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塔吊基礎施工方案(47頁)_第1頁
公寓塔吊基礎施工方案(47頁)_第2頁
公寓塔吊基礎施工方案(47頁)_第3頁
公寓塔吊基礎施工方案(47頁)_第4頁
公寓塔吊基礎施工方案(47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公寓塔吊基礎施工方案目錄 HYPERLINK l _Toc423_WPSOffice_Level1 第一章 工程概況1 HYPERLINK l _Toc2668_WPSOffice_Level1 第二章 建筑概況1 HYPERLINK l _Toc2296_WPSOffice_Level1 第三章 結構概況2 HYPERLINK l _Toc21453_WPSOffice_Level1 第四章 塔吊選型和平面布置8 HYPERLINK l _Toc26768_WPSOffice_Level1 第五章 矩形板式基礎計算書19 HYPERLINK l _Toc12404_WPSOffice_Lev

2、el1 第六章 塔吊基礎施工26附圖:塔吊總平面布置圖30附圖:各棟樓塔吊布置圖31附圖:各塔吊勘探圖中位置圖34附圖:各塔吊處勘探土層剖面圖36第一章 工程概況工程名稱濱湖新區(qū)樂業(yè)公寓住宅產(chǎn)業(yè)化工程建筑地點濱湖新區(qū)南寧西路與西藏路交口建設單位合肥濱湖資產(chǎn)管理有限公司設計單位中科院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監(jiān)理單位安徽省建設監(jiān)理有限公司勘察單位安徽省城建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施工總承包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質(zhì)量監(jiān)督部門合肥市建筑質(zhì)量安全監(jiān)督站第二章 建筑概況本工程位于合肥市濱湖新區(qū)西藏路與成都路交匯處,。本期包含1#2#樓(27層)住宅,3#4#樓人才公寓(31層),1棟物業(yè)管理房,1棟商業(yè)樓,一

3、層地下車庫,總建筑面積為109840,建筑高度93.9/81.9米,地下室建筑面積為23531,人防地下室0.000相對的絕對標高為18.800m,非人防地下室0.000相對的絕對標高為19.100,各單體建筑室內(nèi)標高0.000相對的絕對標高各不相同,1#樓為19.800,2#樓為19.100,3#樓為19.100,4#樓為18.800,商業(yè)樓為18.100第三章 結構概況1、基礎形式:地下車庫采用下柱墩+平板式筏板基礎,1#樓采用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 2#3#4#樓為板式筏型基礎(CFG樁復合地基),商業(yè)樓采用筏板+下柱墩基礎+抗浮錨桿。2、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甲級;3、結構形式:主樓范圍外

4、純地下室為框架結構;1#2#樓1-5層為框剪結構,6層墻柱至25層墻柱為裝配式剪力墻結構,26層至屋面為框剪結構,3#4#樓1-5層為框剪結構,6層墻柱至28層墻柱為裝配式剪力墻結構,28層至屋面為框剪結構;4、建筑抗震設防類別:丙類;建筑耐火等級:一級;5、建筑結構安全等級:二級;6、結構設計使用年限:50年;第一節(jié)編制依據(jù)序號名稱編號1樂業(yè)公寓總包施工工程施工圖紙2樂業(yè)公寓總包施工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書3塔吊使用說明書4規(guī)范規(guī)程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5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 50007-20116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7塔式起重機混凝土基礎工程技術規(guī)程JG

5、J/T 187-20098塔式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GB/T13752-19929塔式起重機安全規(guī)程GB 5144-200610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guī)程JGJ196-20101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2015年版)GB50010-201012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153-200813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14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編第二節(jié)場地工程條件1、區(qū)域地質(zhì)與水文 1.1區(qū)域地質(zhì)、氣象與水文1.1.1區(qū)域地質(zhì)濱湖新區(qū)位于合肥盆地東南部,郯廬斷裂西側。區(qū)域上發(fā)育近東西向、北北東向北東向及其伴生的北西向北北西向三組斷裂。代表性斷裂有: 蜀山斷裂:據(jù)物探

6、資料推測的隱伏斷裂,部分在新區(qū)北部通過。自西向東經(jīng)合肥市區(qū)南側、合肥店埠公路南側、店埠南,東西向延伸展布。 六安斷裂:據(jù)物探資料推測的隱伏斷裂,區(qū)域上自西向東經(jīng)張崗、五十里埠南、濱湖新區(qū)中部義城鎮(zhèn)、三岔河延伸。 大新莊丙子鋪斷裂:區(qū)域上稱桑澗子廣寒橋斷裂,北北東向,傾向西,與郯廬斷裂帶密切相關。該斷裂對現(xiàn)代河流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如在南淝河以南,有三條北西向河流在通過斷裂處一致轉(zhuǎn)向北東流向,然后又恢復正常流向匯入巢湖。說明第四紀以來該斷裂仍具有一定活動。 啞叭店大興集斷裂:北西向,為橋頭集東關斷裂的一部分。根據(jù)合肥地區(qū)地震活動性及地質(zhì)構造背景分析: (1)合肥是距離郯廬斷裂最近的省會城市,郯廬斷

7、裂安徽段為中強震低頻地段,該斷裂的強烈活動時代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活動方式以粘滑為主;(2)合肥地區(qū)有史記載以來遭受的最大地震影響烈度為度,是由 1668 年山東郯城 81/2 級地震引起;(3)場區(qū)斷裂在新構造期有明顯活動,但在第四紀時期活動減弱,晚第四紀時期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活動跡象,場區(qū)構造活動區(qū)域減弱;(4)全新世以來的新構造運動本區(qū)以差異性升降運動為主,且速度緩慢。1.1.2氣象與水文擬建工程場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季風明顯、四季分 明、氣候溫和、雨量集中、陽光充足,具有春暖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 冬夏季較長,春秋季短等的特點。多年平均氣溫 15.7,

8、極端最低氣溫-20.6,極端最高氣溫41.0;多年平均降水量 995.3mm,分布不均, 58 月份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53,最大年降水量1541.9 mm。多年平均蒸發(fā)量 1518.0 毫米, 58 月份蒸發(fā)量最大,12 月至翌年2月份蒸發(fā)量較小。年平均相對濕度為 76%,以 7、8 月稍高,11、12 月稍低,全年平均相對濕度差較小,約5 %。合肥地區(qū)無霜期約220240天,全年盛行風向為東北偏東南,年平均風速 2.8 米/ 秒。 根據(jù)近合肥市十年的氣象資料,推算本地區(qū)濕度系數(shù)w 約 0.87,大氣影響深度 da 約 3.15m,大氣急劇影響深度約 1.42m。擬建場地南臨巢湖。巢湖是我國

9、五大淡水湖之一,在安徽省中部,面積約780平方公里,岸線總長約167km,屬長江水系,湖水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主要入湖河流有杭埠河、白石天河、豐樂河、上派河、南淝河、店埠河、柘皋河、北河等。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37m,歷年最高水位12.93m(建閘前1954 年8 月31 日)和12.29m(建閘后1983 年9 月24),歷年最低水位4.00m(1960 年12 月15 日),年內(nèi)最大變幅6.48m(1954 年),最小變幅1.44m(1966 年);年平均最高水位9.81m,最低水位7.35m;平均變幅2.46m,絕對變幅10.85m(建閘后)。巢湖歷年月平均降水量、蒸發(fā)量見下圖2

10、.1.2。圖2.1.2: 巢湖歷年月平均降水量、蒸發(fā)量1.2地下水類型及地下水位1.2.1地下水擬建場地層素(雜)填土中賦存有上層滯水,分布不連續(xù),一般無穩(wěn)定的自由水面,主要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滲入補給,蒸發(fā)及側向徑流形式排泄。上層滯水受地形、地勢、填土厚度、大氣降水及鄰近基坑排水影響較大。由于上層滯水不貫通,分布不連續(xù),勘察期間測得上層滯水靜止水位埋深為1.302.60m,相應的靜止地下水位標高為16.3817.91m。地下水水位年變化幅度約1.02.0m。擬建場地層粉質(zhì)粘土夾粉土(殘積風化)中賦存有第四紀孔隙水,具有弱承壓性,夾有薄厚不均的粘性土,水量一般,主要水源補給為側向補給,與下部基巖

11、裂隙水有較密切的水力聯(lián)系;1層風化帶中的基巖裂隙水,具有弱承壓性,一般水量不大,其徑流方向受巖層面起伏變化、巖層產(chǎn)狀、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等因素影響明顯,水量與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程度及土層飽水性有關。由于深部弱承壓水水量不大,水位埋藏較深,勘察期間未能觀測到弱承壓水的靜止水位。1.2.2地下水作用評價(1)地下水對結構物的上浮作用根據(jù)合肥市地下建(構)筑物抗浮設防管理規(guī)定合建【2011】18號有關規(guī)定,抗浮設計水位可取地下室外圍環(huán)境地坪標高下1.00m(應按施工階段、使用階段及檢修卸荷階段等各種工況進行抗浮驗算,合理選擇抗浮措施)。當采取有效的導排水措施,能保證施工期間和后期使用過程中地表水、地下水徑流

12、條件保持通暢時,本工程抗浮設防水位可結合場地周圍排水情況確定抗浮設防水位,并宜經(jīng)專家評審后確定。(2)地下水對基坑開挖的影響擬建場地上層滯水主要賦存于填土層中,基坑范圍的西北角填土較厚(最厚達8.4米),地下水能軟化土體,降低土體強度,從而影響基坑的穩(wěn)定性。因此地下水對本次基坑工程開挖有較大影響,建議采用坑底明排、坑頂截水的方式,以確?;禹樌_挖。1.2.3地層滲透系數(shù)有關土層的滲透系數(shù)見表2.6.3:地基土滲透系數(shù)試驗成果一覽表 表2.6.3層序土層名稱滲透系數(shù)建議值k(cm/sec)評價結果粘土1E-7極微透水粘土1E-7極微透水注:在選用上述指標時,宜結合工程經(jīng)驗慎重考慮。1.2.4地

13、下水、土對建筑材料腐蝕性通過調(diào)查周圍環(huán)境的水文地質(zhì)條件,場地周邊無污染水源,結合本場地內(nèi)采取的地下水水樣水質(zhì)分析報告,判定本場地地下水及土對砼及砼中鋼筋具微腐蝕性。1.3 場地地震效應1.3.1 場地地震設計基本條件1)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有關條文判別:合肥市抗震設防烈度為七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2)根據(jù)國標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的有關規(guī)定,本工程抗震設防類別為乙類。1.3.2建筑場地類別根據(jù)波速測試成果資料,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第4.1.5條公式計算,擬建場地20m以內(nèi)地

14、基土等效剪切波速分別見下表2.7.2;建筑場地類別判別結果 表2.7.2孔號10154558Vse(m/s)250.20249.03249.17242.13擬建場地下20m范圍內(nèi)場地土等效剪切波速為242.13250.20m/s,場地土類型為中軟土中硬土,本場地覆蓋層厚度小于50m,按照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有關規(guī)定,綜合判定:擬建場地類別為類,場地基本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場地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值為0.10g。樓層建筑結構標高及層高表 1#樓各層標高 2#樓各層標高 3#、4#樓各層標高第四章 塔吊選型和平面布置第一節(jié) 塔吊平

15、面布置的原則滿足現(xiàn)場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建筑垂直、水平運輸需要;確保本工程4臺塔吊相互之間起重臂與塔身不碰撞且起重臂與臂之間不碰撞,并且滿足起重臂最端頭離其他塔吊塔身至少2米的距離;塔吊最大限度地覆蓋整個施工平面和各材料堆場,爭取不留死角;起吊重量與工作半徑滿足施工要求。確保塔吊的升起高度在其覆蓋范圍內(nèi)不會碰到周圍的建筑物、高壓電線或其它物體,并且滿足規(guī)范規(guī)程規(guī)定的安全距離的要求。滿足塔吊的各種性能,確保塔吊安裝和拆除方便,并使相關費用盡量降低。第二節(jié) 根據(jù)場布及施工計劃安排,各棟樓塔吊安裝順序為: 3#樓塔吊 4#樓塔吊 1#樓塔吊 2#樓塔吊 塔吊的平面布置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及各樓棟結構情況,本工程

16、擬安裝塔吊型號及數(shù)量如下,塔吊編號型號(臂長)備注3#QTZ7015(50)布置于3#樓北側1#QTZ7015(50)布置于1#樓北側4#QTZ7015(50)布置于4#樓北側2#QTZ7015(60)布置于2#樓北側具體位置見塔吊平面布置定位圖(附圖)。結合工程建筑高度、周圍環(huán)境情況和群塔高度互相錯開的要求,根據(jù)擬采用的施工順序,本工程塔吊的起升高度有高、中、低三種高度,具體臂長、初始安裝高度和終裝高度見下表。第三節(jié) 塔吊使用和安裝參數(shù)表序號塔名 型號安裝位置塔吊定位塔吊臂長中心點到附著面垂直距離13#QTZ70153#樓北側見附圖50m4.9米21#QTZ70151#樓北側見附圖50m4.

17、8米34#QTZ70154#樓北側見附圖50m4.9米42#QTZ70152#樓北側見附圖60m4.9米第四節(jié) 塔機主要技術性能廣西建機QTZ7015塔吊相關技術參數(shù)如下:整機性能參數(shù)起重特性塔式起重機部件、數(shù)量、規(guī)格、重量表根據(jù)塔吊使用說明書,固定式塔吊基礎受力見下圖:5、附著安裝及說明見示意圖:第五節(jié) 塔吊基礎設計根據(jù)塔吊總平面布置,本工程均安裝在純地下室的范圍內(nèi),塔吊的基礎頂面標高同地下室筏板頂面標高(正負)。塔吊編號底板結構頂標高(正負0標高)塔吊基礎頂標高(正負0標高)塔吊基礎底標高(不含墊層)地基土層最高高度地勘孔號3#塔吊-6.250(19.100)-5.950(18.800)-

18、7.650 EQ oac(,3)層粘土層120461#塔吊-6.350(19.800)-5.650(19.100)-7.350 EQ oac(,3)層粘土層100124#塔吊-6.250(18.800)-6.550(19.100)-8.250 EQ oac(,3)層粘土層131502#塔吊-6.250(19.100)-6.250(19.100)-7.950 EQ oac(,3)層粘土層11017注:1#塔吊孔號以12號孔為依據(jù),若開挖至設計標高未到3層粘土,需按圖紙說明超挖至3層粘土,然后再用級配砂石回填至設計標高。塔吊承臺底面土層分析根據(jù)地勘報告,地基承載力見下表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按照國

19、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1) 第5.2.3條,并結合工程經(jīng)驗綜合確定。各土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建議值)見下表3.3.1。 地基承載力一覽表 表3.3.1層序土層名稱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壓縮模量基床系數(shù)fak(kPa)Es1-2(MP)MN/m3粘土24011.552粘土30014.566粉質(zhì)粘土夾粉土(殘積風化)28014.0/1強風化泥質(zhì)砂巖35018.0/2中風化泥質(zhì)砂巖800壓縮性微小/3.3.2天然地基持力層分析評價根據(jù)擬建筑物荷載情況,結合本次勘察結果,對淺層地基土自上而下評價如下:第層素(雜)填土,結構松散,工程地質(zhì)條件差,局部地段該層下部有軟弱層,不宜

20、作為持力層。第層粘土,硬可塑硬塑狀態(tài),中等偏低壓縮性土,物理力學性質(zhì)一般,最大厚度5.0m,局部缺失,其下無軟弱地層,可作為天然地基持力層。第層粘土,硬塑堅硬狀態(tài),中低壓縮性土,物理力學性質(zhì)良好,最大厚度33m,分布穩(wěn)定,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層。土層剖面圖詳附圖根據(jù)以上情況,本工程1、2、3、4#塔吊基礎全部采用天然地基的基礎形式,以粘土層作為持力層。塔吊基礎的具體做法如下:塔吊編號承臺尺寸配筋混凝土強度等級1#塔吊7000*7000*1700頂面:20200雙向底面:20120雙向拉結筋:18500C35P62#塔吊7000*7000*1700頂面:20200雙向底面:20120雙向拉結筋:

21、18500C35P63#塔吊7000*7000*1700頂面:20200雙向底面:20120雙向拉結筋:18500C35P64#塔吊7000*7000*1700頂面:20200雙向底面:20120雙向拉結筋:18500C35P6塔吊基礎剖面圖所示:塔吊基礎剖面圖說明:,塔吊基礎頂標高同主樓及地庫筏板頂標高,塔吊基礎先澆筑,鋼筋預留錨固主樓及地庫筏板內(nèi),預埋止水鋼板。基槽開挖至設計標高時,如土層情況與設計不符,不得擅自處理,應通知勘察與設計單位。地下室底板防水做法:塔吊基礎聯(lián)系單塔吊基礎計算第五章 矩形板式基礎計算書 計算依據(jù): 1、塔式起重機混凝土基礎工程技術規(guī)程JGJ/T187-2009 2

2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2015年版)GB50010-2010 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 一、塔機屬性塔機型號QTZ7015-廣西建機塔機獨立狀態(tài)的最大起吊高度H0(m)52塔機獨立狀態(tài)的計算高度H(m)52塔身桁架結構方鋼管塔身桁架結構寬度B(m)2 二、塔機荷載 1、塔機傳遞至基礎荷載標準值工作狀態(tài)塔機自重標準值Fk1(kN)759.26起重荷載標準值Fqk(kN)189.62豎向荷載標準值Fk(kN)948.88水平荷載標準值Fvk(kN)37.04傾覆力矩標準值Mk(kNm)1514.82非工作狀態(tài)豎向荷載標準值Fk(kN)759.26水平荷載標準值Fvk(kN)

23、117.04傾覆力矩標準值Mk(kNm)3340 2、塔機傳遞至基礎荷載設計值工作狀態(tài)塔機自重設計值F1(kN)1.35Fk11.35759.261025.001起重荷載設計值FQ(kN)1.35Fqk1.35189.62255.987豎向荷載設計值F(kN)1025.001+255.9871280.988水平荷載設計值Fv(kN)1.35Fvk1.3537.0450.004傾覆力矩設計值M(kNm)1.35Mk1.351514.822045.007非工作狀態(tài)豎向荷載設計值F(kN)1.35Fk1.35759.261025.001水平荷載設計值Fv(kN)1.35Fvk1.35117.0415

24、8.004傾覆力矩設計值M(kNm)1.35Mk1.3533404509 三、基礎驗算 HYPERLINK D:品茗軟件安全計算軟件V12.1OutPut基礎布置圖.dwg 基礎布置圖基礎布置基礎長l(m)7基礎寬b(m)7基礎高度h(m)1.7基礎參數(shù)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C35基礎混凝土自重c(kN/m3)25基礎上部覆土厚度h(m)0基礎上部覆土的重度(kN/m3)19基礎混凝土保護層厚度(mm)50地基參數(shù)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Pa)240 基礎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載標準值: Gk=blhc=771.725=2082.5kN 基礎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載設計值:G=1.35Gk=1.352

25、082.5=2811.375kN 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平行基礎邊長方向受力: Mk=3340kNm Fvk=Fvk/1.2=117.04/1.2=97.533kN 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平行基礎邊長方向受力: M=4509kNm Fv=Fv/1.2=158.004/1.2=131.67kN 基礎長寬比:l/b=7/7=11.1,基礎計算形式為方形基礎。 Wx=lb2/6=772/6=57.167m3 Wy=bl2/6=772/6=57.167m3 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同時作用于基礎X、Y方向的傾覆力矩: Mkx=Mkb/(b2+l2)0.5=33407/(72+72)0.5=2361.73

26、7kNm Mky=Mkl/(b2+l2)0.5=33407/(72+72)0.5=2361.737kNm 1、偏心距驗算 (1)、偏心位置 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邊緣的最小壓力值: Pkmin=(Fk+Gk)/A-Mkx/Wx-Mky/Wy =(759.26+2082.5)/49-2361.737/57.167-2361.737/57.167=-24.6310 偏心荷載合力作用點在核心區(qū)外。 (2)、偏心距驗算 偏心距:e=(Mk+FVkh)/(Fk+Gk)=(3340+117.041.7)/(759.26+2082.5)=1.245m 合力作用點至基礎底面最大壓力邊緣的距離: a=(

27、72+72)0.5/2-1.245=3.704m 偏心距在x方向投影長度:eb=eb/(b2+l2)0.5=1.2457/(72+72)0.5=0.881m 偏心距在y方向投影長度:el=el/(b2+l2)0.5=1.2457/(72+72)0.5=0.881m 偏心荷載合力作用點至eb一側x方向基礎邊緣的距離:b=b/2-eb=7/2-0.881=2.619m 偏心荷載合力作用點至el一側y方向基礎邊緣的距離:l=l/2-el=7/2-0.881=2.619m bl=2.6192.619=6.861m20.125bl=0.12577=6.125m2 滿足要求! 2、基礎底面壓力計算 荷載效

28、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壓力值 Pkmin=-24.631kPa Pkmax=(Fk+Gk)/3bl=(759.26+2082.5)/(32.6192.619)=138.057kPa 3、基礎軸心荷載作用應力 Pk=(Fk+Gk)/(lb)=(759.26+2082.5)/(77)=57.995kN/m2 4、基礎底面壓力驗算 (1)、修正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fa=240.00kPa (2)、軸心作用時地基承載力驗算 Pk=57.995kPafa=240kPa 滿足要求! (3)、偏心作用時地基承載力驗算 Pkmax=138.057kPa1.2fa=1.2240=288kPa 滿足要求! 5

29、、基礎抗剪驗算 基礎有效高度:h0=h-=1700-(50+20/2)=1640mm X軸方向凈反力: Pxmin=(Fk/A-(Mk+Fvkh)/Wx)=1.35(759.260/49.000-(3340.000+97.5331.700)/57.167)=-61.872kPa Pxmax=(Fk/A+(Mk+Fvkh)/Wx)=1.35(759.260/49.000+(3340.000+97.5331.700)/57.167)=103.709kPa 假設Pxmin=0,偏心安全,得 P1x=(b+B)/2)Pxmax/b=(7.000+2.000)/2)103.709/7.000=66.67

30、0kPa Y軸方向凈反力: Pymin=(Fk/A-(Mk+Fvkh)/Wy)=1.35(759.260/49.000-(3340.000+97.5331.700)/57.167)=-61.872kPa Pymax=(Fk/A+(Mk+Fvkh)/Wy)=1.35(759.260/49.000+(3340.000+97.5331.700)/57.167)=103.709kPa 假設Pymin=0,偏心安全,得 P1y=(l+B)/2)Pymax/l=(7.000+2.000)/2)103.709/7.000=66.670kPa 基底平均壓力設計值: px=(Pxmax+P1x)/2=(103.

31、709+66.67)/2=85.189kPa py=(Pymax+P1y)/2=(103.709+66.67)/2=85.189kPa 基礎所受剪力: Vx=|px|(b-B)l/2=85.189(7-2)7/2=1490.811kN Vy=|py|(l-B)b/2=85.189(7-2)7/2=1490.811kN X軸方向抗剪: h0/l=1640/7000=0.2344 0.25cfclh0=0.25116.770001640=47929kNVx=1490.811kN 滿足要求! Y軸方向抗剪: h0/b=1640/7000=0.2344 0.25cfcbh0=0.25116.77000

32、1640=47929kNVy=1490.811kN 滿足要求! 四、基礎配筋驗算基礎底部長向配筋HRB400 20120基礎底部短向配筋HRB400 20120基礎頂部長向配筋HRB400 20200基礎頂部短向配筋HRB400 20200 1、基礎彎距計算 基礎X向彎矩: M=(b-B)2pxl/8=(7-2)285.1897/8=1863.513kNm 基礎Y向彎矩: M=(l-B)2pyb/8=(7-2)285.1897/8=1863.513kNm 2、基礎配筋計算 (1)、底面長向配筋面積 S1=|M|/(1fcbh02)=1863.513106/(116.7700016402)=0.

33、006 1=1-(1-2S1)0.5=1-(1-20.006)0.5=0.006 S1=1-1/2=1-0.006/2=0.997 AS1=|M|/(S1h0fy1)=1863.513106/(0.9971640360)=3166mm2 基礎底需要配筋:A1=max(3166,bh0)=max(3166,0.001570001640)=17220mm2 基礎底長向?qū)嶋H配筋:As1=18630.667mm2A1=17220mm2 滿足要求! (2)、底面短向配筋面積 S2=|M|/(1fclh02)=1863.513106/(116.7700016402)=0.006 2=1-(1-2S2)0.

34、5=1-(1-20.006)0.5=0.006 S2=1-2/2=1-0.006/2=0.997 AS2=|M|/(S2h0fy2)=1863.513106/(0.9971640360)=3166mm2 基礎底需要配筋:A2=max(3166,lh0)=max(3166,0.001570001640)=17220mm2 基礎底短向?qū)嶋H配筋:AS2=18630.667mm2A2=17220mm2 滿足要求! (3)、頂面長向配筋面積 基礎頂長向?qū)嶋H配筋:AS3=11304mm20.5AS1=0.518630.667=9315.333mm2 滿足要求! (4)、頂面短向配筋面積 基礎頂短向?qū)嶋H配筋

35、:AS4=11304mm20.5AS2=0.518630.667=9315.333mm2 滿足要求! (5)、基礎豎向連接筋配筋面積 基礎豎向連接筋為雙向HRB400 18500。 五、配筋示意圖 HYPERLINK D:品茗軟件安全計算軟件V12.1OutPut基礎配筋圖.dwg 基礎配筋圖第六章 塔吊基礎施工挖土范圍根據(jù)塔吊基礎平面布置圖中塔吊承臺基礎灰線外預留500mm寬作為施工操作面,按11的坡度進行開挖。由于部分塔吊基礎面與地下室底板面平,塔吊承臺施工于底板施工施工前,需要在塔吊承臺部位設置止水鋼板,具體做法見后章節(jié)。塔吊基礎土方開挖注意事項1、在開挖前由測量員放好塔吊基礎土方挖掘的

36、邊框線,并做好標準水準點的復合工作。2、采用反鏟挖掘機進行塔吊基礎的土方開挖工作,采用一次開挖至墊層面,留200mm厚浮土人工清底。3、開挖時自然放坡,不考慮特殊支護措施,開挖操作時應隨時注意土壁的變動情況,如發(fā)現(xiàn)有裂紋或部分坍塌現(xiàn)象,應及時進行支撐或加大放坡,并注意支撐的穩(wěn)固和土壁的變化。4、基坑開挖到設計標高后同時挖好集水坑,采用水泵將坑底集水排除,然后及時澆筑素混凝土墊層,嚴禁基坑底長期暴露。5、挖土時應嚴格控制挖掘深度,不得超過坑底標高。塔吊基礎承臺施工基礎的施工順序:土方開挖墊層放線支模鋼筋邦扎及避雷接地的焊接預埋支腳再復查并做隱蔽記錄砼澆灌養(yǎng)護回填。特別注意預埋螺桿的標高,及時與預

37、埋螺桿人員交底,以保證螺桿高出混凝土的高度要滿足塔吊安裝單位的要求?;A墊層的施工本工程塔吊基礎墊層采用100mm厚C15砼墊層,在施工基礎墊層前,必須認真夯實基底土層,墊層砼澆注時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墊層表面的平整度。具體做到以下幾點:1、采用商品混凝土,汽車泵澆筑,人工振搗。2、在澆搗墊層時,按照設計標高拉線進行墊層高度控制,按從低到高,從遠到近施工,再用平板振動機振搗密實,用2m長鋁合金剛尺按水平基準點找平,用木抹子抹平,在墊層開始初凝時,壓光收面。3、砼初凝前施工人員不得在墊層上踩踏,原則上承臺底先澆墊層后砌磚胎模,由于地下水與地表水的侵入和淤泥土易塌方等因素,深承臺墊層澆后往往會受到水

38、侵蝕,且硬化速度慢,墊層砼澆筑后開始砌承臺胎模,往往把墊層踩踏不成樣子,因此為了確保墊層的施工質(zhì)量,如遇特殊情況采用先砌承臺胎模,后澆承臺內(nèi)墊層,從而確保了墊層砼的質(zhì)量。4、施工墊層時應嚴格控制墊層標高和平整度,標高考慮取負值(約30mm),并做好表面壓實、抹平、收光工作。墊層施工完成后應立即將軸線、承臺或底板邊線投測到墊層上,以確保下部工序的正常施工。模板安裝塔吊基礎施工時,可與周圍底板同時施工一部分,塔吊承臺采用磚胎模施工。磚胎模采用240*115*53的標準灰砂磚砌筑,然后采用1:3水泥砂漿抹灰。塔吊預埋螺栓的安裝塔吊預埋螺栓的安裝必須由相關專業(yè)人員進行。注意事項:1、安裝前應對螺栓型號

39、、數(shù)量、螺紋的完整性、螺帽等進行核查、驗收,并分類堆放、保管。2、固定鋼筋上的橫梁標高控制必須精確,固定鋼筋之間焊接必須可靠,使之能形成一個穩(wěn)固的體系。3、每根預埋支腳必須在兩個方向校正偏差,標高、位置、垂直度都應經(jīng)過初步調(diào)整并初步固定,以及二次校正、調(diào)整,無誤后進行最終固定。4、穿筋和綁扎過程中必須小心,防止碰撞固定架或預埋螺栓;綁扎好的鋼筋必須與螺栓固定架和預埋螺栓完全脫開,使螺栓固定架和預埋螺栓形成獨立的體系,確保預埋螺栓的安裝精度。鋼筋綁扎完畢后,還需對預埋螺栓進行全面復測,符合設計要求和規(guī)范規(guī)定后才能進行混凝土的澆筑。5、混凝土澆筑前,對預埋螺栓螺紋部分進行包裹,防止混凝土澆筑時造成

40、螺紋損壞。混凝土應沿螺栓周圍對稱下料,避免混凝土直接沖擊固定架和預埋螺栓,振搗時嚴禁振動棒接觸固定架和預埋螺栓,以免造成預埋螺栓的的偏位或變形。澆筑過程中應安排專人看護,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6、混凝土終凝后,將軸線投測基礎面,將標高投到預埋螺栓上,逐根檢查并填好記錄,以便交安。7、清除檢查合格后,用鋼絲刷將預埋螺栓上附著的混凝土浮漿清除干凈,在絲扣上抹上黃油,并用特制塑料套加以保護,以防止絲扣生銹和損壞,影響安裝?;A混凝土的澆注塔吊基礎砼采用C35P6砼商品混凝土,利用汽車泵泵送入模,在澆注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混凝土澆注操作規(guī)程進行。為預防施工縫的出現(xiàn),保證結構的施工質(zhì)量,混凝土澆筑應連續(xù)進行,分

41、層震搗,防止出現(xiàn)施工縫。要分層下料、分層振搗并控制每層的澆筑厚度。混凝土下料時,應沿螺栓周圍對稱下料,嚴禁混凝土直接沖擊固定架、預埋螺栓和模板,振搗時,不可隨意挪動鋼筋,振動棒不得直接接觸模板、螺栓固定架和預埋螺栓,防止模板變形和預埋螺栓偏位。因鋼筋較密,混凝土振搗應設置專門的熟練工人,震動棒插點要均勻,尤其是預埋螺栓附近的砼,要確保砼震搗密實,震動時嚴禁碰撞預埋螺栓,如發(fā)生碰撞,必須檢查預埋螺栓是否移位,確認未發(fā)生移位等現(xiàn)象后方可進行繼續(xù)澆注。要安排專人跟班檢查鋼筋及預埋螺栓,巡察模板及支撐體系是否出現(xiàn)松動或變形,特別是預埋螺栓位置的準確性,出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對應措施?;A砼澆注后,表面收光抹平?;A養(yǎng)護基礎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及時進行混凝土養(yǎng)護,養(yǎng)護日期至少7天以上。待基礎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方可進行塔吊的安裝工作。塔吊避雷接地及保護接零防雷接地體采用4*40mm鍍鋅扁鐵與樁主筋焊接,接地電阻不得大于1歐姆; 避雷引下線采用35mm2銅芯線,一端與鍍鋅扁鐵用M10螺栓錨固,上端與塔帽避雷針錨固,避雷針采用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