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教學大綱_第1頁
《論語》教學大綱_第2頁
《論語》教學大綱_第3頁
《論語》教學大綱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7論語教學大綱(2017使用,2018修訂)一、基本信息課程名稱論語課程編號B1080060英文名稱L u n Y u課程類型通識選修課總學時32課內(nèi)學時32課外學時0實驗學時0學分2先修課程無適用對象所有專業(yè)開課學院公共管理學院課程負責人劉純澤課程簡介本課程旨在客觀、準確地解釋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辭,澄清古往今來的種種誤會,全面確立論語超越時空的文學價值及思想價值。本課程注重編排技巧分析。藉由每篇之內(nèi)各章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二十篇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揭示每篇的真實主題、每章的真實含義。本課程注重歷史文獻分析。借助詩經(jīng)、書經(jīng)、禮經(jīng)、易經(jīng)、左傳、史記等典籍,明晰孔門言辭及思想的文學淵源

2、、歷史淵源和社會淵源。本課程屬系統(tǒng)講授類型。由于實際授課時數(shù)較少,故每學期只能講授一篇,二十個學期完成一輪。對只聽一個學期的學生來說,窺一斑能見全貌,因為各篇雖有側重,但主旨一致,且講授時必然會跨篇引證;對欲罷不能的學生來說,這意味著諸多機會,因為可以旁聽多至六個學期。二、教學目標及任務本課程教學目標,在于客觀、準確、地解釋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辭,全面確立論語超越時空的文學價值及思想價值。本課程將上述目標分解為十個方面的任務:1、隨宜訓詁與望文生義、斷章取義。欲知言內(nèi)之義,先忌望文生義、斷章取義。此為澄清古往今來種種之誤解。2、知其人與鑒其事。因為言出于人,不知其人姓氏名字、身份地位乃至性情好惡

3、,焉能盡知其言。3、賦與比興。人之言辭,必有其表達之習慣。春秋卿士,習詩而用詩。不諳詩經(jīng)手法,則不能究其文辭之雅致與旨趣。4、篇序與章序。論語之編撰者,編簡之時,章與章、篇與篇孰先孰后,依其慣有思維模式,必有賦比興手法隱于其中。5、以經(jīng)解經(jīng)與以史證經(jīng)。人之言辭,亦關乎其所思所想??组T思想,悉在六經(jīng)。不考經(jīng),不能知其立論之淵源;不考史,不能知其臧否之依據(jù)。6、微言大義。孔門言辭,或時義在言外,幽晦隱諱。不了春秋筆法,不能知其微淺之言,隱含大義。7、德與藝。言辭既解,義理斯辯。視孔門言辭,其所修所學,唯在德藝雙馨。8、仁與智。觀孔門言辭,其為政,唯在仁智雙彰。仁以克己愛人,智以惠民教民。9、經(jīng)常與

4、權變。察孔門言辭,其處世,雖有常道,亦因人、因時、因事而權變。10、盡人事與聽天命。思孔門言辭,其歸宿,雖志在立己利人,然成與不成,終須付諸于天。三、學時分配(2017-2018-1)教學課時分配周次教學內(nèi)容教學形式及課時分配課時合計講課實驗實踐1周序言:論語先進第十一22-3周第一單元:什么是“先進”與“后進”?44-5周第二單元:先進群體顏回、閔子騫、南容46-7周第三單元:先進典型顏回48周第四單元:先進典型閔子騫29-10周第五單元:后進群體仲由、顓孫師、卜商、冉求、端木賜411周第六單元:后進典型子張212-13周第七單元:后進典型仲由414周第單元:“先進”進于何處?215周本篇與

5、其它篇邏輯聯(lián)系216周考試232四、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要求(2017-2018-1)教學內(nèi)容:論語先進第十一第一單元:什么是“先進”與“后進”?1、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2、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3、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第二單元:先進群體顏回、閔子騫、南容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5、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6、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第三單元:先進典型顏回7、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8

6、、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9、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10、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11、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12、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第四單元:先進典型閔子騫13、閔子侍側,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4、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

7、言,言必有中。第五單元:后進群體仲由、顓孫師、卜商、冉求、端木賜15、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16、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18、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唁。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第六單元:后進典型子張20、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21、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第七單元:后進典型仲由22、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

8、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23、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24、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25、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第八單元:“先進”進于何處?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9、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

10、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教學要求: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應該能演繹本篇章與章之間的編排手法;應該能演繹本篇的主題與結構;應該能演繹本篇與前篇后篇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講授,確立論語超越時空之文學價值及思想價值。全面提高學生古典文獻理解水平,提高學生對于德行的認識廣度與認識深度。思考題:1、德行何以稱顏淵?先進篇第四章至第十一章編排之邏輯2、德行何以不稱子路?先進篇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五章編排之邏輯3、本篇由26章構成,編排上看似雜亂無章,隨機羅列,若以賦比興手法觀照,則相互映帶,猶

11、如貫珠,試分析之。4、本篇所取先進、后進與孔子所言先進、后進,含義是否相同?先進篇第一章至第三章編排之邏輯5、本篇以先進比喻勤修德行者,以后進比喻怠惰德行者,試問,先進與后進的共同歸宿指向哪里?6、本篇以善德行者與善言辭者、善政事者、善文學者對比為主線,試問,德行的內(nèi)涵如何確定?外延如何界定?7、本篇以崇尚德行為主題,試問,其哲學依據(jù)及歷史淵源何在?8、本篇以崇尚德行為主題,試就顏淵與子路的結局,闡述德行的人生價值、社會價值及終極價值。9、曾皙的志向在今天看來是無所作為,而孔子居然喟然長嘆:吾與點也。其言相同,其志真的相同嗎?10、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

12、進。試以邏輯方法與歷史方法分析之。11、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試論詩經(jīng)使人溫柔敦厚的教化意義。12、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試論孔子對待喪禮的真實態(tài)度。13、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試論孔子的言內(nèi)之義與言外之義。14、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試以邏輯方法與歷史方法證成孔子的論斷。15、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試以邏輯方法與歷史方法分析孔子的言內(nèi)之義與言外之義。16、子路問:聞斯行諸?子

13、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試以邏輯方法與歷史方法分析孔子的言內(nèi)之義與言外之義。17、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試以邏輯方法與歷史方法證成孔子的論斷。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本課程期末,學生必須提交一篇結業(yè)報告。以2016-2017-2學期為例,結業(yè)報告選題如下:論語雍也篇主題及其結構論語雍也篇文辭

14、表達與編排次序中蘊含的賦比興技巧論語雍也篇聽課手記論語雍也篇章解讀論語人物名與字關聯(lián)性研究以“冉雍字仲弓”為例“雍也可使南面”之歧義及其會通論“南面”與“東鄉(xiāng)”的禮儀內(nèi)涵及其建筑學、哲學依據(jù)論“居敬而行簡”與“居簡而行簡”:訓詁、例證及取舍“有顏回者好學”與“不遷怒,不貳過?!保好芗捌浣y(tǒng)一論“君子周急不繼富”論“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明喻及隱喻仁者冉雍雍也篇第一章至第六章編排之邏輯仁者顏淵雍也篇第七章至第十一章編排之邏輯從冉有其人看“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篇第十二章至第二十一章編排之邏輯論“君子儒”與“小人儒”論“行不由徑”之寓意從樊遲其人看“仁”與“智”雍也篇第二十二章

15、至第二十五章編排之邏輯論“仁者先難而后獲”言內(nèi)及言外之義從子路其人看“中庸”雍也篇第二十八、二十九章編排之邏輯論“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币宰迂暈槔?016-2017-2學期為例,結業(yè)報告格式如下: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論語試卷姓名 學院、專業(yè)及年級 學號教師 劉純澤 課堂號B10800601 e-mail 成績 論語雍也篇主題及其結構(提示:可以寫成記敘文、散文、論文、隨筆等文體;應該盡量多地引用本學期講過的文獻,并注明出處;應該有對文獻的準確解釋;應該從大量文獻中提煉出基本觀點;應該準確把握論語的受眾;應該有個人的感受;應該有意識地運用賦比興等表現(xiàn)手法。必須用A4紙雙面打印并手寫簽名。)六、推薦教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