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21/21PAGE 21第一章 古典宏觀經濟模型與凱恩斯經濟學1當代經濟學流派是指凱恩斯的通論發(fā)表以后,產生并流行于西方的各種主要經濟理論或思潮。它們大多是圍繞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展開分析的,或發(fā)展凱恩斯經濟學,或否定凱恩斯經濟學。為了更好地理解當代經濟學各流派的經濟思想,有必要先簡要地回顧凱恩斯的經濟思想。而凱恩斯經濟學是對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否定,故先介紹古典宏觀經濟模型。2當代經濟學流派主要是圍繞凱恩斯經濟學與古典宏觀經濟學之間的爭論而產生發(fā)展起來的.今天,處于主流經濟學中心地位的這兩種對立的思想分別以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或真實經濟周期學派與新凱恩斯主義學派為代表.前者秉承古典經濟學傳統(tǒng),
2、強調市場機制在宏觀方面的有效性。后者則相信宏觀范圍內市場失靈的可能性與政策干預的必要性。3當代經濟學流派是繼“西方經濟學與“外國經濟學說史”之后的一門后續(xù)性課程。學習當代經濟學流派,對于拓展與加深對西方經濟學尤其是宏觀經濟學內容的理解(橫向上看),完整地了解西方經濟學產生與發(fā)展的整個過程(縱向上看),把握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前沿變化,具有重要的意義.4當代經濟學流派眾多,文獻資料繁雜,要在極為有限的課時內,不分主次輕重全面地介紹評說各種流派絕對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選擇重要的流派給以簡單扼要的介紹.主要介紹以下流派:凱恩斯經濟學、正統(tǒng)凱恩斯主義(或新古典綜合派)、新劍橋學派、凱恩斯主義的非均衡學派
3、、貨幣主義、供給學派、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真實經濟周期學派、新凱恩斯主義學派.新制度學派與公共選擇學派將由專門開設的“制度經濟學課程介紹,這里將它們略去。5該課程的教材與參考書很多,但普遍顯得陳舊老化,且大同小異。與西方經濟學教科書有明顯的區(qū)別.所以不主張采用某一本教科書.較好的有這樣幾個版本:1(英)布賴恩斯諾登,霍華德文,彼得溫納奇克現代宏觀經濟學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較研究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2 (美)小羅伯特B??藗惖?羅伯特F赫伯特經濟理論和方法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8 3 方福前當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4 趙紅梅,李景霞現代西方
4、經濟學主要流派 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75 將自強,史晉川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66 丁冰等現代西方經濟學說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12 7 劉滌源、譚崇臺當代西方經濟學說(下冊)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78 羅志如,范家驤,厲以寧,胡代光當代西方經濟學說(上冊、下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8第一節(jié) 古典宏觀經濟模型一、古典學派的范圍與基本觀點1古典學派的范圍人們對古典學派的范圍有不同的理解。馬克思將由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1817)集其大成的包括威廉配第、亞當斯密和法國重農學派在內的經濟學稱為古典經濟學,把自19世紀初法國薩伊
5、(1803)以后的資產階級經濟學稱為庸俗經濟學。一般的西方經濟學家則將19世紀70年代邊際革命以前的經濟學稱為古典經濟學,邊際革命到凱恩斯的通論(1936)發(fā)表之間的經濟學稱為新古典經濟學。在凱恩斯看來,古典經濟學是指存在于凱恩斯的通論出版之前的主流經濟學.古典學派不僅包括亞當斯密、大衛(wèi)李嘉圖、約翰斯圖亞特穆勒,而且還包括“李嘉圖之后繼者,即那些接受李嘉圖經濟學而加以發(fā)揚光大的人”.例如其老師馬歇爾與其師兄庇古,在凱恩斯看來,都是古典經濟學家。凱恩斯的這種觀點與傳統(tǒng)的經濟學流派的劃分產生了分歧,因為他把馬歇爾與庇古也納入到了古典學派之中。考慮到新古典學派從古典學派分離出來的大部分理論進展發(fā)生于
6、微觀經濟領域,在宏觀經濟學領域,新古典學派與古典學派的觀點基本相同,因為它們都強調市場機制能自動地實現與維持充分就業(yè)均衡.因此,凱恩斯將19世紀70年代尤其是1890-1936年間的經濟理論與過去的更早的經濟理論歸屬為同一類的作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2古典學派的基本思想古典經濟學家強調經濟系統(tǒng)具有強大而又靈敏的自我矯正機制.他們認為價格、工資和利率具有靈活性,對于任何干擾與沖擊,它們會立即有效地做出反應,使經濟迅速地恢復到充分就業(yè)的均衡狀態(tài)。因此,在古典經濟學家看來,充分就業(yè)是一種常態(tài)。市場機制在宏觀方面是有效的,私人經濟是和諧的,經濟應該自由放任。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不僅沒有必要,而且常常導致經濟
7、的更大的不穩(wěn)定。二、古典宏觀經濟模型的主要內容、產生時間與假定1古典宏觀經濟模型的主要內容古典宏觀經濟模型主要用來說明經濟系統(tǒng)是如何實現充分就業(yè)均衡的。該模型對一國的實際收入、實際工資、貨幣工資、實際利率和價格水平等主要宏觀經濟變量的決定做出了一種解釋。該模型主要說明三部分內容:(1)就業(yè)和產出等真實變量值的決定;(2)真實變量值決定的理論基礎薩伊定律;(3)名義變量值的決定貨幣數量論.前兩個部分說明真實變量值是如何決定的。第三部分解釋名義變量值是如何被決定的。顯然,古典宏觀經濟模型將經濟分為相互分離的兩個部門:真實部門與貨幣部門(兩分法)。古典經濟學家相信,貨幣數量的變化只影響名義變量值,不
8、會影響收入、就業(yè)量等真實變量的均衡值。即貨幣是中性的。2古典宏觀經濟模型產生的時間在通論出版之前,沒有統(tǒng)一的古典宏觀經濟理論。古典宏觀經濟學的結構基本產生于1936年以后,是為了與凱恩斯的理論相對比而構筑的。這種作法雖然顯得歷史性不夠精確,但是,分析起來卻很有用。同時,通過該模型與凱恩斯模型的對比,我們能更好地理解1936年以后的宏觀經濟理論的發(fā)展.雖然沒有一個古典經濟學家持有下面將介紹的所有觀點,但是在前凱恩斯時期的經濟文獻中,確實存在這樣一些思想,使我們可以將古典宏觀經濟學理論看作一個同凱恩斯理論相比具有明顯特征的思想體系.3古典宏觀經濟模型的假定(1)為兩部門經濟,撇開政府與國際部門。(
9、2)所有的經濟當事人都是理性的,他們的行為目標是最大化自己的利潤或效用,且沒有貨幣幻覺。(3)所有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經濟當事人擁有完全信息和穩(wěn)定的預期。三、就業(yè)與產量的決定1短期宏觀生產函數(1)短期宏觀生產函數的形式:實際產出的多少取決于要素投入的多少與技術水平的高低(包括投入的組織形式)。假定廠商僅使用K、N兩種要素從事生產,則宏觀生產函數的形式為: Y=AF(N,K)。 在短期,假定資本與技術水平固定,只有勞動可變,短期宏觀生產函數的形式為: Y=F(N)。 顯然,短期中的實際產出是就業(yè)量的增函數。(2)短期總產量曲線:受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的影響,短期實際產出曲線為一條從原點出發(fā)的拋物線
10、.如果資本投入增加或技術水平提高,則曲線上移.反之,曲線下降。根據短期宏觀生產函數,給定就業(yè)量,就有一特定的實際產出與其相對應。如圖11所示. 圖11 短期總產量曲線因此,為了決定實際產出水平,先必須決定就業(yè)量.2就業(yè)量的決定(由勞動供求決定):(1)勞動需求勞動需求是實際工資的減函數: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雇傭勞動的利潤最大化原則為勞動的邊際產品價值等于名義工資率,即: VMPL=W 或為:MPLP=W 從而有:MPL= 。 顯然,廠商總是根據勞動的邊際產量與實際工資相等的原則來決定勞動的雇傭量。由于勞動的邊際產量遞減,只有在實際工資下降的情況下,廠商才有可能增加勞動的雇傭量。因此,勞動需求
11、是實際工資的減函數,勞動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如圖1-2所示。OW/PNNd= Nd (W/P) 圖1-2 勞動需求曲線既然單個廠商的勞動需求是真實工資的減函數,那么,將經濟中所有廠商的勞動需求函數加總,社會總勞動需求也是真實工資的減函數,即:ND=ND().(2)勞動供給勞動供給是實際工資的增函數.在人口既定的條件下,若工人對消費與閑暇的偏好不變,則勞動供給的多少取決于實際工資水平。一方面,實際工資的提高,使閑暇顯得更加昂貴,人們將減少閑暇,增加勞動供給量.這就是實際工資效應或閑暇價格效應中的替代效應;另一方面,實際工資的提高,增加了人們的收入,使人們能買得起更多的閑暇,減少勞動的供給。這就
12、是閑暇價格效應中的收入效應。古典宏觀經濟模型假定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意味著勞動供給是實際工資的增函數,即:NS=NS()。從而勞動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如圖13所示。NS= NS (W/P) OW/PN圖1-3 勞動供給曲線(3)均衡就業(yè)量的決定在市場完全競爭、貨幣工資彈性的假定條件下,實際就業(yè)量一定等于均衡就業(yè)量與充分就業(yè)量.古典經濟學家之承認磨察性失業(yè)和自愿失業(yè),但不承認存在非自愿失業(yè)的可能性,因為在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上,貨幣工資的彈性保證了勞動市場的均衡,所有愿意按均衡實際工資率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工作。當然,古典經濟學家也很清楚,如果工會的壟斷力量或政府的最低工資法使得實際工資水平超過
13、均衡水平,則表面上來看,似乎非自愿失業(yè)也在所難免。但這種“古典式失業(yè)本質上屬于自愿失業(yè):在民主國家,無論是工會要求還是政府法律,都是出自大家的共同的要求。它的解決辦法是非常簡單的,這就是削減貨幣工資以降低實際工資水平來恢復充分就業(yè)均衡。如圖14所示。圖1-4 勞動市場均衡3結論古典模型中,實際就業(yè)量常常等于充分就業(yè)量,實際產出就常常是充分就業(yè)產出。如圖15所示:w/PNPw/PyyPNP1yfP2P2P1w2w1NsNdY=F(N)NfNf圖15 就業(yè)量與產量的決定凱恩斯將充分就業(yè)這種情況看成是特例,因為它正好處于這樣一種情況,總需求吸收了總產量.然而無法保證總需求能經常處于這樣的水平。而古典
14、經濟學家卻將充分就業(yè)看成是通例。古典模型否認因總需求不足導致實際產出低于充分就業(yè)產出的可能性。這個結論的依據是薩伊定律.四、薩伊定律1薩伊簡介出生于大商人家庭的法國經濟學家讓巴蒂斯特薩伊(Jean Baptiste Say,1766 1832)因提出了古典經濟學說的基礎-薩伊定律而著名。此外,薩伊還是效用價值論的早期倡導者之一,這使他與同時期的主張勞動是價值源泉的古典經濟學家迥然不同。薩伊最有名的著作是1803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概論(在1803年1826年共出了5版)。寫這本書的原意是要用比斯密的國富論更短的篇幅,更系統(tǒng)地闡述經濟學說。該書的成功,使得薩伊成了歐美兩洲斯密學說最著名的闡述者.1
15、815年,他成了法國第一個政治經濟學教授。當時,大西洋兩岸的大學都將他的政治經濟學概論當作經典教材。人們對薩伊的評價很不相同。馬克思認為,薩伊是法國庸俗經濟學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指出:“薩伊就把亞當斯密著作中這里或那里滲透的庸俗觀念分離出來,并作為特殊的結晶和亞當斯密并存。(26卷,第2分冊557頁李嘉圖認為,“薩伊先生是大陸著作家中首先正確認識并運用斯密原理的人。他對歐洲各國介紹這一啟迪人心、裨益民生的體系的各項原理,功績大于所有其他大陸著作家的全部功績。不僅如此,他還使這門科學更合乎邏輯、更富于啟發(fā)性,并以獨創(chuàng)的、精確而又深刻的若干議論豐富了他的內容。”(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商務印書館,19
16、72,第4頁)。2薩伊定律的含義薩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概論提出的“生產給產品創(chuàng)造需求”這樣一個著名的觀點,被后人稱為薩伊定律。薩伊認為:“一個人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某種效用,從而將價值賦予某些東西。但除非別人掌握有購買這價值的手段,便不會有人鑒賞,有人出價購買這價值.上述手段由什么東西組成呢?由其他價值組成,即有同樣是勞動、資本和土地的果實的其他產品組成。這個事實使我們得到一個乍看來離奇的結論,就是生產給產品創(chuàng)造需求。 薩伊認為,商品總是用商品來購買的。那么貨幣起什么作用呢?難道不是因為貨幣缺乏才使產品銷售不出去的嗎?薩伊回答說:“錢畢竟只是轉移價值的手段。錢的全部效用,在于把你的顧客想買你
17、的貨物而賣出的貨物的價值移到你的手中其實貨幣只不過是媒介而已.銷路呆滯決不是因為缺少貨幣,而是因為缺少其他產品在以產品換錢、錢換產品的兩道交換過程中,貨幣只一瞬間起作用.當交易最后結束時,我們將發(fā)覺交易總是以一種貨物交換另一種貨物。”“一個產品一旦被創(chuàng)造出來,從那一刻起,它就向其他產品提供了市場,其大小就等于自身的全部價值創(chuàng)造一個產品就意味著立刻打開了通向其他產品的大門(1821)。薩伊認為生產行為同時創(chuàng)造了收入與購買能力,因此不會出現總需求的不足,使充分就業(yè)不能實現.薩伊定律有強弱兩種版本。弱版本的薩伊定律僅僅強調總產出與總需求相等,即不論產出是多少,總產出總能找到銷路。但它不保證與總需求相
18、等的總產出一定就是充分就業(yè)產出。強版本的薩伊定律認為,總產出不僅與總需求相等,而且與總需求相等的總產出一定就是充分就業(yè)產出.一般我們總是在強版本的意義上來使用薩伊定律的.3薩伊定律在貨幣經濟中的表現(1)薩伊定律在物物交換中自然成立在物物交換經濟中,“賣”同時就是“買”,買賣結合在一起,供給一種商品意味著需求其他一些商品.因此,薩伊定律在物物交換中自然成立。這是因為任何產品除了滿足生產者自身的需求以外,其余部分總會用來交換其他的產品,從而形成對其他產品的需求.(2)薩伊定律在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經濟中的表現:儲蓄等于投資絕大多數古典經濟學家尤其是李嘉圖與穆勒都擁護薩伊定律。他們認為,薩伊定律不僅
19、在物物交換經濟中成立,在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經濟中也同樣成立。因為貨幣只不過是交換的媒介,它方便了交換,但不會改變交換的實質:生產要素在創(chuàng)造產品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收入(要素收入),人們的收入扣除消費以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儲蓄。李嘉圖認為,既然人們的需要是無限的,那么,任何被儲蓄起來的收入總會當作資本用來發(fā)展生產(投資),增加產品的供給以滿足人們的需要(效用與利潤)。這樣,儲蓄總是等于投資(利率機制)。因此,在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經濟中,薩伊定律的表現形式就是儲蓄等于投資。4薩伊定律與利率的決定(1)假定:兩部門經濟的總需求由消費與投資組成:ADCI。(2)儲蓄(或資本供給)是利率的增函數儲蓄就是資本的供給
20、,古典經濟學家將利息看成是節(jié)儉的報酬,利率越高,人們就越愿意以未來消費替代現時消費.因此,儲蓄是利率的增函數,即:SS(r)。儲蓄流量在資本市場上代表著可貸資金的供給。故資本供給與利率正相關,資本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另外,由于儲蓄與消費是互補的,即:YCS。既然儲蓄是利率的增函數,那么,消費一定是利率的減函數:CYS(r)C(r)。 (3)投資是利率的減函數在古典模型中,對資本品的支出代表著資本市場上對可貸資金的需求,即投資就是資本的需求.投資取決于預期收益率與利率兩個因素。在投資的預期收益率既定時,利率越低,投資的成本就越低,從而投資就越多。因此,投資是利率的減函數,即II(r)。資本需求
21、曲線向右下方傾斜。(4)具有靈活性的利率保證了儲蓄與投資相等在資本市場上,具有靈活性或彈性的利率保證了資本供求相等,即保證了儲蓄與投資的相等。如圖16所示。圖16 均衡利率的決定當投資等于儲蓄時,總需求與總供給便必然相等:AD=C(r)+I(r); YC(r)S(r).當S(r)=I(r)時,必然有:AD= Y.可以看出,在古典模型中,利率具有彈性是多么重要。因為正是利率的變動,才使得儲蓄與投資相等,最終使得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例如儲蓄(資本供給)增加,如果投資不變,則均衡利率下降,使投資量增加。顯然,投資支出的增加恰好抵消了消費支出的減少,需求的組成發(fā)生了變化,但需求總量不變,仍然等于充分就
22、業(yè)收入。因此,具有彈性的利率保證了實際收入始終是充分就業(yè)收入。5薩伊定律的重要推論薩伊定律的一個重要推論是社會不可能產生普遍性的生產過剩。薩伊并不否認個別產品的供給可能過多,超過社會需求。但薩伊認為,某種產品之所以過剩,是因為其他產品供給不足。而且,一種產品存在超額供給或超額需求的狀況也是暫時的,市場機制會迅速地平衡供求,使市場出清。總之,古典模型依靠薩伊定律、有彈性的價格、工資與利率,提出了充分就業(yè)是一種常態(tài)的結論.他們承認供給與需求的結構性不平衡,但不承認總供求的不平衡或總需求的持久不足與非自愿失業(yè)。并不是所有的前凱恩斯經濟學家都接受薩伊定律及其推論。馬爾薩斯就是其中之一。托馬斯羅伯特馬爾
23、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 ,1766-1834)出生于英國一個鄉(xiāng)村紳士家庭,在劍橋大學學習神學與哲學以后,1798年在薩立郡的一個小鎮(zhèn)當牧師。同年,他以匿名的形式發(fā)表了論影響社會將來進步的人口原理,反對葛德文康多塞和其他作家思想的評論的小冊子,簡稱為人口論。該小冊子為英國統(tǒng)治階級所賞識。后來又進行了修正和擴充。在該書中,他指出,如果有效需求不足,社會就會出現普遍性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他比凱恩斯領先一步,強調有效需求在決定實際產出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凱恩斯給馬爾薩斯以極高的評價,認為馬爾薩斯是古典經濟學派中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因為他提前說出了凱恩斯的想法。凱恩斯指出:“
24、如果19世紀的經濟學來源于馬爾薩斯而非李嘉圖,今天的世界將會是多么的富足.”李嘉圖對馬爾薩斯的觀點置若罔聞的原因,可能是他們考慮的時間范圍不同。李嘉圖注重長期,而馬爾薩斯則像凱恩斯一樣,更注重短期。上面的討論,側重于真實部門的分析,說明了就業(yè)量、產量與實際利率等真實變量值的決定,沒有分析一般價格水平和其他名義變量值的決定。下面用貨幣數量論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五、貨幣數量論與一般價格水平的決定1“兩分法與貨幣“中性”儲蓄必然全部轉化為投資這個薩伊定律,意味著人們以貨幣形式取得的收入總會花費出去的,不是用于消費增加效用,就是用于投資(儲蓄)謀取利潤,而不會把貨幣作為資產的一種形式保留在手上。因此,
25、薩伊定律隱含著貨幣只有價值尺度與交換媒介兩種職能,沒有儲藏職能的假定。在通論出版之前的經濟學中,存在著價值理論與貨幣理論互不相關的“兩分法”,即社會經濟存在互不相關的“真實部門”與“貨幣部門兩個部門.各種商品與要素的價值是由影響它們的供求的實際因素決定的(例如商品的需求由商品的邊際效用決定,而商品的供給則由商品的生產成本決定。商品的價值由供求共同決定)。貨幣對于商品與要素價值的決定不起任何作用。貨幣僅僅是覆蓋在實際因素或真實經濟上面的一層面紗而已.貨幣及其數量的多少只決定商品價格的名稱和絕對水平,對產出總量、構成以及各種商品的交換比例沒有任何影響,即貨幣數量與真實經濟變量無關,貨幣在經濟中呈“
26、中性”.2傳統(tǒng)貨幣數量論的基本觀點(1)貨幣數量論的劃分貨幣數量論分傳統(tǒng)的與現代的兩種.弗里德曼以前的貨幣數量論,常常被叫做傳統(tǒng)貨幣數量論,以區(qū)別于由弗里德曼開創(chuàng)的現代貨幣數量論。(2)傳統(tǒng)貨幣數量論的基本觀點貨幣數量論是關于貨幣流通量與一般價格水平之間數量關系的理論.它的基本論點是:商品的價格水平和貨幣的價值是由貨幣數量決定的.如果其他因素(商品數量、貨幣流通速度等)不變,則商品的價格水平與貨幣數量正相關,貨幣價值與貨幣數量負相關。(3)理論淵源傳統(tǒng)貨幣數量論由來已久,早在公元200年左右,羅馬法官鮑爾斯曾說過,“貨幣的價值被貨幣的數量所左右”。1569年,法國學者讓博丹在對馬萊斯特羅特侈談
27、的答復一書中,明確地將商品價格與貨幣數量聯系起來,用貨幣數量的變化來解釋16世紀西歐的價格變動.大衛(wèi)休謨(David Hume,1711-1776, 18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是亞當斯密的好朋友)在1752年,發(fā)表論貨幣,將貨幣數量論作為反對重商主義關于通過國家干預經濟以積累本國金銀貨幣這種主張的重要論據。在他看來,金銀作為貨幣,完全靠它們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的職能,才有自己的價值.流通中的貨幣,不過是用來計算或代表商品價值的符號,是一種交換工具.如果單就孤立的一國來說,貨幣數量的多少是無關緊要的。缺乏錢幣本身決不會對任何國家造成傷害,只有人和物才是社會真實力量之所在。在商品數
28、量不變的情況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增多,商品價格就會同比例提高。即貨幣量的變動只影響商品的絕對價格水平,不影響商品的相對價格.所以人為地增加貨幣量,對一國并無好處。盡管貨幣數量論早在1752年休莫發(fā)表著名的論貨幣之時就完整地建立起來了,但我們現在提及的貨幣數量論卻直接來源于英國的馬歇爾、庇古和美國的歐文費雪的相關文獻.3歐文費雪的交易方程(1)歐文費雪的交易方程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18671947,畢業(yè)于耶魯大學,終生在耶魯大學教書。最早學習數學,中途改學經濟學。先擔任數學老師,數年后逐漸轉向經濟學研究,他的貨幣利息理論與價值理論在經濟學界有著重要的影響)在1911年出版的貨幣
29、的購買力一書中,對古老的貨幣數量論認作了系統(tǒng)深入的論述.他在該書中提出了如下的交易方程式: MV=PT 。其中,P為一般價格水平,T代表一定時期某一社會的交易量。M為貨幣供應量,V是單位貨幣的流通速度也叫貨幣周轉率,等于名義交易量與貨幣存量的比率,即.(2)假定: V與T是固定不變的常數貨幣數量論的一個重要命題是一般價格水平取決于貨幣數量M,與M的變動成正比.為此,貨幣數量論必須假定V與T是固定不變的常數。費雪認為,交易量T的多少與以下四個因素正相關:第一,技術發(fā)展狀況與可供利用的資源的開發(fā)程度;第二,分工或專業(yè)化程度;第三,商業(yè)信心;第四,消費者的消費欲望.決定交易量的這些因素,從長期看,與
30、貨幣因素無關,不隨M的變動而變動,故可以假定T是固定不變的。另外,在其他因素既定條件下,交易量與實際國民收入常常是正相關的,故在費雪交易方程式中,人們常用實際國民收入Y來替代交易量T,從而有等式:MV=PY。貨幣流通速度取V決于支付習慣與支付制度等因素,也可以假定固定不變。(3)結論由于假定貨幣流通速度與實際國民收入不變,價格就唯一地取決于貨幣數量,與貨幣數量正相關。即: P= 。假定充分就業(yè)收入:Y=1000,V=4,M=500。根據費雪的交易方程,得:。費雪交易方程中的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表示單位貨幣每年參與交易的次數。在上例中,V=4,意味著單位貨幣每年流通4次,即單位貨幣每年能完成4單
31、位名義國民收入的交易.則500單位的貨幣供給量,一年內能完成2000單位的名義國民收入的交易。由于實際國民收入只有1000,名義國民收入是實際國民收入的2倍,故一般價格水平為2,即GDP折算指數為200。如果名義貨幣供給增加到1000,V與Y不變,則1000單位的貨幣供給量,一年內能完成4000單位的名義國民收入的交易.由于實際國民收入只有1000,名義國民收入是實際國民收入的4倍,則價格將上升到4,即GDP折算指數為400??傊?,費雪的交易方程式表明,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唯一職能,貨幣流通速度不變,貨幣數量的變動僅僅引起價格水平同方向變動,而對實際國民收入沒有影響。4劍橋方程(1)包含貨幣需求的
32、劍橋方程馬歇爾教授的弟子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1908年在劍橋大學繼承馬歇爾政治經濟學講座教授的席位一直到1943年退休,是馬歇爾去世以后新古典經濟學家的領頭人)在1917年發(fā)表的貨幣的價值一書中提出了劍橋方程:。英國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家在自己的貨幣數量論中,明確區(qū)分了貨幣需求(Md)與貨幣供給(M)。他們認為,人們對貨幣的需求,是出于日常交易的需要,與交易量正相關。貨幣需求量即人們愿意持有的名義貨幣(現金)余額(Md)總是占交易量即名義國民收入(PY)的一定比例.若用k表示這種比例,則有: ,從而得到劍橋方程式: 。(2)假定: 與固定不變k取決于收入與
33、支出的時間間隔、支付習慣與支付制度等因素。劍橋的經濟學家承認k在短期可以發(fā)生變動,但是在傳統(tǒng)的表述中,k被假定不變;為充分就業(yè)收入,在短期固定不變,在長期穩(wěn)定增長.顯然,劍橋方程式是關于貨幣需求的理論。貨幣需求是從商品購買者的角度下定義的:消費者為了滿足能夠隨時購買商品的需要,自愿犧牲利息收入而將不能生息的貨幣保存在身邊.(3)包含貨幣供給的劍橋方程為了解釋貨幣供給量如何決定價格水平,必須引入貨幣供給。假設貨幣供給(M)由貨幣當局決定(即M是外生的),并令貨幣供給等于貨幣需求,則有: ,或 .(4)結論:由于k與Y被假定固定不變,則P唯一地由M決定。P與M正相關.(5)貨幣供給增加引起價格水平
34、上升的機制劍橋方程中,貨幣供給增加引起價格水平上升的機制是這樣的:貨幣供給的增加使居民戶與廠商發(fā)現自己持有的貨幣余額多于自己意愿持有的水平,多余的貨幣余額就被用來增加對商品與服務的購買.由于商品與服務的供給受制于預先已決定了的充分就業(yè)產出水平,故商品市場上的超額需求必將導致一般價格水平與貨幣供給的增加成比例地上升.舉例:若充分就業(yè)收入Y=1000, M=500,。根據劍橋方程,得P=。劍橋方程中的k代表人們愿意持有的名義貨幣(現金)余額(Md)占名義國民收入(PY)的比例.k =1/4,意味著人們愿意持有的名義貨幣(現金)余額(Md)是名義國民收入的1/4.貨幣供給M=500,則名義國民收入:
35、。由于實際收入Y=1000,名義國民收入是實際國民收入的2倍,故一般價格水平為2,即GDP折算指數為200.如果其他因素不變,貨幣供給增加到1000,M Md,人們發(fā)現手頭上實際持有的名義貨幣余額占名義國民收入的比例超過了意愿的水平().為了將手頭上持有的名義貨幣余額占名義國民收入的比例維持在意愿的水平上(貨幣無儲蓄職能),人們會額外花費貨幣,增加對商品的購買,由于實際產出Y不變,故物價必然上升到4,并使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重新相等(M= Md ).貨幣供給增加,M1=1000,則名義國民收入:.由于實際收入Y=1000,名義國民收入是實際國民收入的4倍,故一般價格水平為4,即GDP折算指數為4
36、00%。5費雪的交易方程與劍橋方程的比較(1)費雪交易方程與劍橋方程的相同點第一,對實際收入、貨幣的職能(無論是費雪的交易方程還是劍橋方程都隱含著貨幣只有價值尺度與交易媒介兩種職能,而無儲蓄職能的假定)、貨幣的流通速度等方面的假定相同.第二,結論相同:貨幣數量僅僅影響價格與名義變量水平,不影響實際變量值.費雪交易方程中的V與劍橋方程中的k互為倒數關系: V= . 在上例中,V=4,表示單位貨幣每年周轉4次,意味著單位貨幣每年參與了4次交易,完成了4單位名義收入的交易。k =1/4,表示人們愿意持有的名義貨幣(現金)余額(Md )占名義國民收入(PY)總額的比例為1/4.意味著一年間4單位的交易
37、額是由1單位的貨幣完成的,即每單位貨幣每年參與了4次交易.可見,V與k本質上是相同的,僅僅是考察的角度或形式不同而已。(2)費雪交易方程與劍橋方程的不同點第一,對貨幣分析的角度不同。費雪的交易方程直接從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角度來說明貨幣數量決定價格水平的原理。因此,費雪交易方程中的貨幣是從媒介交易的動態(tài)的角度來考察的,是流通中或運動中的貨幣。而劍橋方程則是從人們?yōu)榱藨度粘=灰椎男枰?自愿放棄利息收入而持有一定比例量的貨幣的角度來分析貨幣數量與價格之間關系的。因而,劍橋方程中的貨幣是保留在人們手頭上的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貨幣。劍橋大學的羅賓遜指出,費雪交易方程中的貨幣是“飛翔的貨幣”,而劍橋方程中的貨
38、幣則是“棲息的貨幣”。但由于交易過程中貨幣轉手所需的時間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計,參與交易的貨幣在任何時刻總是被人們保持在手頭上,故“飛翔的貨幣總是等于“棲息的貨幣”,即費雪交易方程中的M在量上與劍橋方程中的Md總是相等。第二,劍橋方程中有貨幣數量變動引起價格變動的機制,費雪的交易方程沒有這種機制.6與馬克思的貨幣流通規(guī)律的區(qū)別:在馬克思的貨幣流通公式中,假定PT既定不變,所以貨幣供給量M是由PT決定的內生變量.而貨幣數量論假定M是外生變量,所以PT是由既定的M與V決定的內生變量。貨幣供給的外生性是貨幣數量論的一個重要特征。此外,馬克思認為,貨幣具有儲藏手段的職能,而傳統(tǒng)貨幣數量論則認為貨幣沒有
39、該項職能。六、古典宏觀經濟模型1古典宏觀經濟模型就業(yè)、產量與價格水平的決定過程如圖17所示。在圖17中,由于就業(yè)量始終是就業(yè)量,從而總產出量也始終是充分就業(yè)產量,故總供給曲線為一條垂線,表示實際產出與價格水平無關。貨幣周轉率V給定不變,若貨幣供給量既定,則總需求(MV=PY)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為一條正雙曲線:當價格上升1倍時,人們能夠購買的商品與服務的數量即實際總需求必然減少1倍,但名義總需求不變。貨幣供給量增加,則總需求曲線右移.設貨幣當局為了增加就業(yè)與產量而增加貨幣供給,使總需求曲線右移。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上,總需求超過總供給,從而引起價格上升,實際工資下降,產生超額勞動需求。廠商之間的競爭
40、使名義工資上升,實際工資恢復到均衡水平,從而就業(yè)量與產量不變。但價格與名義工資上升。貨幣的擴張引起價格上升即引起通貨膨脹并使名義利率上升,但調節(jié)儲蓄與投資相等的真實利率不變(真實利率等于名義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這就是所謂貨幣擴張的“費雪效應”(1907)。貨幣擴張的最終結果是價格水平、名義工資與名義利率都上升,但所有的實際變量值都不變。w1w0w/pw/pNdNsYYNPPNY=F(N)P1P0P1P0AD(M0)0AD(M1)1YfNfNf圖1-7 就業(yè)與產量的決定七、古典宏觀經濟模型的結論1在勞動市場競爭、貨幣工資彈性條件下,實際就業(yè)量一定是均衡就業(yè)量或充分就業(yè)量,從而實際國民收入一定是
41、充分就業(yè)國民收入。失業(yè)不是摩擦性的,就是自愿的,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非自愿失業(yè)。如果存在非自愿失業(yè),那也是表面上的,其原因或者是由于工會要求高工資,或者是根源于政府的最低工資法,阻礙了勞動市場競爭,使實際工資超過勞動的邊際產量的結果。因此,減少失業(yè)的有效對策,是排除一切不利于勞動市場競爭的因素,通過降低貨幣工資以降低實際工資,使勞動市場恢復均衡。2儲蓄在利率機制的作用下,必然轉化為投資,增加資本存量,加速社會生產的發(fā)展.所以,減少消費,增加儲蓄,勤儉節(jié)約不僅有利于個人,而且也會促進經濟增長,增加整個社會的福利。3由于富人的消費傾向總是低于窮人的消費傾向(從消費的橫截面角度考察),從而富人的
42、儲蓄傾向總是高于窮人的儲蓄傾向,故社會財富與收入分配的不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僅難以避免(按要素貢獻分配),而且會促進經濟增長。4貨幣數量(總需求)的變動僅僅影響價格水平和名義變量,對實際變量值(就業(yè)與產量)沒有任何影響,貨幣是中性的。5市場機制(靈活變動的價格與工資機制)能夠保證社會充分利用資源,不會出現普遍性的生產過剩情況。市場機制雖然會產生微觀意義上的非效率現象,但決不會產生宏觀意義上的浪費。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不僅是多余的,而且往往引起和加劇經濟的波動,給社會帶來危害.第二節(jié) 凱恩斯經濟學說一、凱恩斯的生平與著作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6。5
43、-1946.4。21。)1883年6月5日出生于英國的劍橋市,父親是一位很有聲望的經濟學家,是馬歇爾的早期弟子。凱恩斯1902年,進入劍橋大學皇家學院學習數學,1905年畢業(yè),獲數學學士學位.后為參加文官考試跟隨馬歇爾學習經濟學。馬歇爾希望他成為一個專業(yè)的經濟學家,庇古教授每周同他共進早餐一次.他在文官考試中,獲得第二的好成績,但經濟學部分的分數最低,他說“主考人所懂得的經濟學大概還不及我”。1906年被派到英國政府印度事務部工作。他覺得在政府機關當個小官,與他經營鐵路的愿望差的太遠,而且,一些考慮欠周的對他的評論會把他葬送掉。于是在1908年他辭去職務,應馬歇爾的邀請,到劍橋大學講授經濟學原
44、理與貨幣理論,任該?;始覍W院研究員。在馬歇爾的推薦下,1911年,只有28歲的他任英國皇家經濟學會季刊、著名的經濟學雜志主編。直到1944年.1919年代表英國財政部參加巴黎和會,在12月,發(fā)表的凡爾賽和約的經濟后果一文使他一舉成名。1929-1933年主持英國財政經濟顧問委員會工作。1941年任英格蘭銀行董事.1944年,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建設開發(fā)銀行兩個國際組織的董事。他依靠一位銀行家的貸款從事高風險的國際金融投機,積累了200多萬美元的財產.他曾管理過一個投資信托公司,領導過一個人壽保險公司.在一次舞會上,他結識了來自俄國的想努力學習標準英語的長得非常美麗、技巧非常高超的芭蕾舞演員
45、莉迪亞洛科波娃,并娶她為妻子。1946年4月21日,凱恩斯猝死于心臟病.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1936年發(fā)表的就業(yè)、利息與貨幣通論.二、凱恩斯革命的時代背景及其主要特征1凱恩斯革命的時代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完成了從自由競爭向壟斷的國度。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也日益尖銳,終于在1929年爆發(fā)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大危機(持續(xù)時間最長、影響最廣幾乎涉及各個領域、破壞最嚴重)。這次危機,不僅給社會生產與生活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而且也導致了傳統(tǒng)經濟理論的破產(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機制與薩伊定律).為了說明經濟波動的原因,提出避免或者減輕經濟波動的措
46、施,凱恩斯發(fā)表了通論.2凱恩斯革命的主要特征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在理論基礎、經濟政策和分析方法等方面與傳統(tǒng)理論相比,有明顯的不同:(1)理論基礎方面:凱恩斯否定了薩伊定律,認為不是供給創(chuàng)造需求,而是需求決定供給.根源于私人經濟活動的有效需求不足往往導致非自愿失業(yè),使實際收入低于充分就業(yè)收入,因此,充分就業(yè)不是一種常態(tài)。(2)政策主張方面:由于市場機制經常不能自動地實現充分就業(yè)均衡,政府必須采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干預經濟,以消除非自愿失業(yè),實現充分就業(yè)均衡,而不必顧及財政預算是否平衡與赤字多少。相對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在增加有效需求、促進就業(yè)方面的作用更加顯著.(3)在分析方法上,開創(chuàng)了
47、現代宏觀經濟分析方法:A、采用總量分析,研究總就業(yè)量、一般價格水平與國民收入等宏觀經濟總量的決定與變動.而傳統(tǒng)經濟理論則主要采用個量分析,因為他們認為總量總是處于充分就業(yè)水平上,無需研究。B、否定 “貨幣中性的觀點,拋棄傳統(tǒng)的貨幣經濟與實物經濟分開的2分法,將貨幣經濟與實物經濟合為一體。C、采用非均衡分析法,強調數量調節(jié)機制而不是價格調節(jié)機制,在蕭條時期尤其如此。三、凱恩斯學說的主要內容或通論的主要觀點1“通論”與充分就業(yè)的涵義(1)“通論的含義凱恩斯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有時也譯成就業(yè)、利息和貨幣的一般理論?!巴ㄕ摗被颉耙话憷碚摰暮x是指他的理論是有關一切就業(yè)水平的。凱恩斯相信,在自由放任的
48、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就業(yè)僅僅是一種特殊情況,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通常情況下的就業(yè)水平是低于充分就業(yè)的.傳統(tǒng)經濟學只涉及充分就業(yè)這一特殊情況,因而是一種特殊理論.而他的就業(yè)理論具有一般性,涉及各種高低不同的就業(yè)水平,從充分就業(yè)到普遍失業(yè)之間的各種就業(yè)水平.由于古典宏觀經濟學主要內容包括充分就業(yè)理論、薩伊定律與利率理論以及貨幣數量論等3個方面,為了徹底批判古典理論,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故凱恩斯將自己的著作取名為就業(yè)、利息與貨幣通論。(2)充分就業(yè)的涵義凱恩斯寫作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探討失業(yè)的原因及其對策。因此,充分就業(yè)在他的經濟理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凱恩斯經濟學就是圍繞充分就業(yè)這
49、個問題展開分析的。通論認為,勞動市場均衡、沒有非自愿失業(yè)時的就業(yè)量叫充分就業(yè)。在充分就業(yè)下的失業(yè)只有摩擦性失業(yè)與自愿失業(yè)兩種,沒有非自愿失業(yè).古典經濟學家認為,勞動市場始終是均衡的,因此,只有摩擦性失業(yè)與自愿失業(yè)兩種失業(yè).凱恩斯認為勞動市場常常是不均衡的,除了摩擦性失業(yè)與自愿失業(yè)外,還有非自愿失業(yè)。2有效需求的含義及其組成(1)有效需求的含義有效需求是指與總供給相等時的總需求。由于總供給與總需求在價格機制的作用下總是趨于相等,故有效需求常常簡稱為總需求或需求。凱恩斯認為在一個因總需求不足而存在資源閑置的經濟中,就業(yè)與產量由總需求決定,與總需求正相關,即需求決定供給??傂枨笾挥羞_到一定程度,才能
50、消除非自愿失業(yè),實現充分就業(yè)均衡.這與薩伊定律明顯不同.(2)總需求的構成在四部門經濟中,總需求由消費、投資、政府購買與進出口組成,即ADCIG(XM)。在兩部門經濟中,總需求由消費與投資兩部分構成,即AD=CI。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1)消費不足的原因A、消費是收入(可支配收入)的函數凱恩斯認為,消費主要是收入(可支配收入)而不是利率的函數.因為如果沒有收入,利率再降低,消費也不會增加。B、消費與收入之間的關系消費與收入之間的關系表現在3個方面:無論收入多少,消費始終大于零;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增加;消費的增加量總是小于收入的增加量.C、消費相對不足的原因由于邊際消費傾向小于平均消費傾向,
51、隨著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費傾向必然遞減,導致消費相對不足,收入與消費之間的差距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擴大。D、消費不足不一定導致總需求不足如果在消費相對減少時,投資能夠相應增加,以彌補收入與消費之間隨收入增加而不斷拉大的差距,總需求不足就不會出現。但實際上,投資不能相應增加,投資也常常不足。(2)投資不足的原因A、投資的決定因素:投資取決于企業(yè)對投資收益與投資成本的比較.投資收益用資本邊際效率來衡量,投資成本(購買投資品的貨幣的機會成本,在兩部門經濟中沒有稅收)用市場利率來衡量。因此,投資支出取決于資本邊際效率(即預期利潤率)與利率兩個因素。投資總是均衡在水平上。B、資本邊際效率(即預期利潤率)的
52、不確定性決定了投資的不穩(wěn)定性首先,資本邊際效率很難正確預期投資品現在購買,而投資收益在將來才能得到.而將來是不確定的.由于缺少必要的有關未來的知識,投資者對投資收益或資本邊際效率很難做出正確的預期。因此,在投資決策中必然包含對未來的投資收益能夠彌補投資成本的預期或賭博.其次,投資者對資本邊際效率的預期不僅受當時容易變動的經濟的與非經濟的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且,還受投資者本人進行投資決策時的信心程度即通常所說的商業(yè)信心的影響而經常變動,十分不穩(wěn)定。投資者的商業(yè)信心常常受投資者的心理情況(如非理性的樂觀主義:憑空的希望、一時的血氣沖動;或悲觀主義:沒緣由的恐懼)和生理情況(如神經是否健全、消化是否良
53、好)等的影響而動蕩不定。 “正是那些決定投資量的因素是最不穩(wěn)定的.因為它們受到我們對未來的看法的影響,而未來又是我們知之甚少的”(1937).凱恩斯懷疑利率調節(jié)投資的有效性,認為資本邊際效率對投資支出的影響遠大于利率(這一點在目前的教科書中正好被顛倒了).C、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資本邊際效率的高低不僅受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不易確定,而且具有遞減的趨勢。這是因為一方面投資的預期收益隨著投資的增加而降低,另一方面,投資品的供給價格隨著投資的增加而上升:在短期內,投資的增加引起資本品生產的增加,生產資本品的生產設備所受的壓力就會加大(來不及調整工廠規(guī)模和廠商數量,只能通過增加變動投入來增加資本品的供給,資
54、本品生產的邊際成本必然上升),單位資本品的成本就會上升,導致資本品的供給價格上升。在長期,投資的增加引起產品供給的增加,導致產品價格的下降,必然使投資的預期收益降低。假定資本邊際效率既定,投資的多少就取決于投資成本即利率的高低。D、流動性偏好陷阱使得利率不能無限下降第一,利息的含義古典理論認為,利息是延遲消費或節(jié)儉的報酬,利率取決于節(jié)儉(儲蓄)與資本的邊際生產率等真實因素。在通論中,凱恩斯拒絕了這種觀點,認為利息不可能是節(jié)制眼前欲望的報酬,因為個人如果以手持現金的方式進行儲蓄,他就不可能得到利息.實際上利息純粹是一種貨幣現象。利息是不窖藏貨幣即放棄流動性偏好的報酬。這種報酬的高低由利率來衡量。
55、第二,利率的決定因素利率取決于公眾的流動性偏好(貨幣需求)與貨幣當局的貨幣供給之間的關系。利率的高低與流動性偏好正相關,而與貨幣供給負相關。第三,產生流動性偏好的額外動機貨幣的投機動機與流動性偏好陷阱產生流動性偏好的動機除了交易動機、預防動機以外,凱恩斯還增加了投機動機。貨幣的投機動機是指人們?yōu)榱嗽谖磥淼氖袌鲋蝎@利而持有貨幣的愿望。用凱恩斯的話說就是“投機動機,即相信自己對未來之看法,較市場上一般人高明,想由此從中取利(1936,P145).在一個以不確定性為特征的世界里,人們總具有持有貨幣而不持有可獲得一定收益的其他金融資產的投機動機。貨幣的投機動機對利率敏感。一般說來,貨幣的投機動機與利率
56、負相關。在經濟繁榮、利率極高時,貨幣的投機動機趨于零;而在經濟蕭條、利率極低時,貨幣的投機動機將達到無窮大,形成流動性偏好陷阱。流動性偏好陷阱中,貨幣供給的增加不會降低利率(流動性偏好或投機貨幣需求在經濟前景動蕩不定的場合會表現得十分明顯。因此,流動性偏好的強弱,或投機貨幣需求的高低,是預測經濟形勢的晴雨表。每當人們對經濟前景的預期不太樂觀時,流動性偏好就會增加,因為持有貨幣可以穩(wěn)定人們的不安情緒。另外,流動性偏好的改變,動搖了古典模型關于貨幣需求函數穩(wěn)定的假設,并隱含了貨幣流動速度可變的推論).E、結論: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利率不能無限下降,使投資不足:由于資本邊際效率不穩(wěn)定且隨著投資增加而遞
57、減,不能無限下降的利率便成為投資增長的阻礙,使投資支出不足。(3)私人投資不足是總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消費與投資的不足共同造成了總需求的不足。然而,投資不足是總需求不足的主要的和直接的原因。凱恩斯認為,生產的最終目的是消費,投資(引致需求)根源于消費,也服務于消費,投資不足是消費不足派生出來的,總需求最終受消費的制約。需求不足的原因歸根到底是由于消費不足.但消費函數相對穩(wěn)定,不會發(fā)生劇烈的變動。故就業(yè)與收入水平的周期性波動,主要取決于投資水平的經常變動。投資不足的根源在于利率不能無限下降.如果利率可以無限下降,直至為零,則投資可以沒有障礙地增加,以彌補因儲蓄增加引起的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差額,使總供
58、求相等,經濟達到充分就業(yè)狀態(tài)。凱恩斯認為,當資本數量大大增加,使得資本不再有稀少性,毫無功能的投資者從此不能再坐收利息時,資本主義世界的面貌將大為改觀。 4勞動市場的不完全競爭和名義工資向下剛性最終導致了非自愿失業(yè)的長期存在(1)如果勞動市場完全競爭,貨幣工資彈性,那么,即使有效需求不足,也不會出現普遍性的失業(yè)與經濟危機:.(2)貨幣工資向下剛性導致勞動市場存在超額供給,產生非自愿失業(yè)當有效需求不足,使價格下降引起實際工資上升,勞動市場存在超額供給,社會出現非自愿失業(yè)時,古典模型認為貨幣工資會相應降低,使實際工資恢復到均衡水平,非自愿失業(yè)將自動被消除.但在實際生活中,廠商不愿削減貨幣工資,因為
59、削減貨幣工資的行動常常會引起工會的抵抗。這樣,貨幣工資向下剛性。顯然,在凱恩斯看來,勞動供給是貨幣工資的函數,而不是實際工資的函數:第一,如果勞動供給是實際工資的函數,那么,當貨幣工資不變、價格上升引起實際工資降低時,一部分工人就會放棄已有的工作,選擇自愿失業(yè)。這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第二,實際工資受價格的影響而經常變動.勞資雙方在簽訂長期勞動合約時,只能規(guī)定貨幣工資而無法規(guī)定實際工資水平。因此,如果政府不采取相應措施干預經濟而放任經濟自由運行的話,經濟將在一段較長的時期處于低于充分就業(yè)狀態(tài)。5增加總需求提高價格是實現充分就業(yè)的最好方法凱恩斯認為,削減實際工資、消除非自愿失業(yè)的方法有兩個:降低貨
60、幣工資或者提高價格水平。凱恩斯更欣賞后者。因為工人不會抵制由一般價格水平上升所引起的實際工資的降低(應當注意,這種情況并不表明工人具有貨幣幻覺):一方面,工人主要關心的是自己的相對于他人的實際工資水平,即自已的相對的社會地位,抵制貨幣工資的降低和接受由一般價格水平提高而帶來的實際工資的降低有利于保持已有的相對結構。另一方面,價格水平處于工人的控制力之外,工人只能在貨幣工資上同廠商討價還價。因此,政府應采取積極措施來提高價格水平,以便降低實際工資,增加就業(yè).降低貨幣工資不僅會引起工會的抵抗,只能在“徒勞無益的和災難性的斗爭”后產生,對社會公平和經濟效率都沒有好處,而且在理論上說,也不一定能增加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聚焦2024藥師考試熱點解析試題及答案
- 如何通過專利布局應對行業(yè)變革的挑戰(zhàn)與策略試題及答案
- 系統(tǒng)架構設計師考試工作與家庭生活平衡試題及答案
- 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試題及答案
- 激光技術證書考試復習策略試題及答案
- 智慧尋親面試題及答案
- 名師筆試試題及答案
- 能夠掌握的系統(tǒng)規(guī)劃與管理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考試試題及答案
- 基礎ecexl考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大學英語四級單詞表不含高中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都附屬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無聽力原文及音頻)
- 【MOOC】老子的人生智慧-東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售后服務組織架構及人員崗位職責
- 智能交通監(jiān)控系統(tǒng)運維服務方案(純方案-)
- 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技術課件
- 區(qū)域醫(yī)學檢測中心的建設與管理V3
- 北京市矢量地圖-可改顏色
- 技術轉移案例
- 旅游公司抖音代運營合同范本
- 草莓水果課件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