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火山爆發(fā)與海洋起源_第1頁
大地震、火山爆發(fā)與海洋起源_第2頁
大地震、火山爆發(fā)與海洋起源_第3頁
大地震、火山爆發(fā)與海洋起源_第4頁
大地震、火山爆發(fā)與海洋起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地震、火山爆發(fā)與海洋起源1大地震、火山爆發(fā)與海洋起源兼論湖泊、盆地的起源張寶盈(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關鍵詞:海洋起源、大地震、物質轉換、土變水提要:海洋起源有兩大難點:一是海水的來源;二是洋盆的形成問題.本文通過對強烈地震 時出現地面塌陷、積水,形成“地震湖”以及“噴水冒沙”現象的剖析,得出一個初步認識: 強烈地震和火山爆發(fā)過程中存在物質轉換過程;地殼中的物質(主要是二氧化硅等)由于被 強烈地震和火山爆發(fā)時的等離子體復合放能所電離,形成氧離子和硅離子,含有氧離子、氫 離子(質子、電子)的等離子體又復合為水,即土變?yōu)樗?,同時硅離子與氧離子又復合為沙 粒.由于地球早期電場比現今強大得多,發(fā)生的地震震

2、級也高得多,火山爆發(fā)的規(guī)模也更大, 形成的“地震湖”規(guī)模很大.經過無數次這樣的巨大地震和火山爆發(fā),許許多多的地震湖連 接起來,成為海洋,這可能就是海洋的起源過程.一些大型湖泊、盆地可能有著同樣的起源 機制.一、有關海洋起源的一些學說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存在海洋的星球.海洋面積占據了地球面積的70%,以 致形成了一個“水圈”.如此巨大的海洋是如何起源的?這個同海洋一樣巨大的問題一直在 拷問著人類的智力.要弄清海洋的起源需要回答兩個問題:一是海水的起源;二是洋盆的起源.人類現今對海水起源的認識,認為海水是在地球起源過程中“與生俱來”的.地球從熾熱的 太陽星云中分離出來后本身就含有水分,在

3、高溫下形成水蒸氣并在地球周圍形成氣水合一的 圈層.隨著地球表面逐漸變冷,水汽開始凝結,形云致雨.在某個時期下了一場持續(xù)很長時 間的大雨,雨水匯聚到洼地上,積以成海.但是,按照這種設想,所有的行星至少是所有的類地行星都應該存在像地球這樣大的海洋.因 為它們都存在類似的演化歷程和演化條件,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另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是洋盆的起源,尤其是太平洋,占全球總面積的32%,比全世界全 部陸地的面積還要大.如此大的凹坑是如何形成的?19世紀中葉,喬治達爾文(1879年)曾提出過“月球分出說”認為太平洋是月球從地球 甩出后留下的凹坑,并獲得許多人的支持.后來,一些研究者指出,要使地球上的物體飛出去,

4、地球的自轉時間應少于24/17小時,即 一晝夜的時間不得大于1小時25分.但很難相信地球早期曾有過這樣快的旋轉速度.而且,如果是一個放在地球上的獨立的巨大石球,這樣的轉速也許可以甩出去,但一塊十分 巨大的,相互結合得非常牢固的由巖石組成的地殼,卻是無論怎樣高的旋轉速度都不可能 “甩”出去的.這樣的解說由于無法自圓其說而被拋棄.1955年,法國人摩契爾提出了新的太平洋成因假說,他說:在2.45億年前,有一顆直徑約 200公里的隕星猛烈地撞擊在太平洋地區(qū),在那里撞擊出了一個直徑14000公里、深34 公里的大坑,海水涌進了這個大坑,形成了太平洋.這種看似有理的“理論”其實更加荒謬,因為它違反基本常

5、識.且不說直徑200公里的隕星 怎樣能撞出一個直徑達14000公里(擴大了 70倍)的大坑,且不說這個大坑沒撞出來之前 那么多的海水曾在哪里儲存著,但說這個直徑200公里的巨大物體撞擊到地球后,它的直接 結果是使那里的物質大量增加了而不是減少了,其結果應該使那里的地面增高增厚(即使由 于巨大撞擊而產生的熱量使隕星和地面都融化了,終究也會冷卻凝固,而總的物質并不會因 此而減少),形成山阜,而不是洋盆.憑空增加了大量物質卻能“砸”出一個平均深度4000 多米,面積近18000萬平方公里的洋盆,近乎癡人說夢.所以這樣的學說也是完全不足憑信 的.其后興起的“板塊理論”似乎又將板塊擴張作為大洋起源的成因

6、.但是,顯而易見的是,在 地球這樣的球體上,“板塊”的水平運移只能使海洋的地理位置發(fā)生移動,要么是此大洋的 面積增大了而彼大洋的面積縮小了,或者相反,海洋的總面積卻不會改變.所以板塊擴張并 不能解釋海洋的起源問題,不能解釋海洋是如何從無到有的.作者:寒陽914 2006-7-2 15:03回復此發(fā)言2大地震、火山爆發(fā)與海洋起源1況且,海洋學家們數十年的鉆探研究發(fā)現了許多與“板塊理論”不符的事實:在(大洋)中脊范圍內發(fā)現了年齡、成因和化學成分都最不相同的巖石.重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各個時代的氣候分帶,反映出的巖鹽地層、碳酸巖、煤 和冰川形成物在地理上的分布卻證明,所有大陸的位置是固定的.1

7、最新資料是反對大陸巖石圈里有大規(guī)模水平位移的有力證據.多數地質構造(坳陷和隆起) 在大地構造階段過程(許多億年)中的發(fā)展是繼承性的.可見,在如此宏大的時間間隔內大 陸上并沒有發(fā)生顯著的水平位移.與大陸巖石圈大規(guī)模位移的概念相矛盾的還有橫截褶皺山 鏈的隆起和坳陷存在.大陸上交織成網的地質構造幾億年甚至有的在幾十億年過程中都維持 不變.證明大洋底和大陸地質構造相似的新事實,與現在廣為流傳的由巖石圈板塊擴張而形成大洋 的假說相矛盾.1二、海洋可能起源于大地震那么,海洋起源的真實過程可能是怎樣的呢?在我們解讀了地震、火山爆發(fā)這些自然現象的真實面目之后,我們已能對海洋起源過程作出 完整描述.我們知道,在

8、地震現象中,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是,一些大地震往往會出現地面“噴水冒 沙”現象,震后則出現地面沉陷積水,學術界把這種現象稱為“沙土液化”.一些特大地震 甚至會產生地震湖,如18111812年美國新馬德里發(fā)生的三次8.08.5級地震,“形成長3 6公里的好幾個地震湖,在田納西州形成的圣法蘭西湖,長64公里,寬800米;李佛湖長 32公里、寬11公里.地面大規(guī)模隆起,河灘大面積下陷,有些地方下陷深5米,密西西比 河中的一些島嶼消失得無影無蹤” 2類似這樣的大地震后出現地面沉陷積水的現象是 屢見不鮮的.我們已經詳細地討論了,地震、火山爆發(fā)都是在電離層、磁層等離子體電場感應下,地內積 聚的巨量等離子體

9、在達到一定條件后發(fā)生復合放能導致的.3強烈地震或火山爆發(fā)時,大 量等離子體猛烈復合釋放的巨大能量使地殼物質(土壤、巖石等,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碳 酸鈣等)電離為氧離子和硅離子以及電子、質子等,氧離子與由質子、電子復合成的氫原子 (或分子離子)復合為水并釋放出巨大能量.當地殼被電離并轉化為水、氣體和其它物質后,地面自然會出現塌陷,而塌陷處也必然浸在(轉化而成的)水中,形成地震湖.在這個過程 中,地內聚集的等離子體和在復合放能過程中重新產生的等離子體還會復合為氣體物質、煙 塵,進入大氣(這個過程為空氣的起源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也會有相當一部分物質以塵 埃等離子體的形式進入大氣層(而后復合為空氣、

10、雨水、沙土、礫石形成颶風、雨、雪、雨 土、沙塵暴、隕石雨、流星等等).當電場減弱時,硅離子與氧離子又重新復合為二氧化硅 沙粒,導致地震時的噴水冒沙現象.地殼中碳元素較多時,被電離的碳離子還可能會與 其他正負離子復合為石油、天然氣等有機物.特別強烈的地震還會有一部分等離子體復合為 其他固體礦物.另外,火山爆發(fā)時也常常會噴出巨量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可能也是由同樣的“土變水”的 機制轉化而成的.而且,火山爆發(fā)也常能導致地面下沉,陷入海中.如1815年4月印尼的 坦博拉火山爆發(fā)時,就致使陸地大面積沉陷,使坦博拉鎮(zhèn)沉到了6米深的海底.每一次強烈地震、火山爆發(fā)都是一次巨大的物質轉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舊的

11、物質(地殼 土壤、巖石)被電離、分解了,新的物質又被(等離子體)重新復合而成,這些新生的物質 主要就是水(包括水蒸氣)、各種氣體、熔巖(礦物)以及石油、水合天然氣、煤等等.每一次這樣巨大規(guī)模的等離子體復合事件(地震)過后,也都會有大量的“殘余”離子如鈉、 鉀、鈣、鎂、氯等溶解在海水中,這就使海水變得越來越咸苦起來.這可能是海水溶解大量 離子的主要原因.必須充分認識這種“土化為水”(和其它物質)的過程,才能對海洋起源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在海洋起源期的地質年代,電離層、磁層電場可能遠比現代強大,其與地球表層的電磁感應 效應也強大得多,導致的地震震級也要大得多,一次大地震形成的“地震湖”也會很大.這

12、 些最初形成的地震湖,可能就是現代海洋的發(fā)祥地.作者:寒陽914 2006-7-2 15:03回復此發(fā)言3大地震、火山爆發(fā)與海洋起源1這就是說,當地球上發(fā)生了第一次強大得令人難以想象的大地震后,大自然“造海”的工 程便告開始了.可以推斷,在海洋起源初期,地球上曾星羅棋布地布滿了這樣的大大小小的地震湖.在其后 數億年中,陸陸續(xù)續(xù)地發(fā)生了無數次這樣規(guī)模巨大的地震和火山爆發(fā),每一次的大地震和火 山爆發(fā)都會有一部分地殼物質轉化為海水、煙塵、空氣和礦物(沉落到海底),造出新的地 震湖,無數地震湖連在一起,就形成了海洋.所以,每一次大地震都會使海水增多,同時又 使海洋(洋盆)面積加大加深,而大陸則漸漸被銷

13、蝕.到今天則只占到地球總面積的三分之 不是大陸在“漂移”,而是大陸在消失!經過數以億年計的積累,巨量的海水、龐大的洋盆,都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關于海水的形成,除了由土壤或巖石經電離后再由等離子體復合而轉化成為海水以外,可能 還有一部分是土壤和巖石中固有的水分受熱析出的.無論是海水還是洋盆,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地發(fā)生、發(fā)展起來的.產 生海水的同時也產生了洋盆.洋盆不是什么小行星撞擊的結果,更不是地球甩”出月球后 留下的疤痕,也不是板塊擴張的結果.也正是海洋形成過程中的巨大地震、火山爆發(fā)時大量地殼物質被電離為等離子體進入大氣, 尤其是火山爆發(fā)時噴出的巨量煙塵,在大氣層中演化為塵埃

14、等離子體又復合成沙、土后降落 在陸地(一部分落入海洋,所以一些大洋底也有巨厚的沉積層),才形成了像黃土高原那樣 巨厚的土壤層.地質學的研究已充分表明,在地質史上,地球表層曾出現過無數次“滄海一一桑田”或“桑 田一一滄海”,“高岸為谷,深谷為陵”這樣的巨大變化,地質學常常把這種變化歸因為“地 殼變動”或“地殼運動”的結果.但是,什么情況下地殼才會發(fā)生顯著的變動或運動呢?目 前見之于古人及現代人觀察和文字記載的,這樣的變動或運動只有在強烈地震時才會發(fā)生! 而在其它情況下并不會無緣無故地發(fā)生運動、變化一一既無其因也無其力.地球自轉、地球 引力均不足以引發(fā)地殼強烈變動.三、相關證據可以證明上述觀點的事

15、實是:被大洋邊緣切去的大陸構造是證明先成大陸后成大洋的重要論 據.已知全球大洋中的、特別是最新印度洋中廣泛分布的許多大陸構造的殘跡,乃是有利于說明 “大洋所在地以前曾是大陸”的證據.馬達加斯加島是陸殼的最大殘體.正如近年來的研究所指出的,此島在早第三紀時規(guī)模還很大,而且它現已沒入水下1000米深的南端延長部分, 當時差不多是在海面之上的.大洋不是永恒存在的海淵,而是新生物.1“大陸和大洋都是就地生成,沒有海底擴張.”“美國新澤西陸殼向大西洋殼的過渡和沉沒在 北大西洋中的許多古河道的事實,證明了大西洋是由大陸就地下沉而成.西印度洋中的塞舌爾海嶺一一馬達加斯加島一一非洲東部一線都有花崗巖層斷續(xù)分布

16、,證明 西印度洋亦是由大陸就地下沉而成.根據太平洋底是侏羅紀以來的巖漿巖而其下部即為M面的分析,太平洋區(qū)域原是原始地殼M面長期出露于空間,于侏羅紀開始才相對就地下沉而逐漸淪為海洋.” 4這樣的陸沉過程正是“桑田變滄?!钡倪^程.通過對各大洋洋底的鉆探,地球的所有大洋(北冰洋除外,因為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均已查 明以公里計量的大幅度沉降.1顯而易見,各大洋中都存在的以公里計量的沉降,既不會是甩出月球后的殘跡,也不是小行 星撞擊造成的結果,更不是板塊擴張的績效.而更符合上述巨大地震導致物質轉換一一土變 水(和其它物質)的觀點.巨大規(guī)模的地震距離我們并不十分遙遠,在一萬多年前還曾多次發(fā)生過.歷史資料表明

17、,一萬年前曾有幾個大洲先后沉入海底.最為人熟知的是所謂“大西洲”的故事.相傳在12000年以前,離直布羅陀海峽不遠,在美 洲、歐洲和非洲之間浩瀚的大西洋中曾經存在過一個神秘的大陸,名叫亞特蘭提斯大陸,或 曰大西洲.其面積有2000多萬平方公里,在一次特大地震和洪水中,整個大西洲在一 夜之間沉沒海底,消失于滾滾波濤之中,蹤影全無.5作者:寒陽914 2006-7-2 15:03回復此發(fā)言4大地震、火山爆發(fā)與海洋起源1為了追尋這個曾經盛極一時的大西洲之謎的遺址,1974年,前蘇聯海洋考察船在直布羅陀 以西300海里處,即亞速爾群島海面下發(fā)現一座海底城市,人們因此認為這便是大西洲的城 市遺址.195

18、8年,美國學者范倫坦博士發(fā)現,在巴哈馬群島海底,有形態(tài)不一的幾何圖形結構 的城墻,長達幾百公里.這條海底長城全部由每塊16立方米的大石塊砌成.還有幾個碼頭 和一座棧橋,應該是沉沒了的港口遺址.進入80年代以后,探險者又先后發(fā)現在巴哈馬群島以西、以南的古巴、海地附近海域,發(fā) 現一些水下金字塔及其它建筑遺址.6另外,1968年,在加勒比海的巴哈馬群島,水深30米處,發(fā)現了許多巨石建筑,每塊石板 重約30噸.1969年,在安德羅斯島附近,空軍駕駛員拍下一張照片,水下建筑清晰可見, 是一座長30米、寬20米的方形建筑物.令人吃驚的是,它與瑪雅人的圣地“龜廟”幾乎相 同,在墨西哥、委內瑞拉、洪都拉斯發(fā)現

19、有伸向海底的堤壩,委內瑞拉的奧里諾科河河 口有一座高30米的堤壩一直向海底延伸,消失在大海的深處.7它們都被認為是大西洲的 遺址.不管這個大西洲的真正遺址在哪里,有一點是肯定的:確實曾有廣袤的大陸陷落成海洋,消 失在大洋中了.在太平洋中,也曾存在著一個古老的大陸一姆大陸,英國學者詹姆斯喬治瓦特經過長期的 調查研究,于1931年出版了專著消逝的大陸,書中例舉了各種證據表明,太平洋上有一 個姆大陸,大陸上有巨大的神殿和7座洋溢著椰子綠的美麗都市,據說姆大陸文明之始 至少要追溯到5萬年以前,可是一個不幸的日子光臨了,先是大地令人毛骨悚然地顫動,接 著是火山噴發(fā),大地像海浪般地起伏,火柱將天空染成地獄

20、的色澤,古大陸的居民與遼 闊的國土在一夜之間沉入汪洋大海之中,僅有幾處高地露出洋面.5另外,有資料表明,在印度洋中,也曾有一個叫做“雷姆里亞”的大陸沉沒于大海.上述幾個處于大洋中的廣袤大陸,都是在一次強烈地震、火山爆發(fā)后一夜之間沉入大海的. 如此大面積的大陸為什么會在一夜之間沉入海底呢?支撐大陸的地殼巖石、土壤到哪里去了 呢?很明顯,這些巖石、土壤都被巨大地震時的等離子體復合放能所產生的巨大能量電離后 又轉化為水、空氣和其他礦物而陸沉為海了.沒有這樣的物質轉化過程,大陸也無從陷落, 因為地球是實心的,地殼下面并不存在巨大空洞.這也雄辯地證明了:大地震是大自然“造 ?!钡墓ぞ?大陸陷落為海,是地

21、球“造海工程”的一部分.陸沉為海的現象是廣泛存在的,海洋學家在對海洋進行的科學考察中的一些重要發(fā)現也可以 提供充分的證據.1977年9月至12月,一支由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前蘇聯等多國海洋科學家組 成的國際海洋考察隊在執(zhí)行國際深海鉆探計劃的第56和第57航次時,“格洛瑪挑戰(zhàn)者” 號考察船在日本海溝及其附近海域的多個地方進行鉆孔,獲取了長達73米至157米的地層 樣品.當科學家們對這些海底樣品進行了詳細研究之后,不禁大吃一驚:原來這個靠近日本 海溝的太平洋底,竟然在以前還是一塊高聳在海面之上的陸地! 這就是著名的“親潮古陸”.這塊神奇的陸地大約在2200萬年前曾出露在日本列島以東120

22、公里的太平洋海面上,東距 日本海溝約100公里,它長達200多公里,寬約80多公里,現在潛伏在2600米深的海底, 其上部還覆蓋著1000米厚的沉積物.5另外還發(fā)現,位于北美紐芬蘭東北約550公里的海底的“孤兒海丘”,也曾是一個出露在海 面的孤島,現在也沉落到了海面下1797米.可以推斷,這些陸地之所以會沉入數千米深的海洋,也可能是一次或許多次大地震造成的: 當初,可能正是一次極為強烈的地震,使古陸下面的地面發(fā)生了 “土變水”的過程,古陸的 上部便在很短的時間內沉入海底,后來斷續(xù)發(fā)生的多次地震和海流侵蝕,終于使這些曾經出 露在海面的大陸下沉到接近2000米和2600米的深海.截至目前的科學考察

23、還發(fā)現了大量沉睡在海底的古城市,它們都是從陸地上沉入海底的:作者:寒陽914 2006-7-2 15:03回復此發(fā)言5大地震、火山爆發(fā)與海洋起源1在茫茫大海下,沉睡著不少瑪雅古城.不久前,一群水下攝影愛好者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 的海底,發(fā)現了一座傳說中的瑪雅古城土魯瑪.水下考古人員在海底發(fā)現了保存得很好 的城墻、市中心的宮殿,以及一些住宅的遺跡.他們還發(fā)現,在一些神廟建筑物的墻上,還 完整地留有彩色壁畫和典型的瑪雅裝飾圖案.無獨有偶,意大利水下考古學家扎爾德查洛,在離意大利威尼斯和西那波利不遠的沿海水下 20米深的地方,也發(fā)現了一些長滿著水草的房屋廢墟、大理石圓柱以及廣場、街道和港口 碼頭遺跡.

24、據歷史學家證實,它就是安德羅斯島上的古代海港城市皮爾基.這座沉沒在海底 的歷史名城廢墟,與海岸線平行延伸,全長足有5公里.在黑海東部的蘇呼米灣海底,考古學家發(fā)現了一座公元前6世紀時米利都移民建造的古城迪 奧司庫拉.據歷史記載,它曾經是當時的一個重要的國際商業(yè)中心.人們從沉沒在海底 的城市廢墟中找到的遺物,可以證實該城是在公元前4世紀末葉被海水淹沒的.在南斯拉夫亞得里亞海東部杜布洛尼灣的清澈的水面下,人們還可以看到有一條石頭建筑的 長墻遺址.這是一道淹沒在海底的古城城墻.據說,它就是來自古代腓尼基的伊弗道魯斯人 創(chuàng)建的第一座伊弗道魯斯城.公元前373年,古希臘有一座叫做赫利克斯的海濱城市,由于突

25、然發(fā)生了一次強烈地震而導 致地殼下沉,洶涌的海水涌進了大街小巷.赫利克斯古城就是這樣全部沉到海底了.在歐洲的地中海沿岸,現在已經知道沉沒在海底的古城就有東岸的蒂雷城、西頓城,南岸的 阿波羅尼羅城、舍爾舍勒城.在歐亞交界的里海水下60米深的海底,人們還發(fā)現了一座早 已失蹤的波蒂古城.在中國,還有一個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古東京.這個東京在福建東南隅的東山島外.據傳說, 南宋末年,為逃避元兵的侵害,宰相陸秀夫曾抱著小皇帝趙昺來到這里.隨著南宋遺民的流 入,東京日漸繁華.可是,正當盛極之時,東京卻突然失蹤了.據東山縣縣志銅山志(東 山舊名銅山)記載:“蘇峰山對面文華山,俗傳宋帝昺南臨,將都南澳,筑此為東京.地遂 缺陷為海.自山腹下向海,莫窮其際.今城堞猶在,海中尚有木頭竹票,潮退海靜,海濱人 駕舟往取之.”據記載,這里在南宋末年確曾發(fā)生過一次大地震.8研究瑪雅文化的法國學者奧古斯都里浪琴(Augustus le plong eon)深入探討Tr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