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殖性腫瘤MPN課件(1)_第1頁
骨髓增殖性腫瘤MPN課件(1)_第2頁
骨髓增殖性腫瘤MPN課件(1)_第3頁
骨髓增殖性腫瘤MPN課件(1)_第4頁
骨髓增殖性腫瘤MPN課件(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骨髓增殖性腫瘤(MPN) WHO 分型解析1整理課件骨髓增殖性腫瘤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2008年之前稱為骨髓增殖性疾病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MPD)MPN 是以骨髓一系或多系髓系細胞(粒、紅、巨核系)持續(xù)增殖為特征的一組克隆性造血干細胞疾病。2整理課件臨床表現(xiàn)起病緩慢,血細胞有質和量的改變,肝、脾腫大,常并發(fā)出血、血栓及髓外造血。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所見無效造血相反,增殖的細胞分化相對成熟,外周血粒細胞、紅細胞和/或血小板增多。常見肝、脾腫大,是由于脾或肝扣留了過多的血細胞、髓外造血、白血病細胞浸

2、潤或以上多因素所致。3整理課件WHO (2001)MPD分型慢性粒細胞白血?。–ML)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NL)慢性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 / 高嗜酸性粒細胞綜合癥(CEL / HES)真性紅細胞增多癥(PV)慢性特發(fā)性骨髓纖維化(CIMF)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ET)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不能分類(CMPD-U)。 4整理課件WHO(2008)MPN修訂(1)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改為骨髓增殖性腫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2)由于JAK2V61 7F基因的突變在大部分真性紅細胞增多癥(PV)及約一半的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PMF)及特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ET

3、)中存在。為此PV、PMF、ET的診斷標準都有所改變。(3)把肥大細胞增多癥(mastocytosis)歸于此欄中,且分為5類肥大細胞腫瘤。5整理課件WHO (2008)MPN分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BCR-ABLI陽性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慢性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非特殊類型肥大細胞增生癥 皮膚肥大細胞增生癥 系統(tǒng)性肥大細胞增生癥 肥大細胞白血病 肥大細胞肉瘤 皮膚外肥大細胞腫瘤骨髓增殖性腫瘤,無法分類6整理課件WHO (2008)MPN分型WHO (2001)MPD分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BCR-ABLI陽性慢性粒細胞白血?。–ML)慢性中性粒細胞

4、白血?。–NL)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病(CNL)真性紅細胞增多癥(PV)真性紅細胞增多癥(PV)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PMF)慢性特發(fā)性骨髓纖維化(CIMF)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ET)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ET)慢性嗜酸性粒細胞白血?。–EL),非特殊類型慢性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 / 高嗜酸性粒細胞綜合癥(CEL / HES)肥大細胞增生癥 皮膚肥大細胞增生癥 系統(tǒng)性肥大細胞增生癥 肥大細胞白血病 肥大細胞肉瘤 皮膚外肥大細胞腫瘤骨髓增殖性腫瘤,不能分類(MPN-U)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不能分類(CMPD-U) 7整理課件8整理課件一、慢性粒細胞白血?。–ML)Chronic Myelogenous L

5、eukemia , BCR-ABL1positive在WHO分類中,CML被明確的定義為一種以Ph染色體陽性,即t(9;22)(q34;q11)和 BCR/ABL融合基因的恒定存在為特征的骨髓增殖性腫瘤。 CML100%有BCR/ABL融合基因。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被發(fā)現(xiàn)染色體異常(Ph染色體)相關的惡性疾病。第一個發(fā)現(xiàn)染色體異常導致遺傳物質從一條染色體向另外一條染色體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BCR/ABL)。也是第一個采用針對特異性分子缺陷靶點治療的疾病 (格列衛(wèi))。9整理課件CML臨床分期及診斷標準(WHO)1慢性期(Chronic phase,CP) (1)臨床: 無癥狀或有低熱、乏力、體重減輕

6、,貧血或脾臟腫大等。(2)血象:WBC增高,常 30109L,主要為中晚幼粒細胞及桿狀核粒細胞,原始細胞10。嗜酸性和嗜堿性粒細胞增多。NAP積分減低或消失。(3)骨髓象:增生明顯至極度活躍,以粒系增生為主,中晚幼粒和桿狀核細胞增多,原始細胞10。(4)染色體:有Ph染色體。BCR-ABL融合基因陽性。(5)骨髓培養(yǎng):集落明顯增加。10整理課件2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AP) 具有下列之一或以上者。 (1)治療無效的進行性白細胞增多和/或脾腫大。 (2)治療無效的持續(xù)性血小板增高( 1000109L )(3)與治療無關的持續(xù)性血小板減少( 100109L )(4)細胞遺傳學

7、示有克隆演變。 (5)外周血嗜堿粒細胞20。 (6)外周血白細胞和(或)骨髓有核細胞中原始細胞占10 1911整理課件3急變期(Blast phase,BP) :具有下列之一或以上者。 (1)外周血白細胞和(或)骨髓有核細胞中原始細胞20 。約70%為急性髓系變,原始細胞可以為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紅細胞、巨核細胞的或混合的。約20 30為急淋變。 (2)髓外浸潤:常見部位為皮膚、淋巴結、脾臟、骨骼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骨髓活檢 示原始細胞大量聚集或成簇。如果原始細胞明顯地呈局灶性聚集于骨髓,即使其余部位的骨髓活檢示為慢性期,仍可診斷為BP。12整理課件CML-慢性期

8、Chronic phase (CP)一、血象白細胞總數(shù)顯著增高 (12-1000 ) 109 /L, 中位數(shù) 100 109 /L;少數(shù)可達1000109L以上。血片 原始粒細胞通常2。嗜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及桿狀核粒細胞占大多數(shù)。NAP染色 通常減低或陰性。嗜堿性粒細胞絕對值增高,比例常2% ,是CML的特征之一。很多患者嗜酸性粒細胞增多;部分患者單核細胞絕對值也可增高,但比例常 3% 13整理課件一、血象紅細胞及血紅蛋白 早期正?;蛏栽龈?,也可輕度減低。隨著病情發(fā)展,逐漸呈輕度至中度減低。網(wǎng)織紅細胞多有增高。血片 成熟紅細胞呈正細胞正色素或大小不均,可見有核紅細胞、異形紅細胞,嗜多色及點彩紅

9、細胞。血小板計數(shù) 正?;蛟龆?。1/31/2的初診病例PLT 增多,可高達1000109L以上。CML-CP血小板減少非常少見。14整理課件15整理課件二、骨髓象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分類計數(shù)與血象相近似,這是CML慢性期的重要特征。顯著增生的粒細胞 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及桿狀核粒細胞占大多數(shù)。原粒及早幼粒細胞易見,原始粒細胞10 。嗜堿性和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增高。幼紅細胞 早期增生、晚期受抑??捎蓄惥抻鬃?。巨核細胞 40 50患者巨核細胞增多,部分病例可見大單圓核及淋巴樣小巨核細胞。有時可見到類gaucher細胞、類海藍細胞。16整理課件17整理課件18整理課件三、染色體檢查約90 9

10、5以上CML患者有一種異常染色體, t(9;22)(q34;q11),即第22號染色體的一條長臂缺失,缺失部分易位到9號染色體之一長臂末端。即t(9q+,22q-)。缺失長臂的22號染色體稱為費城染色體(Philadelphia Chromosome, Ph )。 Ph染色體還可見于患者的其他系列細胞(如幼紅細胞、巨核細胞及淋巴細胞等)。19整理課件20整理課件約5%的CML患者檢測不到Ph 染色體,但在分子水平仍可檢測到BCR-ABL融合基因,實際上仍屬于Ph + CML。其臨床及血液學表現(xiàn)和典型CML完全一致。進入加速期或急變期,約75%患者合并Ph染色體以外的染色體核型異常,主要有22q

11、-、17、18及19等。21整理課件四、分子生物學檢查全部CML患者都存在BCR-ABL融合基因。部分Ph染色體陰性的患者亦可檢測到,為確診提供有力依據(jù)。熒光素染色體原位雜交術(FISH)敏感性更高。提取骨髓或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DNA,經(jīng)DNA印跡法可檢測到bcr基因重排,發(fā)生在5端(b2a2)或3端(b3a2)。若提取骨髓或血單個核細胞總RNA,經(jīng)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術可檢測到bcrabl轉錄產(chǎn)物mRNA,是目前最靈敏而又特異的方法。 22整理課件23整理課件二、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NL)(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aemia)CNL是一種罕見的MPN

12、,其特征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持續(xù)增多,由于中性粒細胞增殖而骨髓增生極度活躍,肝脾腫大。無Ph染色體或BCR/ABL融合基因,可有+8,+9,del(20q),del(11q14)(1)。NAP積分增高。診斷時應排除所有引起中性粒細胞增多的原因,排除其他所有骨髓增殖性疾病。 24整理課件CNL診斷標準外周血白細胞增多25109L,中性分葉核和桿狀核細胞80%,幼稚粒細胞(早、中、晚幼粒細胞) 5%,偶可達到 10%,原始粒細胞罕見,1%;骨髓活檢增生極度活躍,中性粒細胞比例和數(shù)量增多、成熟正常,骨髓原始粒細胞5%;肝、脾腫大;無生理性中性粒細胞增多的原因(無感染、腫瘤);無Ph染色體或BCR/AB

13、L融合基因;無PDGFRA, PDGFRB or FGFR1基因無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證據(jù);無MDS或MDS/MPN的證據(jù)。由此可見該標準除、外,基本是排除性的,骨髓活檢也不是金標準。25整理課件26整理課件27整理課件三、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PV) Polycythemia vera真性紅細胞增多癥(PV)為慢性進行性克隆性造血干細胞增殖性腫瘤,主要累及紅系,粒系和巨核系也可增生,引起紅細胞數(shù)量絕對增多,血紅蛋白增高,常伴白細胞和血小板增多及脾腫大。 28整理課件29整理課件30整理課件診斷標準達到 2項主要標準和1項輔助標準;或 1項主要標準及任何 2項輔助標準,即可診為P。主要標準:1

14、.b男 185/,女 165/;或紅細胞容量較正常平均預期值 25%2.存在 JAK2 V617F 基因或 其他功能類似的基因突變(如JAK2 exon 12 突變)輔助標準:1.骨髓活檢顯示全髓增生 , 紅系、粒系和巨核系顯著增生;2 .血清EPO減低 。3.體外細胞培養(yǎng)有內源性紅系集落形成。31整理課件32整理課件四、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PMF)Primary myelofibrosis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PMF),以往稱慢性特發(fā)性骨髓纖維化(Chronic idiopathic myelofibrosis,CIMF) 是一種以骨髓巨核細胞和粒細胞增生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骨髓增生性腫瘤,伴有骨髓

15、纖維組織反應性增生和髓外造血。33整理課件主要標準1. 存在巨核細胞增殖 和 異型, 通常伴隨網(wǎng)狀和/或膠原纖維;或無網(wǎng)硬蛋白纖維化時,粒細胞增殖伴巨核細胞增生及異常和通常伴有紅細胞生成減少 (纖維化階段)。2. 無 PV、 BCR-ABL1+ CML、MDS、或其他髓系腫瘤3. 證實有JAK2 V617F 或 其他克隆性標記 (例如 MPL W515K1L);或 在缺乏克隆性標記時, 無證據(jù)表明骨髓纖維化或其他改變是繼發(fā)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炎癥狀態(tài)、毛細胞白血病或其他淋巴細胞腫瘤 、惡性腫瘤轉移等次要標準1.幼粒幼紅血癥2.血清乳酸脫氫酶增高3. 貧血4. 脾臟腫大34整理課件纖

16、維化前期(1 )臨床 無或輕度脾或肝腫大,輕度貧血、輕至中度白細胞增多和輕至明顯血小板增多;(2 )形態(tài)學 有無或輕度幼粒幼紅細胞血象,無或輕度紅細胞形態(tài)不一,少許淚滴狀紅細胞;(3 )骨髓 增生極度活躍,中性粒細胞增生,巨核細胞增生和異型 (巨核細胞聚集、核異常分葉、裸核 ) ,無或極少量網(wǎng)硬蛋白纖維化。 35整理課件36整理課件纖維化期(1 )臨床 中度至明顯脾腫大和肝腫大, 中度至明顯貧血,白細胞低、正常或增高, 血小板減少、正常或增多;(2 )形態(tài)學 顯示幼粒幼紅細胞血象, 紅細胞明顯形態(tài)學不一和淚滴狀紅細胞;(3 )骨髓 增生低下, 網(wǎng)硬蛋白和或膠原纖維化, 血竇擴張有竇內造血, 巨

17、核細胞增生和異常明顯 (巨核細胞聚集、核異常分葉核、裸核 ), 以及新骨形成 (骨硬化 )。 37整理課件38整理課件39整理課件40整理課件五、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 ET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ET),亦稱特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是一種主要累及巨核系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表現(xiàn)為骨髓巨核細胞增生(體積偏大而成熟),外周血血小板持續(xù)增多,臨床上出血和/或血栓形成,并有脾臟腫大。發(fā)病多為5070歲。 41整理課件診斷標準(1)血小板持續(xù)性增多(PLT450109/L)(2)骨髓活檢示主要為巨核細胞增生,胞體大而形態(tài)成熟的巨核細胞增多(3)無 PV、 B

18、CR-ABL1+ CML、 PMF、 MDS或其他髓系腫瘤(4)部分病例JAK2 V617F陽性或存在其他克隆性標記。或 在缺乏 JAK2 V617F時, 沒有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的證據(jù)及表現(xiàn)42整理課件反應性血小板增多:包括鐵缺乏、切脾、外科手術、感染、炎癥、結締組織疾病、轉移癌、淋巴增殖性疾病雖然,有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的因素存在,如果達到了前3項診斷標準,則不能排除ET的可能性43整理課件44整理課件45整理課件46整理課件47整理課件48整理課件49整理課件六、慢性嗜酸性粒細胞白血?。–EL )Chronic eosinophilic leukaemia,not otherwise speci

19、fied(CEL-NOS)WHO定義:CEL 是一種嗜酸性前體細胞自主性、克隆性增殖,導致外周血、骨髓及周圍組織嗜酸性粒細胞持續(xù)增多的骨髓增殖性腫瘤。白血病浸潤或嗜酸性粒細胞釋放細胞因子、酶或其他蛋白導致器官損害。是另一種目前難以明確診斷的MPN。50整理課件51整理課件52整理課件CEL的診斷標準1. 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1.5 109/L 2. 無Ph染色體或BCR/ABL融合基因,或其他MPN(PV、ET、PMF)或MDS / MPN(CMML、aCML)3. 無t(5;12)(q31 -35;p13) 或其他PDGFRB基因重排4. 無 FIP1L1-PDGFRA融合基因或 其他 P

20、DGFRA基因重排5. 無FGFR1基因重排6. 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細胞20%,沒有inv(16)(p13q22) 或 t(16 ;16)(p13;q22) 或其他AML的診斷特征 7. 有嗜酸性粒細胞克隆性增殖或分子遺傳學異常,或外周血原始細胞2%或骨髓原始細胞5%53整理課件如果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但是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則可能為反應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或先天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或先天性高嗜酸性粒細胞綜合征反應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包括:過敏癥、寄生蟲病、感染、肺部疾病(過敏性肺炎、Loeffler病等)、膠原性血管病、腫瘤繼發(fā)性54整理課件先天性HES,外周血涂片?;颊咝乃ゼ笆人嵝粤<毎龆喾磻?/p>

21、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繼發(fā)于ALL,外周血涂片,見成熟嗜酸性粒細胞及ALL細胞55整理課件七、肥大細胞增生癥(MC)Mastocytosis肥大細胞增生癥是肥大細胞克隆性、腫瘤性的增殖,累及一個或多個器官。特點是異常肥大細胞呈多病灶密集分布,成簇或聚集性浸潤。這種疾病是異質性的,包括可自發(fā)性消退的皮膚損害到多臟器功能衰竭和生存期短的高侵襲性的腫瘤。56整理課件肥大細胞增生癥分類1. 皮膚肥大細胞增生癥(CM)2. 惰性系統(tǒng)性肥大細胞增生癥(ISM)3. 系統(tǒng)性肥大細胞增生癥伴有克隆性造血系統(tǒng)非肥大細胞疾?。⊿M-AHNMD)4. 侵襲性系統(tǒng)性肥大細胞增生癥(ASM)5. 肥大細胞白血病(MCL)6

22、.肥大細胞肉瘤(MCS)7.皮膚外肥大細胞瘤(BCM)57整理課件肥大細胞增多癥的亞型是依據(jù)病變部位和臨床表現(xiàn)在確定。按照發(fā)病部位,又可簡單分為:局限(灶)性肥大細胞增生癥包括皮膚肥大細胞增生癥(CM)、肥大細胞肉瘤(MCS)、皮膚外肥大細胞瘤(BCM)系統(tǒng)性肥大細胞增生癥包括惰性系統(tǒng)性肥大細胞增生癥(ISM)、系統(tǒng)性肥大細胞增生癥伴有克隆性造血系統(tǒng)非肥大細胞疾病(SM-AHNMD)、侵襲性系統(tǒng)性肥大細胞增生癥(ASM)、肥大細胞白血?。∕CL)通常只有系統(tǒng)性肥大細胞增生癥侵犯骨髓58整理課件皮膚肥大細胞增生癥( CM ) 肥大細胞的浸潤僅限于皮膚。系統(tǒng)性/全身性肥大細胞增生癥(SM) 至少有

23、一個皮膚外器官受累。無論有無皮膚損害。肥大細胞增生癥必須嚴格的區(qū)分于肥大細胞增多或肥大細胞活化而沒有腫瘤性增殖的形態(tài)學或分子學的異常。59整理課件皮膚肥大細胞增生癥( CM )臨床特點:CM包括幾個特殊的臨床病理學本質。發(fā)作時所有形式的皮膚損害可能是蕁麻疹并且大多數(shù)顯示表皮內黑色素沉著?!吧匦允n麻疹”大體描繪了這兩個臨床特征?!按筲倚苑蚀蠹毎錾Y”并不是單獨的亞型,可說是擴大了的蕁麻疹。通常見于小于3歲者,幾乎伴隨所有的小兒CM。60整理課件皮膚肥大細胞增生癥( CM )61整理課件大庖性肥大細胞增生癥 62整理課件SM的癥狀分為四類:1)全身癥狀(乏力、體重減輕、發(fā)熱、盜汗)。2)皮膚病

24、變(騷癢,蕁麻疹、皮膚劃痕癥),3)調節(jié)因子介導的全身癥狀(腹痛、胃腸道不適、潮紅、暈厥、頭痛、低血壓、心動過數(shù)、呼吸系統(tǒng)癥狀),4.肌與骨骼病變(骨痛、骨質疏松、骨折、關節(jié)痛、肌痛)。63整理課件系統(tǒng)性肥大細胞增生癥(SM)診斷標準達到主要標準和1項次要標準;或3項次要標準。主要標準肥大細胞多灶性、聚集性浸潤(15個肥大細胞聚集),在骨髓切片或/和其他皮膚外器官中被檢測到。次要標準1.在骨髓活檢切片或其他皮膚外器官中浸潤的肥大細胞25%(或骨髓涂片中所有的肥大細胞)呈梭形或形態(tài)不典型2.在骨髓、血液或其他皮膚外器官中檢測到K/T 基因密碼子816 點突變3.在骨髓、血液或其他皮膚外器官中檢測

25、到正常肥大細胞表達以外的CD2 和/或 CD254.血清總纖維蛋白溶解酶持續(xù)性超過20 ng/mL(伴有克隆性髓系腫瘤者,此項無效)64整理課件65整理課件66整理課件八、骨髓增殖性腫瘤,不能分類(MPN-U)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unclassifiable骨髓增殖性腫瘤,不能分類(MPN-U)是指具有MPN的臨床及實驗室特征,但又不符合CML、CNL、PV、PMF、ET、CEL的診斷標準,或有兩種及兩種以上的MPN重疊表現(xiàn)。發(fā)病率 約為101567整理課件多數(shù)MPN-U可歸為以下3組中的一種:1. PV、PMF、ET的早期表現(xiàn),尚無上述疾病的特征性表現(xiàn)2

26、. MPN晚期,有明顯的骨髓纖維化、骨硬化或轉化為侵襲性更高的階段(如原始細胞增多或/和發(fā)育異常),掩蓋了基礎疾病3. 有MPN的確切證據(jù),同時存在的腫瘤性及炎癥性疾病掩蓋了某些具有診斷性的臨床或/和形態(tài)學特征。68整理課件如有Ph染色體,BCR-ABL 1 融合基因或 PDGFRA, PDGFRB 或 FGFR1 基因重排,則不能診斷為MPN-U應排除感染、炎癥、淋巴瘤及轉移癌等引起的反應性骨髓改變69整理課件MPN-U診斷(1 )可有肝脾腫大 ;(2 )外周血血細胞三系可不等程度的增多 ,可有幼稚細胞 ,單核細胞 1 1 0 9 /,可有不同程度貧血(3 )骨髓象顯示全髓性增生 ,原始細胞

27、 1 0 %,無病態(tài)造血現(xiàn)象?;顧z無或輕度網(wǎng)硬蛋白纖維化 (切片面積 1/3 ) ,無膠原纖維化 (除外CMF) ,無MDS的幼稚細胞異常定位 (ALIP)(4)Ph染色體和BCR/ABL融合基因均陰性 ,除外CML;無PDGFRA, PDGFRB 或 FGFR1 基因重排(5)排除感染、毒素、免疫抑制藥物、細胞因子、生長因子和腫瘤 (含轉移癌 )引起的反應性骨髓增殖變化 (含和骨硬化 ) 70整理課件MPN-U(加速期):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細胞占1019MPN-U(急變期):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細胞 2071整理課件髓系及淋系腫瘤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和PDGFRA、PDGFRB、FGFR1異常Mye

28、loid and lymphoid neoplasmswith eosinophilia and abnormalities ofPDGFRA,PDGFRBorFGFR172整理課件髓系及淋系腫瘤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和PDGFRA、PDGFRB、FGFR1 異常 分三類:髓系和淋系腫瘤伴PDGFRA重排髓系腫瘤伴PDGFRB重排髓系和淋系腫瘤伴FGFRl異常73整理課件本組3類疾病,既有相同點又有所區(qū)別,均有一種編碼異常酪氨酸激酶的融合基因形成,特點是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但并非一成不變。細胞起源 已證實PDGFRA、 FGFR1 相關的腫瘤,細胞起源于一種突變的多能(淋系髓系)干細胞;PDGFRB

29、相關的腫瘤待證實三者均可表現(xiàn)為MPN的特征,但臨床及血液學表現(xiàn)還受所累及的伴侶基因的影響。74整理課件將此類疾病單獨分型的意義在于靶向治療。已證實MPN伴PDGFRA、PDGFRB重排對伊馬替尼及酪氨酸激酶相關抑制劑治療有效;FGFR1 相關疾病尚缺類似治療方法。因此,所有疑為MPN、AML、T-LBL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病例都應進行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分析75整理課件一、髓系和淋系腫瘤伴PDGFRA重排Myeloid and lymphoid neoplasms with PDGFRA rearrangement 髓系和淋系腫瘤伴PDGFRA重排 是伴有4q12隱蔽性缺失引起的FIP1L

30、1-POGFRA重排,通常表現(xiàn)為CEL,但也可以是AML、T-LBL或兩者同時存在。CEL也可發(fā)生急性轉化。76整理課件由于細胞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細胞,既能向嗜酸性粒細胞分化,也能向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肥大細胞、T細胞及B細胞分化。細胞形態(tài)學表現(xiàn)可呈多樣化。慢性期 主要累及嗜酸性粒細胞、少量肥大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表現(xiàn)為MPN特征急性期 主要累及髓系或T系細胞,表現(xiàn)為AML、T-LBL77整理課件二、髓系腫瘤伴PDGFRB重排Myeloid neoplasms with PDGFRB rearrangement 髓系腫瘤伴PDGFRB重排 是一種獨特的髓系腫瘤伴有位于染色體5q31-33上的PD

31、GFRB基因重排。通常為t(5; 12) ( q31-33;p12)導致ETV6-POGFRB融合基因形成。78整理課件由于細胞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細胞,能向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肥大細胞分化。細胞形態(tài)學表現(xiàn)可呈多樣化。最常見的血液學特征為:CMML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aCML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CELMPN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少見病例為:AML、PMF、JMML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79整理課件80整理課件81整理課件82整理課件三、髓系和淋系腫瘤伴FGFRl異常Myeloid and lymphoid neoplasms with FGFR1 abnormalities髓系和淋系腫瘤伴FG

32、FRl異常或伴FGFRl重排的造血系統(tǒng)腫瘤具有異質性。腫瘤細胞可以是前體細胞或成熟細胞??梢员憩F(xiàn)為MPN慢性期或轉化期,如AML、T或B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白血病或MPAL 83整理課件84整理課件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腫瘤(MDS/MPN)Myelodysplastic / 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 MDS/MPN為克隆性造血干細胞疾病。其臨床、血液學具有骨髓增生異常(MDS)和骨髓增殖性腫瘤(MPN)雙重特點,既具有MDS的病態(tài)造血現(xiàn)象和凋亡過度,又有MPN的BM的髓系(粒、單、紅、巨核系)一系或多系細胞的增殖,引起外周血(PB)血細胞減少或增多。 85整理課

33、件WHO(2008)MDS/MPN 分型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CMML);不典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aCML) ,BCR/ABLl陰性幼年型粒單核細胞白血病(JMML);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腫瘤,不能分類(MDS/MPN-U)。伴環(huán)形鐵粒幼細胞增多型難治性貧血并顯著的血小板增多(RARST)。86整理課件一、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CMML)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aemia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CMML) 是一種克隆性造血系統(tǒng)惡性腫瘤,同時具有MPN及MDS的特點。87整理課件CMML患者外周血涂片,WBC增高,單核細胞絕對值增高,中性粒細胞病態(tài)造血。88整理課

34、件細胞化學染色,a-ABECE雙染CMML骨髓涂片,示病態(tài)造血細胞89整理課件CMML診斷標準(1) PB 持久單核細胞增多1109/(2)無Ph染色體和BCR/ABL融合基因; (3)無PDGFRA、PDGFRB重排(特別是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病例)(4) PB和BM原始細胞(原粒、原單和幼單核細胞) 20% ;(5)髓系細胞 1系有病態(tài)造血現(xiàn)象。如病態(tài)造血現(xiàn)象輕微或缺如, CMML仍可診斷:造血細胞有獲得性克隆性細胞遺傳學異常;單核細胞持續(xù)增多至少3個月,以及可排除所有引起單核細胞增多的原因。90整理課件CMML分型 CMML 1: PB和BM原始細胞分別 5%和 10%CMML 2: PB中原始細胞 5%19%;BM中10%19%PB和BM原始細胞 1.5109/,并有與嗜酸粒細胞脫顆粒引起的并發(fā)癥,則可診為CMML -1- Eo或CMML -2- Eo 。若有PDGFRA、PDGFRB基因重排,則應歸于“髓系及淋系腫瘤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和PDGFRA、PDGFRB、FGFR1異?!保皇荕DS/MPN92整理課件二、不典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aCML) ,BCR/ABLl陰性Atypical 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BCR-ABL 1 negative不典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aCML) , BCR/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