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地圖和等高線地形圖(第二課時)等高線基本特征及判讀-2022-2023學(xué)年高二上學(xué)期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0.2 地圖和等高線地形圖(第二課時)等高線基本特征及判讀-2022-2023學(xué)年高二上學(xué)期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0.2 地圖和等高線地形圖(第二課時)等高線基本特征及判讀-2022-2023學(xué)年高二上學(xué)期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0.2 地圖和等高線地形圖(第二課時)等高線基本特征及判讀-2022-2023學(xué)年高二上學(xué)期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0.2 地圖和等高線地形圖(第二課時)等高線基本特征及判讀-2022-2023學(xué)年高二上學(xué)期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地圖和等高線地形圖新課標(biāo)人教版2 019等高線基本特征及判讀第二課時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 2.3.理解等高(深)線的主要特點。掌握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和地形剖面圖的繪制。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目錄地圖等高線地形圖三一目錄地圖等高線地形圖三一二、等高線地形圖判讀概念基本特征地形圖的分類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二、等高線地形圖2100米400米400米絕對高度2100米絕對高度相對高度1700米海平面2.相對高度1.海拔(絕對高度)地面上某一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地面某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基本概念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2.相對高度1.海拔(絕對高度) :3.等高線等高線定

2、義與特征是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接成的平滑曲線?;靖拍钆凶x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2.相對高度1.海拔(絕對高度)3.等高線4.等高線地形圖用等高線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圖山HHH等高面等高距等高線基本概念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基本特征(1)同線等高(2)同圖等距(特殊除外) 等高距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度差。(3)閉合曲線,不相交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基本特征(1)同線等高(2)同圖等距(特殊除外) 等高距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度差。(3)閉合曲線,不相交山(若重疊則為陡崖)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基本特征(1)同線等高(2)同圖等距(特殊

3、除外) (3)閉合曲線,不相交(若重疊則為陡崖)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基本特征(1)同線等高(2)同圖等距(特殊除外) (3)閉合曲線,不相交(若重疊則為陡崖)(4)密陡疏緩山等高線 。等高線 。稀疏密集陡坡緩坡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基本特征(1)同線等高(2)同圖等距(特殊除外) (3)閉合曲線,不相交(若重疊則為陡崖)(4)密陡疏緩(5)示坡線指向 。低處501502503504505示坡線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基本特征(1) 同線等高(2) 同圖等距(特殊除外) (3) 閉合曲線,不相交(若重疊則為陡崖)(4) 密陡疏緩(5) 示坡線

4、指向 。低處(6) 等高線與山脊線或山谷線 ; 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 。 501502503504505山脊線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基本特征(1) 同線等高(2) 同圖等距(特殊除外) (3) 閉合曲線,不相交(若重疊則為陡崖)(4) 密陡疏緩(5) 示坡線指向 。低處(6) 等高線與山脊線或山谷線 ; 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 。 垂直相反501502503504505山谷線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基本特征(1) 同線等高(2) 同圖等距(特殊除外) (3) 閉合曲線,不相交(若重疊則為陡崖)(4) 密陡疏緩(5) 示坡線指向 。低處(6) 等高線與山脊

5、線或山谷線 ; 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 。 垂直相反501502503504505山谷線(7)幾條特殊的等高線:0米線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線;200米線區(qū)分平原和低丘;1000米線顯示低山丘陵或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疏 密彎 曲閉 合地形剖面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疏 密彎 曲閉 合地形剖面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1.陸地常見基本地形海拔1000米以上;內(nèi)部相對高度小(等高線中間稀疏,邊緣密集) 海拔在500m以上;相對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線四周較密集,中間較稀疏海拔在5

6、00m以上;相對高度大于100米海拔在500m以上;相對高度大于100米ABCDE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山丘山峰山脊盆地洼地山谷21341.陸地常見基本地形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1.陸地常見地形鞍部陡崖丘陵平原6578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1.陸地常見地形新月形沙丘梯田火山陸地常見地形10911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2.據(jù)數(shù)值及形態(tài)判讀地形部位據(jù)山丘山峰1等高線閉合,內(nèi)高外低等高線特點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盆地洼地等高線閉合,外高內(nèi)低等高線特點22.據(jù)數(shù)值

7、及形態(tài)判讀地形部位據(jù)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山脊等高線凸向低處,中間高于兩側(cè)等高線特點3山脊線(也稱分水線)山脊線2.據(jù)數(shù)值及形態(tài)判讀地形部位據(jù)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山谷等高線特點4山谷線(也稱集水線)等高線凸向高處,中間低于兩側(cè)山谷線2.據(jù)數(shù)值及形態(tài)判讀地形部位據(jù)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鞍部兩組表示山峰等高線間的區(qū)域山谷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5鞍部鞍部2.據(jù)數(shù)值及形態(tài)判讀地形部位據(jù)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在一處62.據(jù)數(shù)值及形態(tài)判讀地形部位據(jù)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

8、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平原等高線稀疏,等高線值小72.據(jù)數(shù)值及形態(tài)判讀地形部位據(jù)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丘陵類似山地,等高線值小82.據(jù)數(shù)值及形態(tài)判讀地形部位據(jù)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新月形沙丘凹坡等高線密,凸坡等高線稀9相對高度?。坏雀呔€形似新月2.據(jù)數(shù)值及形態(tài)判讀地形部位據(jù)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判讀應(yīng)用計算概念基本特征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梯田等高線稀疏和密集處差別大海拔較低102.據(jù)數(shù)值及形態(tài)判讀地形部位據(jù)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火山等高線先增后減,為近似圓形從示坡線或海拔變化判斷火山口112.據(jù)數(shù)值及形

9、態(tài)判讀地形部位據(jù)判讀概念基本特征A: 。 B: 。 C : 。 D: 。 E: 。 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1. 讀下圖,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類型地 勢海 岸 線特 殊 地 貌類型(復(fù)雜)多樣或單一(地形以XX為主);主要分布在XX地形區(q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高、低地勢崎嶇(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地勢XX低、地勢XX向XX傾斜。平直、曲折海岸線平直;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島嶼等。喀斯特(冰川、風(fēng)力)地貌發(fā)育;多火山(位于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2. 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2簡述該區(qū)域的地形特征,并說出、兩地地形類型。2. 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2簡述該區(qū)域的

10、地形特征,并說出、兩地地形類型。以山地高原為主;西北高,東南低;相對高差大;海岸線平直。丘陵; 高原(山地)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疏 密彎 曲閉 合地形剖面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疏 密彎 曲閉 合地形剖面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疏 密1.坡度陡緩等高線陡坡和緩坡示意密陡疏緩密集稀疏陡緩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疏 密1.坡度陡緩密陡疏緩2.坡度凸凹高疏低密 坡高密低疏 坡凸 凹 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疏 密1.坡度陡緩密陡疏緩2.坡度凸凹3.通視問題觀察者觀察者凸坡凹坡目標(biāo)物目標(biāo)物凹坡高密低疏高

11、陡低緩可以透視凸坡高疏低密高緩低陡不可透視高疏低密 坡高密低疏 坡凸 凹 通視還有另一中考法,如果兩點之間存在山脊或者其他障礙物,也不可通視。注意判讀概念基本特征1騎行者在地騎行中的觀察與體驗,正確的是( ) A沿途桃紅柳綠,鶯歌燕舞 B騎行方向與河流干流流向大體一致 C坡度較大,騎行比較費力 D沿著山脊騎行,視野開闊(2021湖南株洲市高三一模)下圖為我國東南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某騎行愛好者于9月騎山地自行車在圖示區(qū)域旅游。讀圖完成第3小題。3答案 :B若站在山頂甲和山頂乙上,能看到河流上D處小船的是( )4答案 :BN300200100300100200丙甲AMB黃莊5. 某地區(qū)擬建兩個火

12、情瞭望臺,通過它們視野能覆蓋整個區(qū)域,a、b、c、d、e中適合的兩個地點是 和 。5dcab20020015010050ead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疏 密彎 曲閉 合地形剖面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疏 密彎 曲閉 合地形剖面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彎曲 凸高為低,是山谷300400500集水線山谷為匯水區(qū),河流發(fā)育且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反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彎曲 凸高為低,是山谷 凸低為高,是山脊500400300分水嶺山谷為匯水區(qū),河流發(fā)育且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反山脊為分水嶺連接分水嶺,可以推測

13、山脈的大致走向判讀概念基本特征1圖中A處坡面徑流方向是( ) A自西北向東南 B自東北向西南 C自東南向西北 D自北向南(2021吉林高三零模)同一巖層頂部海拔相同點的連線稱為構(gòu)造等高線。下圖為某區(qū)域的某巖層構(gòu)造等高線和地形等高線示意圖,其中B處有一落差30米的瀑布,圖中地形等高線的等高距是60米,山峰最高點海拔為1030米,完成第6小題。6答案 :C圖中最大的山脈走向為( ) A南北走向 B東西走向 C西北東南走向 D東北西南走向(2020全國高三專題練習(xí))讀我國某區(qū)域圖,回答第7小題。7答案 :B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疏 密彎 曲閉 合地形剖面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

14、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疏 密彎 曲閉 合地形剖面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閉合 山頂、山峰: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圍的特點中間高,四周低 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間低504050甲60504030“大于大值”或“小于小值”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閉合 山頂、山峰: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圍的特點中間高,四周低 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間低“大于大值”或“小于小值”504040乙60504030判讀概念基本特征圖中等高線 a 和等高線內(nèi) b 的數(shù)值可能分別是 ( ) A. 100 100 B. 100 500 C. 500 260 D. 500 350下圖為等高線地形圖,圖中等

15、高距為200m。據(jù)此,回答第8題。8答案 :C7有關(guān)P、Q兩處地形的正確敘述( ) AP為山坡上的洼地 BQ為山坡上的洼地 CP為山坡上的小丘 DQ為山坡上的小丘(雙選題)下圖為等高線示意圖,已知ab。讀圖回答第911題。9答案 :BC8若b的海拔高度為200米,a的海拔高度為300米,則P、Q處的海拔高度為A200P300 B300P400C100Q200 D200Q300(雙選題)下圖為等高線示意圖,已知ab。讀圖回答第910題。答案 :BC10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疏 密彎 曲閉 合地形剖面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數(shù) 值疏 密彎 曲閉 合地形剖面判讀概念基

16、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地形剖面1. 地形剖面圖含義指沿地表某一直線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圖,可直觀顯示出某條剖面線上 _ 和_ 狀況地勢起伏坡度陡緩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地形剖面1. 地形剖面圖含義2. 確定比例尺地形剖面圖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與原圖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據(jù)要求確定判讀概念基本特征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圖的比例尺用平滑曲線將各點順次聯(lián)結(jié),注意相鄰兩點間的升降趨勢將剖面線與等高線的所有交點,按其水平距離和高程轉(zhuǎn)繪到坐標(biāo)圖中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圖的5-20倍,倍數(shù)越大,起伏越明顯縱坐標(biāo)表示高度 橫坐標(biāo)表示水平距離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畫出一條剖面線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判讀地形剖面1. 地形剖面圖含義2. 確定比例尺3. 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步驟 確定剖面線建坐標(biāo)確立比例尺描點連線判讀概念基本特征二、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