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精彩問答_secret_第1頁
防雷接地精彩問答_secret_第2頁
防雷接地精彩問答_secret_第3頁
防雷接地精彩問答_secret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防雷接地問答(一)問題1.明敷防雷引下線近地端為什么要加以保護?2.防雷引下線設置斷接卡子的目的是什么?3.利用建筑物鋼筋混凝土中的結構鋼筋作防雷網(wǎng)時,為什么要將電氣部分的接地和防密接地連成一體,即采取共同接地方式?4.周圍無高層建筑,低壓架空線引人建筑物時,為什么要將進戶桿的瓷瓶鐵校擔按地?5.裝有避自帶的屋頂上,安裝風機等電氣設備后,如何進行防密措施?6.裝有避自帶的水塔頂上有一只航空燈,該航空燈的電源線敷設時要注意什么問題?7.多層建筑的防雷裝置如何施工? (二)答案1明敷防雷引下線近地端為什么要加以保護? 明敷防雷引下線地上 1.7m 至地下 0.3m 的一段加保護措施的目的有兩個:

2、(1)在易受機械損壞的地方,加保護管后可防止防雷引下線受機械外力而損壞;(2)在人們能接近的地方加絕緣保護(套硬塑料管或包纏絕緣材料),一旦雷擊時,可減小接觸電壓。 在工礦企業(yè),防雷引下線設在人們不易接近的地方。為防止防雷引下線受到機械外力,可用角鋼或鋼管加以保護如圖1 所示。當用鋼管保護時,鋼管兩端,應把鋼管管口和防雷引下線焊成一體,如不焊接,則雷擊時,鋼管感應電抗大,不利把雷引到地下;鋼管的上口應封口防止管內(nèi)積水。 在住宅區(qū),防雷引下線應用硬塑料管保護,塑料管的上口亦應封口。保護管或保護角鋼應用鐵卡子固定在墻上鐵卡子離地面或離保護管上口的距離為300mm,鐵卡子一般用 25mm4mm 鋅扁

3、鋼加工。 2防雷引下線設置斷接卡子的目的是什么? GB5O169-9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第2.5.1條第三款明文規(guī)定:建筑物上的防雷設施采用多根引下線時宜在各引下線距地面的 1.51.8m 處設置斷接卡。 設置斷接卡的目的是便于測量引下線的接地電阻,供檢查用。規(guī)范指出:設置斷接卡是對有多根引下線的場合。當建筑物(例煙囪)只有一組接地極時,不應該設置斷接卡;當建筑物(例廠房)有兩組及以上的引下線,每根引下線下有一組接地極時,設置斷接卡可分別測量每組接地極的接地電阻。 規(guī)范未強調(diào)“必須”,而用“宜”在各引下線距地面的 1.51.8m 處設置斷接卡,這里“宜”有雙重含義: (1)

4、并非有多根引下線時,都必須設置斷接卡。例如,利用建筑物柱頭內(nèi)主鋼筋作為防雷引下線,并利用混凝土樁內(nèi)鋼筋作為接地極時,不應該設置斷接卡。為了測量接地極電阻,在混凝土樁打入地下后,測量每根樁的接地電阻,然后把 所有樁用圓鋼(直徑最小為 10mm,通常用 16mm)或扁鋼(最小截面為 25mm4mm,通常用40mm4mm)連成一體,再測量總接地電阻。為了在建筑物投入使用后,檢查接地電阻,可在建筑物近地端引出檢測點,即從引下線主鋼筋上焊出接地線至檢測點,此檢測點可為鋼板并外露。 (2)斷接卡并非一定要設置在 1.51.8m 處。一般在公共場合,如住宅區(qū),防雷引下線明敷時,應把斷接卡設置在 1.51.8

5、m 處;暗敷時,為不影響建筑物的外觀,斷接卡可設在近地端的墻內(nèi)(一般為距地 300400mm)。當防雷引下線既未設置斷接卡、又未設置檢測點時,若檢查接地電阻,可用導線把建筑物頂上的避雷帶或避雷針引至地面進行測量,測量結果需減去導線的電阻。 3利用建筑物鋼筋混凝土中的結構鋼筋作防雷網(wǎng)時,為什么要將電氣部分的接地和防雷接地連成一體即采取共同按地方式? 當防雷裝置受到雷擊時,在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極上都會產(chǎn)生很高的電位。如果建筑物內(nèi)的電氣設備、電線和其它金屬管線與防雷裝置的距離不夠時,它們之間就會產(chǎn)生放電。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反擊,其結果可能引起電氣設備絕緣破壞,金屬管道燒穿,從而引起火災、爆炸及電擊等事

6、故。為了防止發(fā)生反擊,建筑物的防雷裝置須與建筑物內(nèi)外的電氣設備及其它接地導體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但在工程中往往存在許多困難而無法做到。當利用鋼筋混凝土建筑物的結構鋼筋作暗裝防雷網(wǎng)和引下線時,更難做到。如電氣配管就無法與結構鋼筋分開到足夠的絕緣距離。當把電氣部分的接地和防雷接地連成一體后,就使建筑物內(nèi)的鋼筋間構成一個法拉第籠,在此籠內(nèi)的電氣設備和導體都與籠相連接,就不會受到反擊。 4周圍無高層建筑。低壓架空線引入建筑物時,為什么要將進戶桿的瓷瓶鐵橫擔接地? 發(fā)生雷擊時,雷電波往往會沿架空電線進入室內(nèi)。為了防止雷電波進入室內(nèi),將固定瓷瓶的鐵橫擔接地,就使橫擔與導線之間形成一個放電保護間隙,其放電電

7、壓約40kV、當雷電波沿架空電線侵入時,瓷瓶上發(fā)生沿面放電,將雷電波導流入地,大大降低架空電線上的電位,將高電位限制在安全范圍以內(nèi)。為此 SDJ4-79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第58條作了如下規(guī)定;為防止雷電波沿低壓配電線路侵人建筑物,接戶線上的絕緣子鐵腳直接接地,其接地電阻不宜大于 30。公共場所(如劇院和教室等)的接戶線以及由木桿或木橫擔引下的接戶線,絕緣子鐵腳應接地。 5裝有避雷帶的屋頂上,安裝風機等電氣設備后,如何進行防雷措施? 建筑物屋頂上裝有風機、熱泵、航空燈等電氣設備時,把設備外殼與避雷帶連成一體這是通常的做法,但往往忽視了重要的一點:即這些電氣設備的電源線未加防護不能直接與配電

8、裝置相連接。 GB50169-9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第2.5.3條作了如下規(guī)定。裝有避雷針和避雷線的構架上的照明燈電源線必須采用直埋于土壤中的帶金屬護層的電纜或穿入金屬管的導線、電纜的金屬護層或金屬管必須接地,埋入土壤中的長度應在 10m 以上,方可與配電裝置的接地網(wǎng)相連或與電源線、低壓配電裝置相連接。如果與避雷裝置連成一體的電氣設備的電源線,未加防護直接與低壓配電裝置相連接當遭到雷擊時,雷擊引起的高電位就會通過電源線傳到其它低壓配電裝置上。 與屋頂避雷裝置已連成一體的電氣設備的外殼,如再與屋內(nèi)的接地線相連是更嚴重的錯誤。因為屋頂遭到雷擊時,雷電流就會從避雷帶屋頂電氣設備外

9、殼屋內(nèi)電氣設備外殼,使屋內(nèi)電氣設備外殼出現(xiàn)高電位,這是極其危險的。因此屋頂電氣設備的外殼已與避雷裝置連成一體后,不允許再與屋內(nèi)接地線相連。 6裝有避雷帶的水塔頂上有一只航空燈,該航空燈的電源線敷設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裝有避雷帶的水塔,落雷時,雷電流除了沿著避雷引下線入地外,還有可能沿著航空燈的電源線進入室內(nèi)。因此航空燈的未加防護電源線不能直接進入室內(nèi),而應采用帶金屬護層的電纜或穿入金屬管的導線,且金屬護層或金屬管必須接地,埋入土壤中的長度應在 10m以上,方可再與電源或低壓配電裝置相連接。 當航空燈采用光導纖維傳送光時,則不必采取上述措施。例如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的航空燈,強光從下面通過不導電只

10、導光的光導纖維傳送到高空,向天空發(fā)出強光信號,對這種光導纖維就不必采取避雷措施了。 7多層建筑的防雷裝置如何施工? 沿屋脊、屋檐及屋面兩側的斜邊上裝避雷帶;若屋面為平頂,則沿屋面四周或女兒墻上架設避雷帶,避雷帶距外墻邊的距離宜小于或等于避雷帶支起的高度。 為避兔接閃部分的振動力,可將避雷帶支起 1020cm,支點間距不應大于 1.5m,一般取 1m。若屋頂有水箱,因水箱高出屋頂,因此在水箱頂部四周亦應安裝避雷帶。采用避雷帶防雷時,屋面上任何一點距避雷帶的距離不應大于 10m。如果屋面寬度超過20m 時,可增加避雷帶,用避雷帶組成 20m20m 的網(wǎng)格。 避雷帶一般用 25mm4mm鍍鋅扁鋼做成,女兒墻上的避雷帶也可用裝飾金屬欄桿。避雷帶至少有兩根引下線和防雷接地極相連,引下線應對稱設置。引下線之間距離對于一般建筑不大于 24m。引下線可明裝亦可暗裝,明裝一般用 25mm4mm 鍍鋅扁鋼,明裝引下線與建筑物墻面間隙一般不小于15mm。明裝引下線是在建筑物外墻土建施工完后進行的。當引下線與支架焊接連接時,在引下線與墻之間應襯墊鐵皮,避免焊接飛濺沾污墻面。焊接完后再拿走鐵皮。暗裝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