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拙大詞學思想溯源_第1頁
晚清重拙大詞學思想溯源_第2頁
晚清重拙大詞學思想溯源_第3頁
晚清重拙大詞學思想溯源_第4頁
晚清重拙大詞學思想溯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AGE . z晚清重拙大詞學思想溯源端木埰宋詞賞心錄探論 作者簡介:彭玉平1964,男,*人,文學博士,*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玉平【摘 要】本文以端木埰編選的宋詞賞心錄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該選本的編選背景、編選特色、命名原因及流傳情況,對其深蘊的重拙大的理論傾向以及對后來王鵬運、況周頤的相關(guān)理論和宋詞三百首等選本的影響,做了細致的分析論證,提醒了其在晚清詞學浙西與兩派交融中的獨特價值和意義?!娟P(guān)鍵詞】端木埰 宋詞賞心錄 重拙大 王鵬運 況周頤晚清詞學勃興,不僅詞人輩出,詞論日新,而且選本頻出。正如舍之所說:晚清詞人,頗喜選錄,以寄其論詞宗尚。各矜手眼,比類觀之,亦可見當時詞壇趨向。

2、舍之.歷代詞選集敘錄六之微云榭詞選,詞學第6輯,*:華東師范大學,1988。P221其犖犖大者,前此如周濟的宋四家詞選、戈載的宋七家詞選,后來如朱祖謀的宋詞三百首、匪石的宋詞舉等,都曾領(lǐng)一時風騷。他們不僅在推廣和普及詞學上厥功甚偉,而且在帶動詞學風氣的轉(zhuǎn)變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即就晚清影響一時的重拙大詞說而言,學界多從王鵬運、況周頤二人溯其源流。實則王、況二人并師從江寧端木埰氏,而端木埰又借宋詞賞心錄一選及相關(guān)評點,已揭出重拙大太半要義。王鵬運、況周頤只是光大其說而已。本文即在詳細勘察宋詞賞心錄選本的根底上,揭出其隱含的重拙大理念及其對此后詞學及選本如宋詞三百首 參見拙文朱祖謀宋詞三百首探

3、論一文,刊學術(shù)研究2002年第10期。的影響,藉此彌補晚清詞學的重要一環(huán)。一端木埰1816-1892. 關(guān)于其生卒年的詳細考訂,可參見拙文端木埰與晚清詞學注釋,*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字子疇,江寧今人。他很早就得補諸生,而且歲科試屢次稱冠,所以能以優(yōu)行入貢,錄用知縣,期間得祁寯藻的推薦,除閣中書。后來又補典籍,充會典館總纂,升侍讀。平生著述,都成一輯,名有不為齋全集。經(jīng)史方面的有經(jīng)史粹言、讀史法戒錄、粉盤錄、耆舊軼事等,文學方面則有碧瀣詞、楚辭啟蒙、賦源、名文勖行錄等,編選有宋詞賞心錄、金陵詩征錄等。端木埰學詞從碧山王沂開場,又以碧山為宗師,晚年更以碧瀣詞名其集。碧瀣詞二卷,凡101首,

4、收錄于王鵬運等輯的薇省同聲集中,有光緒十六年1890刊本。后乃乾又收錄于清名家詞中。端木埰的詞兼采王沂的寄托、夔的清空和軾的清雄,不名一家,自成統(tǒng)系。宋詞賞心錄是端木埰晚年編選的一本詞選,后轉(zhuǎn)贈王鵬運清玩。其編輯的具體時間已難以確考,抄本末有幼霞仁棣清玩,端木埰題款,題款時間是戊子1888正日,當為端木埰的贈書時間。則當在薇省同聲集編成之前即已編定。此選舊藏王鵬運四印齋,鮮為人知。民國二十二年1933,教授的盧前從王鵬運侄婿亦為當時門人的無頤修手中以十五金購回此書,書前有王鵬運題簽。盧前遂攜至,與友人夏丐尊謀為付印,并易名宋詞十九首。一時題者甚眾,前有胡光煒、邵車次室二人題辭,末附王瀣、吳梅、

5、柳詒征、邵瑞、匪石、唐圭璋等跋語,大力揚譽。有開明書店影印本。乙巳孟夏,鶴山何廣棪于書肆得夏、盧當年所刊影印本,在曾與盧前、邵次公在大學共事兩年的涂公遂鼓勵下,以數(shù)月之時間,一方面對所選詞作校訛正誤,一方面附以各家小傳及諸家評箋,成宋詞賞心錄校評一書,由正中書局于1975年出版。何廣棪的校評在??焙鸵浿?,每首之下,加以按語,對諸家評說和創(chuàng)作時地時加裁定,是目前最為詳備的讀本。宋詞賞心錄今以宋詞十九首著名,但其初名卻說法不一,與端木埰曾有交接之誼的王瀣說其名為賞心,邵瑞在跋語本文所引跋語,除特別注明外,均出自何廣棪宋詞賞心錄校評所附原跋,臺北:正中書局,1975年,第109-112頁。中則說

6、書眉署心賞錄,匪石跋語與王瀣一樣,而從王鵬運侄婿手中購回此書的盧前,則明確書名為宋詞賞心錄。綜合這些不同說法,其書原名應為宋詞賞心錄殆無可疑。賞心蓋為簡稱,而心賞應屬誤記。據(jù)盧前跋語,此書易名為宋詞十九首實為夏丐尊先生在出版前為廣其傳,取便通俗,故易為今名,時在癸酉八月,距盧前作跋僅隔4個月。而其之所以易為今名,或許與柳詒征在跋語中擬之以詞中之古詩十九首有關(guān)。此選取名賞心的原因,約有三端:其一,賞心作為一個傳統(tǒng)詞語,比擬切合他以個人的傾心欣賞為入選條件的根本原則。從語源的角度來說,賞心二字至遲可以追溯到南朝時期,靈運田南樹園激流植楥詩云:賞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約游道士館詩亦云:寄言賞心客,歲

7、暮爾來同。都與端木埰取義相近。中國古代以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為四美,而四美之中,尤以賞心為直抵心源。端木埰以此名書,大致也是表示個人心契、別具青眼而已。匪石在跋語中稱端木埰平生取法所在,可于此見之,不無以此選自道淵源的意味在。碧瀣詞中有一首齊天樂詞,詞前小序云:中秋后一日,太虛游龍井之日也,見坡公書事,生平熱愛此篇。丙戌中秋后一日,月明如畫,想太虛游夕,亦無以過之。既小楷書坡文一通,復倚此闋,極致賞心。王鵬運清平樂詞前小序也有意有所會,率筆書此,以俟賞音之語。這里的賞心賞音,也與這一詞語的傳統(tǒng)涵相近,則宋詞賞心錄之賞心的本意,也應與此仿佛。其二,端木埰著籍江寧,與賞心二字有一份特別的因緣。據(jù)

8、景定建康志記載,宋代建康府下水門城上建有賞心亭,臨淮河而建,有觀覽之勝。宋釋文瑩湘山野錄卷上云:金陵賞心亭,丁晉公出鎮(zhèn)日重建也?;唇^致,清在軒楹。 周邦彥西河金陵懷古即有賞心東望淮水之句。明代基漁父詞亦云:白鷺洲邊好月明,賞心亭下暮潮平??勺C此亭確是臨淮而建。據(jù)說宋代王安石罷相回到金陵時,曾有無名子在賞心亭上題有青苗免役兩妨農(nóng),天下嗷嗷怨相公的詩句 參見宋代岳珂桯史卷九。南宋辛棄疾在淳熙元年擔任建康留守葉衡幕府參議官時,曾登上賞心亭,在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欄干拍遍,寫下震爍千古的水龍吟詞,以抒發(fā)自己的忠憤之氣。端木埰是金陵人,對于賞心亭的這種歷史和文化涵自然是別具情懷,故以賞心名此選,不能說與

9、此沒有關(guān)聯(lián)。其三,可能與他對屈原及其楚辭的一段心理淵源有關(guān)。王瀣在跋語中說:余觀其所以名賞心者,益知先生胸中一段貞苦微奧之音,與楚騷為近。作霖端木侍讀傳也說他既補諸生,枕經(jīng)葄史,尤喜離騷。端木埰并著有楚辭啟蒙一書,則他于楚辭顯然是別有會心。碧瀣詞中有湘月一詞,小序?qū)⒆约阂簧c楚辭的關(guān)系說得十分透徹:采十三歲時從介師讀,因講湘靈鼓瑟詩,告以英皇事,心敬而悲之。是年冬仲,月明如畫,夢至一處,水天一碧,明月千里,有神女風裳水佩,踏波而行。厥后,此景時在心目。童丱無知,亦不解所以故,但覺馨絜之氣,可以上通三靈,下卻百邪。迨弱冠讀楚辭,見湘君諸篇,愈益向往。五十年矣,茲心不易。今老矣,愧未能以其芳馨之性

10、,發(fā)而為事功,有所裨于世。茲和白石湘月詞,適與之合,遂緬述之。端木埰回憶了五十年來與楚辭的這番關(guān)系。此選取名賞心,或可從此追溯一段心理淵源。詞集中另有一首齊天樂詞,題作丙戌端午以角黍新茶祀屈子敬賦。詞云:左徒風節(jié)千秋重,湘山悄焉高詠。玉琢精神,蘭熏氣質(zhì),眾醉中間獨醒。丹心自靖。與殷代三仁,后先輝映。假設問同時,只應鄒嶧可相并。離騷衣被萬古,視風詩小雅,應許驂靳。香草兒時,鴻裁曠代。妙契偏從孤冷。清芬薦茗。料巖潔泉甘,定符貞性。更展遺編,綠窗娛晝靜。端木埰不僅竭力稱贊了屈原的玉琢精神,蘭熏氣質(zhì),而且把他與殷代三仁相提并論,可見他心中的依傍。從*種程度上說,端木埰與屈原在心理上是靈犀相通的。王瀣曾

11、親接端木埰的教導,他的感覺是值得我們重視的。關(guān)于此選的數(shù)量,選錄家數(shù)為十七,諸家說法一致,但具體詞數(shù)則多有異說。吳梅在跋中首次說及詞選錄二十一首,吳跋對其選錄情況作了簡要分析,并對其不拘一格的選錄標準表示欽賞。且寥寥二十一首,應該不致統(tǒng)計錯誤。而邵瑞的跋語,則說是二十首。柳詒征雖說是十九首,但在跋語后的附言里又說:或曰廿首,或曰廿一首,異時一考據(jù)資料也。匪石與唐圭璋已直言十九首,自此以后,遂不復疑議。是否在出版過程中有刪略,具體刪略何篇.現(xiàn)在只能存疑了。今本宋詞賞心錄所存詞恰合十九首之數(shù),其家數(shù)、詞牌、序列如下:仲淹幕遮碧云天,歐陽修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大江東去,

12、觀滿庭芳山抹微云,周邦彥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蛬不住鳴,辛棄疾百字令野塘華落,陸游沁園春孤鶴歸飛,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夔暗香舊時月色、疏影苔枝綴玉,史達祖壽樓春裁春衫尋芳,高觀國金縷曲月冷霜袍擁,吳文英慢江紅云氣樓臺分一派,周密玉京秋煙水闊,允平綺羅香雁宇蒼寒,王沂齊天樂一襟余恨宮魂斷,炎高陽臺接葉巢鶯。其中仲淹、歐陽修、觀、清照、夔、王沂、炎七人入選的8首詞,也同時為惠言詞選所選。端木埰選錄宋詞賞心錄的版本依據(jù),很可能來源于知缺乏齋叢書。他在碧瀣詞自序中曾提到家有知缺乏齋叢書,乃悉取碧山、草窗、蛻巖、君衡諸公集,熟讀之之事,則其取精用閎,成宋詞賞心錄之編,顯然是可能以此為主要

13、版本來源的。當然,后來他支持王鵬運??淘~集,所見既廣,則從中裁略取舍,也是有可能的。只是我們難以跡求而已。端木埰以此持贈王鵬運,除了兩人友情深篤,也不無囑其傳承衣脈之意。王瀣跋語說:端木埰以與半唐同官,道術(shù)相劘切最久,故以相詒。碧瀣詞中與王鵬運唱和及敘寫彼此交游的詞正復不少,開篇疏影即為和幼霞之作。檢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端木埰所作序有四印齋重刊漱玉詞序 此序作于光緒七年1881,四印齋所刻詞,*:*古籍,1989年8月,第251頁。,此為王鵬運大規(guī)模校刻詞集之始,可以看出端木埰對王鵬運的支持??逃诠饩w戊子1888的東坡詞,也是由端木埰擔任覆校工作的。而王鵬運為王沂花外集所寫跋語,更是將端木埰

14、詮釋王沂齊天樂詠蟬的一節(jié)文字完整引錄,并認為其論與、周兩先生適合,詳錄于后,以資學者之隅反焉 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古籍,1989。P246。二人交誼之厚及詞學觀念相契之深,于此可見。而據(jù)端木埰碧瀣詞自序稱:幼霞尤痂嗜拙詞,見即懷之。而且正是這種見即懷之,使得王鵬運在瑟軒囑為增補碧瀣詞時,能沉著完成這一工作。端木埰在自序中流露出來的對王鵬運的賞識以及彼此詞學觀念的相通,實際上都可以視為端木埰持贈批點本惠言詞選和自編選本宋詞賞心錄的交誼背景和學術(shù)背景。二宋詞賞心錄寥寥17家詞人19首詞作,不僅昭示其詞學取法所在,而且不無以此紹繼古詩十九首而成詞壇星宿海之意。17家中,北宋僅仲淹、歐陽修、軾

15、、觀、周邦彥5家,缺乏入選家數(shù)的三分之一;詞作6首,也不到入選詞作的三分之一。南宋則在詞人詞作方面占有絕對優(yōu)勢,這與戈載宋七家詞選和周濟宋四家詞選于北宋僅選周邦彥一家、其余均為南宋詞人的編選傾向頗為一致,則其崇尚南宋的趣尚是顯而易見的。在詞人的具體擇錄方面,尤可注意的是戈載和周濟的選本中入選的詞人都在宋詞十九首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允平一家,原也在戈載選目中,后斟酌之下,才加刪略。則其總的詞學傾向,與周、戈之選尚無多大的變化。唐圭璋說端木埰其所以教王氏即王鵬運者,亦是止庵一派 唐圭璋.端木子疇與近代詞壇,唐圭璋詞學論叢,*古籍,1986。P629,揭出其詞學與周濟詞學的淵源關(guān)系,是大體切合事實的。

16、但在具體入選詞作方面,則別具識見,不附和時俗。特別是辛棄疾、陸游、史達祖、吳文英諸家,如稼軒詞不選更能消幾番風雨而選野棠花落一首,夢窗詞不錄唐多令、憶舊游而選云氣樓臺一首,草窗詞不錄曲游春、大圣樂而選煙水闊一首,即已表現(xiàn)出不同凡響之處。吳梅的跋語因此而稱頌端木埰胸中別具爐錘,不隨聲附和,洵為知言。值得注意的是,端木埰在寥寥十九首詞中選錄軾和夔各兩首,可見他對這兩位詞人有特加垂青之意。夔原是浙西詞派的膜拜人物,朱彝尊曾盛稱其詞是南宋詞極工極變的最出色的代表,清代前中期詞壇更因此形成了家白石而戶玉田的局面。但自從詞派興起以后,因為他們以唐五代北宋詞為正鵠,轉(zhuǎn)奉溫庭筠和周邦彥為詞學宗師,遂將白石冷出

17、詞壇,端木埰深受其先君酷好白石的影響,對于平衡兩宋詞學關(guān)系,顯然具有調(diào)整詞學格局的意義。而軾入選的兩首,也是素被認為開創(chuàng)豪放曠達詞風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和念奴嬌大江東去,則對清代四庫館臣視軾詞為別調(diào),無疑是一種有力的反撥。晚清文廷式偏尊軾,雖然未必是受到端木埰的直接影響,但他的言論既然如此深厚地影響到晚清四大家,特別是朱祖謀不僅自覺以軾之清雄濟夢窗之密實,而且為東坡詞編年,努力擴大軾詞的影響,則文廷式因此而受感染,以軾為旗幟而別具一格,自然也可從中窺見端倪。重拙大是近代詞論中的重要命題,自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揭以為作詞三要后,影響日深。然此三字金針實從王鵬運而來,況周頤在餐櫻詞自序中說:己丑,薄

18、游京師,與半塘共晨夕,多所規(guī)誡:所謂重拙大,所謂自然從追琢中出。況周頤在其蕙風詞話中也曾直接引錄王鵬運論拙之語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云:半塘云:宋人拙處不可及,國初諸老拙處亦不可及。屈興國蕙風詞話輯注,*:*人民,2000,第7頁。,以示其淵源所自。不過王鵬運的詞學也有源頭,此點學界殊少追蹤。實際上王鵬運、況周頤與與端木埰在光緒甲申1884以后既曾有同直薇省的經(jīng)歷,又曾合刻薇省同聲集以記其盛誼,則其詞學之互相影響也屬情理中事。特別是端木埰對王鵬運詞學思想的影響,乃是顯見的事實,即端木埰碧瀣詞自序也曾提及王鵬運尤痂嗜拙詞的偏好。碧瀣詞凡101首,其中賦贈和寄懷王鵬運的就有19首之多。則端木埰與王鵬

19、運之間詞學情誼之深,蓋不待詳言而可知也。而端木埰與況周頤之交接,也有不少文字的記錄,碧瀣詞中即有題贈和酬唱況周頤的詞作5首。況周頤也自述曾以所作綺羅香請益,端木埰對其過拍東風吹盡柳綿矣一句以虛字矣葉韻甚不謂然,申誡至再,而況周頤也自稱余詞至今不復敢葉虛字 屈興國.蕙風詞話輯注,*:*人民,2000。P38,則況周頤對端木埰教導的重視也可見一斑。又如況周頤曾作七夕詞,涉靈匹星期語,也曾受到端木埰的批評,后來端木埰作齊天樂一從雅豳民事,在小序中特別指出:關(guān)于牛郎織女之事,六朝以來,多寫兒女情態(tài),慢神甚矣。況周頤在玉棲述雅的開篇就提及此事,并認為端木埰序中所言即誡余之詣也 唐圭璋.詞話叢編第五冊,中

20、華書局,1987。P4605。兩人之間,一人諄諄教導,一人謙謙聆教,宛然程門立雪之意。則端木埰詞學思想對王鵬運和況周頤的影響自然是無可疑心的了。即重拙大之旨而言,三人之間,既有年齒的級差,其詞學傳承之跡也是清晰可見的。端木埰既在生前將宋詞賞心錄一書持增王鵬運,而宋詞賞心錄又屢被學界譽為獲拙、重、大之旨 參見何廣棪宋詞賞心錄校評自序,陳匪石宋詞賞心錄跋,唐圭璋宋詞賞心錄跋。,則端木埰對重拙大理論的奉獻似乎已呼之欲出。匪石在宋詞賞心錄跋中說:近數(shù)十年,詞風大振,半塘老人遍歷兩宋大家門戶,以成拙重大之詣,實為之宗,論者謂為清之片玉。然詞境雖愈矍愈進,而啟之者,則子疇先生。以此而言,以重拙大三字來考察

21、宋詞賞心錄,才能切中肯綮。況周頤對重拙大的感悟是從對南宋詞的研究中提煉出來的,他說: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南渡諸賢不可及處在是。 屈興國.蕙風詞話輯注。所以解讀重拙大之旨,就必須立足于南宋詞人。況周頤雖在重拙大理論的提出上明承王鵬運,暗接端木埰,但實際上是在調(diào)整和修改中豐富著他的涵。端木埰的宋詞賞心錄被譽為饒有重拙大之旨,在南宋詞人的選錄方面與周濟、戈載大體近似,但在北宋詞人方面,則打破了周濟、戈載僅標周邦彥一家的傳統(tǒng),擴大到仲淹、歐陽修、軾、觀、周邦彥5家,顯示其理論的取材圍的相對廣泛。即王鵬運論拙,也是涵蓋整個宋代以及清代初年的。王鵬運甚至把重與大的評價放在對晚唐五代花間詞人的品評上

22、,如評歐陽炯浣溪沙詞句蘭麝細香聞喘息,綺羅纖縷見肌膚。此時還恨薄情無為奚翅艷而已.直是大且重 屈興國.蕙風詞話輯注卷二引。至況周頤則限定在南渡諸賢,則重拙大三字貌雖襲之,而涵則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在況周頤看來,重拙大其實是相對于詞境而言的,是從創(chuàng)作方法的角度提出的。他把重解釋為沉著,表現(xiàn)在全篇的氣格上。也是詞人創(chuàng)作從妥帖、停勻到和雅、深秀再到精穩(wěn),最后才能到達沉著的境界。著的境界其實也就是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中提出的精力彌滿的境界,即指詞在容上充實深刻,在表現(xiàn)形式上純?nèi)巫匀?,不假錘煉的境界。他是在詞人平時養(yǎng)護性情、觀通書卷,從而在創(chuàng)作時情真理足、筆力包舉的根底上形成的。拙作為詞之一境,有其特殊的

23、審美價值。就藝術(shù)表現(xiàn)來看,是指直率而樸厚的一種詞的氣質(zhì),是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而形成的一種詞的特殊風貌。況周頤同時也認為:詞的這種拙質(zhì)也是詞人思想品格高尚的一種表現(xiàn)。大主要是詞境在氣象、托旨方面呈現(xiàn)出來的開闊深遠的藝術(shù)風貌。氣象之大是指詞人具大氣真力而帶來的筆法上的生動,在轉(zhuǎn)、接、提、頓等用筆上不犯淺露。托旨之大則是遙接詞派的寄托說,要求從細小的題材中表達出生活的本質(zhì),亦即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評論屈原作品其稱物小而其旨極大之意。 關(guān)于況周頤重拙大詞論的講解,可參考邱世友況周頤詞論管窺一文,夏承燾等主編詞學第四輯,*華東師范大學,1986年8月,第21-34頁。綜合況周頤的這些具體分析,我

24、們可以認為:重、拙、大作為一個整體的理論命題,彼此之間雖各有意蘊,但他們是建立在派特別是周濟寄托說這一共同的學術(shù)根底上的,他強調(diào)詞人在學養(yǎng)、性情、人品、經(jīng)歷等方面的錘煉與厚積,強調(diào)詞作思想容方面的充實深刻和藝術(shù)境界的開闊博大以及表現(xiàn)手法的自然真率。是總體上對詞派寄托說的豐富和提高。不過這種豐富和提高,我們可以從端木埰那里尋得端倪。中國古代文論素有文品出于人品之說,端木埰的詞學宗師祁寯藻即以學粹品端,忠清亮直 王鍾翰點校清史列傳卷46祁寯藻傳,第3622頁引諭。:中華書局,1987。聞名一時。端木埰的人品也受到同人的稱頌,王鵬運即稱其堂堂忠孝大節(jié),叢殘文字里,誰證孤抱. 王鵬運.齊天樂讀金陵詩文

25、征所錄疇丈遺著感賦,清名家詞本半塘定稿,*:*書店,1985。P19端木埰評論詞人也頗重視詞人的品格,這正是他的詞論與況周頤重拙大說倉暗渡的地方。他評論嚴廷中麝鹿集云:天分甚高,下筆有鐫镵造物之致,而瑕瑜互見。想見其傲岸自雄,不受切磋處。 況周頤蕙風詞話續(xù)編卷二引。詞話叢編第五冊。P4560即大體遵循這一評論思路。在宋詞賞心錄所選各家中,仲淹和岳飛的入選多少得益于其人品的嚴正。端木埰在批注董毅續(xù)詞選時曾特別提到:希文、君實兩文正,尤宋名臣中極純粹者。唐圭璋在跋語中說:究其所錄,大氐傷思念遠、感深君國之作。十七家中,錄及文正、武穆,尤見孤臣危涕之微意,千古如出一轍。這與端木埰性極嚴正,嫉惡如仇張

26、惠言詞選夏仁虎識,唐圭璋詞學論叢引。P1059的性格不無關(guān)系。仲淹的幕遮碧云天作為宋詞賞心錄的開篇,尤其值得關(guān)注。此詞舊評大體從情語入妙歷代詩余引詞苑評此詞云:范文正公蘇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氣塞天地,而情語入妙至此。轉(zhuǎn)引自何廣棪宋詞賞心錄校評,第2頁。著眼。但清代中期以來,評論的視角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惠言詞選評曰:此去國之情。譚獻譚評詞辨稱之曰:大筆振迅。黃蓼園蓼園詞選說得更為詳細:按文正一生并非懷土之士,所為鄉(xiāng)魂、旅思以及愁腸、思淚等語,似沾沾作兒女想,何也.觀前闋可以想其寄托。開首四句,不過借秋色蒼茫以隱抒其憂國之意;山映斜陽三句,隱隱見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為得意之象;芳草喻小人,唐人

27、已多用之也。文正當宋仁宗之時,敡歷中外,身肩一國之安危,雖其時不無小人,究系隆盛之日,而文正乃憂愁假設此,此其所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矣。顯然,諸家對此詞的解讀都是從重拙大角度出發(fā)的。端木埰以之開篇,得無意乎.岳飛的小重山昨夜寒蛬不住鳴,郁藏一話腴即看出詞中欲將心事付瑤箏,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幾句蓋指和議之非也。綖草堂詩余別錄也說:小重山托物寓懷,悠然有余味,得風人諷詠之義焉。對岳飛其人的敬仰,似乎是端木埰當時同游諸人的共識。端木埰滿江紅岳忠武王書出師表和幼霞即直言想儒將風流灑落,對崇祠古墨想英姿。王鵬運滿江紅朱仙鎮(zhèn)謁岳鄂王祠敬賦也對岳飛滿懷敬意,其詞下片云:黃龍指,金牌亞。旌旆影,滄桑話。對蒼煙落日

28、,似聞叱咤??娿X論詞更由人及詞說:岳飛抱痛飲黃龍之志,力斥和議之非,憤當時群小誤國,己志莫明。此公者,光明俊偉,千載如生,其壯懷精忠,苦心孤詣,借要眇蘊藉之詞體曲折達出,深婉沉摯,無叫囂僨之氣。這種以人品來觀照詞品、注重托旨深遠、表達自然蘊藉的理念,正是況周頤重拙大詞說的根本理論核。端木埰當然未必有后來況周頤這種自覺的理論,但潛在的理論感覺還是脈息可聞的。宋詞賞心錄中入選的其它作品也具有重拙大的詞境特點,如觀的滿庭芳山抹微云即被周濟宋四家詞選評為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周邦彥的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俞平伯清真詞釋即對其特用重筆的特點析之周詳。夔的暗香疏影二詞,宋元舊評多依其小序,譽為詠梅之佳構(gòu)

29、,然清人則自出機杼,惠言詞選稱疏影一闋以二帝之憤發(fā)之,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則評論二詞寄意題外,包蘊無窮。稍后于端木埰的文焯也在校白石道人歌曲中說:此蓋傷心二帝蒙塵,諸后妃相從北轅,淪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發(fā)言哀斷。、周、的這些評論雖不無可商之處,但也可見一時評論之特點。作為生活于這種評論氣氛中的端木埰,想來也應該有類似的體會吧。以上是從宋詞賞心錄入選作品在清代以來被評論的取向,來提醒端木埰擇錄標準中的成為主流的重拙大意識。端木埰還曾批點惠言詞選、董毅續(xù)詞選二書 相關(guān)評語,參見唐圭璋端木子疇批注張惠言詞選跋附錄一,詞學論叢,第1055-1059頁。,言語之間,其實已將重拙大的涵夫子自道了。如他評王

30、沂的齊天樂一襟余恨宮魂斷說:詳味詞意,殆亦碧山黍離之悲也。首句宮魂字點出命意。乍咽、還移,慨播遷也。西窗三句傷敵騎暫退,宴安如故也。鏡暗妝殘,殘破滿眼。為誰句指當日修容飾貌,側(cè)媚依然;衰世臣主,全無心肝,真千古一轍也。銅仙三句傷宗器重寶均被遷奪北去也。病翼三句更是痛哭流涕,大聲疾呼,言海徼棲流,斷不能久也。余音三句遺臣孤憤,哀怨難論也。謾想熏風,柳絲千萬縷,責諸臣當此,尚安危利災,視假設全盛也。語意明顯,凄惋至不忍卒讀。又如評炎高陽臺接葉巢鶯說:詞意凄咽,興寄顯然,疑亦黍離之感。端木埰的這些評論,當然未必是定評,甚至他對王沂齊天樂的批注還被胡適的詞選譏為白日見鬼,但他的評論思路正是著力提醒詞中重拙大的詞境的。特別是對王沂齊天樂詞的批注,因得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在刊刻王沂花外集時所作跋語的完整引錄而傳播人口。王鵬運顯然不僅自己完全認同端木埰的解讀思路,而且認為可以以資學者之隅反,即可以作為解讀詞作的典理念去解讀其它類似詞作。作為曾親接端木埰和王鵬運教導并深相敬服的況周頤來說,承襲、發(fā)揚光大這種理念并上升為理論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