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1-2022學年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1-2022學年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1-2022學年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1-2022學年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高二語文(滿分150分,完卷時間120分鐘)一、積累與應用(15分)1. 按要求填空。(1)出師一表真名世,_?。懹螘鴳崳?)莊生曉夢迷蝴蝶,_。(李商隱錦瑟)(3)女媧煉石補天處,_。(李賀李憑箜篌引)(4)_,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司馬遷屈原列傳)(5)其志潔,_。(司馬遷屈原列傳)(6)屈原列傳中,評價屈原離騷以小見大、言近旨遠特點的兩句是“_,_”?!?題答案】【答案】 . 千載誰堪伯仲間 . 望帝春心托杜鵑 . 石破天驚逗秋雨 . 信而見疑 . 故其稱物芳 .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 舉類邇而見義遠【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

2、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有:堪、疑、指、邇、見。選擇題。(8分)2. 小方同學想搜集一些古人名言來指導自己待人接物,以下選項中不合適一項是( )A. 敬人者人恒敬之,惡人者人恒惡之。B.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C.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D.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2題答案】【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準確、得體的能力。A.句意是: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傷害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傷害他。這句話說明,人與人相處,應互相敬重,平等相待,于己于人都有好處;惡言相對,互相攻奸,損人又不利己。用來指導自己待人接物合適。B.句意是:嚴厲地責備自己而寬

3、容地對待別人,就可以遠離別人的怨恨了。這句話是說對自己要嚴,對他人要寬。用來指導自己待人接物合適。C.句意是: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這句話談的是志向和目標。用來指導自己待人接物不合適。D.句意是:仰起頭來看看覺得自己對天無愧,低下頭去想想覺得自己不愧于別人。這句話是說做人要光明磊落,問心無愧。用來指導自己待人接物合適。故選 C。3. 下列成語使用無誤的一項是( )A. 王老師一生治學嚴謹,教學兢兢業(yè)業(yè),待人平易可親,堪稱為人師表。B. 有人常在網上發(fā)表驚世駭俗的言論,以為這是標新立異,不知其實是可圈可點,惹人厭煩。C. 新冠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武漢市萬人空巷,整

4、座城市的人用堅忍守護著更多人的平安。D. 在辯論賽上,小明同學總能抓住對方辯手的邏輯漏洞,一針見血、振振有詞?!?題答案】【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兢兢業(yè)業(yè):形容做事謹慎、勤懇。語境指教學勤懇,使用正確。B.可圈可點: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點,形容表現(xiàn)好,值得肯定或贊揚。語境為貶義,褒貶誤用。C.萬人空巷: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里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語境為居家守護平安,望文生義,使用錯誤。D.振振有詞: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說個不休。語意含貶義,語境為褒義,不合語境,褒貶誤用。故選B。4. 把下列四句話填寫到語段中,使語意完整,最合適的一項是( )中

5、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一百年,是中國文藝理論發(fā)生巨變、取得輝煌成績的一百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研究中國共產黨 , , , ,對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未來發(fā)展有著特別的意義。在其探索和跋涉過程中有何經驗與教訓是如何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不斷邁向新形態(tài)的是如何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在其不斷前進的過程中有怎樣的思考和總結A. B. C. D. 【4題答案】【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子銜接排序的能力。該段文字闡述作者對于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認識。通讀題中所給的四個句子可知和句式分別保持一致,應該各自排在一起。其中兩句中,邏輯上應該是先“實現(xiàn)馬克思

6、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然后“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不斷邁向新形態(tài)”,所以在前在后。排除BD兩項?!敖涷炁c教訓”和“思考和總結”都是相較于“馬克思文藝理論”而言的,所以應該放在的后面。并且,比較可知,“探索和跋涉” 屬于過去的狀態(tài),而“不斷前進的過程”屬于現(xiàn)在和未來,所以在前在后,排除A選項。故選 C。二、閱讀(65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憐憫是人的天性(節(jié)選)(法國)盧梭當初,在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似乎彼此間沒有任何道義上的聯(lián)系,也沒有什么大家公認的義務,因此,他們既不能被看作是好人,也不能被看作是惡人;他們既無邪惡之心,也無為善的美德,只有從生理意義上來理解這兩個詞,我們才可以

7、把對保護自己的生存有害的品質稱為邪惡,把對保護自己的生存有益的品質稱為美德,而且,在后一種情況下,我們還應當把最不反抗天性的沖動的人稱為最有美德的人。不過,只要我們不拋開這幾個詞的通常的意思,我們就最好是不要匆忙下結論,并捐棄我們的偏見,用天平來衡量一下:在文明人中是不是美德多于邪惡?他們的美德給他們帶來的好處,是不是比他們的邪惡給他們帶來的害處多?在他們已經知道他們應當互相為善以后,他們的知識的進步是否足夠彌補他們互相造成的傷害?最后,從總的方面來衡量,讓我們評判一下:是處在既不擔心別人對自己作惡,也不希望別人對自己為善的境地更幸福,還是處于全面依附的地位,全盤接受那些對他們不負有任何義務的

8、人的指揮更幸福?我們尤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樣,因為人沒有任何善的觀念,便認為人天生是惡人;因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認為人是邪惡的;人從來不對他的同類效勞,因為他認為他對他們沒有任何義務;人自認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權利,因此便以為他自己是整個宇宙的唯一的主人。誠然,霍布斯看出了現(xiàn)今的人們對自然的權利所作的種種解釋的缺點,然而從他自己所作的解釋中得出的結論就可看出,他的解釋的著眼點也是錯誤的。既然這位作者是根據(jù)他自己提出的原則進行推理的,他的論點就應該這樣來表述:我們在自然狀態(tài)中對保護我們自己的生存的關心,是絲毫不妨礙他人對保護他自己的生存的關心的,因此這個狀態(tài)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適合于人類的。然

9、而他在書中所說的話卻恰恰相反,因為他把為了滿足許許多多欲望而產生的需要,與野蠻人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存而產生的需要混為一談了;其實,這些欲望乃是社會造成的,而且,正因為人的欲望叢生,才使法律成為必需的東西。既然霍布斯認為惡人是一個強壯的孩子,那我們就要問:野蠻人是否也是一個強壯的孩子?如果我們承認他是一個強壯的孩子,那該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如果這個人強壯的時候也像他柔弱的時候那樣依賴他人,那么,什么過分的事他干不出來呢?他的母親如果不及時喂他奶,他就會打她;如果他覺得他的弟弟招他討厭,他就會掐死他;如果別人碰撞了他或打擾了他,他就會咬別人的腿。說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是強壯的,與說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需要依賴于

10、人,這兩種說法是矛盾的。人只有在處于依賴狀態(tài)的時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無拘無束,不依賴他人的話,他早就是很強壯的了?;舨妓箾]有看出:我們的法學家所說的阻礙野蠻人使用理智的原因,正好就是霍布斯本人所說的阻礙野蠻人濫用他們的官能的原因。因此,我們認為野蠻人之所以不是惡人,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是善,因為防止他們作惡的,既不是智慧的發(fā)達,也不是法律的約束,而是欲念的平靜和對惡事的無知;他們從對惡事的無知中得到的益處,比別人從對美德的認識中得到的益處多得多。此外,霍布斯還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人天生就有一種不愿意看見自己同類受苦的厭惡心理,使他不至于過于為了謀求自己的幸福而損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種情況

11、下克制他的強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產生之前克制他的自愛心。我認為這是人類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這一點,就連對人類的美德大加貶抑的人也是不得不承認的,因此,我不怕任何人提出反對的意見。我認為憐憫心是我們這樣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難折磨的人最應具備的稟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類在開始運用頭腦思考以前就有憐憫心了;它是那樣地合乎自然,甚至動物有時候也有明顯的憐憫之心的表現(xiàn)。我們很欣慰地看到蜜蜂的寓言的作者已不得不承認人是一個有感情和同情心的生物。他以平淡和細致的筆調描述了一個動人的事例:一個被囚禁的人看見一頭猛獸從一個母親的懷抱里搶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銳的牙齒咬孩子的肢體,用爪子掏取他還在跳動的

12、內臟。他看到的這件事情雖與他個人無關,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傷??;目睹這種情景,而自己卻不能對暈過去的母親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難道不難過嗎?這是純粹的天性的運動,是先于思維的心靈的運動;這種天然的憐憫心的力量,即使是最敗壞的風俗也是難以摧毀的;在劇院中,我們每天都可看到被劇中的不幸者的苦難遭遇感動得傷心流淚的觀眾,盡管他們當中有那么一個人身為暴君,屢屢對敵人濫施酷刑。如嗜血成性的蘇拉,對不是由他造成的痛苦,也是很傷感的;又如菲爾的暴君亞歷山大,盡管他每天聽見被他下令殺害的許多公民的叫聲無動于衷,但他從來不敢到劇院去看悲劇,因為他害怕人們看見他同劇中的昂朵瑪克和普里亞姆一起嘆息??梢钥隙ǖ氖?/p>

13、,憐憫心是一種自然的感情,它能緩和每一個人只知道顧自己的自愛心,從而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5. 依據(jù)文意,用判斷句給“憐憫心”下一個內涵和外延都具備的定義。6. 依據(jù)文意,以下不是霍布斯觀點的一項是( )A. 因為沒有任何善的觀念,所以人天生是惡人。B. 因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所以人是邪惡的。C. 因為認為對同類無義務,所以人不對同類效勞。D. 因為人是宇宙的主人,所以自然權利互不妨礙。7. 第段劃線部分兩個“既然”領起兩個方法相同的反駁,下列各項中與這兩個反駁方法相同的一項是( )A. 生物不變論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因為,生物不變論是一種違反客觀事實的觀點,違反客觀事實的觀點當然是錯誤的

14、。B. 生物不變論不符合事實,動物是發(fā)展變化的,植物是發(fā)展變化的,微生物是發(fā)展變化的,所以,生物不變論是錯誤的C. 生物不變論是錯誤的,如果生物是不發(fā)展變化的,那么,古代生物和今天生物應相同,而事實上古今生物差異很大。D. 生物不變論是錯誤的,因為,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中的作用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已表明人從猿進化而來。8. 第段寫蜜蜂的寓言中的故事,有什么作用?9. 分析本文論證思路?!?9題答案】【答案】5. 憐憫心是在人類開始運用頭腦思考以前就有的一種最應該具備的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難折磨的、最普遍和最有用的、合乎自然的人心(秉性或美德)。 6. D 7. C 8. 故事中的被囚禁的人作為

15、陌生人,雖然與當事人不存在任何特殊性關系,而且孩子的安危與他的自身利益也沒有切實關系,但他卻由于目睹孩子的痛苦而自然而然地產生巨大的悲傷之感,并因不能一伸援手而難過。這里伸出援手并不是想要得到感激或贊美,只是出于對受害者難以抑制的強烈的憐憫之心。這有力地證明,憐憫心是人類最普遍的天然的美德。盧梭認為“憐憫”是人的天性,具有強大的力量,為下文闡述其作用張本。 9. 作者首先從在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談起,引出“天性”和“美德”的話題;接著批駁了“人天生是惡人”的觀點;然后提出“悲憫是純粹的天性的運動”這一觀點;最后,分析“憐憫心”的意義: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論證駁立結合,思路嚴謹?!窘馕觥俊?題詳

16、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下定義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熟知下定義的公式,即“種概念(被定義概念)=特征+屬概念”。根據(jù)題干明確種概念為“憐憫心”,結合甲文第二段確定屬概念和特征,題干要求“用判斷句給憐憫心下一個內涵和外延都具備的定義”,判斷句的表達模式為“什么是什么”,其中“內涵”,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也就是概念的內稟,具體指概念的特征;“外延”,邏輯學上指一個概念所確指的對象的范圍,也就是“屬概念”。結合第三段“我認為憐憫心是我們這樣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難折磨的人最應具備的稟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類在開始運用頭腦思考以前就有憐憫心了;它是那樣地合乎自然”分析,

17、可知“屬概念”(外延)指人的“心”(秉性或美德),特征(內涵)為:“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難折磨的人最應具備的稟性”“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類在開始運用頭腦思考以前就有”“合乎自然”。根據(jù)以上內容和下定義的公式(判斷句)組織成句即可?!?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D.“因為人是宇宙主人,所以自然權利互不妨礙”,因果邏輯錯誤,結合“人自認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權利,因此便以為他自己是整個宇宙的唯一的主人”分析,可知“人是宇宙的主人”屬于結果,選項誤表述為原因,另外遺漏了“唯一”,“自然權利互不妨礙”和文中表達的意思“人自認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權利”也不符合。

18、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文中相關信息運用了“歸謬法”?!皻w謬法”是間接論證的方法之一,亦稱“逆證”,是一種反駁方法。先假定被反駁的觀點是正確的,再從它推出明顯荒謬的結論,從而證明它是錯誤的。這是一種有效的解釋方法,特別是在進行正面的直接論證或反駁比較困難時,用歸謬法會收到更好的效果。A.抓住本源,即大家熟知的錯誤點來分析論證。B.列舉特例來證明普遍認知的錯誤。D舉名篇或者特例來證明觀點的絕對性錯誤。C.“如果生物是不發(fā)展變化的,那么,古代生物和今天生物應相同,而事實上古今生物差異很大”,屬于歸謬法,即先認為觀點正確,從而推出錯誤結論。故選C。【8題詳解】

1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段落作用及分析文本論點、論據(jù)的能力。先看故事的內容,“他以平淡和細致的筆調描述了一個動人的事例:一個被囚禁的人看見一頭猛獸從一個母親的懷抱里搶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銳的牙齒咬孩子的肢體,用爪子掏取他還在跳動的內臟。他看到的這件事情雖與他個人無關,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傷??;目睹這種情景,而自己卻不能對暈過去的母親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難道不難過嗎?”,故事中被囚禁的人與母親和孩子并不認識,也沒有特殊的關系,孩子的安危與他的自身利益也沒有切實關系;但是當他看到母親和孩子的悲慘遭遇時,他的內心產生的痛苦和悲傷的感受,“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傷啊”,并且“自己卻不能對暈過去的母親和垂死的

20、孩子一伸援手”,他為此感到難過。這里伸出援手并不是想要得到感激或贊美,只是出于對受害者難以抑制的強烈的憐憫之心。再看作用。從內容上看,這個故事說明了人是有“憐憫心”的,即使是陌生人,是與自己的切身利益無關的事,也不會影響人們對他人痛苦的同情。這個故事作為論據(jù),論證的內容應是作者的觀點,這個觀點應當從故事前面去找,也就是“我認為憐憫心是我們這樣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難折磨的人最應具備的稟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類在開始運用頭腦思考以前就有憐憫心了;它是那樣地合乎自然”。概括出來就是:憐憫心是人類最普遍的天然的美德。這個故事強有力地證明了作者的這個觀點。從結構上看,下文作者接著寫到“這是純粹的

21、天性的運動,是先于思維的心靈的運動;這種天然的憐憫心的力量,即使是最敗壞的風俗也是難以摧毀的”,也就是盧梭認為“憐憫”是人的天性,具有強大的力量。這個故事為下文闡述其作用張本?!?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第一段第一句話談的是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說明“他們既不能被看作是好人,也不能被看作是惡人;他們既無邪惡之心,也無為善的美德”,強調了這種狀態(tài)下的人只有“天性”,這是引子;第二句用“不過”轉折,引導讀者思考“在文明人中是不是美德多于邪惡?他們的美德給他們帶來的好處,是不是比他們的邪惡給他們帶來的害處多?”,從而引出“天性”和“美德”的話題;第二段主要批駁了霍布斯的觀點,“我們尤

22、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樣,因為人沒有任何善的觀念,便認為人天生是惡人”“霍布斯看出了現(xiàn)今的人們對自然的權利所作的種種解釋的缺點,然而從他自己所作的解釋中得出的結論就可看出,他的解釋的著眼點也是錯誤的”,第三段繼續(xù)批駁其觀點,“此外,霍布斯還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人天生就有一種不愿意看見自己同類受苦的厭惡心理”,由此總結第二部分:批駁了“人天生是惡人”的觀點;在批駁基礎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這是人類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我認為憐憫心是我們這樣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難折磨的人最應具備的稟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類在開始運用頭腦思考以前就有憐憫心了;它是那樣地合乎自然,甚至動物有時候也有明顯

23、的憐憫之心的表現(xiàn)”;第四段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提出“這是純粹的天性的運動,是先于思維的心靈的運動;這種天然的憐憫心的力量,即使是最敗壞的風俗也是難以摧毀的”。由此總結第三部分:提出“悲憫是純粹的天性的運動”這一觀點;第五段最后,分析“憐憫心”的意義“憐憫心是一種自然的感情,它能緩和每一個人只知道顧自己的自愛心,從而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論證駁立結合,思路嚴謹。(二)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題。中呂普天樂-西山夕照元.徐再思晚云收,夕陽掛,一川楓葉,兩岸蘆花。鷗鷺棲,牛羊下。萬頃波光天圖畫,水晶宮冷浸紅霞。凝煙暮景,轉暉老樹,背影昏鴉?!咀ⅰ课魃剑河置赐ド?,位于吳江

24、縣(今蘇州市)境內的太湖中。10. 下列對本作品體裁的稱呼,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樂府B. 曲子詞C. 散曲D. 北曲11. 下列對本作品景物描寫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前四句寫景由高而下,色彩分明,每句構成一幅圖景。B. 鷗鷺、牛羊句由靜而動,以鳥雀歸巢襯牛羊歸牧。C. 萬頃句從兩岸寫到水面,由遠而近,色調由冷而暖。D. 水晶宮句描摹出夕陽投射出水面的動態(tài),由實而虛。12. 對畫線句與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的不同意境作賞析?!?012題答案】【答案】10. B 11. A 12. 秋思中“老樹”“昏鴉”是漂泊“天涯”之人眼中的意象,在落日黃昏的背景中營造了蕭瑟、凄

25、冷的意境,將“斷腸人”孤寂悲苦的情思形象化;本曲畫線句描繪了在暮靄背景中,夕陽在樹影間移動,為樹梢上的烏鴉勾勒出明亮的輪廓,烏鴉安棲樹梢,營造出恬靜優(yōu)美的意境?!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古詩詞常識的識記能力。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本題的題目是中呂普天樂-西山夕照。由以上分析可知,本作品屬于“曲子詞”。故選B?!?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詩歌,整體把握詩歌內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礎上,回歸詩歌,尋找答

26、題點;最后精讀相關詩句,看所給選項的內容是否能在詩歌中找到依據(jù),或者是否能根據(jù)詩歌內容合理地推斷出來或者是否正確。曲的前四句一聯(lián)三字句,一聯(lián)為四字句,每字一景,從天上寫到地下,層次分明。暮云漸收,殘陽斜掛。余暉與楓葉相映,火紅中透出碧紫;水邊的蘆花在晚風中輕搖,似仙鶴起舞。晚霞如火,殘陽似血;楓葉與蘆花相映,紅白分明。這四句,取物之顏色紅白相映,對比強烈,用意甚為深遠。A項,分析正確。B項,“鷗鷺、牛羊句由靜而動”分析錯誤,并沒有寫它們的“動”。C項,“由遠而近”分析錯誤,前面的“兩岸蘆花”已經寫了水邊,現(xiàn)在放眼湖面,寫色彩變幻的粼粼波光,宛如一幅天然的畫圖。這里的描寫是“由近到遠”。D項,“

27、由實而虛”分析錯誤,“水晶宮”這一意象的引入更添許多朦朧的美感。想象自然貼切,生動形象。沒有實寫,都是虛寫。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基本能力。本題綜合考核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馬致遠秋思中“老樹”“昏鴉”是漂泊“天涯”之人眼中的意象,在落日黃昏的背景中營造了蕭瑟、凄冷的意境,將“斷腸人”孤寂悲苦的情思形象化。本曲劃線詩句,這三句是作者用大手筆的細心點綴,淡淡的暮靄,老樹的光影,背負夕陽的昏鴉,光與影的結合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獨運。此處的“老樹”“烏鴉”是詩化后的意象,它們與馬致

28、遠天凈沙秋思中的不同,不是孤寂、遲暮的象征,沒有凄涼蕭瑟之感,而是讓整個畫面顯得更加溫暖、和諧。【點睛】詩歌的對比閱讀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一道題目中出現(xiàn)兩首詩歌,另一種是運用一首詩歌和課本中的一首詩歌進行對比,一般選擇課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誦的名篇。命題方式有比較異同、相同點或不同點,有時給出比較的對象,有時不給。如果給出就按要求進行比較,如果不給可以從詩歌的意象的選取、詩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別、手法的運用、寫景的角度、詩歌的格調等方面著眼分析,此題為比較異同,并且給出比較的范圍,較為容易,結合詩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本題的考點是比較分析詩歌的思想情感的同異。情感比較題首先要讀懂

29、相關詩句的內容,然后分析情感的異同?;卮饡r,要先回答相同點,再結合相關內容分別答出不同點。詩詞賞析:這是徐再思吳江八景組曲中的最后一支小令,描繪的是一幅寧靜的山水,點綴的是楓葉、蘆花、鷗鷺、牛羊、老樹、昏鴉。這一切,都因為夕陽晚霞,被罩上了一層濃艷的色彩。萬頃波光是冷浸紅霞,夕陽的光輝在老樹上流轉,樹上的昏鴉,背帶著落日余暉,此時此景,確實是令人陶醉的。在描繪西山夕照的圖景時,作者揮灑自如,既有酣暢淋漓的潑墨,又有精巧細致的點綴刻畫。整支曲人在畫外,處處寫景,但由于描摹得生動傳神,總能使讀者不由自主地走入作者所構建的美麗山水之中。這支小令宛如一幅恬淡的風情畫,寫得空靈平淡,仿佛不帶任何主觀色彩

30、。曲的前四句一聯(lián)三字句,一聯(lián)為四字句,每字一景,從天上寫到地下,層次分明。暮云漸收,殘陽斜掛。余暉與楓葉相映,火紅中透出碧紫;水邊的蘆花在晚風中輕搖,似仙鶴起舞。晚霞如火,殘陽似血;楓葉與蘆花相映,紅白分明。這四句,取物之顏色紅白相映,對比強烈,用意甚為深遠。接下來第五、六兩句寫了白色的鷗鷺與黃色的牛、白色的羊。這兩句中一個“棲”字,一個“下”字寫出了鳥雀之還巢,牛羊之歸牧,天地間在描繪中逐漸歸于平靜。夜色將臨,萬籟漸寂,山村在晚霞中顯得格外富于色彩。一幅山村風俗畫粗略出現(xiàn)。第七、八兩句寫眼前是一幅天然的圖畫,霞光映入水中如浸入龍宮般奇妙仙幻。這兩句巧妙對畫面做了總體化的色調處理,增強了其迷離

31、撲朔的意境。前面的“兩岸蘆花”已經寫了水邊,現(xiàn)在放眼湖面,寫色彩變幻的粼粼波光,宛如一幅天然的畫圖。“水晶宮”這一意象的引入更添許多朦朧的美感。五光十色,變換飄搖的奇妙霞光,或許會透過水面,灑進龍宮中去。若是那樣,水晶宮也會因了霞光而變得更加輝煌,更溫暖。想象自然貼切,生動形象?!袄洹弊知q巧,因傳說中的水晶宮是寒冷的;“浸”字更妙,寫出了霞光射進水晶宮的動勢。結尾三句“鼎足對”可以說是完成畫作的細部刻畫。“凝煙暮景”,畫出了淡淡的、飄忽的暮靄,化用王勃滕王閣序“煙光凝而暮山紫”句意而更加凝練;“轉暉老樹”,畫出了夕陽的光影在樹間移動,使老樹逆光處色彩也隨著變幻;“背影昏鴉”,點綴出老鴉背著夕陽

32、,強烈的晚霞為它勾勒出明晰的輪廓,甚至在兩翅間鍍上明亮的金色??傊?,這三句是作者用大手筆的細心點綴,淡淡的暮靄,老樹的光影,背負夕陽的昏鴉,光與影的結合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獨運??v觀全曲,既注意大筆寫意又側重細部描繪,力求神貌兼?zhèn)洌簧蔬\用大膽,強烈,自如,奪人眼目;雖不著感情色彩卻使人悟出熱烈與向往之情,賦予客觀景物以新意。曲中流露出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此處的“老樹”“烏鴉”是詩化后的意象,它們與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不同,不是孤寂、遲暮的象征,沒有凄涼蕭瑟之感,而是讓整個畫面顯得更加溫暖、和諧。(三)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一)屈原列傳(節(jié)選)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

33、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

34、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汩羅以死。(二)蘇武傳(節(jié)選)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y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莸瓤蓿洑w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

35、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蔽湓唬骸氨緹o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復欲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

36、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3. 解釋下列加點詞(1)屈平既嫉之(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3)人君無愚智賢不肖(4)然亡國破家相隨屬(5)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6)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7)而收系張勝(8)馬畜彌山(9)空以身膏草野(10)復舉劍擬之14. 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 )A. 被發(fā)行吟澤畔B. 畔主背親C. 頭縣北闕D. 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15. 下列句子不屬于被動句的一項( )A. 兵挫地削B. 外欺于張儀C. 何以汝為見D. 而自令見放為16.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人又誰能以身

37、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17. 茅坤評價屈原列傳“以議論行敘事體”,即采用在敘事中插入議論的寫法,請結合語段(一)予以分析。18. 語段(二)畫浪線部分蘇武對衛(wèi)律的斥責很有邏輯,請加以分析。【1318題答案】【答案】13. (1)痛恨(2)表達(3)無論;不管(4)接連(5)詆毀;說壞話(6)審訊(7)關押(8)充滿(9)滋潤(10)比劃 14. D 15. C 16. (1)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2)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判處虞常,想趁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 17. 示例:“以議論行敘事體”是在敘事

38、中間往往插入或長或短的議論。選段第一段敘述楚國“兵挫地削”、楚懷王客死秦國的命運,“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是議論的寫法,作者評價懷王的昏庸;選段第三段采用記敘的寫法,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對話中又有議論,“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與“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之溫蠖”,彰顯兩人不同的價值觀,從而表明屈原高潔的思想。 18. 首先斥責衛(wèi)律背叛漢朝與親人,不愿再見衛(wèi)律(不愿投降);接著進一步斥責衛(wèi)律不能公正審判,這樣做會導致兩國相斗的后果;最后再次表明自己不會投降,義正辭嚴警告殺使者的后果是導致匈奴滅亡。

39、思路層層遞進,語氣越來越激烈?!窘馕觥俊?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1)嫉:痛恨。句意: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2)致:表達。句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現(xiàn)出來這種想法。(3)無:無論;不管。句意: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4)屬:接連。句意: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fā)生。(5)短:詆毀;說壞話。句意:終于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6)辭:審訊。句意:單于派衛(wèi)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7)系:關押。句意:而把張勝逮捕監(jiān)禁起來。(8)彌:充滿。句意:馬和其他牲畜滿山。(9)膏:滋潤。句意:白白地用身體滋潤草地。(10)擬:比劃。句意:衛(wèi)律又舉劍對準蘇武比劃?!?4題

40、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之通假字的能力。A.被,通“披”,披散。句意:披著頭發(fā)在澤畔邊走邊吟詩。B.畔,通“叛”,背叛。句意:背叛皇上、拋棄親人。C.縣,通“懸”,懸掛。句意:頭顱被懸掛在宮殿的北門。D.無通假字。句意:為什么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故選D?!?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把握并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A.被動句,“挫”“削”意義上表被動。句意: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B.被動句,“于”字表被動。句意:在外被張儀所欺騙。C.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后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汝”。句意:我為什么要見你!D.被動句,“見”字表被動。句意:卻使自己被放逐呢?故選C?!?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

41、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身之察察”,定語后置,清白的身軀;“汶汶”,玷污。(2)“益”,逐漸;“曉”,通知,告知;“會論”,會同判決罪犯死刑;“因”,趁著;“降”,使投降。【1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語段表達方式的能力。根據(jù)題干“以議論行敘事體,即采用在敘事中插入議論的寫法”的提示,可知要分析屈原列傳中在敘事中插入議論的寫法。屈原列傳的顯著特點,就是它不像其他史傳文那樣以敘事為主。主要原因在于先秦文獻中有關屈原事跡的記載本來很少,特別是秦始皇燔毀六國典籍后,有關屈原的記載,更幾乎是蕩然無存,要憑史料來寫出屈原的偉大精神和偉大人格是不可能的。這就是這篇列傳為什么要采用“以議論行敘事”寫法

42、的根本原因。就具體內容來說,第一段先簡潔敘事,即“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接著從屈原和楚王兩個角度展開議論。第三段是敘述屈原投江前與漁父談話的事情,在這段對話中,屈原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他的心志也是在敘事中以議論的形式來表達的?!?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語言藝術特點的能力。“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首先表明自己鮮明的態(tài)度:衛(wèi)律是一個不顧恩義叛主背親之人,自己價值觀與之不同,絕不會因他的花言巧語而投降。“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

43、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接著指斥衛(wèi)律辜負單于的信任,不公平審判,反而打算借此機會殺害漢朝使者,挑起匈奴與漢朝兩國的戰(zhàn)爭,連舉兩個殺害漢朝使者導致國滅的歷史事件,點出問題的嚴重性?!叭糁也唤得?,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再次表明自己絕不投降的態(tài)度,指出衛(wèi)律這么做最終只會導致兩國相斗,而匈奴國滅。先從道德恩義上指斥衛(wèi)律,再從行為處事上指斥衛(wèi)律,最后點出其肆意行事的后果,思路層層遞進,語氣越來越激烈。參考譯文:(一)屈原列傳(節(jié)選)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為他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未能回來。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著楚國,心

44、里掛念著懷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屈原關懷君王,想振興國家改變楚國的形勢,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現(xiàn)出來這種想法。然而終于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懷王始終沒有覺悟啊。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fā)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xiàn),這是因為所謂忠臣并不忠,所謂賢臣并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了解人

45、的禍害。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于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fā)怒,就放逐了屈原。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fā),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形體面貌像枯死的樹木一樣毫無生氣。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睗O父說:“聰明賢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么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么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

46、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于是他寫了懷沙賦于是抱著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二)蘇武傳(節(jié)選)單于派衛(wèi)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常惠說:“喪失氣節(jié)、玷辱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么臉面回到家鄉(xiāng)去呢!”說著拔出佩帶的刀自刎,衛(wèi)律大吃一驚,親自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yī)生。醫(y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燃微火,然后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輕敲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恢復氣息。?;莸热丝奁?,用車子把蘇武抬回營帳。單于認為蘇武的氣節(jié)值得敬佩

47、,早晚派人探望、問候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jiān)禁起來。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劍斬虞常后,衛(wèi)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親近的大臣,判處死罪。單于招降的人,赦免他們的罪?!迸e劍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wèi)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應該連坐到你。”蘇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與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么談得上連坐?”衛(wèi)律又舉劍對準蘇武,蘇武巋然不動。衛(wèi)律說:“蘇君!我衛(wèi)律以前背棄漢廷,歸順匈奴,幸運地受到單于的大恩,賜我爵號,讓我稱王;擁有奴隸數(shù)萬、馬和其他牲畜滿山,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這樣。白白地用身體給草地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

48、毫無反應。衛(wèi)律說:“你通過我而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 蘇武痛罵衛(wèi)律說:“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皇上、拋棄親人,在異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么要見你!況且單于信任你,讓你決定別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jié)h皇帝和匈奴單于二主相斗,旁觀兩國的災禍和損失!南越王殺漢使者,結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殺漢使者,自己頭顱被懸掛在宮殿的北門。朝鮮王殺漢使者,隨即被討平。唯獨匈奴未受懲罰。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jié)h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災禍,將從殺死我蘇武開始了!”(四)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心源亭記(明)李賢鄧之儒學,在古

49、城巽隅,規(guī)制宏敞,殿后曰“明倫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項君題之曰“心源”。州守崔君富謂予郡人也,請記之。噫!旨,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內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體也。茍終日蕩之,未有不濁者也。虛靈不昩者,心之本體也。茍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蕩而濁者,有時靜焉,則本體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有時靜焉,則本體之明于是乎在矣。甚矣,水之清濁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靜,濁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動,然水之濁者,靜則清矣,初無用力于其間。而心之明者,雖由乎靜,必有主敬之功焉,此心之明德,無或昏也。故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

50、已矣?;蛟唬喉椌ぶ?,果出于此乎?曰:不可得而知也。據(jù)心源之名而推心源之理如此。然項君之意,雖不可知,要之不出此理之外也。于是乎記。(李賢古穰集卷三)【注】鄧:地名。鄧州。巽隅:東南角。放心:喪失了的善良之心。19. 可填入第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A. 哉B. 也C. 焉D. 耳20. 第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高大寬敞的鄧州官學坐落于古城的東南角。B. 殿后通往明倫堂的道路上有一口清澈的井。C. 御史將當?shù)毓賳T修建的井命名為“心源”。D. 州守崔富吩咐李賢的同鄉(xiāng)去邀請李賢作記。21. 對文中“心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性清明的心源,會因為被個人欲望蒙蔽而變混濁。B.

51、 變得混濁的心源,可以通過適當?shù)姆椒ɑ謴捅拘?。C. 尋找喪失了的善良之心,其實就是尋找清明的心源。D. “學問之道”在于讓道德不昏昧,進而讓心源清明。22.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話,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居是學者,睹心源之明,寧不惕然有所警哉?A. 第段末尾B. 第段末尾C. 第段末尾D. 第段末尾23. 第段的論述在第段的基礎上推進了一層,請加以分析?!?923題答案】【答案】19. A 20. D 21. D 22. C 23. 答案示例:第段論述了“心”和“源”的相似處,指出兩者在本性及其變化上是相似的。第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心”和“源”的不同處,強調了“心”的由昏復明

52、,除“靜”之外,還必須有“主敬之功”?!窘馕觥俊?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正確運用虛詞的能力?!霸铡北硎靖袊@的語氣?!耙病倍嘤脕肀硎九袛啵蛘呔淠?、句中語氣詞,沒有感情色彩。此處是一種喜悅,夸贊的情感。因此“哉”合適。“焉”用于句尾,補足某種語氣,例如“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币矝]有感嘆語氣?!岸苯洺7g成“罷了”,用于此處不合適。故選A?!?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D.“州守崔君富謂予郡人也,請記之”意思是:鄧州太守崔君說我是本郡人,讓我寫一篇記。因此,崔君請李賢作記。故選D?!?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和主旨的能力。D.“在于讓道德不昏昧,進而讓心源清明”錯

53、誤,由“此心之明德,無或昏也”可知,應該首先保證心源清明,然后才能讓道德不昏昧。選項順序反了。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和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居是學者,睹心源之明,寧不惕然有所警哉”中的“是”作為代詞,承接的是“求學問之道”,因此應當放到第段末尾。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論述過程能力。由“夫源者,井內之泉也”“湛然以清者,水之本體也”可知,第段論述了“心”和“源”有其相似之處,它們都像水,本性是清澈的,一旦被遮蔽昏庸,失去本性。由“然水之濁者,靜則清矣,初無用力于其間。而心之明者,雖由乎靜,必有主敬之功焉”可知,第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論述了“心”和“源

54、”的不同處,強調了“心”的由昏復明,除“靜”之外,還必須有“主敬之功”。參考譯文:鄧州的儒學,在古城的東南角,規(guī)格宏大寬敞,大殿的后面叫做“明倫堂”。明倫堂前道路中有一口井,井水清澈,官吏在井上建造一個亭子,御史項君題寫叫做“心源”。鄧州太守崔君說我是本郡人,讓我寫一篇記。呀!美好呀,心源這個名字,這個亭子。源,是井內的泉水,而一定要加上心字,為什么呢?清澈,水的本性。如果整天搖蕩,沒有不混濁的。虛空靈動不昏庸,心的本性。如果私欲遮蔽了它,沒有昏庸的。水被搖蕩而混濁,有時靜止下來,那么本性的清明于是顯現(xiàn)出來了。心被遮蔽昏庸,有時靜止下來,那么本性的清明于是存在了。太過了,水的清澈混濁,就像人心

55、的昏庸清明。清澈與清明,沒有不源于靜,混濁與昏庸,沒有不源于動,然而水的混濁,靜止就清澈了,起初不要在中間用力,而心的清明,雖然源于靜止,一定需要主敬的功夫,這心的光明德行,是不會迷惑昏昧的。所以說:取得學問的方法沒有其他,尋求喪失了的善良之心罷了。有人說:項君給這個亭子起名的意思,真是這個嗎?我說:不能得知。根據(jù)心源的名字而推論心源的這樣的道理。然而,項君的意思,雖不可能知道,要點不超出這個道理之外。于是寫下這篇記。三、作文(70分)24.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有人說,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而不是從外界攝入;也有人不以為然。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24題答案】【答案】例文:閱盡萬物,而后拈花微笑王陽明有言:“萬物皆備于我?!毙⊥踝觿t說:“真正的事物只有用內心才能看見?!比欢F(xiàn)實中,我們日復一日地操練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