也。生:生命。(2)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生:獲得生命。8. 與 (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歟”,語氣詞。(2)呼爾而與之。與:給。9. 故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所以。(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因。10. 則 (1)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則:那么。(2)得之則生。則:就。(3)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則:連詞,這里

9、表假設。【特殊句式】1. 判斷句例句:魚,我所欲也?!耙病?,判斷句標志。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東西。 2. 省略句例句:(1)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為”后面省略了介詞的賓語“禮義”,“受”后面省略了賓語“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語“我”。譯文:從前我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2)舍生而取義者也。省略主語“我”?!驹O計意圖】熟悉課文內(nèi)容,積累文言知識。第一課時課后活動教師語言:1. 本文句式整齊,作者在論述的過程中多用排比句和對偶句,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反復朗讀,并借助句式特點背誦全文。2. 本文行文流暢,論證嚴密;引譬設喻,生動形象;排比鋪陳,氣勢恢弘。體現(xiàn)了孟子一書的文筆特點。課后搜

10、集有關孟子和孟子一書的介紹進一步了解孟子的學說和思想?!驹O計意圖】感受文章句式特點和語言魅力,背誦全文。進一步了解孟子的學說和思想,為第二課時學習做準備。第二課時導入新課教師語言:“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钡那G柯留下了“舍生取義”的壯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做出了“舍生取義”的選擇;“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钡年愐阋鞒觥吧嵘×x” 的高歌孟子以其嚴密的論證思路所論述的“舍生取義”的思想激勵著一代代仁人志士身體力行。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魚我所欲也去感受邏輯的力量。【設計意圖】激趣導入。論證思路教師語言:小組合作,補全本文論證結構圖。學生活動:小組合作,

11、補全本文論證結構圖。明確:【設計意圖】理清文章論證思路,了解本文運用比喻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領會思想內(nèi)涵教師語言:朱熹說:“此章言羞惡之心,人所固有,或能決死生于危迫之際,而不免計豐約于宴安之時,是以君子不可頃刻不省察于斯焉?!痹僮x課文合作探究,完成思考問題。學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問題,班級交流。1. 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2.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中“所欲”“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3. “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4. “非獨賢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5. “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lián)系?明確:1. 魚和熊掌兩樣

12、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這里運用了類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2. 這里的“所欲”應指正義的事業(yè),如為人民謀解放,為了四化建設,為了別人的安危等。這里的“所惡”應指不正義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變革命,貪污受賄,濫用職權,殺人放火等。3.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險等。4. 指側(cè)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5. “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義”產(chǎn)生于“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才會按“義”的原則行事,才有可能在

13、關鍵時刻舍生取義。教師小結: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教師語言: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學生活動:結合自身經(jīng)歷談自己的做法。教師小結: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義”的內(nèi)涵發(fā)生了變化。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義”是指社會公義,“利”:指一己之私利,即個人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當今社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該作出符合道義的正確抉擇。 【設計意圖】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明辨是非,正確抉擇,明確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課后活動課后活動:積累有關“義”的名言警句。1. 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2. 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nèi)的事。非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